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大足石刻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基础

合集下载

石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石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石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第一章绪论石窟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自唐代起,中国境内就有大量的石窟艺术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石窟所创作的艺术作品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图像和意象,记录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

石窟艺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石窟艺术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因此,石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章石窟艺术数字化保护的意义2.1 保护石窟艺术遗产石窟艺术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文化民族的重要遗产,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可以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避免其因时间和自然环境因素所引发的破坏和损失。

2.2 促进文化传承石窟艺术所呈现的图像、意境和象征,是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精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数字化保护石窟艺术,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字技术等现代手段将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传递给更多的人。

2.3 促进学术研究石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有助于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深入探讨,如艺术史、文化史、考古学等,为各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章石窟艺术数字化保护的技术与方案3.1 数字化的测绘技术数字测绘技术是数字化保护石窟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石窟的测绘,建立真实的数字模型,实现多角度的展示和保存。

3.2 三维重建技术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将石窟艺术模型重建为数字三维模型,通过对艺术品进行几何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的还原,保留了石窟艺术的原貌,为后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数据支持。

3.3 数字化的数据库数字化的石窟艺术数据库是数字化保护的最终呈现形式,包括数字图像、文献资料等。

通过建立和维护数据库,可以更好地保留并传承石窟艺术的宝贵资源。

第四章石窟艺术数字化传承的实践4.1 多渠道数字化展示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保护后的石窟艺术作品呈现在多个平台上,如博物馆、官方网站、手机应用等,全方位地向公众展示石窟艺术的魅力。

文物保护中的数字化修复与重建

文物保护中的数字化修复与重建

文物保护中的数字化修复与重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修复与重建在文物保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字化修复与重建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保存与修复破损的文物,还能够还原历史面貌,提供更好的展览与研究体验。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修复与重建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一、数字化修复技术数字化修复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物进行损伤模拟与修复。

首先,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获取文物的精确模型,然后根据损伤的程度和类型,利用图像处理和数值计算等方法,对文物进行修复操作。

数字化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还原文物原貌,使其看起来完整无缺。

数字化修复技术不仅可以修复文物外观上的破损,还能够还原文物的细节和色彩。

例如,对于破损严重的陶瓷器物,传统方法很难将其还原到完整的状态。

而通过数字化修复技术,可以根据文物的碎片和残留的线索进行模拟,在计算机上重新构建文物的形状和细节,最终生成一个完整的模型。

同时,数字化修复技术还可以模拟文物原有的色彩,使得修复后的文物更加逼真。

二、数字化重建技术数字化重建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物进行虚拟重建。

通过数码重建技术,可以将文物的多个碎片以及现存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生成一个具有完整结构和外观的虚拟模型。

数字化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还原文物的原貌,提供更丰富的研究与展览资料。

例如,对于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建筑物,通过数字化重建技术,可以根据已有的文献记载、图纸和遗址等信息,重建消失的建筑物的外观和结构。

这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上的建筑风貌,还可以在展览中展示被毁文物的虚拟模型,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变迁。

三、数字化修复与重建的意义数字化修复与重建在文物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数字化修复与重建技术可以帮助保存和修复破损的文物。

通过数字化修复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精确的修复,还原其原貌。

同时,数字化重建技术可以重建已经消失的文物,使其得以保留下来,供后人研究和欣赏。

其次,数字化修复与重建技术为文物的研究和展览提供了更好的资源。

对大足石刻保护现状的看法及建议

对大足石刻保护现状的看法及建议

对大足石刻保护现状看法及建议学校:重庆师范大学专业:旅游管理年级:11级姓名:易长青学号:20110520119 摘要:通过对大足石刻的保存状况和从风化、渗水、彩绘、岩体崩塌等方面的主要病害,以及它的保护现状,提出的看法和建议,总结五十多年来大足石刻岩体防风化、岩体加固、水害治理等保护工作的经验,以期更好地把握努力的方向,做好面向新世纪大足石刻的保护管理工作。

