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要求

合集下载

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操作工艺

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操作工艺

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操作工艺1.施工前准备(1)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选择适合的水泥和骨料。

(2)选址和引导装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工的位置,并设置引导装置,确保混凝土能够准确注入到施工位置。

2.管道铺设和固定(1)将导管运输至施工现场: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导管类型和规格,将导管运输至施工现场。

(2)导管布置和固定: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导管,并使用锚固设备将导管固定在施工位置,确保导管不会被水流冲走。

3.导管喷砂处理(1)清洗导管:使用高压水泵将导管内的污物冲洗干净,确保导管内表面清洁。

(2)喷砂处理:使用喷砂机对导管内壁进行喷砂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提高混凝土与导管的附着力。

4.混凝土搅拌和输送(1)混凝土搅拌:将水泥、骨料、掺合料等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和质量。

(2)混凝土输送:使用泵车将混凝土通过导管输送至施工位置,确保混凝土能够完全填充导管。

5.灌注和压实(1)灌注:在混凝土到达施工位置后,开始进行灌注,混凝土从导管底部逐渐注入到施工位置,确保充填均匀。

(2)压实: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使用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压实,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6.导管拆除和修补(1)导管拆除: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后,拆除导管,并对导管附近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完整性。

(2)修补:如果有局部损坏或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进行修补,使用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填补。

7.压力检测和验收(1)压力检测:对混凝土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漏水和渗漏现象。

(2)验收:经过检测后,进行施工验收,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和强度标准。

总结: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施工方法,能够保证混凝土在水下工程中的紧密嵌实和良好的强度。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的选择,导管的正确铺设和固定,以及混凝土的搅拌、输送、灌注和压实等环节。

通过严格的操作和验收,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要求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要求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要求一、 施工准备(一) 作业条件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

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 场地标高一般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已经过夯实或碾压。

3、 制作好钢筋笼。

4、 根据放出的轴线及桩位点,抄上水平标高木橛,井经过验收签字。

5、 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

6、 正式施工前要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2根。

(二) 材料要求1、 水泥: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 石子:粒径为0.5~3.2cm 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

4、 水: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 粘土: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

6、 外加早强剂通过试验确定。

7、 钢筋: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捡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三) 施工机具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插人式振捣棒、线坠等。

二、 质量要求a)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质量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

项 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1 主筋间距±10 主控项目 2 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 100 1 钢筋材质检验 设计要求 2 箍筋间距 ±20 一般项目3直径±10b) 混凝土灌注桩的桩位偏差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

每浇注50m3必须有l 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l 组试件。

桩位允许偏差值(mm)序号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mm)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D≤1000mm ±50 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1 泥浆护壁钻孔桩 D>1000mm ±50 <1 100+0.01H150+0.01H D≤500mm -2070 150 2 套管成孔灌注桩D>500mm<1 100 150 3 干成孔灌注桩 -20 <1 70 150 混凝土护壁 +50 <0.550 150 4人工挖孔桩钢套管护壁 +50<1100200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写出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要点

写出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要点

写出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要点
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是一种常用的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法,其要点如下:
1. 确定施工区域:首先要确定施工区域,包括施工深度和施工范围。

2. 设置导管: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导管,导管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布置。

导管要求坚固、可靠,以保证水下混凝土可以顺利灌注。

3. 准备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保证其浇筑性能、强度等符合要求。

4. 导管法灌注:将准备好的混凝土通过导管灌注到施工区域中。

可以采用压力水泵等设备进行灌注,确保混凝土可以顺利流入导管,并在施工区域中均匀分布。

5. 导管回收:待混凝土硬化后,将导管逐渐拆除回收,并在导管拆除后进行施工区域的修整和处理,以保证施工质量。

6. 随时监测: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混凝土的流动和灌注情况,以及施工区域的稳定性。

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钻孔灌注桩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对导管要求

钻孔灌注桩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对导管要求

钻孔灌注桩施工水下混凝土
灌注对导管要求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常用垂直导管水下浇筑法施工。

