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认识4.1几何图形教案1(新版)湘教版
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图形的认识 4.1 几何图形教案1 (新版)湘教版
4.1 几何图形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识别立体图形【类型一】识别立体图形如图,在给出的实物图中,(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解:(1)物体a,d,h,i,n是长方体;物体b,p是正方体;(2)物体g,m类似于圆柱;物体l类似于圆锥;(3)物体e是棱锥;物体f,k是球体.方法总结:考查了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类型二】立体图形构成的元素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3)图①中共有了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解析:(1)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点解答;(2)根据圆锥的面的特点解答;(3)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线的特点解答;(4)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顶点情况解答.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类型三】几何体的分类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解析: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1)是球体.方法总结: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探究点二:几何体的形成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使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解析:解释现象关键是看其属于什么运动.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方法总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关键是要找到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如第(1)题可将流星看作一个点,则“点动成线”.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解析:半圆绕其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球.故选A.方法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运动的观点观察静止的点、线、面,就能得到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解答此题可动手操作,也可以空间想象.探究点三: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类型一】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解析:选项A是“田”字形,选项B是“凹”字形,选项D是“L”型,它们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只有选项C是“一四一”型,符合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形式,故选C.方法总结:方法1:根据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逐个进行选项核对;方法2:由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不包括“L”型、“田”字形和“凹”字形,故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类型二】正方体的相对面杭州市将举办2016年G20峰会!为了迎接这一盛会,小威特意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广告牌,并在各个表面上书写了汉字或符号,其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的“州”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是________.解析: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折叠后可知:“杭”与“您”相对,“州”与“迎”相对,“欢”与“!”相对.故填“迎”.方法总结: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的字.【类型三】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下面的展开图能拼成如图立体图形的是( )解析:立体图形是三棱柱,展开图应该是:三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位于三个长方形两侧;A答案折叠后两个长方形重合,故排除;C、D折叠后三角形都在一侧,故排除.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三、板书设计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几何体⎩⎪⎨⎪⎧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图形的构成元素⎩⎪⎨⎪⎧点: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面动成体 2.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棱柱的展开图圆柱的展开图圆锥的展开图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矩形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几何图形,并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在小学阶段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矩形等,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几何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黑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几何图形》。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图形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4章图形的认识4.1 几何图形 (1)4.2 线段、射线、直线 (4)第1课时线段、射线、直线 (4)第2课时线段长度比较 (8)4.3 角 (13)4.3.1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 (13)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 (17)第1课时角的度量与计算 (17)第2课时余角与补角 (20)章末复习 (24)4.1 几何图形【知识与技能】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教学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观察下列图片,你能抽象出哪些图形?2.观察教师四周,看看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教学说明】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步入丰富的几何世界.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前面同学们列举出了一些我们常见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图形呢?【归纳结论】从物体外形中抽象出来的图形称为几何图形.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2.观察下面的图形.这些图形与下面的哪个立体图形对应?【教学说明】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3.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这些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归纳结论】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4.观察下列交通标志,这些标志中含有哪些平面图形呢?虽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如正方体的每个侧面都是正方形.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往往会看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如图,整体上看,我们看到的是长方体;看不同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从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点、线段.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断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5.观察下列长方体.(1)从不同方向看,然后说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2)你能从这个立体图形中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教学说明】教师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完成.6.操作:将一个正方体沿着它的棱剪开,但不剪断,你能得到一个什么形状的平面图形.请相互交流.【归纳结论】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展开后是一个平面图形.【教学说明】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各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的一组是(C)A.三角形、圆、球、圆锥B.线段、角、梯形、长方体C.角、三角形、四边形、圆D.直线、圆柱、长方形、圆2.如图的圆锥是下面(B)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3.生活中有许多立体图形,想象下列物体分别与哪些图形相类似?(1)易拉罐;(2)铅笔盒;(3)一堆沙子;(4)足球;(5)螺母;(6)金字塔.答案:(1)圆柱(2)长方体(3)圆锥(4)球体(5)棱柱(6)棱锥4.如下图所示,把下面几何体的标号分别写在相对应的括号里面.长方体:{ };棱柱体:{ };圆柱体:{ };球体:{ };圆锥体:{ }.答案:长方体:{②⑤⑧};棱柱体:{②④⑤⑧};圆柱体:{①③⑥};球体:{⑦⑨};圆锥体:{⑩}.【教学说明】巩固提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1”中第1、2、4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感触很深,我认真的备课,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活动,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学生反应热烈,学习效果很好.不足之处是自己的语言不够简练.4.2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线段、射线、直线【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平面图形的广泛应用.2.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3.掌握并会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初步感受说理的过程.【情感态度】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在活动中与人合作,并养成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意义及直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性质.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观察下列图片,你们能在其中发现我们所熟知的几何图形吗?【教学说明】利用生活中熟知的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图形.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了解的图形的过程,同时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下图中,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射线、直线的分别有哪些?