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类型

合集下载

四川盆地东南部海相层系优质烃源层评价——以丁山1井为例

四川盆地东南部海相层系优质烃源层评价——以丁山1井为例

m u t ne f t we m b in b t o Ni ia r a i n. The b t m i ou l ldo oson ft ds o so he Lo r Ca ra o t m utt ng Fo m to iu n s a ga l t e o he
S na n yn o ma in a dt eb o lsi—i e t n ft eP r in Qi i o ma in wa eiv d t iin De g ig F r to n h ica t l so eo h e m a x aF r to sb l e o c m e
De ., 00 e 2 8
四川盆 地 东 南 部海 相 层 系优质 烃 源 层评 价
以丁 山 1井 为 例
付 小 东 , 建 中 , 格 尔 秦 腾
( 国 石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无锡 石 油 地 质 研 究 所 , 苏 无 锡 2 4 5 ) 中 江 11 1
m i n Lo t n Fo m a i a ng a r ton,b a k ud t ne he Low e l ra oto ng a r a in a a k lc m s o soft r Siu i n b t m Lo m xiFo m to nd blc
质 泥岩 为 中等烃 源岩 。川 东南 地 区 多套 优 质 烃 源 岩及 再 生烃 源 的存 在 , 该 区的 油气 勘 探 提供 了丰 富 的物 质 基 础 。 为
关 键 词 : 源 岩 , 生 烃 源 ; 山 l井 ; 东 南 烃 再 丁 川
中图 分 类 号 : 1 2 1 5 TE 2 . 1 文献 标 识码 : A

川西北地区海相油气成藏物质基础——优质烃源岩

川西北地区海相油气成藏物质基础——优质烃源岩

川西北地区海相油气成藏物质基础——优质烃源岩腾格尔;秦建中;付小东;李武;饶丹;张美珍【摘要】川西海相油气勘探程度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薄弱.通过区域地质、烃源岩形成环境、有机地化和有机岩石学等综合研究,重点探讨了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海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情况.龙门山北段海相油气成藏的烃源条件好,主要有筇竹寺组、大隆组优质泥质烃源岩和栖霞组、茅口组优质碳酸盐岩烃源岩,而泥盆系烃源岩分布有限,奥陶纪-志留纪缺乏优质烃源岩形成条件.该区经历过大规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和后期破坏过程,分析这一过程对川西海相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预测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和川西坳陷深处具有良好的海相油气勘探前景.【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8(030)005【总页数】6页(P478-483)【关键词】生烃潜力;油气显示;海相烃源岩;大隆组;古生界;中生界;龙门山北段;川西北地区【作者】腾格尔;秦建中;付小东;李武;饶丹;张美珍【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及川西坳陷隐藏着勘探潜力巨大的海、陆相油气聚集带,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三叠—侏罗系海陆过渡相、陆相层系一直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重点之一,而海相层系因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油气勘探程度低,成藏条件研究薄弱[1~7]。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梁英波*, 张水昌, 朱光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龙潭组是中国南方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以含煤为主要特征。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发育区主要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由深灰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和灰质泥岩以及黑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组成,普遍夹薄煤层(王宓君等,1989)。

发育区向北和东逐渐过渡为浅海碳酸盐岩沉积,称为吴家坪组,主要由低有机质丰度的灰岩组成,不属于烃源岩。

龙潭组是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和三叠系气藏的主要气源岩(马永生等,2005;朱光有等,2006)。

目前在川东北龙潭组烃源岩发育区已经发现了飞仙关组和长兴组气藏群,探明储量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

由于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埋藏较深,烃源岩样品采集困难,另外晚二叠世扬子台地沉积环境差异大,致使对龙潭组烃源岩的分布与生烃潜力的评价滞后于勘探。

本文通过大量样品的有机碳热解、成熟度、生物标志物和生物薄片分析,系统的描述了龙潭组烃源岩的生油气潜能和有机质类型等特征,并勾绘出了龙潭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和其在四川盆地北部的发育状况。

1. 龙潭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1.1 有机质丰度、类型及其来源龙潭组的泥质岩类有机碳丰度很高,在采集的84个样品中TOC 大于2.0%的样品超过了80%(表1),平均达4.37%,最高达12.72%,属于非常优质的烃源岩。

龙潭组中的灰岩或泥灰岩样品TOC 很低,在近200个样品中超过75%样品低于0.5%,平均TOC只有0.36%,生烃潜力有限。

因此,龙潭组烃源岩主要是泥质岩类。

龙潭组煤岩和泥岩干酪根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2‰~-24‰和-24‰~-26‰间,属于Ⅲ型有机质,以生气为主。

通过对河坝1井和华蓥山煤矿龙潭组泥质烃源岩切片分析,烃源岩样品的薄片中线体植物残片十分丰富。

线体植物是生存在1300Ma~第三纪的螺旋管类(类似褐藻),属于海陆交互相水生植物。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含有机质泥质介壳灰岩储层的认识及其意义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含有机质泥质介壳灰岩储层的认识及其意义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含有机质泥质介壳灰岩储层的认识及其意义倪超;郝毅;厚刚福;谷明峰;张力涛【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2(017)002【摘要】四川盆地中部下侏罗统大安寨段可划分为三个亚段,主要由暗色泥页岩、结晶介壳灰岩、泥质介壳灰岩三种岩性构成.暗色泥页岩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是主要的烃源岩,滨浅湖高能滩相结晶介壳灰岩一向被认为是主要储层,其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露头地质调查、岩心和薄片观察、物性资料及试油资料的分析表明,浅湖—半深湖较低能滩相含有机质泥质介壳灰岩是主要的储集层和产层,单层厚度薄,但累积厚度较大,分布面积广,常夹于暗色泥页岩中,源储一体,更有利于成藏.这类泥质介壳灰岩的壳间孔构成了主要的储集空间,壳间孔平行于壳体的长轴方向排列,并常见黑色有机质充填.认为四川盆地大安寨段的油气勘探方向可由结晶介壳灰岩向含有机质的泥质介壳灰岩拓展,浅湖—半深湖较低能滩沉积相带可成为新的勘探领域.初步预测大安寨段上部的一亚段新增有利勘探面积6100 km2,中部的一三亚段新增有利勘探面积6600km2.【总页数】12页(P45-56)【作者】倪超;郝毅;厚刚福;谷明峰;张力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储集层微观结构及油气意义 [J], 庞正炼;陶士振;张琴;杨家静;张天舒;杨晓萍;范建玮;黄东;韦腾强2.考虑基质孔缝特征的湖相致密灰岩类型划分——以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 [J], 田泽普;宋新民;王拥军;冉启全;刘波;许启鲁;李扬3.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主控因素 [J], 杨光;黄东;黄平辉;闫伟鹏;杨天泉;戴鸿鸣;林建平4.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含云质储层成因研究 [J], 邓燕;黄东;米鸿;金涛;闫伟鹏5.含泥质灰岩储层的测井流体识别要要要以中东YL-DS油田为例含泥质灰岩储层的测井流体识别要要要以中东YL-DS油田为例 [J], 刘忠明;吴见萌;葛祥;冷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为例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为例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
寒武统为例
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是一个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其元素地球化学评价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该地区烃源岩具有高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

