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导游词
哈尔滨中央大街导游词
哈尔滨中央大街导游词【篇一:哈尔滨中央大街导游词】中央大街导游词(张立)各位游客上午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员刘睿,各位可以叫我刘导,欢迎各位到中央大街游览观光。
到了哈尔滨要逛中央大街就像到北京要去王府井大街一样,现在我来为你们介绍一下它的情况。
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
走进了中央大街仿佛走进了异国他乡,各位先别光忙着欣赏上面啊,我们先来看看脚下的方石,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为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块。
它的形状像是俄式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
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1美元。
i美元那时够穷人吃1个月的。
这条大街共用方石70万余块,可称得上是寸土寸金啊,所以又被称为“黄金大道”。
各位踩在上面是不是有如踩在金砖上般美妙呢?它将伴随我们一路,所以现在让我们尽情欣赏中央大街的建筑吧!中央大街是座欧式建筑博物馆,70多座风格各异的建筑充满了异国情调。
有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中央商城还有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我们面前这座马迭尔宾馆了!它建于1906年,是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有东方的“凡尔赛宫”之称。
说完了马迭尔宾馆,我们再来说说马迭尔冰棍,它可是哈尔滨迎来送往四方宾客的“名片”。
据说,仅在中央大街,马迭尔冰棍每天销售就达1万多根,它吃到嘴里,入口即化,甜而不腻,特别好吃。
听我一说,你一定口水直流了吧,那就赶快排除去尝一尝吧!好吃的不只是马迭尔冰棍,还有大列巴和红肠呢!如果你特别饿还可以走进对面的“华梅西餐厅”去品尝一顿正宗的俄式大餐。
下面各位可以自由游览,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物品,我们晚上宾馆见!太阳岛导游词各位游客、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哈尔滨太阳岛!太阳岛鸟语花香,碧水秀美,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正像歌唱家郑绪岚唱的那样:“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从空中鸟瞰太阳岛,它圆圆的像个太阳。
据说,每天早晨太阳就从这里升起,故得名太阳岛。
中央大街介绍词
中央大街介绍词
欢迎各位来到哈尔滨的中央大街,这条充满欧洲风情的步行街,是亚洲最长的步行街之一。
它北起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南至新阳广场,全长1400米,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原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为现名。
在这条街上,你可以看到71栋各种风格的建筑,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等,这些建筑在形制和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欧洲建筑的魅力。
步行街的宽度为21.34米,而车行道仅为10.8米宽。
最有趣的是,步行街上的石头铺路方式非常独特,它们是长方形条形石,但以纵向冲上铺满。
这种铺路方式不仅美观,而且为行人提供了舒适的感觉。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商业中心,这里聚集了许多商店、餐厅和咖啡馆。
无论是购物、品尝美食还是休闲娱乐,你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选择。
此外,步行街的夜晚更是流光溢彩,游人如织,更有一番特色,充分体现出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
风格各异的西六道街、西七道街、中央商城、车辆厂住宅楼前等四处休闲区,构成了中央大街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城市新风景。
“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被称为“亚洲第一街”的中央大街,一百多年来,不仅是一条老街、步行街,更是建筑艺术博览街。
感谢各位游客的到来,希望你们在中央大街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
中央大街日语导游词(范本)
中央大街日语导游词中央大街日语导游词篇一:中央大街导游词中央大街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了哈尔滨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央大街步行街。
到哈尔滨,要逛中央大街步行街就像到北京一定要去王府井大街一样。
现在我们就站在这条中央大街上,它北起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全街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步行街,全长860米。
早在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名为“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当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街两旁的俄人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样。
到了1924年,刚收回行政权利的中国地方政府,急于显示自己管辖的能力,决心更进一步整顿这条已声名远扬的大街,特地请著名的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花了整整3年时间,铺成了一条方石路,就是大家脚下踩着的这些方石头。
现在看起来,似乎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当时,运输业极不发达,这些由外兴安岭、张广才岭开凿运来的花岗岩的方石,每块成本约合一枚银元,在当时这一个银元,能买回40斤小米,那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口粮啊。
这方石长18厘米,宽12厘米,大街用方石约70多万块,全部耗银可买2800多万斤小米,是多少中国人的血汗啊!寸路寸金,古今中外,有多少如此昂贵的道路呀!故又称“黄金大道”。
难怪中央大街被人们称为“金子”铺成的路。
据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还能磨上一百年。
其实方石路当年是哈尔滨的象征,1931年旅欧途径哈尔滨的著名诗人朱自清在其日记中写到:”石头路倒是哈尔滨的一大特点,很洁净,尘土少,·······“,所以物以稀为贵,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自然令人倍受宠爱。
哈尔滨中央大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
