第三讲方证相应与经方体质优秀课件
《方剂学》教学中突出方证相对的关系以提高学生临证用方能力的实践研究
《 方剂学》 学 中突 出方证相对 的关 系以提 高学生临证 教 用 方 能 力 的 实践 研 究
邓 棋 卫
( 江西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江西
抚州 ,4 0方 剂为主要研究对象 , 经方溯本求源 , 对 讨论 张仲景制订经方所针对 的证 , 原当时 的情 景 , 还 让学生 生
如讲授半夏泻心汤时 , 我们可以通过《 伤寒论 》 的描述 , “ 伤寒五六 日, 呕而发热 , 柴胡证具 , 以他药 下之 。柴胡证 而 仍在者 , 复与柴胡汤 。此虽 已下之 , 不为逆, 必蒸蒸 而振 , 却 发热 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 而粳痛者 , 此为结胸也 , 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而不痛者 , 此为痞 , 柴胡不 中与之 , 宜半夏泻心 汤。” 通过还原经方的方法 , 理解张仲景原是 以半夏泻心汤 治 疗 少 阳病 误 下 所致 寒 热 互 结 心 下 之痞 证 。 接着复习小柴胡 汤,伤寒论》 《 中规定少阳证有 “ 寒热往 来, 胸胁 苦满 , 心烦喜 呕 , 默不 欲饮食 , 默 口苦 , 咽干 , 目眩 , 脉弦” 诸证 , 又规定 “ 但见一证便是 , 不必悉具” 其中最有代 , 表意义的是呕吐和发热 , 张仲景说“ 故 柴胡证具”柴胡证应 , 该予柴胡汤 , 其他 医生 以下法 ,那时古人常用寒下 )下后 ( , 柴胡证仍在 , 误治没有产生不 良后果 , 按照辨证论治 的思想 仍然用柴胡汤 , “ 出而解 ”然后介绍了两 种不 良后果的 必 汗 , 情况 : 结胸和痞证 。结胸用陷胸汤; 痞证是 由于误下损伤中 阳 导致 病 人 寒 自 内生 , 因 少 阳在 半 表 半 里 , 下 引 邪 人 里 又 误 化热 , 以产 生寒 热互结而成痞 , 所 应该没有呕和发热症状 , 所 以不能使用柴胡汤原方 。 治疗时以小柴胡汤随证加减 , 因 病邪入里无表热证 ,张仲景就去掉了有解表作用的柴胡和 生姜 , 又因误下伤 中阳 , 以用 干姜代 替生姜 , 所 而病 邪人里 化 热 , 以加 黄 连 , 半 夏 泻 心 汤 。 所 成 因为 证 变 , 整 了药 昧 配 调 伍而成新方半夏泻心汤。 22 比较经方剂量之异 , . 以提高学生 随证增减药物剂量 的 技能 “ 中医不传之 秘在 于量 ”为什么不传 , , 主要是 因为 自 私不愿意传授和深奥不容 易传授的原因 , 如何在《 剂学》 方 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药物加减 的把握 ,也是我们教改 中的重 要问题 。 方剂学》 《 教材中, 重复出现的药物如麻黄 、 桂枝 、 石 膏等等 , 我们 常常列举 出来 , 导学生思考 , 诱 它们剂量有否 不 同, 为何 不同, 让同学们在思考 中领悟中医的精髓 。 如大柴胡汤 , 治疗少 阳阳明合病 。 表现“ 为往来寒热 , 胸 胁苦满 , 呕不止 , 郁郁微烦 , 心下痞硬 , 或心下满痛 , 大便 秘 结或下利 , 舌苔黄 , 弦数有力” 脉 。病人表现往来寒热 , 胸胁 苦满 呕是少 阳证 , 只是 比小柴 胡汤证呕吐厉害 , 柴胡汤 小 证是心烦喜 呕, 而大柴胡汤证是呕不止 , 以大柴胡 汤以小 所 柴胡汤为基础加重生姜的用量由 3 两变成 5两 ,邪人阳明 化热成 实 , 心下痛加 白芍 , 大便不解加大黄 、 枳实 , 下满去 心 甘草 , 内有 阳明之实去人参 , 随证加减就 由小柴胡汤变成大 柴胡 汤 。 学生通过大柴胡汤的学 习, 复习了小柴胡汤 , 并且通过 方剂还原 , 方证 中证侯 的比较 , 既掌握 了药味随证加减 , 又 掌握了药量的随证变化 。 3 结 语
伤寒论的方证优秀课件
从证类的特点可以看出:①②③类证皆属于阳热实;④⑤⑥类证皆属于阴寒虚,即前者称三阳证,后者属三阴证,也即后世称之 为六经。因此,著名经方家胡 希恕认为:“其实六经即来自 八纲,乃万病的总纲”⑹。但张仲景是怎样把八纲变为六经的 呢?这是值探讨的问题。
•
《灵枢 ·经脉篇》《素问·热论篇》:“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背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 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 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 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 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 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 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 器而络于肺,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 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