有机质含量一般大于2%,成熟度在0.8%-1.3%之间。

同时,烃源岩具有
良好的烃源潜力和热演化程度,是形成油气的有利烃源岩。

其次,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突出。

在烃源岩中,富集了一系列与有机质相关的元素,如碳、氧、氢、氮、硫等。

其中,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其含量与其可溶性有机硫同步增加。

此外,烃源岩中还富含大量的痕量元素,如铁、镍、钼、钴、铜等,这些元素也是烃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该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巨大的勘探前景。

该地区处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崛起带,是天然气和油气的主要勘探区域。

此外,该烃源岩处于富水气区,具有良好的热演化条件和成藏空间,处于勘探热点区域。

综上所述,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是一个具有高演化海相烃源岩的区域,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突出,是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区域之一。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80
1.35 1.63 2.56
0.16 0.78 6.14
裂 缝 -孔 隙 型
川东
裂缝型、裂 川东、川
缝-孔隙型 南、川西南
裂缝-孔隙 川东、川南、 型、孔隙型 川西南、川中
6 T1j1 石灰岩、白云岩
200
1.58
0.01 裂缝-孔洞型 川南、川东
7 T1f2+3 8 T1f1
第 33 卷 增 刊 2
2012 年 12 月 文 章 编 号 :0253-2697(2012)S2-064-10
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
Vol.33 S.2
Dec. 2012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洪海涛 杨 雨 刘 鑫 陈 文 夏茂龙 张 静 王蜀源
0.84
<0.01 裂缝-孔洞型 四川盆地
11 P2q
石灰岩
100
1.09
<0.01 裂缝-孔洞型 泸州、自贡
12 C2h
白云岩
6~40 5.49
0.5~2 裂缝-孔隙型
川东
13 14
O1 ∈2+3
白云岩 白云岩
40 8~60
2.33 2
碳酸盐岩气藏在四川盆地油气生产中占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前人已对 上 三 叠 统 以 下 的 海 相 碳 酸 盐 岩 储 层做了大量深入细致 的 研 究 工 作,得 出 了 很 多 具 有 阶 段性指导作用 的 重 要 认 识 。 [1-3] 从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 ,四 川 盆 地 碳 酸 盐 岩 勘 探 取 得 了 突 飞 猛 进 的 进 展 ,随 着多个勘探重大发现,地 质 认 识 和 勘 探 理 念 也 在 不 断 更新。以前人的研究 成 果 为 基 础,笔 者 对 该 盆 地 碳 酸 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由于四川盆地碳酸

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杨克明【摘要】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通过对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钻井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及沉积相资料,推测雷口坡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大邑—温江—彭州—广汉及孝泉地区,烃源岩厚度达250~350 m,有机碳含量为0.4%~0.6%.川西雷口坡组烃源岩形成于生物生产力较高、水动力较弱、海水循环受限、盐度较高、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缺氧和沉积速率较低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烃源岩有机质的保存.川西地区雷口坡组烃源岩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综合分析表明,该烃源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低,但类型较好;烃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中常见固体沥青和超微组分,有机质类型指数TI为12.5%~98.03%,主要为Ⅱ1-Ⅱ2型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浮游生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The Middle Triassic Leikoupo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marine target for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in recent years. Geochemical analyses were made with rock samples from the Leikoupo Formatio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sedimentary data were studied. Source rocks in the Leikoupo Formation mainly distribute in Dayi, Wenjiang, Pengzhou, Guanghan and Xiaoquan. They are about 250-350 m thick, and have a TOC content of 0.4%-0.6%. The source rocks were deposited in a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with high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quiescent depositional setting, restricted seawater circulation, high salinity, anoxic bottom water and low deposition rate, all favorab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inorganicgeochemistry and organic petrology indicated that, the source rocks in the Leikoupo Formation displayed a low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with good organic type. Solid bitumen and ultramicro macerals were observed on photomicrographs. Organic type index ( TI) ranges from 12.5%-98. 03%, indicating Type Ⅱ1-Ⅱ2 source rocks. Organic matter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hydro?plankton, showing a good hydrocarbon potential.【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9页(P366-374)【关键词】生烃潜力;烃源岩;雷口坡组;中三叠统;四川盆地西部【作者】杨克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成都 6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5近年来,川西地区多口钻井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川西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雷口坡组也成为川西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层系之一。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类型与生烃潜力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类型与生烃潜力
专天然乞比
第3 3卷 第 1 期
OL& G SG O O Y I A E L G 21 0 2年5 2 1 ) 1 0 1 0 5 9 8 (0 2 0 — 0 0—0 9
四川 盆 地 二 叠 系烃 源 岩 类 型 与 生 烃 潜 力
刘 金之 高 张殿 徐美 唐瑞 全有 , 钧 , 波 , 伟 ’ 娥 , 鹏
( . 国石 化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京 10 8 ; 2 中 国石 化 华 北 石 油 局 , 南 郑州 7 20 ) 1中 北 003 . 河 10 0
摘要 : 通过 野外和岩心样 品系统采集 , 四川盆地 二叠系烃源 岩元 素组成 、 okE a、 同位素 组成等地球化 学参数分析 , 对 R c—vl碳 确立 了二叠系烃源岩干酪根类型 以I型为主, I 局部存在 I型或 Ⅲ型 ; 利用烃源岩 T C和热解生烃参数探讨 了其 生烃潜力 , O 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高于灰岩 , 生烃潜力大。 同时, 于高演化海相泥岩和灰岩 生烃 潜力进行 了恢复 , 出了高演化泥 岩 对 提 和灰岩生烃潜力的恢复对客观评价 我 国南方高演化碳 酸盐岩具 有一定 必要性。 四川 盆地二叠 系烃源岩 热演化程 度普遍 高, 已达到高一过成熟 阶段 ; 早 自垩世 二叠 系烃源岩进入 生气高峰有利于后期 天然气聚集成 藏, 我国南方海相 上组合 在 为
so e a e a h g e OC, n r ae o e ta o y r c r o e e ain t a i so e . e r so e h v t n sh v i h r T a d g e trp tn ilfrh d o a b n g n r to h n lme t n s W e tr d t e h — d o a b n g n r to tnt l fmai r c r o e e a in poe i so rne mud t n e a i so e t ih t e ma trt wh c s n c s a so s nd lme tn swih h g h r lmau iy ih i e e —