大家好!欢迎来到哈尔滨中央大街!这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商业街道,
也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中央大街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全长1.45公里,两旁是欧式建筑和现代商铺。
这
里保存着哈尔滨的历史文化,每一栋建筑都有着独特的故事。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从俄式建筑到巴洛克风格,再到
近代的现代建筑,每一座建筑都展现了哈尔滨的多元文化。
除了建筑,中央大街还有很多有趣的店铺和餐馆。
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包
括俄式糕点、哈尔滨香肠和冰淇淋。
还可以购买到各种纪念品和特色商品,带
回家给亲朋好友。
在冬天,中央大街会举办冰雪节,街道两旁会摆放各种雕塑和冰灯,给人一种
童话般的感觉。
这是哈尔滨最独特的景观之一,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哈尔滨中央大街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地方,无论是欣赏建筑、购物
还是品尝美食,你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希望你能在中央大街度过愉快的时光!谢谢!。
中央大街导游词
游客朋友:欢迎各位到中央大街游览观光。
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
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
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并于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之一。
步行街全长860米,设有休闲区6个,两侧人行道铺装广场砖近5000平方米,彩色步道板2500平方米,并在大安街至东风街路段铺设500米的轮椅通道。
改建后的步行街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她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精致典雅的牌匾广告、欧式古典路灯、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街名的来历)中央大街始建于1896年。
1898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
同年秋季,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
他们垒泥为墙,束草为棚。
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她最初最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
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基本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
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
这样中国大街就成了黄金水道的口岸,也成为哈尔滨当时最热闹繁华之地。
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
岁月悠悠,世事沉浮。
在1968年的“文革”岁月中,中央大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其名称又恢复为中央大街。
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
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使哈尔滨成为俄军的后方基地。
庞大的军用品需求,客观_I_带动了哈尔滨的初步繁荣,也带动了中国大街的经济和建筑的发展。
俄国统治哈尔滨的20年间,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经济格局,中国大街都是受西方影响最深的街路。
(中央大街的马路方石)最初的中国大街有些地段翻浆严重。
每逢春夏之交,路面像海绵一般,车辆走在上面忽忽悠悠的。
冰城之美哈尔滨中央大街
冰城之美哈尔滨中央大街冰城之美:哈尔滨中央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拥有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张城市名片。
作为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步行街,这条长约1.4公里的大街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它以其充满俄式风情的建筑、繁华的商业氛围和浓郁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座现代化都市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的展示窗口。
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当时作为哈尔滨最早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其街道便开始沿袭俄式风格的建筑。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如今的中央大街已成为一条宽敞整洁的商业街道,林立着众多建筑风格迥异的精美建筑。
沿着中央大街行走,仿佛置身于一个欧洲风情的小镇。
琳琅满目的商铺,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以及街景中时而出现的古色古香的马车,使人仿佛时光倒流进入了哈尔滨的百年历史。
沿街而立的各式建筑,秉承了欧洲风格的精致和细腻,丰富多样的装饰立面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令人陶醉。
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多样化,包括巴洛克式、哥特式、折衷主义等。
这些建筑的外墙大多采用砖石材质,结构严谨而坚固。
每一处建筑都带有浓郁的历史氛围,给人一种悠久岁月的感受。
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难以抵挡住这座城市中心的独特魅力。
中央大街既是一个商业街区,也是哈尔滨市的文化聚集地。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商铺,有高档时装店、精品珠宝店等,也有当地特色的食品小吃摊位。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品味中国东北的美食,也能够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商品。
在节假日或特殊时刻,中央大街还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艺术展览和音乐演出,为游客和居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娱乐。
中央大街的美丽景色并不仅限于白昼,夜晚的中央大街更是迷人。
霓虹灯熠熠生辉,街道两旁的建筑立面被绚丽的灯光装饰得如梦似幻。