对照《汤液》和《伤寒》的方证皆体现了八纲辨证,不同的是《伤寒》突显了 六个辨证提纲,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六经 提纲,可知仲景对古方进行总结、归纳,这便是“方以类聚”之举,即把古代的 方证通过临床实践归为六类证,即三阳 类证和三阴类证。
•
三阳类证即①为治疗太阳病类方证,其共同的适应证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治以 汗,属于这一类的方证有: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黄耆汤、栝楼 桂枝汤等方证;②阳明病类方证,其共同的 适应证为:胃家实证。治以吐下清,属于这 类方证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 汤、白虎汤、瓜蒂散、大黄甘草汤等方证;③少阳病类方证,其共同的适应证为:口苦,咽干,目眩等证,治以和解,这类方证有: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 芒硝汤等、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等方证;
•
如症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心悸短气等症,有的人可认为是脾阳虚弱,水气上犯;有的人认为是肾阳虚弱,水饮 上迫;有的人可认为是伤寒表不解,心下 有水气……,但治疗时有可能都用苓桂术 甘汤这一方药,使疾病痊愈。这是因为, 他们都熟悉《伤》苓桂术甘汤这一方药和 其适应证,在掌握苓桂术甘汤方证上是一 致的,是经方的方证经验给了后人以规矩。因此陈修园在《长沙方歌括·小引》中指 出:“大抵入手功夫即以伊圣之方为据, 有此病,必用此方,用此方,必用此药……论中桂枝证、麻黄证、柴胡证、承气证等 以方名证,明明提出大眼目”。是说学习 经方、《伤》的主要功夫,是在掌握各个 方证。
中医学中的经方与方剂
中医学中的经方与方剂中医学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学科,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其中,经方与方剂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学中的经方与方剂,揭示它们的原理、分类、应用以及在现代医疗中的价值。
一、经方的概念与原理经方是指中医学中的古代医书中所记载的有关药物组方的内容。
经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
经方主要以名医的医疗经验为基础,通过对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了一系列的药物组方。
经方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为基础,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方的编写和应用要遵循“四气调万方”的原则,即对病情的分析、辨证施治、选药用方等,这些都是经方的核心。
二、方剂的概念与分类方剂是指根据中医理论所设计的药物组合,以治疗某一或某类疾病为目的的一种剂型。
方剂以经方为依据,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和改良,使其更加适合患者的需求。
方剂的分类主要包括经方、验方以及个体化方剂。
经方是从经书中选取的已经有明确记载的方剂,包括《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验方是指通过临床实践积累起来的有效方剂,主要包括方证相应、临证经验等。
个体化方剂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的特殊方剂,这些方剂针对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症状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三、经方与方剂的应用经方与方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经方与方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疾病:经方与方剂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可有效治疗各种疾病。
例如,《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汤可以治疗感冒、发热等病症,又如香菇茶可以用于调理脾胃等。
2. 调理健康:经方与方剂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作为养生保健的手段。
平时可以采用经方与方剂进行调理,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疾病防治:通过经方与方剂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黄煌教授方证相应学术体系概论:何为方证相应?
