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金卫东董事长在东北财经大学的演讲

合集下载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陈滞冬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陈滞冬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陈滞冬陈滞冬画家、书法家、艺术史学者,自由撰稿人。

先后师从著名画家石壶(陈子庄)先生、著名画家晏济元先生学习中国水墨画以及工笔重彩画。

早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文学硕士。

曾出版著作:《中国书学论著提要》、《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吴道子》、《图说中国艺术史》、《甲骨文金文》、《石壶论画语要》、《张大千谈艺录》等。

作品集:《陈滞冬画集》、《陈滞冬书法集》、《现代书法字库·陈滞冬》、《玉山堂作品总目》、《秋月春风》、《帘卷西风》、《秋色连波》、《知北游》、《花非花》、《沉醉东风》、《口头禅》。

曾在成都、兰州、太原、南京、杭州、威海、郑州、台北、巴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西山初雪 2004年我在提笔写这篇稿子时,内心交织着种种的思绪,因为陈滞冬先生在我看来好像遗老遗少一样,他所具有的那种学问和品操,本不当属于他所经历的年代。

他的同龄人也极难有他的渊博与深刻,并又能够不激不烈的面对古与今、中与外的文化纷争。

他既是个书画家,但同时又有精深的中学与西学功底。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昔时士大夫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圣训下,无不是从道德而文章,由文章而艺事的全面濡养自身。

对身处现代化的人们来说,这样的人本应当属于历史小说,或者一些如我般爱胡思乱想人的梦中。

直至我在陈滞冬先生身上发现了这些素养之后,我才更坚信了夫子那句“斯文在茲”的感言与自信。

中国的文化也是如一个又一个如陈滞冬先生这样的人静默而坚贞地传承着人文精神。

书者,文之所发。

在这里我将透过陈滞冬先生的绘画去解读一个身处当代而又洞穿历史的学者。

但往往以时下眼光去审视当下人物,总会带着几分茫然。

正是鉴于此,我觉得极有必要去梳理一下即将进入我们视野的中国画诸多要素,这或许更能有助于拨开云雾,直造本源!山水中国绘画从产生那天起,与所有中国文化一样,有着一个共有的学术前提——“天人合一”。

在“天人合一”的模式之下,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明,而礼乐文明的核心即是“天理”与“人礼”的统一。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与经典同行,和圣人为伴一、缘起二、王财贵简介王财贵先生,字季谦,1949年4月10日出生,台湾省台南县人。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事隐者掌牧发先生、书法家王恺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

国立台中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台湾汉学教育协会会长。

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

1994年, 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开始致力于推广事业。

15年来,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及大陆地区公益演讲千余场。

2001年7月24日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经典导读讲座”,被誉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掀起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的风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000万儿童从中受益。

王财贵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

三、读经教育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学者引述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说:「中国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之下太过重视升学考试,以致于造成了『以智毁德、以智毁体、以试毁智』的结果。

」过度注重升学考试而毁了德、智、体三育,乍听之下,或许是有点惊世骇俗、危言耸听,可仔细玩味之后却实在是一针见血的伟言谠论。

回顾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教育,升学主义大行其道,文凭主义到处充斥,师长们竞相以考高分、中第一志愿期勉自己的子弟,莘莘学子们朝夕苦读为的也只是高中金榜、荣登名校。

这样的教育,究其实不外追求「功名利禄」四个字而已。

彷佛人生的价值,除功、名、利、禄外,其余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真、善、美等更高的价值,往往只是教科书中供人凭吊的远古遗训;理性、尊重、合作等美好的行为,往往也只是公民课本上聊备一格的道德教条。

一旦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投入真实又现实的社会,一切只能向「钱」看,拚了命只为把「权」抓,谁教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侏罗纪公园」?在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里,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者:刘蔚娴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20年第06期摘要:在孔子诞生257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省人民政府携手推出“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虽是孔子在传播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提出的修身思想,其实也深藏艺术设计的大理念,正契合此次展陈设计的思想。