夜晚的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另一种风情,给人带来无尽的享受和震撼。
无论是慢慢漫步还是坐在露天咖啡馆的座椅上,都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对于哈尔滨市民和游客们来说,中央大街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地标。
它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哈尔滨市繁荣发展的见证。
关于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导游词
关于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导游词游客朋友:欢迎各位到中央大街游览观光。
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米。
其中车行方石路宽米。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8*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
199*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并于199*年6月1日正式开通,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之一。
步行街全长860米,设有休闲区6个,两侧人行道铺装广场砖近5000平方米,彩色步道板2500平方米,并在大安街至东风街路段铺设500米的轮椅通道。
改建后的步行街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她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精致典雅的牌匾广告、欧式古典路灯、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街名的来历)中央大街始建于189*年。
189*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
同年秋季,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
他们垒泥为墙,束草为棚。
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她最初最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
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基本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
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
这样中国大街就成了黄金水道的口岸,也成为哈尔滨当时最热闹繁华之地。
192*年,中国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
岁月悠悠,世事沉浮。
在1968年的“文革”岁月中,中央大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其名称又恢复为中央大街。
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
190*-190*年间的日俄战争,使哈尔滨成为俄军的后方基地。
庞大的军用品需求,客观上带动了哈尔滨的初步繁荣,也带动了中国大街的经济和建筑的发展。
俄国统治哈尔滨的20年间,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经济格局,中国大街都是受西方影响最深的街路。
(中央大街的马路方石)最初的中国大街有些地段翻浆严重。
每逢春夏之交,路面像海绵一般,车辆走在上面忽忽悠悠的。
哈尔滨中央大街景点讲解
哈尔滨中央大街景点讲解
嘿嘿,小伙伴儿们,我今天特别开心,因为我跟爸爸妈妈去哈尔滨玩儿啦!我们去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叫中央大街。
哇,这条街好长啊,地上铺着方方正正的小石头路,听爸爸说,那叫“条石路”,踩上去咔咔地响,可有意思了!
街上有好多漂亮的楼儿,五颜六色的。
爸爸说,这些楼是外国人很久以前修的,叫“欧式建筑”。
我最喜欢一个像蛋糕的楼,尖尖顶儿上还挂着个大钟,滴答滴答的,好像在跟我说悄悄话。
还有一座大雕像呢,是一个小男孩儿跟一只小鸟,特别生动,妈妈给我拍了一张照片,我笑得像个小花儿似的。
我们走到一个大冰雕那儿,冰凉凉的,闪着蓝光,像童话里的冰雪城堡。
我忍不住用手摸了一下,嘶,好冷!我们还吃了马迭尔冰棍儿,甜滋滋的,比夏天吃的还香呢!
哎呀,今天学到了好多新东西,中央大街真是太棒啦!我以后要带我的好朋友们一起来玩儿!
—— 1。
哈尔滨中央大街简介200字
哈尔滨中央大街简介200字篇1我的家乡哈尔滨,这座城市里有一条美丽的街道叫: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的历史悠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一端连接防洪纪念塔,一端连接经纬街。
路面很有特点,是由面包石做成的,所以叫”面包石路”。
它非常结实,耐用。
这些石头让这条大街越来越美丽。
春天,中央大街人较少,但两旁的花都发芽了,草也长出来了,嫩绿嫩绿的,树也慢慢地长出了芽,树叶也变绿了,许多购物人都去中央商城买春装了,春装五颜六色,购物人也走在中央大街上,显得它是五彩缤纷。
夏天,花坛里面的花开了,有白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红色的——所以引来了一群群蜜蜂,蝴蝶,它们在花上起舞。
路灯很特别,有带着花盆的,有像船似的灯,有许多人在这里吃冰棍,喝啤酒,还有许多人在逛街,买东西。
秋天,树叶都变黄了,中央大街两旁有许多欧式建筑,有的是形的,有的是方顶的,还有的是洋葱顶的,真是各式各样,好看极了。
因为这些欧式建筑的特点,所以别人都说家乡是“东方小巴黎“。
冬天,中央大街止有五颜六色的冰灯,树上也挂着彩灯,到了晚上,中央大街非常热闹,像一座灯光的大街。
中央大街太美丽了,希望中央大街越来越美丽。
篇2你听说过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吗?它有哈尔滨第一街的美称。
它可是最能表达哈尔滨这座东方小巴黎的特色街道。
到哈尔滨不到中央大街就像到北京不到天安门一样。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最繁华、最有规划的一条商业步行街。
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
脚下是用光滑的正方形花岗石拼排而成,道路两旁是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大型精品商场、教育书店、麦当劳肯德基连锁店、马迭尔冷饮厅、华梅西餐厅。
哈尔滨中央大街景点详细介绍文案
哈尔滨中央大街景点详细介绍文案中央大街,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全长1400米,总占地面积94.05公顷。
这条历史悠久的商业步行街,始建于1900年,拥有着“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的美誉。
它如同一部立体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哈尔滨的百年沧桑与辉煌。
漫步在中央大街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端的松花江畔防洪纪念塔,这座巍峨的建筑,见证了哈尔滨人民与洪水的斗争。
