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9)婉约魁首
宋之韵解说词范文
宋之韵解说词范文引导语:《宋之韵》想必有很多人都看过,那么从十一集开始,相关的解说词哪里有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的文章,欢迎阅读!第十一集集大成者有一天风流皇帝宋徽宗到东京名妓李师师那里去玩儿,北宋大词人周邦彦正好也在,来不及跑开,就躲在床底下,宋徽宗拿出一个橙子,与李师师分吃。
然后就说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悄悄话。
李师师还委婉地留宋徽宗过夜。
周邦彦都听见了,就概括为一首词。
宋徽宗知道后勃然大怒,就要把他发配到外地去,他赶忙又写了一首《兰陵王》,诉说被押出首都的凄苦,才算化险为夷。
这个故事自然是当时人瞎编的,有那首词为证:《少年行》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可想而知,这是周邦彦写自己在歌楼酒馆里的经历。
这首艳情词狎昵温柔,但点到为止,不流于恶俗,这是他比柳永高明的地方。
另一首《兰陵王》则写他客居京城开封时,送别友人的抑郁心情,也与宋徽宗毫无相干。
这首送别词曾风靡一时,被称为渭城三叠,是离别的筵席上必唱的,一直传唱到南宋初年,流行了几十年。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清明前后,在蒙蒙的烟气中,柳条依依地摆弄着嫩碧。
从汉代起就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所以,这首词就借杨柳起兴。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由“烟里丝丝弄碧”的眼前实景,转入年年来这里送别的往事,有意将情绪展开的逻辑线断开,这就叫顿挫。
下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又折回到眼前,经常来这隋堤上送别友人,而自己也是“京华倦客”。
每次来送人自己也“登临望故国”,为有家归不得而痛苦,因而接着说“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第二段写被送者终于去远了,第三段又折回到送别的地点。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在无边的春色里,太阳慢慢地落下山去,码头上冷冷清清,只剩下词人站在那里,满心凄恻,最后,词人再一次宕开,由眼前的冷清转入回忆,“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宋之韵》解说词(全集)
《宋之韵》解说词(全集)第一集宋词概览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
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
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气势壮阔,旷莽浑厚;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词就是歌词。
大名鼎鼎的宋词,就是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北宋和南宋,流传下来的歌词。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词既是歌曲的组成部分,当然要随音乐一同发展变化,从隋代开始,特别是到八世纪盛唐时期,由于和西域地区交往频繁,就传进来一种叫胡乐的音乐,这种音乐与中原地区原有的音乐融合以后,又产生了一种叫燕乐的新音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6)一代豪杰(上)
《宋之韵》解说词【16】一代豪杰(上)《宋之韵》解说词【16】一代豪杰(上)公元1161年,金朝的篡位皇帝完颜亮率大军南侵,想一举消灭南宋,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在山东济南拉起一支两千人的队伍,与耿京领导的另一支声势浩大的义军并肩作战。
第二年,他从南宋回来复命时,叛徒张安国已杀耿京投降金朝。
辛弃疾当机立断,带领五十名忠义军人,直冲张安国巢穴。
当时,张安国正在与金将饮酒,辛弃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拿下,一阵风跑了。
等金人发觉,带兵来追,早已无影无踪。
一代豪杰辛弃疾就以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闯入了南宋的政坛和词坛。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
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当年完颜亮进据扬州,在采石矶被宋军击败,又在内讧中被杀,这次南侵就这样结束了。
十七年后,辛弃疾再过扬州,回忆当年“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在战火中穿行的经历,依旧是那么豪情满怀,甚至直到晚年,他已经退出官场,也还会想起这激战的场面来。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他带领一支队伍,渡江南来,曾与金兵遭遇,双方用箭对射,激烈交战,他杀回南宋,想有一番作为,先后进献过《美芹十论》和《九议》,分析宋金形势,讲明抗金措施。
尽管朝廷也知道他不是等闲之辈,分析得有理。
但宋王朝的国策就是对外不抵抗。
他满怀壮志而来,却像堕入了炼狱,开始了无尽期的煎熬。
追想往事,感叹今天,“春风不染白髭须”,银白的须发已经不是春风所能染黑的了,他已经无可挽回地老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学着怎样种树,以此来按压这一腔悲愤。
他不像陆游光凭着一腔热情呐喊,而是有能力冲锋陷阵,有能力运筹帷幄,后世也可以相信他有能力出将入相,有能力收回失地。
但他却什么也做不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广大的淮河以北地区失陷于金人之手,只能痛苦地去眺望,隐在无数青山之外的中原。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6)旷世奇才(上)