黄煌教授方证相应学术体系概论:何为方证相应?“方证相应”首见于《伤寒论》第317条:“病皆与方证相应者”徐灵胎《金匮要略心典・序》:“仲景之方犹百钧之弩也,如其中的,一举贯革,如其中的,弓劲矢疾,去的弥远。
”强调的就是方证相应,方证相应就是方与证互相呼应。
方证相应是仲景的基本精神,是经方派的基本功,学习经方必须从此入手,中医医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衡量标志就在于能否识别方证,而方证相应是临证取效的前提。
对经方派中医来说,方证相应永远是临证追求的最高境界。
可惜“方证相应”为不少同仁所误解,甚至有人认为“方证相应”其实是对症处理,“方证相应”就是“套方”,也有人认为“方证相应”是学习中医的最低级阶段。
这些误会都是因为读书不识方证、临床不用方证的缘故。
传统的方证相应,是以仲景经典原文论述为据。
然而由于对“方”“证”及“方证”理解的不同,中医界对“方证相应”的理解并不相同。
先生从临床实际出发,以“安全、有效、准确”为依归来阐释方证相应的内活。
方证相应的“证”即临床证据,其采查的对象可涵盖症状、体征、体质、病因、病史、病程、治疗的过程、治疗后的反应等一切临床信息,以及家庭、家族的疾病谱系这类潜证均为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中医学中强调的“病机”如小青龙汤证的“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临床表现上:“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仲景开方用药时,“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这在经方医学看来,其实质仍然是“水气”这一内在病理的外在表现或反映。
方证相应这一看似浅显、停留在方药层面的辩治模式其背后、其内在其实涵载着中医的理与法。
以方证相应为特色的经方医学多着眼于内在病变及其外在的客观反映,而以病机理法为特点的传统中医学多侧重在病机的推理与理法的思辨上方证的“证”从本质上讲是体质与疾病的外在表现,方证诊断的过程即是通过细致观察寻找证据的过程,需要严谨的临床思维进行方证的查找和鉴别。
体质辩证及调理方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1
阳虚体质
完整版ppt课件
12
阳虚体质
外表现
❖ 1、火力小、手脚冰冷、怕冷、易发胖。 ❖ 2、睡眠不好,易得骨质疏松,筋骨疼痛。 ❖ 3、皮肤发白、生机不够、易脱发、头发稀疏。 ❖ 4、夜尿、尿多,喝进去的水不能吸收,穿肠而过。 ❖ 5、吃什么拉什么,易腹泻。 ❖ 6、舌体大,色嫩。 ❖ 7、性格静、消沉。 ❖ 8、脉象沉息。
❖ 9.脉弦。
完整版ppt课件
23
气郁体质
形成原因
❖ 1.先天。 ❖ 2.幼小时曾受过一些不良事件导致。 ❖ 3.常抑郁。
完整版ppt课件
24
气郁体质
易得疾病
❖ 1.抑郁症。 ❖ 2.脏燥症。 ❖ 3.失眠偏头疼。 ❖ 4.乳腺增生、胸胀病。 ❖ 5.月经不调、痛经。 ❖ 6.慢性咽炎。 ❖ 7.消化道溃疡。 ❖ 8.大便不爽、泄沥不爽。
血瘀体质:面色晦暗,口唇
发暗,舌下小静脉松张。眼 睛浑浊、有血丝,神情呆板、 健忘。
完整版ppt课件
32
湿热体质
完整版ppt课件
33
湿热体质
外表现
❖ 1.皮肤不清爽、油腻、老洗不干净。
❖ 2.口干、臭、汗臭、体味重。
❖ 3.大便干结、粘滞,小便黄、臭。
❖ 4.女性带下白带多,色黄,外阴易瘙痒。
❖ 5.舌红,苔黄。
我们的健康出现了问题通常都是体质的问题,是体质出现了明显的偏颇
完整版ppt课件
3
体质包括形神两个方面
❖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 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身体功能、物质代谢和 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主要是说明生命 活动的差异性或者特殊性。
仲景 伤寒论 里方证相应经方汇总
仲景伤寒论里方证相应经方汇总仲景伤寒论里方证相应经方汇总一、主题介绍仲景,古代医学家,他所著述的《伤寒论》被誉为中医经典之一,对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伤寒论》是一部论述伤寒病病因、发病机理以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的专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教育领域。
在《伤寒论》中,仲景根据不同的病机,分类了多个病证,并据此给出相应的治疗方剂。
这些方剂是从古代医书中汇总而来,通过广泛的实践应用,被证实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按照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及的方证相应经方,进行详细的汇总和评述。
二、方证相应经方汇总1. 太阳证(表证)太阳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初期表现为寒邪束表、脉浮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仲景所述的太阳证包括伤寒初起、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汗出、喜温喜按等特点。
对于太阳证,仲景推荐使用的方剂主要包括桂枝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等。
2. 阳明证(实证)阳明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病情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实热、便秘、口干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仲景所述的阳明证主要包括伤寒二三日、口渴欲饮、大便秘结、腹胀疼痛、小便少等症状。
对于阳明证,仲景推荐使用的方剂主要包括大承气汤、大黄甘遂汤等。
