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后限时自测(三).

合集下载

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最近,围绕某流量明星被国家话剧院录取,获得一级演员岗编制的新闻引发了舆论的广泛热议,中间穿插关于“小镇做题家”和流量明星作比较的讨论,推动着舆情急速升温。

随着7月15日公示结束,国家话剧院给出的情况说明并没有起到平息舆情的作用,反而再度把舆论推向了第二波高潮。

当然,在这样以亿计的参与者大规模讨论中,肯定会有一些杂音、一些情绪化的声音、各种趁火打劫蹭热度。

如果我们尽量排除情绪,用理性客观的态度去认真讨论这件事,应该如何看待?……这里面涉及的公平可以分为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合规意义上的公平。

做这件事有没有依据?当事方能不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依据?就录取这件事而言,这次国家话剧院的声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从合规性来看,至少目前的调查结果看来,这套流程客观上没有违纪违规之处。

但是从舆情的反应上来说,我们发现,人们追求的公平不仅仅是这种程序意义上的公平。

很多时候公平作为一种价值,我们追求的是某种结果——这种结果不仅是客观状态还有主观认知。

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在我们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对于考试作为阶级上升的通道,在不同社会阶层和人群中推动公平所起的作用有一种特殊的认知,这种特殊的认知作为一种集体的记忆是嵌入在我们的基因当中的,平时也许你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是一旦被激发,就会出现这次事件刺激之后涌现上来的那样一种情绪。

这种情绪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加持下具有更强的合理性。

2020高考语文复习检测(三)(有答案)

2020高考语文复习检测(三)(有答案)

2020高考语文复习检测(三)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之心学是全部儒学思想最基本的“硬核”,其他方面都是心学的延伸和展开。

王阳明说“君子之学,谁求得其心”,心学就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突出自信、自强、自律、自为,追求自我实现。

“心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内圣外王”的价值取向,并为其寻求理论根据和修养方法的哲学。

心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率先发现了人的自我,创立了以“仁学”“礼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学,提出了“心安”的心性问题。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比孔子更为突出地把心性之体表露出来,最先注意到心的作用。

孟子认为:孔子所谓“仁”归根结底是人之心,“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性”根源于“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告子上》);只要尽心便能知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告子上》)。

由此,孟子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理念。

儒家心性论的最初建构者是思孟学派,传承谱系是:由孔子到曾参,由曾参到子思,由子思到孟子。

其学术传承:孔子有《论语》,曾参有《大学》,子思有《中庸》,孟子有《孟子》。

心学到了宋代,由北宋程颐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大启其门径:清初的李二曲把陆九渊比作接续孟氏之后的第一人。

“议论削爽,令人当下心豁目明;简易直捷,孟氏之后仅见”。

陆九渊不仅“发明”出“本心”,更重要的是他对此作了大致轮廓的描述: “心之体甚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检测卷

第三单元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创作者与广大读者能否实现精神共鸣,关系创作的成败。

网络文学吸收大众文艺成熟经验,凭借互联网传播即时性、宽覆盖等优势,实现创作与运营机制的创新,形成以读者需求为牵引的创作生产机制。

创作者和文学网站及时更新连载作品,从读者即时反馈的收藏、推荐和评论中,了解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有效地将文化创络文学的阅读黏性。

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同样是由热心读者自发启动的。

相关文学网站捕捉到海外读者阅读需求,不断推出优秀网络文学作品。

在此基础上,文学网站吸引海外作者加入,把中国网络文学的成功经验复制到许多国家,形成“世界网络文学”雏形。

网络文学找到海外目标群体,目标群体推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如滚雪球一般扩大影响。

创作者与读者求新求变的需求,是文学发展的持续动力。

作者创作才华得到展现,及时获得社会支持,是其持续创造创新的可靠保障;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让读者获得独到的情感体验,读者才会跟随并支持作者的创作。

在与读者的互动中,作者要学会把握艺术表达的新奇效果与读者理解程度的平衡,把握人类情感表达的分寸等等,从而让艺术创新获得认可。

艺术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既要求创作者体察读者需求,又要求创作者熟知艺术传统。

