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_创新驿站评价_研究述评_杨雅南
国外“创新驿站评价”研究进展述评
第1 期
情
报
杂
志
V0 _ 1 N . l3 o 1
21 0 2年 1 月
J OURN NTEL I AL OF I L GENCE
J n 2 1 a . 02
国外 新驿站评价’ “ 创 ’ 研究进展述评
杨雅 南 钟 书华
(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 摘 要 武汉 40 7 ) 3 04
Ab t a t I n v t n Re a n e sh v l y d l e t mey i o t n o ei u p ri g t e e o o c a d s c a e e o me t s we l s s r c n o a o ly Ce t r a ep a e al x r i e l mp ra tr l n s p o t h c n mi n o i l v l p n d n l a a
n v o ly Ce tr n s ee a tc n r to so h se s n RC t r tr t r o  ̄i n Re a n e s a d mo t l v n o t bu n n t e a s sme t n I r i i i Ne wo k l e a u e,a mi g t n u n i h e me t r m i i n o f d o t l tn n o i e g f t e c re tr s a c n ic r h u u t d r n . h u r n e e h a d d s e t e f t r s y te ds r n e u Ke r s I n v t n Re a n r Ino a o l y Ce te Newo k e Mu to n l ss l e au e r v e y wo d n o a o ly Ce te i n v t n Re a n r t r v ai n a a y i i i rt r e iw t
简议中国和欧盟建设创新驿站的异同及中国建设创新驿站需注意的问题
简议中国和欧盟建设创新驿站的异同及中国建设创新驿站需注意的问题丁涛【摘要】欧盟创新驿站的建设起步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我国创新驿站的建设借鉴于欧盟,文章通过对欧盟和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概况的分析和对比,概括出中国和欧盟在创新驿站建设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我国实情提出了建设创新驿站需要注意的4个问题.【期刊名称】《云南科技管理》【年(卷),期】2013(026)002【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创新驿站;欧盟;中国;异同【作者】丁涛【作者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交流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22.50 引言创新驿站起缘于欧盟创新驿站IRC(Innovation Relay Centre),是一个立足于企业技术需求,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促进中小企业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合作的科技中介组织。
2008年IRC并入欧洲企业服务网——EEN(Enterprise Europe Network),现已成为一个覆盖全球48个国家和570多个商务机构的多功能综合性创新支持网络。
多年来,创新驿站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跨区域流动,其在信息技术和专业技术经纪人支持下所体现出来的跨区域技术资源高效配置作用已得到欧洲许多国家的高度认可。
在借鉴吸收欧盟创新驿站的成功经验基础上,2009年3月,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推出了中国创新驿站建设方案,中国创新驿站建设开始起步。
2010年8月10日,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办“2010年中国创新驿站站点培训班”,中国创新驿站秘书处与第一批区域站点、基层站点签订了中国创新驿站服务协议书、标志着中国建设创新驿站的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2012年7月,“2012年中国创新驿站站点培训班”召开,第二批区域站点、基层站点试点正式开始,至此,中国创新驿站试点单位达到83家,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我国创新驿站的站点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1 欧盟创新驿站的模式1.1 欧洲创新驿站到企业服务网络(EEN)的演变欧洲创新驿站(IRC)成立于1985年,它主要着力于促进欧洲中小型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技术转移。
国外创新驿站及其分布式治理研究动态
St y o t nno aton l y n r ud n he I v i Re a Ce t eandI sDi t i t s rbut d e Gov r nc e na e
HeKea g,Z a gJa h a fn hn nu i ( c olf cnmi , uzo g n esyoSine n eh o g ,Wua 3 0 4 C ia Sho o oo c H ahn i ri c c d cn l y E s U v t f e a T o hn 4 07 , hn )
第 4期 (02 月 ) 2 1 年4
国外创新驿站及其分布式治理研究动态
何科 方 ,张建华
( 中科技 大学经济学院院 ,湖北 华 武汉 40 7 ) 30 4
摘
要 :创 新 驿站是 一 种 新 的技 术 转移 范式 。最 近 几年 国外创 新 驿站 的研 究动 态表 明 ,在 运作 方 式
Ke w or y d:Te hn lg r nse ; n v to ea e te Re iw c oo ta fr I no a in rl yc n r ; ve y
创 新 驿 站 (R IC,Invt nR l etr noao ea C ne )是 i y 集成 利用 科 技 资 源 , 成 跨 区域 、 形 网络 化 的 技 术转 移 系 统 , 进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的 新 型 中介 服 务 组 织 。 促 自19年世 界 上第 一 家 创新 驿 站在 欧 盟创 立 以来 , 95
上 ,创新 驿站 已从 “ 科层 制 ”向 “ 分布 式治理 ”嬗 变;在 组 织形 态上 ,创新 驿站 正 向创新 驿站 网络 升 级 。可 以预测 ,创新 驿站 的 网络 化与 分布 式治理 将成 为 未来研 究的重 点 。
创新驿站