3. 少阳证(半表半里证)少阳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病情进一步发展,初期表现为半表半里的一类病证。
仲景所述的少阳证主要包括伤寒初起、寒热不食、苔黄、胁痛等症状。
对于少阳证,仲景推荐使用的方剂主要包括柴胡汤。
4. 太阴证(寒证)太阴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病情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寒邪郁于里、体寒、脉沉等寒证的一类病证。
仲景所述的太阴证主要包括伤寒三五日、脉沉紧、身寒而无汗、苔白等症状。
对于太阴证,仲景推荐使用的方剂主要包括白通汤、大建中汤等。
5. 厥阴证(食证)厥阴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病情进一步发展,表现为胃寒、腹胀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仲景所述的厥阴证主要包括伤寒五七日、脉微紧、下利清谷、口不渴、腹微满等症状。
对于厥阴证,仲景推荐使用的方剂主要包括小建中汤。
中医方剂学方解PPT课件
组成:羚角片、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2024/1/24
32
平熄内风剂
功效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
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 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2024/1/24
33
平熄内风剂
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2024/1/24
24
祛风胜湿剂
羌活胜湿汤
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 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
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 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 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 脉细弱。
方剂应用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
2024/1/24
36
案例分析: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等
2024/1/24
37
案例分析: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等
01
患者症状
高热不退,手足抽搐,神昏舌绛 而干
方剂应用
02
03
治疗效果
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
患者服用后高热逐渐退去手足抽 搐等症状也有所缓解神志逐渐恢 复清醒
2024/1/24
大秦艽汤
组成: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细辛、川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川 独活
2024/1/24
30
疏散外风剂
功效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喎斜,舌强不 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风邪散见, 不拘一经者
黄煌经方体质学说
黄煌经方体质说黄煌, 经方, 体质一、我的体质观的形成1973年,我开始跟家乡江苏省江阴市的名老中医叶秉仁学医,其间又向夏奕钧、邢鹂江等先生问业。
夏、邢两先生均是苏南名医朱莘农先生的弟子。
朱莘农先生幼承家学,壮年以擅治伤寒大症而享盛名,平生对《伤寒论》钻研甚勤,临床重视验体辨证。
他有句名言:“医道之难也,难于辨证,辨证之难也,难于验体,体质验明矣,阴阳可别,虚实可分,病症之或浅或深,在脏在腑,亦可明悉,而后可以施治,此医家不易之准绳也”。
其辨体质,多从望诊和切诊入手,尤其是擅长使用“咽诊”与“脐诊”。
我虽无缘亲睹朱莘农先生诊病的风采,但从夏奕钧、邢鹂江先生的用药来看,他们非常重视强调客观指征,常常或凝神直视,或按压腹部,或察看咽喉,临床思忖良久,而当机立断,说“此人要吃桂枝!”“此人要吃黄连!”“此人是桂甘龙牡汤证!”这种以药—人相应、方—人相应的思路,对我的临床思路的形成影响很大。
我曾一遍遍地翻阅苏南医家推崇的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从医案中归纳总结叶天士体质辨症的思想和经验,当时对体质的认识尚是零碎的经验和想法。
1979年,我考入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攻读中医各家学说,有机会深入研读了柯韵伯先生的《伤寒来苏集》,其以方类证的思路深深吸引了我。
其后,又翻阅到日本一贯堂医学的体质论,其简便易用的思路让我耳目一新。
80年代中后期,我已经开始注意到不同体型不同体貌患者在辨证用药上的不同点,将临床诊疗的思路从单纯的症状辨别以及对病论治转向辨体质论治。
1989年我受中国政府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进修,期间我细细阅读了细野史郎先生的《汉方医学十讲》,并有机会向细野诊疗所的坂口弘先生以及中田敬吾先生学习日本汉方,对日本汉方求实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细野诊疗所每周一次的读书会上,为求易记和实用,我大胆地用药物名来命名体质,由此而形成了“药人”的概念。
回国以后,我又将此“药人”概念为基础,将在日本讲学的讲稿整理成书,名《中医十大类方》。
管理资料第三讲 方证相应与经方体质汇编