《宋之韵》解说词【6】旷世奇才(上)《宋之韵》解说词【6】旷世奇才(上)公元1082年,四十六岁的苏轼,在黄州赤壁酹江亭这里写下了震古烁今的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这一声长啸穿越千年,一直在这里隆隆地震响,将永远叩击游人的心扉,“大江东去”这四个音搭配在一起,像一声号角,是那么和谐那么响亮那么雄劲。
虽然这酹江亭上再也找不到他巨人的身影,再也问不出他悲凉的遭遇,但我们相信他还活在这里,他是不会死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首两句就像长江的巨浪,滚滚滔滔而下,气势磅礴。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出赤壁怀古的题旨。
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来突出赤壁的险峻,极有声色。
“一时多少豪杰”把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一总推入读者的想象,然后快速转入下片,用近景推出周瑜。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句话就让周瑜赢得了赤壁之战。
怀古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积,词人于是站出来告诉读者,“人生如梦”,而自己偏生那么容易动感情,以至“早生华发”,实在可笑。
真的可笑吗?不!当时的苏轼是个有罪之人,因为三年前,他被一场卑劣的文字狱击倒了。
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散发着血腥气的“乌台诗案”。
中国古代这个学者,思想家,诗人,词人,散文家,画家,书法家兼于一身的奇才,因为写诗同情老百姓,被告发诬蔑了早已走样的新法,差点就丢了性命。
三年的时间不长,他内心的伤口肯定还在流血,他肯定还在做被推上刑场的噩梦。
《赤壁怀古》就是在这种心绪下创作的。
明白了这一点,读这首词自然该别有一番滋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这首词,至今仍觉天风海雨气势逼人。
在乌台诗案中,苏轼的一些诗被挖出来示众,用拐几道弯儿的目光,从中找出攻击王安石新法的罪证来。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7)旷世奇才(下)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7)旷世奇才(下)《宋之韵》解说词【7】旷世奇才(下)苏轼把自己的生活全方位撒进词的沃野,用独自从生活中浓缩出来的哲理去进行培育,使词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开出了有深度的,经得起琢磨的意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日出游,忽然遇上阵雨,同伴狼狈不堪,词人却“吟啸且徐行”置之度外,“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奔走一生的准备都做好了,还会怕这么一阵雨吗?终于阵雨过后,斜照相迎。
刚才那一阵“穿林打叶声”不过是一场虚惊。
实际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这里有陶渊明的随缘自适,有禅宗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的了悟。
苏轼抱着儒家的社会责任感来承当一切,一点不肯马虎,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知无不言的性格,黑白分明的态度,使他受尽了折磨,贬官贬得一次比一比远——《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已经贬到了惠州,当时这是地产的蛮荒之地,他竟然声言只要天天有荔枝吃,就“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自宽自解,然而因为他是旷世奇才,又有充满磁性的人格魅力,这使他那些藐小的政敌,忌妒得目光都发高烧。
于是,他们借故把苏轼再贬到海南的儋州。
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觉得真直到了人生的尽头——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
他这块有用的石头,无法去补朝廷的裂缝,被抛掷出来,也许将永远与海南这里的巨石为伍吧!这是他无法排解的悲哀。
然而,他毕竟是哲人,并没有在荒凉中板结成石头。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把这四年的贬谪当作一次旅游。
如今,他矗立在东坡书院这里,一派智者的深沉和学者的儒雅,来接受游人的瞻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20)末世悲歌
《宋之韵》解说词【20】末世悲歌《宋之韵》解说词【20】末世悲歌南宋灭亡那年,文天祥代表朝廷与元军谈判,由于态度强硬被扣留,被押解北去时从镇江逃归温州,继续组织义军抗元,后在广东海丰作战时被俘,押送到今天的北京,关了三年多,因誓死不屈被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大概是无人不知的。
为了证明人性尊严的不可以辱损,为了展示人格脊柱的不可以弯曲,文天祥毅然选择了死亡。
他知道,秦淮河上孤凄的月亮今晚将最后一次来伴他度过这无眠的夜晚。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于是他死了,在中国历史上塑出一个永远四十七岁的巨人。
在押解北上路过今天南京与友人告别时,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邓剡,写下了有名的《酹江月》。
南京曾是东吴的国都,因此他想到了赤壁之战中的周瑜。