创新驿站情况介绍一、创新驿站概念解读1、创新驿站的由来创新驿站是借鉴和效仿欧盟EEN/IRC做法,以国家创新政策为指引,在政府的指导下,集成和利用科技服务资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网络信息化交流手段为支撑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技术转移服务暨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系统。
欧盟IRC创新驿站网络(Innovation Relay Center)创建于1995年,是欧盟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合作创新计划的一部分,2008年2月IRC与EIC欧盟信息中心(EuropeInformationCenter)合并成立EEN网络(EnterpriseEuropeNetwork),目前EEN网络已覆盖全球范围内45个国家,570个商务机构成为EEN的服务站点。
2、创新驿站的中国化从我国国情出发,国内创新驿站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为主要手段,通过深入企业,挖掘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并从需求出发,组织协调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法律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技术创新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创新驿站的特点创新驿站在技术转移路径上,变“成果→企业”为“企业需求→解决方案”,它的本质是根据企业需求,亦即市场需求,将大学、科研所的“科技能力”更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种需求导向型技术转移方式,更好地体现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的要求。
国家科技部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建设覆盖全国的创新驿站网络,使得科技专家的技术能力和企业的技术需求能够在整个网络内融通交汇,激发创新活动,因而创新驿站是实施技术转移方式的重要创新。
4、安阳创新驿站上海技术交易所—安阳创新驿站是我市建立的一个跨地域科技合作网络,通过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使得科技资源和先进技术能够在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间有序流动,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做贡献。
创新驿站营运研究--以欧洲企业服务网络(EEN)为例
分 类 号学 号 M*********学校代码 10487密 级硕士学位论文创新驿站营运研究——以欧洲企业服务网络(EEN )为例学位申请人 :贺莹学科专业 :行政管理指导教师 :钟书华 教授答辩日期 :2012年12月28日论文题目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A Study on Operation of Innovation Relay Centre——The example of European EENCandidate : He YingMajor : Public AdministrationSupervisor: Prof. Zhong Shuhua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4, P.R.ChinaMay , 2012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摘要创新驿站是一个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依靠各个分站点的专业技术经纪人,集成各类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提供专业服务和解决方案的网络化技术转移组织。
区域创新驿站建立的借鉴及应考虑的问题
关 键 词 : 新 驿 站 ; 盟 创 新 驿 站 ; 海 创 新 驿 站 创 欧 上
中图分类号 : 1 G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3 2 2 1 )4—0 8 0 17 7 1 (0 0 0 3 5— 3
Th i i g o g o n o a i n Rea n e e Bu l n fRe i n I n v to l y Ce t r d
和各种建议 。另外 ,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更
欧盟 创 新 驿 站 (noao e yC ne, 称 Invtn R l et 简 i a r IC) 欧盟 鼓 励 中小 企 业 进 行 跨 国技 术 创 新 合 作 R 是
r go a n o a in r ly c ne sp t o w r .T l e s p r o t eb i i g o n o ai n rl yc n e l .t ep p r n e i n l n v t ea e tri u f r a d os v u p t f h ul n fin v t a e trpa i o o d o e n h ae a — ay e e mo eso b i i g a d o e a o I n E r p a n o n h g a .I i p o o e a r be h ud b l z st d l f ul n n p r t n o RC i u o e n U i n a d S a h i t s r p s d t t o lmss o e h d i f n h p l
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
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出 , 指 建立 中 国创新 驿站 , 以网络 协调各 驿站的服务资源 , 通过各 站点 及专业 技术 经纪
人 的服 务 , 为中小企 业 的技术需 求提供 个性 化 的解 决 方案 , 促进跨 区域技术 转移。
从 战略层 面来看 , 创新 驿站 是 国家创新 体 系建设
着创新产业 化组 织衍 生过 程加 快 , 由创新 工 场 (n o i . n vt nw rs 、 ao o )创新 驿 站 (n o a o e yC n r 、 i k In vt nR l et ) 企 i a e 业孵化器 ( uiesIcb t ) 企业 加 速 器 ( ui s B s s nu a r 、 n o B s es n
的重要 内容 。19 9 6年 , 济合作 与发 展组织 ( E D) 经 OC 提 出“ 国家创新体 系是政 府 、 企业 、 大学 、 究 院所 、 研 中 介机构等为 了一 系列共 同的社会 和经 济 目标 , 通过 建 设性地相互作 用 而构成 的机构 网络 ” 。在 中 国, … 随
为导 向, 以信息技术 为支撑 , 集成 利用科 技 资源 , 成 形 跨 区域 、 网络化的技术转移系统 ,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的
