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
创新产品生命周期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政策阶段性特征研究
[ 3 ]
KROPP, ZOI I N.Te c h n ol o g i c a l e nt r e p r e ne ur s hi p a nd s ma l l
朱 斌 中.中 小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路 径 选 择 及 案 例 分 析 [ 9 ] 方金城 , [ J ] . 山 东理 工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2 0 1 0 ( 1 1 ) : 9 - 1 1 .
研 管理 , 2 o o 9 ( 9 ) : 1 7 — 2 4 , 4 6 .
参 考 文 献
肖鹏 . 我 国 中 小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中 的 政 府 扶 持 策 略 分 [ 1 ] 娄 宏毅 , 析[ J ] . 特 区 经济 , 2 0 0 6 ( 1 2 ) : 2 1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1 8 .
关键 词 : 生命 周 期 ; 中小企业 ; 创 新政 策 ; 技 术创 新服 务体 系; 阶段 性特征
D OI : 1 0 . 6 0 4 9 / k j j b y d c . 2 0 1 3 0 6 X 0 8 5
中 图分类 号 : F 2 7 3 .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3 ) 1 8 — 0 0 0 9 — 0 4
郑健 壮. 企 业 集 群 技 术 创 新 环 境 与 主 要 模 式 的 研 [ 1 0 ] 吴晓 波 , 究[ M] . 研 究与发 展 管理 , 2 0 0 3 ( 4 ) : 卜5 .
b u s i n e s s i n n o v a t i o n p r o g r a m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Ac a d e my o f
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与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
作者简介:黄琰(1993 ),女,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朱文浠(1991 ),女,硕士,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㊁绩效管理㊂政府补贴㊁税收优惠与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黄 琰1朱文浠2(1.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400)摘 要:以2010-2018年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两种财政激励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㊂研究发现:两种财政激励政策对民营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税收优惠的促进作用更强㊂将企业生命周期作为调节变量,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影响,财政激励政策在企业成熟期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成长期更明显㊂关键词: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创新绩效;企业生命周期中图分类号:F 425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2272.2020090550 引言民营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力量㊂经济全球化为民营高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供给侧改革促使民营高技术企业不断升级,互联网时代助力了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民营高技术企业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㊂创新是国家㊁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核心战略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㊂根据我国现状分析,目前民营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一定的短板,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融资约束会影响到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效率㊁投资效率㊁技术效率和创新行为(杨晔,2015)[1]㊂技术创新有着研发周期长㊁风险大㊁成本高等特点,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存在将剩余资本投入到周期短㊁风险小㊁成本低㊁见效快项目的可能性㊂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激励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营高技术企业融资约束㊁创新难以及偏好短期投资等问题㊂政府财政激励政策中,最受瞩目的为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于企业而言,政府补贴属于直接无偿转移支付的范畴(唐清泉和罗党论[2],2007),税收优惠则属于间接优惠政策㊂政府对企业扶持的有效性成了学者研究的重点㊂研究财政政策中直接政府补贴与间接税收优惠对民营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有效性,有利于完善财政激励政策㊂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存在异质性,包括知识吸收能力的大小㊁科技研发能力的强弱㊁合作创新经验的新旧和市场经验的有无,创新效率的高低受以上要素的影响,因此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会因企业生命周期产生变化(张秀峰㊁陈光华㊁胡贝贝等[3],2015)㊂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财政激励政策分析,分析不同所有制㊁不同行业之间,政府补贴或是税收优惠对其创新绩效影响㊂当前,财政激励政策更加偏好高技术企业;政府在制定财政激励政策时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高技术企业拥有政策优势,探析财政激励政策对民营高技术企业的有效性,可以对激励政策作用作出积极反馈㊂本文研究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的有效性,还关注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㊂政府制定激励政策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出现政策 一刀切 现象㊂了解不同财政激励政策在民营高技术企业的有效性,有利于政府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完善激励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机制,防止财政激励政策 一刀切㊂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1 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关于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有以下两种1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与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创新绩效观点:一是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 挤出 效应㊂政府向企业实施补贴政策后,企业反而减少了自身研发投入㊂如L I C H T E N B E R G(1987)利用美国187家公司研究发现,企业随着政府补贴的力度加大,研发投入会减少;二是产生了 刺激 效应[4]㊂企业获取政府补贴时其研发投入会随之加大㊂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研发经费进而利于资源配置,间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最后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H AM B E R G,1966;万伦来和郭冬亮[5-6],2016)㊂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李晓钟和徐怡[7](2019)发现政府补贴对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绩效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刺激效应㊂企业创新活动包括过程创新与产品创新,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完善,会出现知识泄露或者导致私人回报率低,缺乏技术创新动力等问题,市场在调节创新资源配置时会出现失灵(C L A R-Y S S E e t a l.2009)[8],于是政府通过制定和出台行业政策和财政激励手段参与到私人创新活动中,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创新能力(K A N G&P A R K[9], 2012)㊂政府补贴被企业视为一种直接收入,属于事前补贴的范畴,具有专款专用的特性,是直接向微观主体提供的一种无偿转移,为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研发投入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加大企业研发投入㊂提出假设:H1:政府补贴能促进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㊂1.2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追溯早期的税收优惠与创新绩效研究,发现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几乎没有相关影响(E I S N E R,e t a l,1984;MA N S F I E L D,e t a l,1986)㊂E I S N E R[10]认为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效果有限,甚至还会产生抑制作用㊂MA N S F I E L D和S W I Z E R[11]研究了1981-1983年加拿大的税收优惠措施对于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表明激励效果十分有限㊂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H A L L[12](2000)研究发现1美元的税收减免会带来1美元的研发投入的增长;B L O OM[13] (2002)基于对1979-1997年9个O E C D国家的研究发现,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而言,税收优惠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㊂民营高技术企业目前享受着税率与研发费用扣除等优惠政策,与其它税种比较,所得税的优惠力度最大,税率上采用15%的名义税率征收所得税;在无形资产研发方面,若符合费用化要求则按照75%加计扣除,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费用按照175%进行税前摊销;技术转让所得免征㊁减征企业所得税,一个纳税年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亏损结转年限最长由5年延长至10年㊂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一种事后激励,节税收入作为一项期望收入其使用的自主性相对较强(柳光强㊁杨芷晴和曹普桥[14],2015),企业的实际税率越小,所承担的税负越少,内部的现金流增加,剩余资本相对增加,民营高技术企业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偏好将剩余资本用于企业技术创新㊂提出假设:H2:税收优惠能促进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㊂1.3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B