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哲学(2014年高考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期末小题训练 五 教师版
期末备考小练(五)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
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周国平《幸福的哲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后边题目。
①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仿佛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的确是这样,每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样的。
可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何会不同样,其实仍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实际上是表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终究看重什么。
②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前说过,幸福是我们全部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全部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自己其实不是目的,他是为了所以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辩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能够幸福,比方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觉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念书就是他获取幸福的手段。
③ 关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见解、两个门派。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首创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以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难过和灵魂的无烦忧。
身体健康、灵魂平和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重申一点,人要从长久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追求快乐。
你不可以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难过的祸端,结果获取的可能是更大的难过。
另一派叫做“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以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美,或许说道德上的完美。
他们以为人身上最尊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知足了,那才是真实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含马克思,他们重申的是人的精神知足。
④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重申精神上的知足。
如伊壁鸠鲁重申,物质欲望的知足自己不是快乐,物质欲念和生命自己的需假如两码事。
生命需要获取知足那是一种快乐,可是高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念反而是造成难过的本源。
约翰·穆勒则重申,幸福就是快乐,可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其他。
一个人只有各样快乐都品味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长久、更激烈、更美好。
幸福哲学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幸福哲学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幸福哲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幸福的定义?A. 内心的满足感B. 物质的丰富C. 精神的愉悦D. 社会的认可答案:B2.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A. 一种运气B. 一种道德美德的实践C. 一种外在的奖赏D. 一种短暂的情绪答案:B3. 以下哪位哲学家认为幸福是人生最终的目的?A. 柏拉图B. 尼采C. 斯宾诺莎D. 康德答案:C4. 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因素?A. 人际关系B. 经济状况C. 社会地位D. 个人努力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积极心理学中提倡的幸福感提升方法?A. 感恩B. 正念C. 比较D. 助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幸福哲学中的“内在幸福”与“外在幸福”的区别。
答案:内在幸福是指个人通过自我实现、精神成长和道德实践获得的幸福感,它不依赖于外部条件,而是由个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感构成。
外在幸福则是指通过物质条件、社会地位等外部因素获得的幸福感,它依赖于外界的认可和物质的满足。
2. 描述一下斯多葛哲学中关于幸福的主张。
答案:斯多葛哲学认为幸福是通过理性和道德来实现的,它强调个人应该接受自然法则和命运的安排,通过自我控制和内在的和谐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幸福。
斯多葛哲学主张人应该追求智慧、勇气、正义和节制等美德,以此来实现真正的幸福。
3. 简述积极心理学对提升幸福感的三个主要建议。
答案:积极心理学建议通过以下三个主要方式来提升幸福感:首先,培养感恩的态度,意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值得感激的事物;其次,实践正念,即活在当下,关注和接受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最后,通过助人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来增强社会联系和归属感。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幸福哲学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并提出你认为的实现幸福生活的三个关键要素。
答案:幸福哲学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它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框架。
2014年高考阅读题:美的奥秘在线测试(附答案)
2014年高考阅读题:美的奥秘在线测试(附答案)2014年高考阅读题:美的奥秘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2014年高考(辽宁卷)及答案
2014年高考(辽宁卷)及答案2014年高考(辽宁卷)及答案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5-2016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成考高起本《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试题
成考高起本《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试题2016年成考高起本《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试题(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5题。
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
它使我们由衷地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义,人生是多么美好。
因此,幸福的体验直接地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
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
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人整个一生的,因为它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
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很幸福时,他的心中就会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为了这个时刻,我这一生值了!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而又说自己幸福,那就是滥用了大字眼。
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结,而是灵魂的愉悦。
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
但苦难与幸福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都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遇苦难时,它便醒来了。
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
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有灵魂的出场。
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能是一个精神事件,却称不上是苦难。
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那它一定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完全属于灵魂。
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两者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以实现的鲜明感觉。
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观:因为苦难与幸福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
当然,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
但是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部编版中学议论文阅读练习一
部编版中学议论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黄亚果①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②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①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②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③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
