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合集下载

血常规的检验与临床解读

血常规的检验与临床解读

文/ 孟庆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主任医师)

血液常规与尿液常规、大便常规检验

并称“三大常规”,是极其重要的辅助检

查项目。血常规检查指标通常可分为三大

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

板系统。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

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

均有不同反应。其中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

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

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通过血

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血常规还是

(上接第18页)

循环障碍,后者可能会导致重要器官的缺血,是意外猝死的发生因素之一。

碎裂红细胞 碎裂红细胞是诊断血栓性微血管病的重要形态学线索,其代表性疾病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外周血涂片可见碎裂红细胞>1%是诊断血栓性微血管病的重要的必备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要注意,并非只要见到碎裂红细胞即为1%,要选择厚薄均匀的部位计数至少1000个红细胞得出百分比。2020年《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中指出,碎裂红细胞为“1+(少量/稀有)”时就应报告临床。对明确诊断血栓性微血管病或高度可疑的病例,还建议连续监测定量报告碎裂红细胞比例。另外,

卵圆孔未闭是心脏房间隔的原发隔和继发隔没有完全闭合而产生的一个连通左心房和右心房的异常通道(图1),绝大多数是先天性的,但也有后天因心房结构和压力改变而形成的,大概有25%的成人存在卵圆孔未闭。

以往认为,卵圆孔未闭的存在不会影响健康,然而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晕厥、头晕等症状相关。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怀疑卵圆孔未闭?如何对卵圆孔未闭进行超声评估以指导临床诊治?笔者通过一则病例跟大家一起探讨。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它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血常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C)和血小板体积(MPV)。这些指标在不同的疾病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疾病类型和程度。

首先,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C)是血常规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指标。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供氧能力和贫血状况,偏高可能与肺、肾脏和骨髓等疾病有关;偏低则可能提示贫血或出血的情况。白细胞计数可以判断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偏高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存在;偏低则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问题。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凝血功能,偏高可能表示有出血倾向;偏低则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

血常规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血红蛋白(Hb)浓度,它反映了血液中携氧能力的强弱。正常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偏高可能提示脱水或肺部疾病的存在;偏低则可能表示贫血的情况。红

细胞压积(Hct)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它可以与血红蛋白浓度

互相印证,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贫血的种类和程度。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

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

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

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临床检验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

本院检验科近十二个月(2022.04-2023.03)内来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病例98例,均采用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对比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

临床检验中的准确性。其中参照组采用末梢采血法,而探究组采用静脉采血法。

结果:探究组血常规检验中,WBC水平低于参照组,RBC、HCT、PLT、Hb、MCV、MAHC水平则低于参照组,两组MCH水平则无较大差异;探究组采血完成时间较参

照组更短,病患疼痛度更低。结论:对于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来说,采用静脉采血

的方式更准确,并且采血更快,病患疼痛度更低。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采血方法;静脉采血;末梢采血

血液常规检测是临床检查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血液常规检测,可以知道患

者血液中不同血细胞的数量是否在正常限度内。与此同时,也能为许多疾病提供

有益的诊断依据[1]。以下则是我院所展开的关于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临床检

验准确性影响的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本院检验科近十二个月(2022.04-2023.03)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病例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其中男50例,女48例,

年龄分布18-78岁,均龄(42.43±4.58)岁。纳入标准:被检验者均认知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可进行自主交流,已知晓实验内容并同意配合研究完成。排除标准:被检验者认知异常,有精神疾病,女性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有其他功能异常

中断实验配合者。

临床检验报告分析

临床检验报告分析

临床检验报告分析

简介

临床检验报告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诊断工具,通过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测

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将对临床检验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报告。

一、血液检验

1. 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液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感染情况、免疫功能等。

2. 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系统功能是否正常,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出血或血栓等问题。

3.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体水平,包括免疫球蛋白、淋巴

细胞亚群分析、流式细胞术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免疫状况和诊断免疫相关疾病。

二、尿液检测

1.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对尿液中化学和物理性质进行的一种常规检查,包括尿液颜色、PH值、比重、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感染情况。

