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韵》文字版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9)风雅游士
《宋之韵》解说词【19】风雅游士《宋之韵》解说词【19】风雅游士姜夔和苏轼一样,在诗,词,文,书法,绘画这些方面都够上一家,虽然知名度不及苏轼,还是写有专著的音乐家,造诣很深,这是他超过苏轼的地方。
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宋代一大家,对后世一直到清代都有影响。
他与辛弃疾同时而略后,有过交往,也学着写过辛派词。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1205年,六十六岁高龄的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
当时南宋朝廷正紧锣密鼓准备北伐,因此抬出辛弃疾以壮声势。
他在镇江这里写了名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这首词就是用辛词韵脚和模仿辛词风格写的。
词中赞叹辛弃疾是再世诸葛亮,出任镇江知府是为了报答朝廷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以神京即开封府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老百姓都在盼着南宋的能打回去,因此他提醒辛弃疾像东晋桓温北伐时那样去看看自己多年前种的树,也就是去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是否还是老样子。
这就是说,他认为辛弃疾必定马到成功,会一举扫灭金朝,收复中原。
由于身世不同,因而没有慷慨悲歌的激情,而只有一些想说又不想多说的怨怅,下面这首《扬州慢》是他忧时怨乱的代表作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中写的是1126年靖康之变,特别是1161年金朝完颜亮南侵对扬州造成的破坏。
尽管战争已过去十六年,而距靖康之变已半个世纪,扬州却始终没有从战争的创伤中缓过气来。
词人走过“春风十里”看到的尽是被春风吹醒的野草。
“自胡马窥江去后”的窥字用的非常精警。
金兵只不过到长江边上偷看了一眼,就使扬州残破不堪,以致这废池应当是指瘦西湖和残剩的大树冷嗦嗦的喘息着,还生怕人提起战争。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这几句说的极为沉痛。
其感人之处在于不直说战争的残酷性,而将废池乔木拟人化。
《宋之韵》
《宋之韵》文字解说词第一集宋词概览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
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
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
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气势壮阔,旷莽浑厚。
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
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词就是歌词。
大名鼎鼎的宋词,就是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北宋和南宋,流传下来的歌词。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词既是歌曲的组成部分,当然要随音乐一同发展变化,从隋代开始,特别是到八世纪盛唐时期,由于和西域地区交往频繁,就传进来一种叫胡乐的音乐,这种音乐与中原地区原有的音乐融合以后,又产生了一种叫燕乐的新音乐。
《宋之韵》解说词(全集)
《宋之韵》解说词(全集)第一集宋词概览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
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
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气势壮阔,旷莽浑厚;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词就是歌词。
大名鼎鼎的宋词,就是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北宋和南宋,流传下来的歌词。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词既是歌曲的组成部分,当然要随音乐一同发展变化,从隋代开始,特别是到八世纪盛唐时期,由于和西域地区交往频繁,就传进来一种叫胡乐的音乐,这种音乐与中原地区原有的音乐融合以后,又产生了一种叫燕乐的新音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6)一代豪杰(上)
《宋之韵》解说词【16】一代豪杰(上)《宋之韵》解说词【16】一代豪杰(上)公元1161年,金朝的篡位皇帝完颜亮率大军南侵,想一举消灭南宋,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在山东济南拉起一支两千人的队伍,与耿京领导的另一支声势浩大的义军并肩作战。
第二年,他从南宋回来复命时,叛徒张安国已杀耿京投降金朝。
辛弃疾当机立断,带领五十名忠义军人,直冲张安国巢穴。
当时,张安国正在与金将饮酒,辛弃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拿下,一阵风跑了。
等金人发觉,带兵来追,早已无影无踪。
一代豪杰辛弃疾就以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闯入了南宋的政坛和词坛。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
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当年完颜亮进据扬州,在采石矶被宋军击败,又在内讧中被杀,这次南侵就这样结束了。
