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备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129页)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3、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17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第4页练习一第1~4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立体图形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最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课时数第教时总课时数4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长方体模型、课件等教学程序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交流前置性作业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1)教师:什么事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交流作业①交流口算。
②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教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出示教材第7页例5: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
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1)教师:鱼缸大家都见过,谁能说一说鱼缸是什么样子的?题目中的无盖是说明什么?(2)问: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可以怎样计算?分小组交流前置性作业,然后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
(3)全班交流。
这几种方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4)总结。
提问:用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中的特殊情况,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材第7页“练一练”(1)第一幅图: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下五个面的面积和。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说出列式根据。
四、拓展练习五、课堂小结六、课堂作业(2)第二幅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并进行比较。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读题。
教师:解答这个问题就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 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1~5.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
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通过观察得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129页)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3、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备课教案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识长方体学生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1、出示正方体纸盒:
师: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学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一剪,并在小组里交流。
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长度。
5、做练习三第5题。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国标本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第12页的例3以及“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6、7题。
3、学生再自主尝试其他的剪法,通过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以及进一步展开、复原的操作,从而学生逐步熟悉正方体的展开图中的位置。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1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1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3、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备课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备课教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授课时间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教学目标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这节课内容主要教学用形如ax+_b=c的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课前分析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关方程的解法。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及准备的基础上,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预设教学生成复习:1.X+4=34 X-3.3=4.8 12X=60 X÷6=8总结解答简单方程的方法.(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2.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 白兔和黑兔一共20只白兔比黑兔少4只.白兔只数的2倍正好相当于灰兔的只数.(追加条件变成应用题.灰兔有30只,白兔有多少只?)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只数的2倍多10只.师:寻找等量关系,最关键是找到其中的关键词. 一、教学例1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出示例1:西安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小雁塔高多少米?)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1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 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17课时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第4页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立体图形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国标本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01教学内容:第一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资源: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
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
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学期,我将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力争本学期使我班数学综合成绩在总体水平上有一个大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成 7 个单元,前 6 个单元是新知教学,第七单元是整理与复习,其中新授知识分属于三个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 5 个单元,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百分数》。
《分数乘法》主要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认识倒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主要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百分数》主要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简单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 1 个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单元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体积、容积的意义、单位及进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综合与实践”领域:本册教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树叶中的比》和《互联网的普及》。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各单元(表格式定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各单元(式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内容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应用等多个方面。
本册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全册书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册书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重点突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采用图示、列表、流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129页)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3、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018年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1.“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
