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功能区及其影响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再生产☆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要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第三节环境人口容量☆知识要点: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简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可预见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制约因素①资源(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均通过影响它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②科技发展水平③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后两者均通过影响资源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难点解析一:为什么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的数量决定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科技发展水平将影响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使相同数量的资源能供养更多的人口,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对资源数量的最低生存要求。
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1]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这跟当地的地形有关。 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 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
第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人流、物流汇聚之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一部分乡村聚落拥有地方特色显著的历史文化。 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乡村——耕地
城镇——居住用地
原因: 乡村——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 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状。
3. 想一想,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 些?试举例说明。
中心商务区(CBD)的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 ④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纽约曼哈顿
东京银座
上海陆家嘴
北京王府井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
居住区、 工业区、 商业区、 市政与公共服务区、 交通与仓储区、 生态功能区等
特点: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各种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1. 读图 2-1、图 2-2、图 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 各有什么特点。
2. 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 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3. 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 生什么样的变化?
第四讲-城市的功能及其作用
有的实力拓展自己的空间,为自己的产品、服务寻求足够大的市场。
客观上,城市以其技术、资金、管理、观念、生产体系等优势提 高和带动外围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确立对周边的主导性作用。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通过各种方式集聚于城市,经过城市的优化组合产生了聚集
效应和放大效应,从而形成和强化了城市的各种功能。而城市功能
3、城市的社会功能 城市的社会功能也是一切城市所共有的基本功能之一。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
交等活动都是社会活动,城市满足市民社会活动的功能就是城市的
社会功能。 现代社会,城市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中最集中的场所,社会的
多种组织实体,特别是机关、团体、企业等主要集中在城市,这些
城市的整体功能是由一座城市的内在结构决定的。 城市的内在结构是指城市系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
要素之间、各要素与整体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方式。
城市内部包含着多种要素,每一个要素都表现出一种功能,城 市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城市的整体结构。同时,城市的结构又
规定了某种要素在城市整体功能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等。
城市的主要经济功能可以称为城市的对外经济功能。
城市的辅助经济功能 是指城市为城市本身服务的功能。如建设各类基础设施,提供
各类生活设施、营造城市文化环境等。城市辅助功能的主要作用是
保障城市正常运行,为本市居民提供生活、工作的保障。
城市的辅助经济功能可以称为城市的对内经济功能。
1、城市功能类别的划分是相对的;
2、功能类别不是固定不变的;
3、不同城市的功能结构不同; 4、城市功能结构是各种功能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 响,不是随意的组合; 5、城市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条件不断变化; 6、城市功能随城市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壮大。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
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
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
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
(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
(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
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
【备战2013】高考地理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1.4 人口、城市、交通(教师版)
【备战2013】高考地理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1.4 人口、城市、交通(教师版)【解读2013高考考纲】【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表所示:2.人口构成(1)职业构成:发展中国家一般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大,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很小。
(2)性别构成: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为106(由于男性死亡率高,女性平均寿命长,最终男女两性基本上保持平衡)。
(3)年龄构成: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分为三种:3【典例突破1】(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增加,故D错误。
【满分解答】(1)B(2)B【高频考点2】人口迁移及其影响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有所不同,自然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础,但目前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1)对迁出地的影响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②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来说,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
城市结构类型
服务核 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总部 心区 经济、金融保险业、商贸、
餐饮、基础教育、医疗卫生、 文化休闲等基础服务业
通州 副中 心
城市拓 都市农业;绿色食品加工; 展区 科技、教育、文化培训;印
刷、出版、包装;大型会展; 制造业;住宅房地产;物流
10个 新城
生态涵 养区
林果业、养殖、旅游、教育 文化产业、休闲度假产业、 现代商业、无污染的都市型 工业
2)扇形模式——兰州
2.兰州市域功能区结构和外部形态