十七年后,辛弃疾再过扬州,回忆当年“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在战火中穿行的经历,依旧是那么豪情满怀,甚至直到晚年,他已经退出官场,也还会想起这激战的场面来。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他带领一支队伍,渡江南来,曾与金兵遭遇,双方用箭对射,激烈交战,他杀回南宋,想有一番作为,先后进献过《美芹十论》和《九议》,分析宋金形势,讲明抗金措施。
尽管朝廷也知道他不是等闲之辈,分析得有理。
但宋王朝的国策就是对外不抵抗。
他满怀壮志而来,却像堕入了炼狱,开始了无尽期的煎熬。
追想往事,感叹今天,“春风不染白髭须”,银白的须发已经不是春风所能染黑的了,他已经无可挽回地老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学着怎样种树,以此来按压这一腔悲愤。
他不像陆游光凭着一腔热情呐喊,而是有能力冲锋陷阵,有能力运筹帷幄,后世也可以相信他有能力出将入相,有能力收回失地。
但他却什么也做不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广大的淮河以北地区失陷于金人之手,只能痛苦地去眺望,隐在无数青山之外的中原。
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十三】
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十三】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十三】第十三集《宋之韵》解说词【十三】千秋才女古代寥寥可数的女诗人,能毫无愧色与第一流的男性诗人比肩而立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千秋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是颇有名气的学者和散文家,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所著《金石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李清照从小就才华出众,诗和散文都很出色,还擅长书画,词更是宋词中独树一帜的名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她善于把口语锤炼得浅切平易、活泼动人,富于表现力,用于塑造鲜明的艺术形像。
像她十八岁结婚前写的这首词,语言就已经锤炼得很见功力了。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抒情主人公是个大家闺秀,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她内心朦胧地在寻求爱情,羞涩却又落落大方,放得开却又带几分矜持。
宋代是封建意识形态逐渐强化的时代,但那种约束力对少年李清照似乎根本不存在。
打秋千能打到“薄汗轻衣透”说明很有些放肆。
见有人来,羞得顾不上穿鞋就跑,头发也乱了,金钗也滑落了,跑到门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又回头偷看一眼,还顺手抓过来一枝青梅闻一闻。
这种举动,是完全不符合封建规范的,但这一串动作,却把少女健康开朗、娇憨羞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脍炙人口的名篇,到重阳节时已过秋分,已经昼短夜长,“薄雾浓云愁永昼”自然就不是真的白昼漫长,而只是丈夫不在,空房独守,因而无以消遣的内心感受。
白昼难挨,夜里更是冷清,但词人不明说,只用“半夜凉初透”这种愈变愈凉的气候来暗示,这就比说冷清更饶有余味。
“东篱把酒黄昏后”的重阳节那天,菊花开得正艳,多少天过去了,应当开始萎谢了吧?因此“帘卷西风”的瞬间,看到窗外的菊花蔫萎,词人顿时敏感地想到了“人比黄花瘦”,这一声轻柔的叹息,浓缩了无限的凄苦。
宋之韵笔记摘抄
宋之韵笔记摘抄治国要靠农业,但不该压制工商。
在小农社会里,这自然是不受欢迎的异端邪说。
他上疏皇帝主张抗金,被当权者诬陷,几次蹲大狱。
五十一岁时中状元,但没来得及做官,第二年就死了。
他也许是中国历史上遭遇最悲惨的状元吧。
1186年,宋朝派特使去为金朝皇帝祝寿,这时金与宋已由原先的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其实不过是父子关系罢了。
陈亮在写词为特使送行时,于是大发了一通感慨: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槀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辛派另一个重要词人是刘过,刘过与陈亮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坚决主战,反对议和。
都曾向朝廷上书谈如何恢复中原,都以布衣终生,没有做过官。
他对自号稼轩居士的辛弃疾非常崇敬,认为不仅谋略不次于东晋系国家安危的重臣陶侃,而且还有杰出的文才。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
说得非常中肯。
1203年,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即掌管一路军政和民政的最高长官。
他约刘过去见面,刘过当时在西湖住着,一时去不了,就写了一首词寄去,这首词说,正准备带上酒和猪肘子之类的食物,在风雨中度过钱塘江去见辛弃疾,不想被香山居士白居易,林逋林和靖与东坡居士苏轼三个人挡住了。
苏东坡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风景好着呢,为什么要走?白居易说,对了对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西湖这里的南高峰是值得一游的呀。
林逋却说,你们两人说的不对,还是到孤山去赏梅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多有意思,等天晴了,再去拜访辛弃疾也不晚,还是先在这里游玩一番吧。
无论古筝上弹出的哀怨还是陈皇后被幽闭在长门宫的那种长夜难熬,都无法拿来相比。
“想伴侣犹宿芦花”,说不定伙伴们还宿在哪个芦花荡里吧。
《宋之韵》文字版