【归纳结论】笔直的路灯等实物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2.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请相互交流,完成下表:【教学说明】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规范的表示方法,并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性的理解.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3.动手画一画,点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归纳结论】点在直线上或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成直线经过这个点或直线不经过这个点.4.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5.探究:(1)如图,用尽可能少的钉子把木条固定在木板上,问至少要几颗?(2)过一个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个点呢?【归纳结论】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去真实的感受“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并在探索中发现结论、说出发现,鼓励学生相互协作、猜想验证、反思生活.实际教学中学生纷纷想办法解决问题,老师适当激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这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B)A.一个B.两个C.三个D.无数个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B.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C.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延长直线AB到C;B.延长射线OA到C;C.平角是一条直线;D.延长线段AB到C.4.下列四个图中的线段(或直线、射线)能相交的是(A)A.(1)B.(2)C.(3)D.(4)5.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个点探出一条墨线.这个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6.(1)如图(1)直线l上有2个点,则图中有2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1条线段,请写出来.(2)如图(2)直线l上有3个点,则图中有_____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_____条线段.答案:(1)射线A1A2,射线A2A1,线段A1A2.(2)4 3.7.用恰当的几何语言描述图形,图(1)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点A在直线l上;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O.8.如图,平面上有A、B、C、D4个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线段AC、BD交于点F;(2)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3)取一点P,使点P既在直线AB上又在直线CD上.解:所画图形如下:9.如图,在已有的线段中,能用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线段共有多少条.解:线段AC上有线段3条;AB上有线段3条;BC上有线段3条;AD上有线段3条;BE上有线段3条;CF上有线段3条;∴共有3×6=18条线段.【教学说明】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稍具难度和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2”中第1、2、7题.反思整节课的设计亮点,第一,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挖掘生活背景素材,由“生活原型——提炼抽象出几何图形——明确性质——辨析理解——操作探究活动——解释运用”这条主线贯穿始终,过渡自然,衔接自如流畅.第二,问题设计合理,学生易上手,易调动学生.比如让学生广泛挖掘生活中蕴含基本图形的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钉木条”,让学生交流运用性质的例子以及练习题和反馈题组的设计,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态度.强调知识的主动获得,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探究信心的扶植,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第2课时线段长度比较【知识与技能】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掌握并能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班级学生之间合作及操作探究,引领学生在感受美妙多变的图形世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比较、探究等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线段的大小比较,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教学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在班上点两个个子差别不大的学生都坐着,他们谁高谁矮?怎么比较?2.看一看:下列图形,分别比较线段a、b的长短.【教学说明】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情境,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过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怎样比较下列线段AB,CD的长短呢?可以采用度量法、折叠法.2.折叠法:将线段CD移到AB上,使点C与点A重合,点B与D都在A的同侧.这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3.如下图,点C落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设AB=a,AC=b,BC=c,则线段AC就是a与c 的和,叫做b=a+c;线段BC就是b与a的差,记作c=b-a.【教学说明】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体会方法的获得过程,同时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4.杭州湾跨海大桥是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市,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至于宁波市,全长36 km,大桥建成后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缩短了约120 km,你知道是根据什么道理吗?5.从A地到B地,有3条路,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6.根据上面的两个实际问题,你能得到什么道理?【归纳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7.你能用圆规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教学说明】小组合作交流画法。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 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3)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1)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1-2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可能说起来有些困难。
我们先看左边的一类,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长方体与桌面有什么位置关系呢?(抽生口答并归纳)这些图形中,有的部分在桌面这个平面内,有的部分没有在桌面这个平面内,也就是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师:我们再看右边这一类,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
多媒体配合演示。
】(3)说一说:列举常见的立体图形: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抽生口答,实物模型配合展示。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4)线段 点(4)连一连:下列实物与哪些几何图形相似?(观察后抽生口答,多媒体演示)【认识棱柱和棱锥】2.小组合作讨论:(1)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2)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3.自主探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立体图形的展开(1)试一试:在你想象的基础上,请将准备好的长方体、圆柱、圆锥和三棱柱的纸盒剪开展平,看看与下面的展开图一样吗?圆柱圆锥三棱柱长方体思考:请你指出上面展开图各部分与几何体的哪一部分相对应?(2)剪一剪、画一画:动手把一个立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 再将所有的展开图画出来,以上画出了部分了展开图,除此之外还有5种,共有11种, 请你画出其余5种。
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认识4.1几何图形教案2新版湘教版20180727374
4.1 几何图形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知识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技能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教能力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学目标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目标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情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态度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看一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1.(播放北京申奥成功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示丰富的图形世界,给学生的欢庆之夜)2001年7月13 图形吗?带来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在此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流.基础上,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几何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图形,并结合生活中具体例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子(如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等),说明研究几何图形的2.(播放课本图4.1—1图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片)观察来源于生活中的多姿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多彩的图形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认一认出示一些几何图形:长方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体、圆柱、圆锥、球体、正方教师小结,让学生了解到这些从学生已学习过的知形、圆、扇形、三角形等,让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识出发,结合实际生活,形学生结合前边的视频和图片,成对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以及小学学习的知识进行识别。