中介服务组织 。作为一 种知识 集散 中心 , 创新驿 站 解
决 了技术提供方与需求 方信 息不对 称 的问题 , 提高 了 知识流动的速度 和效率 , 减少 了交易成本 , 是技术转移
创新驿站对 于加快 知识 流动与扩散 , 建立和完善 国家创 新体 系具有 重要 作 用。 中国创 新驿站 建设 由地方
发起 , 已从 国 家层 面进 行 统 筹 、 调 和推 进 , 成 国 家站 点 、 协 形 区域 站 点 和 基 层 站 点 无缝 对接 的 技 术 转 移 服 务 体 系。 基
苏州创新驿站运行模式研究
初 期 , 对在 建 的 苏 州创 新 驿 站 , 出现 有 运 行 模 式 存 在 的 不 足 。 运 用 双 边 市 场 理 论 , 出 了新 的 “ 区 结 针 指 给 行
合 , 核 促 建 ” 运 行 模 式 , 后 提 出 了运 行 初 期 市 场 建 立 的 策 略 。 以 的 最 关 键 词 : 小 企 业 ; 新 驿 站 ; 行 模 式 ; 州 ; 边 市 场 中 创 运 苏 双
结 果 保 持 一 致 。 剖 创 新驿 站 近 几 年 在 我 国 有 了 初 步 的 发 展 , 相 关 但 研 究 还 基本 处 于 现 状 描 述 和 经 验 总 结 阶 段 , 远 滞 后 远 于 实践 。本 文 将 针 对 在 建 的 苏 州 创 新 驿 站 , 出 现 有 指
( 海 大学 商 学院 , 苏 南京 2 09 ) 河 江 1 0 8 摘 要 : 新 驿 站 是 科 技 中介 在 全 球 网络 化 趋 势 下 的 一 种 发 展 形 式 , 的 使 命 是 支 持 中 小 企 业 跨 地 区 的 技 创 它
术 创 新 和 技 术 合 作 , 中 小 企 业 获 取 技 术 提 供 一 系 列 专 业 化 的 支 持 性 服 务 。 创 新 驿 站 在 我 国 正 处 于 建 立 为
制 改革 , 力 解 决科 技 与经 济 脱 节 的 问题 , 动 以 企 业 着 推
为主 体 、 场 为导 向 、 学 研 相 结 合 的技 术 创新 体 系 建 市 产
创新驿站环境场概念分析与内在机理研究
本 文 以认 识 创 新 驿 站 站 点 与 环 境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0 引 言
1 9 9 5年 1 0月 欧 盟 在 国际 上 率 先 建 立 创 新 驿 站 , 它 由欧 盟 执行 委员 会 企 业 发 展 总 署 ( DG) 指导 建立 , 力 图
和相互联系为基 础 , 以 为 创 新 驿 站 发 展 环 境 规 划 决 策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为 基 本 目标 , 将 创 新 驿 站 环 境 场 作 为 表 征创新驿站发 展环 境 的最基 本属性 , 分 析 界 面 间 相 互 作 用 方 式 和 内在 机 理 。创 新 驿 站 环 境 场 分 析 对 探 讨 创
技 术 转 移 工 作 不 断 深 入 推 进 截 至 2 0 1 1年 底 , 共 发 展
创新驿站 基 层 工作 站 点 9 1家 , 拥 有 签 约 技 术 经 纪 人 3 3 0个 , 并与 8 1 8所 大 学 、 科 研 院所 、 企 业 及 服 务 机 构 建
岛 和 卡塔 尼 亚 地 区 技 术 转 移 环 境 所 产 生 的 重 要 作 用 。
在 爱 琴 海 地 区 和 安 纳 托 尼 亚地 区创 新 驿 站 研 究 中 , La l e
立 了合 作 伙 伴 关 系 , 累计 走访企 业 6 6 9 0家 次 , 调 研 企 业需求 4 8 1 9项 , 整 合 共 享 创 新 资源 信 息 8 8 1 4条 , 开展
创 新 驿 站环 境 场概 念分 析 与 内在 机 理研 究
杨雅 南 , 钟 书 华
( 华 中科 技 大学 公 共管 理 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摘 要 : 创 新驿站 与 外部 环境 的相 互 作 用和 相 互联 系形 成创 新 驿站 内在 规 定 性 。立足 于创新 驿站 发 展 环
中国创新驿站的政策目标分析与评价
中国创新驿站的政策目标分析与评价
1.支持技术创新:中国创新驿站通过提供资金支持、配套服务等多种
方式,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推动科
技成果转化。
2.促进产业升级:中国创新驿站致力于促进产业升级,支持新兴产业
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
3.培育创新人才:中国创新驿站通过提供培训、科研资源共享等方式,培育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4.推动国际化合作:中国创新驿站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创新领域的声誉和地位。
评价:
1.积极推动了技术创新:中国创新驿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和政策
激励,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科技成
果的转化和应用。
2.促进了产业升级:中国创新驿站以产业升级为目标,通过支持新兴
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了
产业竞争力。
3.培育了创新人才:中国创新驿站通过举办培训、提供科研资源等方式,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输送了人
才支持。
4.推动了国际化合作:中国创新驿站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国际化合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创新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中国与国际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总的来说,中国创新驿站是一项有益的政策措施,通过支持和促进创新活动,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细节,提高政策执行效果,促进创新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发展。
希望中国创新驿站能够不断优化政策措施,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国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简议中国和欧盟建设创新驿站的异匾及中国建设创新驿站需注意的问题
创新 进程 之 间的鸿 沟还 大量存 在 ,突 出表 现为 :a 、技术转 移服 务资 源分散 、缺 乏协 同 、专业 化服 务水平 较低 等 。b 、 以供 给型为主 的技 术转移体制 与企业技 术创新要求不 相符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1 2
伙伴机构通 常是那些 在提供商 业或创新 支持方 面已经有很 多
经验 的机构 。他 们 包括 商业 部 门 ,地 区发 展机 构 ,技 术 中 心 ,创新 咨询公 司 ,或者其他 的业 务支持机构 。
欧 洲企 业 服务 网络 ( E E N)的 目的是 整合 、改 进原 有
