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核算流程
会计经验:企业利润核算-求利润计算公式
企业利润核算,求利润计算公式企业利润核算,求利润计算公式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有关的成本与费用后的差额收入大于相关的成本与费用,企业就可获得盈利.收入小于相关的成本与费用时,企业就会发生亏损。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过程将商品卖给购买方,实现收入.收入扣除当初的投入成本以及其他一系列费用.再加减非经营性质的收支及投资收益,即为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
其有关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积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包括国家拨入的亏损补贴、退还的增值锐等。
企业的净利润为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内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会计期末,企业应将各收益类科目的余额转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借记有关收入类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应将计入当期损益的成本费用或支出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
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方各有关费用或支出类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净利润,借方余额为亏损,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转结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利润核算流程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流程
名称
利润核算流程
编码
受控状态
执行核心部门
财务部
控制部门
行为实施环节
总经办
财务部长
会计人员
各部门
管理
Hale Waihona Puke 行为相关说明关键控制点:
会计人员汇总各损益类科目、利润核算的资料来源取自公司各损益类科目的本期发生额;
会计人员核对相关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一致,核对相关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财务部长审核经审核人员审核过的利润表的合理性;
总经办审核财务部递交公司利润核算结果的完整性、全面性;
总经办会同财务部长通过利润表及分析公司收入、成本、费用及净利润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分析和掌握公司利润增长点及亏损分布点,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考核企业预算完成程度,为其他决策提供依据;
表格:[利润计算公式]、[各类费用、成本数据汇总表]、[销售收入汇总表]
审核人员审核会计人员利润核算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合理性、逻辑性;
会计人员进行利润核算,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审核人员审核会计人员利润表的完整性、合理性、逻辑性;
利润的核算
利润的核算,可从利润额和利润率两个方面进行考核。
利润额是指利润的绝对数量,它包括产品销售利润和总利润两个指标。
销售利润=商品销售收入-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税金
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税金±营业外收支净额 销售利润和利润总额只说明利润的多少,不能反映利润水平的高低,因此,考核利润时还要计算利润率。
利用率包括成本利润率、产值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和投资利润率四个指标。
1.、成本利润率是销售利润与销售的产品成本的比率。
成本利润率= 销售利润/销售产品成本 × 100%
2.、产值利润率是总利润与总产值的比率。
它是用利润占产值的百分比来反映利润水平的高低。
产值利润率= 总利润额/总产值 ×100%
3、资金利润率是总利润与占用资金总额的比率。
占用资金总额包括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
资金利润率= 总利润额/占用资金总额 ×100%
4、投资利润率是企业全年利润额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率。
通常以每万元投资所创造的利润来表示,是衡量投资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
投资利润率= 年利润额/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100%。
利润核算流程
利润核算流程利润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盈利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利润核算流程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准确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合理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
利润核算流程的重要性利润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基础工作,通过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亏损点,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利润核算还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利润核算流程的步骤1.销售收入核算:–记录销售业务的发生额–核对销售额与实际发生额是否一致–确定销售费用和销售成本2.成本核算:–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费用等–分析成本的组成和来源–确定成本与实际支出的一致性3.费用核算:–记录各项费用的发生额–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销费用等–分析费用的构成和用途4.利润计算:–利用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数据进行计算–确定企业的总利润和利润率–进行利润分析和比较5.利润分配:–根据企业内部的规定和政策,确定利润的分配方式–包括股东分红、再投资等6.利润监控和评估:–对利润目标进行监控和评估–不断优化核算流程,提高利润水平利润核算流程的优化为了提高利润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流程优化:•信息化管理:借助财务软件和系统,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减少人为错误和漏洞。
•内部控制: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绩效考核:设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利润核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利润核算流程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流程,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利润核算流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范的利润核算流程,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利润形成的核算
会计学
(二)利润总额
1.营业利润 2.营业外收入 3.营业外支出
一、利润的计算
(二)利润总额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亦称税 利润总额亦称
后利润。
税前利润。
7/36
二、账户设置
(所有者权益)
成本支出费用税金类 本年利润
增加 转出
转入 转入
余额 余额
收入收益类
转出 增加
亏损总额
利润总额
借方金额
18 220 000 1 650 000 350 000 635 000 875 000 300 000 330 000 90 000
贷方金额 25 680 000 320 000 350 000 30 000 70 000
第一步:结转收入收益类
借:主营业务收入 25 68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增加 转出
转入 转入
(损益类)
应交税费 所得税费用
余额
(损益类)
收入收益类
转出 增加
利润总额
余额
净利润
10/36