志于道,是设计的立意;据于德,是设计的形式;依于仁,是设计的情怀;游于艺是设计的艺术。

展陈设计以这四句话作为切入点,“古为今用”,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一种新的设计语言,一种主导设计的意识形态,在传统与时尚的潮流中寻找合适的交集点,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设计之道,从而表达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精神。

关键词:孔子文化; 展陈设计; 古为今用孔子被尊为中国道德和精神模范的圣人,他的行为和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世人成德成仁。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说到:“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孔子诞生257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省人民政府携手推出“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我有幸担纲负责了此次展览的展陈设计工作。

设计开始前,三上山东,在曲阜孔子博物馆里仔细研读相关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

为了更好地读懂孔子,我将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二十卷11705个字反复地咀嚼,最后在脑海中沉淀下《论语·述而·志于道章》中的十二个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以道为志向,立志高远,以德为根据,依傍于仁,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这四句话虽是孔子在传播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提出的修身思想,也是他一生的教育、学术思想,更是他立人立己的写照。

“至圣先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术教育思想中其实蕴藏着艺术设计的大理念,正契合此次展陈设计的思想。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译文孔子说:“立志于道,坚守着德,不违背仁,游憩于六艺之中;”李泽厚:论语今读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文:孔子说:“志向于道,根据于德,依靠于仁,娴熟地掌握技艺”;注:朱注:志者,心之所之之谓;;;;;德者,得也,得其道一于心而不失之谓也;;;;;依者,不违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记:这大概是孔子教学总纲;“游”并非朱熹注的“玩物适情之谓”杨注“游憩”,同此,而应是熟练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即六艺,有如鱼之在水,十分自由,即通过技艺之熟练而获得自由和愉快也;亦是一种“为科学而科学,为艺术而艺术”的快乐也;详见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卷一;南怀瑾:论语别裁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假如有人问,孔子的学术思想真正要讲的是什么可以大胆的引用这四句话作答,这就是他的中心;也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的目的,立己立人,都是这四点;关于这四点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后面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第一项所说的“志于道”,又学个什么道呢一般人说孔子说的是人道,不讲天道,因为天道渺远,属于形而上的范围;究竟有没有神的存在生命是怎样开始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是属于道;“天道远”并不是说与我们的空间距离远;这个远字实际上是高远的意思,指距离人类的知识程度太远;人道比较浅近易懂;所以过于高远的暂不要讲它,先把人们自己切身的问题解决了,再讲宇宙的问题,一般人说孔子只讲人道,这是后代的人为孔子下的定义,事实上孔子并没有这样说,当时,只有他的学生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根据子贡这里的话,再看孔子在易经中所讲的学问,他绝对懂天道枣宇宙的来源;所以子贡便说,他讲人道,我们听不懂,他讲宇宙的奥妙,因为我们的学问还不够,实在听不懂;因此孔子在这里所讲“志于道”的“道”,我们不能硬性替它下一个范围,说他只讲人道,不讲天道;那么孔子在这里所说的道是什么我们可以很老实的作答:“孔子自己没有下定义,所以我们很难替他下定义;”至于他在这里讲的“志于道”可以列举很多,证明他是懂得形而上道;根据原文“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具“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目的;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正如大家年轻时刚出社会做事,都立志取得功名富贵;就以赚钱为目的来说,起码也希望赚到几千万元;但立志尽管立志,事实上如今一个月只赚几千块;如果因立志几千万,只拿几千元,“不为也”不愿干回去好了这说明立的志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这是第一个“志于道”的意思;“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 “依于仁”,已经说过,仁有体有用;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表现于外用的则是爱人爱物,比如墨子思想兼爱,西方文化的博爱;“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有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浅析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陈莉内容摘要:本文从学习全国优秀教师吴邵萍同志的事迹中探寻到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职业学校的老师如果能以此作为从教为学做人之准则,时刻以之自勉,始终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定会在职业教育的天地中收获美丽的人生。