欧盟和中国创新驿站建设 的概况的分析和对 比,概括出中国和欧盟在创新驿站建设上 的共同点和不 同点 , 并根据我 国实情提出了建设创新驿站需要注意的4 个 问题。 关键词 :创新驿站 ;欧盟 ;中国;异同
中图分 类号 :G 3 2 2 . 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4 — 1 1 6 8( 2 0 1 3 ) 0 2 — 0 0 5 6 — 0 3
在借 鉴 吸收 欧盟创 新驿 站 的成功 经验基 础上 ,2 0 0 9 年 欧洲 经济 区 的成 员 国家也签订 了合作 协议 , 很 多其 他 国家通
3 月, 科 技部火炬 高技术 产业开 发 中心 推出 了中国创新驿 站建 过 自己 出资 的方式 参 加 到 网络 中来 ,如俄 罗 斯 ,美 国 和智
驿 站站点培 训班” 召开 ,第二批 区域 站点 、基 层站点试点 正 式 开始 ,至此 ,中国创新 驿站试点单 位达到 8 3 家 ,覆 盖了全 国绝大部分 地区 ,我 国创新驿 站 的站点建设 已经全 面展 开 。
苏州创新驿站运行中的激励机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的研究
和 科 技 产 业 服 务 中 心 等 多 种 形 式 的 服 务 载 体 , 体 看 总
力 、 效 地 工 作 , 而 促 进 创 新 驿 站 技 术 转 化 率 的 提 高 , 好 地 为 中 小 企 业 的 技 术 创 新 和 技 术 合 作 提 供 支 高 进 更
持 性服务 。
关 键 词 : 新 驿 站 ; 励 机 制 ; 托 代 理 理 论 ; 小 企 业 ; 边 市 场 创 激 委 中 双
设 我 国现 有 区 域 科 技 创 新 服 务 中 心 、 产 力 促 进 中 生 心 、 新 技 术 企 业 孵 化 器 、 技 情 报 所 、 技 开 发 中心 进 行 技 术 转 移 时 的 专 利 保 护 问 ② 题 ; 实 证 分 析 创 新 驿 站 对 中 小 企 业 创 新 的 作 用 ] ③ 。 创 新 驿 站 近 两 年 在 我 国有 了 初 步 的 发 展 , 国 内 相 关 但
普 遍 应 用 , 多 经 济 结 构 和 商 业 组 织 模 式 都 呈 现 出 显 很
0 引 言
由金 融 危 机 演 变 而 成 的经 济 危 机 对 我 国 实 体 经 济
著 的 网 络 外 部 性 特 征 。这 种 新 经 济 特 征 也 深 刻 影 响 着 科 技 中 介 产 业 的 发 展 , 新 驿 站 ( n o ain Rea 创 I n v t ly o C nr , e te 简称 I RC) 是 在 这 种 趋 势 下 发 展 起 来 的 。鉴 就 于 我 国某 些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 苏 州 、 海 等 地 ) 中 小 如 上 的 企 业 发 展 情 况 和 科 技 发 展 水 平 类 似 于 欧 盟 , 且 创 新 并 驿 站 的存 在 扩 大 了 技 术 交 易 对 象 的 范 围 、 低 了 交 易 降 成 本 ; 由 于 技 术 的 专 业 性 , 新 驿 站 平 台 可 以对 技 术 又 创 交 易 进行 质 量 监 控 和 保 证 , 以 欧 盟 创 新 驿 站 模 式 得 所 到了我国科技中介行业的认可 。 在 关 于 创 新 驿 站 的 现 有 文 献 中 , 外 学 者 的 研 究 国
上海创新驿站的实践对马鞍山市技术转移工作的启示
20 7 0 ̄ 期—一 1
…
…
…
…
一
堡 市县 科技 工 作 之 窗
一 ’ 一 … 一 ’
AHf IC &EHOOY l ’ … NUSE E TCNLG t CN
当前,科技进步和 自主创新 作为 合指导协调, 制定 实施意见 , 严格考核 引导和落实工作。增 强政府投入调动 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区域创新崛起 、 科 奖惩 , 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深入。 发 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 ,形成多 学发展 的关键 因素。面对新的竞争、 新 挥好 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 性 元化 、多渠道 、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 : 的挑战, 准确把握科技 与经济社会发展 作用 、 业在技术创新 中的主体作 用、 系 。 企 增强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 的后劲 - -
业领域 。
转 移模 式 中 , 新 驿 站 ( C 模 式较 创 I ) R 为适合 中国国情。上海技 术交易所创 新先行 , 2 0 年 3月创立全 国首家 于 07
二 、 升技 术识 别 能力 提 经过 三年艰 苦 的努力 与摸 索 , 上
创新驿站在为企 业的服 务过 程 中
创新驿 站,通过 直接走访企 业挖 掘技 海技术交易所探 索 出一套行 之有效 的 不仅仅涉及技术 问题 ,还会 涉及 到市 术 需求 , 以需 求找技术 、 找解决 方 案 , 服 务模 式 : 门诊特诊连接 式服务 、 电 场评估 、 业评 价 、 配 产 技术 咨询 、 融资 投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 是推动黄 山实现经 入要体现 自主创新的要求 , 占当年本 权 利意识 。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 理 ? 培养知识产权人 才队伍 . 促进 ;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的必然选择。 级财 政支 出 1 %以上 . 立 “ 山市 制度 , , 5 设 黄
中国创新驿站芜湖基层站工作实例浅谈
年终一 次考核 , 以奖代补 。
4着力完善条件保 障机 制 . 2 1 年 ,芜湖创新服务 中心获得 学研 对接 活动 4次 。一 1 01 l 0月, 成技 技 成 果 , 整 理 、 促 在 比对 与 分析 的基 础
0余 项 .成 交 金 额 上 , 分产业 建立相 关有 效科技 成 果 部省支持 10万元 , 0 市科技主 管部 门配 术 转 移 项 目成 交 4 拟
业等各方 面的作 用 ,努 力探 索和完善 展 各类产 学研对接活动 l 次。 1 促成技
0项 .成 交 金 额 国家技术转移体 系和技 术转移的有效 术 转 移 项 目 成 交 4
2 . 着力强化员工培训机制 中心采 用五 个结合 .即员工培训
运作机制 , 快知 识流动和技 术转移 , 1 3 . 万 元 加 1 84
工作 背 景
简称“ 芜湖创新 中心 ” 是 隶属 芜 湖 市 小企业创新 支持 系统 在具体 实施过 )
科 学技术局 管理 的社会公 益类科技 事 程 中, 着眼“ 四个着力” 成效初显。 . 1 . 着力建设 工作推进机制
芜湖创新服务 中心将驿站 办公 室
技术转移是我 国实施 自主创 新战 业单位 , 受市科 学技 术局委 托 , 承担创
国内研究顾客满意文献
国内研究顾客满意文献
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内研究顾客满意度的文献:
1. 《国内外关于顾客满意度研究的综述》- 赵晓芳、魏宪宇(河南财经学院)