古往今来的大众文艺大多是类型文艺,其发展规律即始终围绕人类个体基本愿望和社会时代要求,在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类型,分门别类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每种类型文艺,如武侠、言情、科幻等,各有其广泛使用的世界架构、角色原型、故事模式等创作元素。

网络作家从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哲学、明清小说、现代通俗小说中,吸取创作元素,创造出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玄幻、仙侠等小说类型,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文体创络文学不断升级换代,近期更是出现一批阅读难度较高却受到读者热捧的跨类型作品。

(摘编自王祥《借力良性互动促进文学创新》) 材料二什么是语言?什么又是艺术语言?语言是构成艺术形式的最小单元,也是基本要素,或称基本语素、基本语言;艺术语言是在艺术创作语境下,按美学特征与审美需要,将这些语素进行自由而独特的排列、组合,构成艺术作品的特殊表现方式与实现手段。

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庙底沟文化中,“花”是一个很特殊的意象。

花瓣纹是庙底沟彩陶上的典型纹饰。

古汉语里“花”“华”同音,“华”的本义为“花”,金文中的“华”字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有学者指出,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

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曾提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瓣花朵”格局,这一格局即形成于庙底沟时代,作为庙底沟文化中心区域的豫晋陕交界一带,就是“花心”。

庙底沟彩陶注重颜色和纹饰的对比、图案的对称和均衡,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彩陶是在坯体上先绘再烧,颜料需要耐高温,因此选材较少,一般只有黑、红、褐(黄)、白几种。

纹饰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通过连续、反复、对称、共用等构图方式,组合成多种母题纹样。

其中两种最为常见,一是以圆点、弧线三角形为元素组合成的花卉纹,也被称为“旋纹”,二是花瓣纹。

此外还有象生万物的鸟纹、鱼纹、蛙纹、人面纹以及抽象的平行线、网格等。

彩陶纹饰流畅的线条和出露的笔锋,说明彩绘用的是类似“毛笔”的工具。

有的纹饰是以图案间的留白来体现的,即“阴纹”或“地纹”,从阴与阳的角度审视,纹饰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理念,当时已有体现。

写实与抽象的意向表达、阴纹与阳纹的相互衬托、平视与俯瞰的视觉效果,体现出先民成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

(摘编自周飞亚《庙底沟彩陶的“浪漫旅程”》)材料二中国史前时代,最重大的文化事件之一是彩陶文化的产生。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3 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3 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3 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乃是天、地、人三者之合一。

借用耶教术语来说,便是天、地、人之“三位一体”。

在中国,天地可合称为天,人与天地合一,便是所谓“天人合一”。

中国的社会风俗里面也有“三位一体”的信仰之存在。

如言时令,有二十四个节气,但同时有人造的节日。

中国人把此二项混合看待,不加区别,如清明、冬至是自然节,端午、中秋、重阳是人造节。

中国人在节日中,又多增添一些神话故事,使得人文自然益加亲密配合,社会礼俗随着天时节气而多彩多姿。

这亦是一种天人相应,把我们的日常生活推衍到大自然变化中而与之呼应。

这就是那人文参加进自然里面而演化成为一体了。

此中有信仰、有希望、有娱乐,极富礼乐意义,极富艺术性,亦极富传统性,极富有关于民族文化信仰之启示性与教育性。

但到最近,大家对自己文化无了解、无信心,因此对此种节日亦觉无趣味、无意义。

中国社会上之新年节日不废而渐废,耶诞节日代之而兴。

中国社会并非一耶教社会,中国文化亦非一耶教文化,而中国人则追步西方,来过耶诞节日。

这里面自不免夹杂着许多无情无理之盲目效颦。

再讲中国的艺术,一幅山水画,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一种结构。

一幅画上定有空白,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那都是天。

一座山、一溪水、一栋房子、一座亭榭,那都是地。

中间画着一渔翁,或是赶着骡子做生意的,或是读书弹琴的,或是倚着一杖在那里看天看地的,这都是人。

这是画中之主。

天有气象,地有境界,人有风格。

在此气象境界之中有此风格,配合起来,这是一个艺术的世界。

中国画便要此“气象”“境界”与“风格”之三者合一。

中国画也不愿酷肖自然,而要把人文意境融入,另成一天地。

如画梅、兰、竹、菊,只是自然,但有生命,而且有人文理想作衬托,故称“四君子”。

高三语文课后限时自测(三)模板

高三语文课后限时自测(三)模板

课后限时自测(三)(对应学生用书第335页)A组高考题组1.(2013·天津高考)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__有加。