〖活动3〗摸一摸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观察、感觉几何体之间的联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补充。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复习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本章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本章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位置关系及分类,以及立体图形的认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了解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了解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性质,立体图形的特征。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4.实例分析: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本章复习课件,包括重点知识梳理、实例分析等。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器材:立体模型、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章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复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分析,找出它们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图形,总结出它的性质和特征。
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1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对于一些基本的图形和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参与课堂活动,但对于一些较难的概念和性质,可能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学生对于一些特殊图形的理解和识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几何图形。
2.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一些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对几何图形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正式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巩固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
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小结与思考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 通过回顾思考本章内容,梳理本章知识,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2.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线段的有关计算,角度的有关计算以及补角和余角. 教学重点:梳理本章知识,建立知识体系.教学难点:将新旧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熟练地对线段和角度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几何图形:从各式各样的物体外形中抽象出来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①平面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平面图形.②立体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2.线段、直线、射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②直线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③线段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①度量法;②叠合法.⑤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3.尺规作图:仅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图的方法叫尺规作图.4.线段的中点:如果线段上的一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一点叫做线段的中点.5.角的概念1: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概念2: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位置时所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组成:由顶点和边组成.6.平角:当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到与原来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周角:当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7.角平分线:以一个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角平分线.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度量法;②叠合法.8.角的度量:0/////0///11160,160,1(),1()6060==== 9.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10.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二、典例复习:考点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例1】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都是.(2)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等都是.考点2:线段及有关计算:【例2】如图,小华的家在A 处,书店在B 处,星期日小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A )A →C →D →B (B )A →C →F →B (C )A →C →E →F →B (D )A →C →M →B【例3】如图,线段AB =14cm ,C 是AB 上一点,且AC =9cm ,O 是AB 的中点,求线段OC 的长度.考点3:角的有关计算【例4】如果∠α=26°,那么∠α余角等于 ( )° B.72 ° C.110 °°【例5】一个角的补角加上10o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例6】如图,已知∠AOB =90 o ,∠AOC 是60 o ,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求∠DOE 的度数三、展示自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是同一条直线2.下列图中角的表示方法正确的个数有()3.经过同一平面内任意三点中的两点共可以画出()A、一条直线B、两条直线C、一条或三条直线D、三条直线∠A=20 o 18′,∠B=20 o 15′30〞,∠C=20.25 o,则()A.∠A>∠B>∠CB.∠B>∠A>∠CC.∠A>∠C>∠BD.∠C>∠A >∠B4.如图,若CB = 4 cm,DB = 7 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 = ;5. 48 o15′36〞的余角是,补角是;6.如图,已知C点为线段AB的中点,D点为线段BC的中点,AB=10 cm,求AD的长度.7. 如图,∠AOB是直角,OD平分∠BOC,OE平分∠AOC,(1)求∠EOD的度数。
最新2018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认识4.1几何图形教案1湘教版
最新教学资料·湘教版数学4.1 几何图形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识别立体图形【类型一】识别立体图形如图,在给出的实物图中,(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解:(1)物体a,d,h,i,n是长方体;物体b,p是正方体;(2)物体g,m类似于圆柱;物体l类似于圆锥;(3)物体e是棱锥;物体f,k是球体.方法总结:考查了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类型二】立体图形构成的元素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3)图①中共有了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解析:(1)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点解答;(2)根据圆锥的面的特点解答;(3)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线的特点解答;(4)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顶点情况解答.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类型三】几何体的分类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解析: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1)是球体.方法总结: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探究点二:几何体的形成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使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解析:解释现象关键是看其属于什么运动.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方法总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关键是要找到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如第(1)题可将流星看作一个点,则“点动成线”.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解析:半圆绕其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球.故选A.方法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运动的观点观察静止的点、线、面,就能得到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解答此题可动手操作,也可以空间想象.探究点三: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类型一】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解析:选项A是“田”字形,选项B是“凹”字形,选项D是“L”型,它们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只有选项C是“一四一”型,符合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形式,故选C.方法总结:方法1:根据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逐个进行选项核对;方法2:由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不包括“L”型、“田”字形和“凹”字形,故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类型二】正方体的相对面杭州市将举办2016年G20峰会!为了迎接这一盛会,小威特意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广告牌,并在各个表面上书写了汉字或符号,其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的“州”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是________.解析: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折叠后可知:“杭”与“您”相对,“州”与“迎”相对,“欢”与“!”相对.故填“迎”.方法总结: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的字.【类型三】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下面的展开图能拼成如图立体图形的是( )解析:立体图形是三棱柱,展开图应该是:三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位于三个长方形两侧;A答案折叠后两个长方形重合,故排除;C、D折叠后三角形都在一侧,故排除.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三、板书设计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几何体⎩⎪⎨⎪⎧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图形的构成元素⎩⎪⎨⎪⎧点: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面动成体 2.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棱柱的展开图圆柱的展开图圆锥的展开图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系统接触几何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