这篇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总结了不同研究方法和变量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
2. 《顾客满意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张昊、康永勤(东华大学)
该研究通过调查企业顾客并分析数据,研究了顾客满意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建议。
3. 《基于服务定势的顾客满意度研究》- 曹立新、仉丽华(西南财经大学)
该研究从服务定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服务定势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为企业提供了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建议。
4. 《顾客满意度对企业口碑的影响研究》- 杨进、邬江(中国人民大学)
该研究探讨了顾客满意度对企业口碑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对口碑的积极影响。
5. 《基于线上购物的顾客满意度研究》- 王振兴、侯健、左宇(天津财经大学)
该研究通过对线上购物的顾客进行调查,分析了线上购物过程中的因素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为线上企业提供了提升满意
度的策略。
以上仅是示例,国内研究顾客满意度的文献还包括更多。
这些文献可以在学术期刊库、科研机构网站、大学图书馆等地方进行查找和获取。
中国创新驿站蚌埠基层站点工作模式研究
交 流 与 探 讨l 『 _ c E &
一
、
技 术 转 移 的新 模 式—— 创
自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以来。蚌埠市积 其他各站点工作人员紧密联系,迄今已发 极利用和把握好这一政策机遇 , 构建自主 布协同合作单近 8 0 份。 成功实现产学研合 9 0 项, 达成合作意向2 0 0多余项。 创新平台. 为自 主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蚌埠 作 1
五是积极参加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
新驿 站模 式
传统的技术转移是将大学和科研院所 市科技情报所是中国创新驿站蚌埠基层站
的科技成果推向企业。 这种形式一方面导致 点的承担单位,也是目 前安徽省最大的市 站点工作人员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技术交易 成 果发布会 、 银企 对接会等 。 其中 大学、 科研院所已有的成果技术与现阶段市 级科技情报所,长期从事各类技术情报信 对接会 , 0 1 2 (  ̄国・ 蚌埠) 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对 场和企业需求不相吻合,形成供需错位。 另 息的收集、 ;  ̄ D q - 与技术咨询、 技术中介的专 在 2
工作模式研究
王 婵 娟 宗剑钊 张 静
( 蚌埠市科 学技术情报研 究所)
三 、提 高 安徽 省科 技 进步 监测
水平 的对策 与建议
科技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 面, 而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涉及面很广. 基础数据来源于科技、 工业、 财政、 环境乃 至居民生活的各领域, 因此. 提高安徽省科
关键词 : 创新驿站
技术转移
科技 中介
技术转移是 实现创新的 关键 环节 , 是 术创新的成果只能放在实验室里。如何打 现阶段的安徽省监测状况,笔者提出促进 科技成果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并实现其经济 通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瓶颈 。 加速
中国创新驿站的政策目标分析与评价
中国创新驿站的政策目标分析与评价杨雅南;钟书华【摘要】中国创新驿站政策目标是什么?这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创新驿站政策规划和发展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也是任何有关创新驿站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从创新驿站政策目标部分入手,梳理、归纳和点评,旨在解决如何确定创新驿站政策目标的根源和作用机制,如何科学地厘定创新驿站政策目标,如何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确定创新驿站政策目标体系等问题,从而依赖于有效的政策方法论,实现创新驿站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之间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What are the policy objectives of Chinese innovation relay network? That is so far the key issue of the research of polic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Innovation Relay Network,which is also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policy theory of Innovation Relay Network.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stimate the policy objectives in the first place. The targets of this study is to solve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at is how to determine the policy objectives scientifically, how to determine the root and mechanism of the policy objec-tives, how to set the structure of policy objectives supported b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and finally to achieve the cooperation of policy-maker and analyzer relying on effective methodology.【期刊名称】《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中国创新驿站;政策文本分析;政策目标【作者】杨雅南;钟书华【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205;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从20 世纪末开始,各国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愈加关注创新政策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各国创新政策也发生着改变。
