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常用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十四、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说明文文体: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
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1) 空间顺序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
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
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 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
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
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逐一说明。
(3) 逻辑顺序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
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5、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文题理解与拓展运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文题理解与拓展运用一、文题理解1.解题方法(1)把握文题的象征、双关义:一般从表层(字面义)和深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两个方面来分析。
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形象。
(2)把握作者的感情:有的文题是对作者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或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准确理解其含义。
如《枣核》无疑是宣泄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感情出发点,亦即标题的含义。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阿长与〈山海经〉》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的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4)寻找文章线索:即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梳理的线索深层次地理解文章。
如《背影》就以标题“背影”充当线索表现父子深情。
2.文题的作用(1)散文文题的作用: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待行文线索;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2)小说文题的作用:①突出主题;②设置悬念;③贯穿全章的线索;④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拓展运用1.感受启示题: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
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点,写出自己的创意。
例1:(同第2讲例文《一把芳香的泥土》)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中“芳香”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思路点拨】理解文题一般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来分析。
文中“芳香”表面指土壤的香,实则象征泥土无私、伟大、宽容的精神。
【参考答案】“芳香”本指故乡“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闻起来是芳香的。
实际上在这里象征泥土的精神。
泥土是无私、伟大、宽容的。
它一声不吭地奉献着。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答题模板一、整体感知内容问题:1.请概选文的主要内容2.请以“xx”为线索,从某角度分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文章围绕“xx”写了哪些内容?答题思路:1.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2.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取主舍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3.合并段意。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归纳要素。
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要素,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二、概括事件方法知识点一:概括事件【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1.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3.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例】《散步》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事件的概括方法,应该按照事件的概括的答题模式去答题。
人物:两个母亲两个儿子(祖孙三代)。
地点:田野。
事件:散步,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答案】本文叙述了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故事。
三、分析文章标题知识点一: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型1】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题技巧】理解标题的含义,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题型2】文章标题拟得好在哪里?【答题技巧】1.分析标题字词。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人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修辞。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人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要点总结复习资料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要点总结复习资料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要点总结复习资料记叙文阅读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阐明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信息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记叙线索及抑制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生物农药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并排,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修辞方法及表达积极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辞汇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本色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观众们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与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第六单元: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题解1.转眼间,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语文课本也翻到了最后一页,回首初中三年,回想你的同学老师们,你的记忆里有怎样的故事呢?岁月如歌,无论这歌曲是欢乐还是悲伤,是一些幽默的小插曲还是尴尬矛盾,请你以“岁月如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2.要求:体裁不限,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限。
范文流年似水山东臧晓亮成长中的烦恼如海潮般地涌上心头,何时才能平息,何时才能有一片净土让我停下脚来歇歇呢?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记忆里童年的时光总是美好的。
我沿着幽深寂静的时间走廊往回奔跑,直到少时的容颜在模糊的空间重新绽放。
我回到儿时,我看到了三四岁时的我很向往去幼儿园,因为在家里很无聊,到了那儿有小伙伴玩儿。
当我真的来到幼儿园的时候,看到别人背着书包上学,还会有休息日,很是羡慕,于是又盼望着快点儿长大。
就这样,童年的时光在天真烂漫的等待中慢慢流走。
为何幼儿园的三年是这样漫长,当我长大时才发现,这也许是我一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它是那样短暂,所有美好的回忆都在那里隐藏——春天的气息,夏夜的喧闹……突然有一天我终于上了学。
毕竟梦想与现实相差很远,学校的生活与我儿时心中绘制的“蓝图”完全不一样。
繁重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
我的童年在踏进校门的第一步起就结束了。
这才是生活的开始吗?我记得从树枝空隙看到的天空很高很高,是一种像绒毛般轻柔又像泉水一样清澈的蓝。
一片叶子飘了下来,打着旋儿,千回百转地抗拒,终于以一种凄美如鸟的姿态告别树枝,亲吻大地。
当周围的人已经不把我当孩子看时,我才发现自己长大了。
我时常回忆过去,时时都在希望成长,就像小时候希望去幼儿园,在幼儿园时又希望上学,一直到现在……大概是对未来的无知,又是对未来的憧憬,驱动着我向往未来。
而现实与想像总有一段距离,当未来真的来了时,又对往昔有着一种说不清的眷恋之情。
现在我开始怀疑……怀疑未来是不是会更可怕,因为太多的现实使我明白,在我长大的同时,挫折也随着我在成长。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资料
④它其实只
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
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知道:躲避现实只
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
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
—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狂风、风雪、干旱、贫
瘠)。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
2. 如何考——题型
• 填空题 • 选择题 • 简答题 • 论述题 • 说明题 • 描述题 • ……
3 怎样答?
