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课件:21 《孟子》二章 (共39张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一二三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岂不诚.大丈夫: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指战争停息。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4)丈夫之冠.:行冠礼。 (5)父命.之:教导、训诲。 (6)无违夫.子.:指丈夫。 (7)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8)与民由.之:遵循。 (9)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10)人恒.过:常常。
一二三
4.古今异义区分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路。
一二三
三、作家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 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其目的虽在 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但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他提出“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 影响。主张社会分工,却由此导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 点。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如何来论证观点的? 点拨:列举六个事例说明受磨炼才能有所作为。从正面论述饱受 磨炼的好处——担当大任;从反面论述不受磨炼的危害——国恒亡; 总结全文,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核心图解
含蓄 幽默
1.请对比分析《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 夫之道”的不同。
点拨:“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 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 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一二三
(4)之 居天下之广居(结构助词,的) 与民由之(代词,代正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1.《孟子》二章 (共33张PPT)
8、入则、出则 ( 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
疏通文意 被起用
筑墙的劳作之中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狱官
海滨(隐居的地方)
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所以……” 指示代词,这。 使……痛苦。 使……劳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 亡的因素和个人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 推出论点源自逆境出英才。三、词类活用。
1、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2、 饿( 使......饥饿 ) 其体肤 3、 空乏( 使.... 穷困缺乏 )
4、 所以动(使......惊动 )心
5、 忍( 使.......坚韧
)性
6、 行拂乱( 使......颠倒错乱 )其所为
)其筋骨
7、 人恒过(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
21《孟子》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3.理解“大丈夫”的含义;懂得困境中造就人才、国无忧 患意识易遭灭亡的道理。(难点)
课文导入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母三迁
• 孟母断机杼
于生 安于 乐忧
患 而 死
板书设计
舜、傅说、胶鬲、管夷 吾、孙叔敖、百里奚
苦心志
劳筋骨 饿体肤 空乏身 行拂乱为
发、举 降大任
个别论据
过
改
人 困、衡
作(正面)
征、发
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课件
活动二:孔孟的思想精髓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栏目中,北师大教授于丹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品《论语》,写出 “于丹论语心得”。请你也仿照其情势,谈谈你对《论语》和《孟子》中某 一名句的认识与体会。
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于丹心语: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名句:__岁__寒_,__然__后__知__松_柏__之__后__凋__也_。__《__论__语__》___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 样才叫做大丈夫!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显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6.根据提示填空。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轲 ,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 派代表人物之一,有“ 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记 录 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它和 《论语》《大学》《中庸》 一起合称为“四书”。
(2)《富贵不能淫》中,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正确做法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对待理想抱 负的态度(处世态度)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 的操守应该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三)(黔西南中考改编)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 安乐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 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 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中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孟子》二章 (共51张PPT)
孟子: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 代: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 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 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 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
补充资料:张仪、公孙衍的合纵、连横运动
•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 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 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 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 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 交、军事斗争。 •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 、秦两国兼并弱国;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 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 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连 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 ,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 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孟子:
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 ,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 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 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 “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 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价值。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指有大志、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