U S OM(2014)[15]认为,在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激励政策中,政府补贴更适合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研究㊂郑春美和李佩[16](2015)认为企业创新的科技表现和经济表现都受政府补贴的影响,税收优惠对创新的科技表现没有显著影响,对后者有反向抑制作用㊂张同斌和高铁梅[17](2012)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 G E)模型证实财政激励政策对高技术企业增加值率的提高和内部结构优化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税收优惠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㊂闫华红[18](2019)利用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税收优惠的促进作用要优于政府补助㊂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都属于企业外部影响因素,民营高技术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等问题,技术创新成本高且周期长㊁风险大㊁收益见效慢,知识产权的溢出导致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㊂高技术企业获得政府补贴需要符合资质要求,直接的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是一次性的收入,促进作用不明显㊂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可能会出现和政府加强联系从而获取补贴的行为㊂税收优惠被视为节支行为,降低企业创新中间投入的成本,使得市场中的创新要素流向高技术产业,扩大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张同斌和高铁梅[17],2012)㊂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的门槛相对较低,且税收优惠具有连续性,自主性较强,其促进作用相对持续,于是提出假设:H3: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相比,税收优惠对民营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㊂1.4生命周期与创新绩效陈红㊁张玉和刘东霞[19](2019)将企业的创新绩效分为开发性和探索性创新,以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作为样本对象,发现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的开发性和探索性创新都受到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的影响㊂企业初创期阶段,其现金支出大于现金流入,且产品的利润率不高,单一的内部融资难以维持2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与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创新绩效产品研发创新的资金需求;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支出,根据企业战略需求,相较于初创企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研发创新(王一舒,苏海军,董海峰[20],2016)㊂企业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在不同生命周期会出现差异,企业在投入研发资金时,会考虑企业生命周期这一要素,财政激励政策作用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样也会受到企业不同阶段的异质性的影响(梁莱歆㊁金杨和赵娜[21],2010)㊂位于成熟阶段的高技术企业,为了稳定企业的影响力与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家更加偏好将剩余资本用于研发投入㊂提出假设:H 4: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成熟期的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作用更显著㊂2 研究设计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国泰安数据库中的2010-2018年民营高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将生命周期加入其中作为调节变量,进而了解财政激励政策作用于民营高技术企业的有效性㊂变量选取具体见表1㊂表1 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创新绩效R D S S R研发支出/营业收入解释变量政府补贴S u b s i d y采用营业外收入中政府补贴作为测量,并在源数据基础上+1且进行对数化处理税收优惠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调节变量企业生命周期E L C 借鉴陈红㊁张玉和刘东霞[19](2019)的做法,将其作为虚拟变量,成长期表示为0,成熟期表示为1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 i z e总资产对数化资产负债率L e v e r a ge 总负债/总资产营业总收入G I 新产品销售收入收益越高,说明越有利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资本投入更偏好于研发投入㊂在实际取样过程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较难获取,于是采用营业总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冗余资源S R 利润总额对数化,以此作为代理变量企业年龄A ge H A N N A N&F R E E MA N [22]提出,创新产生的组织情境会受到企业年龄的影响,组织竞争力会随企业的年龄而增加在数据处理时,共取得4462个观测值,剔除S T公司以及各个指标异常值,得到704个民营高技术企业的样本数,共计2976个观测值㊂2.2 模型构建通过构建以下4个模型来检验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㊂模型(1)为基础模型,研究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民营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2)加入生命周期作为调节变量,模型(3)加入了生命周期与政府补贴的交互项,模型(4)加入生命周期与税收优惠的交互项,观察交互项的显著性,研究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受到生命周期调节作用的影响,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激励作用㊂R D S S R 1=α0+α1s u b s i d y i t +α2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i t+α3a g e i t +α4l e v e r a g e i t +α5s i z e i t +α6g i i t +α7s r i t +ðY e a r i t +μi t(1)R D S S R 2=α0+α1s u b s i d y i t +α2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i t+α3a g e i t +α4l e v e r a g e i t +α5s i z e i t +α6g i i t +α7s r i t +α8e l c i t +ðY e a r i t +μi t(2)R D S S R 3=α0+α1s u b s i d y i t +α2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i t+α3a g e i t +α4l e v e r a g e i t +α5s i z e i t +α6g i i t +α7s r i t +α8e l c i t +α9e l c *s u b s i d y i t +ðY e a r i t +μi t(3)R D S S R 4=α0+α1s u b s i d y i t +α2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i t+α3a g e i t +α4l e v e r a g e i t +α5s i z e i t +α6g i i t +α7s r i t +α8e l c i t +α9e l c *t a x c r e d i t s i t +ðY e a r i t +μi t(4)3 实证分析本文选取数据是2010-2018年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年份数小于选取的样本数,因此采用短面板数据处理方法来进行回归㊂表2为豪斯曼检验结果,在处理短期面板数据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是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㊂豪斯曼检验结果的P 值为0.000,故拒绝原假设,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样本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表3为模型回归结果㊂根据表3模型(1)数据回归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且两者为正相关关系,说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激励促进作用㊂专款专用的政府补贴作为一种直接的事前补贴与直接的收入,参与到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中,为企业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㊂政府补贴3政府补贴㊁税收优惠与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创新绩效起到了替代效应,产生激励作用,促进民营高技术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提高其创新绩效,假设表2豪斯曼检验结果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R D S S R1R D S S R1l o g s u b s i d y0.000*0.000*(0.000)(0.000)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0.044***-0.061***(0.012)(0.011)l e v e r a g e-0.017**-0.021***(0.007)(0.006)l o g s i z e0.011***0.021***(0.002)(0.002)l o g g i-0.014***-0.018***(0.002)(0.002)l o g s r-0.002**-0.002*(0.001)(0.001)a g e0.004***0.000(0.000)(0.000)_c o n s0.151***0.028(0.035)(0.024)Y e a r控制控制O b s e r v a t i o n s2*******R-s q u a r e