关键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教师专业成长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27年的从教历程中,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吴邵萍同志用她不算太长的27年辉煌的从教历程诠释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儒家经典的深刻内涵,为广大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同行们指明了一条专业化成长的正确道路,也为党员同志们树立了修身养性、治学育人的标杆。

一、“志于道”,树立教育理想“志于道”,在儒家学说里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

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

”教育的起点是要确立教育的理想或者教育的目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立志”,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

这个目标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理想”。

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理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航标和灯塔,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发展的方向。

如果缺失了教育理想,教育事业就像是失去了航标的小船,随时都有触礁甚至沉没的危险。

那么教育事业就会陷入无序的状态,丧失发展的动力,教育者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真谛。

因此,教育者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

徐文方教授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徐文方教授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徐文方教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张剑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11(013)009
【摘要】徐文方1952年出生于山东潍坊。

1978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今中国药科大学),后任教山东医学院药学系至今。

1991年、1997年先后晋升为副教授
和教授。

曾先后历任山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为山东大学校聘关键岗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公党中央委员,山东省委副主委,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仕,山东省《药物分子设计与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总页数】2页(P371-372)
【作者】张剑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0.1
【相关文献】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r——析校园足球的核心价值 [J], 简家俊;阴涛
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百家讲坛》的“道”与“术” [J], 王

3.徐文方教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J], 张剑
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于幼教事业中 [J], 申晴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点亮学生心灯的引路人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何解?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何解?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何解?“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

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

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

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依于仁”,指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游于艺”:“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其次,境界也体现为一种批判审视意识,因为它是与终极关怀相联系的,这种关怀精神能让人用一种未来指向的眼光去批判性地审视当下,让我们摆脱生活经验的简单积累与既有思维模式,提出一些创新的理念甚至问题。

不管是做诗词还是做研究,你能用一些新的视角、新的框架去把握和描述既有的东西,或者直接推动一些新事物的产生,那你的价值肯定就会大点。

境界其实也决定了你发现问题、把握机会的眼光。

说到境界,就不能不提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社会责任。

我特别欣赏萧乾评论冰心的一句话:“知识分子不止是埋头搞自己业务的人,还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良心”。

在西方社会,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也是倍受社会推崇的,因为它承载了许多像一般的律师、金融分析师等高度专门化的职业所难以承载的东西。

我记得很久以前在一本西方的书上看到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深有同感。

它说知识分子有三重身份:第一,是社会的良心;第二,是人类智慧的传播者;第三,是神明的亵渎者。

也就是说,一名优秀的知识分子,不仅要继承和传播人类既有的文明成果,还要有勇气去维护一个社会的正义与价值,服从于政治和经济之外的更高权威,自觉服务于公众。

另外,这种“服务”和“服从”并不总是遵循一种既定的模式,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会随着经济基础和社会权力结构的改变而改变的,作为知识分子,还要有一种追问精神,对于一个给定的命题,不但对这个命题本身持一种批判性的审视态度,还要能够超越命题的既定前提,向它产生的语境发出挑战。

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起学《论语》7.6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白话】孔子说:“有志于大道,据守于德,依倚于仁,涵泳于六艺。

”【释词】志:心之所之、心所向往。

第二个“之”是“到、往”之意。

心之所之,不在道,则游移他出,入于歧路,所以要“志于道”。

道:人所当行之路谓之道,即圣贤大道,或者说是“大学之道”。

圣贤大道有天道、有人道,然而不可分作两截;人之命,受之于天,立之于己。

道在人心,性即是人人具有,道不可外求,亦不可天人两截。

孔子重视人伦日用作为基础,同时重视礼乐,藉由礼乐而反约于心,于是人道既立而自能达于天道。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孔子不明讲性与天道,所以子贡感慨“不可得而闻也”;然而非没有。

孔子说“天何言哉”,以及“罕言命与仁”,其实是示范弟子进德修业,达于明诚,由人道进而天道,自己去感悟。

所以翼《周易》、修《春秋》等,其实是为了垂范后世。

道本不二,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登高必自卑”,孔子所明示,于人道之中,道即是“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

