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重阳糕的来历做法资料大全

合集下载

关于重阳糕的由来故事

关于重阳糕的由来故事

关于重阳糕的由来故事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阳节食品。

那么你知道重阳糕是怎么来的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重阳糕的由来故事。

传说一说源于南朝。

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称帝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节,曾在项羽戏台骑马射箭,给战士发放一种糕点作为干粮,后称重阳糕。

刘裕登上大位之后,便规定每年九月初九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而重阳糕也成为应时名点流行起来。

一说源于明朝。

相传明朝有个状元名叫康海,是陕西武功人。

他参加完八月举行的乡试后,就一直卧病在长安,放榜后,官府差人日夜兼程将喜讯送到康海的故乡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还家,官差就一直守在他家里等他回来。

等康海病好回到武功时,刚好是重阳节。

这时他给了报喜之人赏钱后,还蒸了一锅糕给报喜之人作回程的干粮,并分了一些糕给左邻右舍。

“糕”谐音“高”,意味登高,也意味科举高中。

于是,吃重阳糕的习俗就流传开来。

食用指南由于吃重阳糕有不少禁忌,很多人不适合食用,节日的气氛未免有些被破坏,这时候,如果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重阳糕,也不是完全不能吃的。

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经过发酵的重阳糕;胰腺炎患者可以选择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阳糕;糖尿病患者可以制作一些不加糖的椒盐品种的重阳糕等等。

民间还使用红枣、茱萸等作为重阳糕的点缀,药食两用的一些中药材放入糕中,可以达到食疗的效果。

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饮食选择,对重阳糕的品种进行"改良",选择或制作适合自己的品种,同样可以增添过节的气氛。

食用忌禁肥胖由于重阳糕中有较多的淀粉、糖、甜豆沙、猪油和果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较高,是一种高热量食物,肥胖者尽量不要吃。

糖尿病因糯米中含有较多的支链淀粉,与我们通常所食用的大米中含量较高的直链淀粉相比,支链淀粉使血糖升高的幅度更大,所以糯米是一种血糖指数较高的食物;机体在消化淀粉的过程中,长链碳水化合物变成了短链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也相应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忌食重阳糕,尤其是糯米类的。

重阳节揭开重阳糕的制作秘密

重阳节揭开重阳糕的制作秘密

重阳节揭开重阳糕的制作秘密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节期在农历九月初九,被尊称为"重阳"。

这一天,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品尝重阳糕。

本文将揭开重阳糕的制作秘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重阳糕的来源和历史重阳糕作为一种糕点食品,其产生与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息息相关。

相传在古代,九月初九这一天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们认为这个日子需要保重阳气,于是便有了"重阳节"的习俗。

为了庆祝这一节日,重阳糕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应运而生。

二、重阳糕的特点和配方重阳糕的特点是外层酥软,内馅松软,甜而不腻。

制作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有糯米粉、红枣、核桃仁、白糖等。

下面是一份常见的重阳糕的制作配方:1. 准备材料:糯米粉300克,红枣适量,核桃仁适量,白糖适量。

2. 温水加入糯米粉,搅拌均匀,揉成面团。

(可以贴附相应的配方图表)三、重阳糕的制作过程1. 将红枣切成小块,核桃仁剥出备用。

2. 将揉好的糯米面团擀成饼状。

3. 将红枣和核桃仁分别摆放在糯米面团上,撒上适量的白糖。

4. 将面团包起来,捏紧封口处。

5. 用纱布或锅巾包好面团,放入蒸锅中,用旺火蒸熟。

四、重阳糕的寓意和食用习俗重阳糕制作的过程中,融入了人们提倡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致入微的动作和耐心等待的过程,这也象征着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追求完美的品质。

重阳糕在重阳节的这一天,人们会品尝,共同分享。

这不仅是一种食品的交流,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通过品尝重阳糕,人们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暖和关怀之情。

五、重阳糕的文化价值和传承重阳糕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制作和食用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和节日气氛。

对于重阳糕的制作秘密,在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厨师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

而这些差异恰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的特色。

因此,制作重阳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经验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重阳节重阳糕传统美食的文化象征

重阳节重阳糕传统美食的文化象征

重阳节重阳糕传统美食的文化象征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

这一天,中国人民会进行丰富多样的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品尝传统美食——重阳糕。

重阳糕作为重阳节的特色食物,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更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与情感。

第一段:重阳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汉朝,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关于居住在流经长江的南山的一对老夫妇的故事。

传说这对老夫妇在重阳节时,发现了仰望不到自己山上的桃花岛,随后他们爬上附近山峰,并在九层数桃树道中发现了一位仙仙姑姑,此后仙仙便教了这对夫妇制作神奇的重阳糕。

由此,重阳糕成为了重阳节的传统食品,并在中国各地传承至今。

第二段:重阳糕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选用上等糯米粉、新鲜的核桃、杏仁、花生等各种坚果作为原料。

首先,将核桃、杏仁和花生等坚果炒熟,然后研磨成粉末。

接下来,将糯米粉和坚果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最后蒸熟成糕。

制作好的重阳糕外形饱满、色泽金黄,非常诱人。

糕的口感柔软糯甜,坚果香浓,吃起来十分美味。

重阳糕的制作流程凝聚了默默付出与精心细致的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糕点制作的独特魅力。