d0.092.z豪斯曼检验p0.000注:()内为回归系数的标准误,*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水平显著1成立㊂税收优惠与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在1%水平上显著,两者呈现负向关系,相关性系数为-0.044,说明税收优惠对创新绩效具有激励促进作用㊂本文中的税收优惠以实际税率为代理变量,税率越小,说明税收优惠的幅度越大,企业所承担的税负越少㊂选取的民营高技术企业属于制造行业,在此行业中,税负减少使其中间要素的投入成本降低,间接的促进了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假设2成立㊂通过对比研究方法,对比表3模型(1)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这两种财政激励政策的显著性水平和相关性系数发现,税收优惠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政府补贴在10%的水平上显著,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更明显㊂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的门槛相对较低,且税收优惠具有连续性,自主性较强,其促进作用相对持续㊂对于民营高技术企业,间接的事后补贴促进作用更好,证实了假设3㊂D I C K I N S O N认为企业受资源分配和战略选择的影响,现金流量模式反映了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现金流量模式来反映生命周期具有可行性[23]㊂表3模型回归结果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R D S S R1R D S S R2R D S S R3R D S S R4 l o g s u b s i d y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0.044***-0.045***-0.045***-0.068***(0.012)(0.012)(0.012)(0.016)e l c-0.0020.007*-0.009***(0.001)(0.004)(0.003)l e v e r a g e-0.017**-0.015**-0.016**-0.016**(0.007)(0.007)(0.007)(0.007)l o g s i z e0.011***0.011***0.011***0.011***(0.002)(0.002)(0.002)(0.002)l o g g i-0.014***-0.015***-0.015***-0.015***(0.002)(0.002)(0.002)(0.002)l o g s r-0.002**-0.002**-0.003**-0.002**(0.001)(0.001)(0.001)(0.001)a g e0.004***0.004***0.004***0.004***(0.000)(0.000)(0.000)(0.000)e l c*l o g s u b s i d y-0.001**(0.000)e l c*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0.043**(0.019)_c o n s0.151***0.145***0.143***0.151***(0.035)(0.036)(0.036)(0.036)Y e a r控制控制控制控制O b s e r v a t i o n s2976297629762976 R-s q u a r e d0.0920.0930.0950.095注:()内为回归系数的标准误,*㊁**㊁***分别表示在10%㊁5%㊁1%水平显著4政府补贴㊁税收优惠与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创新绩效加入企业生命周期这一调节变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㊂为了得到客观的数据样本数,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10-2018年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我国企业上市必须达到一定规模,选取对象经过了导入期进入到了成长期,所以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将导入期和成长期合并为成长期;企业经营中存在着风险,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有步入衰退期和淘汰期的可能,所以将其它阶段并入到成熟期阶段,通过研究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来探析财政激励政策的有效性[19]㊂模型(2)加入生命周期作为调节变量,主效应结果变化不大,生命周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不显著;模型(3)加入了政府补贴与企业生命周期的交互项,政府补贴这一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变好,由模型(2)中的10%水平显著变为1%水平显著㊂调节变量变为正向显著,政府补贴与生命周期的交互项呈现的是在5%水平负向显著,主效应下的政府补贴是正向显著,说明生命周期起到了调节作用;在模型(4)中,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系数由模型(2)中-0.045变为-0.068,相关性系数绝对值提高0.023,在主效应下,税收优惠与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是负相关的关系,调节变量变为负向显著,税收优惠与生命周期的交互项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㊂综上所述,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在成熟期阶段,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作用更显著㊂说明高技术制造企业在成熟期阶段为提高产品增加值,占据市场份额,获得竞争优势,更加偏好进行技术创新㊂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出现差异,所以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作为外部性因素会受到企业内部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影响,与成长期阶段的企业相比,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成熟期的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的激励促进作用更好,假设4成立㊂4结论与建议本文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税收优惠的促进作用更强㊂加入企业生命周期调节变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影响,财政激励政策在企业成熟期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成长期更好㊂根据实证结果得到以下建议:(1)完善税收优惠政策㊂政府补贴刺激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税收优惠起到了引导作用,两种财政激励政策都促进了企业的创新绩效㊂政府补贴作为一种事前的补贴,专款专用的特性使其自主性弱,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是由企业自有资金构成;税收优惠作为一种节支收入,自主性强,覆盖维度广,激励作用更加持续,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更强㊂高昂的信息成本导致政府出具财政激励政策时更倾向于 一刀切 ,在民营高技术企业中,政府应以税收优惠为主㊁政府补贴为辅,扩大税收优惠的促进作用,更好地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㊂(2)重点关注对成熟期企业的财政激励投入㊂由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在不同时期的促进作用均有差异,对民营高技术企业的研究证实了假设:相较于成长期企业而言,财政激励政策对成熟期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好㊂政府在制定财政激励政策时应该考虑生命周期的异质性,加大对民营高技术成熟期企业的财政投入㊂成熟期阶段企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创新意愿强烈,需要发挥财政激励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扩大税收优惠的引导作用㊂参考文献:[1]杨晔㊁王鹏㊁李怡虹,等.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经论从,2015(1):24-31.[2]唐清泉,罗党论.政府补贴动机及其效果的实证分析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 2007,324(6):149-163.[3]张秀峰,陈光华,胡贝贝,等.企业生命周期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5(6):44-48.[4] L I C H T E N B E R G F R A N K R.T h e e f f e c t o f g o v e r n m e n tf u n d i ng o n p r i v a t e i n d u s t r i a l r e s e a r c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A r e a s s e s s m e n t[J].T h e j o u r n a l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 i c s,1987,36(1):97-104.[5]HAM B E R.R&D e s s a y s o n t h e e c o n o m i c s o f t h e r e-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D].N e w Y o r k:R a n d o m H o u s e, 1966.[6]万伦来,郭冬亮.政府补贴㊁市场进入壁垒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275(9):92-99.[7]李晓钟,徐怡.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效应与门槛效应研究 基于电子信息产业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J].中国软科学,2019(5):31-39.[8] C L A R Y S S E,B WR I G H T,M MU S T A R P.B e h a v i o u r a lA d d i t i o n a l i t y o f R&D S u b s i d i e s:A L e a r n i n g P e r s p e c-t i v e,[J].R e s e a r c h P o l i c y.2009,38:1517-1533. [9] K A N G K N P A R K.a n d H.I n f l u e n c e o f G o v e r n m e n tR&D S u p p o r t a n d I n t e r F i r m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s o n I n n o v a-t i o n i n K o r e a n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S M E s[J].T e c h n o v a t i o n, 2012,32:68-78.[10] E DW I N MA N S F I E L D,L O R N E S W I T Z E R.H o w e f-f e c t i v e a r e C a n a d a's d i r e c t 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f o r R&D[J].C a n a d i a n p u b l i c p o l i c y,1985(2):241-246.5政府补贴㊁税收优惠与民营高技术上市企业创新绩效[11] E I S N E R,A L B E R T S H,S U L L I V A N M A.T h e n e wi n c r e m e n t a l t a x c r e d i t f o r R&D:I n c e n t i v e o r d i s i n c e n-t i v e[J].N a t i o n a l t a x j o u r n a l,1984,8(2):171-183.