周瑜得东南风相助,火烧赤壁,战胜曹操,然而,“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却得不到东风的帮助,以到于战败被俘。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如今的南京城一片残垣断壁,在斜阳的映照下,到处是野花开放,野鸟啼鸣,惨不忍睹。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南宋覆灭,宫女妃嫔,尽被抢走,文物宝器,洗劫一空,这仇恨靠谁来洗雪?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上片结尾说自己不能为国报仇雪耻,枉为七尺男儿。
由此逗起下片,“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三年前从镇江脱逃坐小船出海,到温州再至福建,南行万里,想不到历尽艰险竟能到达南方继续抗元。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所以要这么坚持,就是为了回报盟友的推重,保留激越的目光来看这涛生云灭一样变幻莫测的局势。
“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像蔺相如镇住秦王,诸葛亮死了还足以吓走司马懿一样,这怒发冲冠的气势将永远也不会减弱。
《宋之韵》解说词汇总目录
《宋之韵》解说词汇总目录
《宋之韵》解说词目录
《宋之韵》解说词第一集宋词概览
《宋之韵》解说词第二集晏氏父子
《宋之韵》解说词第三集词坛新声
《宋之韵》解说词第四集一代文豪
《宋之韵》解说词第五集奉旨填词
《宋之韵》解说词第六集多面词人
《宋之韵》解说词第七集旷世奇才(上)《宋之韵》解说词第八集旷世奇才(下)《宋之韵》解说词第九集苏门学士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集婉约魁首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一集集大成者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二集战乱年代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三集千秋才女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四集风雅游士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五集爱国词人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辛词前奏
《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七集一代豪杰(上)《宋之韵》解说词第十八集一代豪杰(下)《宋之韵》解说词第十九集风雅游士
《宋之韵》解说词第二十集末世悲歌。
《宋之韵》解说词
《宋之韵》解说词《宋之韵》篇一:《宋之韵》说起宋之韵啊,那可真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宋朝,就像一个充满韵味的宝库,一打开就有无数的惊喜蹦出来。
我记得第一次对宋之韵有深刻感受的时候,是去参观一个宋代书画展。
一走进那展厅,就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进了宋朝的世界。
那些书画啊,就像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户。
看那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一笔一划就像一个个精心打扮过的小精灵,纤细却又有着无比的精气神儿,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傲娇地说:“看我,是不是超级美?”也许有人会说,宋徽宗不是个好皇帝,把国家治理得乱七八糟。
嘿,这倒是真的,可你能说他在艺术上没两把刷子吗?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他可能是“副业”干得太出色,把“主业”给耽误了。
再看看那些宋画,山水之间,那意境就像一阵轻柔的风,慢慢地吹进你的心里。
画里的山水好像是有生命的,山峦像是一个个沉稳的老者,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那溪流就像调皮的孩子,在山间穿梭嬉戏。
我当时就在想,宋朝的画家们是不是都住在仙境里啊?怎么能画出这么美的东西来呢?也许他们就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把平凡的山水变成一幅幅让人陶醉的画卷。
宋朝的诗词那也是一绝啊。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的这首词就像一阵豪迈的风,吹得人热血沸腾。
每次读起来,我就感觉自己像是站在长江边上,看着那滔滔江水,心里充满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
可李清照的词呢,又像涓涓细流,“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把一个女子的相思之情描写得那么细腻,就像在你耳边轻轻地诉说着她的哀愁。
这一刚一柔,就像太极的阴阳两极,完美地构成了宋之韵的一部分。
在宋朝的文化里,还有那些精致的瓷器。
汝窑的瓷器,那淡淡的天青色,就像雨后的天空,纯净得让人不忍心去触碰。
传说这颜色是宋徽宗梦中见到的颜色,然后工匠们就千方百计地把它烧制了出来。
这要是放在现在,宋徽宗肯定是个超有创意的艺术总监啊。
宋朝啊,它的韵味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
虽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的起起落落,但它留下的文化遗产却像璀璨的星星一样,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感受千年宋词
感受千年宋词——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第一集宋词概览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
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