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

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_。

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

图书馆________“宝库”“殿堂”,________“知识公园”。

A.崇敬望而生畏不仅是而且是B.尊崇望而生畏不应是而应是C.崇敬敬而远之不应是而应是D.尊崇敬而远之不仅是而且是【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和虚词的辨析。

崇敬:推崇尊敬,一般是对人和事物的敬仰。

尊崇:尊敬推崇;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宫阙等建筑;显贵。

根据语境,人们把图书馆当成“宝库”,对其应持的态度是“崇敬”。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畏,恐惧,害怕。

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

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由前面语境可以看出,人们对图书馆的态度是“敬”而不是“畏”,所以排除“望而生畏”。

不仅是……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

不应是……而应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从语境看,本段文字否定了图书馆作为“宝库”“殿堂”的身份,而肯定了它作为“知识公园”的身份,所以应用“不应是……而应是”。

【答案】 C2.(2013·四川高考)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现代自然科学________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________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________、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语文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惴惴不安药到病除B. 比翼双飞碧空如洗眉开眼笑C. 谈笑风生轻歌曼舞指点江山D. 胸无点墨一落千丈一鼓作气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B. 老师耐心地教导,使得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C. 他的书法作品在这次展览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D.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抗癌药物。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B. “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C. 我国在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D. 我国在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4.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他擅长与人沟通,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C. 他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才华横溢,被誉为“诗坛新星”。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涉及了多个领域。

C. 他的讲话言辞激烈,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D. 他的作品独具匠心,深受读者喜爱。

二、填空题6.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为背景,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7.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它以()为背景,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8.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以()为背景,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艰辛历程。

9.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它以()为背景,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10. 《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作家()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祥子的悲惨命运。

三、阅读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2019高三语文模拟检测三及答案

2018-2019高三语文模拟检测三及答案

高三语文检测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

2020年高考第三轮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三)

2020年高考第三轮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三)

2020年高考第三轮语文模拟试题(三)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晶体管菁华旌旗泾渭分明兢兢业业B.五线谱菩萨果脯风尘仆仆返璞归真C.车辚辚窗棂零乱高屋建瓴模棱两可D.栖息地收讫修葺休戚与共同仇敌忾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暇疵怡然自得沁人心脾金玉其外,败絮其中B.忌讳忠心耿耿金科玉律下笔千言,离题万里C.编辑沽名吊誉天花乱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D.分歧语无轮次鞭长莫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马加爵事件启示我们,培养学生 _______的人格,成了中学教育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

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 __________下来,有利于睡眠。

③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玉真宫主殿 _________化为灰烬。

A.健康松弛马上B.健康松懈马上C.健全松弛顿时D.健全松懈顿时4、下列加线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个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B.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艰巨任务,可有些地方官员敷衍了事,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

C.黑势力的猖獗,与背后有人袒护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打掉了他们的保护伞,才能彻底铲除黑势力滋生的土壤。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一进客厅家徒四壁,明亮宽敞。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鉴于这些工作人员长期负责某一系统的财务审计,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施审与受审关系,难免违规交往。

B.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使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20多名外籍专家享受了中国“上元节”的喜庆与祥和的气氛。

C.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所率领的船队诞生地南京,将建造当年航海宝船工厂的遗址,预计两年完成一期工程。

D.记者获悉:截至2月4日,全国铁路春运29天内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4%,达到1.0137亿人次。

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解析版

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解析版

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代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经济、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也能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

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实际并非“太平盛世”,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