第三段:除了独特的制作工艺,重阳糕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象征。

首先,重阳糕寓意着“长寿”。

在中国文化中,九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代表长久和无穷。

因此,重阳糕的制作和食用都与长寿的愿望紧密相连。

其次,重阳糕还寄托着对亲情和家庭的思念之情。

重阳节,很多中国人会乘坐船只或登高,以远离尘嚣,返乡与家人团聚。

在团圆的氛围中,亲朋好友会一起品尝重阳糕,象征着对家人健康与幸福的祝福。

最后,重阳糕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饮食观念,注重与天地自然融合,以促进身心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四段:重阳糕作为重阳节的传统美食,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友情和健康的关怀。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饮食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重阳糕依然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并且不断推陈出新。

如今,重阳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文化。

重阳糕的来历

重阳糕的来历

重阳糕的来历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阳节食品。

今天店铺特意准备了一些重阳糕的来历,希望你能喜欢。

重阳糕的来历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

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

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

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

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

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

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重阳节美食1、花糕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

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秋高气爽,登高辞青,品尝花糕,赏菊吟陶渊明诗句,举办各种尊老敬老活动,充满了人间亲情。

我国南方普遍有重阳节插茱萸驱邪的习俗,而北京则以敬老为主要内容,所以赏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2、螃蟹吃蟹方法有讲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没有新鲜姜末和食醋。

因为螃蟹气味咸、寒,而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调味外,还可以杀菌,破坏蟹中的组胺。

而且生姜和食醋是调味品,吃蟹时蘸上姜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鲜美。

3、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

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重阳节养生之保暖头、脚、背这三个部位最重要赵钧表示,冬季养生应该从保暖开始。

保暖的第一部曲就是要做到头部保暖,所以在出门时应该选择佩戴帽子,这样有利于诸阳之会,所有的阳气都会集中在头部。

重阳糕来历介绍

重阳糕来历介绍

重阳糕来历介绍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今天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重阳糕来历,希望你能喜欢。

重阳糕来历据昆山古代地方志记载:九月初九天刚刚亮的时候,家长们要将一片重阳糕放置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就是中国人“谐音文化”的特殊智慧,叫做“讨口彩”,但同时也未免有点自欺欺人是吧。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饵,即古代之糕。

《周礼》记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

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

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

在清代宫廷里,重阳节时也要举行“花糕宴”。

周密写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

”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上也说:“九月蒸花糕,用面为糕,大如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重阳节重阳糕的来历做法资料大全

重阳节重阳糕的来历做法资料大全

重阳节重阳糕地来历做法资料大全重阳节重阳糕地来历做法资料大全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地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简介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南朝时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地意思,现爱.复为.·白糖1000克·红绿果脯100克·红糖50克·豆油25克料酒50克制作方法步骤1、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待用.2、将赤豆、白糖(250克)、豆油制成干豆沙,备用.3、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浆.4、将其余地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后,拌和拌透.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地撒在上面,再把剩下地1/2地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随即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将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状,另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有诗描述重阳糕地制作蔡云篝火鸣机夜作忙,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地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地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地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地青睐.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地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地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地食品.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地,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地花糕.吃重阳糕地传说传说明朝地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地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地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地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地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面上袁德师因父讳高而不敢随"九日出糕"之俗地笑话;《唐六典·膳部》中,亦有"九月九日麻葛糕"地记载,惟无重阳节物之名.其道理固如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所云:“其时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就是说,古人以九月黍谷成熟,因而用之蒸作糕点一类地食品祭祀先人并荐神尝新,吕原明《岁时杂记》称"二社(即春社、秋社)、重阳尚糕食,而重阳为盛",恰能勾画出重阳糕地原型就是前人在春秋两次社祀中用以奉享祖神地祭物.又据《隋书·五行志》载,在南北朝时,民间有"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地童谣,益知此俗由来已久,只是到了唐宋时代,随着重阳节习俗地流行,才演变成为该节日地专有食品.惟其喜贺秋成地民俗涵义仍留存许久,观陆游"旋压麦糕邀父老“之诗及吕氏”二社……尚糕食"地记载等可证.又有一说,谓重阳糕地源头是先秦地食品“蓬饵”.“蓬”即蓬子,蒿类植物;"饵"即富于黏性地食品,现代汉语辞书多释为“糕饼”,因知蓬饵就是用蓬子掺和米粉做成地糕饼状地食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记汉高祖刘邦地侍女回忆宫中旧事,有“九月九日……食蓬饵”之语,推想此俗不会始于汉初,当为先秦地传统.《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孔颖达疏曰:"蓬是御乱之草."这一认识,正与《西京杂记》卷三谓"食蓬饵以祓妖邪"地解释相扣合.故知九月初九食蓬饵地本意是驱邪祓妖,而此俗演变为宋代地重阳食糕后,它地原初涵义却被湮没了.。