李炳南:“道即本心,亦即真心,寂照湛然。

寂者不动,此是定力。

照者光明,此是智慧。

性是人人本有,故云‘天命之谓性’,此即人之本性。

本性不动,故曰安。

行是动念,行曰性之,即是率性之义,动念自然合乎本性。

循性不变,即曰道,是谓性体。

就循性不变而言,道即是性,性即是道。

”据:执守、坚守。

《正义》:“据犹守也。

《中庸》言颜子‘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即据德矣。

”得之于心者,据守之则不失。

德: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

朱子:“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钱穆:“道行在外,德修在己。

求行道于天下,先自据守己德,如行军作战,必先有根据地。

”《注疏》:“(郑康成注)德,三德也:一曰至德,二曰敏德,三曰孝德。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试论书法专业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试论书法专业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书法在 华夏大地上 生生不息 , 在 几千年 的时光中繁盛、 延续, 素, 好草书 , 弃笔堆积 , 埋于 山下 , 号 曰“ 笔冢” 。 由此可 见, 只有在
是 中华民族独具审美风 尚的文化基础 , 对塑造 民族 性格一直具有 书 写上下足 了工夫 , 才 能有所体会 , 在 书法学 习的道路上取 得进 不可 忽视 的 巨大作 用。书 法艺术教 育在 当下也 应跟上 时代 发展 步 。历 史证 明 , 天资聪颖的人也需要努力 学习才能 了解书法艺术
教学心得
A RT EDUCATI oN RESEARCH

于道 , 据 于德 , 依于 仁 , 游 于艺
试论 书法专业本科大学生综合 素质的培 养
口杨 杨

要: 随着 国家重视对传统 文化 的传承和 艺术教 育的普及 , 当代 中国书法高等教 育发展迅速 , 书法专业本科 大学生的质 量也逐
的脚 步 , 为提升 国家 文化竞争力 添加动力 。2 O 世纪 6 O 年代 , 时任 精 微 深 奥 的妙 义 。
浙江美术 学院( 现 中国美术 学院) 院长 的潘 天寿先 生开始 组建 中 国历 史上第一个高 等书法篆刻专业 , 自此 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开
三、 依于 仁 , 游 于艺— — 达其 情性 , 形其 哀乐
的和 谐 , 引人欣 赏 , 心 畅神 怡。 ” 因此, 如何培养 、 提 高书法 专业本
四、 思其新 , 求 其变— — 乖合相 济 , 入 妙通 灵
唐代 的书法 家孙 过庭 在《 书谱》 中提 出“ 五乖五合” 的理论 , 认 科大 学生的综合素质 , 使 书法真正 成为一 门启智 明德 的高等教育 为学书者应该 掌握书法艺术创作 的普遍 规律 , 即“ 得 时不如得器 , 学科 , 已经 成为 书 法高 等教 育发展 过程 中必 须面对 和解 决 的 问 得器不如得 志” , 重视书写者主观精 神因素对书法创作 的影 响, 理

评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评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评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摘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孔子教导世人为人为学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先后轻重,步骤分明。

孔子提出首先要解决立志的问题,其次便要修己;最后道行,德彰,仁成之后,方可游于艺。

关键词:道德仁艺一、志于道——因道而立“志于道”是孔子对于人生提出的一个要求,中国传统的思想重视立志,认为立志是做人的第一步。

孔子说的是志于“道”,即首先要立志于懂得做人的道理,确立明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堂堂正正的做人。

这就是中国古人常讲的追求成圣成贤。

孔子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这是极言闻道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懂得做人之道,人生就有了意义,可以不枉此生;反之,如果浑浑噩噩,不知为人之道,寿命再长也只是行尸走肉;专业技能再高也可能危害人类,遗臭万年。