2. 尿沉渣检查

尿沉渣检查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沉淀物,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

皮细胞、细菌等。这些沉渣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结石等问题。

3. 尿液生化检查

尿液生化检查主要是评估尿液中某些特定物质的浓度和代谢产物的排泄情况,包括尿酸、尿素、肌酐、糖等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肾功能和代谢状况。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它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来获取一系列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这些指标可以提

供有关贫血、感染、炎症等疾病的信息,对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样本采集的质量对结果的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采集的血液样本不足或受到污染,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偏差,影响诊断准确性。正确采集样本,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纯度是

十分重要的。

实验室设备和技术的精确性也对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实验室应配备高质量的仪器

和设备,并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和内部外部质检,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实验人员的技术

水平也决定了结果的精确性,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考核的实验人员才能够熟练操作,

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

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还受样本处理和分析过程的影响。在样本处理过程中,如果出

现溶解、凝固、污染等问题,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应按照标准操作规

程进行,避免人为误差的发生。

患者的个体差异也可能对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每个人的体质、生理状态和疾病情

况都是不同的,这可能导致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人的血常规结果存在差异。在进行结果

分析和解读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临床检验结果的解读也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血常规结果的正常

范围是根据大量的人群数据得出的,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因此对结果进行合理解读非

常重要。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病史和体征等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最终的诊断

和治疗方案。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和指标的检测,可以全面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下是关于血常规报告单各项指标的解读。

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成分,红细胞计数反映了人体内的氧供需关系。正常成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若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或流血所致;若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是患有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等。

2. 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负责携氧并将二氧化碳运往肺部。正常成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 g/L。血红蛋白水平高低可反映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3.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通常受红细胞数量和大小的影响。正常成人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为39-50%。红细胞压积水平高低可辅助诊断贫血、脱水和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4.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红细胞平均体积的指标,可用于鉴别贫血的类型。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为80-100 fL。MCV高低可帮助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等疾病。

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每个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范围为27-34 pg。MCH高低可帮助诊断各类贫血的类型。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血红蛋白浓度的平均指标。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320-360 g/L。MCHC异常可以帮助诊断贫血类型。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红细胞形态异常
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是由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感染等原因导致的。例如,遗传性球形 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会发生改变,导致红细胞易于破碎,引起贫血。
白细胞异常
01
白细胞数量增多
白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肿瘤等原因导致的。感染时
,白细胞数量会迅速增加以抵御病原体。此外,某些肿瘤如白血病也
01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是一种先进的血液分析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液中 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数量。
02
通过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可以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参数、血 小板参数等指标。
03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应用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手工操作 成本和误差。
03
血常规检验的异常结果分析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高精度、高灵敏度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精 度和灵敏度将不断提高,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血液 成分的变化。
智能化
智能化技术将应用于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实现更 高效、更自动化的样品处理和数据分析,提高工 作效率。
多功能化
未来的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将具备更多功能,如同 时检测多项指标、自动分类等,以满足临床更广 泛的需求。
网络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自动化血液分析 仪将能够实现网络化连接,实现远程监控、数据 共享等功能,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对人体血液样本的检验,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识别炎症、感染、贫血、血液病等疾病,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本文将从血常规的意义和常见指标解读方面来详细介绍这一临床检验项目。

一、血常规的意义

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通过对血液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测定,可以提供大量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贫血、感染、炎症等,同时也是了解某些疾病的辅助检查手段。

血常规能够提供的信息包括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指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等,这些信息能够反映患者的血液状态、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等状况,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指标解读

1.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价患者的贫血程度。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为440-520×10^9/L,成年女性为400-470×10^9/L。如果红细胞计

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可能的原因包括慢性出

血、营养不良、骨髓功能异常等。

如果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有严重脱水、高原适应、某些肾脏病等问题。举个例子,如果某位患者的红细胞计数为550×10^9/L,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可能提示患者存