[12] HA L L B H,R E E N E N J V.H o w e f f e c t i v e a r e f i s c a l i n-c e n t i v e s f o r R&D A r e v i e w o f t h e e v ide n c e[J].R e-s e a r c h p o l i c y,2000(29):449-469.[13]B L O OM N,G R I F F I T H R,V A N R E E N E N J.D oR&D 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w o r k[J].E v i d e n c e f r o m a p a n c e lo f c o u n t r i e s1979-1997.J o u r a l o f P u b l i c E c o n o m i c s,2002,85(1):1-31.[14]柳光强,杨芷晴,曹普桥.产业发展视角下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激励效果比较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㊁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面板数据分析.[J].财贸经济,2015(8):62-71.[15] B U S OM I,C O R C HU E L O B,MA R T I N E Z_R O S E.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o r s u b s i d i e s f o r b u s i n e s s R&D[J].S m a l lb u s i n e s s ec o n o m i c s,2014,43(3):571-596.[16]郑春美,李佩.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6):83-87.[17]张同斌,高铁梅.财税政策激励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研究,2012(5):58-70. [18]闫华红,廉英麒,田德录.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哪个更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J].中国科技论坛,2019(9):40-48.[19]陈红,张玉,刘东霞.政府补助㊁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9(3):187-200.[20]王一舒,苏海军,董海峰.吸收能力㊁生命周期及研发财税支持绩效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14):105-108.[21]梁莱歆,金杨,赵娜.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来自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2(31):11-35. [22]HA N N A N M T,F R E E MA N.S t r u c t u r a l I n e r t i a 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C h a n g e.[J].A m e r i c a n S o c i o l o g i c a l R e-v i e w,.1984,49:153-161.[23] D I C K I N S O N V.C a s h F l o w P a t t e r n s a s a P r o x y f o rF i r m L i f e C y c l e[J].T h e A c c o u n t i n g R e v i e w,2011,86(6):1969-1994.(责任编辑:要毅)G o v e r n m e n t s u b s i d i e s,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P r i v a t e h i g h-t e c h l i s t e d E n t e r p r i s e sB a s e d o n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l i f e c y c l e t h e o r yH u a n g Y a n1Z h u W e n x i2(1.T h r e e G o r g e s U n i v e r s i t y;2.Y i c h a n g C e n t r a l P e o p l e's H o s p i t a l,Y i c h a n g4434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a k i n g t h e p r i v a t e h i g h-t e c h l i s t e d e n t e r p r i s e s f r o m2010t o2018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w h i c h o f t h e t w o f i s c a l i n c e n t i v e p o l i c i e s,g o v e r n m e n t s u b s i d i e s o r 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i s m o r e c o n d u c i v e t o p r o m o t i n g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b o t h k i n d s o f f i n a n c i a l i n c e n t i v e p o l i c i e s h a v e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r o m o t i n g e f f e c t o n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p r i v a t e h i g h-t e c h e n t e r p r i s e s a n d t h e p r o m o t i o n e f f e c t o f 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i s s t r o n g e r.B y t a k i n g t h e e n t e r p r i s e l i f e c y c l e a s t h e r e g u l a t i n g v a r i a b l e i n t o t h e m o d e l,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f i n d s t h a t g o v e r n m e n t s u b s i d i e s a n d 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a r e a f f e c t e d b y t h e r e g u l a t i n g e f f e c t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l i f e c y c l e,a n d t h e p r o m o t i o n e f f e c t o f f i s c a l i n c e n t i v e p o l i c i e s i n t h e m a t u r e p e r i o d o f e n t e r-p r i s e s i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g r o w t h p e r i o d.K e y w o r d s:G o v e r n m e n t S u b s i d y;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I n n o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E n t e r p r i s e L i f e C y c l e6。
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合作创新选择
产 业生 命 周 期 理 论 与 技 术 创 新
一
、
费 用 , 得 创 新 的 效 益 和 效 率 都 得 到 极 大 的提 高 。 使
合 作 创 新 形 式 多 样 。 自 有 其 特 定 的 适 用 条 件 和 各
励 , 后 者 的激 励 因 素不 仅仅 来 源 于 市 场 因 素 , 包 括 而 还 了政 府 引导 和推 动 。因 此 , 业 选 择 的 合 作 对 象 不 同 , 企
合 作 形 式 也 存 在 一 定 差 异 。总 体 而 言 , 业 合 作 创 新 企 主 要 有 以下 几 种 形 式 :
因 地 制 宜 地 选 择 合 适 的合 作 对 象并 采 取 相对 应 的合 作
而 技 术创 新 活 动则 往往 贯 穿 于 整个 产业 发 展 过 程
的 始 终 , 每 个 阶 段 技 术 创 新 的 特 点 和 作 用 都 不 尽 相 但 同 。 Ab r ah e n t y和 Uteb c 通 过 对 美 国 汽 车 、 字 tr a k 打 机 、 导 体 等 行 业 创 新 案 例 的 研 究 发 现 , 业 生 命 周 期 半 产 的 不 同 阶 段 所 产 生 的 创 新 数 量 和 类 型 有 一 定 的 规 律 可 循 他 们 发 现 早 期 的 根 本 性 产 品 创 新 吸 引 许 多 人 进 入
院 所 共 建 企 业 两 种 形式 。企 业 合 资 可 以使 新 成 立 的经
济 体 在 短 时 间 内 获 得 投 资 各 方 的 专 有 技 术 , 由于 企 但
业 之 间文 化 差 异 的 影 响 和 战 略 方 向 的不 完 全 一 致 , 可
企业“生命周期-技术创新战略”互动机理研究
和员工开始安于现状 , 企业进取精神减弱 , 企业文化 形 成 . 企 业文 化 重 塑 困难 ; 式 沟通 机 制形 成 ; 但 正 企 业 对 未来趋 势 的判 断能 力 突出 . 战略管 理 能力 增强 ,
文化环境 。
( )这 是 一 个 企业 完 整 的生命 周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企业 在 生
命周期 的任何一个 阶段都有可能衰退甚至夭折 , 但 企业生命周期可 以是无 限的, 企业可能死亡 , 但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z ] 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是 , 经济活动的总的谋划 ,决定和统率企业创新 的具体 不 是必 然死 亡[。 引 ( ) 定企 业生命 周期 过 程不可 逆 。 衰退 期 , 3假 在 行为。 本文 以自主创新战略、 合作创新 战略和模仿创
立 明确 的产 权激 励机 制 : 究 开发 能力较 差 . 生产 研 试 能力欠 缺 : 业 产 品制 造 不稳定 。 量 尚未 达到设 计 企 产 能 力 , 形成 规模 化 生 产 ; 品 尚未得 到 市 场认 可 , 未 产 缺 乏稳定 的销 售渠 道 。 时企业 在生 产能 力 、 同 交货 速 度 、售后 服务 等方 面 的表现 很不 稳定 :企 业 规模 不 大, 人员 较少 ; 组织 结构 单一 , 受外 部环 境 的影 响 ; 易 企业 销售 额较 小 , 市场 占有率 低 。
( )以企 业技 术创 新 能 力 为纵 坐 标 , 时 间量 i 以
1 8
模; 销售额 ; 市场 占有率 。
作者简介: 张磊,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 王淼, 管理学博士 , 吉林大学农业系统工程博士后, 中国海洋大
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理、 组织 行 为 。
t ・