1大足石刻及其保存状况1.1造像内容及价值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

始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兴盛于南宋,延续至明、清。

石刻题材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及中国石窟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儒、佛、道三教合一造像,大足石刻点多面广,现造像共计一百多处,5万余尊,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75处,其中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简称“五山”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以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佛、道、儒教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其造型艺术和宗教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而被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2 石刻区气候环境及地质构造大足地处大西南腹地,海拔高度为270—900m,位于东经105°28′—106°02′,北纬29°23′—29°52′,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少晴,年均温度17.2℃,年均相对湿度83%,年均降水量1006.6mm,年均蒸发量804mm,年均日照时数1314h,年均风速1.5m/s[1]。

大足石刻文物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积带四川沉降褶皱带,出露地层为中生代三迭系、侏罗系,总厚度374—1750m,此外还有新生界第四系河岸堆积物。

1.3 保存状况历史上的大足地处偏僻之隅,交通不便,精美的大足石刻长期深藏闺阁,鲜为外界所知,但这也使其免遭战乱动荡造成的人为损坏,屡屡幸免于难,同时,大足石刻也未遭受过重大的自然灾害,因此.至今除个别龛窟早年崩塌,部分造像风化严重,局部残损及腐蚀外,多保存较好,有的甚至宛如新刻,整体保存完整程度之高是中国大型石窟艺术群中为数不多的几处之一。

大足石刻保护传承情况汇报

大足石刻保护传承情况汇报

大足石刻保护传承情况汇报
大足石刻,又称大足石窟,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石刻始建于唐代,兴盛于宋、明、清各代,历时约1200年,
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以规模宏大、造型精美、题材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大足石刻的保护传承工作一直备受重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进
行了多次大规模修复和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修复破损部分、加固石窟结构、加强环境保护等。

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保护了大足石刻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足石刻的保护传承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游客数
量的增加,带来了环境压力和文物保护压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足石刻,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流措施、加强管理、修复破损部分、开展科学考古研究等。

这些举措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游客带来的压力,保护了大足石刻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为了更好地传承大足石刻的文化,相关部门还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大足石刻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公众对大足石刻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也为大足石刻的传承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总的来说,大足石刻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加强管理,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将大足石刻保护传承工作做得更好,让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文物保护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手段,为珍贵文物的传承和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

它不仅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还为文物的长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且多样。

首先,三维扫描技术成为了获取文物精确几何信息的重要工具。

通过使用高精度的三维扫描仪,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文物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细节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构建出文物的三维数字模型,为后续的研究、修复和展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基础。

比如,对于一些破损的文物,修复师可以依据三维模型进行虚拟修复,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还原文物的原貌。

数字摄影技术也是数字化文物保护中的关键一环。

高分辨率的数字图像能够清晰地展现文物的细微之处,包括纹理、色彩和装饰等。

这些高清图像不仅有助于文物的研究和鉴定,还能用于制作精美的展览资料和宣传材料。

而且,数字摄影技术还可以实现多光谱成像,通过不同波长的光线来获取文物隐藏的信息,如被覆盖的文字、图案或者曾经的修复痕迹。

在文物的信息管理方面,数据库技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建立专门的文物数据库,可以将文物的各项信息,如来源、历史背景、保存状况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存储。

这样一来,研究人员和保护人员能够更方便地查询和分析相关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发展脉络和保护需求。

同时,数据库还可以实现文物信息的共享,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则为文物的展示和传播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借助 VR 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走进”历史场景,与文物进行近距离的互动,感受其背后的文化魅力。

AR 技术则可以将虚拟的文物信息叠加在现实场景中,让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或者文物遗址时,通过手机等设备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和解读。

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诸多显著的优势。

数字化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

数字化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

数字化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摘要:数字化博物馆的意义在于推动博物馆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观众提供了更广泛、便捷、互动和个性化的文化体验。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博物馆可以将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数字形式展示,实现虚拟展览和远程访问,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观众无需实地前往博物馆即可欣赏文化遗产。

本文介绍了数字博物馆的基本概念,对大足石刻视觉图像资源分类,以及足石刻视觉图像资源原生环境现场的数字化展示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字化;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引言:数字化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展示设计经历了持续的发展过程。

