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评课】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观课报告

合集下载

《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课题、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

《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课题、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

《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周微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天都峰的高和陡。

情感目标:1、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自信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藏宝盒。

3、课件(音乐)。

4电子笔、5加分版 6贴纸【课时安排】2课时。

【探究过程】第一课时一、扣题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第三课爬天都峰,从课题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又有哪些疑问?2、换一换演一演爬登走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板书:爬天都峰(竖着写)二、独立学习,检查反馈(一)课件出示:独立学习三部曲第一步大声朗读课文第二步圈出课后生字读三遍,请出词语大声读,自然段落别忘了第三步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天都峰?1、生字正音师:谁当小老师?(小老师带读生字正音分析结构)2、词语轮读开火车游戏:埋炸药(二)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天都峰?(画图板书)生:介绍第二自然段师引导总结:又高又陡(板书)(三)出示第二文段再次集体入文指名汇报感知。

师:你从那些词语感受到天都峰的高和陡?生:在云彩上面。

挂下来。

发颤师:真叫人发颤!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惊险、刺激、恐怖、吓人师:好的,大家带上这种感受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等一下请朗读高手展示。

(四)多形式指导朗读1、指名读:生1生2生3(由弱到强)师:可以再高一点,再陡一点,更惊险一点。

2、师生轮读(黑色红色区分)3、小组pk读(点名小组起立展读)三、过渡师:这又高有陡的天都峰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有一个大大的藏宝盒,大家想见识一下吗?生:想师:这个藏宝盒有密码,攻克这些生字,大宝藏将原形毕露。

爬天都峰评课稿

爬天都峰评课稿

爬天都峰评课稿爬天都峰评课稿篇一《爬天都峰》评课稿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刘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

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

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

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点评3爬天都峰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点评3爬天都峰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点评-3爬天都峰人教新课标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的目的。

[片断一]出示语段: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师:老师将你们引到了天都峰脚下,你们会用你们的眼睛,脑袋感受到什么呢?生自由边读,边看图感悟。

生交流后汇报。

生1:天都峰真高啊!生2:天都峰真陡啊!生3:天都峰真悬啊!生4:天都峰真奇啊!生5:天都峰真美啊!……师:同学们真棒,从作者的文字中读出了天都峰的这么多特点。

那么你能用你的语言把它们读出来吗?学生练读,指多名学生朗读。

师:生读法极多,各有千秋,天都峰似乎真在我们眼前了。

[教学反思]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会让文字里的很多内容跳出来。

“跳”出来的便是学生悟到了的,在片段一里我结合图,引导他们想象和感悟。

从较为简单的文字里,生却读出了天都峰众多的特点,令人欣慰。

我想边读边悟,天都峰的一切也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了。

[片断二]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两名学生对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师:此时的老爷爷会怎么想呢?(师故作深思状)生1:这么小的小姑娘都敢爬,我的年岁比她大,该给她做个榜样。

生2:我怎么能输给一个孩子?生3:这么高的山,我老胳膊老腿的怎么爬得上去?这么小的姑娘都敢爬,我一定得试试。

……师:是啊,“不爬天都峰,等于一场空”。

老爷爷怀疑自己的能力,可眼前的小女孩让他敬佩,他受到了鼓舞。

师:那小朋友心里又会是怎么想的呢?生4:天啊,这么高的山,我一定爬不上了,老爷爷爬得上去吗?生5:老爷爷都敢爬,我可不能输给老爷爷,那太丢人了。

师:猜一猜,他们都能爬上去吗?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评课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评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
评课
《爬天都峰》评课
1.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这堂课,激发了学生主体潜能。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讨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有个体的独立学习,加强同桌及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2、课堂环境的创设
老师创设出了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敢于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

从一开始的,课题中的动词能不能换?到你会怎样读出天都峰的高而陡?再到小组汇报中,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们都踊跃发言,课堂效果很好。