在某种原因导致的血液高粘稠症,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它负责携带氧气并将其传递到全身各个组织。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30-175 g/L,成年女性为120-150 g/L。如果血红蛋白含量低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1、引言

1.1 背景

1.2 目的

2、检验项目

2.1 血红蛋白测定

2.1.1 原理和方法

2.1.2 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2.2 红细胞计数

2.2.1 原理和方法

2.2.2 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2.3 血小板计数

2.3.1 原理和方法

2.3.2 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3、结果解读

3.1 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解读

3.1.1 高血红蛋白水平的可能原因和临床意义 3.1.2 低血红蛋白水平的可能原因和临床意义 3.2 红细胞计数结果的解读

3.2.1 高红细胞计数的可能原因和临床意义 3.2.2 低红细胞计数的可能原因和临床意义 3.3 血小板计数结果的解读

3.3.1 高血小板计数的可能原因和临床意义

3.3.2 低血小板计数的可能原因和临床意义

4、注意事项

4.1 采样时间和条件

4.2 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

4.3 血片制备及鉴定

5、结论

6、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血常规:指通过测定全血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

体积、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项目,了解机体的血液状况。

2、血红蛋白:血液中的主要蛋白质,负责将氧气从肺部运输到

各个组织和器官。

3、红细胞:携带氧气和其他物质的血细胞。

4、血小板:血细胞中的一种,主要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附件:

1、测定结果数据表格

2、检验操作流程图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血常规:医疗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

血液状况。

2、血红蛋白:一种血液蛋白质,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原组成,负责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3、红细胞:成熟的血细胞,携带氧气和养分到达身体各部分,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验,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情况和健康状况。它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血常规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对于临床诊

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血常规的可靠性指的是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一个可靠的血常规检验有较低的

技术误差和重复性差异。为了保证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需要严格遵守标本采集、保存和

分析的规范操作流程。检验仪器的校准和质量控制也是保证血常规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

素。

血常规的精确性指的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一个精确的血常规

检验有较低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指的是检验方法本身的偏倚,可以通过不同

方法的比较来评估和纠正。随机误差指的是由个体差异、操作者差异和环境因素等引起的

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来减少。

要保证血常规结果的精确性,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仪器。不同的检验方法和仪

器可能具有不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参比检验,以及定期进行仪器

校准和维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样本的处理和操作的一致性,避免人为因素对结

果的影响。

血常规的结果也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服用某些药物、存在炎症和感染等情况都

可能对血常规结果产生影响。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并在结果解读时考虑潜在的干扰因素。

血常规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精

确性,需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仪器,并考虑患

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只有在可靠和精确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2023-12-06

目录

•引言

•血常规临床检验方法

•可靠性分析

•精确性分析

•影响可靠性与精确性因素探讨

•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与精确性策略建议

引言

探讨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通过对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评估其可靠性和精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提高检验质量

通过对血常规临床检验过程中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的和背景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可以为医生

提供关于患者疾病类型、病情严

重程度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医

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辅助诊断疾病

通过对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监测治疗效果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可以反映患者

的生理状态,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

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预防并发症

血常规临床检验重要性

血常规临床检验方法

静脉采血

常用方法,可获取大量、稳定的血液样本,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末梢采血

适用于婴幼儿、大面积烧伤等特殊患者,操作简便,但样本量较少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手动检测

操作简便、成本低,但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精度和效率相对较低。自动检测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等自动化仪器进行检测,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高通量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仪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对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

试剂的质量、纯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选择质量可靠、来源稳定的试剂。

仪器与试剂试剂质量

仪器性能

可靠性分析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份样本进行多次检测,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它包括红细

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测定。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与

精确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采集血液样本的技术和仪器的质量。护士或医生在采集血

液样本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操作方法,确保血液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仪器的质量

也是确保血常规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结果的准确

性。

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还与检验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检验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并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便及时发

现并纠正任何可能的误差。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持续实践的检验人员,才能保证血常规结

果的可靠性。

血常规结果的精确性取决于仪器的灵敏度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现代的血常规仪器通

常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测定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浓度。检测方法的准