方法是利用导管输送混凝土使之与水隔离。

依靠管中混凝土的自重,压管口周围的混凝土在已经浇筑的的混凝土内部流动、扩散,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工作程序:导管的安放(下部距离底面约10cm)——在料斗及导管内灌入足量的混凝土——剪断球塞吊绳(混凝土冲向基底向四周扩散,并包住管口,形成混凝土堆)——在料斗内持续灌入混凝土、管外的混凝土不断地被管内的混凝土挤压顶升——边灌入混凝土、边逐渐提升导管(保证导管下端始终买入混凝土内)——直至混凝土浇筑高程高于设计标高——清除强度较低的表面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导管的选择(直径的选择):水深小于3m,可选Φ250,施工覆盖范围约4平方米;水深3~5m,可选Φ300,施工覆盖范围5~15平方米;水深5m以上者可选Φ300~500,施工覆盖范围15~50平方米;当面积过大时,可用多根导管同时浇筑。

当混凝土水下浇筑深度在10m以内时,导管埋入混凝土最小深度为,当混凝土水下浇筑深度在10~20m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最小深度为~
注意事项:①必须保证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量能满足导管埋入最小买只深度h1,气候应能始终保持管内混凝土的高度;②严格控制导管的提升速度,只能上下升降,不准左右移动,以免造成返水事故。

如图:
向左转|向右转。

钻孔灌注桩导管法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措施

钻孔灌注桩导管法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措施

钻孔灌注桩导管法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措施1、导管吊装前进行试拼,检查接口连接是否严密牢固,若接口胶垫有破损,更换后使用。

同时检查拼装后的垂直情况,根据桩孔的总长,确定导管的拼装长度。

使用前,进行过球、水密及承压试验,试验时的水压,大于井孔内水深至1.5倍的压力。

吊装时,导管位于井孔中央,并在灌注前进行升降试验。

2、导管吊放完毕,在导管口加封带管的铁板,往导管内加灌泥浆,使沉淀在孔底的沉渣飘流,即灌注混凝土前换浆工作。

3、复测孔底标高,检查沉渣的厚度,判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满足灌注要求。

满足要求后,方灌注混凝土。

4、在导管上端连接混凝土漏斗,其容量必须满足储存首批混凝土数量的要求。

开始灌注时,在漏斗下口设置干水泥球,当漏斗箱内储足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数量时,剪断吊住干水泥球的铁丝,使混凝土猝然落下,迅速落至孔底并把导管裹住。

灌注混凝土时确保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以保证桩基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及桩基的施工质量。

5、灌注混凝土期间,配备水泵、吸泥机及高压射水管等设备,以保持井内水头和及时处理灌注故障。

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为25~35cm,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小于1m,储料槽和漏斗中混凝土冲出活门全部下落后,将导管下降10~20cm,以增加导管埋深。

6、混凝土的灌注连续进行,有短时间停歇时,经常动动导管,使混凝土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灌注过程中边灌注混凝土边提升导管和边拆除上一节导管,使混凝土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

当导管底埋置于混凝土的深度达3m左右,或导管中混凝土落不下去时,开始将导管提升。

提升速度不能过快,提升后导管的埋深不小于2m且不大于4m。

根据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和埋管深度逐节拆除导管。

提升导管要保持导管垂直及居中,不能倾斜以免牵动钢筋骨架。

7、井孔内混凝土面位置的探测,采用锤重不小于4kg的锥形探测锤探测。

混凝土灌注到桩上部5m以内时,不再提升导管,待灌注至规定标高一次提出导管,拔管采用慢提及反插,灌注的桩顶标高预加0.5~1m。

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标准

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标准

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标准1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1)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的混凝土拌和物供应能力,应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混凝土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

(2)混凝土运输宜选用混凝土泵或棍凝土搅拌运输车。

在运距小于200m时,可采用机动翻斗车或其他严密、不漏浆、不吸水、便于装卸的工具运输,需保证混凝土不离析,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

(3)灌注水下混凝土一般采用钢制导管回顶法施工,导管内径为200~250mm,视桩径大小而定,壁厚不小于3 mm;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mm;导管接口之间采用丝扣或法兰连接,连接时必须加垫密封圈或橡胶垫,并上紧丝扣或螺栓。

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试水压力一般为0. 6~1.OMPa),确保导管口密封性。

