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评价及地球化学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种
Ro %
褐煤 长焰煤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三号 无烟煤二号 无烟煤一号
<0.5 0.5--0.65 0.65--0.9 0.9--1.2 1.2--1.7 1.7--1.9 1.9--2.5 2.5--4.0 4.0--6.0 >6.0
泥炭:Ro<0.1 %
泥炭:Ro<0.2%

这种大地构造环境主要分布在:

板块的边缘活动带
板块内部的裂谷、坳陷 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

陆相环境: 滨湖—沼泽区、浅湖区、半深 湖区、深湖
半深湖区、深湖:水体较深,水体表层处于 动荡回流状态,其底部水流停滞,由于水底有机 质的分解,氧气又得不到及时补充,便形成稳定 的还原环境,是有利的生油区。 这种大地构造环境主要分布在:

3.岩石热解分析 Espitalie等发展了一种快速评价烃源岩特征的热解方法, 即烃源岩评价仪,它是用岩石热解分析仪直接从岩样中测 出所含的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 S2)和二氧化 碳( S3 )与水等含氧挥发物以及相应的温度,温度可逐 步加热到550℃(图3-31)
氢指数(S2/有

三、干酪根成油理论的新进展 1)、未—低成熟油的成因系指非干酪根晚期热降 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包括在生 物甲烷生烃高峰后,在埋藏升温达到干酪根晚期 热降解大量生油之前(Ro<0.7%),经由不同生烃 机制的低温生物化学或低温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 出来的液态和气态烃。
★ 强还原咸化环境藻类成烃 ★ 盐湖相沉积有机质在低温条件下转化成烃 ★ 含煤岩系特殊的富氢显微组分早期成烃 内因:有机质类型

(据胡见义等,1991)



(二) 有机质的类型 有机质的类型常从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和可溶有机质 (沥青)的性质和组成来加以区分。 干酪根类型的确定是有机质类型研究的主体,常用的研究 方法有元素分析、光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岩石热解 分析等。
1.元素分析 Tissot和
Durand等根据 干酪根的元素 组成分析,利用 范氏图上H/C和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子比的演 化路线将干酪 根分为Ⅰ、Ⅱ、 Ⅲ型,如图3- 30所示:


2、时间
对一级反应方程积分得: ln(CO/C)=kt 阿氏方程取对数:lnK=lnA*(E/R)*(1/T) k=(1/t)ln(CO/C)
上式代入下式整理得:lnt=(E/R)*(1/T)-b 反应时间的对数与反应温度成反比,表明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互 补。 从以上化学定律的原理可以得出: ①有机质在反应过程中,温度起决定作用,时间有补偿作 用; ②时间的补偿是有限的,温度所产生的热量应超过活化能E。 ③压力大阻碍有机质转化,但影响不大。 因此,门限温度的高低取决于有机质类型,Ⅰ型 < Ⅱ型 < Ⅲ 型;而门限深度的大小取决于地温梯度,地温梯度高,门限深 度低。
Ro
Ro<0.5%
物化作用
微生物分解
主要产物
生物甲烷气 0.6%<Ro<1.3%,
成熟 阶段 高成 熟阶 段
长焰煤→瘦煤
0.5%<Ro<1.9%
热化学裂解
CH4、CO2 和重烃 1.3%<Ro<1.9%, CH4 气体
贫煤→无烟煤
Ro>1.9%
芳香核之间 的缩合为主
CH4 气体
R0 0 基质镜质体藻类体 0.4 0.3 0.1 0.2
油伴生气的-55~-40‰ 到凝析油伴生气的-45~30‰ 再到干气为≥-35‰。

3、油型气的分布 油型气分布普遍,东部北起松辽,南 至广东三水和广西百色盆地,中部稳 定区的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西部的 塔里木、准葛尔和柴达木盆地。层位 上从震旦系到第三系各层系均有分布。

三、煤型气
1、煤型气的形成 煤系气:凡与煤系有机质热演化有关的天然气。 煤成(层)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 气。 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 所生成的天然气。 目前用煤型气来概括,即煤型气是指煤系地层中 煤和分散有机质在煤化作用和再煤化作用过程中 形成的天然气。