而南端的阳广场,则是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交汇点。
这条大街,如同一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城市的版图上。
整条中央大街,以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为主,但又不乏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风格各异,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充满活力和创新。
在这71栋风格独特的建筑中,每一块石头、每一扇窗子、每一道门廊,都诉说着属于哈尔滨的故事。
每年,中央大街,都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旅游活动,如冰雕艺术文化节、街头音乐文化节、圣诞嘉年华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哈尔滨独特的文化氛围。
而“音乐之街”和“书香老街”等活动,更是让人们,在音乐的旋律和书香的世界中,品味这座城市的艺术魅力。
中央大街的特色之一,是其路面铺设的方石。
这些方石,为花岗岩雕筑,形状大小,如俄式小面包,精巧光亮。
其中,马路方石,路宽10.8米,为整条街,铺设了宽敞舒适的步行空间。
当人们行走在中央大街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荣的哈尔滨。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欧洲古典建筑的优雅与精致,也可以领略到现代建筑的简洁与大气。
无论是厚重的历史感,还是现代的活力,都能在中央大街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除了建筑风格,中央大街,还是哈尔滨文化的缩影。
这里,汇聚了各种文化的精华,既有东方的传统,也有西方的元素。
无论是音乐、绘画、雕塑还是美食,都能在中央大街上找到自己的舞台。
这里,不仅是一个购物和休闲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平台。
中央大街导游词优秀范文
中央大街导游词优秀范文哈尔滨中央大街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原名中国大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始建于1900年,长1400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央大街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央大街导游词1游客朋友: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哈尔滨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央大街,这条街和它所在的母亲城市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它既没有功勋卓著的霸主在此称雄,也绝无学贯古今的名人政客在此定居,问世刚过百年资历尚浅,它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方石路宽10.8米。
仅及普通城市的一条小巷,但它却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屈辱,是一条有着非凡历史的大街。
历史介绍中央大街始建于1896年。
1898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涌入哈尔滨,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
他们垒泥为墙,束草为棚。
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她最初最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
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基本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
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
这样中国大街就成了黄金水道的口岸,也成为哈尔滨当时最热闹繁华之地。
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
岁月悠悠,世事沉浮。
在1968年的“_”岁月中,中央大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其名称又恢复为中央大街。
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
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并于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之一。
她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精致典雅的牌匾广告、欧式古典路灯、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为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路,就是大家脚下踩着的这些方式头。
哈尔滨中央大街讲解词
哈尔滨中央大街讲解词
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
1928年7月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现在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
东起友谊路至经纬街路段西侧建筑红线,西至通江街友谊路至经纬街路段东侧建筑红线,南起尚志大街至通江街路段北侧建筑红线,北至尚志大街至通江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
方石路10.8米宽。
铺路用的方石块每块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就像俄式的小面包一样,石面呈浑圆型,精巧、密实、光亮、圆润,在中外道路史上极为罕有。
据说,当时的一块方石价钱相当于一块银元。
“中国大街”足有1公里长,粗略算下来,整条街大约铺有方石87万块,真可谓是黄金铺路。
中央大街步行街区就是全国第一个开放式、公益型建筑艺术博物馆,被称作“汇百年建筑风格聚世界艺术精华”的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4.05公顷,约1平方公里。
中央大街及辅街的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特色建筑为天然展品,对游人开放。
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现有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中央大街主街17栋。
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
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在西方也需要数百年才能形成的建筑风格,在中央大街却仅仅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1。