魂 , 永 恒 的主 题 。 那 么 , 企 业 如何 制 定 技 术 创 新 的 战 略 呢? 是 小 先让我 们看一组数 据 ,中国企 业家调查 系统 对全 国 5万 家不同企业的调查 表明, 虽然 6 %的企业经营者对我国发展高 0 新技术产业 持乐观态 度 , 当让他们选择 怎么干时 , 但 还是有 多 达 7 -%的企业选 择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企业 。这表 明对绝大 33 部分企业 , 特别是小企业 , 他们最急于投入 的不是 高新技术 , 而 是如何在现有产 品和技术上创新 , 以提高和改善现有产品的质 量、 功能 。搞好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对小企业来讲确实 比投 入 高 新 技 术 更 现 实 。可 见 , 确 选 择 技 术 创 新 战 略 是 小 企 业 技 正 术创新重要的一步。 实践 经验告诉我 们 , 受企业 的产业类 型( 企业活动 的技术 含量 )企业 的实力以及企业 发展所 处生命周期 的不 同阶段 ( 、 如 导入 、 成长 、 成熟 、 衰退各个时期 ) 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 企业所选 择 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 有所不 同的 。 ( ) 企 业 导 入 阶 段 的 技术 创 新 战 略 选 择 一 小 小 企 业 导 入 阶段 亦 即创 业 阶段 的主 要 特 征 是 规 模 小 、 金 资 少、 人心齐 、 风险高 , 创业者一般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 有个性 、 有 强烈的责任感和开拓精 神 , 企业 多属于开拓型 的。创业者无 论 是在高新技术 产业 , 还是传统 产业 领域 内建 立企业 , 总是要 以新 的产 品 、 或者新 的服务 、 或者新 的市场为基础。创业者在决 定 建立企业 时就确定 了企 业的技术 创新 方向和 目标 , 企业往往 采用的是新产品战略 、 新服务战略 、 或者是新市场战略。 企业 只 要坚持其方 向和 目标 , 坚持 自己作 出的战 略决策 , 企业就将取 得 成功 。 在 这 个 阶段 , 就 是 企 业 进 入 正 常 的 运 营 之 后 , 场 就 开 也 市 始考验企业 的产品 、 务 、 服 市场定位等是否具有创新的特点 , 市 场是否接受企业的新产品 、 工艺 、 新 新服务 。如果市场接受 , 企
企业成长过程中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技术 创新 战 略从不 同的角度 可 以有 多种分 类方 法 。从企 业获取 技 术来 源 的角 度看 ,我 们 可 以将 企
输 出方 的制 约与控 制 , 很难 获取 先进 技 术 。 合作 创 新是 指 以企 业 为主 体 , 进 企业 与科 研 推
业技术 创 新战 略分 为 技 术 引 进 战 略 , 作 开 发 战 略 合 和 自主开发 战略 。不 同 的技 术创 新 战略 有各 自的优
系到 企 业 的 成败 。 本 文针 对 企 业 成 长 过 程 不 同发 展 阶 段 , 选择 确 定 各 阶 段 的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战略 。
关键 词 : 术 创 新 ; 略 ; 业 成 长 技 战 企
中 图 分 类 号 :0 2 4 F 6 . 文献标志码 : A
技 术 创 新 是 企 业 发 展 的 灵 魂 和 永 不 枯 竭 的动 力, 是提 高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的关 键 , 个 企业 的成 一 功发 展离 不开 技术 创新 活 动的开 展 。技术 创新 战 略
缺点 , 因而 企业在 成 长过程 中会 有不 同 的选择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 引进战 略 一 技 技 术 引进 战略是 指企 业 的 主要 技术 来源 是技 术
收稿 日期 :0 6—0 20 4一O 5
院所 、 等学 校 以及 与 其 他 企 业 之 间 开展 产 学 研 合 高
作 的一种 创 新 战 略 。对 大 多数 企 业 来 说 , 长 过 程 成 中技术 创新 的物 质基 础 条件 和技 术能 力一 般 比较 薄
引进 , 括对 引进 技术 的 吸收 和消化 , 且在 此基 础 包 并
上进 行 改进 、 创新 。 目前 , 国企业 的技 术 水平 与 国 我 外相 比还存在 较 大 的 “ 术 势 差 ” 靠 自主研 发 很 难 技 , 在短 期 内取得 成 效 , 技 术 引 进 的道 路 是我 国企 业 走 迅 速成 长 的一条 捷径 。许 多 国家 的经 济起 步 阶段都 是靠技 术 引进 而 获 得 巨大 成 功 , 们 的成 功 经 验 表 他 明, 引进技 术 是缩 短 差 距 、 省 投 资 、 取 时 间 的捷 节 争 径 , 后 发 国家在 较 短 时 间 里 实 现技 术 和经 济 赶 超 是 的现 实选 择 。因此 , 期及 相 当长 的时 间 内 , 近 采用 技 术引进 战 略对 我 国 企业 取 得 竞 争 优 势 地 位 、 占领 国 内市场 、 挡住 外企 大举 入侵 等 具有 现实 意义 。 技 术 引进 战略 的优势 是 企业 的技 术能 力提 高迅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研究
提 出 了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 L 概 念 。 按 照 产 品 生 命 P C) 周 期 理 论 , 产 品 的 生 命 周 期 划 分 为 四 个 阶 段 。 一 新 是 创 新 国垄 断 了 制 造 技 术 和 新 产 品 的 出 口 垄 断 时 期 。 二 是 其 它 发 达 国 家 的 厂 商 开 始 生 产 原 来 只 从 创 新 国 进 口的 新 产 品 时 期 。三 是 创 新 国 以外 的 国 家 成 为 该 产 品 的 净 出 口国 , 加 与 创 新 国 的 出 口竞 参
日益 转 换 为 知 识 的 竞 争 。 谁 在 创 新 能 力 上 处 于 领 高 。新 的技 术 常 常 是 粗 糙 、 贵 和 不 可 靠 的 , 品、 昂 产 先 地 位 , 就 会 在 国际 竞 争 和 国 际 贸 易 中 获 得 更 大 市 场 的 变化 是 最 为 频 繁 的 ; 转 化 阶 段 , 向 于 主 谁 在 趋 的 比较 优 势 。 世 界 各 国 政 府 无 不 采 取 措 施 促 进 产 导 产 品设 计 和 大 批 量 生 产 , 剧 了 价 格 竞 争 、 品 加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 强 产 业 竞 争 力 和 综 合 国 力 。 为 此 , 性 能 竞 争 , 致 了 生 产 工 艺 的彻 底 变 革 , 产 成 本 增 导 生 必 须 对 产 业 生命 周 期 、 业创 新 分 布 进 行 全 面 的认 大 幅 度 降 低 ; 在 专 业 化 阶 段 , 了 生 产 出 高 度 标 产 而 为 识 与把 握 , 取 政 策 措 施 促 进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 采
一
准 化 的产 品 , 产 流 程 越 来 越 自动 化 、 约 化 、 统 生 集 系
产 品生命周期与 A—u 创新 模型 化 、 业 化 。 发展 创 新 的 焦 点 也 转 移 到 为 创 造 更 高 专 哈佛 大 学 教 授 弗 农 Ve n 1 6 mo ) 9 6年 5月 发 表 效 益 而 进 行 的 渐 进 的 工 艺 改 进 的 探 索 中 。 如 图 1 的 < 品 生 命 周期 中的 国 际 贸 易 与 国 际 投 资> 文 , 所 示 : 产 一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论, 认为企业像生命体一样遵从孕育 、 婴儿 、 学步 、 青春 、 盛年 、 稳定 、 贵族 、 后贵族 、 官僚和死亡等十
个 特定 的成 长 阶段 ,其成 长 和老化 主 要是 通过 灵
活性和可控性这两大 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
而 不是 规模 和时 间 ,灵 活性 和可控 性 决定 了企业 在生 命周 期 中所处 的位 置 ,管理 的关键 不是 排 除 所 有 问题 ,而是把 注 意 力集 中到企 业 目前 的生命
包括 病态 性 的“ 理 ” 征 。如 果把 三 者放 在整 个 生 特 产业 生命 周期 中分 析 , 就会 得 出这 样 的结论 : 以技
、
生命周期理论 的一般解释
历 史地 看 , 费农 ( em n enn 16 ) 出 R y odV ro,9 5 提 了产品生 命周期 理论 ,用 来解 释 国际 贸易 中 比较
优势的来源及其演化过程 ;A dr n T sm n ne o 和 uh a s
(90 提 出 了技术 周期 理论 , 为新技 术产 生 于 19 ) 认 技术 非连续 状 态 ,经 过技 术 间 的激 烈竞 争产 生 主
导设计范式 , 并随后进入渐进变革阶段 , 赢到一个 新 的非连续技术状态 的出现 ;伊查 克 - 爱迪思 ( hkA i s 18 )则提 出 了企业 生命 周 期理 I a dz , 99 c e
维普资讯
第2 2卷第 3期
20 0 6年 5月
Junl f hnogU ie i f 社会科学版)i cecs ora o adn nvr to eh o g (o a Si e) S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cnl yS l n sy T o c
新速度的快慢与水平的高低 。可 以这样讲 :技术
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及战略机会选择
内容 摘 要 :按 照 技 术 来 源 或 战略 模 式
可 将 企 业 的技 术创 新 划 分 为 四种 类型 ,
不 存在 必然 的联 系 , 一些 起点 高 、 模不 规
大的企 业 同样 可 以以较高 的 切入 点选 择
自主 创新 战 略 。而 一些 采 用模仿 创新 战 略的 企业 随 着企 业技 术 能 力增强 ,再 向 自主 创新 战 略演 进 ,一 个企 业在 采 用 种 创 新主 导模 式 的 同时 ,还 可兼 顾其 它
超额垄断利 润
性
能
极限
模仿创 新是指企业通过学 习模仿其他 创新者的思路和创新行为 ,引进并破译领
先者的核心 技术 ,加 以消化 、吸收和 改进
险 ,打 破技术 和市场
壁垒。
对 于实 力比较雄 厚 的企业宜选 择 自主 创 新战略 ,它要 求企
的过程。模仿创新的优势在 于:节省 研发
模 式 和几 种模 式 的组 合 ,都 要根 据本 企
业的发展 状况而 选择 。
技 术 创 新 的 战 略 机 会 选 择
( ) 选 择 合 适 的 进 入 时机 一
基础上进
步创新 以实现 既定 目标 的战略
企 业 应 根 据 自身 实 力 、 产 品 特 性 选 择 合 适 的 创 新 模 式 , 并 选 择 合 适 的 进 入 及退 出 时 机 。
重要。学 习主体综合素质提 高的快慢 。领
力的提 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具有极其重 要的作用 ,企业领导权威通过 自身学 习力
的提 升来带领员工创建学 习型组织 ,领导
导权威处于特殊 的位置 ,应该具 有很 强的 综合素质 ,通过学 习可 以引发其 自身的变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制造业企业专利研发战略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制造业企业专利研发战略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
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专利研发战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将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专利研发方面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提出的,它认为一个产业从发展初期到衰退阶段,存在一个明确的生命周期过程。
在产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态势和发展策略都各不相同。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专利研发战略方面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针对性的战略布局。
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处于市场成长阶段,市场需求旺盛,产品创新和技术更新快速。
在这一阶段,企业应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专利保护来确保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在关键技术领域增加专利申请数量,提高自身的专利布局。
通过专利保护,企业可以有效地保护自身的技术成果,降低市场风险,提升产品竞争力。
企业还可以通过专利授权、许可等方式来获取外部技术资源,促进自身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在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阶段,市场需求逐渐萎缩,企业面临着市场份额和利润的挤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加大。