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
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气势壮阔,旷莽浑厚。
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
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宋之韵》文字解说词文字解说词
《宋之韵》文字解说词文字解说词《宋之韵》文字解说词第十一集集大成者有一天风流皇帝宋徽宗到东京名妓李师师那里去玩儿,北宋大词人周邦彦正好也在,来不及跑开,就躲在床底下,宋徽宗拿出一个橙子,与李师师分吃。
然后就说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悄悄话。
李师师还委婉地留宋徽宗过夜。
周邦彦都听见了,就概括为一首词。
宋徽宗知道后勃然大怒,就要把他发配到外地去,他赶忙又写了一首《兰陵王》,诉说被押出首都的凄苦,才算化险为夷。
这个故事自然是当时人瞎编的,有那首词为证:《少年行》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可想而知,这是周邦彦写自己在歌楼酒馆里的经历。
这首艳情词狎昵温柔,但点到为止,不流于恶俗,这是他比柳永高明的地方。
另一首《兰陵王》则写他客居京城开封时,送别友人的抑郁心情,也与宋徽宗毫无相干。
这首送别词曾风靡一时,被称为渭城三叠,是离别的筵席上必唱的,一直传唱到南宋初年,流行了几十年。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清明前后,在蒙蒙的烟气中,柳条依依地摆弄着嫩碧。
从汉代起就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所以,这首词就借杨柳起兴。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由“烟里丝丝弄碧”的眼前实景,转入年年来这里送别的往事,有意将情绪展开的逻辑线断开,这就叫顿挫。
下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又折回到眼前,经常来这隋堤上送别友人,而自己也是“京华倦客”。
每次来送人自己也“登临望故国”,为有家归不得而痛苦,因而接着说“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第二段写被送者终于去远了,第三段又折回到送别的地点。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在无边的春色里,太阳慢慢地落下山去,码头上冷冷清清,只剩下词人站在那里,满心凄恻,最后,词人再一次宕开,由眼前的冷清转入回忆,“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不说眼前的分手,而说原先的相聚,用痛苦的回忆,来凸现心情的灰暗和沉重。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20集)
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20集)(2017-05-26 11:25:55)转载▼标签:生活文化教育分类:高考文言诗文阅读讲习第一集宋词概览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
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
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得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壮阔,旷莽浑厚;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词就是歌词。
大名鼎鼎的宋词,就是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北宋和南宋,流传下来的歌词。
《宋之韵》文字解说词(1--10)
《宋之韵》文字解说词(1--10) XXX《宋之韵》文字解说词(1--10)《宋之韵》文字解说词第一集宋词概览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讲,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成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气势壮阔,旷莽淳厚。
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光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涵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澎湃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那么宋词,就是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滋润,有条理,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
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韵绰约的美人。
词就是歌词。
大名鼎鼎的宋词,就是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北宋和南宋,流传下来的歌词。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词既是歌曲的组成部分,当然要随音乐一同发展变化,从隋代开始,特别是到八世纪盛唐时期,由于和西域地区交往频繁,就传进来一种叫XXX的音乐,这种音乐与中原地区原有的音乐融合以后,又产生了一种叫XXX的新音乐。
XXX贵族和普通百姓都爱听,有些歌曲唱红了流传开来以后,文人学士就产生了旧瓶装新酒的念头。
干脆依照原来的曲调,自己写一首新词填到曲子里来歌唱,借以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这就叫倚声填词。