烃源岩的岩石类型

烃源岩的岩石类型

烃源岩的岩石类型
烃源岩是指能够产生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其主要成分为有机质。

烃源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三种:泥岩、煤系岩和碳酸盐岩。

泥岩是一种由粘土和细粒沉积物组成的沉积岩,其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和有机质。

泥岩是烃源岩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其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10%之间。

泥岩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植物残体,其形成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沉积和压实作用。

泥岩烃源岩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海相盆地和陆相盆地。

煤系岩是一种由植物残体组成的沉积岩,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木质素和腐殖质等有机质。

煤系岩的有机质含量一般在50%以上,是烃源岩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岩石类型。

煤系岩的形成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植物残体堆积和压实作用。

煤系岩烃源岩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陆相盆地。

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其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镁矿等。

碳酸盐岩的有机质含量较低,一般在1%以下,但其具有较好的孔隙和储层性质,是烃源岩中重要的储层类型。

碳酸盐岩烃源岩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海相盆地。

总的来说,烃源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泥岩、煤系岩和碳酸盐岩。

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具有不同的有机质含量和储层性质,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槽相大隆组优质烃源岩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槽相大隆组优质烃源岩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槽相大隆组优质烃源岩夏茂龙;文龙;王一刚;洪海涛;范毅;文应初【摘要】通过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槽相大隆组露头区野外观察测量和钻井区测井及岩心、岩屑分析,对大隆组烃源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大隆组黑色泥质岩、腐泥岩TOC平均值为5.86%,最高可达24.31%,是一套优质烃源岩;大隆组暗色泥晶灰岩TOC平均值可达0.77%,也是很好的烃源岩;大隆组暗色硅质岩TOC平均值仅为0.13%,不具备生烃能力.由于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氯仿沥青"A"含量总体不高.大隆组烃源岩(S1+S2)值总体也比较低,平均值仅4.36 mg/g.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干酪根主要为Ⅱ1型,少量为Ⅱ2型.晚二叠世长兴组沉积期浮游类生物繁盛、大隆组沉积速率缓慢以及缺氧、安静的深水沉积环境是有机质富集、保存、形成优质烃源岩的主要控制因素.图6表2参12【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0(037)006【总页数】9页(P654-662)【关键词】海槽相;烃源岩;上二叠统;大隆组;腐泥岩;四川盆地【作者】夏茂龙;文龙;王一刚;洪海涛;范毅;文应初【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四川盆地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环海槽台地边缘相带生物礁、鲕粒滩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及一批大、中型气藏的发现,激发了勘探家对该区烃源岩评价的兴趣。

上二叠统大隆组是该区重要的烃源岩,梁狄刚等分析川西北广元矿山梁大隆组的黑色泥质岩TOC含量为 1%~10%,多数大于 2%,最高达21%[1];蔡开平等认为川西北广旺地区大隆组是很好的烃源岩,其 TOC值分布在0.26%~12.11%,平均4.60%[2]。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评价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评价

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评价付小东;秦建中;腾格尔;王小芳【摘要】四川盆地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泥质、硅质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是一套局部发育的海相优质烃源岩.大隆组在不同剖面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较大,盆地内河坝1井处已达过成熟阶段,而瓮地边缘广元、万源地区则处于低成熟-中等成熟阶段.大隆组烃源岩各剖面累汁生烃强度大多小于20×108m3.川东北地区大降组烃源岩与长兴-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有利的时空配置,可使大隆组来源的天然气更有效地在礁滩相优质储层中聚集成藏,对普光等大中型气田有较大贡献;相对于其它海相层系烃源岩,大隆组主生烃期更晚,有利于天然气后期保存.广元、万源等大隆组仍处于低-中等成熟阶段地区是否存在源自大隆组的残余油藏值得关注.【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0(032)006【总页数】7页(P566-571,577)【关键词】生烃潜力;烃源岩;大隆组;上二叠统;四川盆地北缘【作者】付小东;秦建中;腾格尔;王小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大隆组(P2d)烃源岩在上扬子地区为一套局部发育的烃源岩,由于分布范围较小,过去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在烃源岩评价时常将其与龙潭组(P2l)泥质烃源岩视为一体看待。

相对于四川盆地其它几套区域性烃源岩而言,大隆组具有其自身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气地质意义。