二、岩相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滨海、浅海大陆架、大陆坡、深海 平原 浅海大陆架:阳光、温度适宜,生物繁盛,并接 受河流搬运来的大量陆源有机质,有机质异常丰 富的聚集。有机质的大量存在,消耗水中的氧, 形成还原环境,保证了剩余有机质和新补充的有 机质免受分解破坏。大陆 架上的泻湖、海湾以及 闭塞的深海盆地等也是良好的低能还原环境,既 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又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是良好的生油区。
(三)

有机质的成熟度
评价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镜质体 反射率(R0)法、孢粉和干酪根的颜色法、岩石热解法、 可溶有机质的化学法。



1.镜质体反射率法 镜质体反射率也称镜煤反射率(R0),它是温度和有效加 热时间的函数且不可逆性,所以它是确定煤化作用阶段的 最佳参数之一。 镜质体反射率可定义为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强度与入 射光强度的百分比。镜质体反射率的主要类型有最大 (Rmax)、最小(Rmin)和随机(R e)3种,
二、烃源岩的评价


通常从有机质数量、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三个方 面对其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 (一) 有机质的数量 有机质的数量包括有机质的丰度和烃源岩的体积。有机质 丰度是烃源岩评价的第一位标志,其主要指标为有机碳、 氯仿沥青A和总烃的百分含量。
中国陆相油源岩评价标准
油源岩类别 好油源岩 项目 岩相 干酪根类型 H/C原子比 有机碳含量% 氯仿沥青A% 总烃含量/10-6 总烃/有机碳/% 深湖-半深湖相 腐泥型 1.7~1.3 3.5~1.0 0.12 500 6 半深-浅湖相 中间型 1.3~1.0 1.0~0.6 0.12~0.06 500~250 6~3 浅湖-滨湖相 腐殖型 1.0~0.5 0.6~0.4 0.06~0.01 250~100 3~1 河流相 腐殖型 1.0~0.5 0.4 0.01 100 1 中等油源岩 差油源岩 非油源岩



2.煤成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煤成烃一般具有饱和烃含量高、非烃和沥青质含 量低的特点。煤成烃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姥鲛烷 优势。其它特征还有高碳数峰更突出;富含三萜 烷,具明显的藿烷类和C29甾烷优势;含丰富的各 种芳香烃类。 3.煤的生烃模式 煤及煤系地层中陆源有机质有两种演化途径,向 煤演化称为煤化作用,向生液烃方向演化,称为 沥青化作用。沥青化作用结果是产生石油和天然 气,另一方面是固体残余物进行芳构化和缩聚作 用。
外因:局部咸化环境、较高的地温梯度
1.树脂体早期生烃 2.木栓质体早期生烃 3.细菌改造陆源有机质早期生烃 4.高等植物蜡质早期生烃 5.藻类类脂物早期生烃 6.富硫大分子有机质早期降解生烃



2)、煤成烃理论
由煤和煤系地层中的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时 所形成的液态烃,称为煤成油。 1.煤的有机组成及其生烃潜力 目前研究认为煤究竟生气还是生油取决于其显微 组分,富含富氢显微组分的无定形体、藻质体及 其它壳质体的煤均有生成液态烃的潜力。一般认 为壳质组生烃潜力最大,镜质组次之,惰质组最 差。
有机质演化过程主要是一个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的过程, 影响其演化的因素很多,有温度、时间、细菌、催化剂和 压力等因素,其中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和时间。 1、温度 化学动力学定律的一级反应方程:-dc/dt=KC 速度常数k由阿氏方程求得: k=Ae-E/RT E:为活化能,与键强度成正比,同温下,E越大,反应 越慢;只有超过E值,才能反应,相应的温度为门限温度, 与有机质类型有关。 T:为绝对温度,决定其活化分子数和碰撞几率,同活化 能条件下,温度增高,速度增加。 A:为频率因子。 R:气体常数。
硫化氢:由火山喷发形成。
氦气:放射性气体衰变形成,岩浆中铀和钍放射性蜕变的 产物。

2、无机成因气的特征 化学组成甲烷占优势,非烃含量 较高;δ13C值大于-20‰。 3、无机成因气的分布 多分布在大断裂、岩浆体。
第四节

烃源岩及其评价
一、烃源岩的概念 烃源岩包括油源岩、气源岩和油气源岩。 Hunt(1979)对烃源岩的定义:在天然条件下曾经产生并 排出了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之烃类的细粒沉积。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0
角质体 0.4 0.2
孢子体
0 0.2 0.4
木栓体
0.1 0.3 0
沥青质体 0.6 0.2 0.4
树脂体
0.1 0.3