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 应纳税所得额
三、核算步骤
第一步:结转收入收益类 第二步:结转成本费用类; 第三步:计算利润总额; 第四步:计算所得税; 第五步:结转所得税; 第六步:计算净利润。
见教材
8/36
二、账户设置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资产减值损失
(所有者权益)
本年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营业外收入
增加 转出
转入 转入
转出 增加
制造业成本利润核算方法
制造业成本利润核算方法在制造业中,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制造业成本和利润核算方法:1. 直接材料成本:这是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可以通过监控和记录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和使用量来计算。
2. 直接人工成本:这是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劳动力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可以通过记录员工工时和工资来计算。
3. 制造费用:这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间接成本,包括设备折旧、维护费用、能源费用等。
制造费用通常以间接人工成本的形式计算,并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
4. 间接材料成本:这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非直接材料的成本,如工具、耗材等。
间接材料成本通常以间接人工成本的形式计算,并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
5. 销售成本:这是与销售产品相关的费用,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广告和市场推广费用等。
6. 管理费用:这是与管理企业整体运营相关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会议费用等。
7. 利润:利润是企业在销售产品后剩余的金额,可以通过销售收入减去所有成本来计算。
对于利润核算,通常有两种方法:1. 传统方法:传统的利润核算方法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计算出产量的边际利润。
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或产量波动较大的情况。
2. 综合成本法:综合成本法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分配到每个单位产品上,以计算出每个单位产品的全面成本,并计算出产量的总利润。
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产量稳定的企业。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制造业成本和利润核算方法,具体的核算方法可能会因企业的特点和行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核算过程准确可靠。
小企业会计准则利润及利润分配核算
利润及利润分配一、利润形成的核算(一)利润的构成利润,是指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加上投资收益(或减去投资损失)后的金额。
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或减去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小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总额。
投资收益,由小企业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债券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处置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取得的处置价款扣除成本或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三部分构成。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其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
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二)营业外收支的核算1.营业外收入的核算营业外收入,是指小企业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人。
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盘盈收益、汇兑收益、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益、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做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违约金收益等。
通常,小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应当在实现时按照其实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小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小企业实现的各项营业外收入。
该科目应按照营业外收入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月末,可将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其主要账务处理如下:(1)小企业确认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比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2)确认的政府补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或“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制造业成本利润核算方法
制造业成本利润核算方法
制造业成本利润核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成本分类:制造业成本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工资等。
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如工厂租金、设备折旧等。
2. 成本分配: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分配给不同产品或生产环节。
常见的成本分配方法包括比例法、实物计算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3. 成本计算:根据成本分配结果,计算出各个产品或生产环节的成本数额。
计算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法,如加权平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
4. 利润计算:根据成本数额和销售收入,计算出产品或生产环节的利润。
利润可以按照产品、生产环节、时间等不同维度计算。
5. 利润分析:分析和评价不同产品或生产环节的利润情况,找出成本高、利润低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总之,制造业成本利润核算方法是通过对成本的分类、分配、计算和利润的计算和分析,实现对制造业成本和利润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不同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核算方法。
利润计算方法
利润计算方法利润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收取的收入扣除成本,剩余的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
它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决策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标准。
该论述将介绍利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利润管理的重要性。
一、利润的概念利润是指企业的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差额。
它是企业获得实际收入的衡量指标,可以概括地表示企业经营状况。