最初阶段,展示设计主要以静态图像和文字介绍为主,通过展示石刻的照片和相关信息来呈现。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展示逐渐兴起,引入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使观众可以通过沉浸式地体验更好地了解石刻的艺术魅力。

同时,多媒体展示也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声音、视频等元素,丰富了展示形式,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字化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展示设计将进一步拓展,为观众呈现更丰富、多样化的展示方式,提供更深入、全面的石刻文化体验。

一、数字博物馆的基本概念数字博物馆是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和知识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展示的一种新型博物馆形式。

它基于虚拟化、互动性和可访问性的理念,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实体博物馆的珍贵藏品、精彩展览和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数字形式,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提供在线展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数字博物馆的核心概念是数字化处理,它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如高分辨率的图像拍摄、三维扫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将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艺术品和展览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

这些数字化的资源包括高清图片、全景视图、交互式模型、虚拟场景等,以及相关的文字解说、音频讲解和视频介绍。

通过数字化处理,文物得以保存和传承,展览得以延展和拓展,知识得以传播和分享。

它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交互设计,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拖动、放大缩小等操作与数字化展品进行互动,观察细节、旋转模型、触发动画等,以深入了解展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案例。

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1.文物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文物的三维结构和表面特征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

数字化扫描可以将文物的三维形态、表面图案等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实现数字化记录和储存。

数字化可以避免对文物的进一步损坏,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保存文物。

2.文物修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协助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例如在对古字画进行修复时,可以采用数字图像技术对原图像进行复原和修补。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还原原有的墨线、墨色以及细节,使得修复后的古字画更具魅力和真实性。

3.文物鉴别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鉴别和分类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青铜器等文物的鉴别中,经常会用到图像处理技术来提取局部特征。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图像中的特征提取出来,对文物进行计算机识别和分类。

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案例1. 敦煌壁画数字化保护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但是由于几百年来的风雨、火灾、盗抢等原因,敦煌壁画存在很多损坏和遗失。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这些敦煌壁画,研究人员利用数字技术对敦煌壁画进行了数字化处理。

通过数字化技术,敦煌壁画的三维形态、色彩和细节可以被清晰地展现出来,人们在修复和保护时可以更加有效地保留原始信息。

2. 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陶瓷器、青铜器、书法、绘画等文物。

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过程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文物的三维形态和表面特征信息,同时通过数字化方式,可以保存文物的原始信息,以便后续的修复和保护。

3. 考古文物的数字化应用在文物考古保护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大大促进考古学研究的进程。

大足小佛湾经目塔铭文数字化修复与设计

大足小佛湾经目塔铭文数字化修复与设计

大足小佛湾经目塔铭文数字化修复与设计作者:刘啸天赵建东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年第18期摘要: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朝時期,现遗存有大量的摩崖造像及铭文题记,其中铭文内容多以经文、经名等佛籍为主。

由于大足石刻时代久远以及受西南片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现存铭文损毁严重,仅少部分流传至今。

虽然对铭文进行了相关保护,但是大部分局限于对原铭文进行拓片,并不利于对铭文的保存和后续研究,而运用数字化修复与设计的措施对铭文进行保护不仅有利于信息的长久保存,而且对原铭文没有任何损害,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关键词:小佛湾;铭文;数字化;修复;设计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18.0081 研究背景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足小佛湾经目塔铭文隶属大足石刻宝顶山石窟,开凿于南宋时期,历经明、清、民国时期共计各类铭文题记4.4万余字,其中约一半的铭文题记是南宋时期篆刻的。

该大足石刻宝顶山石窟创建者为赵智凤。

大足小佛湾经目塔位于圣寿寺右侧,主要建筑为一座石砌坛台,其高2.31米、东西宽16.50米、进深7.90米。

坛台上用条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主要有祖师法身经目塔、七佛龛壁、报恩经变洞、殿堂月轮佛龛及十恶罪报图、毗卢庵洞、华严三圣洞、灌顶井龛等。