填词所依据的曲就是词牌,康熙时编的《钦定词谱》就是收集词牌的专书,共收唐宋元这三代的词牌达八百多个,现存宋词的词一千三百多人,存词两万多首。
是一份非常丰富的文学遗产。
宋王朝是在宫廷政变,即陈桥驿兵变时候建立起来的。
XXX的建立者XXX当时任后周王朝的太尉,执掌兵权。
公元960年初,忽报辽国入侵,于是他带兵去抵御。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5)爱国词人
《宋之韵》解说词【15】爱国词人《宋之韵》解说词【15】爱国词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的诗,强烈地要求收复失地,驱逐金人洗雪国耻,是陆游一生歌唱的理想,是他永不衰谢的灵感。
写诗这样,写词也这样。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望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这首词上片记梦,下雪的早晨到处是胡笳声,说明到处是金人,战事紧急,然后是“铁骑无声望似水”,一支纪律严明的骑兵,开赴前线。
这梦游处虽然说不表是什么地方,但总不外乎词人萦回脑际的雁门、青海湖一带。
这一带远在宋金以淮河边界的边界线以北,说明词人经常想的是彻底驱逐金兵,收复整个中原地区。
而可悲之处正在于,收复失地只能在梦里进行。
下片写梦醒后的凄苦,一觉醒来,室内只一盏冷清清的油灯,窗外是一钩冷清清的月亮,想着要封侯万里,可毕竟已开始秃鬓,已不是最佳年龄了。
这是陆游五十岁左右,在四川任职时写的词,而梦中所见,则是他四十八岁时在梁州,今汉中从军的经历。
这段经历是他终生都铭刻在心的,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
还在词中回忆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时词人被弹劾罢官住在故乡,今浙江绍兴。
与上面那首词叹息“鬓虽残,心未死”相比,按说该是另一种心情了,然而这首词苍凉悲壮,虽说晚景凄凉,但壮志未酬的感愤依然是那么强烈。
起句“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极力突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结尾却用“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反差出凸现年光虚度的痛心疾首。
把这两首创作时间相隔二三十年的词摆在一起来读就会发现,在那风雨飘摇的时代,作为一个有血性的诗人,陆游不能没有这种杀敌报国的愿望,但实际上他既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经历。
仅仅是凭着一股血气,因而说多了就不免重复。
诗人六十八岁那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风打门窗,雨敲房顶,如同千军万马逼压过来,他躲在床上,显然是想起了岑参的诗,“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于是,由轮台想到了驻守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精编】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4辛词前奏.doc
《宋之韵》解说词【14】辛词前奏《宋之韵》解说词【14】辛词前奏苏轼以诗为词,成绩卓著,为豪放派的出场做好了准备,但没几个人跟他走。
他死后二十多年,靖康之变发生了,人们从太平酣梦中被惊醒,对民族的安危不得不用忧愤悲苦的心情来做出反应,于是,豪放派作为一个派,正式进入词坛。
这一时期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张元干和张孝祥。
张元干传诵千古的名词是《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不在已陷于金人之手的中原地区而写中原地区,就隔了一层。
于是词人托之于梦境,在梦中来直接观照中原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的景象。
“梦绕神州路”,劈头一句就把读者推到严峻的现实面前,秋风中到处是金兵的营垒,号角声声震耳,令人心惊肉跳。
而宋王朝的故宫开封,则长满了荒草。
两相对照,更令人伤心惨目。
词人由不得要呼天抢地的问一声为什么昆仑山的铜柱会折断,弄得天塌地陷,到处是滚滚黄波,以至于千村万落都被金兵盘踞着呢?然而,老天也就是朝廷高高在上,从来都无法追问。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前面问“底事崑崙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到这里用“天高难问”一句兜住,接的非常有力。
词人这时已七十六岁,所以说,人老了容易产生悲感,悲而难诉,这两层意思,一层是原先胡铨是唯一可交谈的人,现在也被发配走了。
另一层是国事危急,正该人人振奋,而关心时局的胡铨反而遭到贬谪。
直写到这里,词人才力挽狂澜,一笔落到送别。
下片开头用写景来宕开,主明送别时的气氛是冷冷清清的。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在冷冷清清的气氛中分手后,“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胡铨要去的广东,远得究竟在哪里都无法猜想,连大雁都飞不到的地方,又如何托大雁来传书呢?词人终于只好说,还是坦然分手吧,让我们喝酒,听我唱这首《金缕曲》。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宋之韵》解说词(18)辛派词人
《宋之韵》解说词【18】辛派词人《宋之韵》解说词【18】辛派词人辛派词人,都是坚决主张抗金的,这一派的词慷慨激昂,愤呼怒吼,但都不免缺乏耐人寻味的深远意境。
像陈亮就是这样,他是政论家,哲学家,主张做事要讲原则,但不能不讲功利。
治国要靠农业,但不该压制工商。
在小农社会里,这自然是不受欢迎的异端邪说。
他上疏皇帝主张抗金,被当权者诬陷,几次蹲大狱。
五十一岁时中状元,但没来得及做官,第二年就死了。
他也许是中国历史上遭遇最悲惨的状元吧。
1186年,宋朝派特使去为金朝皇帝祝寿,这时金与宋已由原先的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其实不过是父子关系罢了。