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③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
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
现代哲学思想阅读测试题及
现代哲学思想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Part 1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现代哲学思想的阅读测试,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并思考现代哲学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下面将按照题目要求,以测试题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请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选出正确答案,并思考相关问题。
1. 现代哲学主要关注以下哪个领域?A. 宗教B. 科学C. 政治D. 个人发展2. 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A. 笛卡尔B. 亚里士多德C. 孔子D. 萨特3. 下面哪个是现代哲学中著名的心灵与身体关系问题的观点?A. 实在论B. 理论论C. 身心二元论D. 等级论4. 认为个人的存在是通过自由选择和个人行为来定义的哲学观点是?A. 实在论B. 理论论C. 存在主义D. 伦理学5. 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存在主义思想?A. 亚里士多德B. 笛卡尔C. 萨特D. 孔子6. 现代哲学中的唯理论观点主张什么?A. 只有物质世界是真实的B. 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真理C. 人类的感知是主观的D. 宇宙是一种有机的整体请在纸上选择正确答案,并查看下一部分以获取答案和更多解释。
Part 21. B - 科学。
现代哲学多与科学的发展和方法有关,试图回答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2. A - 笛卡尔。
笛卡尔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的观点。
3. C - 身心二元论。
现代哲学中关于心灵与身体关系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而身心二元论认为心灵和身体是两个不同的实体。
4. C -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通过自由选择和个人行为来定义的,强调个体的责任和意义。
5. C - 萨特。
萨特是存在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这一观点。
6. B - 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真理。
唯理论观点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真理存在,而其他观点都是错误的。
现代哲学思想涵盖广泛而深奥的主题,这些问题的回答并不仅限于以上提供的选项。
每个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辩论,以便更好地理解现代哲学的思想和理论。
哲学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哲学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哲学是什么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中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
答复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根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
中国人当然一直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愿意把这称作思想或思辨;假设坚持把这叫作“哲学”,就没什么要争论的,因为所有民族当然都有哲学。
如果这里真有个争论点的话,我认为是在争是否开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
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蚀月蚀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开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
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
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
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
在这种环境里开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
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
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
我知道中国在魏晋以后没什么哲学这个结论大有商量的余地,但这里不再详述,倒是想提出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
第一点,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心里记着这一类问题有助于防止流入字面之争。
第二,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
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
第三,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来:哲学有什么用?人们现在通常都认为科学很有用,把科学技术叫作第一生产力,其实,西方开始开展近代科学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科学有用,也很少用科学有用来为开展科学张本。
2019学年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一下第一次反馈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0001
2019学年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一下第一次反馈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1.现代文阅读“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冯春芳刘爱莲“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
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一一《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 “幸福一一收入之谜”。
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
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
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
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
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
议论文阅读《幸福》试题分析及答案
(四)议论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幸福苇岸①哲学家培根一生写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谈论了人世所有大的事情,但惟独没有论幸福。
或许他缺少了时间,因为他最后的《论谣言》便是未完笔的残篇。
培根没有论幸福,但他论证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误解拥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疯狂追求的事物。
譬如财富。
关于财富,培根把它称作德能的障碍物。
因为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但过量的辎重会阻碍行军,有时因为顾虑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
②唐朝诗人韩愈写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诗:“草色遥看近却无。
”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财富上者,常常是那些尚未获得财富的人。
这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
③幸福不是时代、国度、地区或阶层的专有物,幸福也不为财富的多寡所左右。
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人类在寻求幸福的终极目的驱动下,创造出愈来愈广的器具帮助自己,机器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电脑解放了人类的脑力。
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代这样,人类的生活如此紧张和匆忙。
中非洲的洛美人反对把电?I进他们生活的丛林,南美洲的爱尔人阻止公路穿越他们定居的区域。
他们并不认为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幸福,他们保持着自己纯洁原始的传统。
在高度体现人类物质文明的欧洲边缘,有一座马德拉群岛,那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汽车和工厂,没有竟争和效率,劳动的人们面带微笑,在太阳下唱着舒緩悠长的歌谣。
当工业社会的游客慕名而至,他们紧张的心弦倍感松驰,躁动的情绪复归宁静。
人类的心灵向往什么呢?这向往如同梭罗所比喻: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④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入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
当人们把幸福全部寄托于此后,拜金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
"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
我们费尽心机,仅仅为增加几枚银币;然而书内有黄金般的文字︿历代最聪明的智者的话,我们无视。
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市场和物价;然而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人生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1、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高三的时候,我非常的拼命地备考。
当时的我,整天都埋在书堆里,哪怕是在课间,我也要求自己尽量不与别人接触,因为我一直认为与别人接触很可能会产生影响学习的情结。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一直像打杖一样看书到第二天凌晨1点半,我自己都对自己说,从来就没有跨天睡过觉。
也就是在这样长期的煎熬中,我的身体终于在一天晚上撑不住了。
那天晚上我突然觉得心口疼痛,于是便躺在床上,之后立即全身发冷,心跳紊乱,呼吸困难,顿时,我想到了一个概念:猝死。