3.教学目标落实较好。

整堂课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再一一突破生字词的难关。

在本课设计中,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

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一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

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

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

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7篇)

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7篇)

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7篇)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

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

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

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

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2.怎样爬天都峰?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

“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反思《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反思1《爬天都峰》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课文。

根据教材的体系编排,考虑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衔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力图体现以下这些特点:一、紧扣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窥一斑而见全豹。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着力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经过。

“我们”在爬山途中,相互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觉人物形象。

与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那些关键语句的理解,是学懂课文的关键,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课文中的许多语言描写挺有儿童味,内涵丰富,令人回味。

如文中“我”和老爷爷对话中的两个“也”字,细细揣摩,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言外之意:一老一少相互羡慕、敬佩,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人物的形象自然也就丰满了。

三、加强朗读指导,领悟人生道理。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

”本节课通过各种方式的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中体验;而适当的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阅读教学当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文中老爷爷和“我”,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本节课最大的不足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过多地注重理性的分析,结果学生少了些灵气,课堂少了些生气,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待于进一步改正。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反思2《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这样一件事。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天都峰位于我国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内,是最为雄伟壮丽的一座山峰,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对天都峰有直观的印象、真实的感受就是我首要解决的问题。

教研《爬天都峰》评课稿(2020)(两篇)

教研《爬天都峰》评课稿(2020)(两篇)

教研《爬天都峰》评课稿(2020)(两篇)听了李平老师的《爬天都峰》,听课后感觉学到很多。

从总体上看,我觉得40分钟的课有头有尾很完整。

李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篇文章具有丰富的情感性,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在教学中,李老师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

这篇文章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1.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李老师的课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首先以图片导入,以班级的一次活动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设计学习活动一,让学生读,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利用活动二,让学生划出关键句子,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答出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封顶后,随后出示关键句子,这个活动紧紧扣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接着来重点研读爬山前的句子,李老师进行了朗读指导:重点研讨“啊”字的读法。

指名朗读,老师引导:这段话要想读好,关键要读好哪个字? 以此来指导学生读好“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这段话里的“啊”字,不能读成赞美的语气,要读成惊奇、害怕的语气。

接着利用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读,体会峰高石陡。

学习活动三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体会他们当时内心在想什么,让学生体会“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

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课上,学生们主动参与意识强,学习兴趣浓厚。

在李老师语言魅力的感染下,学生们被爬天都峰的小男孩和老爷爷深深地打动了。

这彰显了李老师的语言专业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纵观李老师的整节课,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非常值得我学习。

二听了李平老师的《爬天都峰》,听课后感觉学到很多。

《爬天都峰》观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观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观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爬天都峰》是一篇富有启发性的文章,它通过描述一次爬山的过程,传达了勇往直前、敢于攀登的积极人生态度。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观评记录及教学反思。

一、观评记录1. 导入环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爬山的经历,并分享感受。

这一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为后续理解文章做好了铺垫。

2.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关键词句的标注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作者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所遇到的困难。

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认真听取同学们的观点,并对自己的理解进行修正和补充。

3. 深入探讨:教师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能够爬上峰顶?”“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等等。

学生们在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4. 角色扮演:教师邀请学生现场模拟爬山的过程,并体验文中角色的心态。

这一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5.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了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本堂课成功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了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环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汲取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教师的问题设置得较为合理,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

2. 改进之处:在角色扮演环节中,由于时间限制,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其他学生可能存在些许失落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

3. 未来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手段,更加直观地展示爬山的艰辛和困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适当地增加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背景介绍,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总之,《爬天都峰》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文章,它通过描述一次爬山的过程,传达了勇往直前、敢于攀登的积极人生态度。

爬天都峰评课稿

爬天都峰评课稿

《爬天都峰》评课稿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刘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

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

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

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通用9篇)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通用9篇)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通用9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天都峰的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篇1在上周的星期三,我和陈明理老师调课,为的就是能听一听何老师的一节课。