在这一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需要通过专利研发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寻找新的增长点。
企业可以将专利研发重点转向新兴领域和新兴技术,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利润增长点。
企业还可以通过专利授权、技术转让等方式,实现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和转移,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专利研发战略方面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
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企业应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专利保护来确保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在成熟期阶段,企业需要通过专利研发来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战略——基于生命周期视角
看 , 务 融 资 比 率 在 婴 儿 期 和 青 少 年 期 先上 升 , 入 中 老 年 期 债 进 再 下降, 股权 融 资 比率 则 与 之 相 反 ; 企 业 规模 来 看 , 型 企 业 从 小
逐级按数量递增 , 有学者指出其 比例大致为 1 1 :0 。 :0 1 0
企 业 在 不 同 的发 展 阶 段 有 不 同 的资 金 需 求 , 需 要 不 同 的 这
以及企业信息透明度低等特征 。 科技型 中小企业既是加快科 技 成果转 化、 实现技 术创新的有效载体 , 是国 民经 济增长 的重 也
要 源 泉 。 近 年 来 的 发展 表 明 , 技 型 中小 企 业 无论 是在 数量 上 科
还 是在质量 上 , 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国家 都 是
业一般很少能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 。 大多数的风险投 资集 中在
企 业 推 出 产 品 进 行 批 量 生 产 的 时 候 , 即 成 果 转 化 期 。 根 据
A a S lma ( 9 8) d m oo n 1 9 的研 究 , 美国 6 % 以上 的风险 资本 在 0 集 中在科技型 中小企业的成果 转化 阶段 , 在企业研究开发阶段 风险资本的投入 比例不到 1 %。这从一个角度表明 , 0 我们不能 夸大风险投资 的作用 , 在科技型 中小企业种子期和初创期政府 的作用以及企业 自身的发展不可缺少。
中小企 业总 量 的 33 ,却创造 了全 国约 6 %的专利 发 明 、 _% 5
7 % 以 上 的 技 术 创 新 、O 以 上 的 新 产 品 开 发 。 在 2 0 5 8% 0 7年 6
月深圳 中小企业板上市 的 2 O家企业中 , 科技型企业 占 9 %。 O 当前 ,科技型 中小企业发展 比较突出 的问题就是融资难 , 融资难 已经成 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 因素。 本文着重研究从科技 型中小企业生命 周期 角度分析科技 型中小企 业融资 的战 略选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以养老地产行业DelWebb公司案例分析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Del Webb公司养老地产开发的案例分析摘要:第一部分,明确企业生命周期的内涵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内涵,将这两个概念清晰地区别出来。
第二部分,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首先论述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及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然后论述了处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应选择何种竞争战略以规避风险并抓住机遇。
第三部分,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从企业生命周期相关理论入手,论述了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的特征及应选择的竞争战略。
第四部分,养老产业的界定。
国内外养老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Del Webb公司的案例,通过美式的养老地产的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一、企业生命周期内涵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瑞·葛雷纳(肠rryE.Ger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
其后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斯(IhckaAdiez)s从企业文化角度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系统研究。
此外,许多学者从定性或定量角度,不断探索和修正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1989年,伊查克·爱迪斯(IhckaAdiez)s的著作《企业生命周期》正式出版,成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经典之作。
该书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又称为古典模型〔注'」。
爱迪斯认为,企业的成长与老化同生物体一样都是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灵活性与可控性决定了企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
如图1所示,爱迪斯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成长和老化三个阶段,并依次将各个阶段细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
图1 爱迪斯企业生命周期示意图二、产业生命周期内涵作为生物学概念,生命周期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体从出生、成长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
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基于创新优势和外部性利用的视角
路 径 依赖 ( 克鲁格曼,1 9 9 1 )。综 合 起 来看 ,
产 业 集 群所 具 有 的优 势 主 要集 中在 两 个 方 面 ,
一
是 具 有 创新 优 势 ,这 是 产 业集 群 竞 从外部性的
角度 解 释 了企 业 空 间集 聚 的原 因 , 认 为专 业 化 的 劳动 力 供 给 、 中 间投 入 品 的集 中 供给 和 公 共 设施 的分 享 能 够 有效 降低 企 业 的 生 产和 经 营 成
长 期 以来 , 理 论 界 对 产 业 集 群 的研 究 比 较 集 中 于产 业 集 群 形 成 的机 制 和 集 群 发 展 的动 力 方面 ,尤 其 是 在 揭 示产 业 集 群 创 新 优 势方 面
研 究 比较 深 入 ,但 是对 产 业 集 群 生 命 周 期 的研 究 不 多 。 目前 研 究 者对 产 业 集 群 生 命 周 期 的研 究 , 一 是集 中于 生 命 阶段 的分 期 ,普遍 的认 识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它 就一 定具 有 永 恒 的 竞 争 力 ,它
也有 自己 的生 命 周 期 。产 业 集 群 生 命 周 期 与产
业 的生 命 周 期 并 不完 全 一 致 ,一 个 产 业 可 能包
括 了很 多 产 业 集群 ,有 的兴 旺 发 达 ,而 有 的可
能正走 向衰落 。产业集群 的生命周期具有更 多
的地 域 特 性 ,与非 集 群 企 业 比起 来 ,在 发 展 的
早 期 产 业 集 群 具 有 更 好 的 表 现 ,而 在 发 展 的 晚 期 ,产 业 集 群 企 业 比非 集 群 企 业 表 现 更 糟 ( A u d r e t s c h D B , 1 9 9 6 ) 。 国外 研 究 者 对 产 业 集 群 的生 命 周 期 有 不 同 的见 解 ,V a n K 1 i n k
技术效率促进高技术产业循环发展的机理分析——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在 现 有 的技术 水平 下 ,生 产者 的产 出能否 达 到
理论最大产出, 依赖于技术效率水平 的高低 。因此 , 在投入不变 . 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 , 一个评价单
元 的产 出取决于技术效率的高低。技术进步对高技 术产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在众多的文献中得到了广泛 的论证 . 此无 须赘 述 , 在 而技 术 效率 对 高技 术产 业 发
里 由于考察的是技术效率在高技术产业循环发展 中 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所以将高技术产业按照其他产 业一样分析产业完整的生命周期。
图1 和图 2 分别是高技术产业完整的生命周期 图与高 技 术产 业循 环 发展 的趋 势 图 ,可 以观 察到 一
个产业完整的生命周期趋势与在其步人成熟期之后 展 的作用却很少有人提及。 因此 , 本文将从技术效率 通过成功的生命周期转化 的产业趋势 。 促 进 高技术 产业 循 环发 展 的机 理展 开分 析 。
成 本会 随着技 术 的变化 而变化 。而产 品的性 能 和生 产成 本 又是决 定产 品销售 量 和其获 利能 力 的最重 要
的扩张 , 如管理素质 的提高 、 技术 的发展 、 工艺水平 的进步 、 品的升 级换代 等 , 产 这些 因素 都从 内涵 意义 上 推进 了产业 的扩 张和 向更 高产 业 层 次 的演 进 : 二 是指外延意义上的扩张 ,如同一产业内生产同一产 品的企业数量的增加 、 规模的扩大 、 区域的延伸等。 在 高技术 产业 成长 阶段 ,随着 技术 的不 断改 进 和 完善及 发展 方 向的 明朗化 , 同时产业 中 的新 能 源 、
在起 步 阶段 增 长 比较 缓慢 , 图 中的 曲线 较 为平缓 , 在 原 因是高 技术 产业正 处 于孕育 期 、 展不 充分 . 社 发 在 生产 率 、 高产 业产 品 附加值 等使各 企业 开始 盈利 、 提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政策——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考量
第3 O 卷 第3 期 2 0 1 3 年2 月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l 0l _ 3 O N O. 03
1 文 献 回 顾
早 期 针 对 发 达 国家 或新 兴 工 业 化 国家 产 业 兴 起 过 程 的研 究 表 明 , 各 国 政 府 部 门及 其 制 定 的 公 共 政 策 在 推进 技 术 创 新 、 促进新兴产 业发展方 面有积极 作用 , 而 且在 2 O世 纪 上 半 叶 的 主 要 l T业 化 国 家 呈 现 m 强 烈 的 政策 趋 同 现象 。近 年 的 研 究 发 现 , 不 同 政 治 制 度 结 构 的 国 家 政 府 在 产 业 政 策 手 段 上 有 不 同 导 向 。例 如 ,
2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生 命 周 期 各 阶段 特 征
自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起 , 突 破 性 创 新 往 往 会 促 发 新
兴产业的兴起 , 新 兴 产 业 一 般 按 照 生 命 周 期 过 程 渐 次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4 一 l O
基金 项 目: 国 家软 科 学研 究计 划 重 大 项 目( 2 0 n Gx s 2 D O 3 1 )