本文根据钻井结合露头剖面资料,从大隆组烃源岩分布,以及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参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其原始生烃潜力,讨论其对川东北大中型气田的可能贡献及其特殊的油气地质意义。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与重庆市,为一具有明显菱形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其范围介于北纬28°~32°40′,东经102°30′~110°之间,面积约18×104km2.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方.从汉代"临邛火井"的出现,到隋朝〔616年〕"火井县"命名;从凿井求盐到自流井气田"竹筒井"·" 盆"·"笕"钻采输技术的发展,都无不例外的证明四川天然气的开采源远流长.但是,四川天然气的发展,经历了近代被欺凌的衰落,直到20 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才得到真正的发展.截止2004 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全盆地已经探明114 个气田,14 个油田,获得天然气地质探明+控制+预测储量约15000×108m3,3 级储量之和约占2002 年盆地资源评价总量的1/4.伴随新区、新层、新领域的勘探发现,盆地的总资源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川、渝天然气能源发展锦上添花.1.构造特征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从晋宁运动前震旦系基地褶皱回返,使扬子板块从地槽转向地台发展,直到喜山运动盆地定型,共经历了9期构造运动,但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发展演化有明显影响的有4 期:一是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二是东吴期,拉张断裂活动,引发玄武岩喷发〔峨嵋山玄武岩厚达1500m〕;三是印支期,形成印支期泸州、开江、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四是喜山期,盆地全面褶皱定型.纵观盆地的发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张为主,中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的挤压过程.这一拉张-过渡反转-压挤的地应力场,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与破坏以与晚期成藏的全过程,尤其对复合型盆地更为明显.1.1基底特征四川盆地的基底岩系为中新元古界,其结构具3 分性.盆地中部的磁场特征显示为一宽缓的正异常区,多为中性与中基性岩浆岩组成的杂岩体,变质程度深,硬化强度大,构成盆地中部刚硬基底隆起带.基岩埋深一般4~8km,地史中较稳定,沉积盖层厚度较薄,褶皱平缓带.盆地东南和西北侧为弱磁场区,组成基底的岩石是浅变质沉积岩,属柔性基底,是褶皱带.基岩埋深8~11km,沉积盖层厚度较大,褶皱较强烈.1.2区域构造特征四川盆地的发生、发展,形成菱形边框和不同组系、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大体可以追溯到8.5×108年的地史发展过程,是受基底、周边古陆、深大断裂以与地应力作用方式等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也是多次构造旋回叠加的产物,使盖层褶皱出现形式多样,交织复杂化的局面.1.2.1褶皱构造的展布特点盆地内最早形成的褶皱构造可上溯到印支期,但范围仅局限于川西龙门山前,如矿山梁~天井山~海棠铺等北东向背斜构造.整个盆地的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喜山期,包括震旦系在内的全部沉积盖层都被卷入,出现了众多成群成带分布的褶皱构造.1〕川东南坳褶区系指华蓥山以东的川东与川南区,包括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川南低陡构造带,是盆地内褶皱最强烈的地区.一般陡翼倾角>45°,甚至直立倒转.高、低陡构造之分,在于构造核心出露地层的新老,前者出露中下三叠统与其以老地层,后者出露上三叠统与其以新地层.构造线走向主要由北东向高陡构造带和断裂带组成的隔挡式褶皱,背斜紧凑,向斜宽缓,成排成带平行排列.北部受大巴山弧的的影响向东弯曲,局部呈近东西向;南部逐渐低倾呈帚状撒开,除北东向为主外,还有受边界条件干扰的南北向、东西向等多组构造线.2〕川中隆起区介于华蓥山断裂与龙泉山断裂之间,包括川中平缓褶带和川西南低陡褶带,是盆地内褶皱最弱的地区.区内构造平缓,断层少见,地层倾角仅1°~5°,少有大于10°者,均属平缓褶皱类型.构造线方向多呈近东西向,但受邻区影响,也有北东和北西向者,个别呈现旋卷构造,如威远、中台山等构造.3〕川西北坳陷区指龙泉山以西的川西和川北地区,包括川西低陡构造带和川北低平构造带,是盆地内白垩系、古近系主要分布和第四系大片覆盖区,也是川西北前陆盆地—中新生代主要坳陷区.区内南段和靠盆地西缘的山前带因受龙门山逆掩推覆带影响,表皮褶皱强烈.北段主要为一区域大向斜〔梓潼凹陷和苍溪向斜〕以与九龙山和南阳场构造带褶皱平缓,只有龙门山前山带印支期构造褶皱强烈.背斜构造类型划分四川盆地是一个以压性为主、兼具扭动的压扭性盆地,受基底和盖层沉积幅度的影响,环绕川中刚硬基底,在盆地不同地区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背斜构造,有的地面显现,有的则潜伏地下.背斜构造类型的划分方法很多,有的根据褶皱强度、构造顶部和两翼倾角大小、褶皱强度系数〔闭合度/短轴〕、受力性质……等等.本书从油气富集与保存角度出发,结合构造特征分析,将四川盆地背斜构造分为梳状、似梳状、箱状、膝状、高丘状、低丘状等6 种类型.1〕梳状背斜该类构造受力强、顶部尖、两翼陡、构造狭窄,褶皱强烈,两翼伴有倾轴逆断层,以陡翼最发育.地腹构造多向缓翼偏移,在断下盘常形成陡带—牵引次一级潜伏构造.梳状背斜主体的嘉二段石膏层〔区域盖层〕被破坏后,一般只有残余气藏;下盘潜伏构造是主要的找气圈闭.2〕似梳状背斜该类构造受力中等,顶部圆缓,翼部稍陡,两翼倾角一般<45°,构造褶皱适中,形态较完整,沿长轴裂缝发育.当地腹断层切轴、切顶时会造成气藏散失.似梳状构造顶部也有相对尖陡者,核部地层出露较老,嘉陵江组区域盖层遭受破坏,使气藏的保存条件变差.3〕箱状背斜多为狭长型构造,受力较强,其显著特点是顶部宽平、两翼陡峻,张应力集中在构造顶部,沿长轴与宽缓的顶部裂缝发育〔除纵、横张缝外,还有扭张缝〕,一般有利于天然气富集与保存.但该类构造向地腹深处有变尖变陡的趋势,且伴有切轴逆断层发育,不利于气藏保存.4〕膝状背斜该类构造的形态和裂缝发育特征,和箱状构造相似,顶部平缓,一翼陡、一翼缓,呈不对称状,地腹主断层多发生在陡翼,缓翼断层规模小,一般构造的完整性较好,且沿轴部裂缝发育,有利于气藏的富集和保存.5〕高丘状背斜该类构造褶皱强度弱,多为短轴背斜,顶圆翼缓〔<25°〕,常不对称.沿长轴和顶部除纵、横张缝外,还有扭张缝发育,形成网状渗滤通道,有利于气藏高产.高丘状构造出露地层新,褶皱适中,地腹断层发育的规模不大,是含气条件较理想的构造.6〕低丘状背斜该类构造一般多为区域向斜中的低平穹隆背斜,褶皱平缓,上下构造形态变异小.有时受断层或不同组系构造的影响,在地腹形成局部潜伏高点.由于受力弱,裂缝发育程度不均,有利于气藏保存,但高产条件较差.1.3断裂发育特征四川盆地定型在喜山期,是水平应力挤压作用的结果.由挤压褶皱相伴生的地层断裂属逆断层性质.从油气勘探的实用性出发,本书姑且将盆地的断裂分为深大断裂〔含基底断裂〕和一般断裂.深大断裂对区域构造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深大断裂对构造格局的控制是十分明显的.如龙门山、城口、安宁河等断裂都是发生在晋宁期的深断裂,是造成断层两侧地质构造迥然不同和引起周边古陆变迁与构造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类不同地史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底断裂,是地台内部的次一级深大断裂,对盆地边界的形成、盆地内部隆起和坳陷的变迁以与区域岩性岩相变化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如华蓥山、龙泉山断裂,是盆内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两者之间为川中隆起区,华蓥山以东是川东南坳褶区,龙泉山以西是川西坳陷区;同时在它们的两侧,对各时代地层的缺留、岩性岩相的变迁都有明显的区别.