制作重阳糕的工艺与传统

制作重阳糕的工艺与传统

制作重阳糕的工艺与传统重阳糕是中国传统的糕点之一,也是重阳节时的特色食品。

制作重阳糕的工艺源远流长,凝结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本文将介绍制作重阳糕的工艺与传统,带您走进这一美味的世界。

一、重阳糕的起源与传说重阳糕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相传,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名叫鲁班的木匠,在重阳节那天遇到了一只神奇的蛇。

蛇告诉他,每年的九月九日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们应该采集菊花、登高、佩香囊以及吃一种特殊的糕点来祈福。

于是,鲁班按照蛇的指示制作了一种糕点,这就是重阳糕的起源。

二、制作重阳糕的工艺1. 准备材料制作重阳糕的主要材料有糯米粉、红枣、花生、桂花等。

首先,将糯米粉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其成为糯米糊。

然后,将红枣、花生等材料洗净备用。

2. 制作糕皮将糯米糊倒入蒸锅中,用大火蒸熟。

蒸熟后,将糯米糊取出,放在案板上擀平,成为薄薄的糕皮。

3. 包馅将红枣、花生等材料放在糕皮上,然后将糕皮包裹起来,捏紧封口,使馅料不会漏出来。

4. 蒸煮将包好馅的重阳糕放入蒸锅中,用中火蒸煮约30分钟。

蒸煮过程中,可以适当翻动糕点,以保证熟透均匀。

5. 出锅装盘蒸煮完成后,将重阳糕取出,放在盘子中,撒上桂花点缀。

此时,重阳糕已经制作完成,可以享用了。

三、重阳糕的传统意义重阳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首先,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代表食品,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祭祖、祈福、祈寿而设立的。

吃重阳糕是人们表达对长辈的敬爱和祝福的方式之一。

其次,重阳糕的制作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技艺。

制作重阳糕需要将糯米粉制作成糕皮,并包裹馅料,再经过蒸煮等工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

这种传统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国糕点制作的瑰宝之一。

最后,重阳糕的食用也有一定的养生功效。

糯米粉富含淀粉和纤维素,能够提供能量,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消化和排便。

此外,红枣和花生等馅料也有补血养颜的作用。

因此,重阳糕不仅美味可口,还有益于健康。

重阳节重阳糕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重阳节重阳糕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重阳节重阳糕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还有一道美味的食品——重阳糕。

本文将通过介绍重阳糕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来展示这一传统美食的重要性与独特之处。

一、重阳糕的由来重阳糕作为一种节日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在南宋时期,有位叫钱钟书的文人,他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在自家庭院举行重阳晚宴,请一帮好友共同欢度佳节。

为了庆祝,他特意找来了当地的糕点师傅制作一种新研发的糕点,即后来被称为“重阳糕”的美食。

重阳糕的制作材料非常简单,主要是糯米粉、豆沙和红枣等,通过蒸煮后制成。

由于它的原材料简单易得,制作方法也相对简单,因此在当时便被广泛传播开来。

如今,重阳糕已经成为人们在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二、重阳糕的文化背景1. 健康长寿的寓意重阳糕在传统文化中有着健康长寿的象征意义。

九月初九,也就是阳历的九月九日,是阴阳合阳的日子。

在传统的五行学说中,阳气盛长寿,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通过登高、赏菊、食用重阳糕等活动来祈福健康长寿。

重阳糕作为一种寓意吉祥如意的节日美食,成为了人们祈求长寿与健康的象征。

2. 亲情团聚的象征重阳节是一个家庭聚会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回家探望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敬意和关爱。

重阳糕作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成为了亲情团聚的象征。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重阳糕,不仅是一种滋味的享受,更是亲情的延续和传承。

3. 传统文化的守护者重阳糕作为传统的节日食品,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沉淀与延续。

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到重阳节,人们制作和品尝重阳糕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

这种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的角色,使得重阳糕在当代依然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尊重。

总结:重阳糕作为重阳节的传统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食品,更是传承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无论是它的由来,还是它所蕴含的健康长寿、亲情团聚和文化传承的寓意,都使得重阳糕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重阳节品味重阳糕的传统美食

重阳节品味重阳糕的传统美食

重阳节品味重阳糕的传统美食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

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祝福。

而重阳糕作为重阳节的传统美食,更是久负盛名。

它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的口感,吸引了无数人品味与分享。

本文将会重点介绍重阳糕的制作方法、风味特点以及与重阳节的联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道传统美食。

一、重阳糕的制作方法重阳糕的制作主要包括材料准备、搅拌、蒸煮等步骤。

首先,准备好主要原料,如糯米、红枣、莲子等。

其次,将糯米浸泡后磨成粉,加入红枣和莲子等辅料,搅拌均匀。

最后,将混合物倒入蒸锅中蒸煮,待其完全熟透后取出,切成块状即可。

在制作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心控制。

例如,糯米粉的磨制要适度细腻,以保证糕体的口感。

另外,混合物的搅拌要均匀,以充分融合各种原料的味道。

蒸煮的时间和火候也需要准确把握,以确保糕体熟透而不过分干燥。

二、重阳糕的风味特点重阳糕的风味独特,口感醇厚,香甜可口。

首先,它因采用糯米制作而具有独特的粘性,让人在咀嚼时能够享受到绵软的口感。

其次,红枣和莲子等辅料的加入为糕体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

这些辅料的细腻口感与糯米的粘性相得益彰,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重阳糕还有一种特殊的花纹——“九层糕”。