3.1 答题原则 3.2 知识储备 3.3 题型与应答
3.1 答题原则
读懂文章 联系上下文 答题规范
阅读文章的方法
• 清楚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 • 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 • 整体把握文章 • 1—2遍读懂文章
⑤ 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知道: 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 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让主干 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 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 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 策略。它没有屈服。总得面对,总得 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生长环境极其恶劣 外形矮小、纤弱、朴实
例三、2009年杭州市中考阅读题:
1. 第 二 段 说 : “ 这 是 一 棵 不 同 寻 常 的 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 些 方 面 ? 请 根 据 文 意 简 要 回 答 。 (6 分 ) 《向一颗树鞠躬》 2.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 效应”。(3分) 3.“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 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洁 身自好的莲花》
阅读与答题的融合 筛选并整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筛选是对信息搜寻、辨别及提取的过程, 这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初三语文总复习(现代文)
初三语文总复习(现代文)七年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学常识:赵丽宏,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
二、结构: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三、主题:本文是这部书的序言的节录,用散文诗式的语句,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发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四、写作特色:1、运用比喻,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
2、词汇丰富多彩,多用排比,加强语势,突出作者对文学的深厚感情。
《繁星》一、文学常识: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二、结构:围绕看繁星,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三、主题:本文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四、写作特点: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实:眼前景物虚:由眼前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由此表达出作者的童心、童趣以及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2、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冰心诗四首》一、文学常识:选自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二、《母亲》表达了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讴歌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纸船》抒发了思念母亲的深情。
《母亲》《纸船》的区别:《母亲》主要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
《纸船》表达青年期对母亲的怀念、依恋,体现了对母爱的感恩、回报。
《成功的花》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这成功背后所蕴含的艰苦努力,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更重要的。
艺术特色:运用精妙的比喻,通过花、芽儿等具体的意象,使人领悟到奋斗者和牺牲者的伟大。
《嫩绿的芽儿》歌颂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运用拟人、反复,以植物的生长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愿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一.基本知识: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表达方式:(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2)正确辨别: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的前因后果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4.线索: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文学作品语言品析一、教学目标:1.学习、总结记叙文语言品析的方法。
2.体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归纳总结记叙文语言品析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中考要求:A.体会和推敲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C.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文学作品语言的品析,常常通过作品中一些最能体现作品特点的关键句考查,由此确定我们这节课的专题,中考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语言品析。
二、怎样进行语言品析文学作品语言品析大概包括两类:一、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品味句子的含义。
板书文学作品语言品析什么叫有表现力?一般指语言简洁准确、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凝练、朴素等。
很多时候这种表现力是因为它使用修辞方法实现的。
(一)、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抓修辞方法⑴、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重重细细的波纹。
(教会方法)——2010南京市中考《天窗》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
答题步骤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②表达效果(生动形象)③表达作用(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客观描述)和我听雨的沉醉(主观情感)。
提醒:谈表达作用时,不宜脱离句子,空谈主旨.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这个句子用比喻与排比连用的句式(修辞手法),语势强劲豪迈,有着鲜明的韵律感(表达效果),就像安塞腰鼓的鼓点声铿锵有力(客观描述),表现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叹(主观情感)。
作业试批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⑴、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技法素材-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技法素材-新人教版以下是一些现代文阅读技法的素材,供中考语文总复习使用:1.掌握关键词: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重把握文章的关键词。
关键词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者主题,理解和把握关键词对于理解整个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分析段落结构:现代文常常以段落为单位进行写作,因此,分析段落结构也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
段落的开头一般会点明中心思想或者写作目的,接下来是一系列具体的例子、事实、数据等来加以说明论证,最后可能会有总结或者提出问题,通过分析段落结构,可以清楚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3.针对下联学上联:在阅读现代文文章时,有时会遇到下联学上联的情况,即自己对下文内容进行猜测,预测上文的内容。
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技法,可以帮助弥补一些信息缺失,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
5.合理运用“双重观点”:现代文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运用“双重观点”的技巧。
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比较和衡量,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文章,同时培养了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8.注意词语的逻辑关系:现代文中词语的排列和选择往往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通过理解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主题。
9.多读多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锻炼的。
通过多读现代文作品,并进行分析解读,可以逐渐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深度,增加对现代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10.培养思辨意识:现代文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复杂的问题和矛盾的观点,需要我们通过推理和分析来进行思考,培养思辨意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现代文。
以上是一些现代文阅读技法素材的总结,希望可以对中考语文总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文)莫顿.亨特(美国作家)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9题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啜泣、哭泣),正(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将文段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
依次是:、。
2.第文段画线处运用了_______描写。
这一描写有何作用?3.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4.别的孩子都“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而“我”却不能,这是为什么?有关原因的交代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有人说杰利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你同意吗?为什么?6.“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7.“我”是靠什么从悬崖上下来的?“我”这次成功的感觉怎样?它对“我”的影响是什么?8.父亲为什么不采用上去把孩子抱下来的办法?与本文父亲的做法相比哪一种做法更好些?9.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些什么启示?二、散步(散文)—莫怀戚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0题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7.“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其具体内容是什么?8.“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9.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10. 如何理解划横线语句的含义?三、行道树——周小风是的。
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巳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摘自《行道树》)1.能表达全文中心的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句子是:答: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答:3.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答:4.加点的词“固执”换成“不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效果?答:5.最后一段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它们忧愁什么?快乐什么?答:6.你在“行树道”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好品质?答:7. 短文用对比的方式表现出行道树的牺牲精神,请作简要说明。
答:8.行道树的形象也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在你的生活和经历中,你一定接触或了解许多如行道树般的无私奉献者,请举一例具体说说他(们)的奉献精神。
答:四、紫藤萝瀑布——宗璞⑴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⑵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令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⑶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⑷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⑸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划线句子如何理解,谈谈你的认识。
2.“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3.“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4.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5.第一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6.试分析“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的表达效果。
7.“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8.联系下文,回答:“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9.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10.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五、伟大的悲剧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以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
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
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们的尸体。
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经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石墓。
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大意。
2、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3、选文中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