根据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利润可以分为净利润和税前利润:净利润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实际发生的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而税前利润则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实际发生的收入与成本减去相关税收后的差额。
二、计算方法1.自行计算:其根据当期收入净额、减去成本及费用,然后减去折旧及摊销等,得出利润。
2.会计审计利润:应按照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检查账簿、回执单据、凭证以及其他会计记录,运用现代会计理论,计算企业的实际收入、成本及相关的会计调整项,确定实际利润等。
3.财务报表利润:企业可以根据其财务报表(如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计算其实际利润情况,也可以根据其主营业务收入及营业利润率,计算出企业的净利润。
三、利润管理的重要性利润管理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判断依据。
它是企业制定其经营战略及实现它们的重要运营指标,关键是通过利用现有资源来有效地实施政策,最终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此外,利润管理还包括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活动及其它资源,有效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和战略实施,并确保企业基本利润、长期稳定发展。
因此,利润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短期与长期的持续繁荣发展。
四、总结从上文可以得出,利润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收取的收入扣除成本,剩余的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
计算利润的方法主要有自行计算法、会计审计法以及财务报表法。
利润管理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判断依据,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短期与长期的持续繁荣发展。
因此,企业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利润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各种资源的效益,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利润计算方法
利润计算方法利润计算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利润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特点和行业的特点来灵活运用,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润计算的基础是确定企业的收入和支出。
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价款或费用。
在计算利润时,需要将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得到销售利润。
销售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例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除了销售利润,还需要考虑其他收入和其他支出的影响。
其他收入包括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其他支出包括利息支出、租金支出等。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得出企业的总利润。
其次,利润计算还需要考虑核算方法和计提方法。
核算方法是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对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核算的方式。
一般来说,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方法,即在发生收入、成本、费用时就进行核算。
计提方法是指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管理要求,对预计将要发生的费用进行计提的方法。
例如,企业需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等。
这些计提的费用在利润计算中可以作为成本或费用来计算。
此外,利润计算还需要注意准确计算各项税费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需要向国家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例如增值税、所得税等。
这些税费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需要在利润计算中加以考虑。
具体计算的方法可以根据税法规定和企业自身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最后,利润计算还需要进行调整和分析。
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盘亏、资产减值等。
这些情况需要调整利润计算结果,以反映实际的经营情况。
同时,还可以对利润进行分析,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这些分析可以包括比较各期利润的变化、与同行业企业的比较、与预算的比较等,从而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决策。
综上所述,利润计算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收入、成本、费用、其他收入和其他支出等因素。
利润的核算利润形成的核算
利润的核算利润形成的核算
(2)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施工企业利润形成的核算,除涉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
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 出"等科目外,还涉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本年利润 "科目。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营业外收支的发生和 结转情况,施工企业应设置: 1) "营业外收入"科目。它属于损益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取得 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其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各 项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营业外收入 总额;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应按营业外收入项 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 "营业外支出"科目。它属于损益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发生 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 项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营业外支出 总额;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应按营业外支出项 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利润的核算利润形成的核算
(3) 利润形成的核算 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净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
况,施工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它属于所 有者权益类科目。其贷方登记期末转入的"主营 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 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 借方登记期末转入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 务税金计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 税"等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本科目年末贷方余 额反映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借方余额反 映企业本年发生的亏损总额。年度终了,应将本 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 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新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利润