高校菜鸟驿站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西交院菜鸟驿站为例
2、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西交院菜鸟驿站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快递服务,但在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 一定的问题。部分快递员在处理包裹时不够细心,导致包裹错领、漏领的情况时 有发生。此外,部分快递员的服务态度较差,无法有效解决师生遇到的问题。
3、快递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高校快递业务量不断增加,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一些不法 分子通过伪造、盗用等方式获取师生的个人信息,给师生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部分快递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暴力分拣、野蛮装卸等问题,容易造成包 裹损坏或丢失。
三、问题与建议
虽然高校校园菜鸟驿站的服务表现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 分菜鸟驿站存在快递分类不规范、取件排队时间过长等问题。此外,由于高校校 园内师生人数众多,菜鸟驿站的硬件设施可能无法满足大量师生的需求。
为了提升服务水平,菜鸟驿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快递分类管理,提高 取件效率;增加服务窗口和人员,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根据高校师生需求,合理 规划服务时间和地点,提高服务覆盖面;加强与快递公司的沟通与协作,优化配 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
一、西交院菜鸟驿站服务现状
1、服务范围
西交院菜鸟驿站主要服务于学院内的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包裹的代收、寄件、 查询等服务。由于学院地处交通不便的区域,菜鸟驿站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师生 的快递收寄需求。
2、服务设施
西交院菜鸟驿站配备了先进的快递自助服务系统,师生可以通过扫描包裹上 的条形码或输入查询包裹位置,并自助领取包裹。此外,驿站还提供了免费的包 装材料和剪刀等工具,方便师生进行寄件操作。
3、服务时间
西交院菜鸟驿站的服务时间一般为早上9点至晚上8点,每天营业11个小时。 师生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前来领取包裹,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通常在上课 时间无法前来领取,驿站会根据情况适当延长领取时间。
菜鸟驿站服务质量分析-服务质量论文-管理论文
菜鸟驿站服务质量分析-服务质量论文-管理论文菜鸟驿站服务质量分析-服务质量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文章以广州工商学院菜鸟驿站为例,运用SERVQUAL模型研究高校菜鸟驿站的服务质量,从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五个维度设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由此构建服务差距模型。
通过广泛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实证数据,测度顾客预期值与现实值之间的差距,以明确高校菜鸟驿站质量发展和改进的方向,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差距模型;服务质量评价;高校菜鸟驿站一、高校菜鸟驿站服务现状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日趋成熟,网购成为人们所喜爱并常用的消费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全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5%,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亿[1]。
根据2020年国家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2]。
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势态下,高校校园网购异军突起,菜鸟驿站作为一个面向社区和校园所建立的物流网络服务平台也及时入驻各大高校校园,但在发展中其管理上的问题日渐显露,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相关研究现状服务质量一直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话题,近些年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学术科研界的目光也纷纷聚焦到快递服务质量上,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SERVQUAL(ServiceQuality)一词最早由北美市场营销学家Parasuraman、Zelthaml和Berry提出[3],随着研究的深入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差异理论”,并逐步建了SE RVQUAL(theFive-GapmodelofServiceQuality)模型,该模型从服务质量的五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22个指标角度出发测量顾客感知和期望差距大小,计算出最终的服务质量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11期2011年 11月 技 术 经 济Technology Economics Vol.30,No.11Nov.,2011国内“创新驿站评价”研究述评杨雅南,钟书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摘 要:回顾了国内创新驿站评价相关研究,将其归纳为创新驿站演进动因评价、治理机制评价、绩效评价、站点建设评价四个方面。