从这个意义上讲,懂得做人之道,不再糊里糊涂,生命有了意义,也可以死而无憾了。

那何谓孔大圣人之“道”呢?概而言之,这个“道”包括修身冶性的君子之道和为政治国的先王之道。

(一)“道”的个人观——修己《论语·公治长》中说君子之道则有四:“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首先要加强个人内心品德修养,行为态度要谦逊,事奉君长要诚敬;一旦干政,要恩抚百姓,使民适宜,不劳民伤财。

追求、实行孔子之“道”首先要从自我做起,这就涉及到“道”的个人观,这是一个“修己”的过程,有着强烈的人格感召力,主要由以下几种必不可少的道德修养作为要素。

1.安贫。

孔子主张安贫乐道。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孔子并非排斥富贵,而是强烈反对抛弃“道”的原则去贪求富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颜渊是孔子弟子中最能安于贫贱的一位,孔子这样评价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修订稿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修订稿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译文]孔子说:“立志于道,坚守着德,不违背仁,游憩于六艺之中。

”**李泽厚:《论语今读》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文:孔子说:“志向于道,根据于德,依靠于仁,娴熟地掌握技艺”。

注:(《朱注》:志者,心之所之之谓。

德者,得也,得其道一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依者,不违之谓。

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

)记:这大概是孔子教学总纲。

“游”并非朱熹注的“玩物适情之谓”(杨注“游憩”,同此),而应是熟练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即六艺,有如鱼之在水,十分自由,即通过技艺之熟练而获得自由和愉快也。

亦是一种“为科学而科学,为艺术而艺术”的快乐也。

详见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卷一。

**南怀瑾:《论语别裁》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假如有人问,孔子的学术思想真正要讲的是什么可以大胆的引用这四句话作答,这就是他的中心。

也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的目的,立己立人,都是这四点。

关于这四点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后面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第一项所说的“志于道”,又学个什么道呢一般人说孔子说的是人道,不讲天道,因为天道渺远,属于形而上的范围。

究竟有没有神的存在生命是怎样开始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是属于道。

“天道远”并不是说与我们的空间距离远。

这个远字实际上是高远的意思,指距离人类的知识程度太远。

人道比较浅近易懂。

所以过于高远的暂不要讲它,先把人们自己切身的问题解决了,再讲宇宙的问题,一般人说孔子只讲人道,这是后代的人为孔子下的定义,事实上孔子并没有这样说,当时,只有他的学生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根据子贡这里的话,再看孔子在《易经》中所讲的学问,他绝对懂天道枣宇宙的来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金卫东董事长在东北财经大学的演讲第一次听到董事长讲这个内容是在向日葵班最后的一堂课上,当时就想整理下来以供大家品读和思考,所以金总在东北财经大学再次演讲这个题目时,就马上安排了相关编辑进行了录音整理,并经过金总的修改和校正。

虽然整篇演讲针对的是大学生,但却对所有从业者有非常之借鉴意义,是金总博览群书、客观分析的精髓,是多年宝贵阅历、深刻思考的整理。

这是09年最后一期《禾丰人》,现在也正是大家辞旧迎新、总结计划的时刻,把这篇内容深邃、充满哲理的演讲稿送给大家,权作新年礼物,让我们共同聆听生命之音,共同领略人间大道,共同提升、进步。

---------------------------------------------------------------- 我去台湾大学,刚进大门的时候发现有一块大石头,上面用龙飞凤舞的草书赫然刻着这样几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你们都是读文科的,请问大家这句话出处在哪里?这是孔子的话,出自《论语》,这是孔孟精神中最核心的价值观。

现在很多人学国学,许多大领导、亿万富翁放弃工作去学国学,因为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如果将儒家文化最简单地概括,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志于道什么是道?道分天道和人道,天道就是哲学中的道,世界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中国人文史不分,文哲不分,文学家就是哲学家、史学家。

当外国人讲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的时候,中国诗人却用“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来解释。

这种形而上学的道,并不是孔子关注的焦点,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天道遐,人道迩。