陈亮在写词为特使送行时,于是大发了一通感慨: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槀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辛派另一个重要词人是刘过,刘过与陈亮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坚决主战,反对议和。
都曾向朝廷上书谈如何恢复中原,都以布衣终生,没有做过官。
他对自号稼轩居士的辛弃疾非常崇敬,认为不仅谋略不次于东晋系国家安危的重臣陶侃,而且还有杰出的文才。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
说得非常中肯。
1203年,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即掌管一路政和民政的最高长官。
他约刘过去见面,刘过当时在西湖住着,一时去不了,就写了一首词寄去,这首词说,正准备带上酒和猪肘子之类的食物,在风雨中度过钱塘江去见辛弃疾,不想被香山居士白居易,林逋林和靖与东坡居士苏轼三个人挡住了。
苏东坡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风景好着呢,为什么要走?白居易说,对了对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西湖这里的南高峰是值得一游的呀。
林逋却说,你们两人说的不对,还是到孤山去赏梅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多有意思,等天晴了,再去拜访辛弃疾也不晚,还是先在这里游玩一番吧。
感受千年宋词讲解
感受千年宋词——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第一集宋词概览一说宋词,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想到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
想到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想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想到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时都会在我们的耳边心上响起。
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诗意的色彩。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
王国维所引的这三首宋词,作者依次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
这三首词尽管都是讲恋爱相思的,但因写出了深度,就都醇化出哲理的倾向。
说到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唐诗,唐诗宋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总的来说,唐诗的特点是雄阔宏伟,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可以进入的。
宋词要窄的多,但精微深细,主要写花前月下的离情别绪,听歌赏舞的所思所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气势壮阔,旷莽浑厚。
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幽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的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
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如果把唐诗比作泰山,磅礴雄伟,巍峨峻拔,有阳刚之气,一望就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那么宋词,就是构成桂林山水的峰林,小巧玲珑,晶莹润泽,有层次,有深度,具阴柔之美。
如果把唐诗比作松树,枝粗叶茂,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矗立着。
那么宋词就是垂柳,长条摇曳,婀娜多姿,像一个风姿绰约的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之韵》解说词【9】婉约魁首
《宋之韵》解说词【9】婉约魁首
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词情韵凄婉,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他性格柔弱内向,情感细腻缠绵。
由于和苏轼交往,他这个不大热心政治的人,不由自主的卷入了党派斗争,被一再贬官,一直贬到广东的雷州,最后死在文本的藤州,只活了五十一岁。
他的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缠绵不尽的情感波澜中,永远都饱和着挥发不尽的哀愁。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两句词正好展示出他的词给人的总体印象。
他千古传诵的名篇《满庭芳》是他三十一岁时在今天绍兴为告别一个歌伎而作的。
那时他还没有遭受政治迫害,按说情绪应当是轻松的,可他却写得那么缠绵悱恻,像个饱经忧患的人。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
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读这首词,最可注意的,一是秦观对歌伎舞女不仅没有玩弄的心理,而且是作为正式的恋爱对象。
二是他的思想感情女性气质很重,展示出浓厚的阴柔美,这是他的词令人击节叹赏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不光是词,他的诗一样也具有阴柔美。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一夜春雷隐隐,震落细雨如丝,清早泛晴的亮色,遇在绿琉璃瓦上,反射出深一块浅一声的绿色,脉脉含情的芍药缀着雨点儿,象含着泪珠儿,蔷薇的嫩枝被雨泡了一夜,软软的,像刚睡醒一样娇柔无力。
