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1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建筑物的承重结构设计与施工。

本文档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步骤一:确定项目要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项目要求。

这包括设计载荷、结构形式、建筑尺寸等方面的要求。

合理的项目要求是设计成功的基础。

步骤二:选择结构形式根据项目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梁柱结构和板柱结构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步骤三:计算结构荷载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时,需要计算结构荷载。

结构荷载包括永久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等。

合理计算结构荷载,可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步骤四:设计结构尺寸与配筋根据结构荷载和项目要求,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配筋。

尺寸设计包括梁、柱和板等构件的尺寸确定。

配筋设计包括计算和布置梁、柱和板等构件的钢筋。

合理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设计可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步骤五:绘制结构施工图纸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配筋设计后,需要绘制结构施工图纸。

结构施工图纸是施工单位进行实际施工的依据。

在绘制结构施工图纸时,要注意详细标注构件尺寸、配筋要求和施工要点等内容。

结论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步骤和要点,可以设计出稳定、安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文档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以上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简要指南,具体设计步骤和要点需根据具体项目进行调整和补充。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结构课程设计 (1)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结构课程设计 (1)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结构课程设计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结构课程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结构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石结构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设计过程。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钢筋混凝土的组成和特性- 设计准则和规范- 荷载和组合- 结构分析方法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方法- 弯矩计算和受力分析- 钢筋计算和布置- 剪力和扭矩计算- 梁、柱、板和基础的计算方法3. 砖石结构设计原理- 砖石结构的组成和特性- 砖石结构的分类和应用- 砖石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构分析和计算方法4. 砖石结构计算方法- 弯矩和受力分析- 砖石墙体的计算方法- 砖石柱和梁的计算方法- 砖石结构的连接和支承设计要求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 选择一个具体的建筑结构,可以是一栋房屋、一座桥梁或其他建筑物;2. 根据选定的建筑结构,分别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石结构;3. 使用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准则,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4. 完成结构图纸的绘制和设计报告的撰写。

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石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结构设计能力和实践技巧。

此外,他们还将研究到结构分析的基本原则和良好的设计实践。

希望本课程设计对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有所帮助。

以上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砖石结构课程设计》的简要介绍。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设计原理及构造要求;3. 引导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设计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规范、标准图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树立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结构概述- 结构类型及特点-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受力分析及内力计算- 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构造要求及抗震设计3. 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混凝土梁、板的设计- 柱、墙的设计- 基础设计4.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施工准备及工艺流程- 钢筋制作与安装- 模板工程与混凝土浇筑-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5.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简支梁设计实例- 框架结构设计实例-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实例6.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应用- 软件操作方法与技巧- 工程案例分析与操作实践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涵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及软件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1】一:引言本文档是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完整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抗震性好等优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学习该结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将培养出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深入了解和设计能力。

二:设计要求1. 结构功能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包括承载力、刚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2. 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构造形式,确保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三:设计步骤及细化1. 结构荷载的计算和分析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和设计要求,计算和分析各种荷载情况,包括常规荷载、零陷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2. 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根据结构的地理条件、建筑使用要求和构造要求,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截面形状、钢筋配筋等。

3. 结构荷载传递路径设计设计结构的荷载传递路径,确保荷载从上部传递到基础,包括楼板、墙体和柱子的设计。

4. 结构构造形式的确定根据结构的要求和具体情况,确定结构的构造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5. 结构分析和验算对设计参数和结构构造进行分析和验算,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2. 结构设计图纸3. 相关参考文献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是我国建筑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主要涉及建筑工程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相关责任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2. 结构设计规范:指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注释:《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范,包括了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和验算要求等。

【 2】一:绪论本文档是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完整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中的第三节《三角形》。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了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能够运用这些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判断和应用。

4. 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勾股定理,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条边的特性和勾股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圆规。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三角形,如窗户、桌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三角形。

2. 讲解三角形定义: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

3. 探究三角形边长特性: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手中的三角形,记录下三边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边长的特性。

4.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5. 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勾股定理: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关于三角形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及三个角的特性。