”天道太远了,我们还是关注人道吧。

“天道”就是物质之上的形而上学的哲学,“人道”是规律、原则、做人的一些准则,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人对道有无数的论述。

《道德经》里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者:柯小刚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6年第01期摘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古人圣贤对一个有着整全修养的日常生活比较全面的概括。

志于道是向远处的企望引导,志于天道,使生活有超出日常繁琐事务的眼界;据于德是向近处的落实出发,据于人道,修行以达远方;依于仁是友人互相讲习促进,以明道修德;游于艺则是在六艺的领域中悠游自乐,在优游涵泳中成德达道。

这些思想在中国的绘画、书法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6)01-01-08非常感谢吴铁先生和贵州知行讲坛的邀请。

今天我要讲的大体意思其实很简单。

昨天跟吴铁兄聊天,说到一个现象:现在的读书人都不学习艺术,而专业的艺术家读书修养也不好。

在座的有从事各种职业的,或做经济工作,或公务员,或各种别的专业。

为什么我有兴趣跟大家分享这个题目: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因为我认为不管是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有一个大的总体的东西来引导。

孔子说的这四句话意思非常全面,实际上是古人圣贤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一个有着整全修养的日常生活比较全面的概括。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非常简单地说,就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有一个更远的、更大的关怀。

我们有一个追求,总有那么一点点超脱我们所从事的事情,就是志于道。

但是志于道是一个比较远的大的东西,容易空泛,大而无当,落不到实处,这就需要孔子告诉我们第二句话:据于德。

德者得也,就是我们作为人得之于天然的东西。

比如说你的性情,天性比较急躁,或天性缓慢,或生来个儿矮,或个儿比较高等,都是你得之于天的东西,这是一个出发点,一个根据地,一个着力处,这就是据于德。

接下来了解了我们的各个方面,心情、秉性,在社会、家庭中位置,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这个位置上应该做什么等,这些我都了解,但自己的修为还不够,还不能做好,那就要孔子说的第三句话:依于仁。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于幼教事业中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于幼教事业中

学生培养FU JIAN TAO YAN 412019年第3期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于幼教事业中霞浦县实验幼儿园 申 晴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幼儿正处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启蒙阶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注重用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教育人、启蒙人,并在对其的创新发展中,深化自身的教学实践。

一、志于道,坚定理想信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居首。

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的道学之道,到“孝、诚、弟、悌、智、忠、礼、勇、恕、廉、温、恭、宽、良、耻、让、敏、惠”的儒学之道,都富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并使这种思想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到《陶行知文集》无不闪烁着这种思想自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在二十余年的一线幼教实践中深深感到,必须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习,加强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科学内涵的把握。

幼儿教师要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坚定道路自信。

在今天首先要提升政治站位,这就是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通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政治方向,彰显党的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

在加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的自我教育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带动其他党员和教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之有机衔接,春风化雨,渗透其中;在工作中,牢牢把握学前教育的政治方向,自觉把党管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才是一个幼儿教师的人生正道。

二、据于德,注重师德建设立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诸如孔子在《论语》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屈原《九章·怀沙》的“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都展现了自强不息、努力向上的奋斗精神;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则彰显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思想;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倡导演讲辩论 涵养求真品质

倡导演讲辩论  涵养求真品质
的心灵纯质。因为 , 获得的越多 , 会越贪婪 , 你 就 而且 总 是

并 因此 成 为 1 5 9 3年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得 主 。 1 4 9 0年 8 月
2 0日 。 吉 尔 在 下 议 院 高 度 褒 奖 英 国 空 军 的 贡 献 , 中 丘 其

句成 为 了丘 吉尔 一 生 演 讲 中 最 杰 出 的 警 句 之 一 “ 人 在
心 深 处 仍 然 积 淀 着 “ 默 是 金 ” “ 言 ” 奉 心 态 。 虽 说 沉 的 慎 崇 我 国传 世 最 早 的 一 部 散 文 集 子 — — 政 治 文 献 汇编 《 尚书 》
境界 . 自然 容 易 “ 口成 章 ” 表 达 能 够 “ 右 逢 源 ” 出 , 左 。倡 导 多读 书 、 好 书 、 好 友 、 谦 谦 君 子 。 当 是 赢 得 “ 讲 读 交 做 应 演