评价研究表明:外生约束条件下的适应性以及内生支撑条件下的驱动性是评价创新驿站形成动因的逻辑主线,而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外部治理因素是影响创新驿站治理的主要因素;创新驿站绩效评价关注于定性的功能效用评价和定量的作用效果评价;中国创新驿站站点的实践为理论认识增添了直接现实性。
关键词:创新驿站;创新服务;科技服务;科技中介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80X(2011)11-0033-07收稿日期:2011-09-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创新驿站分布式治理研究”(11YJC630057)作者简介:杨雅南(1983—),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钟书华(1957—),男,贵州毕节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创新驿站是以国家创新政策为指引,在政府指导下,集成和利用科技服务资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网络信息化交流手段为支撑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技术转移服务暨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系统。
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动下,中国创新驿站(Chi-na Innovation Relay Network,CIRN)的建立,为转移和转化技术项目成果、标准化创新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和完善新型创新服务体系植入了一项新理念,为挖掘企业创新需求、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和业务合作、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种新举措,为有效对接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推动产学研信息交换,促进跨区域、跨行业的服务协同,推广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性技术、行业性技术和区域性技术搭建了一条新渠道,它将有效推动整体社会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近几年中国创新驿站有了初步发展,试点省份的创新驿站各具特色,站点协调合作成效显着,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技术转移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国家技术转移行动的深入推进。
这一客观现实,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术界的研究兴趣,也引起了实业界的普遍关注,在中国背景下进行本土管理研究呈现出一种不断加强的趋势。
国内的创新驿站评价研究刚刚起步,创新驿站评价专题研究尚缺乏,但创新驿站相关研究论述中则隐含着一些评价思想和观点,我们可将之归纳为中国创新驿站演进动因评价、创新驿站治理机制评价、创新驿站绩效评价以及创新驿站站点建设评价四个方面。
1 创新驿站演进动因评价作为一种新技术转移组织模式,创新驿站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动因。
探究其成因,对于促进创新驿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外生约束条件下的适应性以及内生支撑条件下的驱动性,成为学者们在文献中评价创新驿站形成动因的逻辑主线。
1.1 外生性动因评价需求结构与创新驿站发展的关联性是决定因素,即社会需求结构变动导致供给结构不再与之吻合,此时需要产生新的服务方式。
创新驿站是一个资源转换系统:一方面,该系统从外界吸收各种资源和创新要素;另一方面,该系统根据企业需求输出服务产品。
企业需求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创新驿站的发展方向。
正如刘民义[1]所指出的,由于企业的技术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很难将技术像普通商品那样“标准化”,这决定了技术交易不能采取以供给为主的模式。
向寿生[2]进一步分析,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下,需要建立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技术转移支持的中国创新驿站。
王凯峰[3]从市场环境的角度指出,多元创新主体受到信息渠道、地理位置、社交渠道等交流障碍影响,异质主体间“创造性碰撞”受到阻碍,创新系统失灵在所难免。
胡筱丹和胡冰[4]认为,创新还面临着技术风险、资金风33险、市场风险以及补充性资产匮乏风险,存在“后来者劣势”,国家需要致力于创新驿站的创新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一套能够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创新、根据创新需求自调整和自强化的制度体系。
从技术转化和成果转移的角度,中国的技术转移在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存在较多的不适应,甚至出现了“体制双输”的局面[5]。
魏玮[6]特别指出,当前中国在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建立创新驿站的主要动因。
可见,创新驿站模式得到了中国科技中介行业的普遍认可[7]。
1.2 内生性动因评价虽然科技中介机构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任东澜和袁庆[8]指出,目前中国的技术转移与巨大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因此,对国内科技服务中介的质疑之声渐起。
从内生性动因的角度评价科技中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演化的网络化趋势[9],构成创新驿站内在动因评价的主要方面。
叶卉和王培根[10]、张华[11-12]和刘晓荣[12]、赵慕兰[13]、李纪珍和闫立罡[14]、赵顺龙[15]等学者都认为,中国建立创新驿站的主要诱因是单个科技服务中介的资源投入不足、合作不顺、协调薄弱、观念陈旧,这些限制了全面、快捷服务的有效提供,因此需要建设创新驿站提供集成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经济结构和商业组织模式都呈现出显着的网络外部性特征。
曹辉等[16]就这种新经济特征对科技服务中介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多种传统的科技服务中介组织重构形成了创新驿站的雏形。
司尚奇和冯峰[17-18]认为,在中介性较高的城市中建立创新驿站,有利于形成更加广泛的合作网络,进而有效地促进联盟间的技术转移。
