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医金针谈糖尿病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治愈糖尿病案例

中医治愈糖尿病案例

中医治愈糖尿病案例
李先生,男,57岁,患有糖尿病10年,常规治疗后血糖仍然
高达10mmol/L。

就诊于某中医院,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治疗
方案如下:
1. 中药治疗
处方:黄橙片、金樱子、黄芪、山药、益智仁、石决明、五味子、柴胡、黄柏、苦参等。

服法:每次15克,每日3次,水煎服。

2. 饮食调理
李先生的饮食方案采用低卡低脂、低盐、高纤维的健康饮食,每天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

3. 运动疗法
李先生每天进行骑自行车、快步走等适度的运动,以帮助降低血糖、提高心肺功能和消耗脂肪。

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糖降至6.5mmol/L,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以上是一个中医治愈糖尿病的案例,实际治疗方案因人而异,
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中医综合调理糖尿病由于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术后难度低等优点,成为了糖尿病患者信赖的治疗方式之一。

但与此同时,患者也需保持良好的治疗态度和乐观心态,配合中医和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糖尿病与针灸降血糖的机理(值得收藏)

中医治疗糖尿病与针灸降血糖的机理(值得收藏)

中医治疗糖尿病与针灸降血糖的机理(值得收藏)中医治疗糖尿病针灸降血糖的治疗机理传统针灸、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过程中,对糖尿病有较深刻地认识,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尤其其中有不少的经验值得借鉴。

我粗浅地综述近年来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有关概况,与同道参考。

一。

针灸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一)针刺可以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

目前,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指标为〈6.0mmol/L。

有人发现针现刺可以使临床指标不同程度地改善,血糖明显下降,或基本恢复正常,平均下降幅值高达5.6mmol/L,尿糖多随血糖的下降而转为阴性。

糖耐量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至消失,有效率为81.5%~87.5%,平均显效率在34%左右,且无明显地副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针灸对改善血糖的作用,对DM(II)型中的胰岛素抵抗型疗效最为理想,对DM(I)型、以及严重消瘦者,疗效较差。

而且疗效有疗程依赖性,随治闻的时间延长,疗效逐渐上升,与降糖的中西药联合使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明显减少药物的用量,有些甚至停用降糖药,而血糖能长期保持稳定。

(二)针刺可以调节与血糖代谢有关的物质。

正常的血糖调节,主要依赖胰岛素,当血糖升高时,迷走神经和胰岛素β细胞受到刺激,引起β细胞表面的IK离子通道的开放,大量K+内流,从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激活胰岛素基因,促使胰岛素分泌,从而使部分血糖变成肝糖原,而使血糖下降。

当血糖低于正常时,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胰岛轴,而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等又促使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上升。

通过这个反馈环路,实现血糖的相对恒定。

有人用经络经皮低频电针治疗某些糖尿病患者,发现于针后胰岛素立即上升达治疗前的3~5倍,其效应可持续达3个小时以上,同时生长激素降低、血糖下降。

有人针灸治疗DM(II)型患者,发现针后甲状腺素T3、T4下降,cAMP下降、而cGMP上升。

中医针灸疗法在糖病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在糖病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在糖病中的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发病率。

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一、针灸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据中国医学研究院针灸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调整胰岛功能,提高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调整和平衡人体内各种生理机能,可起到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效应,减少胰岛素阻抗的作用。

二、针灸降低血糖的机制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肾气虚、肝气郁结、脾胃失调等相关。

通过在适当的穴位上施以针刺刺激,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内分泌功能,进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针灸刺激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肝脏、肾脏等器官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三、针灸的治疗方案针灸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等多种疗法。

主要针刺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针刺一般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艾灸治疗一般每天进行1次,每次15-20分钟。

拔罐的治疗频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调整。

四、针灸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针灸疗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与西药治疗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研究表明,在长期坚持针灸疗法的病人中,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而且针灸无明显的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五、注意事项使用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患者应该经过全面的评估,确定适应症和禁忌症。

禁忌症包括:急性并发症、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等。

此外,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结论总而言之,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在糖尿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医针灸疗法促进人体血糖平衡

中医针灸疗法促进人体血糖平衡

中医针灸疗法促进人体血糖平衡血糖平衡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现代生活中饮食不规律、压力大、运动不足等因素都会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