导管安放前应计算孔深和导管的总长度,第一节导管的长度一般为4~6m,标准节一般为2~3m,在上部可放置2~3根0.5~1.0m 的短节,用于调节导管的总长度。

导管安放时应保证导管在孔中的位置居中,防止碰撞钢筋骨架。

(4)水下混凝土配制:1)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配合比应通过试验,坍落度宜为180~220mm。

2)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0.4~0.5,并宜采用中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40mm;水灰比宜采用0.5~0.6;3)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3,当掺有适宜数量的减少缓凝剂或粉煤灰时,可不小于300kg 。

4)混凝土中应加入适宜数量的缓凝剂,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长于整根桩的灌注时间。

(5)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的要求: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埋人混凝土中0.8m 以上,见图5.6.4。

所需混凝土数量可参考公式(5.6.4)计算:V ≥πR 2(H 1+H 2)+πr 2 h l (5.6.4)式中 V —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 3);R —桩孔半径(m);H 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3~0.5m ;H 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不小于0.8m ;R —导管半径(m);h l —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 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

钻孔灌注桩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对导管要求

钻孔灌注桩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对导管要求

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常用垂直导管水下浇筑法施工。

方法是利用导管输送混凝土使之与水隔 离。

依靠管中混凝土的自重,压管口周围的混凝土在已经浇筑的的混凝土内部流动、扩散, 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工作程序:导管的安放(下部距离底面约 10cm )――在料斗及导管内灌入足量的混凝土
――剪断球塞吊绳(混凝土冲向基底向四周扩散, 并包住管口,形成混凝土堆) 一一在料斗
内持续灌入混凝土、 管外的混凝土不断地被管内的混凝土挤压顶升
一一边灌入混凝土、边逐 渐提升导管(保证导管下端始终买入混凝土内)
一一直至混凝土浇筑高程高于设计标高 一一
清除强度较低的表面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导管的选择(直径的选择):水深小于 3m ,可选①250,施工覆盖范围约 4平方米;水 深
3~5m ,可选①300,施工覆盖范围 5~15平方米;水深 5m 以上者可选 ①300~500,施 工覆盖范围15~50平方米;当面积过大时,可用多根导管同时浇筑。

当混凝土水下浇筑深度在 10m 以内时,导管埋入混凝土最小深度为
0.8m ,当混凝土水下 浇筑深度在10~20m 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最小深度为 1.1~1.5m
注意事项:①必须保证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量能满足导管埋入最小买只深度
hl ,气候应 能始终保持管内混凝土的高度; ②严格控制导管的提升速度, 只能上下升降,不准左右移动, 以免造成返水事故。

如图:
向左转|向右转
导管组成导管注满碇浇筑过程中 料斗 日巒封接头 密封接头 2升
料斗碇 水
下浇





意。

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

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

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1、混凝土拌制1)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及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坍落度宜为180~220㎜;水泥用量不少于360㎏/m³。

(设计要求)2)水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45%,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50㎜,且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

3)为改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2、灌注混凝土的导管总成:1)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直径宜为200~250㎜,导管接头处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径小100㎜以上;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导管的分节长度视工艺要求确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2米,接头宜用法兰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

2)导管提升时,不得挂住钢筋笼,为此可设置防护三角形加劲钣或设置锥形法兰护罩;3)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

4)隔水塞,外径比导管内径小20~25㎜;橡胶垫圈厚3~5㎜,直径比导管内径大5~6㎜。

5)储料斗,必须满足初灌量的要求。

3、初灌量确定:1)混凝土初灌量应能满足最小埋管深度0.8~1.0m ,并形成混凝土、泥浆界面,使泥浆与混凝土分隔开来。

满足导管最小埋深的初灌量1V :22144H DH d V w c m πγγπ+⋅⋅=式中:d ——导管内径(m ); m γ——泥浆容重(t/m ³);cγ——混凝土容重(t/m ³); 0H ——孔内混凝土面至孔底距离(m )。

w H ——孔口泥浆面至孔内混凝土面高度(m ); D ——桩孔直径(m );2)满足混凝土有足够流动压力从管内迅速流出,形成混凝土、泥浆界面的初灌量2V :L d h D V ⋅+⋅=442222ππ式中: 2h ——导管底端距孔底距离(m ); L ——导管在孔中泥浆面以下的长度(m )。