中央大街的导游词
三一文库()/导游词〔中央大街的导游词〕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是哈尔滨最富城市特色的老街。
下面是中央大街的导游词的内容,欢迎阅读!游客朋友,欢迎各位到中央大街游览观光。
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
34米。
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
8米。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
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并于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之一。
步行街全长860米,设有休闲区6个,两侧人行道铺装广场砖近5000平方米,彩色步道板2500平方米,并在大安街至东风街路段铺设500米的轮椅通道。
改建后的步行街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她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精致典雅的牌匾广告、欧式古典路灯、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街名的来历)中央大街始建于1896年。
1898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
同年秋季,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
他们垒泥为墙,束草为棚。
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她最初最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
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基本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
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
这样中国大街就成了黄金水道的口岸,也成为哈尔滨当时最热闹繁华之地。
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
岁月悠悠,世事沉浮。
在1968年的“文革”岁月中,中央大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其名称又恢复为中央大街。
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
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使哈尔滨成为俄军的后方基地。
庞大的军用品需求,客观_I_带动了哈尔滨的初步繁荣,也带动了中国大街的经济和建筑的发展。
俄国统治哈尔滨的20年间,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经济格局,中国大街都是受西方影响最深的街路。
中央大街导游词
中央大街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我们要游览的中央大街马上要到了。
我们将在这游览一个小时,请大家于一个小时后到松花江凯乐大酒店停车场集合,我们的旅游车车牌号为黑123456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呢是经纬街,向北可以看到防洪纪念塔。
中央大街呢全长1450米,而在这不足三华里的街道上就有欧式和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建筑13栋!1986年哈尔滨人民政府确定中央大街为保护街道。
1997年步行街正式开通。
目前中央大街历史街区的商业店铺已经超过700家,各种国际知名品牌都已在中央大街设立专卖店和柜台。
经过2002年的修缮之后,步行街显得更加优美,休闲空间进一步增大,是哈尔滨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哈尔滨市在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后,中央大街作为哈尔滨市最突出的街路代表,成为整个城市的名片和文化品牌。
中央大街,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不像一般的街道那样,直接被命名的,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名称。
下面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央大街的由来。
中央大街和哈尔滨一样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诞生的。
19世纪末,沙俄为了内需和外侵的需要,打算在中国修建一条铁路。
内需,是因为,从中国可以沟通其东西部,并且还近得多。
外侵就是觉得,当时的清廷软弱可欺,垂涎东北三省的资源。
到1896年,沙俄在莫斯科诱逼李鸿章签署中俄密约之后,开始修建中东铁路。
1903年,从满洲里到绥芬河,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滨州滨绥线建成通车。
之后有修建了哈尔滨到大连的铁路,哈尔滨成为中东铁路的枢纽。
从此哈尔滨也开始了殖民色彩浓重的国际都市发展时期。
大量的外国侨民开始涌入,经商。
一时间在哈尔滨的外国人近占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各种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文化开始来到这里同时展现。
留给我们的最完整的要数建筑文化了。
而在这期间,也就是1898年在哈尔滨修筑铁路时来自山东,河北来的筑路劳工就住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他们垒泥为墙,束草为棚。
于是这条路有了他最初的名字——中国大街。
黑龙江哈尔滨导游词
黑龙江哈尔滨导游词哈尔滨位于中国黑龙江省,是黑龙江省省会和最大的城市。
这座城市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俄罗斯文化影响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最寒冷城市之一,哈尔滨的冬季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冰雪景观,尤其是著名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不仅如此,这座城市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和活动,让游客可以在任何季节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验。
一、中央大街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最有名的街道之一,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这条长达1.5公里的步行街位于市中心,两旁矗立着各种建筑风格独特的历史建筑,包括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和新古典主义建筑等。