又如建始~彭水、普雄河~小江、峨眉山~瓦山等断裂,对盆地东南和西南边界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断裂对局部构造的影响除上述深大断裂、基底断裂外,一般在特定的地质时期内,断裂活动的时间相对短、且受构造滑脱层控制的、与构造褶皱带或局部构造相伴生的断裂,这里统称一般断裂.一般断裂对局部构造垂向变异产生重要影响.如川东高陡构造,浅层断裂不发育,构造完整;中层〔嘉一段~石炭系厚约1300m〕构造对应浅层构造的陡翼和缓翼肩部,发育了倾轴逆断层,形成断垒式主体背斜,其背斜轴部向浅层构造缓翼偏移1~2km;陡翼断下盘出现主断凹,与浅层构造轴部相对应;过主断凹连接潜伏构造,与浅层构造陡翼或陡缓转折带相对应;在地面构造缓翼,因构造干扰复合形成舒缓带,对应中层构造缓翼倾轴断层上盘,出现潜高,且与主体背斜间有缓断凹相隔.深层〔志留系滑脱层与其以下地层〕构造褶皱趋于平缓.又如川西低陡构造,受加里东古隆起影响,二叠系与寒武系直接接触;印支期以来受龙门山逆掩推覆影响,在其前渊坳陷,形成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直到喜山期沿中三叠统形成"L 型"滑脱面表皮褶皱,两期构造在滑脱断层面上下的形态变异是极为复杂的.1.4构造与油气的关系众所周知,油气藏形成离不开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与其上覆岩层要素与圈闭形成和烃类的生成、运移与聚集作用的综合.十分明显3 大地质要素和4 大地质作用,离开了构造运动促进了沉积盆地的形成——"没有盆地,便没有石油"这一精辟的论断;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充填,才形成了烃源岩、储集岩、盖层的物质基础;构造运动对成烃作用产生影响,改善了地壳的莫霍面以上的地温梯度以与构造多旋回导致生烃作用多旋回;构造活动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因为油气进入储集层即开始二次运移,但大规模的区域构造运动,才是二次运移的主要时期〔有了充足的浮力和水动力〕.下面着重介绍构造活动对油气的聚集与破坏作用.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构造运动促使岩层发生形变而形成背斜褶皱、断裂构造等.当构造圈闭的形成时间与运聚期配置就能形成各种构造油气藏.据统计,世界特大型、大型气田的圈闭中,构造背斜、断背斜约占70%以上,我国大中型气田占70%;四川盆地背斜油气田的比例更高,即便是有地层、岩性因素形成的复合圈闭,几乎都要有背斜因素的配置.纯粹的地层或岩性圈闭,因其裂缝不发育,储层基质孔隙度、渗透率很低,很难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油气藏.构造活动期与生气期的关系,决定天然气资源聚集程度在一个含油气盆地中,只有那些在区域性大规模油气运移以前或同时形成的构造圈闭,才有可能聚集油气形成构造油气藏.四川盆地威远震旦系构造是很完整的,它的圈闭面积850km2,闭合度895m,无论从圈闭面积还是闭合度讲,震旦系气藏的充满程度只有25%.这就不能不令人考虑成藏的关键时刻的配置问题.震旦、寒武系源岩的成油高峰期在二叠系、成气高峰期在侏罗系,而构造最终形成在第三纪,好比客人错过了宴席时间!所幸的是,它位于加里东古隆起的上斜坡,在古隆起上的古气藏调整中,保存了残余气藏.相反,位于古隆起下斜坡至坳陷的构造,不仅生气高峰期提前,而且构造条件也远不与威远,所以经历30 余年对震旦系追索式勘探,均以无果而终.构造活动对聚集成藏的天然气的破坏与再调整作用在地质历史中已形成的天然气藏能否存在,决定于天然气藏形成后是否遭受破坏或改造.若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最后一幕构造运动则决定盆地的地质构造现状,是最终控制天然气区域性运移的时间,于是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继承性发展的构造,促使原有圈闭进一步发育定型,对油气聚集最有利,如上述威远构造;另一种是构造活动比较强烈,改变了原来构造面貌,打破了已有的油气聚集平衡状态,使油气重新分配,如川东石炭系气藏.与此同时,由于天然气要求盖层和遮挡条件比石油更严密,强烈的构造运动直接造成气藏的破坏,如川东高陡构造的主体,出露地层老,嘉二段石膏层被剥蚀的构造圈闭,一般无石炭系气藏存在.四川盆地的构造定型是喜山期,一般都晚于侏罗系与其以下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通过该期构造活动的再调整作用,所以现今所发现气藏,基本上都是晚期成藏.天然气晚期成藏比石油成藏更普遍.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疏导与散失作用大量油气勘探事实表明,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双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即人们通常谓称的烃源断层与溢散断层.毫无疑问,断层切割地层,断层面与其伴生的裂缝,提供了渗流通道,促使油气运移,特别是天然气,由于它的流动性强,又具有弹性驱动〔流体势差条件下〕的特点,发生长距离运移,一旦有储层的圈闭存在,就能聚集成藏.所以,次生气藏比次生油藏更普遍,如川##区的蓬莱镇组等气藏.本来中上侏罗统河道砂岩储层,发育在大套红层泥岩中,距下伏上三叠统须五段煤系源岩约,如果缺乏烃源断层是很难成藏的.与此同时,断层在切割地层中,往往不仅破坏了圈闭的完整性,而且破坏了盖层和侧向遮挡条件,不利于油气保存,甚至使圈闭中已聚集的油气被渗漏散失.大量的地面油气苗或呈串珠状分散的油气化探异常,无不例外地说明,这种溢散断层〔包括伴生的裂缝〕对盖层,包括直接和间接盖层的破坏或者造成断层上、下盘疏导层〔储层〕对接而丧失了侧向遮挡条件.大量的断层研究表明,断层对油气的保存,一般地说,断层未切穿所有盖层〔即不通天〕;断层与其圈闭的搭配的〔断点〕低;断层上、下盘地层无疏导层;平缓断层比陡倾断层的上覆地层应力大〔闭合性好〕以与断层的性质、要素、发生与演化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对断层封闭性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2.地层特征四川盆地地层层系齐全、厚度大,具有多层系、多旋回的特点.盆地边缘主要分布元古界、古生界.大凉山、龙门山、米仓山还有岩浆岩出露,构成环绕四川盆地的周边.此外,华蓥山背斜核部有古生界出露;中生界遍与盆地内部;新生界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与现代河流的两岸.盆地基底为中上元古代前震旦系,主要由一套变质岩与岩浆岩组成,厚度1000m 至愈10000m.其上覆盖层的沉积时代齐全,总厚4000~12000m.四川盆地的构造发展与演化,决定了它的沉积物充填类型.古生代以拉张为主,以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为特征,在海侵早期,泥质岩类发育;海退晚期,盆地中部潮坪〔Z2dn、C2hl〕、礁〔P2ch〕相发育.中生代三叠纪盆地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以碳酸盐岩蒸发海台地相沉积为特征,受海水频繁进退影响,滩相或潮坪相发育.印支早期〔T2 末〕海水退缩,上三叠统除在川西坳陷残留海相向湖相的砂、泥岩沉积外,中生代侏罗纪盆地转向挤压为主,在龙门山、大巴山前渊坳陷形成前陆盆地,其中川西坳陷形成巨厚的须家河组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最厚逾4000m〕;在大巴山前渊,侏罗系~白垩系河、湖相沉积厚逾6000m.四川盆地的多旋回演化特征,决定了它的多生、储、盖组合.2.1烃源岩特征地壳中天然气与石油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但是,基于烃源岩的类型不同,其干酪根生成石油和天然气〔含凝析油〕的数量和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的烃源岩一般以生成天然气为主,通常称为气源岩;以藻类和低等水生物为主的烃源岩一般以生成液态烃为主,通常称为油源岩.