目前,对大足小佛湾经目塔铭文虽已进行了相关保护,但由于常年裸露在外、风化严重,大部分铭文辨识度偏低,如图1所示。

常见的铭文保护措施是对原铭文进行拓片,然后进行数字化扫描。

这种保护方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弊端也很明显:第一,由于需要对经目塔塔身进行涂墨才能拓印,拓片对其有一定的损害;第二,数字化扫描虽然能做到长期保存铭文信息,但对已损毁的文字并不能做到有效的修复与复原。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一种能长久保存且对塔身无损,又能运用矢量化工具对文字进行修复的方法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摘要】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文物保护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开始,对文物进行修复对当时的修复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技术要求,稍有疏忽便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成像技术逐渐应用到文物保护当中来,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因此得到保护。

本文将重点论述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针对数字图像修复文物虚拟图片的概念及意义进行讲述,同时为大家呈现运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保护文物的历史和方式方法,最后还将展现这一前沿科技在实际实践当中的运用,展示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当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数字图像;文物保护;虚拟修复;计算机技术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目前,数字图像随处可见,随着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等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体被转化为数字图像,这些图像经过计算机的加工、创造与设计,最后在多种媒体上展示给人们。

同时,文物实体修复的研究和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产物,它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状态,是人类研究自身文化进步的宝贵遗产。

但是,经过历史的侵蚀,遗留下来的文物并不是所有的都会完整的保留下来,很大一部分信息都会在历史的冲刷中丢失。

文物修复贯穿整个文物的研究和交流,经过文物修复可以满足文物研究和保护的需求,也更能满足文物观赏上的视觉要求。

文物修复和图像修复存在共性,早期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修复就是运用图像修复对文物进行还原。

当今世界,结合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可以将文物领域的修复通过计算机在电脑上实现虚拟修复。

这一项应用在国内都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也将首先这一技术概念与意义,方式方法以及技术运用进行一些论述。

一、数字图像文物虚拟修复的概念和意义“基于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文物虚拟修复技术就是针对文物数字图像损失和损坏的部分,利用现存的图像信息,按照一定规则对其进行修补,其目的是恢复已有信息损的图像,使修补后的数字图像接近或者达到原图视觉效果”。

大足石刻受损报告

大足石刻受损报告

大足石刻受损报告1. 背景介绍大足石刻位于中国重庆市大足区,是一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石刻景点。

这些石刻由唐代开始雕刻,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复和添加,共涵盖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各种主题。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以及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大足石刻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受损。

2. 受损情况根据最近的考察和评估,大足石刻的受损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风化和腐蚀由于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石刻表面的细微凹坑逐渐形成,并且部分石刻表面因为风化而产生了剥落现象。

此外,大足地区的气候湿度较高,容易导致石刻受到腐蚀。

2.2 裂纹和断裂石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能遭受了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破坏,这导致了石刻表面出现了各种大小的裂纹和断裂。

2.3 混凝土使用不当为了保护和修复石刻,一些地方采用了混凝土进行补充和固定。

然而,由于使用不当或者时间久远,部分混凝土开始脱落或者产生裂纹,对石刻造成了进一步的损害。

2.4 清洗不当为了保持石刻的干净,有些区域进行了清洗。

然而,在清洗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品或者不当的清洗方法可能对石刻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伤。

3. 受损原因分析根据对受损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原因:3.1 自然因素由于长时间的自然风化和腐蚀作用,石刻本身的材料性能逐渐下降。

另外,大足地区的地震和气候湿度也是石刻受损的重要原因。

3.2 人为因素部分受损是由于历史上的战争或者人为破坏导致的。

此外,不当的修复和维护工作也会加剧石刻的受损情况。

4. 受损修复建议考虑到大足石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是对受损修复的建议:4.1 防止进一步受损为了保护石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并及时采取行动以减少地震对石刻的影响。

•控制石刻周围的环境湿度,以减少腐蚀和风化的发生。

•制定严格的维护和管理规定,避免人为破坏。

4.2 修复受损石刻对于已经受损的石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修复:•清除石刻表面的杂物和污垢,恢复其原有的观感。