2.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性。

3.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4.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三角形,若是,指出其类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1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混凝土,一般是指由胶凝材料(如水泥),粗、细骨料(如石子、沙粒),水及其他材料,按适当比例配置,拌合并硬化而成的具有所需形体、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

简称为“砼”(tóng,Concrete)。

像这种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素混凝土。

其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因此,就有在其中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

另外,还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等种类的混凝土结构。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2.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是当今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但它的发明者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建筑材料专家,而是一位法国名叫莫尼尔的园艺师。

莫尼尔有个很大的花园,一年四季开着美丽的鲜花,但是花坛经常被游客踏碎。

为此,莫尼尔常想:“有什么办法可使人们既能踏上花坛,又不容易踩碎呢?”有一天,莫尼尔移栽花时,不小心打碎了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土却仅仅包成一团。

“噢!花木的根系纵横交错,把松软的泥土牢牢地连在了一起!”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将铁丝仿照花木根系编成网状,然后和水泥、砂石一起搅拌,做成花坛,果然十分牢固。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

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法国工程师艾纳比克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莫尼尔用铁丝网和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后,受到启发,于是设法把这种材料应用于房屋建筑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其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一课程设计,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深入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中,我们通常会面临一个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任务,例如设计一个多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或者教学楼。

首先,需要对建筑的功能、使用要求、地理位置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确定结构的布局和形式。

在结构计算方面,我们要根据给定的荷载条件,包括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进行内力分析。

这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部分,需要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和结构分析方法,如弯矩分配法、分层法、D 值法等,计算出梁、柱等构件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值。

内力计算完成后,就进入到构件的截面设计阶段。

对于梁和柱,需要根据其内力值和构造要求,确定截面尺寸、纵筋和箍筋的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特性,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裂缝宽度和挠度的验算,以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板的设计也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板可以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

对于单向板,可按照连续梁的方法进行内力计算和配筋设计;对于双向板,则需要使用弹性理论或者塑性理论进行分析。

此外,还需要考虑板的厚度、受力钢筋的间距和分布钢筋的配置等问题。

基础设计是整个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基础形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和筏板基础等。

在设计基础时,要根据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地基土的性质和承载力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形式和尺寸,并进行相应的验算,确保基础能够稳定地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

在绘制结构施工图时,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图标准和规范进行。

施工图应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图、梁和柱的配筋图、板的配筋图、基础平面图和详图等。

图纸中的尺寸标注、钢筋符号、图例等应清晰准确,便于施工人员理解和施工。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1)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1)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1)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的设计要点。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目标- 学生应能够理解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砌体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学生应具备设计和计算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砌体结构的能力;- 学生应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建筑结构问题。

课程内容1.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设计:- 钢筋混凝土的性质和材料选用;- 结构荷载的计算和分析;-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梁、柱和基础的设计计算;-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要点;-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

2. 砌体结构设计:- 砌体材料的性质和选用;- 结构荷载和力学性能的计算;- 砌体结构的基本原理;- 砌体墙体和承重墙的设计计算;- 砌体结构的施工要点;- 砌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分析。

课程设计要求1. 学生应完成一项针对实际建筑工程的设计任务,包括结构设计和计算;2. 学生应提供详细的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设计思路、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3. 学生应将设计方案应用到实际建筑结构中,并进行施工监督和质量检查;4. 学生应参与小组讨论和演示,分享设计思路和经验。

考核方式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考核:- 设计报告评估:包括设计方案、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的详细报告;- 课堂参与度:包括小组讨论和演示的积极参与程度;- 项目实施和监督:对学生实际应用设计方案的质量和进展进行评估;- 考试测验:对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察。

结论通过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与砌体结构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设计和计算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砌体结构的技能,为实际建筑工程提供有效的设计方案。

此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结构-1课程设计题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姓名:班级:学号:学部: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20 年月日钢筋混凝土结构-1课程设计任务书图1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如图1 所示。

采用钢筋混凝土整浇楼盖。

1、设计资料:楼面做法:20mm水泥砂浆(20),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5),20mm石灰砂浆抹底(17)。