在这里漫步,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品尝到各种美食和小吃,购买到各种特色纪念品。
尤其是在圣诞节和新年期间,中央大街更是装饰一新,布满了灯饰和节日气氛,给人带来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二、索菲亚教堂位于中央大街附近的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东正教堂。
这座教堂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俄罗斯特色。
教堂内部充满了宗教艺术品和壁画,游客可以参观教堂内部,还可以登上教堂的钟楼,欣赏到城市的壮丽景色。
三、太阳岛太阳岛位于松花江上,是哈尔滨最大的岛屿。
这座岛屿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冰雪活动而闻名。
在夏季,游客可以在岛上漫步、观赏花草植物,并游览岛上的景点,如日本花园和钟楼。
而在冬季,太阳岛变成了哈尔滨冰雪活动的中心,如冰雕、雪雕、滑雪等。
每年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也在太阳岛举办,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观赏。
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雪主题公园之一,也是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标志性景点。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规模宏大的冰雪雕塑,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
夜晚,冰雪大世界灯光熠熠,如同童话世界。
此外,还有各种冰雪活动和娱乐设施,如冰雪滑梯、冰雪迷宫等,让游客可以尽情玩耍和体验冰雪乐趣。
五、哈尔滨极地馆哈尔滨极地馆是中国最大的极地主题公园,也是哈尔滨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哈尔滨景点导游词作文2023
哈尔滨景点导游词作文2023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哈尔滨,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哈尔滨的著名景点。
首先,我们来到了哈尔滨市中心——中央大街。
这条步行街是哈尔滨最有名的商业街,也是哈尔滨最具有欧洲风情的街道之一。
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和欧洲的建筑风格,各个建筑外观精美,极具特色。
此外,这里还有各种美食、小吃、艺术品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您品尝美食,购物,体验浓郁的哈尔滨风情的最佳场所。
其次,我们来到哈尔滨最著名的冰雪景点——太阳岛雪博会。
太阳岛雪博会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冰雪艺术展示和交流活动之一,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冰雪艺术。
游客可以欣赏到冰雪雕、冰灯、高山雪上冰雕等多种形式的冰雪艺术。
其中,夜晚的冰灯秀更是灿烂绚烂,让您流连忘返。
接下来,我们来到哈尔滨最具有历史文化氛围的景点——圣索菲亚教堂。
这座教堂是哈尔滨市最有名的圣堂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木制教堂。
教堂的外观设计和内部装饰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蕴藏着二十世纪初哈尔滨历史及文化的印记。
在这里,游客不但可以欣赏到教堂的独特魅力,更能感受到哈尔滨的历史与文化。
最后,我们来到哈尔滨最具有生态环境的旅游区——黑龙江森林公园。
这里是中国国家AAAA级景区,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城市公园,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森林、湖泊、山峰、溪水、草原等丰富的生态资源。
无论是追求自然风光的游客还是寻求安静、舒适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在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有许多值得游客们一探究竟的景点。
以上景点只是其中的几个,希望大家可以来到这座城市,亲身感受它的魅力。
谢谢大家!。
中央大街导游词
游客朋友:欢迎各位到中央大街游览观光。
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
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
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并于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之一。
步行街全长860米,设有休闲区6个,两侧人行道铺装广场砖近5000平方米,彩色步道板2500平方米,并在大安街至东风街路段铺设500米的轮椅通道。
改建后的步行街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她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精致典雅的牌匾广告、欧式古典路灯、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街名的来历)中央大街始建于1896年。
1898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
同年秋季,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
他们垒泥为墙,束草为棚。
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她最初最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
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基本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
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
这样中国大街就成了黄金水道的口岸,也成为哈尔滨当时最热闹繁华之地。
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
岁月悠悠,世事沉浮。
在1968年的“文革”岁月中,中央大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其名称又恢复为中央大街。
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
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使哈尔滨成为俄军的后方基地。
庞大的军用品需求,客观_I_带动了哈尔滨的初步繁荣,也带动了中国大街的经济和建筑的发展。
俄国统治哈尔滨的20年间,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经济格局,中国大街都是受西方影响最深的街路。
(中央大街的马路方石)最初的中国大街有些地段翻浆严重。