木形之人,比于上 角,似于苍帝。其为人, 苍色,小头,长面,大肩 ,背直,身小,手足好。 有才,劳心,少力,多忧 ,劳于事。能春夏,不能 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 ,佗佗然。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外形特征: 面青体瘦,身稍长或小巧玲珑,脉弦 。
?易患疾病: 由于木属风,木型体质人多风气,风 气通于肝,故该型人易患肝胆方面的疾病;风性 善动,故木型体质人,又易肝风内动,患高血压 、中风及过敏性疾患;风性善变,故该型人易患 神经系统失调的疾患,如肝郁证、癔症、神经官 能症等。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养生保健:要避免迎风受风,有肝阳上亢 (高血压等病)的人尤要注意;木型人多 风气,风气好动,易引动肝风内动而引发 高血压、中风等,所以要注意静养生及慢 养生以调整心态,防止风动;木型人还要 注意防止过敏性疾病,尤其在春天花开及 秋天草枯季节,要注意不要到自己有可能 过敏的地方去。
?易患疾病: 火型人,火气偏多,火通于心,心为 火脏,心主血脉,故该型人易患心血管病,包括 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火能动风、伤血, 故火型人有中风、脑出血等潜在倾向;火型人阳 气旺盛,阳盛则热,易患多种热证;火型人热灼 伤津,易患阴虚阳亢的疾病如糖尿病。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养生保健:火型人由于热盛阳盛,所以极 易生热动火,灼伤阴液,所以火型人要少 吃生热动火之品,多吃养阴清火之物。 火 型人要多保养心脏,因火气通于心,最易 伤害心脏,所以要多养心安神,常吃养心 阴清心火的食品,如莲子、百合、青梅等 等。
?忧郁质:尽力使自己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似乎是专心 致力于自己的事情。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 中医对体质的分类 ? 五行分类法:阴阳二十五人分类法 ?阴阳分类法 :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
疗效主在方证对应量效关系课件
三、方证对应是 疗效的关键
• 4、配伍用量体现方证对应: • 【麻黄汤方】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
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 【大青龙汤方】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去皮)
二两 ,甘草(炙)二两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石膏(碎) 如鸡子大。
三、方证对应是 疗效的关键
•
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单方方证,如 苦参汤、蛇床子散、诃梨勒散、蜜煎导、鸡屎 白散、甘草汤、黄连粉、雄黄薰、大乌头煎等 方证。后来发展为复方方证,其代表著作为 《汤液经法》亦讲方证对应;发展至六经辨证, 仍是讲方证对应,其代表著作为《伤寒杂病 论》。因而经方治病用药、用量即强调方证、 药证对应:临床见证必先以八纲辨证,即是寒、 是热、是虚、是实、在表、在里、是阴、是阳,治用相适应 的药,即做到方证对应,不但是八纲对应,其 用方、用药也必与证相对应。
三、方证对应是 疗效的关键
•
• 5、煎服法用量体现方证对应: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
右五味,呚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 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 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 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 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 出,乃服至二、三剂。
三、方证对应是 疗效的关键
• 【大陷胸丸方】大黄半斤,葶苈子(熬)半升,芒硝 半升,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 •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 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 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 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 【白散方】桔梗三分,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一分,贝母三分。 • 右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 强人半钱七,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 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方证对应的六误区课件54页PPT
GAMH
误区二
其实,“方证对应”中以方名证即包含有该方剂的病机内涵, 比如,《伤寒论》原文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
寒、头痛等症状,自服瓜霜退热灵胶囊,高热逐渐退 去,遂就诊于该医师,患者当时的症状有发热、汗出、 恶风、头痛、鼻塞、脉浮而缓,该医师考虑为典型的
太阳表虚证,予桂枝汤原方2剂,无效仍低热不
退。
GAMH
误区一
“发热、汗出、恶风、头痛、鼻塞、脉浮而缓”与 桂枝汤证能划等号吗?