篇 好 的 演 讲 词 . 往 是 演 讲 者 人 格 和 情 操 的 具体 展 往
示。 在世 界 绘 画 艺 术 长 廊 里 留 下大 量 精 美 作 品 的法 国著 名 画 家 让 ・ 格 尔 在 学 生 中所 做 的演 讲 “ 为 艺术 家 , 安 作 我热 爱 艺 术 和 真 实 ” i) 卓 尔 不 群 , 1' , 34 “ g2 - 洁身 自好 , 足 常 乐 , … 修 知 … 身 养 性 万 岁 !这是 最适 当 的 生 活 准 则 , 侈 会 破坏 了人 们 奢
践 行 。所 以 , 讲 的 成 功 与 真 情 的 流露 是 密 切 相关 的 。 演 真 挚 而 充 沛 的 感 情 表 达 。是 朗诵 者 与演 讲 者 所 共 有
的魅 力 。 但 不 同之 处 在 于 : 者 是 艺术 的 真 实 , 者 是 生 前 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奠定 了西方哲 学 的基础 。但是后 来 ,苏 格拉 底却 被 希腊 的 国民宣判 了死刑 。希腊 曾经实行 非 常有特
色 的 民主 , 腊 的两名 执 政官 互 相遏 制 、 希 互相 抗 衡 。
律、 原则 、 人 的一些 准则 。在 这一 方 面 , 做 中国古 人 对道有 无 数 的论述 。《 道德 经 》 里讲 , 道 可道 , 常 “ 非 道 , 可名 , 名 非常名 。 孔子说 , 朝 闻道 , 死可 矣 。 ” “ 夕 ”
在基本 道德 和原 则 的掌握 上 , 国人 讲 “ 道 之行 , 中 大
天下 为公 。” 、 、 儒 释 道j 家在 很 多方 面是 意 见相 左 的, 是在“ 但 大道 之行 , 下为 公 ” 天 上却 达 成 了一致 。 这是儒 家的著作 , 家的论述 , 是墨 家的理念 。 道 也 人们 常说 企业要 有文 化 ,事 业 的成功其 实是 自
兴演讲 的录音整 理 , 可 以说 是这 位 企业 家领 导他 的企 业 1 也 5年 不
-_

断成 长过 程 中的哲 学 思考 , 中既有 精 彩纷 呈 的案 例 又有 不 断 闪 其
烁 的思 想火花 , 您一 定能 有所启 迪 。 对
文章 的作 者就是 禾丰 集 团董 事长金 卫 东先 生。 本刊 在 2 0 0 8年 1 6期 、 8期刊 载 的金 董 事 长《 功事 业 的基 本 法 则 》 上 、 1 成 ( 下篇 ) ,
希 腊还 有保 民官 , 了保证 执政 者不 能迫害老 百姓 。 为 而 希腊 所有 的保 民官 和执 政 官都 是选 举 出来 的 , 在
极 特殊 的情况 下 ,他们 的执 政时 限只有 一天 。希腊 的大事 小情 通 常 由法 庭 决定 ,法 庭 由 600名 陪 审 0
员组 成 , 60 0名 陪审 员分 别来 自十 个城 邦 , 这 0 每个
己哲学 观的外化 。那些 初级 的哲学 观指导 了你 的初
城 邦 随机选择 6 0人 。 当案件判 决 的时候 , 0 每 视案件
的重 要程 度从 这 60 0中选 出 5 ~ 0 0人 ,组 成 陪 0 0 20
级行为 , 取得初 级 的成果 ; 高级 的哲学观 指导你 的高
审 团。陪审 团认 为你 有罪 ,你就 有罪 ,不需 要看证 据, 不需 要法 律 调查 , 要是 大家 的 意见 就是 民主 。 只
中固耄 牧东志 @
管 理 方 略 M ngm nSrey aae ettt ag
人道 迩 。” 道太 远 了 , 们还 是关 注 人 道吧 。“ 天 我 天
道”就是 物质之 上 的形 而上学 的哲学 ,人 道 ”是 规 “
21 00年 第 4 卷 第 6 6 期
图 的徒 弟亚 里士多 德师徒传 承 , 长久论辩 与思 考 , 最
曾备 受业 内人 士推 崇 。相 信 在 本 文 中您 不但 能 体 会 到作 者 的传
承 , 能 捕捉 到作 者 的升 华 。 更
“ 于道 , 于德 , 于仁 , 于 艺” 志 据 依 游 最早 刊 登 在 《 丰 人 》 , 禾 上
为 了适 合 本刊 登 载 , 编 辑 的 “ 迫 ” , 者 利 用春 节假 期 对 演 在 逼 下 作