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能够通过调节人体能量平衡,促进血糖稳定,对改善血糖控制和预防糖尿病等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一、中医理论与血糖控制在中医理论中,血糖平衡受到脾胃、肝、肾等脏腑的调节。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肝主疏泄气机,肾主水液代谢。

当这些脏腑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血糖异常波动。

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经络、调和气血等方法,能够调节脏腑功能,从而促进血糖平衡。

二、针灸对血糖的影响1. 提高胰岛功能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并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血糖的调控能力。

同时,针灸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改善胰岛功能,稳定血糖水平。

2.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血糖的调控也非常重要。

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其保持相对平衡,从而达到调控血糖的目的。

3. 提高肝脏代谢能力针灸疗法可以通过改善肝脏的代谢功能,提高葡萄糖的代谢和储存能力,减少肝糖原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进一步促进血糖平衡。

三、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1. 腹针腹针是将针刺入腹部穴位,如中脘、关元、足三里等,通过刺激腹部脏腑系统,调节胰岛功能和脾胃功能,达到血糖平衡的效果。

2. 耳针耳针是将针刺入耳部特定穴位,如肾、胰、脾等,通过刺激耳部神经末梢,对肾脏、胰岛功能进行调节,从而影响血糖水平。

3. 手足三里针灸法这是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手臂和脚踝上的三里穴位,调整胰岛和肠道功能,改善血糖控制能力。

四、注意事项在接受针灸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所和医师,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针灸治疗需要持续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针灸治疗一般配合中医药和生活调理来进行,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增强疗效。

糖尿病的针灸疗法

糖尿病的针灸疗法

糖尿病的针灸疗法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

《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主要因素。

根据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区别,《内经》中又有“消瘅”、“肺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

《金贵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立专篇,始名以消渴,开创了消渴病辨证论治的先河。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糖尿病灸治病案。

晋代《针灸甲乙经》提出了6个治疗穴位。

如《针灸甲乙经》中载:“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消渴,腕骨主之……”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有更详细的记载,穴位增加到35个,治疗以灸治为主。

宋代《扁鹊心书》记载有灸关元、气海200壮,同时服中药的病例。

《扁鹊神应玉龙经》强调灸脾俞、肾俞。

此后《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神应经》、《普济方》等医籍都记载了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穴方。

《普济方》集明以前之大成,总结辨证取穴18种,总穴44个。

清代《针灸集成》对病机进一步认识,分型论治更加具体。

总之古代治疗糖尿病多用灸法,而且强调多壮数灸。

糖尿病的病机特点一,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

二,阴阳两伤,阴阳俱虚本证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虚衰之候。

三,阴虚燥热,常见变证百出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雀盲、耳聋等。

四,消渴发病日久,常与血瘀有关。

综上所述,消渴的病机主要有几个特点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愈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

两者互为因果。

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脾、肾,而以肾为关键。

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于濡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上炎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常可同时存在,多饮、多食、多尿也常可同时存在。

气阴两伤,阴阳俱虚;本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衰微之候。

糖尿病上中下消的针灸治疗

糖尿病上中下消的针灸治疗

糖尿病上中下消的针灸治疗糖尿病上消的针灸治疗:主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频且甜。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则:清肺润燥,生津止渴。

针灸治疗:治法:取手足太阴及背俞穴为主,毫针刺,用于补泻法。

处方:肺俞,合谷,鱼际,廉泉,照海,三阴交。

方解:肺俞、合谷清上焦之热以润肺,鱼际是肺经之荣穴,用以清肺热,廉泉清火利咽,生津止渴;肾阴为体阴液之根本,取照海、三阴交,滋肾水养肺金。

药物配伍:方药:消渴方加麦冬,葛根。

天花粉30g,生地黄20g,鲜藕汁60ml,麦冬20g,沙参20g,知母15g,黄芩10g,葛根20g。

加减:若苔黄燥,烦渴欲饮,脉洪大为肺胃热盛,耗损气阴,加入人参白虎汤,以清泄肺胃之热,生津止渴。

若脉洪数无力,烦渴不止,小便频数等肺肾气阴亏虚,用二冬汤益气生津,清热止渴。

方解:肺俞、合谷清上焦之热以润肺,鱼际是肺经之荣穴,用以清肺热,廉泉清火利咽,生津止渴;肾阴为体阴液之根本,取照海、三阴交,滋肾水养肺金。

加减:若苔黄燥,烦渴欲饮,脉洪大为肺胃热盛,耗损气阴,加入人参白虎汤,以清泄肺胃之热,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麦冬,葛根。