它是在制作过程中将不同颜色的糕浆逐层倒入模具,使得成品呈现出色彩丰富的分层效果。

这种独特的花纹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让人对美食有更深的印象。

三、重阳糕与重阳节的联系重阳糕作为重阳节的传统美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一方面,它寓意吉祥、团圆和幸福。

九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代表长久,与“九九重阳”有着深厚的传统联结,寓意着人们对长寿和幸福的期盼。

另一方面,重阳糕的美味也象征了对家庭和睦、团圆幸福的祈福。

人们在重阳节共同品味这道美食,也是一种传承和延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在现代社会,重阳糕的制作技艺和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传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制作重阳糕,以了解传统的文化价值和美食艺术。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来源是什么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来源是什么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来源是什么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这一天,人们除了登高远眺、赏菊饮酒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品尝重阳糕。

那么,重阳节吃重阳糕这一习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要探究重阳糕习俗的来源,我们得先从重阳节的起源说起。

重阳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就有在秋季举行丰收祭祀的活动。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在这一天,人们举行各种活动,以祈求长寿、平安和吉祥。

关于重阳糕的起源,有一种说法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

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会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而重阳糕最初可能就是作为祭祀用品出现的。

它用新收获的粮食制作而成,象征着丰收和富足,供奉给神灵和祖先,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庇佑。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重阳糕的出现与登高的习俗有关。

重阳节登高,是为了避灾祈福。

而在登高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携带一些食物,方便在途中食用。

于是,便于携带的糕点就成为了首选。

渐渐地,这种在登高时食用的糕点就演变成了重阳糕。

此外,重阳糕也被赋予了长寿的寓意。

“糕”与“高”同音,吃重阳糕就有了步步登高、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在古代,人们希望通过吃重阳糕来祈求健康长寿,尤其是老年人,对重阳糕更是情有独钟。

从制作工艺上来看,重阳糕的种类繁多,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但通常来说,重阳糕是以糯米、黍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加入红枣、果仁等辅料,经过蒸煮、搅拌、成型等工序制作而成。

有的重阳糕还会在表面点缀着菊花、茱萸等象征重阳节的花卉,使其更具节日氛围。

在古代的诗词中,也有不少关于重阳糕的描写。

例如,宋代诗人吴文英在《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中写道:“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

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

病怀强宽。

恨雁声、偏落歌前。

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

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

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

重阳节的传统糕点

重阳节的传统糕点

重阳节的传统糕点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又称为“重九节”,始于战国时期。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庆祝重阳节,这是一个表达敬老之情和祈福的重要节日。

重阳节有许多习俗和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品尝传统的糕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几种重阳节常见的传统糕点,以及它们的起源和制作方法。

一、蒸年糕蒸年糕是重阳节期间最受欢迎的糕点之一。

它是用糯米粉、红枣、豆沙和其他食材制作而成的。

蒸年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相信它具有驱邪、吉祥的作用。

制作蒸年糕的过程非常简单,首先将糯米粉和水混合,搅拌均匀成糊状,然后加入红枣、豆沙等馅料,搅拌均匀后蒸熟即可。

蒸年糕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二、菊花糕菊花糕是一种以菊花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糕点。

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将采摘的鲜菊花加入糯米粉、糖等制作而成。

菊花糕不仅颜色鲜艳,还有独特的菊香味,每年重阳节都有许多人自己制作菊花糕,或者前往市场购买。

品尝菊花糕,既能欣赏菊花的美丽,又能品尝到糕点的香甜,可谓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三、桂花糕桂花糕是以桂花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糕点。

桂花是中国传统的花卉之一,重阳节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

桂花糕口感细腻,香甜可口。

制作桂花糕需要先将糯米粉、糖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桂花,最后将混合物蒸熟即可。

桂花糕的香味扑鼻,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四、山楂糕山楂糕是一种以山楂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糕点。

山楂是重阳节期间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具有健胃消食、健脾开胃的作用。

山楂糕的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将山楂果肉捣烂后加入糯米粉、白糖等食材,搅拌均匀制成糊状物,然后蒸熟即可。

山楂糕味道酸甜可口,口感丰富,是重阳节期间很受欢迎的糕点之一。

五、核桃糕核桃糕是一种以核桃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糕点。

核桃糕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将糯米粉和核桃碎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白糖、食用油等食材,搅拌均匀后蒸熟即可。

核桃糕的口感香脆,味道醇厚,深受人们喜爱。

总结: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品尝传统的重阳糕点来庆祝这个节日。

重阳节时节的糕点制作菜谱

重阳节时节的糕点制作菜谱

重阳节时节的糕点制作菜谱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品尝糕点是一项重要的习俗。

以下为您介绍几款适合重阳节制作的糕点,让我们一起在美味中感受节日的氛围。

一、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重阳糕制作方法:所需材料:糯米粉 200 克粘米粉 100 克红豆沙 200 克细砂糖 50 克水 180 毫升红枣、葡萄干、核桃仁适量制作步骤:1、将糯米粉、粘米粉和细砂糖放入一个大碗中,慢慢加入水,同时用筷子搅拌,直至形成小颗粒状。