但随着烃源岩中有机质成熟度增高,形成石油的各类油源岩也是生成天然气的重要气源岩.根据岩相、岩性、有机质类型、可溶组分的组成、烃源岩构成和烃演化特征,四川盆地存在3 大类源岩:煤系烃源岩煤系烃源岩,包括煤系泥质岩和煤,是有潜在成烃远景的天然气源岩,即通常谓称的煤成气.据H/C 和O/C 原子比统计,煤系烃源岩属腐殖型〔Ⅲ型〕有机质,少部分滨海沼泽相煤属Ⅱ型有机质.煤系烃源岩除生气为主外,也可生成少量原油与凝析油.四川盆地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上二叠统、上三叠统,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4%、1.0%~1.5%,均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泥质岩〔非煤系〕烃源岩泥质岩是四川盆地主要的烃源岩类型.根据沉积环境和演化特点,又分以古生代为主的海相沉积黑色页岩烃源岩—寒武系和志留系;以中生代湖相沉积为主的泥质烃源岩—侏罗系.寒武系、志留系、侏罗系的泥质岩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67%、0.83%、0.88%,它们以Ⅰ型干酪根为主,Ⅱ型次之,少量为Ⅲ型.碳酸盐岩烃源岩四川盆地碳酸盐岩特别发育,从震旦系~中三叠统都有分布.但大多数有机碳含量低,热演化程度高,除了一些薄层烃源岩外,真正够格的烃源岩非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0.34%~0.94%〕莫属.除此,还有侏罗系湖相碳酸盐岩介壳灰岩〔有机碳含量0.34%〕.它们均属Ⅰ型和Ⅱ型干酪根.以上,有关有效烃岩的判识指标与评价方法,参见《天然气资源勘探》一书P34~36.资源评价结果根据2002 年最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四川盆地的石油总地质资源量为4.26×108t,剩余地质资源量3.57×108t;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5.35×1012m3;剩余地质资源量4.63×1012m3.1〕资源的层位分布特征石油资源均分布在侏罗系.天然气资源分布在侏罗系~寒武系,共12 个组系.其中,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三叠统和石炭系相对丰富,约占盆地的51%;其次是侏罗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分别占盆地的8%~9%;资源量最少的层系是下古生界和震旦系,分别占盆地的2%~3%.2〕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石油资源仅分布在盆地的川中、川东和川北3 个区块.其中,川中区块最多,占盆地的48%;川东和川北区块分别占盆地的29%和23%.天然气资源分布在盆地的6 个区块.川东区块最为丰富,占盆地的43.26%;其次依次是川西〔占23.46%〕、川中〔占12.43%〕、川北〔占9.65%〕、川西南和川南区块〔分别占6.22%和4.98%〕.3〕资源的深度分布特征四川盆地石油资源基本分布在3000m 内.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2000~3500m 中深层,约占41%;次为3500~4500m 的深层,约占31%;小于2000m 的浅层和大于4500m 的超深层,各占14%左右.此外,从天然气成因看,以海相油型气为主,约占盆地的71%;其次为煤型气,约占25%.从天然气地理环境看,有49%的资源分布在丘陵地区;次为山区,约占38%;平原区仅占13%,且主要集中在川西区块.2.2储集层特征四川盆地已发现的储集层从震旦系到上侏罗统计有25 个之多,随着新区、新的领域勘探,新的储集层还在继续发现.从岩石类型讲主要是碳酸盐岩,次为碎屑岩,罕见玄武岩.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至震旦系,包括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雷三段、雷一 1 亚段;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嘉五段、嘉四 1 亚段、嘉三段、嘉二3 亚段、嘉二2 亚段、嘉二1~嘉一段和飞仙关组的飞一~三段;上二叠统的长兴组,下二叠统的茅口组和栖霞组;石炭系的黄龙组;下奥陶统;寒武系洗象池组、遇仙寺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等,均属于海相碳酸盐岩.另有下侏罗统的大安寨介壳灰岩,属湖泊相碳酸盐岩.控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1〕有利的沉积相国内外已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发育于浅水台地相、蒸发海台地相、滩坝相、生物礁相和藻成因白云岩相中.四川盆地也无例外,如震旦系潮坪相粘连藻白云岩,石炭系潮坪相白云岩,长兴组生物礁相白云岩,飞仙关组台地边缘滩鲕粒白云岩,嘉陵江组粒屑滩白云岩以与雷口坡组潮坪相白云岩等,这些有利沉积岩相经过准同生期、表生期和晚期成岩作用以与构造期改造,原生孔隙几乎殆尽,而保留了各式各样的溶蚀孔、洞、缝、喉道,一般形成裂缝~孔隙型或孔〔洞〕隙型储渗体.2〕有利的成岩作用有利的成岩作用,包括准同生期、表生期和早、晚期成岩等作用.实压、压溶、胶结、充填作用等,对储集空间产生不利的影响.准同生期在其海〔湖〕底、潮上,大气淡水产生混合水环境,易形成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特别是对上述有利的碳酸盐岩沉积相带更为有利.早期成岩和晚期成岩作用,分别发生在浅埋藏和中深~深埋藏环境,受大气淡水、地层水性质、有机质演化和地温、地压等因素影响,产生埋藏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化、大气淡水溶蚀和有机酸溶蚀等作用,促使孔隙体积增大.表生成岩作用,是受构造抬升运动影响,进入表生成岩环境,使已固结成岩地层遭受风化淋滤、剥蚀,在古岩溶渗流带和潜流带顶部形成溶蚀孔、洞、缝,有利于储集层发育.四川盆地震旦纪末的桐湾运动、石炭纪末的云南运动,下二叠世的东吴运动、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等,都在相对应地层的剥蚀面附近形成了风化壳,有利于碳酸盐岩孔洞~裂缝型储层发育.3〕构造作用四川盆地自中三叠世末至今,发生的印支~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从形成盆地雏形直到定型,由于东南方向的太平洋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印度板块与亚殴板块的碰撞,在强大挤压应力作用下,伴随褶皱、断裂产生了大量的挤压、扭压裂缝,在力学中和面以上属张开性质,对储层,特别是致密层段改造产生重要的影响.据研究,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岩石力学性质〔脆性〕、岩石成分〔质纯〕、地层厚度〔薄层〕等密切相关.因此,四川盆地二、三叠系中的性脆、质纯、薄层、致密碳酸盐岩的裂缝型储层发育〔表2-1〕.碎屑岩储层碎屑岩储层发育于上三叠统和侏罗系砂岩.包括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厚层块状砂岩,侏罗系下统的珍珠冲段、凉高山段,中统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上统的蓬莱镇组薄砂层.控制有利碎屑岩储层发育的因素有:1〕有利的沉积相。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殊性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殊性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殊性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已有半个世纪,并且近年来还发现了诸如普光,元坝这类的超大型、大型气田,但盆地碳酸盐岩地层油气探明储量总体仍然很低,探明率远低于国外碳酸盐岩盆地。