天花粉30g,生地黄20g,鲜藕汁60ml,麦冬20g,沙参20g,知母15g,黄芩10g,葛根20g。

治则:清肺润燥,生津止渴。

针灸治疗:处方:肺俞,合谷,鱼际,廉泉,照海,三阴交。

主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频且甜。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取手足太阴及背俞穴为主,毫针刺,用于补泻法。

糖尿病上消的针灸治疗:药物配伍:若脉洪数无力,烦渴不止,小便频数等肺肾气阴亏虚,用二冬汤益气生津,清热止渴。

糖尿病中消的针灸治疗:主证:多食易饥,嘈杂,烦热汗多,形体消瘦,或大便秘结,尿多,溲黄甜甘,苔黄而燥,脉滑数。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针灸治疗:治法:取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中脘,天枢,大都,陷谷,三阴交,太溪。

方解:中脘是胃经募穴,腑之会穴,配天枢有泻胃火,近腑会之作用,大都配三阴交泻脾热,陷谷泻胃热,三阴交配太溪,滋真阴以润燥;胃火清,阴得复,则诸症痊愈。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313000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目前,西医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根治糖尿病。

而中医针灸疗法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一、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

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超出正常范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寿命,并且容易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科疾病等,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以及胰岛素注射等。

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对于晚期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注射来维持血糖水平。

此外,对于合并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患者,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查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发生和延长寿命的重要措施。

二、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中焦湿热、气虚血瘀、肾虚等病理范畴。

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精、津液等生理机能,以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具体而言,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1. 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胰腺内分泌功能,增加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调节血糖水平针灸疗法可以影响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血糖水平,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有效治疗糖尿病和其相关并发症。

3. 促进代谢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恢复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调节人体的内环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 缓解症状针灸疗法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症状,使患者更加舒适,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增强体质针灸疗法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经络调理糖尿病的方法

中医经络调理糖尿病的方法

中医经络调理糖尿病的方法中医经络调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调理人体的经络系统来促进身体健康,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经络调理糖尿病的方法。

首先,中医经络调理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和中医按摩等。

针灸是中医经络调理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在特定经络穴位上刺激,可以调整和平衡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功能。

例如,腕掌间穴位(劳宫、曲池、中冲)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穴位,通过针刺可以加强胰岛功能,调节血糖水平。

此外,中医经络调理还可以通过刮痧和拔罐等方式来改善气血运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其次,中药调理也是中医经络调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中药治疗糖尿病有多种药物选择,如黄芪、苦瓜、山药等。

这些中药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等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例如,刺蒺藜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腹胀、口渴、多尿等症状。

此外,中医按摩也是中医经络调理糖尿病的一种方式。

中医按摩主要通过按揉和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例如,按揉足三里穴位可以刺激脾胃经络,提高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

中医按摩还可以通过调整肾经络的功能,促进水液代谢,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水肿症状。

此外,中医经络调理糖尿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医建议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尽量少食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适量的热量摄入。

其次,中医强调与糖尿病相关的经络穴位按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进行,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最后,中医建议糖尿病患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适当锻炼身体,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糖尿病的康复。

总结起来,中医经络调理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中医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和平衡人体的经络系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功能,控制病情发展。

不过,中医经络调理糖尿病需要长期坚持,效果比较温和和缓慢,患者在选择方法时应与中医师进行详细的咨询和沟通。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案例分享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案例分享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案例分享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通过几个临床案例,分享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和效果。

案例一:张女士,45岁,患有2型糖尿病8年,长期口服降糖药物。

最近一次体检发现血糖控制不稳定,频繁出现高血糖症状。

经中医诊断,张女士属于“糖病多饮型”,主要症状为多饮、多尿、干嘴、口渴等。

针对张女士的症状,中医医生给出了“清热泻火、滋阴降糖”的治疗方案。

首先,采用中药调理,包括采用人参、黄芪、天花粉等滋阴补气的药物,结合苦瓜、黄连等清热泻火的药物,以及降糖的中药组合方剂。

此外,中医医生还建议张女士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糖分和淀粉的摄入。

经过连续3个月的治疗,张女士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相关症状明显改善。

案例二:李先生,60岁,患有1型糖尿病20年。

近期出现眼睛视力模糊、口干、大便稀溏等症状,被确诊为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的前期症状。

李先生的治疗重点是降低血糖并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清热凉血、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