宋代的民庶、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

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的生活寄托。

这个时期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

②宋代外部压力沉重,就国内政治局面而言,“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

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

相对来说,宋代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正是在这样相对开明、宽松的环境下,宋代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

由这种开放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精神。

③葛兆光先生曾说,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

这两者的区别,简单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

比较唐宋两代都城,能直观感受到两类都市格局和它所呈现的不同气象。

唐代长安城的布局非常严整,而宋代开封相对来说商业气氛比较浓重。

唐代居民住宅区基本上是坊式结构,“坊”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封闭的小区。

2020届高考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解析版

2020届高考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解析版

1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代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经济、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也能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

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实际并非“太平盛世”,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

宋代的民庶、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

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的生活寄托。

这个时期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

②宋代外部压力沉重,就国内政治局面而言,“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

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

相对来说,宋代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正是在这样相对开明、宽松的环境下,宋代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

由这种开放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精神。

③葛兆光先生曾说,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

这两者的区别,简单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

比较唐宋两代都城,能直观感受到两类都市格局和它所呈现的不同气象。

唐代长安城的布局非常严整,而宋代开封相对来说商业气氛比较浓重。

唐代居民住宅区基本上是坊式结构,“坊”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封闭的小区。

2020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基础知识 1.3《标点》课后限时作业(三)

2020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基础知识 1.3《标点》课后限时作业(三)

1.3《标点》课后限时作业(三)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以黑格尔—哥特式建筑为例(12世纪到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B.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过五次,今年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简称“六普”)C.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D.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解析】 A项,括号部分应紧跟在“建筑”一词的后面;B项,句号应在括号部分的后面;C项,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之后。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为什么你总要“为赋新词强说愁,”而那些知道自己要写什么的人却能“说尽心中无限事”?B.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

你的课外读书方式一定是富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C.花草是种费钱的玩意儿,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

至于青菜呀、白菜呀、扁豆呀、毛豆角呀、黄瓜呀、菠菜呀,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

D.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

也许是这种东看看西看看的习惯,使我后来成了一个“作家”。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白话文(又叫语体文,就是用现代汉语写的文章)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我明天一大早就走。

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

C.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之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并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

D.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趣”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

“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好玩。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和宋诗的特点有亲密关系的。

宋诗由于受理学泛滥和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与唐诗以抒情为主的特点不同,比较侧重于说理。

明代李梦阳就说过“宋人主理”的话。

然而,过分强调说理,有可能使诗歌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甚至于损害和忽视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而以一般理论文章的思维去写诗,其结果就会像宋代道学家以与受他们影响的某些诗歌一样,成为“理学语录讲义之押韵者”。

则,怎样才能使诗歌虽以说理为主,而又不违反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呢?这就要使诗歌中的理和趣相统一,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所谓“趣”,是针对诗歌的艺术特征而说的,要求诗歌能够感发读者的审美趣味。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其实并非否定“理”,而是强调仅仅有“理”不能算诗,诗还必需有“趣”。

宋代多数诗人,包括一些道学家写的诗,也是留意到了诗歌中的“理”是应当有“趣”的。

比如北宋的程颢曾赞扬石曼卿的两句诗“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是“形容的浩然之气”的状况的。

诗歌的“理趣”虽然主要表现在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但是也并不仅仅在此。

有“理趣”的诗歌也不完全排斥“以理语入诗”。

诗歌并不是肯定地不能写“理语”,问题要看这种“理语”在全诗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

假如它是和全诗的艺术形象和谐统一,而且也是它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的话,则这种“理语”不仅可以“入诗”,往往还是特别必要、不行缺少的。

留意“理趣”虽是宋诗的重要特点,但它的渊源却是很早的。

袁枚《随园诗话》说:“或云:‘诗无理语。

浙江省2025届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

浙江省2025届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

浙江省2025届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三)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石碾.(zhǎn)碾麦子前,要先用簸.(bò)箕将麦子过滤一下,滤去其中的草屑和砂石,碾玉米后要用簸箕将粉与糁分别开,这些工作除了簸箕任何家什都不能胜任。