性 还 是 意识 第 一 性 、 是先 有 鸡 还 是 先 有蛋 的 时候 , 国诗 人 同 中
样在 思考 “ 畔何人 初见 月 ?江月何 年初 照人 ? ” 种形 而上 学 的 江 这 道, 并不 是孔 子关 注 的焦 点 。孔 子说 , 敬鬼 神 而远 之 ” “ 道 遐 , “ 、天
讲 录音 进 行 了 重 新 修 改 。
此后 , 我们 的编 辑又根 据 杂志 需要进 行 了删 减 , 愿删 减修 然 呈现 出作 者 的 演讲 风格 : 依 诙谐 幽默 、 案 例 鲜 活 、 新 立异 、 标 内涵丰 富。
为 了能与读 者 、 者进 行 深度 交流 , 作 本刊 的 两位 编辑也 加入 了
21 00年 第 4 6卷 第 6 期
M ngm nSrey 管 理 方 略 aae et tt ・ ag
- _
‘一

编者按 :看到题 目也许 不 少读 者会 感到 有些 茫 然 , 中国畜牧 《
杂 志》 么会刊 登 一篇 类似 国学的文 章呢 ? 怎 其 实 ,这篇 文章是 一 位 畜牧 饲料 行 业 的企 业 家在一 所 大学 即
自己的点评 , 权做 抛砖 引玉 。 当然 , 欢迎 您加入 其 中。 也
金 卫东董事长在东北财 经大学 的演讲
两年 前我 去 台湾大 学 ,在 幽静 的校 园里 发现 一 块大 石头 上 面
赫 然 刻 着 “ 于 道 , 于 德 , 于仁 , 于 艺 ” 个 龙 飞 凤 舞 的 大 志 据 依 游 几
古 希腊 文 “ 民主 ” 一词 ( e o r i) dm s ( 民 ) dm ka a 由“ e o ” 人 t
级 行为 ,让你取 得更高 的成就 。最初级 的 哲学 价值
字 。 问大家 这句 话 的出处 是哪 里? 是孔 子 的话 , 自《 请 这 出 论语 ・ 述
而 》 是 孑 孟 之 道 的核 心 。现在 , 多人 热 衷 于 国学 , 多 大领 导 、 , L 很 许
亿万 富 翁放 弃工 作 去研 读 儒 家哲 学 , 因为儒 学 是 中华 民族 的精 神
于道
依 于仁 据 于德
游于
支柱 。如果 将儒 家文 化最 简单 地概 括 , 就是 “ 于道 , 于德 , 于 志 据 依 仁 , 于艺 。” 游


志 于 道
什么是 道 ?道分 天道 和人 道 , 天道 是哲 学意 义上 的道 , 界从 世
哪里 来 ?人从 哪 里来 ?古代 中国人文 史不 分 、 文哲 不分 , 文学 家 就 是哲 学家 , 也是 史学 家 。当外 国人苦 苦探 究世 界 的本源 , 是物 质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