新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利润引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新会计制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它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正确地核算利润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利润。
利润的定义和计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利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两个指标。
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在营业活动中所获得的利润,包括销售收入、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利润总额则是企业所有的收入减去所有的支出,包括投资收益、财务费用、所得税等。
企业的利润计算可以利用会计报表中的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进行。
利润表列出了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计算出了营业利润和净利润两个指标。
现金流量表则记录了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包括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可以有效地衡量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
新会计制度下的利润核算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需要根据财务会计准则和税务会计准则分别核算财务利润和税务利润,并在最终报表上进行整合。
财务利润是根据财务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一般会略高于税务利润。
其中,营业利润等各项指标的计算和新会计制度之前的规定大致相同,但在部分细节上有所不同。
例如,在存货成本核算方面,新会计制度要求采用加权平均法,而旧会计制度则要求采用先进先出法。
在应收账款核算方面,新会计制度要求对坏账进行预提和核销,而旧会计制度则要求在实际核销后才能计入费用。
税务利润是根据税务会计准则计算的利润,一般会略低于财务利润。
在税收政策上,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该及时缴纳所得税,并按照税收规定进行抵扣和减免。
例如,企业可以根据税收政策进行生产资料采购、研发支出等费用的抵扣,以减少税负。
最终,企业需要将财务利润和税务利润进行调整,计算出企业的实际利润。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核算的内容 1、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 营成果 2、利润的构成:企业的利润由营业利润、投 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三部分组成
二、设置账户 1、投资收益 (1)作用:核算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 或发生的损失(与负债结构相似) (2)性质:损益类 (3)结构:
例题:1、某公司2007年全年实现净利润 1720000元,其利润分配方案如下①按净利 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②按净利润的5% 提取法定公益金③按可供分配利润的80%向 投资者分配利润。年初“利润分配——未分 配 利润”有贷方余额138000元。
1720000×10%=172000 1720000×5%=86000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72000 ——提取法定公益金86000 贷:盈余公积 258000 [1720000-(172000+86000)+138000] ×80%=1280000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1280000 贷:应付利润 1280000
(二)设置账户 1、利润分配 (1)作用:核算利润的分配过程情况 (2)性质:所有者权益类 (3)结构:
(4)明细账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应付利润 ——未分配利润
2、盈余公积 (1)作用:对盈余公积的提取、使用、留存 的情况 (2)性质:所有者权益类 (3)结构:
(4)明细账:——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 公益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建造)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以银行存款5000元捐赠希望工程。 借:营业外支出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4、南华公司出售一台闲置的设备。该设备原 值200000元,已提折旧110000元;取得出售 价款120000元,存入银行;用银行存款支付 清理费用2000元,应交营业税6000元。
收入支出与利润的核算
收入支出与利润的核算一、引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核算收入、支出和利润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收入来源、支出项目以及实现的利润情况,对于健康、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收入、支出和利润的概念和核算方法,并提供一些有关如何做好收入支出和利润核算的建议。
二、收入的核算2.1 收入的概念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各种资源的投入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总和。
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个大类。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常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其他业务收入则是指与主营业务不直接相关的,如出售资产、租赁收入等。
2.2 收入的核算方法在进行收入核算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认收入类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收入的类型,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确认收入时点:确定收入发生的时间点。
一般来说,收入发生的时间点可以根据销售合同、交付货物和提供劳务的时间来确认。
3.确定收入金额:根据销售合同或交易凭证,确定收入的金额。
需要注意识别合同价款、减免、折扣和退款等因素对收入金额的影响。
4.登记核算:将确定的收入金额记录到企业的账簿和财务报表中,并进行分类和汇总。
一般来说,收入会被分别登记到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中。
三、支出的核算3.1 支出的概念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取收入而支付的经济资源的总和。
支出可分为生产成本支出和经营费用支出两个大类。
生产成本支出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等。
经营费用支出则是指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办公费用等。
3.2 支出的核算方法在进行支出核算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认支出类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支出的类型,包括生产成本支出和经营费用支出。
2.确定支出时点:确定支出发生的时间点。
一般来说,支出发生的时间点可以根据采购合同、付款凭证和服务提供的时间来确认。
年终利润结转的正确流程
1. 确定年度利润总额:首先,需要对公司的全年收入和支出进行核算,得出年度利润总额。
2. 计算所得税: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税率缴纳所得税。
因此,需要根据年度利润总额计算出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3. 结转未分配利润:将年度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结转到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中。