比较1V 及2V ,取大值作初灌量。

4、混凝土灌注: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为使隔水塞能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隔水塞用8#铁丝悬挂于导管内水面处,并先灌入同设计强度的水泥砂浆0.2~0.3m³,以便剪断铁丝后隔水塞与混凝土在导管内下行顺畅。

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施工要求

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施工要求

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施工要求一、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技术质量系统召开施工前技术质量交底会,使参施人员了解工程概况、施工关键工序及质量技术要求。

(2)现场技术主管根据施工设计及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的编制月施工进度计划、材料计划、绘制工地施工平面图及立面图。

(3)施工前必须首先熟悉施工图纸、地质报告、地下管线图和地下障碍物等相关资料。

并且办理相关手续,包括图纸交底记录、图纸会审记录、地下管线交底记录、开工通知单。

(4)技术员开工前进行安全交底和各工序技术交底。

(5)测量员依据施工图和甲方交的控制桩绘制施工现场测量平面控制网。

(6)质量员依据施工图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及质量控制办法.整理进场特殊岗位人员岗位证书。

(7)试验员依据实际工程量制定试验计划,并对即将进场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复试,准备原材进场报验。

2、生产准备(1)施工人员进场前,通过技术交底了解设计目的并对施工现场进行考查。

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进场的机械进行检查维修。

(2)施工员依据材料计划进行材料准备工作,预加工件加工工作。

(3)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平整,对地下管线障碍物进行挖探工作,并作出明显标志。

(4)测量员现场进行控制桩的测设,并加以保护。

(5)施工机械及各种小型机具进场组装,施工原材进场。

(6)现场临设建设及现场文明施工工作准备,确保现场“三通一平”、“三板一图".二、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埋设护筒→泥浆制备→安置钻架钻进成孔→清孔→吊放钢筋笼→下导管→浇注砼三、主要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1)由甲方测量人员书面交我方测量人员轴线控制点及高程点,并办理交接手续。

(2)根据桩位平面图及现场桩位基准点,使用经纬仪测定桩位。

桩位放线应确保准确无误,桩位需采用“十”字法拴桩,并作专门保护不得损坏.(3)各种测量原始记录应有计算、校核、图示、日期、签字. (4)测量成果必须经自检、复测、测量放线报验等程序,经甲方测量人员、监理人员复核后签字后方可开钻。

钻孔灌注桩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对导管要求

钻孔灌注桩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对导管要求

页眉内容
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常用垂直导管水下浇筑法施工。

方法是利用导管输送混凝土使之与水隔离。

依靠管中混凝土的自重,压管口周围的混凝土在已经浇筑的的混凝土内部流动、扩散,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工作程序:导管的安放(下部距离底面约10cm)——在料斗及导管内灌入足量的混凝土——剪断球塞吊绳(混凝土冲向基底向四周扩散,并包住管口,形成混凝土堆)——在料斗内持续灌入混凝土、管外的混凝土不断地被管内的混凝土挤压顶升——边灌入混凝土、边逐渐提升导管(保证导管下端始终买入混凝土内)——直至混凝土浇筑高程高于设计标高——清除强度较低的表面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导管的选择(直径的选择):水深小于3m,可选Φ250,施工覆盖范围约4平方米;水深3~5m,可选Φ300,施工覆盖范围5~15平方米;水深5m以上者可选Φ300~500,施工覆盖范围15~50平方米;当面积过大时,可用多根导管同时浇筑。

当混凝土水下浇筑深度在10m以内时,导管埋入混凝土最小深度为0.8m,当混凝土水下浇筑深度在10~20m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最小深度为1.1~1.5m
注意事项:①必须保证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量能满足导管埋入最小买只深度h1,气候应能始终保持管内混凝土的高度;②严格控制导管的提升速度,只能上下升降,不准左右移动,以免造成返水事故。