•使用专业的修复材料和技术填补石刻的裂纹和断裂。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大足石刻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基础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大足石刻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基础

摘 要:重庆大足石刻作为“唐宋石刻艺术的文化宝库”与“世界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并没有如国内外其他世界文化遗产一样充分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移动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修复与传播,无法契合“互联网+”时代艺术传播接受者的视觉经验与心理期待,传播范围与传播力度受到制约。

国内外数字化、虚拟化的文物保护工程的典型案例表明,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展示与传播具有奠基性意义。

有必要将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引入大足石刻的保护与修复,推进大足石刻数字图像信息库、数字博物馆及虚拟漫游等工程,实现大足石刻在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上的多维化,以及传播影响力上的时空延伸。

关键词:数字图像修复;大足石刻;数字化;文物保护与传播Abstract: The Dazu Rock Carvings in Chongqing, as “a cultural treasure-house of the rock carving art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the “last monument of the grotto art in the world”, are restricted in the scope and intensity of their dissemination, because unlike othe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s in China and abroad, their digital conservation, restoration and dissemination has not been implemented by making full use of computer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the mobile terminal and other modern technologies, making them fail to conform to the visual experience and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of the recipients of art dissemination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The typical cases of digital and virtual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project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digital image inpainting technology is of foundational significance tothe digital conversation, display and dissemin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digital image inpainting technology into the conservation and inpainting of Dazu Rock Carvings, and promote such projects as the digitalimage database, digital museum and virtual roaming of Dazu Rock Carvings, in an effort to realize the multi-dimensionalcontent and ways of dissemination of the Dazu Rock Carvings, as well as the extension of influence of dissemination in time and space.Key words: digital image inpainting; Dazu Rock Carvings; digitization; conserv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ultural relics图1 基于扩散的图像修复过程Fig. 1 Diffusion-based inpainting 图2 基于样本的图像修复过程Fig. 2 The process of exemplar-based inpainting 6408 2016 北方美术理论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与互联网的长足发展,文物的数字化越来越受到文博部门的重视。

大足宝顶山石刻文物保护之浅析

大足宝顶山石刻文物保护之浅析

大足宝顶山石刻文物保护之浅析
童邦华
【期刊名称】《莲池周刊》
【年(卷),期】2024()2
【摘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摩崖造像的总称,包含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在内的五大石窟群。

其中宝顶山石刻因其造像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雕刻最为精美而备受关注。

大足石刻始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期间,题材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及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摩崖造像,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哲学思想,揭示了历代中国民间信仰的重大变化发展进程,对后世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大足石刻是石刻艺术中世俗化、生活化的交融典范,是中国晚期石窟的代表作,在宗教、艺术、历史、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0016-0018)
【作者】童邦华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大足石刻博物馆馆藏文物毗卢佛头像源说
——兼析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2.大足石刻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艺术特色浅析
3.浅议大足石刻中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窟的历史和价值
4.文保建设控制地带轻扰动生态建设探索——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工程为例
5.遗址公园文旅配套建设实践——以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保护提升及文旅配套建设工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大足石刻保护现状的看法及建议

对大足石刻保护现状的看法及建议

对大足石刻保护现状看法及建议学校:重庆师范大学专业:旅游管理年级:11级姓名:易长青学号:20110520119 摘要:通过对大足石刻的保存状况和从风化、渗水、彩绘、岩体崩塌等方面的主要病害,以及它的保护现状,提出的看法和建议,总结五十多年来大足石刻岩体防风化、岩体加固、水害治理等保护工作的经验,以期更好地把握努力的方向,做好面向新世纪大足石刻的保护管理工作。