4. 分配利润:如果公司有股东,那么需要将未分配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各个股东。
5. 记录账务:在完成以上步骤后,需要在公司的财务账簿上进行相应的记录,以便于以后的查阅和管理。
6. 审计:最后,可能需要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
项目利润核算制度
项目利润核算制度前言项目利润核算制度是公司财务管理以及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为了对公司在各个项目中的成本、费用、收入等进行核算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对项目的成本核算,可以对项目的风险控制、项目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控制各项成本,保证项目的盈亏平衡,保证公司的资金安全以及业绩的高速发展。
本文将介绍项目利润核算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项目利润核算制度的实施方法1.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项目利润核算制度最核心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对项目的各项成本进行明细化、详细化的管理。
对于每一个项目,企业需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划分,明确各项成本的范畴及对应的费用种类。
例如,重点关注的成本可能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租赁成本等。
针对每一个种类的成本,企业需要具体管理、监督、控制,使各项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不影响项目进展和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成本的控制效果。
2. 收入管理项目收入管理是项目利润核算制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指的是对项目的收入进行明细化、记录化的管理。
这里包括如下几个步骤:•制定完整的收入管理流程,包括如何调整项目定价、如何支付回款、如何对回款进行监督等具体步骤;•财务人员需要对每笔款项进行及时登记、归档和核对,确保每一笔款项都得到了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对于大额或者特别的收入,企业需要开具财务凭证和相应的票据,对成本及收入等进行登记管理,确保对象、金额等均符合财务管控标准。
3. 利润分析利润分析是企业评估项目效果的关键步骤,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项目盈亏情况的综合性分析,了解项目效益水平,为后续项目的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利润分析的关键指标有成本收益率和净利润,其中成本收益率是经济学中的基操核算指标,同时净利润是企业运营成果的直观衡量指标。
企业可以在项目收尾的时候,针对每个阶段的成本、收入等数据进行详细整理和分析,制定出相关的利润分析报表,对不同项目的收益情况进行比较。
如何核算利润
如何核算利润(2011-12-21 16:54:03)转载▼利润的构成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有关的成本费用后的差额。
收入大于相关的成本与费用,企业盈利,收入小于相关的成本与费用,则企业亏损。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利润一般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 +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二、账户设置1、“营业外收入”,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贷方登记已经确认发生的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营业外收入,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2、“营业外支出”,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发生的余本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借方登记本期发生的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营业外支出,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3、“所得税费用”,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
借方登记本期计算确认的所得税,贷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所得税费用,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4、“投资收益”,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5、“资产减值损失”,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6、“本年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贷方登记期末各收益类账户的转入数额,借方登记期末各费用或支出类账户的转入数额。
本账户若为贷方余额,表示利润;如为借方余额,表示亏损。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利润“账户的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
7、“利润分配”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利润分配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额以及利润分配后的余额。
部门核算利润管理制度
部门核算利润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部门利润的管理,提高部门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根据公司制度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核算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部门。
各部门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对所属业务进行利润核算。
三、责任主体1. 部门经理:负责部门的整体运营管理,保证部门的利润目标的实现;2. 财务部门:负责部门的利润核算与分析,对经营情况进行监督;3. 部门员工:应按照制度规定,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确保部门的经济效益。
四、核算方法1. 利润核算标准:采用直接成本法进行部门利润核算,即将直接发生的成本归集到各项直接成本中,通过销售收入减去直接成本获得部门的利润。
2. 成本核算原则:在进行部门利润核算时,应遵循成本核算的以下原则:(1)成本直接产生:将能够直接与产出联系起来的成本纳入直接成本范围;(2)成本责任划分:对于能够明确责任者的成本,应进行责任划分,确保责任人对成本负责;(3)成本决策性:成本核算要有利于部门的经济效益分析和决策,提高经营效率;(4)成本真实性:成本核算要真实可靠,维护公司财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利润分配1. 利润分成:部门经理应根据公司规定的分成标准,按业绩给予员工利润分成激励,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经营活动,提高绩效。
2. 利润奖励:公司可以根据部门的贡献情况给予部门奖励,奖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荣誉上的表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3. 利润留存:部门在获得一定利润后,应根据公司规定的留存比例进行留存,确保公司的资金安全性和发展。
六、利润管理1. 目标管理:部门经理应根据公司的利润目标,合理制定部门的经营计划,并按月对部门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实现公司的利润目标。
2. 风险管理:部门在经营活动中难免会面临各种风险,部门经理应合理评估和控制风险,降低不利因素对部门经济效益的影响。
3. 管理措施:为提高部门的经济效益,部门经理应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提高员工的绩效,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费用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