分析城市的发展过程受到城市内部活动需求及既定城市结构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及行政 区划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两山夹--)l』”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兰州沿河发展的狭长的带状城市布局。全市130 hm2建设用地中,实际居住162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仅为80hm2。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 红古五区以及80年代后期划归兰州市管辖的永登、榆中和皋兰三个郊县。
2扇形模式兰州33兰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31受河谷地形影响产生诸多不利因素兰州的城市空间结构无论是在最初形成期还是在之后的发展期无不严重地受到了河谷盆地自然条件的影响这样产生了一些与生俱来的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一)城市功能区的含义: 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 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如图:
2.1市域城市功能分区由内向外呈现为如下层次: a城市中心区。 b混合功能区,即带状过渡地带。 c近邻内、外层组团工业带。 d农业郊区带及卫星城镇。
2.2综上所述,城市地域结构显示为:商业中心斗带状过渡地带,即居 住、生活、行政、轻工批发等功能混合带一近邻内、外层组团工业 带一大农业郊区带及卫星城镇。第二、三圈层往往根据地形依次向 外伸展,大致以带状不连续形态沿河谷分布。所以,兰州市域地域 空间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心圆结构特征,但由于河谷地形、 河流等自然条件的强烈限制,层次结构具有不连续性,这使得兰州 市地域结构明显呈现带状组团式。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9 乡村和城镇(学生卷)
专题09乡村和城镇(2024·湖南)山西省新绛县西庄村附近盛产青石,自宋代以来形成了以石雕加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业。
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
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西庄村规划建设了石雕工业园。
如图示意农耕时代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乡村空间结构)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A.地形地势B.河流分布C.生产流程D.宗族关系(2024·山东)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
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大都市某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
调查显示,该新城的社区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城市功能区)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A.交通方式较为单一B.生活服务设施不足C.生态环境质量较差D.居民消费能力较弱3.(合理规划城市)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A.扩大新城空间范围B.增加休闲娱乐场所C.促进就业本地化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合理规划城市)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A.平均出行距离增加B.工作出行次数减少C.平均出行成本增加D.出行方式更加多元(2024·山东)莱茵河是欧洲的“黄金水道”,其上游的莱茵瀑布是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
位于莱茵瀑布附近的商业小镇沙夫豪森于1045年建城。
瑞士制表业始于16世纪中叶,长期以手工作坊方式生产钟表。
1868年,一名美国制表师在沙夫豪森创办了瑞士最早期的机械制表工厂——W厂,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如今W厂的钟表已成为知名产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聚落形成的原因)商业小镇沙夫豪森的兴起最可能缘于()A.行政管理需求B.金融服务需求C.观光旅游需求D.货物转运需求(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
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第27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下风向
城市D
上风向
c.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下游 上游
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 选择在河流下游建厂
与住宅区:便利的交通;设置卫生防护带
必备知识 六、合理布局——工业区
一般布局原则
具体要求或污染类型
举例
布局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地带, 垃圾污染、大气污染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布局在远离居住区的河流下游
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
的形成 城市中各功能区的分布和 选择题 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
特征 城市和乡村区位因素
意图
命题及其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以乡村、城市功能分布图、地租曲线图、城市规划图等为背景,考查城市功能区的特 点、分布及成因,分析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 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内 部有明显的分化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 线分布
高级 住宅区
低级 住宅区
位置
城市外缘, 与高坡、 文化区联系
位于内城、 工业区附 近,与低地 工业区联系
位于市中心、交通线 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位于市区外缘及 交通干线两侧
思维建模 “六看法”判断城镇三大功能区
城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必备知识 二、城镇用地类型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住宅用地 4.政府机关用地 5.休憩及绿化用地 6.交通用地 7.文化教育用地 8.农业用地 9.……
知识扩展 三、城市空间形态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知识扩展 三、城市空间形态
高中地理《城市》知识点
高中地理《城市》目录:城市内部结构、城市区位、城市等级体系、城市化一、城市内部结构1.城市基本功能区及其特征(判断方法):(1)三大基本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判断方法/特征:(1)到市中心距离:从近到远以此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面积: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3)人口昼夜变化:商业区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白天人口少,晚上人口多,工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小。
(4)形状:商业区一般为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为面状。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1)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水平)、交通通达度等。
离市中心越近,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高。
(2)社会因素:收入、种族、宗教等。
(3)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方式等。
(4)行政因素:政策、城市规划方案等。
3.城市功能区布局(1)风向:对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若当地有主导风向,则布局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带;若当地受季风影响,因布局于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区;最佳布局位置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
(2)河流:造成水污染的企业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及生活用水取水区的下游河段。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三种理论模式。
二、城市区位1.自然因素:(1)地形: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山区城市主要分布于河谷或开阔地带,热带地区城市主要分布于地势高处。
(2)气候: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具有合适的气温和降水,城市密集。
(3)河流:能够提供水资源,满足运输需要。
(4)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处易形成城市,矿业资源丰富处可能形成矿业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交通便捷的位置处利于城市形成,城市密集。