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长方体和正方体应用题练习1、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2、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米,宽1.2米,深0.8米,现将水池的四壁和底部抹上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水泥厂制10根正方体铁皮通讯管道管子,横截面为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管全长2米,共需多少平方米铁皮?4、用两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时,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多少?5、要做一个正方形管口周长是28厘米,长2米的通气管子10根,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6、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底面积是250平方厘米,高12厘米,里面盛有6厘米的水,现将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水面上升了4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7、给一个棱长是1.2米的正方体铁箱油漆一遍,(内外两面)油漆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米?8、把一根长3米的长方体木料据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18平方分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9、一根长1.8米,横截面是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铜条,铜条如果每立方分米重8.9千克,这根铜条共重多少千克?10、长方体,如果长减少3厘米,就是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60厘米,宽38厘米,里面沉入一个长方体钢块,当钢块取出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5厘米,如果长方体钢块的底面积是570平方厘米,钢块高多少厘米?12、有一个装饼干的铁盒,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20厘米,高是30厘米,这个铁盒四周印满商标,商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3、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共有525平方厘米,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正方体的2.5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用方程解)14、一个教室长8米,宽5米,高4米。
2017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6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
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五、作业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教
学
评
价
及
反
思
1.“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
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教学内
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及图形的学习经
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课前分析及准备这节课内容主要教学用形如ax+_b=c的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关方程的解法。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预设教学生成复习:1.X+4=34 X-3.3=4.8 12X=60 X÷6=8总结解答简单方程的方法.(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2.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白兔和黑兔一共20只白兔比黑兔少4只.白兔只数的2倍正好相当于灰兔的只数.(追加条件变成应用题.灰兔有30只,白兔有多少只?)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只数的2倍多10只.师:寻找等量关系,最关键是找到其中的关键词.一、教学例1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出示例1:西安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小雁塔高多少米?)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7、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引导学生关注:1)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2)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二、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
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练习一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么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做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
三、作业:做练习一的第4、5题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教学评价及反思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前分析及准备这节课内容主要是进一步教学用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同时学习用形如ax÷b=c 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关方程的解法。
教学预设教学生成一、复习准备1.口答:3X=60 X+3=20 X-2.1=7.9 2X+3=232、解方程4x+12=50 2.3x-1.02=0.36 1.3+4X=4.1三位同学上黑板计算,全班集体订正。
二、尝试练习师:刚才的两道题同学们完成得很好,这道题你们还能自己解决吗?试试看。
30x÷2=360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是第一步需要做什么?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一第7题(1)师: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你能根据这个公式列出方程吗?指名列方程,全体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学生自己列方程解答,全班交流订正。
2、练习一第8题引导学生把杨树与松树有关的信息分别列表整理,再结合列表找出数量关系。
3、练习一第9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分析数量关系,是结合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
生独立解答并订正。
4、练习一第10题师学生简单介绍相关天文知识后,学生独立解答。
5、练习一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晓玲出生时的身高与体重。
6、练习一第12、13题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完成相关习题1、一本书有280页,小明每天看15页,看了几天后,还剩40页没有看?2、一桶油有21千克,35天后,桶里还剩7千克,平均每天用去多少千克?3、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面积是15平方厘米,它的高?4、学校买来4个足球和一个篮球共付390元,已知一个篮球是98元,一个足球多少元?5、一块梯开面积是240平方分米,它的上底是13分米,下底是27分米,它的高?教学评价及反思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课前分析及准备这节课内容主要教学用形如ax+bx=c的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关方程的解法。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实际问题。
(和倍问题)教学预设教学生成一、复习:化简:3X+2X 5.3X-X 4X-X 6.8X-2.2X 5.2X+X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2: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颐和园的陆地和水面大约各有多少公顷?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师:你能有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
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号呢?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师: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指名学生了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集体交流解答方法。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3、师: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为能够第4页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1、解方程2x+3x=60 3.6x-2.8x=12 100x-x=198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第2题提示学生要对结果进行化简。
3、完成练习二第3-5题学生独立解答。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记忆依据了怎样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四、全课小结者皆可我们学习了列怎样的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小结。
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教学评价及反思今天教学了解方程的例2.今年我的教学,与以往进行了一些改变。
其中一点比较大的,就是每天都要留出时间来让孩子完成第二天的作业。
以前我比较怕孩子预习,因为我觉得有的内容预习了再上就没有意思了,但我现在又觉得那样对孩子限制的太多了,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还是再次改变。
效果会在以后的反思中总结。
昨天我直接布置孩子做练习二1—6题。
1、2题不存在什么问题,做到第三题,有孩子问我,说不会。
我了解了一下,他连例题都没有看。
尽管有了孩子昨天的预习,今天上课的效果还是不太好。
因为电脑还没有接好,所以例题就写在黑板上了,讲解的时候觉得需要讲解的东西太多了,自己都糊涂,重讲了一遍。
书上练一练的效果不太好!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练习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分析及准备这节课内容主要是进一步教学用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练习法,通过列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算理的理解与掌握。
提高方程计算的能力。
教学预设教学生成一、基础练习解方程18x+2x=60 5x+6x=12.1 6.6x-5x=84x-x=24 1.5x-x=1 1.9x+0.4x=9.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选择一题指名说说怎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二、提高练习1、练习二第7题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师:这是一道什么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你知道小明和小丽各自所走的路程与总路程有什么关系吗?指名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