如图:
向左转|向右转
页脚内容1。

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

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

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A、导管的选用:可采纳金属管和厚壁PVC塑料管,直径不小于φ250㎜,不大于400㎜.导管利用前,应依照桩长试拼接;B、导管埋深依照水下混凝土流动扩散规律,导管埋深过小,往往使管外混凝土面上的浮浆沉渣挟裹卷入混凝土内,形成夹层;埋深过大,导管的超压力减少,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容易产生堵管,并给导管的起升带来困难。

因此,维持合理的导管埋深,对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是超级重要的。

正常灌注时,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一样为~3.5米,最小深度为~2.0米,最深不超过4米。

C、导管安装导管安装时其底端应高出孔底沉淀土面30~40㎝,初灌混凝土导管埋深应在~1.5米。

开始灌注时,为保证第一批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埋管高度,以便实现导管底部的隔水,需要计算首批混凝土罐入量。

初罐混凝土量计算如下:V=[ЛD2(h2+hm)+Лd2h1]÷4式中: V—初存量(m3);D—实际桩孔直径(m);d—导管内径(m);h2—导管底口至孔底高度(m);hm—导管埋深,初灌时不小于1~1.2m;h1—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管高度时导管内径与导管外水压平稳所需的高度(m),即:h1=()÷rC。

式中: h1—孔内砼面至孔口水位的高度(m); rW—泥浆密度(KN/m3); rC—砼密度(KN/m3)。

D、开始灌注时,先配制~0.3m3流动性好的水泥砂浆,倾倒入管内隔水拴以上空间。

然后,将首批砼倾入初罐斗内,剪断悬挂隔水栓的铁丝,使搁水栓、水泥砂浆和砼顺利抵达孔底并上升,首批砼灌注完毕,当即转入持续浇灌。

E、灌注水下混凝土进程中,孔内混凝土面持续不断上升,导管埋深也在不断增加,需要按时测量混凝土上升情形,记下罐入的混凝土量,测定坍落度。

F、测量混凝土面的标高需要用专业测绳及测锤。

在测量时,在导管与钢筋笼的中间部位下放测锤,至少测3~4个点,别离记入灌注记录本,然后取平均值,以此确信导管拆卸的数量。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法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法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法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用于水下基础、堤坝、桥梁等建筑物的施工。

以下详细介绍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一、前期准备1.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工程需求,设计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方案,包括混凝土的配比、灌注设备的选择、施工工艺等。

2. 施工现场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设置施工平台,准备灌注设备和水下混凝土输送设备。

3. 孔口准备:对孔口进行清理,去除杂物,确保孔口通畅。

二、导管法施工1. 导管安装:将导管安装至孔口,导管长度应超过孔底,保证导管底端插入混凝土中。

2. 二次清孔:通过导管进行二次清孔,清除孔底的沉渣和杂物。

3. 混凝土灌注:将拌好的混凝土通过导管灌注至孔内,灌注过程中应保持导管的稳定性,防止导管移位。

4. 导管提拔:随着混凝土的灌注,逐步提拔导管,保持导管的埋置深度,避免导管露出水面。

5. 混凝土养护:灌注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控制要点1. 孔位的准确性:确保孔位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孔位偏移导致施工质量问题。

2. 混凝土配比: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配制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灌注速度: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避免过快灌注导致混凝土离析,影响施工质量。

4. 导管稳定性:确保导管在灌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导管移位和断裂。

5. 养护条件: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条件,避免因养护不足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安全: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

3. 施工记录: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施工时间、混凝土配比、灌注速度等,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和严格的施工管理,可以确保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

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

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A、导管的选用:可采用金属管和厚壁PVC塑料管,直径不小于φ250㎜,不大于400㎜.导管使用前,应根据桩长试拼接;B、导管埋深根据水下混凝土流动扩散规律,导管埋深过小,往往使管外混凝土面上的浮浆沉渣挟裹卷入混凝土内,形成夹层;埋深过大,导管的超压力减少,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容易产生堵管,并给导管的起升带来困难。

所以,保持合理的导管埋深,对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灌注时,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一般为2.5~3.5米,最小深度为1.5~2.0米,最深不超过4米。

C、导管安装导管安装时其底端应高出孔底沉淀土面30~40㎝,初灌混凝土导管埋深应在1.2~1.5米。

开始灌注时,为保证第一批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埋管高度,以便实现导管底部的隔水,需要计算首批混凝土罐入量。