(2)政治、文化、宗教、军事等。
三、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等级、城市职能、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等的关系:四、城市化1.城市化标志:(1)人口结构的转型:城市人口比重增加;(2)经济结构的转型:从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地域空间的转型:城市用地规模增加;(4)生活方式的转变:由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
超详细的高考备考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笔记
超详细的高考备考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笔记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详细笔记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一、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特点是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产生的影响有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
措施:实施计划生育。
②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产生的影响有: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建全养老保障体系、延迟退休。
③我国的人口问题: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快速降低,目前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有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较多;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增多。
影响: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养老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孤单。
措施:放宽生育政策,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注意与发达国家区别)。
二、人口迁移(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经济发展。
会加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压力、社会治安等问题。
②对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和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
但会导致人才流失,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三、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①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②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③地区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④区域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其中,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一组国内外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城市的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如何分布的?”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认知和疑问,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4.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案例,分析其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征。
2.详细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历史、经济、政策等。
3.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4.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城市内部空间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所学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表述清晰,逻辑严谨,注意使用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
3.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下午放学前,以电子邮件或纸质形式提交给教师。
2.案例研究: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深入了解其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并撰写一篇案例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城市区位与功能分区
钢铁厂、发电厂、 水泥厂
印染厂、造纸厂、 电镀厂 纺织厂、仪表厂、 机床厂 自来水厂 高新技术开发区 商贸中心 仓库 奶牛场、蛋鸡场
固体废弃物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 大气污染 尽可能接近原、燃料产地
水污染 噪声污染 要求水源清洁 需要高科技人才 要求客流量大 用地多,交通方便 靠近市场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布局在城区或近郊交通便利区 布局在河流上游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商业区 商业用地付租 能力随距离递 付租能力 减最大,距离 市中心远近对 商业影响最大 区位 市中心
功能区
住宅区 住宅用地的付租 能力随距离递减 较小,距离市中 心远近对住宅影 响较小 靠近市中心处
工业区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 力随距离递减最小,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2.交通通达性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 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具体分析如下:
一城一区形态
分散成组 形态
城镇组群形态
串珠状形态
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分散形态
一城一区布局形态 分散成组布局形态 城镇组群布局形态 基本特征 形成原因
串珠状布局形态
城镇总体布局
1.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
城市在合理布署功能区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工业的合理布局 是最关键的,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工矿企业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3.(2010· 山东临沂模拟)读“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A城和B城人口规模相当,A城比B城服务范围更大,原因是 受高速公路的影响,A城比B城交通便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A、B两城市中,杜明家选购同级商品会 B城 ,原因是 A、B两城级别相同,商品等级相当时 , 选 只受距离远近和交通的影响。杜明家离B城更近 。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四)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四)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波成为继杭州之后,全国第11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在全新公布的战略规划中,全市分为城市核心区、姚江文创湾、集士港卫星城、临空经济示范区、四明山大花园五大片区(如下图),自东往西缓缓铺开,其中集士港之前是一个“小”镇,集士港镇处于西部片区的中心,而西部片区开发密度较低。
(1)推测商业主要布局的位置及原因。
(2)分析集士港布局为卫星城的原因。
(3)说明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对宁波市城市发展的意义。
答案:(1)城市核心区原因:商业区需要布局在城市发达核心地带,交通通达度高;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人口,市场广阔。
(2)集士港附近区域开发密度低,易大规模开发;集士港镇与宁波中心城区毗邻,有距离近的优势,受市中心的辐射作用强。
(3)推动经济发展,吸引人口迁入,提升城市人口比重;扩大城市用地规模,缓解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城市功能区分布更加合理,改善城市环境等。
解析:本题以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为背景,考查了商业区的布局,卫星城建设及示范区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1)由所学知识可知,商业区应分布在城市核心区。