B.土墙的土是从园地里刨.(páo)起的,园地的土在一茬茬的播种和收成中,就如保藏那些随机遗忘的菜子和草根一样,保藏了一代代洒落在这里的祈.(qí)盼目光。

C.莺啼鸟啭.(zhuàn)芳草绿,又是一年茶香时。

趁着好季节,携亲带友去大自然吧,汲.(jí)一瓢清冽的春水,煮一壶清幽的春茶,让一颗喧嚣躁动的心渐渐伸绽开来……D.韶华流转,曾经的风华变成了班驳的回忆,我们也渐渐褪去懵.(měnɡ)懂,成长为大人的模.(mú)样,多想用一纸素笺记录那逝去的青葱岁月,祭祀曾经的纯真年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日子好过了,囤积生活用品的人少了,但“囤积信息”的人多了,理由也更充分了。

[甲]看过的电影、照过的相片犹如《备忘录》,记录着美妙的记忆,弃之惋惜;没读的书、没看的帖,偶遇就是缘分,假如不立刻保存,就会在信息洪流中无影无踪....。

囤积信息几乎不占用物理空间,不会和生活起居“抢地盘”。

[乙]存储介质由1.44MB的3.5英寸软盘扩大到空间以GB、TB计的硬盘、网盘,信息获得渠道从实体书报到群组网站,我们赶上了“攒资料”最便.捷.的时代。

[丙]信息爆炸,意味着信息量大、信息迭代快;所幸,信息的存储、传输实力也更强。

但除了“量变”的视角外,人们更关注信息存储方式的变更是否带来了“质变”。

有人说:“信息囤积,使人们从学问的生产者成为学问的搬运工。

”有人说:“只存不看,人变懒了,大脑也蜕.化.了。

”这些说法似乎有些道理。

高三语文限时练及答案

高三语文限时练及答案

高三语文限时练及答案高三语文练习 10月27日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

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

人教版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C.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在未来,力争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继续加快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一)论述类文术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在音乐或格律的参与下形成的声音效果,以及由声音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与之相对,“诗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面认知“意象”概念。
综上所述,“音象”在文学中与“诗象”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构筑“意象”、生成意蕴的必要保障。“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
(摘编自韩伟《唐代“音象”刍论》,《文学评论》2017年第6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中的“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之一,是与“诗象”相对而言存在的,没有“音象”,也就没有“诗象”。
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就此种“音象”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体现。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感伤的基调为主,即便是先有辞,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清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唐代入乐性作品,还包括很多杂言曲辞。各种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深入人心,加以传播。很显然,吟唱之声的婉转动听,在人们接受文意、领会经旨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但它相当于一个朦胧的场域,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结合,从而使“意象”意义获得彰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自测(三)(对应学生用书第335页)A组高考题组1.(2013·天津高考)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__有加。

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

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_。

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

图书馆________“宝库”“殿堂”,________“知识公园”。

A.崇敬望而生畏不仅是而且是B.尊崇望而生畏不应是而应是C.崇敬敬而远之不应是而应是D.尊崇敬而远之不仅是而且是【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和虚词的辨析。

崇敬:推崇尊敬,一般是对人和事物的敬仰。

尊崇:尊敬推崇;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宫阙等建筑;显贵。

根据语境,人们把图书馆当成“宝库”,对其应持的态度是“崇敬”。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畏,恐惧,害怕。

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

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由前面语境可以看出,人们对图书馆的态度是“敬”而不是“畏”,所以排除“望而生畏”。

不仅是……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

不应是……而应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从语境看,本段文字否定了图书馆作为“宝库”“殿堂”的身份,而肯定了它作为“知识公园”的身份,所以应用“不应是……而应是”。

【答案】 C2.(2013·四川高考)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现代自然科学________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________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________、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无坚不摧自以为是B.不只坚不可摧自以为是C.不止坚不可摧自行其是D.不只无坚不摧自行其是【解析】本题从搭配习惯、语境意义考查近义虚词、成语的辨析。

(1)“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

“不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继续不停”,另一个意思是“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1)题第2句有“还”与之呼应,所以用“不只”。