特 和克 莱 珀 于 1 9 8 2年 建 立 了 首 个 产 业 生 命 周 期 模 型, 它是 被 大 量 经 验 研 究 所 支 持 的 描 述 产 业 动 态 发 展 的 规 范 化模 型 。根 据 该 模 型 所 划 分 的 产 业 生 命 周 期 各 阶 段 产 业 创新 特征 , 研 究相应 的产业政策措施 , 以增 强 政 策 的 针 对性 和有 效 性 , 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基于企业成长过程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当企业 的发展进 入成熟 期 ,产 品的市 场 占有率达到相
当的份 额 , 销售 收入和 利润都 大 幅增 长 , 产 品和企 业被市 场 在 市场竞 争格局 发生 变化 的外在环境 下 ,市场 竞争 焦 认可 , 逐 渐有 了市场知 名度和 品牌 影 响力 , 企业面 临 的资金 点 由产品转变 为以知 识为基础 的技 术竞争 , 企业 成为技术 的 压 力 日益减 少 , 抗风 险能力进一步 提升。若要维持企业 当前 “ 创 新主体 ” 。技 术创 新的成 功与 否将影 Ⅱ 向 到企 业 的核 心竞 的地位 或者 进一步 获取领先优势 , 则 需要企业开发 自身的技 争 力形 成 , 甚至 决定着 企业 的生存 与发展 。 因此 , 实行技术 术创新能力 , 开发出领先于行业的新产品。因此 , 在该阶段 自 创 新战略 已经成为 了我国企业 的必然选择。本 文以企 业为视 主创新战略和领先创新战略成为 了企业不二选 择。 通过独 立 角, 结合 企业动 态 的成长过 程 , 根据 企业 技术创 新 战略 的不
企 业 也应 该 保 证 自主 创 新 能力 的不 断提 升 , 只 有 新 战略 成为 了最 为可 取 的选 择 。 企业 采用 合作 创 新战 略主 的 同时 ,
要基 于 两点 考 虑 : ① 企 业技 术创 新 能力 的培 育 具有 累积 性 企 业 掌 握核 心 的技术 才 能打造 并 维 持企 业 在 行 业 中 的垄 和连 续 性。 经 历 了萌 芽阶 段 的发展 , 企 业积 累 了一 定 的技 断性 技 术 竞争 力 。企 业 要 维 持并 扩 大在 行 业 中的领 先优 继续 采 取 领 先创 新 战 略是 必 须 的 , 但 为 了进 一步 开 拓 术创 新 能力 , 此时 需要 企业 结 合 自身 的实 际情 况开 发 新 的 势 , 企 业可 以 考虑采 取 补缺创 新 战 略。 同 技 术创 新 能力 , 若 企 业 仍 然 实行 模 仿 战 略 , 则势 必 不 能适 市 场扩 大 利润 空 间 , 时 ,企 业 需 要保 持 对 市场 缝 隙 的高 度 洞察 能力 和 挖掘 能 应 企 业和 市 场 发 展 的 需要 ,导致 企 业 的技 术和 知 识 链 断 裂 。② 企业 在 该 阶段 的 实力有 限 , 与其他 企 业 或机 构进 行 力 。通过 对市场 空 白进行填 补 可 以帮助企 业扩 大 已经趋于 推 动企业 的持 续发 展。 合 作 可 以打 破 行 业 界 限 , 实 现人 才 和 资 源 的共 享 , 学 习其 稳 定 的利 润空 间 ,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On Te h oo ia nn v to ta e y Ba e c n l gc lI o a in S r tg s d o h f ce o sne sEn e p ie n t e Lie Cy l fBu i s tr rs s
ZHANG a g, Ch n HAN n fn Yu —e g
2 企业生命周期 简介
企 业生 命周 期是 指一 个企 ,到最 后 衰退 直 至 消亡 的 筹 运 发
1 引 言
经济 可持续 发展 是人类 社会 不 断追求 繁荣 和进 步 的必然要 求 , 技术 创 新 是经 济 可 持 续 发展 的先 导 和支撑 。当今世 界 , 随着新科 技 革命迅 猛发 展 , 不断 引发新 的技 术创 新 浪潮 , 技 成 果 转 化 和产 业 更 新 科 换 代 的周期 越来越 短 , 技术 创 新 在 经 济 发展 中的 地 位 和作用 越来 越重 要 。而创 新 战略在 整个技 术创 新 中起着非 常关 键 的 作用 。 因此 , 何选 择 正 确 的 创 如 新 战略是 当代 企业 面 临的重 大 问题 。本 文结 合企 业
我国制造业集聚经济动态性研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结构多元化 , 有利于形成产业间的知识溢 出与技: 术合作。但另一方面 , 大城市 中劳动力 、 土地等各项
成 本较 高 , 同时还有 严重 的拥 挤 问题 。最后 , 对 于地方 化 经 济及 城 市化 经 济 的相 对 作 用这 一 问题 , 相 关 研究 并 没有得 出一 致 的结论 。以 He n d e r s o n _ 2 : 为代表 的学者认 为 , 集聚经 济 主要表 现为 地方 化经济 而非城 市化 经济 。而 以 J a c o b s _ 3 为代 表 的学 者则强 调 城市化 经济 在推 动技 术创新 及 经济 增 长方 面 的 突 出作 用 。 许 多 学者试 图分析形 成 上述不 同观点 的原 因 。G r o o t 等 对 于 这 类研 究 进 行 了详 细 的 回顾 与分
我 国学者 在 比较地方 化经济 与城 市化 经济 时通常从 产业技 术含 量高低 这一 异质性 方面展 开 。石 灵 云和 刘修岩 认为 , 地方 化经济 在我 国大 部分 产 业 中都 发 挥 显著 的促 进作 用 , 而 仅 有少 数 技 术含 量 相对 较高 的产业 支持城 市化经 济 。贺灿 飞 同样 指 出 , 集 聚效 应 主要 体现 在地 方 化经 济 而非 城 市 化 经济 , 仅高效 率 的产业 才能受 益于城 市化 经济 。然 而 , 同样有 较 多 的研 究并 不 支持 这 一基 本 结论 。 陈 良文 和杨开 忠 在对 我 国八个 制造 业 的分 析 中发 现 城 市化 经 济 效应 或 地 方 化经 济 效应 的存 在 与 否 和产 业技术 密集 度之 间的关 系并不 密切 , 高技术 产 业 中可 能并 不存 在 城市 化 经济 效应 。赵建 吉 和 曾刚 也 有类似 的发 现 。通 常新 兴产业 或高技 术产 业更 偏 向 于多样 性 的经 济环 境 ; 而对 于 传统 产业 而言 , 通常地 方化经 济效应 较强 。但是 他们 的研究 并没 有证 实这一 理论预期 : 城 市化 经济对 医药 和电 子 设备 制造业 这两类 高技 术产业 的发 展产 生负 向影 响 , 同时对 有色 金属冶 炼及压 延加 工业 、 交 通运输 设 备制 造业这 两类传 统产 业 的发 展起 显著 的正 向作 用 。从 以上文 献分 析 中可 以发 现 , 尽 管 产业 的技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设计--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基金项 目: 辽 宁 省 教 育科 学 规划 “ 十二五” 立项课题( J G1 3 D B 0 6 0 ) ; 大 连 市社 科 联 基 金 项 目( 2 O 1 2 d 1 s k y b 1 9 7 )
作者简介 : 马亚静( 1 9 7 2 一) , 女, 辽宁朝 阳人 , 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 究生 , 大连交通大 学副教授 , 主要从 事产业发展 与财政
摘 要 : 战略 性新兴 产业发 展 是 动态 演进 的过 程 , 财 政 政策 是 促进 战略 性 新 兴产 业发 展 的重
要 政策 工具 , 依 据战 略性新 兴产 业发 展规 律 制 定 相应 的财 政政 策 已经迫 在 眉 睫 , 但这 方 面 的 研 究 并不 多见。战 略性 新兴产 业 四个 生命周 期 阶段具 有 不 同特 征 , 相 应 业 态依 次表 现 为幼 稚
第3 7卷 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辽 宁师 范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i a o n i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导技 术 成熟 程 度 , 少 则两三年 , 多则几 十年, 但 整 体 向 : 一是 部 分 衰 退 企 业 通 过 生 产 要 素 退 出 , 企 业 转 趋 势是 产业 生 命 周 期 变换 比较 快 , 不 同发 展 阶段 对 产 , 退 出该产业 领域 ; 二 是 部 分 衰退 产 业 通过 调 整 升
政策研究 。
第 2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研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摘要: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处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创新环境是不同的。
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通过分析产业和厂商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指出了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一般会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并以中国汽车产业为案例,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生命周期技术创新创新模式在当今世界,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个企业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自身条件也在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创新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良好的创新模式,是其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赢得创新利益的先决条件。
不创新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但创新模式选择失误所导致的不良创新反过来可能会加速企业衰亡的进程。
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创新模式是当代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一、技术创新和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综述阿伯纳西(William J.Abernathy)和厄特巴克(James M. Utterback)(1975)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考察,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许多行业和创新案例的分析,发现三者之间既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又存在着有机联系,他们在时间上的动态发展影响着产业的演化。
并通过引入主导设计概念,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即Abernathy- Utterback创新过程模型,简称传统A-U模型。
图1 A-U模型传统A-U 模型揭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把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及产业组织的演化分为流动阶段、转换阶段和特性阶段,认为产业创新类型、创新程度和创新特征取决于产业的成长阶段。
如图1所示。
Michael Gort 和Steven Klepper(1982)在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产业中的厂商数目(净进入数)对产业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得到引入、大量进入、稳定、大量退出(淘汰)和成熟五个阶段。
该模型的突出贡献在于,强调了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重要影响,即对创新的特征、重要性和来源的重大影响,首次指出厂商数目存在的“淘汰”(shake-out )现象,并建立了创新方式了进入率的正式关系。
Klepper 和Graddy(1900)对G-K 模型进行了技术内生化的发展。
与前面的理论相比,这一理论更强调了过程创新所产生的成本竞争效应,是一个自由竞争随机过程创新模型,专门化地研究了技术因素对产业进化的影响。
1996年,Agarwal ,Rajshree 和Gort 对G-K 模型进行了发展。
沿着一条深入市场结构内部的现代产业组织研究思路,他们对产业生命周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