2、用手将小颗粒搓匀,然后过筛,得到细腻的粉末。

3、取一半的粉末倒入模具中,轻轻铺平,不要压实。

4、在上面均匀铺上一层红豆沙。

5、再将剩余的粉末倒入模具,轻轻铺平。

6、在表面撒上红枣、葡萄干和核桃仁作为装饰。

7、放入蒸锅中,用大火蒸 30 分钟左右,直到熟透。

8、取出,晾凉后即可食用。

二、桂花糕桂花糕是一款具有浓郁花香的糕点,在重阳节品尝,别有一番风味。

材料准备:糯米粉 150 克澄粉 75 克白砂糖 80 克玉米油 40 克桂花适量水 200 毫升制作流程:1、将白砂糖放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2、加入糯米粉、澄粉和玉米油,搅拌均匀,形成细腻的面糊。

3、将面糊过筛两次,确保面糊顺滑无颗粒。

4、在模具内刷一层油,方便脱模。

5、将面糊倒入模具中,八分满即可。

6、表面撒上一些桂花。

7、蒸锅加水烧开,放入模具,大火蒸 20 分钟左右。

8、取出晾凉,脱模后即可享用。

三、菊花酥菊花酥形似菊花,美观可口,是重阳节的特色糕点之一。

所需食材:水油皮:中筋面粉 100 克、猪油 30 克、水 45 毫升、细砂糖 15 克油酥:低筋面粉 80 克、猪油 40 克馅料:红豆沙 150 克表面装饰:蛋黄液、黑芝麻适量制作方法:1、制作水油皮:将中筋面粉、猪油、细砂糖和水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醒发 15 分钟。

2、制作油酥:将低筋面粉和猪油混合,揉成面团。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源于何处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源于何处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源于何处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在这一天,人们除了登高远眺、赏菊饮酒,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吃重阳糕。

那么,这一习俗究竟源于何处呢?要探寻重阳糕习俗的起源,我们首先得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背景。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古时,人们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因为“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有一种说法认为,重阳糕的起源与祭祀有关。

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重阳糕最初可能就是作为祭祀品出现的。

这种糕点制作精美,用料讲究,被视为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还有观点认为,重阳糕的出现与秋季的丰收有关。

重阳节正值金秋时节,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

人们为了庆祝丰收,用新收获的粮食制作糕点,并在重阳节食用。

重阳糕不仅是美食,更是人们对辛勤劳作换来丰收成果的喜悦之情的体现。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重阳糕的起源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秋季气候干燥,人们需要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来调养身体。

重阳糕中常常包含有糯米、红枣、果仁等食材,这些食材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能够为人们在秋季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能量。

此外,重阳糕的习俗也可能与登高的传统有关。

重阳节登高是为了避灾祈福,而登高时携带方便食用的重阳糕,既能解决饥饿问题,又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在历史的长河中,重阳糕的制作和食用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起初,重阳糕可能只是简单的糕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制作工艺越来越精湛,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不同地区的重阳糕有着各自的特色,有的加入了当地特有的食材,有的在形状和装饰上独具匠心。

比如在江南地区,重阳糕一般是用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制作,中间夹有豆沙、枣泥等馅料,表面还会撒上一些果脯、果仁等。

而在北方,重阳糕可能会更注重口感的扎实,常常会加入更多的粗粮和坚果。

无论重阳糕的起源究竟如何,它都已经成为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阳糕是什么 重阳糕的制作方法

重阳糕是什么 重阳糕的制作方法

重阳糕是什么重阳糕的制作方法马上就是重阳节了,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传统,重阳糕是什么?重阳糕的制作方法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一、重阳糕是什么重阳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等。

是重阳节特有的传统食物。

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米粉、豆粉经过发酵精制而成,成形后用板栗、葡萄干、核桃加糖蒸制而成。

《玉烛宝典》:“九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

二、吃重阳糕有什么好处1、滋补身体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等功效。

体质不佳的人吃了可以滋补身体,还可以缓解因为气虚导致的盗汗、气短乏力等症状。

2、补益气血重阳糕的原料中有糯米、大枣、坚果等食物,食用后可以补血、补气,重阳节时吃一些重阳糕可以调理肠胃补益气血。

3、强健脾胃重阳糕中的主要原料糯米、粳米、大枣、杏仁片等都是非常温和的食物,吃重阳糕有滋补身体、强健脾胃的作用。

对于脾胃不佳人群来说,经常会有恶心、食欲低靡的情况,吃一些重阳糕可以缓解不适。

4、缓解尿频症状中医认为,糯米有收涩、止汗等功效。

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有尿频、经常出虚汗的人,重阳节的时候可以吃吃重阳糕,可以缓解尿频症状。

三、哪些人不能吃重阳糕1、大病初愈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黏腻,做成的重阳糕,更是难以消化,大病初愈食欲虽有好转,但消化功能依然较弱,食用重阳糕不利于康复。