就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我还最差什么事情没有做,才知道了做什么事才能让自己得到一生的满足。
我想到了在班里班外有我很喜欢的人,也有很多喜欢我的人,还有很多与我挚爱的朋友,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那么充满回忆;我又想到了我和我朋友们在一起渡过的快乐时光,那时我们一起做过的事情是多么的有趣。
于是,我当时对自己说,如果老天能够让我活到明天,我一定要好好地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二天,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带着感激一直活到了现在,而那个晚上的感受也成了我认为值得一生去追求的东西: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
(1)“自己喜欢的人”我这里所指的不仅仅是爱人,还包括朋友。
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其实自己最清楚。
我父母在家里就经常吵架,他们常常感到生活很不幸福。
因为他们在结婚时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爱人。
他们怕年纪大了才草草结婚,结婚后才明白,对方不是自己喜欢的人。
而现在父母跟我讲起的,都是他们在花季里与朋友们在一起的事情。
因为只有很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才是最能让人回忆的。
(2)“自己喜欢的事”同样,自己喜欢做什么事自己最清楚。
我相信,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经济学,可是每个人高考完之后都会对别人说,我想去读经济。
高考前,我就知道我很喜欢的工作也许是做一名中学老师。
当我问我妈妈时,她说,做老师有什么好?到了大学,我自己找了一份家教的工作。
【优质】幸福的哲学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幸福的哲学阅读答案每一篇议论文都应当有作者明确的论点,进行议论文的阅读时候,一定要狠狠抓住论点进行答题。
中高考的议论文阅读,需要我们在理解中心论点基础上把握全文。
今天,语文小编给大家分享:幸福的哲学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起来看看吧!幸福的哲学阅读答案幸福的哲学周国平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新课标Ⅱ版)2014届高三语文 名校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第01期)专题05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新课标Ⅱ版)2014届高三语文名校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第01期)专题05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1.(2014届东北三省四市协作体高三等值诊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5分) 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
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一吃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阖拢来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
克利斯朵夫很快就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
他的骄傲与自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便是尽量的弹得坏,使父亲灰心。
这让他自已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托救不可。
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
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成一团糟。
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
克利斯朵走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
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怕两天两晚的拼下去,也决不放过一个音,直到儿子弹准为止。
“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
”他鼓足勇气说。
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
“怎么!怎么!”他喊道。
“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且,我不喜欢音乐!”克利斯朵夫给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给虫蛀了的楼梯上。
天窗的破玻璃中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辘地全是潮气。
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
在孩子心目中,河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但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的恬然自得。
要能象它一样的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于与砂块上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往前冲刺。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练习题及答案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生意义和真理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探索。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而哲学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是一些关于哲学与人生的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够引发你对人生的思考。
练习题一:什么是幸福?答案:幸福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一些人来说,幸福可能意味着拥有财富和物质享受;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幸福可能是与家人和朋友分享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幸福是一个个体化的、多元化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和追求。
练习题二:什么是自由?答案:自由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政治、社会和个体层面的自由。
在政治层面,自由意味着人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领导和参与决策过程。
在社会层面,自由意味着人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信仰,并且不受到歧视或压迫。
在个体层面,自由意味着人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自己的目标。
练习题三:什么是道德?答案: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它涉及到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判断和行为规范。
道德是社会规范和个人良知的结合体,它指导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道德标准可以因文化、宗教和个人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道德都强调尊重他人、诚实和公正。
练习题四:什么是真理?答案:真理是一种对于事实和现实的正确理解和描述。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受主观意见和个人感受的影响。
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寻找真理,并且不断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认识。
真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练习题五:什么是存在?答案:存在是指事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状态。
存在可以是物质的,如人、动物、植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概念、思想等。
存在是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涉及到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存在的本质和意义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们关注和探索的对象。
练习题六:为什么我们存在?答案: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201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的哲学(2014年高考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幸福的哲学(2014年高考阅读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
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
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
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
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
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
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
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美“幸福”的表述,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殷。
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答案为:C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
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答案为:B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惑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答案为:B
上一试题:乾坤草亭(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下一试题:宋史·赵立传(2014年高考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