每逢春夏之交,路面像海绵一般,车辆走在上面忽忽悠悠的。
哈尔滨中央大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
大家好,欢迎来到哈尔滨中央大街!这是一条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街道,也
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中央大街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全长1.45公里,两旁是欧式建筑风格的商店、酒
吧和咖啡馆。
这些建筑都是上个世纪初俄罗斯工程师设计的,保留了当时的风貌,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哈尔滨的四季美景。
春天,街道两旁的杨树绿意盎然,
花团锦簇;夏天,阳光明媚,人们可以在街边的咖啡馆里品尝冰凉的饮品;秋天,枫叶红艳如火,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冬天,大街上会举办各种冰雪活动,如冰灯展览和冰雪雕塑比赛,让人们感受到冰城的独特魅力。
此外,中央大街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纪念品店,供游客品尝和购买。
你可以尝
试俄式炸鸡、俄式冰淇淋和各种传统哈尔滨小吃,如锅包肉和东北大板。
同时,你还可以购买到各种俄式纪念品,如俄罗斯套娃和俄式头巾,作为你来哈尔滨
的纪念。
总之,哈尔滨中央大街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美食的地方,无论你是来欣
赏建筑,购物还是品尝美食,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希望你在中央大街度过
愉快的时光!谢谢!。
中央大街英文导游词
中央大街英文导游词【篇一:中央大街导游词】中央大街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了哈尔滨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央大街步行街。
到哈尔滨,要逛中央大街步行街就像到北京一定要去王府井大街一样。
现在我们就站在这条中央大街上,它北起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全街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步行街,全长860米。
早在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名为“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当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街两旁的俄人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样。
到了1924年,刚收回行政权利的中国地方政府,急于显示自己管辖的能力,决心更进一步整顿这条已声名远扬的大街,特地请著名的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花了整整3年时间,铺成了一条方石路,就是大家脚下踩着的这些方石头。
现在看起来,似乎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当时,运输业极不发达,这些由外兴安岭、张广才岭开凿运来的花岗岩的方石,每块成本约合一枚银元,在当时这一个银元,能买回40斤小米,那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口粮啊。
这方石长18厘米,宽12厘米,大街用方石约70多万块,全部耗银可买2800多万斤小米,是多少中国人的血汗啊!寸路寸金,古今中外,有多少如此昂贵的道路呀!故又称“黄金大道”。
难怪中央大街被人们称为“金子”铺成的路。
据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还能磨上一百年。
在大家的右手边,就是这条大街上最著名的马迭尔宾馆。
当年在哈尔滨的犹太人,主要来自俄国,当时常常能看到一些头戴黑礼帽,身穿黑大衣,鬓角蓬松,蓄着胡须的犹太人。
犹太人那时尚无自己的祖国,而是持他国护照,抱着到远东处女地淘金的热情来到哈尔滨,犹太人具有非凡的商业才能,加之人们流浪于世界各地,无论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都能适应,他们很快的发展起来。
中央大街导游词
中央大街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了哈尔滨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央大街步行街。
到哈尔滨,要逛中央大街步行街就像到北京一定要去王府井大街一样。
现在我们就站在这条中央大街上,它北起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全街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步行街,全长860米。
早在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名为“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当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街两旁的俄人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样。
到了1924年,刚收回行政权利的中国地方政府,急于显示自己管辖的能力,决心更进一步整顿这条已声名远扬的大街,特地请著名的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花了整整3年时间,铺成了一条方石路,就是大家脚下踩着的这些方石头。
现在看起来,似乎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当时,运输业极不发达,这些由外兴安岭、张广才岭开凿运来的花岗岩的方石,每块成本约合一枚银元,在当时这一个银元,能买回40斤小米,那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口粮啊。
这方石长18厘米,宽12厘米,大街用方石约70多万块,全部耗银可买2800多万斤小米,是多少中国人的血汗啊!寸路寸金,古今中外,有多少如此昂贵的道路呀!故又称“黄金大道”。
难怪中央大街被人们称为“金子”铺成的路。
据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还能磨上一百年。