初罐混凝土量计算如下:V=[ЛD2(h2+hm)+Лd2h1]÷4式中: V—初存量(m3);D—实际桩孔直径(m);d—导管内径(m);h2—导管底口至孔底高度(m);hm—导管埋深,初灌时不小于1~1.2m;h1—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管高度时导管内径与导管外水压平衡所需的高度(m),即:h1=(hW.rW)÷rC。

式中: h1—孔内砼面至孔口水位的高度(m); rW—泥浆密度(KN/m3); rC—砼密度(KN/m3)。

D、开始灌注时,先配制0.2~0.3m3流动性好的水泥砂浆,倾倒入管内隔水拴以上空间。

然后,将首批砼倾入初罐斗内,剪断悬挂隔水栓的铁丝,使搁水栓、水泥砂浆和砼顺利到达孔底并上升,首批砼灌注完毕,立即转入连续浇灌。

E、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孔内混凝土面连续不断上升,导管埋深也在不断增加,需要定时测量混凝土上升情况,记下罐入的混凝土量,测定坍落度。

F、测量混凝土面的标高需要用专业测绳及测锤。

在测量时,在导管与钢筋笼的中间部位下放测锤,至少测3~4个点,分别记入灌注记录本,然后取平均值,以此确定导管拆卸的数量。

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过程

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过程

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水下施工技术,适用于各种水下工程,如水下堤坝、海底隧道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过程。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施工区域、确定施工深度、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等。

施工区域的选择应考虑水流情况、水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要求等因素,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二、铺设导管在施工现场准备好之后,需要铺设导管。

导管的选择应根据施工深度和施工要求来确定。

导管的材料通常为钢管或塑料管,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在铺设导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导管的稳定性和密封性,以确保混凝土能够顺利流入施工位置。

三、混凝土配制混凝土的配制是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且需要考虑水下环境的特殊性。

通常情况下,水下混凝土的配制应使用特殊的掺合剂和添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

四、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泵送是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关键步骤。

通过泵送设备将混凝土从陆地输送到水下施工位置。

在泵送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流速和流量,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均匀地流入导管,并且不会发生堵塞和泄漏等问题。

五、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泵送至导管的水下施工位置后,开始进行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填满施工位置,并且不会产生空洞和缺陷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控制好浇筑的速度和厚度,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六、养护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发展。

养护时间通常较长,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施工环境来确定。

总结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水下施工技术,其过程包括准备工作、铺设导管、混凝土配制、混凝土泵送、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和养护等步骤。

在进行导管法水下施工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施工区域、铺设稳定的导管、合理配制混凝土、控制好泵送过程和养护混凝土等方面,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简述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流程

简述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流程

简述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流程水下混凝土浇筑最常用的方法是导管法,其工艺流程大致如下:1.导管水密性试验及安装:导管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气、漏水、变形,接头连接要牢固可靠。

一般导管内径为20~35mm,每节长2~3m,配1~2节1~1.5m的短管。

导管下端至孔底一般为25~35cm,首次灌注导管的埋置深度应不小于1m。

使用前需定期(一般每半个月)进行水密性试验,试验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砼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

2.二次清孔:检查孔内泥浆相对密度、含砂率以及沉渣厚度等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进行二次清孔,以确保孔底干净。

3.混凝土现场检测: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指标,确保其符合水下浇筑的要求。

混凝土进入导管的坍落度一般为18~25cm,桩径小、桩身短的取低限,反之取高限。

首批灌注的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早于灌注桩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的时间,灌注需要较长时间时可加入混凝剂,减缓初凝时间。

4.首批混凝土灌注:计算并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的数量,下落时需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于1m深,以冲开桩底沉渣。

5.灌注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注成功后,应连续进行灌注,灌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2~6m,同时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即时调整导管埋深。

6.导管和导管随混凝土灌注进程的提拔、拆卸:应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高度,适时提升和拆卸导管,保证导管埋深在合适范围内。

提拔导管时要注意避免挂住钢筋笼。

7.清卸:浇筑完成后,清理和拆卸导管等设备。

8.埋深控制:在整个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导管的埋深,防止埋深过浅导致导管提漏或埋管过深难以拔出。