确性也是确保血常规结果精确性的关键因素。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五分类法、傅

立叶光散射法和电阻法等,这些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验证,已被证明具有较高的准

确性。

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还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患者的饮食、药物使用、疾病

状态等都可能对血常规结果产生影响。在采集血液样本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相关因素,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纠正。在解读血常规结果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

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正确的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成分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对于医生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本文将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血常规检验结果。

我们需要了解血常规检验包括哪些指标。一般来说,血常规检验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这些指标是反映患者血液成分及相关疾病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是指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临床实践中,要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样本采集:采集血样的时间、方法和条件都会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严格按照标本采集和保存规范进行操作,可以有效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2. 仪器设备:选择合格的仪器设备进行血常规检验,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检验技术:检验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考核,熟练掌握血常规检验的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是由多个环节共同保证的。只有在标本采集、仪器设备、检验技术、质量控制和结果解释等方面都得到合理管理和严格执行,我们才能够获得可信赖的血常规检验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血常规检验结果只是医生判断患者健康状况的一个参考指标,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通常用于评估体内的各种血细胞和相关指标的变

化情况。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贫血、感染、出血等病理过程的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和治

疗方案的制定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血常规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是指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也是评估这些指标是否能够真实

反映患者血液状况的重要指标。以下是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和精确性的几个方面。

1. 方法标准化: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检验方法应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者应接受相关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遵循操作规程。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外部质控

评估,对照其他实验室结果进行比对,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仪器设备质量:血常规检验需要使用到专用的仪器设备,例如血细胞分析仪。仪

器设备的质量和工作状态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应定期检验和维护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能够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

3. 样本采集和保存:血常规的检测结果还与样本采集和保存的质量有关。正确的样

本采集方法,例如采用无菌技术采集合适量的静脉血样本,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

的干扰。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样本血细胞凝集和降解的情况,以保证测试结

果的准确性。

4. 结果判读和解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还与结果的判读和解释有关。医生

应对结果进行正确解读,并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得出

准确的诊断结论。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是评估患者血液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标准化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检测各种疾病。

它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形态学等指标。在临床实践中,

对血常规的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判

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血常规的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采样技术:血常规的结果受到采样技术的影响。不正确的采样方法可能导致血液

样本受到污染,或者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液状况。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确保正确的

采样方法和样本质量非常重要。

2. 仪器精度:血常规检验通常使用自动化仪器进行分析。这些仪器的精度直接影响

到结果的可靠性。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保证血常规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3. 操作人员技能:血常规仪器的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他们需要熟练

掌握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技术要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对

于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1. 检验方法:血常规的检验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血涂片染色、自动化血球分析仪等。不同的检验方法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检验方法来保证结

果的精确性。

2. 参考范围:血常规的结果通常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比来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

不同实验室的参考范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结果的误判。在进行血常规结

果解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的参考范围来综合分析。

3. 干扰因素:血常规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如运动、饮食、应激等。在进行检验前,需要告知患者有关干扰因素的注意事项,以避免结果的误判。

常用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常用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常用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的体液、

组织和细胞进行检测,可以获取大量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的信息。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免

疫学指标等。本文将就常见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一、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之一,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判断患者有无贫血、感染

和出血等情况。

1. 血红蛋白: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20~160g/L。低于正常

范围可能提示患者贫血。贫血的原因可以是营养不良、失血、慢性疾

病等。

2. 白细胞计数: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10^9/L。异

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暗示存在感染、炎症或白血病等疾病。

3. 血小板计数: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二、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是评估人体生物化学功能的重要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方面的检测。通过生化指标的分析可以全面评估机体的代

谢状态和内脏功能。

1. 肝功能指标:常见的肝功能指标有谷氨酰转肽酶(ALT)、门冬

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等。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反

映患者有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2. 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肌酐、尿酸等。通过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尿酸盐沉积