彭林说礼(二)学会称呼·2011年10月2日(我们与他人打交道,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如何称呼对方。
可在很多人眼里,“称呼”不就是直接叫对方的名字或者“你”吗,有什么可讲究的呢?在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眼里,“称呼”虽然简单,但里面却蕴藏着很大的学问和智慧。
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男性称自己的配偶为“夫人”,这样的称呼已经司空见惯。
可这样寻常的一件事竟然不符合中国传统礼仪的要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在称呼自己配偶的时候,究竟还存在哪些误区呢?)有这样的笑话,经常有人讲,有一位船客,上船后不知道几点开,就问船老大,喂,这船,几点开?船老大不理睬他。
船老大就用篙敲了他一下,他还喊,船老大就把他打进了水中。
他没称谓让对方不舒服。
这是专门的学问。
今天这种称谓问题成了失礼的普遍现象。
有外来办事人,常问人时用“哎”。
称谓失当更不对。
我有朋友的老婆进了阅览室,学生要借杂志,权衡怎么叫,叫老师嘛,不配,想了半天叫师傅。
这位朋友听出不尊重,反应快,转过脸来说,叫我师傅,我什么时候带过你这个徒弟,学生赶快道歉。
不知道职务与身份时,怎么称呼?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可以称大叔,大姐等。
西方也说是兄弟,都是上帝之子。
(西方人称呼对方可以直呼其名,包括孩子对父母的称呼。
在他们看来,姓名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已,就是让人叫的。
但在彭林教授看来,中国与西方不同,自古以来就崇尚“礼”的要求。
那么,按照这个要求,我们称呼对方尤其是称呼长辈时,究竟有哪些讲究呢?)中国人的礼有这样的话,自卑而敬人。
卑是谦卑,无论跟什么人打交道,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所以有谦语,像北京话中的“您”,表达的就是尊重。
自古以来就讲究对人敬,对自己谦。
像爵位里,作为敬称,天子叫“君”,诸侯也叫“君”。
后来把这个下移,用于一般人身上。
古人写墓志铭,写父亲叫“府君”,女子叫丈夫叫“夫君”。
“君”成了普通的对方“你”,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像“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里君都是你。
纪录片宋之韵(11-20集)
纪录片宋之韵(11-20集)第11集:集大成者柳阴烟里,丝丝弄碧。
沉思前事,清泪暗滴。
周邦彦,以雅正为纲,用雍容妙丽的文字诉说幽怨伤感的情事,成为宋词发展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
第12集:战乱年代绕阶独行,白首功名,知音既少,弦断谁听?岳飞等爱国词人写就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
而上至被俘皇帝下至飘零隐士,也都在北宋王朝的覆灭后,在凄风苦雨中、怀念着回不去的太平盛世。
第13集:千秋才女帘卷西风,寻寻觅觅,难载多愁,千秋才女。
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笔触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自是花中第一流”。
第14集:辛词前奏长淮望断,故宫离黍,扣舷独啸,今夕何夕。
宋金之战的戎马兵戈为宋词注入了一腔热血,豪放派自此正式步入了词坛。
第15集:爱国词人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里,才华横溢的陆游陆放翁,只能无奈地泣血悲鸣,满腹举兵无望报国无门的悲愤,和与深爱之人死生离别的憾恨。
第16集:一代豪杰(上)醉里看剑,梦回连营,可怜白发,欲说还休。
辛弃疾兼具文人气质和将军豪气,手执旷世英雄的剑与笔,虎啸风生地书写词坛翘楚的一代传奇。
第17集:一代豪杰(下)众里寻他,蓦然回首,铁笔将军,一代豪杰。
万里江山迟迟未归,行军打仗是辛弃疾壮心不已的追逐,填词作曲是辛弃疾生命价值的转移,豪放词派的巅峰,被永恒地定格在这个时代。
第18集:辛派词人百年歌舞,百年酣醉,报国梦碎,不见南师。
辛派词人为抗金救国而呼号,纵笔挥洒着慷慨豪情,巍然屹立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节里,却最终没能躲过,末世衰亡的命运。
第19集:风雅游士暗香疏影,梅边吹笛,红萼无言,冷月无声。
姜夔在兵荒马乱中绝世而独立,以其幽香冷韵的气质,绽放成一枝高雅脱俗的孤梅。
第20集:末世悲歌刀兵齐聚,国破家亡,断魂千里,末世悲歌。
遗民漂泊流浪,山河残破动荡,这是一曲亡国的辛酸血泪史。
而文天祥等坚持用生命谱写文人志士的爱国尊严,高昂地为宋词长卷载入了最后的英魂绝章。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集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集介绍电视纪录片《宋之韵》是一部展示中国宋代文化和历史的精彩作品。
本片通过深入研究宋代文化和历史,展现了这个时期的建筑、艺术、音乐、风俗和人物,向观众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繁荣与光辉。
本文档是电视纪录片《宋之韵》的解说词集,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该片。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介绍该片的主要内容、剧情梗概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主要内容第一集:宋代建筑与城市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一集将带领观众了解宋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并展示一些著名的宋代建筑,如灵隐寺、张家界和黄山等。
第二集:宋代文化与艺术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