这一方面与勘探投入低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与陆相盆地和国外海相碳酸盐岩盆地相比,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具有自己独特的油气地质条件(表1),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表1 四川盆地与国相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对比(据金之钧,2005修改)国家时代分布盆地类型烃源岩储层保存条件时代岩性物性四川盆地主要为古生代多旋回的叠合盆地有机碳高—低古生代为主多样,非均质性好—差保存破坏分区性强国外主要为中、新生代原型盆地有机碳高,平均为3.29%中、新生代为主石灰岩、白云岩好保存条件好(1)碳酸盐岩层系形成于多旋回的叠合盆地:国外海相碳酸岩地层形成后,没有经历后期的多次构造运动对盆地的叠加和改造,盆地多保留为原型盆地,这种较为稳定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油气,分布相对简单,有利于油气藏的预测。

而四川盆地海相碳酸岩层系形成于多旋回的叠合盆地的下部层系,大多经历了从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的叠加复合过程,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

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控制了碳酸盐岩层系油气生成、聚集和保存,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导致烃源岩多期次生排烃、多油源油气混合、油气藏遭受改造-破坏等等,使油气形成和分布复杂,同时也使部分油气资源遭受破坏。

(2)碳酸盐岩层系分布时代老,埋藏深:国外海相地层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主要发育于古生界,中生界则主要发育于中下三叠统。

这一特点带来的问题,一是成烃有机质的来源、发育条件及成烃机制不清楚;二是沉积物经历的地质历史长、构造变动次数多,油气的散失和保存非常复杂;三是勘探目的层埋藏深,一般在3~7km,钻井工艺和井筒技术复杂,增加了勘探难度。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 藻类有机质,主要包括藻类、浮游生物和细菌等,具有较高的含氮、含硫量,通常形成黑色泥岩或页岩。

常见的藻类有机质烃源岩有晚古生代的寒武系-志留系海相页岩、对应于石炭系的海相页岩和三叠系-侏罗系的缘海沉积黑色泥岩等。

2. 高等植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地植物,如陆生植物、木本植物、蕨类植物等。

这种有机质通常形成灰色泥岩或页岩,比较富含含氧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和较低的含硫量。

常见的高等植物有机质烃源岩有二叠系-
三叠系地下煤系和侏罗系地层的泥炭、泥炭质煤以及白垩系风化层的棕煤等。

3. Ⅰ型烃源岩,这类烃源岩通常具有最高的生排油量,它们的有机质富含氢,能够生成大量的石油。

在热演化过程中,Ⅰ型烃源岩的氢指数(HI)较高,随
着成熟度的增加,HI会逐渐减小。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地质专家或查阅地质学相关书籍文献。

烃源岩的岩石类型

烃源岩的岩石类型

烃源岩的岩石类型引言烃源岩是指富含有机质,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可通过热解或热转化过程产生石油和天然气的沉积岩。

石油和天然气是人类的重要能源,因此对烃源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烃源岩的岩石类型和其特征。

陆相烃源岩陆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陆地上,在陆地沉积环境中形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陆相烃源岩:1. 湖相烃源岩湖相烃源岩即形成于湖泊环境中的沉积岩。

湖相烃源岩通常富含有机质,特别是淡水湖中的生物残骸,如藻类、浮游植物等。

湖相烃源岩的形成条件是湖水环境相对封闭,有机质沉积速度较快,且缺氧程度高。

2. 河流相烃源岩河流相烃源岩是在河流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烃源岩。

河流是陆地上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流能够带来大量有机质,如植物碎片、颗粒状有机物等。

河流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一般富含腐殖质,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水流速度适中,有机质输入量大。

3. 沙漠相烃源岩沙漠相烃源岩形成于沙漠地区的沉积环境中。

沙漠地区通常缺乏水源,植被稀疏,但是干旱环境并不意味着没有有机质的输入。

沙漠相烃源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风尘沉积、露天火葬等,其形成条件是较低的降水量和较高的蒸发速度。

海相烃源岩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海洋环境中,在海洋沉积过程中形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海相烃源岩:1. 钻探相烃源岩钻探相烃源岩即位于大洋深处的海底,底部以泥灭头为主的烃源岩。

由于大洋深处缺乏光照和氧气,导致有机质保存较好。

钻探相烃源岩通常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物。

2. 海陆转换相烃源岩海陆转换相烃源岩即位于陆海交界处的沉积岩,受陆地和海洋两个环境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烃源岩通常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多样性较大,例如海岸带的泥炭沉积、河口海域的植物残渣等。

3. 海洋有机碳质页岩海洋有机碳质页岩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的泥质岩石,在海洋中广泛分布。

由于缺乏氧气和光照,有机质在海洋中较难分解,因此能够保存较长时间。

海洋有机碳质页岩通常富含有机质和石墨,是研究海相烃源岩的重要对象。

结论烃源岩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对其岩石类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盆地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郭旭升 胡东风 刘若冰 魏祥峰 魏富彬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摘 要 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烃源岩评价,而针对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则较少。

为此,通过对龙潭组取心井——东页深1井分析测试结果的解剖,结合邻区的钻探成果,对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地化特征、储层特征、含气特征及顶底板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具有相似沉积背景且已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的页岩层系展开了对比分析,明确了龙潭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南地区龙潭组海陆过度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厚度大于40 m、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孔隙度较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含气性较好,具备页岩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②较之于国内外其他已获得良好页岩气显示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川东南地区龙潭组孔隙度、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含气量等关键参数更优;③有机质类型是影响龙潭组泥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页岩气勘探选层应避开煤层富集段。

结论认为:在综合考虑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程度及夹层厚度、埋深、保存等条件下,綦江—赤水一带是四川盆地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龙潭期 海陆过渡相 泥页岩 有机碳含量 热演化成熟度 含气量 页岩气勘探潜力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8.10.002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Permian marine–continent transi-tional facies shale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Guo Xusheng, Hu Dongfeng, Liu Ruobing, Wei Xiangfeng & Wei Fubin(Sinopec Exploration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NATUR. GAS IND. VOLUME 38, ISSUE 10, pp.11-18, 10/25/2018.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 Abstract: Marine–continent transitional facies shale of the Longtan Fm, Upper Permia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rock stratum in the Sich-uan Basin.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it mainly focus more on source rock evaluation, but less on shale gas accum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test and analysis results of Well DYS1, the coring well of Longtan Fm were dissected. Combined with the drilling results of its ad-jacent area, the organic rich shale in the Longtan Fm were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distribution, geochemical, reservoir, gas-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oof and floor conditions, and then compared with the shale strata with similar sedimentary background and good shale gas shows. And accordingly, its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ongtan shale gas and its exploration potential were made clear.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in the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 the organic rich shale of transitional facies of Longtan Fm is developed with a thickness of more than 40 m. I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high porosity, high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moderate thermal evolution (R o) and good gas-bearing property. Therefore, it is geologically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shale gas. Seco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ransitional facies shal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Longtan shale is better in terms of porosity, TOC, R o, gas content and other key parameters. Third, the type of organic matter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development degree of organic pores in the Longtan shale. And during its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selection, the coal seam enriched sections shall be avoided. In conclusion, 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degree, interlayer thickness, depth an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of organic rich shale comprehensively, the Qijiang–Chishui area is the best exploration area for the transitional facies shale gas of Longtan Fm in the Sichuan Basin.Keywords: Sichuan Basin; Late Permian; Longtan Fm; Marine-continent transitional facies; Shale; Total organic carbon; Thermal evolu-tion maturity; Gas content; Shale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页岩气区带目标评价与勘探技术”(编号:2017ZX05036)。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分布特征