1大足石刻及其保存状况1.1造像内容及价值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

始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兴盛于南宋,延续至明、清。

石刻题材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及中国石窟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儒、佛、道三教合一造像,大足石刻点多面广,现造像共计一百多处,5万余尊,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75处,其中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简称“五山”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以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佛、道、儒教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其造型艺术和宗教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而被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2 石刻区气候环境及地质构造大足地处大西南腹地,海拔高度为270—900m,位于东经105°28′—106°02′,北纬29°23′—29°52′,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少晴,年均温度17.2℃,年均相对湿度83%,年均降水量1006.6mm,年均蒸发量804mm,年均日照时数1314h,年均风速1.5m/s[1]。

大足石刻文物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积带四川沉降褶皱带,出露地层为中生代三迭系、侏罗系,总厚度374—1750m,此外还有新生界第四系河岸堆积物。

1.3 保存状况历史上的大足地处偏僻之隅,交通不便,精美的大足石刻长期深藏闺阁,鲜为外界所知,但这也使其免遭战乱动荡造成的人为损坏,屡屡幸免于难,同时,大足石刻也未遭受过重大的自然灾害,因此.至今除个别龛窟早年崩塌,部分造像风化严重,局部残损及腐蚀外,多保存较好,有的甚至宛如新刻,整体保存完整程度之高是中国大型石窟艺术群中为数不多的几处之一。

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

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

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石刻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记录着古代历史、宗教和文化的珍贵信息。

然而,由于岁月的洗礼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许多石刻文物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损坏和破坏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应运而生。

这个项目旨在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对石刻文物进行全面而精准的记录和保护。

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采用先进的3D扫描技术,对石刻文物进行准确的数字化测绘。

这种技术可以全方位地记录石刻文物的细节和纹理,还原其原貌。

通过3D扫描,我们可以创建石刻文物的数字镜像,为日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提供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仿佛置身于现场,近距离观赏石刻文物。

这种互动体验可以增强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利用云存储和网络技术,建立起一个大规模的文物数据库。

石刻文物的数字化资料可以被保存在云端,并通过网络分享给全球的石刻文物爱好者和研究者。

这样一来,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普及教育都将受益于这个数字文物库的建立。

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还包括数字修复和防御性保护。

借助数字技术,我们可以对石刻文物进行细致的修复工作,并保护其不再受到环境污染和人为破坏的危害。

数字化修复和保护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延长石刻文物的寿命,还可以为后代留下更多完整的文化遗产。

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为石刻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方法。

这个项目对于保存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和认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的努力将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贵的石刻文物,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珍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如何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

如何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

如何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和创新。

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其精确、高效、可视化等特点,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文物保护与修复。

首先,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为文物保护提供精确的数据基础。

传统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通常依靠人工测量和绘制,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

而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通过激光扫描、摄影测量等手段,将文物的三维模型准确地重现出来。

这种精确的数据基础能够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依据,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

其次,数字化测绘技术使得文物的全面保护和修复成为可能。

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损伤情况和历史演变过程。

传统的手工方式往往难以完成这样的工作,而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将文物表面的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准确地记录下来,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得到全面的信息。

这种全面保护和修复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还可以为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此外,数字化测绘技术还能够实现文物修复过程的可视化。

文物的修复过程往往需要多个环节的协调和配合,涉及到众多的专业人员。

传统的修复过程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手工作业和多次试验,费时费力。

而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通过软件的模拟和计算,将修复过程可视化。

修复人员可以在数字化模型上进行多次试验和优化,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

同时,数字化测绘技术还可以将修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的审查和研究。

另外,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还具有保护原貌的作用。

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追求的是尽可能地保留其原始面貌和历史风貌。

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记录下文物的原貌,并进行全方位的数据保留。

这样,在进行修复工作时,可以参考原始数据,更好地还原文物的历史风貌,避免过度修复和损坏。

文物保护中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应用

文物保护中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应用

文物保护中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01T02:13:36.50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6期8月作者:陈磊[导读]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加快了文物保护模式创新改革的速度。

文物保护工作中应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将图像与内容清晰的还原出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存提供了技术支持。

所以,加强文物修复工作中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应用研究的力度,对于我国文物保护水平的提升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陈磊滁州市博物馆 239000摘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加快了文物保护模式创新改革的速度。

文物保护工作中应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将图像与内容清晰的还原出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存提供了技术支持。