1.4
1.5
生油门限
主生油带
显微组分生油模式 (程克明,1993)

四、油气生成的影响因素

2、煤型气的特征
(1)化学组成:重烃含量可达10%以上,甲烷 一般占70%~95%;非烃CO2 量最大,N2 次之,H2S 最少。
(2)δ13C值:一般为-41.‰ ~-24.9‰。 3、煤型气的分布 煤型气多分布在煤系地层发育区。

四、无机成因气
1、无机成因气的形成 由地壳内部、深海大断裂、深海沉积物形成,包括氮气、 二氧化碳 、硫化氢、氦气等。 氮气:高温高压条件下,含氮化合物裂解形成。 二氧化碳:碳酸盐在深埋高温或岩浆活动提供的热源下分 解形成。

黄骅凹陷烃源岩元素分选图 (据卢松年,1989)
Ⅰ-腐泥型; Ⅱ1-腐殖腐泥型; Ⅱ2-腐泥腐殖型; Ⅲ-腐殖型





2、光学分析 在显微镜下对干酪根进行光学分析是从光学性质上和形貌 上把握其类型。光学分析方法包括孢粉学法和煤岩学法。 孢粉学法将其分成藻质、草质、本质和煤质。 煤岩学法是将干酪根的显微组成为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 组。

二、油型气
1、油型气的形成 油型气是指成油有机质在热力作用下以及油热裂解形成的 各种天然气。包括湿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和裂解气。

2、油型气的特征 (1)化学组成:重烃含量大于5%,最高可达 40 ~ 50%
(石油和凝析气阶段);过成熟气以甲烷为主,重
烃气一般小于2%。
(2)δ13C值:随着成熟度的增高而增大,由石

2、生物成因气的特征 (1)化学组成 甲烷含量大于98%,重烃含量 一般小于1%,少量的 N2 和CO2,为典型的干气。 (2)δ13C值 一般为 –55 ~ -90‰。

Tissot据Durand改编,1978)

3、生物成因气的分布 生物成因气的分布层位主要在白垩系 以上,埋深在地表到2000米左右。区 域上白垩系生物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地 区,第三系分布在渤海湾和三水盆地,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长江 沿海地区和现代湖泊中。
板块的边缘活动带 板块内部的裂谷、坳陷 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
第三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

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四种类型: 生物成因气、油型气、 煤型气和无机成因。

一、生物成因气
1、生物成因气的形成 生物成因气是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 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 成的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气及部分 CO2 和少量 N2。有时 也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烃气。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晚期生油理论认为:油气生 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足够的有机质并能保存下来; 二是要有足够的热量保证有机质转 化为油气。

一、大地构造环境
三种构造环境:
过补偿
欠补偿 补偿
水体变浅
水体变深 保持一定水体深度
为了确保有机质不断堆积、长期处于还原环 境,并提供足够的热能供有机质热解需要,地壳 必须有一个长期持续下沉,以及沉积物得到相应 补偿的构造环境。只有盆地的下降速度与沉积速 度大致相当时有机质才有可能大量堆积和保存, 才有利于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机碳,IH)和氧指 数(S3/有机碳, I0)与干酪根元素 组成分析能进行很 好的对比。因此, 可利用这两个指数 绘制范氏图确定烃 源岩中有机质的类 型,如图。
氢指数和氧指数确定烃源岩类型 (据Espitalie等,1974)

烃源岩中的干酪根分类




4.可溶沥青分析 可溶沥青的研究也能反映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类型,较常用 的参数如下: 1)烃源岩氯仿抽提物中组分组成特征 2)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 3)色谱-质谱分析
褐煤
Ro <0.5%
气煤 Ro=0.65--0.9%
肥煤
0.9--1.2
焦煤
1.2--1.7
瘦煤
1.7--1.9
贫煤
1.9--2.5
无烟煤Ro=2.5--4.0%
几种煤岩显微成分和植物组成的 H/C与O/C相关图
(据Tissot&Welte,1984)
演化阶段
低成 熟阶 段 泥炭→褐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