当代化工研究Modern Chemical Research122科研开发2020・03四川盆地二叠系胫源岩分布特征*曾红伟(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430100)摘耍:二叠系-中下三叠统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已发现的许多大中型气田的天然气都来源于二叠系炷源岩。

二叠系沉积建造为下统-阳新统和上统-乐平统,下统-阳新统由下而上可三分为梁山组(PJ)、栖霞组(P】q)和茅口组(PH);上统-乐平统由下而上可分为龙潭组(P21)和长兴-大隆组(P2ch)。

二叠系主要桂源层可分为油系炷源岩层和煤系煙源岩层。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下统茅口组、栖霞组是四川盆地主要产层。

关键词:二叠系;煙源岩;栖霞组;碳酸盐岩中阖分类号:P文献标识码:A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mian Source Rocks in Sichuan BasinZeng Hongwei(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hangjiang University,Hubei,430100) Abstracts Permian-Middle-Loyver Triassic is the main target strata f or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n Sichuan Basin.Many large and medium­sized gas fields have been found that the natural gas comes from Permian source rock.The Permian sedimentary formation is composed of lower Tangxin Series and upper Leping series.The lower Yangxin Se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Liangshan f ormation(Pj1),Qixia Formation(P/\)and Maokou Formation(Pjtn)from the bottom up.And the upper Leping se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Longtan Formation(P^-)and Changxing Dalong f ormation (P2ch)from the bottom up.The main source rocks of P ermian can be divided into oil series source rocks and coal series source rocks.Changxing Formation of Upper Permian,Maokou Formation and Qixia Formation of L ower Permian are the main productive strata in Sichuan Basin.Key words:Permian;Source rock;Qixia f ormationCarbonate rocks引言二叠系是四川盆地主要的沉积地层与坯源岩发育层系,二叠系-中下三叠统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许多大中型气田的天然气都被认为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桂源岩。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及其天然气勘探潜力(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资源潜力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及其天然气勘探潜力(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资源潜力
Geochem ical characteristies of source rocks and latent capacity of natural 2as rI 0urces
Chen Jianping l2’3,Li w ,Ni Yunyan _2‘3,Dai Xin ,Liang Digang Deng Chunping , ' &Bian Lizeng
f 1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ond Development,Beo'ing 1 00083 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Enhanced 0il Recovery,Beij'ing 100083.China;3.CNPC Key Laboratory ofPetroleum Geochemistry, Beijing 1 00083,China,"4.PetroChina Southwest 0f,& Gasf ield Company,Chengdu,Sichuan 61 0051,China;5.School of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 0093.China) NATUR.GAS IND.VOLUME 38.ISSUE 6.PP.33.45.6/25/20l8.(ISSN l000—0976;In Chinese)
摘 要 四川 盆 地 二 叠 系发 育 中二 叠 统 海相 碳 酸 盐岩 和 上 二 叠 统 海 陆 交 互相 碎 屑 岩 两 套 烃 源 岩 , 由于 其 热 演化 程 度 高 ,造 成 对 烃 源岩 原 始 生烃 潜 力及 天然 气 资 源 潜 力 认 识 不 清 。为 此 , 通 过研 究该 盆 地 内探 井及 盆 地 周 缘 剖 面 大 量 二叠 系 烃 源岩 样 品的地 球化 学 特征 及 生 烃 潜 力 随 成 熟度 的 变化 规律 ,探 讨 了二 叠 系 烃 源 岩 的 原 始 生 烃 潜 力 以及 在 地 质 历 史 时期 生排 烃 量 、 干酪 根 与 原 油 裂 解 生 成 天 然 气 的资 源 潜 力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① 上 二 叠 统 龙 潭 组 泥 岩 和 碳 质 泥 岩 总有 机 碳 含 量 高 、原 始 生 烃潜 力 大 ,是 二叠 系 中最 主 要 的 油 气 烃 源 岩 ,龙 潭 组 煤 层 也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气 源 岩 , 上 二 叠 统 大 隆 组 有 机 碳 含 量 和 生 烃潜 力 也 很 高 ,是 四川 盆 地 北 部 重要 的 油气 源 岩 , 中 二 叠 统碳 酸 盐 岩 烃 源 岩 总 有 机 碳 含 量 与 原 始 生 烃 潜 力 低 , 是 次 要 的 油 气 源 岩 ;② 二 叠 系 烃 源 岩 在 地 质 历 史 时期 生 成 原 油 3 290× 10 t, 生成 天 然 气 420×10 m ,龙 潭 组 烃 源岩 对 原 油 和 天 然气 的 贡 献 率分 别 为 80% 和 85% ;③ 二 叠 系烃 源 岩形 成 的 古 油藏 原 油 资 源 量 为 580×10 t,原 油 裂 解 气 资源 量 为 4.45×10 m ,干 酪 根 直 接 生 成 的 天然 气资 源 量 约 为 2.10×10 m ,天 然 气 资源 总 量 可达6.55× 10 m ,其 中 原 油裂 解 气 占 70% 。结 论 认 为 , 四川 盆 地 北 部 和 中部 一 东 南部 是 二叠 系 的 两个 生烃 中心 ,也 是 最 有利 的 二 叠 系油 气 成 藏和 天 然 气勘 探 区域 ,古 油 藏是 最 具 天 然 气资 源 潜 力 的勘 探 目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类型
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按照岩性可分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种类型。

碎屑岩主要由灰、深灰、灰黑色泥质岩、黑色炭质泥岩和煤系地层组成,分布于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中二叠统下部梁山组、上二叠统龙潭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及侏罗系自流井组、千佛岩组。

碳酸盐岩的岩性主要为灰黑、深灰色泥灰岩和泥晶灰岩,广泛分布于中上奥陶统、中二叠统栖霞组至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

经查阅前人研究资料发现,四川盆地内主要的海相烃源岩大致分为以下七套: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灯三段烃源岩、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中二叠统茅口-栖霞组烃源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