所以,加强文物修复工作中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应用研究的力度,对于我国文物保护水平的提升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章主要是就文物保护中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数字图像修复;文物保护;应用引言文物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虽然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承和遗产留存价值。

但是由于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物保护领域因为受到技术水平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珍贵文物不但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和保存,而且还因为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加快了文物损坏的速度。

信息化时代来临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借助数字图像修复技术提高文物复原效果,推动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一、数字图像修复技术概述所谓数字图像技术,也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与数字技术为基础,进行数据修复工作的一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彻底解决了传统数字图像在数据处理、压缩过程中经常出现局部信息缺失的问题,由于传统修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经常因为受到外界或数据信息传递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图像获取阶段,出现图像部分或区域质量退化的问题,对图像修复工作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则主要是通过将质量退化区域进行噪声去除以及降低区域图像清晰度的方式,构建出完整的集合模型,以确保图像修复工作的顺利完成。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依靠计算机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修复、重构等操作,使文物得以保存、修复、展示、研究。

本文将探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在文物保护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物数字化数字化是文物保护中最基本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记录下文物的外观形态、纹饰特征、构造方式等信息,为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数字化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数字摄影、激光扫描、X射线扫描、CT扫描等。

2.文物图像修复文物在保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划痕、断裂、脱落等损伤。

在传统的修复工作中,需要使用化学药品以及手工修复等方法,如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文物的损伤细节,并通过色彩、亮度、饱和度等图像属性对图像进行修复。

3.文物图像创新表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文物进行二次加工、创新表现。

比如,利用3D建模技术,对于失传文物进行重建,使人们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文物;同时通过多个组成部分的拼合,创作出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新的文物精品。

4.文物数字共享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我们能够将文物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集成、多角度展示、多功能查询与研究,从而实现多方面共享。

这种数字化的模式在文物的保护、保存、管理和研究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文物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原理非常复杂,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常用的技术:1.数字化技术数字化采取CCD等数字扫描仪读入高质量的图像,转化为灰度或RGB图像,然后进行图像增强、文本提取、自动分割等操作。

2.图像增强技术图像增强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其目的是提高图像对比度,增强图像的细节。

图像增强技术包括直方图均衡、对数变换、伽马变换、中值滤波、边缘增强等多种方法。

激光扫描技术在大足石刻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

激光扫描技术在大足石刻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

激光扫描技术在大足石刻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雷炀【期刊名称】《工业控制计算机》【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lt has been hundreds years since Dazu Carving was built.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carving is seriously weathered.Digital protection is a method of protecting cultural relics without touching.Firstly this paper scannes the head of Mahamayuri and analyzes the outcome of the scanning of nose and ears.Secondly,this paper disposes the point clouds with some technical measures and complets UV mapping on the base of disposed point clouds.Finally,the head of Mahamayuri is virtually restored.Such process show that digital methods has definit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大足石刻历经风雨,相当一部分石刻佛像已经严重风化。

数字化保护是一种运用非接触式方式保护文物的办法。

文中首先扫描了孔雀明王的头部,并重点分析耳部和鼻部的三维扫描结果,其次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处理获取的点云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完成UV贴图,最终使孔雀明王的头部得以虚拟还原,该过程展现出数字化方式对文物保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粉笔公考行测题库在线模考

粉笔公考行测题库在线模考

粉笔公考行测题库在线模考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以9秒98的成绩排名第六,这是中国队在此项目中的最好成绩。

在当天下午的半决赛中,他跑出个人历史最好成绩9秒83,打破了亚洲纪录,成为历史上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A.郑东升B.谢震业C.劳义D.苏炳添【答案】:D2.2022年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正式拉开帷幕。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主题为()。

A.高质量增长和人来发展B.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C.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D.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答案】:C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A.18世纪末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答案】:C4.“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数学家高斯做级数连加,不是一个个逐次累计,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一种新的程序来计算。

”从哲学上看,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机遇B.无论做任何事,都必须打破常规思维1/ 20C.想问题、办事情要特立独行D.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创新精神【答案】:D5.如需要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