楼面荷载:均布活荷载标准值6kN/m2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45,梁内受力纵筋HRB400钢筋,其他HPB300钢筋。

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中板,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

其他参考资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荷载设计规范》。

2、设计任务及要求:(1)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楼盖设计的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书一份;(2)、完成板和次梁的配筋图2号一张;(3) 、主梁的抵抗弯矩图及配筋图2号一张。

单向板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目录1、设计资料 12、结构的平面布置13、板的设计2(1)荷载 2 (2)计算简图 3 (3)吊车荷载 9(4)吊车垂直荷载作用下 9 (5)吊车水平荷载作用下 10 4、次梁设计12(1)荷载设计值 2 (2)计算简图 3 (3)吊车荷载 9 5、主梁设计13(1)荷载 2 (2)计算简图 3 (3)吊车荷载 9某多层工业建筑的楼盖如上图所示。

1设计资料:楼面做法:20mm 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 石灰砂浆抹底。

楼面荷载:均布活荷载标准值6kN/m2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梁内受力纵筋HRB335钢筋,其他HPB235钢筋。

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中板,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

其他参考资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荷载设计规范》 2结构的平面布置方案(1)由于横向柱距与纵向柱距相等,中间无走道,所以使用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的方案。

主梁跨度为6m ,次梁跨度为6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跨为2m 。

由于,所以按单向板设计。

m m >l l 23260102==(2)按跨高比条件,板厚mm h 50402000==;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所以取h=80mm 。

(3)次梁截面高度mm mm l l h 500~3.33312600~18600012~180===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较大,所以取梁高为mm h 500=,梁宽为mm b 250=。

(4)主梁截面高为mm mm l l h 600~40010600~15600010~15===取梁高为600=h ,梁宽为300=h 。

结构布置平面图见图:图1-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3 板的设计(1) 荷载 恒载标准值80mm 钢筋混凝土板222508.0m kN =⨯ 20mm 水泥砂浆抹面24.02002.0m kN =⨯ 20mm 石灰砂浆抹面234.01702.0m kN =⨯小计 274.234.04.02m kN g =++=活载标准值 q=7KN/2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所以活载分项系数应取1.3,于是板的恒载设计值2/29.32.174.2m KN g =⨯=活载设计值2/1.93.17m KN q =⨯=总计q g + =3.29+9.1=12.39KN/㎡近似取为12.4KN/㎡ (2)计算简图次梁截面为500200⨯mm ,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则板跨:边跨mm l mm h l l n n 5.1824025.1182040120100200020=≤=+--=+=取1820=l中间跨mm l l n 180020020000=-==取mm l 1800=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000m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

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板厚80mm ,mm h 6020800=-=,板宽1000㎜,C30混凝土,0.11=α,2/3.14mm KN f c =,HPB235钢筋,2/210mm N f y =,板配筋计算过程列于下表:板的配筋计算1 B2 C 1/111/111/16-1/143.73-3.73-2.870.072 0.072 0.049 0.056 0.075 0.0750.05 0.058306306204237314160@8=s A φ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307.0801000246=⨯=⨯h b A S ,此值与%306.021043.145.045.0==y t f f 相近,可以,同时此值大于0.2%,符合要求。