其实方石路当年是哈尔滨的象征,1931年旅欧途径哈尔滨的著名诗人朱自清在其日记中写到:”石头路倒是哈尔滨的一大特点,很洁净,尘土少,·······“,所以物以稀为贵,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自然令人倍受宠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随我往前走,中央大街最令人注目的建筑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就是眼前的马迭尔宾馆。它建于1906年,一位名叫约瑟?开斯普的俄国籍犹太人来到哈尔滨,他开过修表店、银器店、珠宝店,他以犹太人特有的精明的经商意识和独具慧眼的投资胆略,在中国大街中段买下了整整一个街区的中国劳工简陋的住房,他聘请他的俄国挚友尤金诺夫设计,选购欧美各国上等建材,采用当时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建成了远东最豪华的马迭尔宾馆,也是中国第一家涉外宾馆。好店须有好名字,它的名字来自英文“modern”,表示“摩登,时髦”之意。其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典雅细腻极近奢华的壁饰、挂毯,铜器及各种规格的镜子,镶嵌金边,不愧为“东方的凡尔赛宫”。解放后,马迭尔宾馆以它特有的名望接待过许多军政要员,如末代皇帝溥仪、国母宋庆龄、史学家郭沫若、大画家徐悲鸿……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6年。1898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涌入哈尔滨,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他们垒泥为墙,束草为棚。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她最初最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基本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这样中国大街就成了黄金水道的口岸,也成为哈尔滨当时最热闹繁华之地。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岁月悠悠,世事沉浮。在1968年的“文革”岁月中,中央大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其名称又恢复为中央大街。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
在马迭尔宾馆的对面就是华梅西餐厅,原名“马尔斯餐厅”,已经有80年的历史。1931年正式做俄式大菜,成了西餐名店。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多次改造,又加盖了二层楼,但仍旧保持了欧式风格。据统计,1937年哈尔滨有西餐馆260家,仅中央大街两侧就云集了100多家。“华梅”也是最受欢迎的西餐馆之一,是哈尔滨最正宗的西餐厅。俄式大菜、纸包小牛肉、软炸鸡脯、罐牛尾、法国蛋、炸板虾都是“华梅”的风味菜肴。逛中央大街,只有品尝了“华梅”风味,才能算得上一次完美的旅游。
再往前走,我们就会看到教育书店。它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式建筑,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也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它富丽堂皇,新奇变幻,线条自由,对比强烈。它的入口上方镶嵌着一男一女两尊人体雕像。它们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两个擎天神,男的叫亚特拉斯,女的叫加里亚切德。
中央大街步行街
游客朋友: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哈尔滨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央大街,这条街和它所在的母亲城市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它既没有功勋卓著的霸主在此称雄,也绝无学贯古今的名人政客在此定居,问世刚过百年资历尚浅,它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方石路宽10.8米。仅及普通城市的一条小巷,但它却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屈辱,是一条有着非凡历史的大街。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为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路,就是大家脚下踩着的这些方式头。这些由外兴安岭、张广才岭开凿运来的花岗岩方石长18厘米,宽12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共用方石约70多万块。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枚银元。当时那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口粮。寸路寸金,古今中外,有多少如此昂贵的道路啊?真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
中央大街的建筑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即16世纪文艺复兴式、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18世纪折衷主义建筑、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建筑。这些在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才形成的建筑风格样式,在中央大街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使中央大街成为远东最著名的街道之一。人们将中央大街同伦敦的摄政王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菩提树大街、东京的银座大街、上海的外滩和天津的维多利亚大街相提并论。
中央大街上,楼高与建筑的宽接近1:1,沿街建筑多为二层楼建筑,没有太高太大的也没有矮小的,地面和屋顶成53度视角,令人很舒服,稍抬头就能看清建筑的细部结构。
中央大街是一首交响乐。它那平坦独特的石头大道吹响了乐章的前奏曲,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中央商城、马迭尔宾馆和教育书店构成了跌宕起伏和谐统一的各个乐章,江边的防洪纪念塔以雄壮的英姿把整个交响乐推向高潮。这里既无中国古典建筑的飞檐斗拱、红墙绿瓦,也没有古典园林的曲径通幽、九曲流觞,但漫步长街,每迈一步,都有一番风景;每扇门窗,都是别有洞天。
前面这所建筑是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它建于1917年,原为协和银行,有着浓厚的法国建筑特征,属文艺复兴式建筑,是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这座建筑当时是捷克人开办的巴甲皮鞋店。解放后这里建成中央大街最大的专营店——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如今一些名牌专卖店在这里落脚。
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对面是1994年11月开业的中央商城。它的旧址是1932年由5家俄国人开办的门1994年拆除了旧房,建成了融欧式古城堡建筑和现代派建筑风格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大厦,也是中央大街集购物、餐饮、娱乐、游览、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商城。这座宏伟建筑为美丽的中央大街又添一景。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并于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之一。她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精致典雅的牌匾广告、欧式古典路灯、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