2、老人和儿童重阳糕黏性大,老人、儿童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泻等症状。

3、胃肠疾病患者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性温滞气,而且糯米的比重又很大,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

患有肠道疾病的人群若贪吃重阳糕,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或使病情加重。

四、重阳糕的制作方法材料:糯米粉、粳米粉、糖粉、豆沙、大枣、南瓜籽、杏仁片。

具体步骤:1、准备好糯米粉150克、粳米粉100克、糖粉50克;2、将糯米粉、粳米粉、糖粉搅拌均匀,缓缓加水,边加边搅拌成半干半湿的状态;3、将混合好的米粉搓散;4、然后放入筛网过筛,可以选择空稍大的筛网并借用刮刀一边按压一边筛;5、筛米粉的时候,一手持筛摇晃一手按压米粉,这样能筛的又快又匀;6、准备好模具,并在底部铺好油纸;7、模具中铺上一层筛好的米粉,并刮平;8、蒸锅水开后,上笼蒸5分钟;9、5分钟后取出铺上豆沙;10、再铺上一层筛好的米粉并刮平,大枣去核铺在糕上,继续回笼蒸18分钟;11、出锅后,表面撒炒熟的南瓜籽和杏仁片,即可享用。

重阳节重阳糕的制作与文化背景

重阳节重阳糕的制作与文化背景

重阳节重阳糕的制作与文化背景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糕则是重阳节的特色食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

本文将介绍重阳糕的制作方法及其与重阳节的文化联系。

一、重阳糕的制作方法重阳糕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主要需求以下食材:糯米粉、红枣、莲蓉、核桃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制作重阳糕的步骤。

首先,准备好糯米粉和白糖,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制成糯米糊。

其次,将红枣、莲蓉、核桃等作为馅料,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配料,并将其包入小团。

接着,将糯米糊倒入蒸锅中,利用蒸汽蒸煮至糯米糊呈透明状即可。

最后,将蒸好的糯米糊切成小块,将馅料放入其中,并用糯米粉搓成球状,重阳糕即制作完成。

二、重阳节与重阳糕的文化背景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人们过重阳节的习俗多种多样,其中食用重阳糕是重阳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重阳糕的制作与重阳节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根据民间传统,九月九日是中国农历中阳气最旺盛的一天,也是阳性最强的日子。

人们过重阳节的习俗中,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并且会食用重阳糕。

重阳糕在传统习俗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糕的圆形代表着团圆和完整,寓意全家团聚、幸福吉祥;而糕的制作所用的糯米则寓意着“黏”的含义,用来祈求亲人朋友之间的感情黏稠和和谐。

此外,重阳糕的食用还与防寒保暖有关,因为阳气旺盛时,天气也逐渐变凉,食用重阳糕可以提供热量,保护身体免受寒冷。

重阳糕也是重阳节期间亲友间互相赠送的重要礼品。

人们以重阳糕为礼,既表达着对亲人、朋友的关心和祝福,也寓意着希望对方平安幸福、长命百岁。

三、重阳糕的现代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重阳糕的制作和品种也在不断创新。

如今,人们除了传统的红枣、莲蓉、核桃等传统馅料外,还添加了更多新颖的口味,如奶油、巧克力、芝麻等。

同时,对于外形的创新也更加注重,有些重阳糕做成了花朵、动物等形状,更加精美别致。

重阳节与重阳糕的传说

重阳节与重阳糕的传说

重阳节与重阳糕的传说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行。

此时秋高气爽,是欣赏秋景和登高的好时节,也是祭祖与赏菊的时刻。

与重阳节紧密相连的还有一道传统美食——重阳糕。

这道糕点,不仅有美味可口的口感,更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九”是阳数,重阳节便是农历九月九日,阳气极盛之时。

古人认为阳气是疾病的克星,因此每逢九月九日,人们都要做些具有驱邪、祈求祥瑞之意的活动。

在古代文献中,有一则关于“避邪”的传说流传甚广。

相传,南宋时期,一位名叫黄石公的智者预言说,九月九日会有一种瘟疫来临,唯一的解救之法是纳百草之精髓,食重阳糕以避邪。

由于黄石公的声望极高,人们都照他的说法行事,纷纷开始制作和食用重阳糕。

重阳糕的制作工艺独特。

它选用优质糯米粉和红枣、核桃、莲子等多种食材,经过多道工序制成。

首先,将糯米粉放入锅中蒸熟,再将红枣、核桃等馅料搭配均匀,包入糯米粉中。

最后,放入蒸锅中蒸制,出锅后切成小块。

重阳糕色泽金黄,香甜可口,外酥内嫩,营养丰富。

除了上述的避邪传说外,重阳糕还有其他的传说和典故。

其中一个故事与文人雅士有关。

相传,明代文学家陈维崧爱吃重阳糕,他在重阳节当天多次品尝美食,因此被后人冠以“吃糕陈”的美称。

陈维崧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造诣高深,而且在音韵学、江南地方文化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贡献。