《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 恶风,桂枝汤主之”。及《伤寒论》第42条:“太阳 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医理、病机”。
认为:用经方只要记住一些方药和其适应证就行了,不必学习其理论; 认为:经方不辨证,只要套用《伤寒杂病论》条文,什么方治什么病
“对号入座”就行了。 认为:把方证对应理解为辨析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与疾病表现出的症
状体征是否相对应而进行治疗的过程。
GAMH
误区二
《伤寒杂病论》中处处体现了方剂-病机-症状、体征的思辨过程,只不过 这种病机的思辨形式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脏腑经络、五行及运气学说等医 经家的理论。
徐某,女,23岁,学生,初诊日期:2019年1月20日。 主诉:低热8天。患者8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就诊于某医
院急诊科,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热势减退,呈低热状态,晨 起干呕明显,伴有咽痛、口干渴、饮水较多。他医予小柴胡颗粒治疗5天 后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证相应
方证要解决三个问题: 对何种症状或者体征有效; 对何种疾病或者症候群有效; 对何种体质状态有效。 传统用药经验对回答对“何种体质的人有用”起了 有 力支撑,现代报道对“何方对何病尤其是哪些现代 疾病”有效。
方证相应
完整的方证,包含人和病的因素,方——病——人三者有机 的结合便构成了方证基本框架。 方证相应的三种情况:
型人要多保养心脏,因火气通于心,最易 伤害心脏,所以要多养心安神,常吃养心 阴清心火的食品,如莲子、百合、青梅等 等。
❖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 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 色,圆面,大头,美肩背 ,大腹,美股胫,小手足 ,多肉,上下相称,行安 地,举足浮。安心,好利 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 。能秋冬,不能春夏,春 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 敦然。
❖ 易患疾病:火型人,火气偏多,火通于心,心为 火脏,心主血脉,故该型人易患心血管病,包括 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火能动风、伤血, 故火型人有中风、脑出血等潜在倾向;火型人阳 气旺盛,阳盛则热,易患多种热证;火型人热灼 伤津,易患阴虚阳亢的疾病如糖尿病。
❖养生保健:火型人由于热盛阳盛,所以极 易生热动火,灼伤阴液,所以火型人要少 吃生热动火之品,多吃养阴清火之物。 火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第三讲方证相应与 经方体质
经方与时方
经方就是古方,主要指汉唐以前的方剂, 以张仲景的《伤寒论》、 《 金匮要 略》 方为代表。 时方,是指宋元以后的方剂,也指近代医生师承 授受的常规方、流行方、通套方。
经方与时方的区别
方剂形成上的远近之别 药物组成上的多寡之别 在药物选择上的峻缓之别 在适应证上的隐显之别 在方剂结构上的松紧之别 在研究方法上的证机之别
❖ 外形特征:面青体瘦,身稍长或小巧玲珑,脉弦 。
❖ 易患疾病:由于木属风,木型体质人多风气,风 气通于肝,故该型人易患肝胆方面的疾病;风性 善动,故木型体质人,又易肝风内动,患高血压 、中风及过敏性疾患;风性善变,故该型人易患 神经系统失调的疾患,如肝郁证、癔症、神经官 能症等。
❖养生保健:要避免迎风受风,有肝阳上亢 (高血压等病)的人尤要注意;木型人多 风气,风气好动,易引动肝风内动而引发 高血压、中风等,所以要注意静养生及慢 养生以调整心态,防止风动;木型人还要 注意防止过敏性疾病,尤其在春天花开及 秋天草枯季节,要注意不要到自己有可能 过敏的地方去。
专方治病:狐惑病与甘草泻心汤,淋家与猪苓汤 通方治人:桂枝汤强壮,炙甘草汤止血留人 既治病又治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于“骨弱肌肤盛”的