中药方剂采用了生地、玄参、银花等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的草药,同时加入了人参、大枣等益气养阴的药物。

此外,中医医生还建议李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节,提倡适量运动和良好的心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先生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相关症状逐渐缓解。

案例三:王先生,50岁,患有2型糖尿病10年,治疗期间一直依赖于口服降糖药物。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药物疗效不佳,出现心慌、乏力等症状。

基于王先生的病情,中医医生采取了“理气活血、滋阴养肾”的治疗方案。

中药方剂中包括丹参、川芎、黄芪、天花粉等,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并结合人参、麦冬等滋阴养肾的草药,以改善肾功能。

此外,中医医生还建议王先生调整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先生的血糖水平稳定下来,相关症状明显减轻。

详解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与优势【上】(原创)

详解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与优势【上】(原创)

详解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与优势【上】(原创)中国是认识糖尿病最早的国家之一。

早在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表现、病因病机、预后转归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隋唐时期甄立言的《古今录验方》更明确指出“消渴病”口渴多饮,尿有甜味,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方》则认为消渴病患者脾虚或肾虚,导致水谷精微下流,所以尿甜。

其后,历代医家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又不断深化,可以说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包括食疗、运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现代汉语词典》对中医的解释是:“中国固有的医学”。

自清末民初始,已将外来的医学称为西医,将自己的医学称为国医。

后来亦称中医,一般意义上是指用中国固有的医学理论和方法治病的医生。

中药则是指中医所用的传统药物。

中医就其本质而言,是“中庸医学”、“调和医学”。

认为人体五脏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与社会都应该和谐,太过与不及皆为病;“不偏为中,不变为庸”,“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故中医通过医师的“辨证论治”,药物的“补偏救弊”,重新恢复到“无太过、无不及”的原本的平衡运行状态。

西方医学是对抗医学,借用药物消灭细菌、病毒,替代人体的某些功能,或借用手术等手段摘除或替换某些组织、器官。

所以,中医与西医是哲学思想、基础理论和医疗方法完全不同的两种医学,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不可通约。

既然中西医不能结合,则当并存并重,“万物并存而不相害,万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各有各的优势,理应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不可相互取代的人类两大医疗保健体系。

通俗的讲:中医药学是根据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按照阴阳五行所揭示的生命运动的规律,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从而保障人们健康的医学。

下面分别介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所谓特色,一般是指做事的方法或曰方法论。

糖尿病针灸三针

糖尿病针灸三针
糖尿病是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是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以劳欲过度等引起阴血亏虚燥热内生所致
糖尿病针灸三针
糖尿病并不能靠针灸三针就能解决。糖尿病是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是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以及劳欲过度等引起阴血亏虚,燥热内生所致。临床可以见到口渴多饮,小便频多,消食易饥多食,机体消瘦,小便带有甜味等症状。针灸也是需要辨证论治,临床表现不同,证候不同,选择的穴位不同。比如肺热伤津,出现以烦渴为主,常选用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等穴位。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自古以来,糖尿病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疾病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中医学逐渐形成了对糖尿病的深刻认识和独特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从事中医研究的学者,我深感自豪,并有意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本文将主要从中医理论、治疗方法、临床实践等方面,详细探讨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在中医学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其病机主要涉及肺、胃、肾三脏。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原因导致肺燥、胃热、肾虚,使人体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

长期下去,病情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衰竭。

二、中医治疗方法1.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主要辨证类型包括:肺燥型、胃热型、肾虚型等。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糖尿病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辨证类型,中医师会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肺燥型糖尿病,可选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药物,如天花粉、麦冬等;胃热型糖尿病,可选用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药物,如黄连、知母等;肾虚型糖尿病,则可选用滋阴降火、补肾益精的药物,如生地黄、山茱萸等。

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主要选用肺经、胃经、肾经等穴位进行治疗。

如肺燥型糖尿病,可选用肺俞、胃俞等穴位;胃热型糖尿病,可选用曲池、内庭等穴位;肾虚型糖尿病,则可选用关元、气海等穴位。

4. 饮食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饮食调理,提倡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高糖等食物。

同时,根据患者体质,选用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如南瓜、苦瓜、玉米等。

5. 起居调摸中医治疗糖尿病还注重起居调摸,提倡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锻炼也是提高免疫力、改善病情的重要途径。