这一集将介绍宋代的文学、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并向观众展示一些著名的宋代文化艺术作品。
第三集:宋代风俗与习俗宋代是一个风俗繁盛的时期,这一集将介绍宋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娱乐活动和节日习俗,向观众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
第四集:宋代名人与英雄宋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和英雄。
这一集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宋代名人和英雄,如苏东坡、文天祥和岳飞等,并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贡献。
剧情梗概第一集:宋代建筑与城市本集以灵隐寺为例,展示了宋代建筑的宏伟和精湛的工艺。
节目介绍了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元素,并通过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信仰。
第二集:宋代文化与艺术本集以王安石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介绍了宋代的文学创作和诗词之美。
同时,节目还展示了宋代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让观众感受到当时文化艺术的兴盛和独特之处。
第三集:宋代风俗与习俗本集以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例,展示了宋代人民庆祝和欢乐的场景。
节目还介绍了宋代人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和娱乐活动,让观众了解宋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氛围。
第四集:宋代名人与英雄本集介绍了一些宋代的名人和英雄,如苏东坡、文天祥和岳飞等。
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贡献,节目向观众展示了宋代人才辈出和英雄出现的背景和氛围。
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七】
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七】电视片《宋之韵》文字解说词【七】第七集《宋之韵》解说词【七】旷世奇才(下)苏轼把自己的生活全方位撒进词的沃野,用独自从生活中浓缩出来的哲理去进行培育,使词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开出了有深度的,经得起琢磨的意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日出游,忽然遇上阵雨,同伴狼狈不堪,词人却“吟啸且徐行”置之度外,“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奔走一生的准备都做好了,还会怕这么一阵雨吗?终于阵雨过后,斜照相迎。
刚才那一阵“穿林打叶声”不过是一场虚惊。
实际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这里有陶渊明的随缘自适,有禅宗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的了悟。
苏轼抱着儒家的社会责任感来承当一切,一点不肯马虎,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知无不言的性格,黑白分明的态度,使他受尽了折磨,贬官贬得一次比一比远——《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已经贬到了惠州,当时这是地产的蛮荒之地,他竟然声言只要天天有荔枝吃,就“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自宽自解,然而因为他是旷世奇才,又有充满磁性的人格魅力,这使他那些藐小的政敌,忌妒得目光都发高烧。
于是,他们借故把苏轼再贬到海南的儋州。
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觉得真直到了人生的尽头——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
他这块有用的石头,无法去补朝廷的裂缝,被抛掷出来,也许将永远与海南这里的巨石为伍吧!这是他无法排解的悲哀。
然而,他毕竟是哲人,并没有在荒凉中板结成石头。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把这四年的贬谪当作一次旅游。
如今,他矗立在东坡书院这里,一派智者的深沉和学者的儒雅,来接受游人的瞻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唐之韵宋之韵》摘抄文中的内容共100字以上
《唐之韵宋之韵》摘抄文中的内容共100字以上这是陕西礼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在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20集)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20集)(2017-05-26 11:25:55)转载▼标签:生活文化教育分类:高考文言诗文阅读讲习第一集宋词概览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
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
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得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壮阔,旷莽浑厚;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词就是歌词。