9.声测管检查:如有设置声测管,需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10.填写灌注作业记录:记录灌注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情况,包括混凝土用量、导管埋深、灌注时间等。

钻孔灌注桩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对导管要求

钻孔灌注桩施工水下混凝土灌注对导管要求

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常用垂直导管水下浇筑法施工.方法是利用导管输送混凝土使之与水隔离。

依靠管中混凝土的自重,压管口周围的混凝土在已经浇筑的的混凝土内部流动、扩散,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工作程序:导管的安放(下部距离底面约10cm)-—在料斗及导管内灌入足量的混凝土——剪断球塞吊绳(混凝土冲向基底向四周扩散,并包住管口,形成混凝土堆)-—在料斗内持续灌入混凝土、管外的混凝土不断地被管内的混凝土挤压顶升——边灌入混凝土、边逐渐提升导管(保证导管下端始终买入混凝土内)--直至混凝土浇筑高程高于设计标高——清除强度较低的表面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导管的选择(直径的选择):水深小于3m,可选Φ250,施工覆盖范围约4平方米;水深3~5m,可选Φ300,施工覆盖范围5~15平方米;水深5m以上者可选Φ300~500,施工覆盖范围15~50平方米;当面积过大时,可用多根导管同时浇筑。

当混凝土水下浇筑深度在10m以内时,导管埋入混凝土最小深度为0。

8m,当混凝土水下浇筑深度在10~20m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最小深度为1.1~1.5m
注意事项:①必须保证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量能满足导管埋入最小买只深度h1,气候应能始终保持管内混凝土的高度;②严格控制导管的提升速度,只能上下升降,不准左右移动,以免造成返水事故。

如图:
向左转|向右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管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要求
土木工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混凝土桩施工的重要工序。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钢筋笼和钻孔的中心要对应,定位要准确。

如果是不放到孔底的钢筋笼,要特别注意吊环、吊钩的强度及牢固性。

钢筋笼吊放时要保持轴线顺直,位置居中,严禁碰撞孔壁,以免产生坍孔。

钢筋笼安放到位后应立即安设导管。

2)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0.3m3水泥砂浆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借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使滑阀留在孔底,灌入首批混凝土。

3)注意首批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埋深不能小于 1.5M,所以漏斗和储料斗及漏斗和输送泵的混凝土储存数量要充足。

根据导管内混凝土压力与管外水压力平衡的原则,工程导管内混凝土必须保持的最小高度为:Hd=RwHw/Rc。

而管中混凝土的体积就应为Vd=πd2·Hd/4(d为导管直径)。

首批混凝土若埋深不足,混凝土下灌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会导致泥水从导管底口进入。

如果出现这种导管入水现象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机清出,然后重新下导管灌注。

4)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

同时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

此时要注意,混凝土灌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浆时可以微向上提动导管,而如果要提升导管0.5到1M以上才能灌入混凝土就应该拆除部分导管。

要注意观察孔口是否返出泥浆。

当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宜使导管埋得较深。

要注意正确控制导管埋深,如果导管埋人混凝土过深,易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阻力过大,致使导管无法拔出造成事故。

而提管过程中要缓缓上提,如过猛易使导管被拉断。

所以埋管深度一般应控制在2到6m,或使用附着式震捣器,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的初凝。

同时应注意灌注速度。

5)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0.5~0.8m高度,待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将其凿除。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将部分沉淀土掏出,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
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以上是灌注混凝土时易出现问题的各个基本步骤,同时要注意其他一些事项。

比如混凝土拌制后,应在1.5h之内尽量灌注完毕。

再如清孔须彻底,如果清孔不彻底会造成混凝土中夹泥;又如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宜通过滑槽徐徐流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倾入管内,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工程导管漏水。

实验经验告诉我们,混凝土灌注时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快速、连续施工。

一气呵成、快速灌注成功的桩往往质量比较好,而灌灌停停的桩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因此,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的提高,需要建筑施工、监理、验收各个环节共同协作来保证。

不仅要在设计上提出科学方案,灌注时提高水下施工质量,验收时也要认真对待。

对于质量差、无法利用的桩要提出补桩或其它措施。

成桩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绝对不能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