(2)“坚不可摧”意思是非常坚固,不可摧毁。

一般用于偏正结构作定语,含褒义。

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一般与军队等有强大力量的主语搭配。

(2)题根据句意只能用“坚不可摧”。

(3)“自以为是”意思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形容主观,不虚心。

是,对。

“自行其是”是指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3)题是指一种主观不虚心的思想意识,所以用“自以为是”。

【答案】 B3.(2013·福建高考)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威尼斯是一座摇曳多姿的城市。

泻湖里梦幻般流动的水波________着它,将它浸泡在________的光影里。

清晨的雾气,阳光下的浮尘,任何一点点色调的变换都会让美丽的景致增添另一番风情,恰如一位绝美的佳人随性更换着________的霓裳。

A.荡漾变幻莫测出人意料B.簇拥变幻莫测风格迥异C.簇拥千变万化出人意料D.荡漾千变万化风格迥异【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此处并非指湖水自身的起伏变化,而是指湖中的波浪冲击着、围绕着威尼斯城,所以用“簇拥”。

变幻莫测:幻,奇异地变化;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测,推测、推想;莫测:不能预料。

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

“千变万化”和“变幻莫测”都可形容“变化很多,很大”。

但“千变万化”偏重于变化的次数极多,而“变幻莫测”偏重于变化多而没有头绪,没有规律。

此处形容湖水中的光影,在这两者中,只能用“变幻莫测”,才能体现光影给人的那种梦幻般的感觉。

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风格迥异: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完全不同。

此处指霓裳的风格、特点,故用“风格迥异”。

【答案】 B4.(2013·江西高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________,人民苦不堪言。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________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________打动。

A熏陶青云直上为……而B.熏染青云直上为……而C.熏陶扶摇直上为……所D.熏染扶摇直上为……所【解析】本题考查意义相近的词语。

“熏染”与“熏陶”,都可以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但“熏染”所产生的影响多指坏的,是个贬义词,而“熏陶”所产生的影响是好的,是个褒义词。

句子中很显然应该用褒义词“熏陶”。

“青云直上”,指人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该句中主语为“物价”,价值上升,用“扶摇直上”。

“为……而”,表顺承关系。

“为……所”,表被动关系。

该句中全体职工都被罗阳的精神打动,句中呈现被动关系,因而用“为……所”。

【答案】 C5.(2013·重庆高考)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于有充足时间做早就计划做的事情了,却东摸摸西触触,有意无意地延宕..。

如果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

B.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惊艳..的技艺。

C.这种全方位的恶性竞争,只可能产生彻底的赢家和输家。

而那些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

D.他的创作风格似乎很难言说,清丽、典雅、豪放、幽默都不足以概括。

在当今文坛上,他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

【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语法越位等角度考查词语的使用。

A项,延宕:拖延。

符合语境。

B 项,惊艳:对女性的美艳感到惊异,也泛指对事物的美妙感到惊异。

一般作谓语,在此句中作了定语,且修饰“技艺”,使用不当。

C项,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也说“狗苟蝇营”。

这里用来形容恶性竞争的赢家,十分恰当。

D项,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此处形容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使用恰当。

【答案】 B6.(2013·江苏高考)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用成语。

(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根据句子中“欣赏……却忽略……”可以看出,是有关取舍的问题,故选用“买椟还珠”。

(2)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语境是多条道路归一,故选“殊途同归”。

(3)如临深渊:形容谨慎戒惧,侧重于面临危险,感到恐惧。

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侧重于谨慎小心。

语境是有“危机感”,应该谨慎小心,故选“如履薄冰”。

【答案】 B7.(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A项,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这里是望文生义。

这里可用“滔滔不绝”。

B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使用正确。

C项,电光石火:比喻事物瞬息即逝。

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这里是望文生义。

D项,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

指的是“双方”,此处是“几家”,用错对象。

【答案】 B8.(2013·安徽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前后矛盾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A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一般用作谓语。

不符合使用习惯。

B 项,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此处望文生义,“审美感受”应用“耳目一新”。

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一般指好的事物,符合语境。

D项,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成语的意思与语境“萌芽状态”不符合。

【答案】 C9.(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