4次梁设计(1)荷载设计值恒载设计值:由板传来 3.29×2=6.58 KN/m 次梁自重 1.2×25×0.2×(0.5-0.08)=2.52 KN/m 梁侧抹灰 1.2×0.02×2×17×(0.5-0.08)=0.34 KN/m g=9.44KN/m 活载设计值 q=9.1×2=18.2 KN/m 总荷载 q g +=27.64KN/m (2) 计算简图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 主梁截面为600×300mm 计算跨度: 边跨0l =n l +2a =6000-120-22402300+=5850<1.025 n l =1.025×5.73=5873㎜,取0l =5850㎜ 中间跨0l =n l =6000-300=5700㎜,因跨度相差小于10%, 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的计算简图如下(3)剪力计算(4)承载力计算1) 正截面计算正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跨中截面按T 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mm l b f 2000360003'===, 又20001800200'=+=+=n f s b b 取f b '=2000mm B 支座截面排两排布置,其它均一排C30混凝土梁高0.11=α,2/3.14mm KN f c =,HRB335钢筋,2/300mm KN f y =,箍筋采用HPB235钢筋,2/210mm N f yv =h=500mm mm h 465355000=-= 翼缘厚mm h f 80=1 B2 C 1/111/111/16-1/1486.0-86.00.0139 0.0155 0.009 0.0140.1690.009 0.112)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验算截面尺寸:,36080440'0mm h h h f =-=-=ω因48.1200/360/<==b h ω,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KN V KN bh f c c 02.976.3144402003.14125.025.0max 0=>=⨯⨯⨯⨯=β,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KN V KN bh f bl t 02.9709.8844020043.17.07.00=<=⨯⨯⨯=,故B 截面应按计算配置腹筋计算所需腹筋采用6φ双肢箍筋,计算支座B 左侧截面由0025.17.0h SA f bh f V svyvt cs +=,可得到箍筋间距max 007327.025.1S bh f V h A f S t bl sv yv >=-=,所以箍筋按构造配筋,即双肢6φ@2005 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设计)(1) 荷载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次梁传来恒载 KN 64.56644.9=⨯ 梁自重KN 21.102.1]17202.0)08.06.0(22523.0)08.06.0[(=⨯⨯⨯⨯-⨯+⨯⨯⨯-恒载 KN G 85.6621.1064.56=+= 取KN G 67= 活载 KN Q 2.10962.18=⨯= 取KN Q 110= (2)计算简图主梁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60mm ,中间支承在柱上,钢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mm 400400⨯,计算跨度:边跨:mm l n 56802001206000=--=,因mm a mm l n 1802/142025.0=<= 取mm b l l n 60222/025.101=+=,近似取mm 6030。

中间跨:mm l 60000=主梁的计算简图见下图所示,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故可利用附表19计算内力(3)内力计算及包络图 1)弯矩设计值弯矩0201Ql k Gl k M +=,式中系数21,k k 由附表19查得m KN M ⋅=⨯⨯+⨯⨯=28.29003.6110289.003.667244.0max ,1 m KN M B ⋅-=⨯⨯-⨯⨯-=16.31403.6110311.003.667267.0max , m KN M ⋅=⨯⨯+⨯⨯=6.15903.6110200.0667067.0max ,2 2)剪力设计值剪力 Q k G k V 43+=,式中系数43,k k 由附表19查得KN V A 53.139110822.067733.0max ,=⨯+⨯=KN V Bl 10.229110311.167267.1max ,-=⨯-⨯-=KN V Br 42.201110222.1670.1max ,=⨯+⨯= 3)弯矩,剪力包络图 1 弯矩包络图①. 第1,3跨有活荷载,第2跨没有活荷载 由附表19知,支座B 或C 的弯矩为09.19603.6110133.003.667267.0-=⨯⨯-⨯⨯-==C B M M ,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m KN M M B A ⋅-==09.196,0连线为基线,作KN Q KN G 110,67==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弯矩分别为:m KN M l Q G B ⋅=-⨯+=++41.290309.19603.6)11067(313)(310(与前面计算的m KN M ⋅=28.290max ,1相近)m KN M l Q G B ⋅=⨯-⨯+=++04.225309.196203.6)11067(3132)(310 在第2跨内以支座弯矩m KN M m KN M C B ⋅-=⋅-=09.196,09.196的连线为基线,作0,67==Q KN G 的简支梁弯矩图,得集中荷载处弯矩值为:m KN M Gl B ⋅-=-⨯⨯=+09.6209.19666731310, 2 第1,2跨有活荷载,3跨没有活荷载第1跨内: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m KN M M B A ⋅-==16.314,0的连线为基线,作KN Q KN G 110,67==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弯矩分别为:m KN ⋅=-⨯+05.251316.31403.6)11067(31m KN ⋅=⨯-⨯+33.146316.314203.6)11067(31 在第2跨内:m KN M C ⋅-=⨯⨯-⨯⨯-=90.16603.6110089.003.66726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