除了传说和典故,重阳糕还与健康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

重阳糕选用的食材中,核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富含多种必需脂肪酸和矿物质。

核桃有益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等功效。

而红枣则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补血、养心安神的作用。

莲子则是一种滋补食材,可清热解毒、益气养颜。

重阳糕所选用的这些食材,不仅仅是为了口感的美味,更注重身体健康的养护。

在现代社会中,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逐渐以更多的形式出现。

人们登高望远、品尝重阳糕、戴菊花、赏金黄的秋叶,既缅怀先人、表达孝心,又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

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 原因来历介绍

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 原因来历介绍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吃重阳糕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制作较为随意、简易。
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 原因来历介绍
重阳节吃重阳糕是一些地方的一种节日习俗,那么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糕的简介
重阳糕又 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 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 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送糕、迎宁
过去,在重阳这一天,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
步步高升
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祛邪避灾。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糕的来历和寓意

重阳糕的来历和寓意

重阳糕的来历和寓意重阳糕是中国传统的糕点之一,制作精细,口感香甜,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重阳糕的来历和寓意。

一、来历重阳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踏秋节”,始于战国时期,时间定在农历九月初九。

九九重阳,重复“九”的数字,象征着长久、长寿、长安。

重阳节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起初是为了祈福祭祖,祈求福寿与疫病消灾。

相传,这个节日最初与一位叫做何官的长寿老人有关。

当时,何官不满百岁,却已经体弱多病。

九月初九的重阳节那天,他为了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决定爬山踏秋,希望能够增添生命活力。

在山上,他和家人共同品尝了一种特别的糕点,这就是现在的重阳糕。

二、制作方法重阳糕是以糯米、红薯粉、花生、红枣等为原料,经过蒸煮后制成的。

制作过程需要讲究技巧和耐心,首先将糯米洗净浸泡,然后用红薯粉浆和糯米混合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水蒸煮。

待米熟后,取出放凉,再加入炒熟的花生仁、红枣等,揉成糰糰后,即可制成重阳糕。

重阳糕制作的过程在家庭中常常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活动,大家可以一起动手,感受制作糕点的乐趣。

三、寓意1. 祝福长寿:重阳糕所象征的长久寓意与重阳节的由来相一致,人们在重阳节通常会赠送重阳糕给长辈亲友,寓意着祝福他们长寿安康。

2. 团聚共享:重阳糕制作过程中,家人可以一同参与,这也象征着团聚和共享美好时刻。

在重阳节这一天,一家人可以一起品味重阳糕,增添节日氛围。

3. 庆祝丰收:重阳节是秋季收获的季节,而重阳糕中的原料如红薯、红枣等也是秋季的食材,所以吃重阳糕也是庆祝丰收的一种形式。

4. 寓意吉祥:重阳糕的形状通常是圆的,寓意着团圆和完整。

此外,糕点的甜美也代表着幸福和幸运。

综上所述,重阳糕是中国传统的美食,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寓意。

无论是从制作方法还是传统意义上来看,重阳糕都承载着祝福长寿、团聚共享、庆祝丰收以及带来吉祥的美好寓意。

在重阳节这一天,与家人亲友分享一块重阳糕,不仅可以品味其独特的味道,更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庭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重阳糕的来历做法资料大全重阳节重阳糕的来历做法资料大全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

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

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

简介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

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

南朝时已有。

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

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

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

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起于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

糕的制作,品种各目繁多,其上并插彩旗,极受儿童的喜爱。

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渊鉴类函.岁时.九月九日》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九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尝新。

”又《岁时杂记》:“重阳尚食糕,......大率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此字,辄不复为。

宋子京以为不然,故《九日食糕》诗:飙馆轻霜拂曙袍,糗糍花影斗分曹。

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家一代豪。

遂为古今绝唱。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飣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之肉类。

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宋吴自牧《梦梁录.九月》:“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插小彩旗,各日重阳糕。

”宋周密《武林旧事.重九》:“都人是月......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

又作蛮王狮子于上,又糜栗为屑,合以蜂蜜,印花脱饼,以为果饵。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九月九日......饼面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

糕肆准纸彩旗,曰花糕旗。

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

”明谢肇浙《五杂俎》引吕公忌曰:“九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此古人九月作糕之意。

”原料配方·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红绿果脯100克·红糖50克·豆油25克料酒50克制作方法步骤1、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待用。

2、将赤豆、白糖(250克)、豆油制成干豆沙,备用。

3、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浆。

4、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后,拌和拌透。

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的撒在上面,再把剩下的1/2的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随即用旺火沸水蒸。

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

将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状,另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蔡云篝火鸣机夜作忙,依然风雨古重阳,织工一饮登高酒,蒸出枣糕满店香。

历史记载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

那是由于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

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

因为专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

唐时,因为刘禹锡在做诗的时候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阳节又多了一个典故,叫做“题糕”。

《邵氏闻见后录》载:“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

”这样,才被宋祁开玩笑说:“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代豪。

”古时,重阳糕十分讲究,糕上嵌以蜜饯、枣脯。

初起,风力正紧,又是放风筝的良好季节。

故人们于此时,都纷纷出游到郊野放风筝。

古代重阳节还是骑马练兵、讲武习射的节日。

《礼记·月令》里就记载着古代帝王九月狩猎练武的制度。

南北朝时,规定重阳节是军事操练的节日。

据《南齐书》上说,宋武帝刘裕篡晋建立王朝前,在今徐州之地,重阳节骑马登项羽戏马台,即位以后就规定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期。