城市核心地带,经济发达,交通最为便捷;市中心,能够接近最大消费人群,消费市场广阔。
(2)由材料信息可知,“集士港附近区域开发密度低”,便于大规模开发建设为卫星城;由图可知,集士港镇临近宁波市中心城区,受市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可快速发展。
(3)由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推动宁波市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提高城市人口比重,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使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缓解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等城市环境问题;促进该地区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
小提示: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安地处陕西肥沃的关中平原中部,古称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城市七类功能分区定义
城市七类功能分区定义城市功能分区是根据城市的职能和功能需求,将城市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更好地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高效运作。
以下是城市七类功能分区的定义及其特点:一、商业区(Commercial District)商业区是城市中用于集中进行商业活动的地方,包括各种商业街、商场、市场和交易所等。
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枢纽附近,具有便捷的交通和较高的人流密度。
商业区的特点是建筑物以多层大厦为主,商业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
二、住宅区(Residential District)住宅区是城市中用于居住的地方,包括各种住宅楼、别墅和配套设施。
住宅区通常根据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居住习惯和地理环境进行划分。
住宅区的特点是建筑物以住宅为主,环境相对安静,生活设施齐全。
三、工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工业区是城市中用于集中进行工业生产的地方,包括各种工厂、仓库和研发机构。
工业区通常位于城市郊区或交通便利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和较为集中的产业布局。
工业区的特点是建筑物以工业厂房为主,生产设施齐全,环境相对较为污染。
四、行政区(Administrative District)行政区是城市中用于集中进行行政管理的地方,包括政府机关、公共服务机构和办公设施。
行政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政治、经济中心地带,具有便捷的交通和较为集中的行政资源。
行政区的特点是建筑物以政府机关和办公大楼为主,环境整洁,服务功能完善。
五、文化区(Cultural District)文化区是城市中用于集中进行文化活动和交流的地方,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学校和科研机构等。
文化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风景优美的地方,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
文化区的特点是建筑物以文化设施为主,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
六、旅游区(Tourism District)旅游区是城市中用于吸引游客和进行旅游活动的地方,包括风景名胜区、历史遗迹、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再生产☆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要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第三节环境人口容量☆知识要点: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简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在可预见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制约因素①资源(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均通过影响它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②科技发展水平③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后两者均通过影响资源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难点解析一:为什么说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的数量决定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科技发展水平将影响资源的利用程度,可以使相同数量的资源能供养更多的人口,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对资源数量的最低生存要求。
城市功能分区汇报材料
城市功能分区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了研究并准备了汇报材料。
以下是我对城市功能分区的调查和分析。
一、背景介绍城市功能分区是指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功能需求等因素,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实现不同功能的有机组合和协调发展。
城市功能分区有助于合理布局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经济功能区经济功能区是城市中经济活动集中的区域,包括工业园区、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等。
工业园区主要集中了各类工业企业,是城市的产业集聚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商贸中心是城市的商业核心区,集中了各类商业设施和商务办公;金融中心是集中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区域,为城市提供了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
三、居住功能区居住功能区是城市中居民居住的区域,包括住宅小区、居民社区等。
住宅小区是城市居民的居住主体,应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居民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应提供便民服务和社区活动场所,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文化教育区文化教育区是城市中文化和教育设施集中的区域,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学校等。
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城市的文化场所,提供知识和艺术的展示与传播;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为城市提供人力资源。
五、生态环境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是城市中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区域。
城市应划定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并建设生态公园和绿化带等景观区域,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总结: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划分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经济功能区的集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居住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文化教育区的建设,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划定和建设,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以上是对城市功能分区的调查和分析,希望对您的决策有所帮助。
城市分线的标准
城市分线标准:规划、发展与生活质量的交汇点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分线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发展以及生活质量三个维度出发,深入探讨城市分线标准的意义,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未来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城市分线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经济、社会等因素,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市分线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规划维度:优化空间布局1. 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制定城市分线标准有助于明确城市各功能区的定位与布局。