大名鼎鼎的宋词,就是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北宋和南宋,流传下来的歌词。
纪录片《宋之韵》全20集
纪录片《宋之韵》全20集
•《宋之韵》第01集宋词概览
•《宋之韵》第02集晏氏父子
•《宋之韵》第03集词坛新声
•《宋之韵》第04集一代文豪
•《宋之韵》第05集奉旨填词
•《宋之韵》第06集旷世奇才(上)•《宋之韵》第07集旷世奇才(下)•《宋之韵》第08集苏门学士
•《宋之韵》第09集婉约魁首
•《宋之韵》第10集多面词人
•《宋之韵》第11集集大成者
•《宋之韵》第12集战乱年代
•《宋之韵》第13集千秋才女
•《宋之韵》第14集辛词前奏
•《宋之韵》第15集爱国词人
•《宋之韵》第16集一代豪杰(上)•《宋之韵》第17集一代豪杰(下)•《宋之韵》第18集辛派词人
•《宋之韵》第19集风雅游士
•《宋之韵》第20集末世悲歌。
宋之韵每5集摘抄笔记
宋之韵每5集摘抄笔记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每每留恋于静谧溪畔,慢步于繁花丛间,便生出了惋叹之情。
不够高,人造的山通名“假山”。
不够广,人造的河通用“人工湖”。
假山亦有芳草摇曳,亦有层林尽染,人工之湖也有鱼跃鹅游。
无名之峰也富青巅盛日,无灵之水也生婉柔之意。
每座山,每条河,都应拥有一个独属它们的名字。
路过城郊,一座小丘,我称它“朔岚”。
不高不险亦为山,既是山,便应获一个独一无二之名。
赠园中小溪一个“清语”之名,送枝上彩蝶“繁念”之意。
走到哪,名字便送到哪儿。
每叫出一个名字,便结实了一个独特的灵魂。
每每想到一个名字,便能忆起一段回忆。
念着名字,就思起了独一无二的它。
也许,那是
一座孤独的独峰。
也许,那是一条雀跃的河。
也许,那是一轮半明半
暗的月。
也许,那已经是过去的过去。
世事总在变迁,送予河川青岚一个名字,便总能记着它们,它们
的特点和样貌。
即使已经不存在了,你也亦会记得。
有一天,你给那
个山或河,起了一个名字。
那是独一无二的名字,独一无二的心。
宋之韵
宋之韵我只有凭着几阙词,去开启昨日的门扉,寻觅存封已久的故事,它亦有过美好的年华,在属于自己的朝代里。
后来被时光辜负,荒了心情,输给新宠。
可宋词依旧那样一厢情愿的存在,始信有一天可重回舞台,做当初的主角。
唐诗、宋词自古就是古典文学双壁,唐诗壮阔,宋词精微。
若唐诗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宋词则是自古以景美而闻名富春江,青青山脉,潺潺江水,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那般柔,如此缓。
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处景色。
宋朝本就是一个滋长着性灵,书写着柔情的时代。
倘若在宋朝,我愿是一个守着柴门篱院的农女。
春暖时节,种几树桃柳,拿着自家酿的梅子酒,等候赴京赶考的书生,同他们换词几首。
再回到庭院,品它的抑扬顿挫。
那时我便与所有的宋人一样,感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徘徊与,悟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慨叹,惜易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愁苦。
就这样静静的与词走完一生,足矣。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古今成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理智高远第一境;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孜孜以求第二境;辛弃疾的“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终于成功第三境。
我想这便是对宋词最高最透彻的评价吧,它不需多精彩的辞藻来衬托,更不用长篇大论来阐述,短短几行,恰到其处。
也许只有这样才配得上它的美,不事雕琢,给它本真的模样。
我们读来,亦是嗅得到这个朝代的味道,看得见关于宋朝的人或事,然后再带着自身的风雅,去追溯这个朝代。
一首词,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如一部漫长的戏剧,有情节,亦有悲喜。
繁华世界,众生纷纭,多少阴晴冷暖的故事,被编入词谱里,唱到家喻户晓,传为后世佳话。
就像那着霓裳舞衣、怀抱乐器的绝世名伶,将“杨柳岸,晓风残月”唱得余音袅袅,让人心生缱绻。
只因为她们有同样细腻的柔情,丝竹声轻起,一字一句如轻盈飞天,偏偏入耳,往事便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5)爱国词人
《宋之韵》解说词【15】爱国词人《宋之韵》解说词【15】爱国词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的诗,强烈地要求收复失地,驱逐金人洗雪国耻,是陆游一生歌唱的理想,是他永不衰谢的灵感。
写诗这样,写词也这样。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望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这首词上片记梦,下雪的早晨到处是胡笳声,说明到处是金人,战事紧急,然后是“铁骑无声望似水”,一支纪律严明的骑兵,开赴前线。
这梦游处虽然说不表是什么地方,但总不外乎词人萦回脑际的雁门、青海湖一带。
这一带远在宋金以淮河边界的边界线以北,说明词人经常想的是彻底驱逐金兵,收复整个中原地区。
而可悲之处正在于,收复失地只能在梦里进行。
下片写梦醒后的凄苦,一觉醒来,室内只一盏冷清清的油灯,窗外是一钩冷清清的月亮,想着要封侯万里,可毕竟已开始秃鬓,已不是最佳年龄了。
这是陆游五十岁左右,在四川任职时写的词,而梦中所见,则是他四十八岁时在梁州,今汉中从军的经历。
这段经历是他终生都铭刻在心的,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
还在词中回忆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时词人被弹劾罢官住在故乡,今浙江绍兴。