“尊荣人”出现的“血痹”这种疾病。
方证相应
方
证
人
经方体质
《伤寒杂病论》中体质学思想:如尊荣人,失精家,亡血家, 支饮家,中寒家,湿家,呕家,冒家,淋家,疮家,汗家等。 黄煌教授的“药人”、“方人”的新概念。 西医治人的病, 而中医治病的人,病人的临床表现除了症状 以外,肤色、舌、脉、腹诊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资料,
▪ 忧郁质:尽力使自己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似乎是专心 致力于自己的事情。
❖中医对体质的分类 ❖五行分类法:阴阳二十五人分类法 ❖阴阳分类法:太阴、少阴、太阳、少阳、
阴阳 和平 ❖体型肥瘦分类法:肥人、瘦人、肥瘦适
中人 ❖从禀性勇怯分类:勇敢之人、怯懦之人
木形之人,比于上 角,似于苍帝。其为人, 苍色,小头,长面,大肩 ,背直,身小,手足好。 有才,劳心,少力,多忧 ,劳于事。能春夏,不能 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 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名医)的气质学 说
▪ 多血质:是一种活动的、精力充沛的、对环境的变化反 应很快,且很容易和其他人接触和交际的人
▪ 粘液质:很难于兴奋,不大活动,不善交际,故较易肥 胖。
▪ 胆汁质:容易兴奋而且很快甚至过度的兴奋,周围环境 很少使他满意。
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 于赤帝。其为人,赤色, 广月引,脱面,小头,好 肩背,髀腹,小手足,行 安地,疾心,行摇肩,背 肉满。有气,轻财,少信 ,多虑,见事明,好颜, 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 ,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 生。手少阴,核核然。
❖ 外形特点:面赤体实,热情易激动,行走如飞, 动作是暴发性的,思维是闪电般的。目光敏锐, 富于创造性,有发明家素质。
经方不流行的原因
不敢用 不想用 不会用
第一、二种人不是很多,更多的是第三种。
方证相应 经方体质
方证相应
方:主要是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还包括了后 世疗效确切的后世经典方及经验方,如温胆汤,血府逐瘀汤, 防风通圣散等等。 证:不是“症状”,也不是“症候群”,是“依诊察所得证 据而治”。不局限于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也不是现在理解的 与辨病治疗对应的,概而言之,证是证据、证实、证验。 方证:以方为名的证,具有经验性,实证性,独特性。
❖外形特点:肤黄、面圆、头大、肩丰背厚 、腹大、大腿道跳胫部生的壮实,步履稳 健
❖易患疾病:土型人属土,土气阴湿,湿气 通于脾,所以易患脾胃疾患,如腹痛、腹 泻、水肿等病;由于湿性黏滞,易致气血 运行缓慢而积湿生痰,所以多有痰饮、积 聚、水肿等病;由于湿气通于脾,脾受损 伤易致中气虚而引起内脏下垂等症。
❖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 似于白帝。其为人,方 面,白色,小头,小肩 背,小腹,小手足,如 骨发踵外,身轻。身清 廉,急心静悍,善为吏 。能秋冬,不能春夏, 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 ,敦敦然。
❖外形特征:宽额面白,方脸,骨大体魁, 个中等,脉大而劲。
❖易患疾病:金型体质由于秉天地燥金之气 ,金气较浓,金气主燥,燥气适于肺,故 易患肺方面的疾病;金型体质人,由于秉 天阳之气,阳气偏盛,阳气主热,所以易 患燥热性疾病;由于燥热易伤阴津,所以 金型人易患阴亏燥热之病如咳嗽、慢性支 气管炎、消渴(糖尿病)、便秘等病
❖养生保健:由于土型人体质湿气偏重,所 以要防潮湿,尤其在长夏、伏天、梅雨季 节更应注意;土型人气血运行偏缓慢,易 形成血黏,所以要常吃一些理气活血的食 物,以防血黏稠度高,如陈皮、萝卜、山 楂、西红柿、黑木耳等;土型人湿重,易 出现水肿、食少,那就要常吃健脾利湿之 品,如薏苡仁、黑米,龙眼等去湿健脾的 草本食品,或可搭配亲胃的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