因为三年级正好是课改,拿到教科书,我大概看了看,所有的课文都改变,识字量增多,课文篇幅较长。

在课堂教学上,我进入了困境,因此我带着学习的心态走进了三(2)班。

从总体上看,我觉得40分钟的课有头有尾很完整。

要详细的说,我觉得何老师的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其中课文的第二段是描写天都峰的高与陡的,小作者看到这么高的山时,心里是很害怕的,还担心自己爬不上去。

教师虽然抓住了高与陡,但是没有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只是教师带过就完了。

我觉得本段可以做重点段来品读,因为只有通过天都峰的高与陡,才能显出爬山的辛苦。

教师没有让学品读就自己带过了,而本段的读很少,在我的记录中,只有全班读一次和一个学生读。

我觉得读得太少了,而学生读的也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可以范读,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我觉得这样就更好了。

再者,在老爷爷与小作者的对话时,教师虽然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的对话的句子,但是教师没有走下讲台检查学生的情况。

整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读的少。

我觉得,教师要是能多多引导学生读的话,整堂课就很完美了。

以上是个人观点,听课是为了互相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篇2《爬天都峰》一课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的一篇课文,其的教学教育好处可见一斑。

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解决了生字的认读这一关,其次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让学生充分去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

何捷《爬天都峰》评课反思

何捷《爬天都峰》评课反思

何捷《爬天都峰》评课反思《爬天都峰》一课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的一篇课文,其的教学教育意义可见一斑。

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解决了生字的认读这一关,其次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让学生充分去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

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

“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

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

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

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特别是那个“也”字的体悟,老爷爷心理变化过程其实也是小姑娘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有了对老爷爷的心理感悟以后,对小姑娘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认识,表述时便能做到合情合理,并从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知道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到这里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了。

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做到了走进课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达。

这堂课,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

惋惜的就是学生能够认知至小姑娘与老爷爷就是在相互引导,共同进步,而再进一步升华至人与人相处也必须就是相互引导,相互自学,共同进步这一点时,似的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级的学生还没这样的学识,还是前面的铺垫还不太这么?课堂上是不是还必须减加一个问题:作者与老爷爷就是素不相识的,但他们能够相互引导,都能够从对方吸取力量,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呢?那样的话学生可能将就可以想起人与人的相处,而不能停在在小姑娘与老爷爷俩人身上吧!唉,新课程的文本该挖出多浅呢,还是没较好的掌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这几天来,自己感觉上得最顺畅的!课堂上终于看到孩子们那发红的小脸,那发光的眼睛,那不断举起的小手,这种感觉真是久违了,我曾一度丢失的自信,仿佛在这堂课又重新找了回来,真好!下了课,我还沉浸于这难以言表的喜悦与兴奋之中。

为何在这堂课中我能有如此收获呢?我想以下几点是原因之一。

1、课前,自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查找资料,与文本进行对话,使自己对文本有了深入了解,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挖掘教材的留白,使文本变厚,这样自己不致于被学生问得无所适从。

上起课来能得心应手,
2、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对话。

备课时,做到心中有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量到文本中挖掘探讨点,激活兴奋点,使学生有话可说。

课堂上,适当适时地给学生以鼓励,让孩子时刻沉浸于幸福之中。

3、多媒体的恬当使用,使无形变为有形。

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感知之后,在学生的头脑里可能对天都峰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因此在课堂中我适时地播放多媒体,使学生对天都峰的印象清晰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学生读起课文来更加地有味,真正做到了读出画面。

享受着这份喜悦,沉浸于课堂之中,希望以后这样的幸福时光能够更多一些!!。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优秀15篇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优秀15篇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优秀15篇《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篇一教学难点:理解课后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3课,这节课来深入理解课文。

(师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生质疑。

或从读题中发现错误。

2、释疑:“爬”和“登”不一样吗?(生答)就用“登”不行吗?带着这个问题小声地读一遍课文。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师改课题“爬”,齐读课题。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二、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