与上面那首词叹息“鬓虽残,心未死”相比,按说该是另一种心情了,然而这首词苍凉悲壮,虽说晚景凄凉,但壮志未酬的感愤依然是那么强烈。
起句“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极力突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结尾却用“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反差出凸现年光虚度的痛心疾首。
把这两首创作时间相隔二三十年的词摆在一起来读就会发现,在那风雨飘摇的时代,作为一个有血性的诗人,陆游不能没有这种杀敌报国的愿望,但实际上他既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经历。
仅仅是凭着一股血气,因而说多了就不免重复。
诗人六十八岁那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风打门窗,雨敲房顶,如同千军万马逼压过来,他躲在床上,显然是想起了岑参的诗,“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于是,由轮台想到了驻守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之韵》第六集
《宋之韵》第六集第六集旷世奇才(上)第六集旷世奇才(上)公元1082年,四十六岁的苏轼,在黄州赤壁酹一江一亭这里写下了震古烁今的名词《念一奴一娇.赤壁怀古》。
“大一江一东去”,这一声长啸穿越千年,一直在这里隆隆地震响,将永远叩击游人的心扉,“大一江一东去”这四个音搭配在一起,像一声号角,是那么和谐那么响亮那么雄劲。
虽然这酹一江一亭上再也找不到他巨人的身影,再也问不出他悲凉的遭遇,但我们相信他还活在这里,他是不会死的。
“大一江一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一流人物”起首两句就像长一江一的巨浪,滚滚滔滔而下,气势磅礴。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出赤壁怀古的题旨。
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来突出赤壁的险峻,极有声色。
“一时多少豪杰”把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一总推入读者的想象,然后快速转入下片,用近景推出周瑜。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句话就让周瑜赢得了赤壁之战。
怀古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积,词人于是站出来告诉读者,“人生如梦”,而自己偏生那么容易动感情,以至“早生华发”,实在可笑。
真的可笑吗?不!当时的苏轼是个有罪之人,因为三年前,他被一场卑劣的文字狱击倒了。
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散发着血腥气的“乌台诗案”。
中国古代这个学者,思想家,诗人,词人,散文家,画家,书法家兼于一身的奇才,因为写诗同情老百姓,被告发诬蔑了早已走样的新法,差点就丢了性命。
三年的时间不长,他内心的伤口肯定还在流血,他肯定还在做被推上刑场的噩梦。
《赤壁怀古》就是在这种心绪下创作的。
明白了这一点,读这首词自然该别有一番滋味。
大一江一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一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江一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一江一月。
读这首词,至今仍觉天风海雨气势逼人。
在乌台诗案中,苏轼的一些诗被挖出来示众,用拐几道弯儿的目光,从中找出攻击王安石新法的罪证来。
《宋之韵》文字解说词文字解说词
《宋之韵》⽂字解说词⽂字解说词《宋之韵》⽂字解说词第⼗⼀集集⼤成者 有⼀天风流皇帝宋徽宗到东京名妓李师师那⾥去玩⼉,北宋⼤词⼈周邦彦正好也在,来不及跑开,就躲在床底下,宋徽宗拿出⼀个橙⼦,与李师师分吃。
然后就说些不⾜为外⼈道的悄悄话。
李师师还委婉地留宋徽宗过夜。
周邦彦都听见了,就概括为⼀⾸词。
宋徽宗知道后勃然⼤怒,就要把他发配到外地去,他赶忙⼜写了⼀⾸《兰陵王》,诉说被押出⾸都的凄苦,才算化险为夷。
这个故事⾃然是当时⼈瞎编的,有那⾸词为证:《少年⾏》并⼑如⽔,吴盐胜雪,纤⼿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
可想⽽知,这是周邦彦写⾃⼰在歌楼酒馆⾥的经历。
这⾸艳情词狎昵温柔,但点到为⽌,不流于恶俗,这是他⽐柳永⾼明的地⽅。
另⼀⾸《兰陵王》则写他客居京城开封时,送别友⼈的抑郁⼼情,也与宋徽宗毫⽆相⼲。
这⾸送别词曾风靡⼀时,被称为渭城三叠,是离别的筵席上必唱的,⼀直传唱到南宋初年,流⾏了⼏⼗年。
“柳阴直,烟⾥丝丝弄碧”,清明前后,在蒙蒙的烟⽓中,柳条依依地摆弄着嫩碧。
从汉代起就有折柳送⾏的风俗,所以,这⾸词就借杨柳起兴。
“隋堤上,曾见⼏番,拂⽔飘绵送⾏⾊”,由“烟⾥丝丝弄碧”的眼前实景,转⼊年年来这⾥送别的往事,有意将情绪展开的逻辑线断开,这就叫顿挫。
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折回到眼前,经常来这隋堤上送别友⼈,⽽⾃⼰也是“京华倦客”。
每次来送⼈⾃⼰也“登临望故国”,为有家归不得⽽痛苦,因⽽接着说“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第⼆段写被送者终于去远了,第三段⼜折回到送别的地点。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极”。
在⽆边的春⾊⾥,太阳慢慢地落下⼭去,码头上冷冷清清,只剩下词⼈站在那⾥,满⼼凄恻,最后,词⼈再⼀次宕开,由眼前的冷清转⼊回忆,“念⽉榭携⼿,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泪暗滴”。
不说眼前的分⼿,⽽说原先的相聚,⽤痛苦的回忆,来凸现⼼情的灰暗和沉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林说礼(二)学会称呼·2011年10月2日(我们与他人打交道,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如何称呼对方。