很显然,秦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用写词一样的眼光来观照的。
而所见的芍药和蔷薇都带着浓厚的女性气质,诗也就带出一种女人气。
金朝大诗人元好问说,“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拈出退之出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这是说秦观“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两句写得非常精巧的诗,让韩愈《山石》中的“山石荦确行径微,芭蕉叶大栀子肥”这种诗一比,就显得格局狭小,只能算女郎诗。
当然,元好问这话也带有偏见,因为女郎诗不过是风格偏于阴柔罢了,在诗歌的百花园里,这一格也是不可少的。
苏轼能把词写得像诗,秦观为什么就不能把诗写得像词呢?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上下片一样,都是前三句叙事,后两句就所叙的事,进行哲理的概括。
“银汉迢迢暗度”,织女悄悄地渡过银河,叙七月七日织女渡过鹊桥会见牛郎的神话传说。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尽管每年都只有秋天能见上一面,但由于感情真挚,永不变心,就比人世间那种见异思迁的浅薄之情要强得多。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柔情像天河的水一样滔滔不绝,会面的佳期却像梦一样短暂,怎舍得渡过鹊桥再回到对岸去。
到这里,词人又出来总结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感情能历久不变,又哪在乎朝朝暮暮能不能见上。
由于这一概括,既提到哲理的高度上,又贴近生活,是直接可以感受到的,就使这首词的内涵显得特别丰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千百年来,两地相思的有情人,谁不是用这两句词来求得暂时的温慰,来填补内心的空缺呢?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连写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情绪也偏于低沉,可想而知,他贬官之后的词,该是怎样的伤感了。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月朦胧,雾朦胧,楼台消隐,渡口消失,那避世的桃花源,该到哪里去寻找呢?词人的内心只剩下彻底的失望。
独自住在旅舍里,听杜鹃在斜阳里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种镜况叫人怎么能忍受得了呢?朋友们每次寄信来慰问,都只是增加一重愁恨,郴江啊,你原是绕着郴州的山流着的,为什么能流出去流进湘江呢?为什么我被贬在这里,却就是走不出去呢?“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个好象问的很傻的问题,愈益衬出词人内心的无限悲哀。
秦观是个被情折磨得不能自拔的词人,情对他来说,几乎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有时,他干脆把自己设想为女性,用女性的被抛弃,琮寄托自己被朝廷抛弃的哀怨。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一个被抛弃的女子,在春雨蒙蒙中上到小楼上,她感到孤独无依,以致暮春天气竟像深秋一样的凄凉。
她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呆呆地对着屏风,看着那淡烟流水的画面出神,她这样也不知坐了多久,终于还是坐不住了,于是又起身把窗帘挂在小银钩上,望着窗外。
窗外丝丝的小雨,就像她心头洒落的愁
绪,残花幽幽的飘落,像梦一样地落地无声。
她的心也随之进入了一种失重状态,百无聊赖向无限的孤独中沉落。
李后主说“人生愁恨何能免”,愁也许只次于呼吸一等,同样是生命的表现形式。
然而对一般人来说,愁是跳跃出现的,而对秦观则是人生的全过程,可以说他是愁死的。
忆昔西池会。
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当年在京城开封府郊外欢宴的时候,像鹓鹭一样排成行赶着车在路上飞跑。
那携手欢游之处,如今还有谁在呢?“日边清梦断”,再回到京城,靠近皇帝身边的可能已经像梦一样的消亡,再也唤不回来了。
剩下的只是“镜里朱颜改”,一天一天迅速地消失青春的颜色,照一回镜子就老一回。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又一个春天消逝了,经不住时间震撼的鲜花一瓣一瓣飘落,都飘进无限扩张的愁的海洋。
据记载,秦观的朋友曾说他“必不久于世”,原因是一个人到了愁如海的地步,是活不长的。
这种记载即便于事未必有,也于理必有。
因为泡在愁海里的灵魂,必然会被淹死。
秦观这个多愁善感的词人,生活是暗淡的,思绪是暗淡的,连灵感也是暗淡的。
只有在梦里,他的目光才会闪现出一抹淡淡的春色,下面这首词就是他梦中写就的
《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在梦中,他的灵感闪现为五彩缤纷的烟火,他梦入山溪深处,春雨绵绵中到处是鲜花盛开,到处是黄鹂鸣叫,飞云幻作龙蛇,在碧空伸屈变化,于是他在古藤阴下喝酒,喝醉了就躺下睡觉,东西南北一概不管。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放松,醒着的时候,他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舒坦过。
他活得太累了,他渴望从贬谪的现实中跳出来,能“行到小溪深处”去寻找“有黄鹂千百”一起鸣叫的妙境。
既然活在梦中比醒着的时候轻松,死对他来说,大概也是一种解脱,一种全身心的放松吧。
终于,他早早的告别了生活,结束了他那段永远倾诉不尽的哀愁——
忆昔西池会。
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