三、临床实践2. 患者女性,42岁,确诊为1型糖尿病。

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病情得到稳定,血糖水平明显下降。

糖尿病的特效针法

糖尿病的特效针法

糖尿病的特效针法
【本文导读】
糖尿病的特效针法
一、降糖三针治症状:
第一针,内关
扎内关的时候,不是直接扎内关,而是在内关上下找结节,找到结节然后下针。

具体运针方法:分别朝五个方向提插九次。

直刺一针,然后把针拔出来一部分,不要全拔出来,留个针尖在里边,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直刺,每个方向提插九下,扎完以后,不留针。

第二针,养老穴
针刺方法与第一针类似,同样是五个方向,各提插九下。

第三针,劳宫穴
劳宫穴这里,针不扎进去,不要刺破皮肤,就在劳宫穴上点刺三到五下就可以。

三针扎完以后,降糖效果特别好,一般可以隆二到五个点
二、调脏腑
调脏腑这里提供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脐针四正位(坎+震+离+兑),然后下三皇配明黄
第二个方案:脐针四隅位(坤+乾+艮+巽)配上三皇加肾关
第三个方案:腹针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双盲俞,双阴都,双滑肉门,双上风湿点,双气穴
腹针关键的一步就是取穴精准,深浅适度,腹针取穴的原则是上八下五旁开六,按照这个原则走,正好把这几个标准穴位都取出来了,阴都,盲俞和气穴都是任脉旁开0.5寸,一般用0.22*40的毫针即可。

这三套方案轮流操作,一天一套,同时可以配着降糖三针,可以说是
当天就见效,扎一天稳定一天,越扎越稳定。

中医针灸疗法调整血糖水平

中医针灸疗法调整血糖水平

中医针灸疗法调整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是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水平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调整血糖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疗法对调整血糖水平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一、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中医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调整血糖水平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实现。

二、中医针灸疗法调整血糖水平的方法1. 针灸穴位的选择中医针灸疗法调整血糖水平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

经过临床实践,中医专家总结出一些与血糖调节相关的穴位,如足三里、大椎、内关等。

这些穴位位于人体肌肉或神经的重要节点,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调整血糖水平的效果。

2. 针灸手法中医针灸疗法调整血糖水平时,需要运用特定的手法进行穴位刺激。

常见的手法有温针、电针和按压等。

温针是用灸法将针灸热熏到特定穴位,电针则是运用电流刺激穴位,按压则是通过手指按压穴位。

3. 针灸疗程中医针灸疗法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疗程才能显现出治疗效果。

在调整血糖水平方面,一般需要进行多次针灸疗程。

每个疗程一般为10-15次,间隔一定的时间,重复进行数个疗程。

三、中医针灸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但这些方法常常无法完全调整血糖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针灸疗法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中医针灸疗法通过调整血糖水平以及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对糖尿病患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临床研究发现,在应用针灸疗法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胰岛素敏感性有所提高。

同时,针灸疗法还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一些并发症,如神经病变和肾脏病变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应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而不是取代现代治疗方法。

糖尿病治疗的中医中药辩证思路与方法

糖尿病治疗的中医中药辩证思路与方法

糖尿病治疗的中医中药辩证思路与方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即通过“消除渴欲”来缓解病情。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辩证思路与方法,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治疗的个体化。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辩证思路与方法。

1. 中医辨证治疗的思路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饮食、情志、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辩证治疗的思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辨证施治、调节饮食、锻炼身体、调畅情志。

首先,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常见的辨证类型有气阴两虚、脾胃湿热、肝肾阴虚等。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其次,中医认为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调节饮食,主张合理配餐,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进食高糖食物。

同时,中医还推崇“以脾为中”,强调脾胃的调养,以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此外,中医强调适度运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增加肌肉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但注意运动的时机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低血糖。

最后,中医注重调畅情志对糖尿病的影响。

情志不畅常常导致气机郁滞,影响脏腑功能。

中医提倡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进展。

2. 中药治疗的方法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时,常使用一些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中药有苦瓜、山药、黄芪、金银花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浓度,并且对各种辨证类型的糖尿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苦瓜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良药。

中医认为苦瓜具有凉血降糖、调节胰岛功能的作用。

现代研究也发现,苦瓜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山药也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中医认为,山药能够补脾胃、健脾益气,对于脾胃虚弱、消渴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针灸学中的糖尿病与血糖调理方法