可在很多人眼里,“称呼”不就是直接叫对方的名字或者“你”吗,有什么可讲究的呢?在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眼里,“称呼”虽然简单,但里面却蕴藏着很大的学问和智慧。
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男性称自己的配偶为“夫人”,这样的称呼已经司空见惯。
可这样寻常的一件事竟然不符合中国传统礼仪的要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在称呼自己配偶的时候,究竟还存在哪些误区呢?)有这样的笑话,经常有人讲,有一位船客,上船后不知道几点开,就问船老大,喂,这船,几点开?船老大不理睬他。
船老大就用篙敲了他一下,他还喊,船老大就把他打进了水中。
他没称谓让对方不舒服。
这是专门的学问。
今天这种称谓问题成了失礼的普遍现象。
有外来办事人,常问人时用“哎”。
称谓失当更不对。
我有朋友的老婆进了阅览室,学生要借杂志,权衡怎么叫,叫老师嘛,不配,想了半天叫师傅。
这位朋友听出不尊重,反应快,转过脸来说,叫我师傅,我什么时候带过你这个徒弟,学生赶快道歉。
不知道职务与身份时,怎么称呼?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可以称大叔,大姐等。
西方也说是兄弟,都是上帝之子。
(西方人称呼对方可以直呼其名,包括孩子对父母的称呼。
在他们看来,姓名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已,就是让人叫的。
但在彭林教授看来,中国与西方不同,自古以来就崇尚“礼”的要求。
那么,按照这个要求,我们称呼对方尤其是称呼长辈时,究竟有哪些讲究呢?)中国人的礼有这样的话,自卑而敬人。
卑是谦卑,无论跟什么人打交道,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所以有谦语,像北京话中的“您”,表达的就是尊重。
自古以来就讲究对人敬,对自己谦。
像爵位里,作为敬称,天子叫“君”,诸侯也叫“君”。
后来把这个下移,用于一般人身上。
古人写墓志铭,写父亲叫“府君”,女子叫丈夫叫“夫君”。
“君”成了普通的对方“你”,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像“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里君都是你。
还有公侯伯子男都可以尊称。
像许多国君称公,可以用在生活中。
像学者年轻人称呼时也加公,从爵称过来的。
诸侯的孩子多,有继承人是嫡长子,其他的叫公子。
这个称谓今天也用。
开学术会时,介绍来宾会用某某先生的公子。
女儿也一样,女公子。
这样介绍比较雅一些。
现在民间说是谁家的仔,一听,意思没错,但是礼仪上不成体统。
不尊重。
像卿,古代大夫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叫卿,这是大臣里最高地位的,后来用来尊称。
电视里常能看到,皇帝称爱卿。
小说戏剧中夫妻也互称卿,今天还称卿卿我我。
追起来,其实最早也是爵称。
还有建筑,像天子叫陛下,“陛”本指台阶。
还有殿下,阁下。
阁下也用得多,这也是敬称。
其实皇帝并非是陛下,是大臣谦称,无法与皇帝平起平坐,只能与三重丹陛下的的人对话。
再一层层传上去。
古代国君见面,中间有许多中介,有话要说时,就告诉介,一个接一个地介绍,一直到那个国君那儿。
这叫陛下。
殿下阁下都是这个意思。
陛下是天子专用。
低的叫殿下与阁下。
称自己为“在下”。
现在没了,这种称呼保留下来了。
章回小说叫看官,老北京跑堂的叫爷,看起来俗气,但表达的也是尊重。
广东深圳看到客人来了,叫老板。
显然表达的是尊重。
还有像修饰词,加“令”,古代是好的意思。
像令日是好日子,好时辰叫令辰。
“蒙蒙文王,令闻不已”。
今天打交道时要注意,问人父母不能说老爸怎么样,老头怎么样,这是玩世不恭,得说令尊大人令堂大人。
孩子叫令郎令息。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尤其是正式场合,我们称呼对方最应该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多采取敬语,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那么反过来,当我们在向对方介绍自己或者称呼自己的时候,又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有什么讲究呢?)谦,是用在自己。
是另一套词语。
像介绍到自己时,一定要用谦称。
自帝王开始都有。
像《老子》说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孤寡都是少,表明自己德行不够。
这是谦虚的说法。
不谷,指的是稻谷的谷,当善讲,表示自己不才,不善。
诸侯见到天子叫寡小君。
妻子见到丈夫得叫小童。
这都是谦称。
(古代大臣,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特殊含义呢?)郭沫若把“臣”字说是眼睛竖起来了,臣指身份低。
南面称臣就是被俘。
女子谦称妾也是。
谦称是一种自我谦卑,压低自己表示诚恳。
最典型的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这封信,司马自称“仆”。
甚至自己称为“牛马走”。
这是一种低调。
还有郑板桥,喜欢画画,最佩服的是徐文长,好画青藤,郑板桥就曾拿四十金换一幅画,甚至有刻章,章上有画,自称是“青藤门下走狗”。
郑板桥这样做与称“牛马走”一样,是谦称。
这是低调的自谦。
像说父亲得说家父,母亲叫家母。
弟弟得说成舍弟。
儿子说成犬子。
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谦称。
中国人讲低调,含而不露。
问对方姓得问贵姓,回答得说,免贵姓某。
甚至还说小姓某。
问大人不能问几岁,得问春秋几何或者是高寿,回答得用虚度五十,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方式。
(按照“自卑而敬人”的原则,敬词往往用于称呼对方,而谦词一般用于称呼自己或者家人。