1、听读:其他同学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把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脑中的“图画”。

出示图片。

在你脑海中出现了吗?2、自由读:那我们再加深一下印象。

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拿出笔,边读边圈点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在读中仔细体会。

(1)师: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板书。

高到什么程度?你能读出来吗?评。

——创设情境,指导再读——生练读。

“陡”——板书。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读)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词更能体现它的陡呢?——演示法或举例体会“挂”——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生读,评。

“我”的心理感受怎样?(板书:犹豫)(2)齐读。

谁能把这段完整地读一读?想读的都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吧。

板画天都峰。

3、引导质疑:面对着又高又陡,看上去就让人发颤的天都峰。

文中的小朋友最后爬上峰顶了吗?快速扫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结果的句子。

!(板书:终于)师:从开始的犹豫到最终爬上峰顶,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师板书:?---小结:“我”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出示)三、再读课文,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1、现在就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围绕这个问题(1)把你感悟最深的句段,画一画,仔细读一读。

(巡回指导时提示: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

)(2)小组交流。

屏幕出示:先概括“我”能爬上天都峰的原因,再具体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汇报。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优秀10篇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优秀10篇

《爬天都峰》教学课例及反思优秀10篇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一[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分析,结合观看天都峰的录像、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的喜悦的心情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

在理解中,我紧紧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

又从小女孩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中,抓住“居然”“也要……才……”这些词语来理解体会小女孩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不足之处]为了抢教学进度,对重点字词段的品读不够,学生理解得不深入,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读促想,以想促说,再向以说促写过渡,加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二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学习反比例,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例的基础,加上正比例与反比例在意义上研究的时候存在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上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在课时的安排上,在学习正比例的安排了2个课时,这里只是安排了1个课时,紧随着课之后教材安排了一堂正反比例比较、综合的一堂课,对学生在出现正反比例有点模糊的时候就及时地加以纠正。

反比例关系和正比例关系一样,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反比例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难度比较大,是六年级教学内容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教研活动评课爬天都峰

教研活动评课爬天都峰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以《爬天都峰》为课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评课议课等环节,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计《爬天都峰》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群小朋友爬天都峰的经历。

本文通过描绘孩子们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展现了他们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天都峰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新课学习①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②合作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③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树立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

(3)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

三、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由我校四年级语文教师张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张老师的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张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1)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张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合作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讨论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3)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树立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

张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观课报告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观课报告

《爬天都峰》观课报告教学《爬天都峰》这课时,从下面两大方面着手:一、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等句子的朗读,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会更加容易。

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的喜悦的心情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

在理解中,紧紧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

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

又从小女孩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中,抓住“居然”“也要……才……”这些词语来理解体会小女孩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以读感悟,体验情感对话。

本篇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同时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

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

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并且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天都峰》观课报告
在教学《爬天都峰》这课时,从下面两大方面着手:
一、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等句子的朗读,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会更加容易。

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的喜悦的心情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

在理解中,紧紧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

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

又从小女孩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中,抓住“居然”“也要……才……”这些词语来理解体会小女孩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以读感悟,体验情感对话。

本篇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同时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

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

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
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并且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同时在读后进行讨论交流:文中课题为什么用“爬山”,不用“登山”呢?由于学生在上文已经了解了天都峰又高又陡,直身走很危险,大部分上山的路只能像猴子一样爬着前行,所以用“爬山”。

反过来,用“爬山”作题,也告诉了我们,天都峰是一座又高又陡的山峰。

三、多媒体的恬当使用,使无形变为有形。

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感知之后,在学生的头脑里可能对天都峰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因此在课堂中适时地播放多媒体,使学生对天都峰的印象清晰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学生读起课文来更加地有味,真正做到了读出画面。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教学活动准备过程中,应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教学要领,拓宽知识面。

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读促想,以想促说,再向以说促写过渡,加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