每一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所经历的阶段进行了分析,现在一般认为产业生命周期要经历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如下图所示:图2 产业生命周期二、 企业在生命周期中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一)幼稚期幼稚期是产业的萌芽和产生阶段,是某类新产品被推向市场,并逐渐被市场所认可,转化为现实需求形成产业的过程。
也是某类生产和社会经济不断发育和集合,逐渐成形进而构成一个产业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产业的萌芽和形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是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社会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产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动力。
产业的形成的方式有三种:分化、衍生和新成长。
分化是是指产业是从原产业中分离出来。
分解为一个独立的新产业,比如电子工业从机械工业中分离出来,幼稚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技术创新能力石化产业从石油产业中分化出来。
衍生是指出现与原有产业相关、相配套的行业,如汽车业衍生出来的汽车修理业,房地产业衍生出来的房地产咨询业等。
新生长方式是新产业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并不依附于原有产业。
这种产业的生产往往是科学技术产生突破性进步的结果,经常萌芽于实验室或者科技园区。
在幼稚期,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缺乏健全的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是一个内部管理相对混乱的时期,但创业者有非常高的积极性。
企业在这一时期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求的生存。
因此,在幼稚期,技术创新是企业需要突破的最大瓶颈。
处于幼稚期的企业,一般会在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这两种技术创新模式中选择。
具体选择哪一种,这取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和收益、技术转让的收益和模仿创新的收益以及取得自主创新成功的概率。
幼稚期企业自主创新成本高,风险大,成功率低,不宜采取此种创新模式。
在此阶段企业宜进行较低层次的模仿创新。
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其它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通过内部学习性的解剖和吸收,掌握其技术的精髓,节省资金和时间成本的投入,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份额,打开产品销路,增加企业的资本积累。
另外,企业应该在幼稚期就注意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加强员工特别是创新型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联系和巩固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培养出一批对企业有忠诚度的科技人员,为以后进一步的创新活动储备具有高科技的人力资本。
(二)成长期在成长期,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产业的生产技术逐渐成形,市场认可并接受了产业的产品,产品的销售数量迅速增长,市场逐渐扩大,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因数减少,新兴产业的投资风险较大程度地降低,受少数在位厂商获取巨额利润的诱惑,大量投资者开始进入该产业进行投资,产业的数量和规模在急剧扩大。
这个时期是关系企业生存的关键时期。
如果企业目前的创新无法适应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其生命周期就可能结束,如图2中虚线所示。
如果企业创新能够顺应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就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
在成长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的积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管理上的混乱,缺少长远目标,缺乏模式性思维,缺乏系统化的制度。
企业要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
具体包括:防止“创办人陷阱”,将企业活力及组织结构予以制度化,要形成明确的行动方针、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健全的预算体系;对创新精神继续大力贯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树立企业形象,建立企业自己的营销渠道。
经过创业初期的努力,企业拥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各方面的社会关系网络也逐步建立起来,企业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融集到所需的资金,因此,此阶段的企业拥有了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同时,在人力资本方面,企业在起步阶段培养了一批自己的技术人员,企业内部整体的人力资本存量有所增加,具备了高层次的模仿创新,即在模仿基础上实现二次创新所需要的较高成熟度的人力资本。
因此,企业采用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主要涉及对新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继续发挥模仿创新所具有的低风险、高效率的优势,巩固原产品的市场份额,保持并扩大原有的顾客群。
这种模仿创新有时会通过与先进企业进行合资或合营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理解为初步的合作创新模式。
此阶段的自主创新主要是为了克服企业过度依赖引进,陷入“引进再引进”、“依赖再依赖”的双重恶性循环,在企业内部形成自主研发、持续创新的科研氛围,为企业步入成熟期培养和储备高技术人才。
(三)成熟期成熟期是产业从各方面完善的时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实现过程。
产业成熟首先表现在技术上的成熟,意味着这一产业多数厂商采用的是适用的、至少有一定先进稳定的技术,少数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乏力的厂商将逐步退出。
其次表现在产品上的成熟。
产品成熟是产业成熟的主要标志,产品的基本性能、式样、功能、规模、结构将趋向成熟,且已被消费者习惯使用。
再次是生产工艺的成熟,生产过程已基本定型,标准化程度很高,产品的差异性很小。
最后是产业组织上的成熟,意味着企业间建立了良好的分工协作体系,市场竞争是有效的,市场运作规模合理,运作水平较高,市场绩效较高,产业内市场结构较为合理。
进入成熟期,企业的业绩已经稳定下来了,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有了稳定的销路,资金、人员及技术的积累充足,能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企业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制度化保障,正式沟通机制形成,企业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力突出;研发人员明显增多,创新能力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模式,从而延长企业的成熟期,保证现有的地位和利益。
在成熟期,企业应采取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模式。
首先,企业依靠其内部的资源条件并结合外部的因素,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加快自主创新的的步伐,形成一系列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因为自主创新有利于企业为自己构筑起较强的技术壁垒,通过控制核心技术的转让,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某种产品甚至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进程,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其次,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应该积极利用一切有益的资源同其他的创新主体进行合作创新,一类是企业间的合作,另一类是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
合作创新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互补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个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目的也是巩固并进一步发展地位。
合作创新有利于创新资源的整合,缩短创新周期,分摊创新成本和风险,以成为技术创新日益重要的手段。
(四)衰退期产业衰退期是对产业自身否定和孕育新产业及新产品的过程。
这一时期,产业技术水平已经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产业创新能力萎缩,产品相对于人们的需求偏好于老化情况,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企业大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许多企业纷纷从产业中退出转向其他产业。
然而,由于需求惯性、企业家努力、技术革新、政府保护等因素可大大延缓产业衰退,出现“衰而不亡”或“起死回生”。
在这一时期,企业应尽快回收老产品,努力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利用还剩余的优势,采取加速创新和蜕变模式。
所谓加速创新和蜕变在先进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压力下,某些已经处于蜕变创新期的高技术产业为了生存和获取一定的优势,从而实现加速向高级产业蜕变的一种现象。
不过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一,这些产业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集中度,企业的经济实力较强,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因而具备了加速创新的内在条件;其二是在国外产品以技术、投资的竞争等外部条件的刺激下,这些产业发生蜕变和创新成为可能。
三、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的技术创新模式从全球角度看,汽车工业应当属于一个夕阳产业,这可以从汽车跨国公司大规模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汽车产业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销量多年来呈略减的趋势当中得到验证。
基于我国汽车产业生命周期, 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正在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成长期的结束期和成熟期的开始期,借鉴技术创新相关理论及其模式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了不同了技术创新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1978)我国汽车产业主要采取了低层次的模仿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