相传,现在流行的重阳糕,就是从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

唐德宗时,曾规定以“二朔”、“上巳”、“九月九”为岁时三节令。

从那时起,重阳节的习俗活动,更是普及全国。

在重阳登高的同时,唐德宗还鼓励人民讲武习射,锻炼骑术。

此风一直沿袭到清代。

直至民国,当时曾衍用重阳登高习武的意义,定九月九日为“体育节’。

过去,重阳节要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家过节,故又称“女儿节”。

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与长久的“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所以我国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也称“敬老节”。

在我国,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这种传统美德也体现在节令风俗中。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饵,即古代之糕。

《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

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

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

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吃重阳糕的传说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

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

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

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

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

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

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民族文化寓意重阳糕,也叫花糕或重阳花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糕点;顾名思义,乃夏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节物。

此糕的制作方式和食用习俗,因地而异,关于它的源起和民俗文化的寓意,也有多种说法。

一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称,汉代时,汝南人桓景师从费长房学仙。

某日,费长房告诉学生:九月九日有大灾降临你家,可教家人缝制布囊,内盛茱萸,系之臂上,届时登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

桓景依言行事,果然无恙。

后人仿效,遂形成九月初九登高山、饮菊酒、插茱萸等一整套重阳节俗。

约自宋代起,重阳节食“重阳糕”的习俗正式见于载籍,如吴自牧《梦粱录》卷五记临安(杭州)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重阳糕'。

”其后如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亦载北京重九之俗:“糕肆标纸彩旗,曰'花糕旗'。

”这种插小旗于花糕上的传统,迄今不改。

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产资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纸旗代替插茱萸,藉谐音虚应故事耳,用意则仍在避祸。

一说重阳糕之文化意义着重在"糕"字上,即借此谐音以及制糕之各种佐料的谐音,表现呈祥纳福的祝吉。

如明谢肇淛《五杂俎》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称,民间习俗,于九月初九“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此古人九日作糕之意”。

又宋佚名《岁时记》称"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已见对糕之佐料饰物的谐音表达。

《帝京景物略》等风俗史料皆有重阳日"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的记载,民间迄今流行"九月九,搬回闺女歇歇手"的谚语,所食花糕中的枣、栗、瓜子(仁)等佐料或糕面上"蛮王狮子"(宋周密《乾淳岁时记·重九》)等图案,隐含着少妇向娘家乞求早生儿子之祝吉的动机。

所有这些,均是"古人九日作糕之意"。

一说九月初九食糕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刘宾客嘉话录》里载有袁德师因父讳高而不敢随"九日出糕"之俗的笑话;《唐六典·膳部》中,亦有"九月九日麻葛糕"的记载,惟无重阳节物之名。

其道理固如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所云:“其时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就是说,古人以九月黍谷成熟,因而用之蒸作糕点一类的食品祭祀先人并荐神尝新,吕原明《岁时杂记》称"二社(即春社、秋社)、重阳尚糕食,而重阳为盛",恰能勾画出重阳糕的原型就是前人在春秋两次社祀中用以奉享祖神的祭物。

又据《隋书·五行志》载,在南北朝时,民间有"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的童谣,益知此俗由来已久,只是到了唐宋时代,随着重阳节习俗的流行,才演变成为该节日的专有食品。

惟其喜贺秋成的民俗涵义仍留存许久,观陆游"旋压麦糕邀父老“之诗及吕氏”二社……尚糕食"的记载等可证。

又有一说,谓重阳糕的源头是先秦的食品“蓬饵”。

“蓬”即蓬子,蒿类植物;"饵"即富于黏性的食品,现代汉语辞书多释为“糕饼”,因知蓬饵就是用蓬子掺和米粉做成的糕饼状的食品。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记汉高祖刘邦的侍女回忆宫中旧事,有“九月九日……食蓬饵”之语,推想此俗不会始于汉初,当为先秦的传统。

《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孔颖达疏曰:"蓬是御乱之草。

"这一认识,正与《西京杂记》卷三谓"食蓬饵以祓妖邪"的解释相扣合。

故知九月初九食蓬饵的本意是驱邪祓妖,而此俗演变为宋代的重阳食糕后,它的原初涵义却被湮没了。

还有一说,见于敦煌发现的唐代卷子《杂抄》(斯五七五五),是说古时帝喾有子名尧,八岁封为唐侯,十二月八日升位。

某年九月初九,唐尧召集天下诸侯开会,用面米和酒招待。

面米尚未送到,帝喾去世了。

于是百官推戴唐尧继位,因要为帝喾服丧,不能饮酒,就改用白米和胡麻做成白米面团、糕饼等食品,在诸侯拜会新主时食用。

从那以后,白米面团和糕饼便成九月九日的专有食品,"不令断绝"。

有人认为《唐六典·膳部》所谓九月九日的"麻葛糕",就是从这种白米面团和糕饼演变而来;又《食谱》谓"张手美家重九(制)米锦糕"者,所取原料为米面、胡麻等,只是制法不同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