针灸学中的糖尿病与血糖调理方法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 与禁忌症,避免过度刺激穴 位,注意患者体质差异
汇报人:XX
素抵抗。
针灸能够刺激 身体穴位,促 进血液循环, 有助于降低血
糖。
针灸治疗可以 改善胰岛细胞 功能,提高胰 岛素敏感性。
针灸在糖尿病 血糖控制中具 有安全、有效 的特点,可减 轻患者症状。
针灸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改善作用
针灸可以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针灸能够改善胰岛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胰岛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促进胰岛细胞的修复和再 生。
针灸学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和改善也有一定作用,如改善 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针灸学对糖尿病的治疗原理
针灸刺激穴位,调节内分泌系 统,改善胰岛素抵抗
针灸能够促进新陈代谢,降低 血糖水平
针灸治疗可调节免疫系统,减 轻糖尿病并发症
针灸学在糖尿病康复中起到辅 助治疗作用
针灸学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优势
针灸能够调节血糖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
针灸能够促进新陈 代谢,加速糖的代 谢和消耗,有助于 控制血糖。
针灸还可以改善微循 环,促进血液循环, 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 者的血管病变,降低 血糖波动。
针灸对糖尿病患者心 理健康也有积极影响 ,减轻焦虑和抑郁情 绪,有助于血糖控制 。
针灸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针灸可以调节 人体内分泌系 统,改善胰岛
针灸可以促进胰岛细胞的 再生和修复
针灸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 统,改善糖尿病症状
针灸治疗安全有效,副作 用小
针灸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针灸能够刺激 穴位,调节内 分泌系统,从 而影响血糖水
平。
针灸可以改善 胰岛细胞功能, 提高胰岛素的 分泌量,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易学指导糖尿病治疗
用易学八卦、六十四卦能指导具体病症的治疗吗?能。

让我们随便举个例子,就说糖尿病吧。

糖尿病本来是个小病,就是厥阴不疏,疏开不就好了吗?现实情况是跨国资本为了利润,世卫组织收紧标准,再加上本族精英的崇洋媚外,都是为了钱,无利不起早,硬是把糖尿病搞成天大。

血糖高是因血中的糖向细胞进行解付之时发生了障碍,血中的糖运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大卡车,卡车上装满了方便面,在日夜不停地运转就是卸不下来货,而路两边站满了饥肠辘辘的民众(就是细胞),方便面卸不下来,民众因此而饿肚子。

糖尿病的实质就是血中糖高,而细胞处于饥饿状态,因此解付问题就成为治疗的关键。

下面是文王八卦的阵列图:
文王八卦图
血糖的输送与解付过程象革卦。

革卦卦辞: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革卦卦义:革,上兑泽,下离火。

按一元盈缩(顺时针),由离到兑为革,中间遇坤,坤为土,坤土即己土。

空间上:兑金生于己土,己土生于离火。

革是变革,金曰从革,革是革故,是更改。

时间上:更者庚也,己日在庚日之先,故先有己日之孚,而后有庚日之更也。

孚是孚信,土德曰信,四象皆土德所化,所以金火之革,遇土乃孚也。

此具元亨利贞之象,顺,所以悔亡。

在革卦中,坤为重点,故治疗中每步、每方必对戊己予以关照。

按一气流行,一气左旋至离,由离到坤再到兑,这样一直向前。

行进中只有坤(己)孚,革才能完成从离到兑的变革,兑才能完成兑付、交换,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才能降下来。

兑金有兑付、交换之意,就是送进葡萄糖、氨基酸、氧气,带走二氧化碳及各种废料。

由动脉毛细血解付,再转入静脉毛细血,这中间的交换、兑付场所就是细胞,也是为细胞所需。

全身细胞组成坤土,细胞无时无刻不在新陈代谢,这就是坤土用虚。

以前儒家的解释,是将兑解释为悦,喜悦之悦。

试想不进行交换,整个社会都会没吃没喝,没吃没喝哪来的喜悦呢?
糖尿病六方:
1)坎艮:水寒不能生木,真武汤。

2)震:血寒肝不能升,当归四逆理中汤。

3)震巽:乙郁甲逆,中气不足,柴桂茯苓四逆汤。

4)坤兑:胃降则肺降,柴芍陈夏茯苓四逆汤。

5)巽离坤兑:水寒土湿,相火在上,麻黄升麻汤。

6)离坤兑乾:金水不收,金匮肾气丸。

(以上使用的全是经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