的病症等。

3. 血脂指标: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异常的血脂水平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血常规临床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例,评价分析120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标本采集、仪器、生理因素以及人为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对于患者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相当重要,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控制具体的检测过程,保证采集标本质量,严格控制采集剂量、采血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方法;末梢采血;静脉采血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研究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男60例,女6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5.3)岁。

1.2检验仪器

血常规三分类分析仪,与之配套的稀释液,溶血剂,全血质控物,一次性20μl采血吸管,血细胞分析专用的真空采血管。

1.3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例行血常规检验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分析检验结果,并概括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1.4检验方法

待受检者休息15min后,取肘部2ml静脉血存储于采血吸管中,颠倒几次均匀混合后,留作备用;采集末梢血时,应采用针刺左手无名指深约2~3mm,将20μl全血与0.5ml稀释液进行均匀混合,之后对吸管进行反复冲洗,均匀混合,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的WD和PD膜进行分析,末梢血需放置3min后才可进行检测,所有的标本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1.5检测标准

检测时,必须保证保仪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室内质控参数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检测标准,以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为标准。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比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指标中的RBC、HCT、PLT、MCHC等与静脉血检测结果,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MCV值明显高于静脉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血常规临床检查,为之后的临床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分别为采集因素、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比较静脉血以及末梢血检测结果,具体见表1。

表1比较末梢血以及静脉血检测结果

三、讨论

临床中血常规检验就是对血液中WBC、RBC及PCT等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三

个系统与血浆共同组成了血液,供应机体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平衡人体内外环境,同时

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活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均会直接影响全身的

组织器官,反之亦然。血液中各项参数的测定值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评估、排除免疫系统、血

液系统等疾病的诊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各种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断也有重要的临床

意义。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医生了解诊断疾病。

血常规为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方法,最常用的是末梢采血以及静脉采血方法,研究表明采

用静脉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价值明显高于末梢血检测结果价值,因此临床进行检测时,可考虑

采用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测,但在实际检测中,人们更易接受末梢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表明,手指血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可重复性不良,WBC有明显升高,而PLT则有明显下降,分析WBC 上升可能是因小动脉应激反应有关,且末梢血管管径狭窄,循环性不良,其局部温度较低。

且末梢采血多存在针刺深度不够情况,可能会导致PLT因受到挤压刺激而出现不可避免的损耗,因此结果准确性下降。

在临床进行具体的血常规检测时,常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下,导致结果的准确性不高。首先,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仪器的正常运作是其可靠保证。做好仪器的保养是相当

重要的,必须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并做好严格的防尘措施。温度过高过低会造成仪管径发

生变化,湿度过大会导致机器生锈不能正常运作,灰尘颗粒会对红白细胞计数产生干扰,甚

至阻塞细胞计数管道。因此要注意定期保养以及冲洗仪器,并采用专用的仪器清洗液,不能

采用次氯酸钠等进行冲洗,防止腐蚀机器内部。其次,人为因素也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

着较大的影响。在检测操作中,若静脉取血过量,吸量不准确,会导致标本受压出现标本溶血。最后,采集血液部位对检测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因末梢血液循环通畅性不良,容易

导致部分血液出现沉淀,且局部末梢血温度偏低,血管管径偏狭窄,也会对其产生影响。且

研究表明采用静脉血采样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发生,防止末梢毛细血管采血过程中形成微血

块导致血细胞堵塞。静脉采血是采用规范的真空管盛装,而末梢采血则会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准确性,

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对于保证患者身体健康相当重要。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

严格规范血液采集,在具体的血液采集时,应保证采集血液的均匀度,选择合理的方法,并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采血时,要防止出现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成分分析不纯正,有必要

进行多次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②规范血液分析仪的操作规范,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测

试仪器,了解具体的仪器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保养维修等。

同时有必要再次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查以及分析。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结果对于患者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相当重要,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

准确性,应严格控制具体的检测过程,保证采集标本质量,严格控制采集剂量、采血时间,

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检测,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相当重要,为之后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保廷.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12:149-150.

[2]于广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4:8-9.

[3]张宇.血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7:390-391.

[4]马慧,蔡映云.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思维[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02:272-2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