可见,在外生约束条件下形成的中国创新驿站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极大提高了技术转移的明确性、方向性和针对性,使得技术转移效率更高、成本更小、成功率更大。
在内因共同驱动下产生的中国创新驿站有效链接了网络经济的优势和科技中介服务的性质特征,弥补了科技中介机构的弱势,促进了科技中介市场的发育。
2 创新驿站治理机制评价创新驿站能否有效运作、协同效应能否得到发挥,关键在于治理机制是否到位。
创新驿站的网络化组织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价值创新机制,故创新驿站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也自然成为研究重点。
学者们主要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以及外部治理因素等方面对创新驿站进行剖析。
2.1 内部治理机制评价创新驿站内部治理的目的在于建立高效的网络内部竞合关系,因此结构合理、机制灵活、运行有效是创新驿站内部治理机制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讲,各组成部分各就其位、各尽其用,构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合理结构,是保持创新驿站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王德禄[19-22]、向寿生[2]等学者强调了创新驿站的定位、网络架构、计算机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技术经纪人。
而魏玮[6]也强调多层次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是创新驿站有效配置技术信息、资金、研发资源的关键组分。
冯秀珍和张建坤[23-24]分析了创新驿站信息生态位演化情况,并指出强大的网络平台支持和信息技术应用是创新驿站进行技术转移的助推器。
此外,张换兆[25]的研究表明,中国创新驿站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组织,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态。
何科方和钟书华[26]则认为,中国创新驿站所具有的金字塔形和网络状的组织形态以及职能分工的组织层级,可保证国家、区域、基层三级站点无缝衔接,有利于各站点间相互协作、沟通联系。
立足于不同的分析角度,一些学者对创新驿站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郭峰等[27]构建了技术扩散机制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对创新驿站运行的实际价值。
从合作关系出发,左莉和武春友[28]对创新驿站的信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从中国创新驿站的建设和发展赋予签约技术经纪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新工作入手,张怡[29]就创新驿站的人员选拔和培养机制进行了研究。
从协调机制的角度,熊延松[30]倡导建立统一的创新驿站运行机制。
何科方和钟书华[26]认为,技术进步速度的不均等、技术经济联系的不断调整决定了创新驿站的非均衡协调机制。
唐丽艳等[31]分解了创新驿站的工作流程,探讨了创新驿站的风险管理机制。
立足于创新驿站服务机制,宋航程和潘郁[32]利用加权k-平均聚类方法,论证了研究模型应用于创新驿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秦善勇、卞艺杰等[33]探讨了创新驿站的信息服务机制,将信息技术融入技术转移研究中,说明了创新驿站对技术转移的显着影响是通过信息技术中介作用实现的,并进一步表明了信息技术在创新驿站和技术转移关系中的完全中介作用。
2.2 外部治理影响因素评价创新驿站外部治理的目的在于为创新驿站营造鼓励创新和竞争的网络发展环境。
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政府定位、政策环境、资金投入、市场特性是影响创新驿站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25]。
立足于政府的角度,刘会武和王树海[34]指出,43技术经济 第30卷 第11期保证创新驿站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深入理解“市场缺失职能的补充”和“创新系统运作流畅的保证”这两个赋予政府职能的新内涵。
任东澜和袁庆[8]认为,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引导中国创新驿站发挥组织、协调、整合、服务、承载的作用,使其成为促进技术转移抓手的重点。
正如赵慕兰、张建宁和邵翔[13]指出的,创新驿站是在既定的体制条件下,通过将技术转移中的各主体组成一个网络来形成多边合作体系,基于政府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发挥政策的激励与资助作用,促进网络内部主体间的技术转移。
何科方、钟书华[26]、朱晨晨和郁晓明[35-36]强调,国家科技资源的有效对接以及各站点的资源投入将严重影响创新驿站的深入发展。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曹辉和卞艺杰[7,16]、唐明伟[7]和孙武军[16]的研究表明,创新驿站网络的客户容量以及技术供给方的非市场化属性是影响创新驿站初期运行的主要因素,而临界容量规定的市场规模、用户需求价格弹性是影响创新驿站运营的关键。
创新驿站治理评价研究表明,创新驿站的内部结构规模日益扩大,其内部分工日益分化、多元化,其服务内容高加工化、高技术化和高附加值化,且运行机制不断调整并更加合理化,部门与组织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进一步强化。
创新驿站内生于一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中,除了内在规律与发展张力对其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外,外部环境状况也同样对其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 创新驿站绩效评价创新驿站形成的跨边界组织构架在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效益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创新驿站的现状分析和评估、利益分配方案制定以及战略选择的基础。
我们应对创新驿站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运作功效进行评价,以便针对成效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目标与协作措施,保证网络交互协同效能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