例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区等应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划分,以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配置。
2. 交通网络的构建合理的城市分线标准有助于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可以制定合理的道路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等,从而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3. 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城市分线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确保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例如,在划定城市边界时,应避免对生态敏感区域的破坏,同时留出足够的绿地空间,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城市发展维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1. 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分线标准应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策略。
例如,在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特定区域,可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以推动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制定城市分线标准,可以对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可以优化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而在城市郊区或新区,可以适当放宽土地利用限制,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3. 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城市分线标准可以通过规划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等,引导人口在不同区域之间合理分布。
这有助于减轻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压力,促进城市各区域的均衡发展。
城市功能区
一、城市功能区
• 城市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 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 可达性和低价等也各部相同,因此,各项 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 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主要功能 区,为各类城市所共有,很多功能复杂的 大城市,还有行政区、文教区和风景区等。
• 区位:市中心、街道两侧、道 路相交处(地价高、交通通达性高) • 原因:交通便利,最大范围接 近消费群体
• 功能区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 为主,也可兼有其他功能。 例如,住宅区内常有小商店、 工厂等,只是用地面积比重 低而已。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 城市发展初期规模小,没有形成 明显功能分异。城市发展到一定 规模时,城市功能分区逐渐明显。 城市功能分区受各种因素共同影 响。
1、住宅区
• 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 的土地利用发方式。 • 住宅区在建筑质量上有高级和低级的分化; 在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1)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 区相联系。 • 原因: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 (2)低级住宅区:城内,工业区附近,与 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 原因:便于人们上下班
3社会因素
• 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职 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 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 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此 外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起着重要作用
做一下自主探究55页综合题1
注意:
• 付租能力是由各种功能活动 本身特点决定的。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一块 特定的土地只有付租能力最 高的功能活动才可能租用。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 • 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 租次高区中的道路相交处,形 成商业区 • 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 区 • 在地租较低的远离市区的其他 地方形成工业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 是城市最基本 的一项职能, 工业革命后出 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 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 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 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 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 高坡、文化区联 系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 近,与低地、工 业区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 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 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 明显的分区
付租最高
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
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具体
分析如下:
通达度差,地 租较低,一般 为住宅用地
有多条道路穿过, 通达度最高,地 租最高,形成地 租最高峰,一般 为商业用地。
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功能分区 和影响因素
社会阶 层
高收入 阶层
低收入 阶层住宅区分化来自类型位置区位
高级住宅区 多在城市外缘,与 高坡、文化区相连 背向
低级住宅区 多在内城,与低地、发展 工业区相连
地位 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区 特征 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
区位 趋向市区外缘或沿交通干线分布, 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通过
城市功 能分区
区位选 最大程度地接 择 近消费人群,
原因 商业付租最高
住宅区
工业区
住宅用地的付租 能力随距离递减 较小,距离市中 心远近对住宅影 响较小
工业用地的付 租能力随距离 递减最小,距 离市中心的远 近对工业的影 响最小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
工业生产占地
既利于工人上下 班,又方便购物
空间较大,地 租成本比例高, 该区域内工业
历史背景影响 城市功能分区
历史因素
形基 成础
城市土地利用 随历史而改变
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通达度
经 济 功能区分化 因 主要原因 素
城市地域 功能分区
形成
影响住宅区 分化
社 会 因 素
收入 知名度 种族、宗教
干预城市社会 经济的发展
行政因素
引导或划定不 同的功能区
城市功能区及其影响因素
一、三种城市功能分区
组成 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主要设施有高级百 货商店、各类专业商店、金融中心及文娱 场所
区位 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处
特征 (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经济活动频繁、建
筑物高大密集、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形状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 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 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 侧
二、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功能区
商业区
商业用地的付 租能力随距离 付租能 递减最大,距 力 离市中心远近 对商业影响最 大
区位
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