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不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敬词,哪些是谦词而闹出笑话。
那么,这些容易被曲解的词都有哪些呢?)一位老教授说,有学生闹笑话,学生同学的父亲去世了,同学去奔丧了,这位同学觉得情同手足了,得发唁电,一开头说,“惊悉,家父不幸逝世”,到底是谁的父亲去世了?如果是你的父亲去世,发电给人家干什么?给人家发的,就说不通了。
也不能说是“我的家父”,这是你的,领回去就是了。
还有介绍配偶,现在生活中,介绍配偶的词最乱。
往往说,老婆,那口,我家里的,太俗了。
有说是夫人的。
这是笑话的。
我们去读读《礼记》,称谓严格。
天子配偶叫“后”,王后,太后。
这是天子专用的。
诸侯的配偶才叫“夫人”。
现在要是称夫人就是自大了。
叫爱人行吗?爱人是近代兴起的称呼。
在汉字文化圈里,爱人是情人。
我们大陆称自己的配偶为内人或者内子。
这是古老农耕时代的叫法。
如果女的介绍男的呢?外人?不能叫。
其实,女的称男的叫“外子”。
这是通行的。
(七)做客的讲究·2011年10月7日(出门会友,我们常常有礼物相赠,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我们究竟该送什么样的礼物才是合适的呢?有了合适的礼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登门拜访了。
当我们来到主人家的时候,如果门是关着的,我们可以通过敲门或者按门铃让主人知道就可以了。
但如果主人家的门是虚掩着的,里面还有人说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样做?主客交谈的时候,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到他人家里做客的时候,好客的主人往往会留下客人就餐,或者邀请我们出席酒宴。
那么在就餐时,为了不失礼,我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说到做客,就想到要带礼物,现在商场到处写的着大大的“礼”字。
礼品包装得华丽。
年轻人过年过节送礼的负担很重。
现在礼品里往往有问题在。
比如送得太集中,一到中秋,一个老人家单位朋友家人都送,多盒月饼在。
送有负担,还也有负担。
古人有智慧在,古代的士第一次见面时拿一只野鸡。
主人会说,来了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拿礼物呢?第二步,甲拜访乙,拿了礼物,几天后要回访也要拿着雉,这实际是几天前带去的那只野鸡。
这得还回去,不敢收的。
也是同样的要还给你。
士与士间相交是清廉的。
那么国家与国家间呢?这个国家到你那个国家去,也不能空手,要拿代表国家的礼物,一般是玉器。
这件玉器品质好,用丝带绑上,放在专用的盒子里。
古人的外交礼仪非常隆重。
到达后,外交开始了。
客人一方就说,我们有一件礼品要送给贵国国君,拿出礼品,东道主要“辞玉”,不敢当,这么宝贵,怎么敢收下呢?客人要说,这是诚心的愿望,一定要收下,这个国君于是要举行正式的仪式——“受玉”。
这时,客人要恭恭敬敬地拿出来,交给他。
主人也是恭恭敬敬地把礼物收下,让人收藏起来。
按照今天的仪式,好像结束了,可是古代不是这样,外交使团要走时,还得还玉,把这件玉器还要还给客人。
这不多余吗?《礼记》里讲,聘礼“以圭璋聘”,拿出珍贵的玉器放在聘礼上,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
拿特别好的礼物,“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来看望,是为了情义来的,不是为了钱财。
“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
”如果是送无价之宝,收下了,礼是对的,要另外做一件,价值与此相当甚至略高的玉器,再还,这个礼的交往就把钱财与宝贝做为了中心,不得了呀,赶快找一件好玉来给,对方一看,玉还要好,交往的重心转移了,转移到东西的价值上了。
百姓知道了,另外的国家来了,又得琢磨,送什么,这个礼成了商品交换了,百姓觉得,国家间重视的原来是这样的东西,百姓间也重视钱财了。
人的脑子就全在这里面了。
所以,在这样的外交礼仪上,古人聪明,重义,不要重财。
这样,交往上,思想没有了负担。
我到现在,印象最深的礼物是什么?差不多二十年了,我在一间课室上课,到了元旦了,同学上来,送一张贺卡,打开来,全班同学签名,老师收到这样的礼物,心里热乎乎的。
看到每个同学的名字,有许多回忆在,这个情义足够了。
讲话有两种情况,两个人讲话一清二楚,没有秘密。
还有听不清,说明二人在谈论问题可能涉及到隐私,“言闻,则入”,敲门就可以进。
“言不闻,则不入,勿侧听”,更不要偷听人家隐私。
这是不道德的。
古人“将上堂,声必扬”,故意说大声点,让他们把谈话结束,让人有个准备。
千万不要闯进去,每个地方都要恭敬。
一个话题如果主人没有提起,不要轻易提起。
主人不傻,知道你无事不登三宝殿,到一定时候就会问你。
如果问你,你再说,更不要在中途插嘴。
“先生问焉,终则对”,说完了,再对,现在年轻人好插话,这不好。
到老先生家做客,老先生问几点了,我鞋呢?这是暗示你,他准备走,打呵欠,说明疲劳了。
或者问,中午吃什么,这时客人要知道你待久了,要主动告辞。
主人会站起来送客。
送客也有讲究,长辈对晚辈在门内送客,如果身份相等,要送出去,越远表示情义越深。
至少要送到电梯口,这是不常来往的。
特别熟的,就不必了。
开车来的往往要送到车开动。
《弟子规》说,过犹待,百步馀,要等待对方走了一百步,客人不再回头了,再离开。
前两年去外地讲课,东道主请吃饭,年轻的东道主有职务有身份,两人隔着圆桌,他站起来,双手捧杯,说我敬你。
我说,你说敬我,你的动作就是不敬。
对方惊讶。
我说,我们间要隔着桌子,要我跟你一样,这是不敬呀。
我说,你看到过周恩来敬尼克松吗?要亲自到尼克松身边,说祝酒的话,再到第二个人身边,一个个走到前边来。
要给谁敬要走到他身边。
他学会了,跑到身边来了,敬酒。
面对面喝了。
我说,又不敬了。
不对在哪里?我说,哪个年龄大?我说,长辈跟晚辈,你没有资格面对面地干。
晚辈不可以面对面地干。
我说,碰了后,要表示不敢与我平起平坐,得有表达方式,碰后,要微侧身子,然后喝,再说谢谢。
表示,我跟你隔着很大。
(比方说,起来敬酒,那么有的人呢给你碰了杯以后,他说先干为敬。
那么有的地方呢,说你喝两杯我喝一杯,你喝三杯我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