这些图形是构成各种复杂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基本几何图形,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小学数学知识,对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有所了解,如点、线、面等。
但是,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并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图形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画图、折纸等,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和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图形教具,如三角板、矩形框、正方形等。
2.教学多媒体:制作课件,用于展示和分析几何图形。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纸张、铅笔、直尺等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认识4.1几何图形教案2新版湘教版74.doc
重点
识别简单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
难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看一看
1.(播放北京申 奥成功的欢庆之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 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 出示章前图)
指导学生自学和交流,然后进行小组间的学习汇报。
使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两者既有 区别也有联系。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完成平面图形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 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6〗想一想
学生思考完成课后练习
学生阅读思考,然后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立体图形的表面包含着平面图形
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教师小结,指出这些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观察、感觉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为了更好地识别立体图形。
〖活动4〗找一找
思考课本第118页思考题,把对应的实物和立体图形连起来
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同座位互相配合,由一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物,另一名学生说出对应的立体图形。
再次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紧密联系,为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视图和平面图形的折叠做好铺垫
〖活动7〗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 :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认识生活,体会到生活中的几何美。
〖活动8〗布置作业
1.课本第习题4.1第1、2、3题。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平面图形,点、线、面的关系,以及图形的对称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敲门砖,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抽象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几何图形,感知到几何图形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的层面,对于抽象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实例来感知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图形,点、线、面的关系,以及图形的对称性;能够识别常见的基本几何图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平面图形,点、线、面的关系,以及图形的对称性;2.难点:对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2.活动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形象的图形,帮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卡片,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如房屋、车辆、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几何图形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识别立体图形
【类型一】识别立体图形
如图,在给出的实物图中,
(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
(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
(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
解:(1)物体a,d,h,i,n是长方体;物体b,p是正方体;(2)物体g,m类似于圆柱;物体l类似于圆锥;(3)物体e是棱锥;物体f,k是球体.
方法总结:考查了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类型二】立体图形构成的元素
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3)图①中共有了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
(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
解析:(1)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点解答;(2)根据圆锥的面的特点解答;(3)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线的特点解答;(4)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顶点情况解答.
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
(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
(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
(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
【类型三】几何体的分类
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
解析: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
(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1)是球体.
方法总结: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
探究点二:几何体的形成
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使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
(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
(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
解析:解释现象关键是看其属于什么运动.
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
方法总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关键是要找到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如第(1)题可将流星看作一个点,则“点动成线”.
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解析:半圆绕其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球.故选A.
方法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运动的观点观察静止的点、线、面,就能得到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解答此题可动手操作,也可以空间想象.
探究点三: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类型一】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解析:选项A是“田”字形,选项B是“凹”字形,选项D是“L”型,它们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只有选项C是“一四一”型,符合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形式,故选C.
方法总结:方法1:根据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逐个进行选项核对;方法2:由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不包括“L”型、“田”字形和“凹”字形,故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类型二】正方体的相对面
杭州市将举办2016年G20峰会!为了迎接这一盛会,小威特意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广告牌,并在各个表面上书写了汉字或符号,其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的“州”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是________.
解析: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折叠后可知:“杭”与“您”相对,“州”与“迎”相对,“欢”与“!”相对.故填“迎”.
方法总结: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的字.
【类型三】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
下面的展开图能拼成如图立体图形的是( )
解析:立体图形是三棱柱,展开图应该是:三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位于三个长方形两侧;A答案折叠后两个长方形重合,故排除;C、D折叠后三角形都在一侧,故排除.故选B.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
三、板书设计
1.生
活
中的立体图形⎩⎪⎪⎨⎪⎪⎧几何体⎩⎪⎨⎪⎧柱体⎩
⎪⎨
⎪⎧圆柱棱柱锥体
⎩
⎪⎨⎪
⎧圆锥
棱锥
球体
图形的构成元素⎩⎪⎨⎪⎧点: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面动成体
2.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
⎧棱柱的展开图圆柱的展开图圆锥的展开图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