A.3号仿宋体字B.3号黑体字C.小3号黑体字D.小3号仿宋体字【答案】:B6.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海绵城市给公众生活带来的改变的是:()。

A.净化了水质B.减少雾霾C.涵养了地下水,补充了地下水的不足D.改善微气候【答案】:B7.电能是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成的二次能源。

耗电量的减少可以使发电、输电、变电、配电所需要的设备容量减少从而节约能源。

下列对常用电器节电的说法不成立的是:()A.空调只要提高1摄氏度制冷时的温度设定,便可以节电约10%B.灵活使用电脑内置的节电程序,不能取得明显的节电效果C.将液晶电视动态模式改为影院模式,可省约40%的耗电量D.使用电脑时采用中等亮度,既有利于保护视力,又能够省电【答案】:B8.“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撰写的24部史书的总称,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记述的时代范围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 世 界石窟 艺术最 后 的丰碑 ” ,并没 有如 国 内外 其他 世
界文化遗 产一 样充 分利用 计算 机 图形 图像 处理 、移动终 端
等 现代 科技手 段进 行文物 的数 字化 保护 、 修 复与 传播 ,无
法契合 “ 互联网 + ”时代 艺术传播接受者 的视觉经验 与心理
期 待 ,传 播范 围与传 播力 度受 到制 约。国 内外数 字化 、虚
王海燕Biblioteka 黄永文 / Wa n g H a i y a n a n d H u a n g Y o n g w e n
摘 要 :重庆大足石刻作为 “ 唐宋石刻艺术的文化宝库 ”
Ch i n a a n d a b r o a d , t h e i r d i g i t a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d i s s e mi n a t i o n h a s n o t b e e n i mp l e me n t e d b y ma k i n g f u l l u s e o f c o mp u t e r g r a p h i c s a n d i ma g e p r o c e s s i n g , t h e mo b i l e t e r mi n a l a n d o t h e r mo d e r n t e c h n ol o gi e s , ma k i n g t h e m f a i l t o c o n f o r m t o t h e v i s u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e x p e c t a t i o n o f t h e r e c i p i e n t s o f a r t d i s s e mi n a t i o n i n t h e“ l n t e r n e t P l u s ”e r a The
p r o j e c t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h a v e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d i g i t a l
i ma g e i n p a i n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o f f o u n d a t i o n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o t h e d i g i t a l c o n v e r s a t i o n , d i s p l a y a n d d i s s e mi n a t i o n o f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 Th e r e f o r e ,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i n t r o d u c e t h e d i g i t a l i ma g e i n p a i n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o t h e c o n s e va r t i o n a n d i n p a i n t i n g o f
an d Son g Dyn as t i es ”a nd t he “ l as t m on um e n t of t h e gr ot t o a r t
t y p i c a l c a s e s o f d i g i t a l a n d v i r t u a l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拟 化的文 物保护 工程 的典 型案例 表 明,数字 图像修 复技 术 对 文物 的数字化 保护 、展示 与传播 具有 奠基性 意 义。有必 要将 数字 图像修 复技 术引入 大足 石刻 的保护 与修 复 ,推进 大足石刻数字 图像信息库 、数字博物馆及虚拟漫游等工程 , 实现 大足 石刻 在传 播 内容与 传播方 式上 的多维 化 ,以及传
理 论 研 究
0 8 2 0 1 6 北 方美术
数 字图像 修 复技术
大足石 刻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的基础
Di g i t a l I ma g e I n p a i n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Th e Fo u nd a t i o n o f Di g i t a l Co n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Di s s e mi n a t i o n o f Da z u Ro c k Ca r v i n gs
播 响力上 的时空延伸 。 关键 词 :数 字 图像修 复 ;大足 石刻 ;数字 化 ;文物保
护 与 传 播
Ab s t r a c t :Th e Da z u Ro c k Ca r v i n g s i n Ch o n g q i n g ,a s “ a c u l t u r a l t r e a s u r e — h o u s e of t h e r o c k c a r v i n g a r t o f t h e T a n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