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020年小升初文言文基础知识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知识拓展:诸子百家部编版
六、墨子
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 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思想:兼爱、非攻、尚贤。
七、鬼谷子
1、鬼谷子,名王诩,又名王禅,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纵横家的鼻祖。 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 鬼谷子精通数学星纬、兵学韬略、游学势理、养性舍身及纵横术, 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2、鬼谷四杰:
庞涓孙膑 苏秦张仪
•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
二、孟子
• 1、孟子简介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被
称为儒家“亚圣”,著有《孟子》一书。 • 2 、儒家思想的传承 • 孔子——曾子——子思——孟子 • “至圣”——“宗圣”——“述圣”——“亚圣” •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 3、孟母的教育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将上堂,声必扬 • 4、孟子思想 • (1)舍生取义——大丈夫 • (2)仁政——民贵君轻 • (3)人性本善
•
• 5.作品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三、荀子
3、名句记忆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精选专题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2020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班级姓名一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二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
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三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一解释加点的字:1.康肃笑而遣.之() 2.尝.射于.家圃()()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睨之,久而不去.()5。
无他,但.手熟尔 ( ) 6. 尔安.敢轻吾射.(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小升初专题训练 文言短篇小说精读(讲义)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短篇小说精读课前阅读阮步兵○1丧母,裴令公②往吊③之。
阮方④醉,散发坐床⑤,箕踞○6不哭。
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唁毕便去。
或○7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
阮既不哭,君何为○8哭?”裴曰:“阮方外○9之人,故不崇礼制。
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世说新语·任诞》【注释】○1阮步兵:阮籍,因任步兵校尉,故用官名称之。
②裴令公:裴楷,他官至中书令,故用官名称之。
③吊: 吊唁。
④方:刚刚,正。
⑤床: 坐具。
⑥箕踞(jījù): 屁股着地,伸两足而坐,状若簸箕。
这是傲慢不敬或随意不经之态。
⑦或:有人。
⑧何为:为何,为什么。
⑨方外:世俗之外。
⑩仪轨:礼仪制度,礼仪规矩。
课堂作业1. 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裴至.: (2)吊唁毕便去.: (3)故不崇.礼制:2. 翻译下列句子。
(1)阮既不哭,君何为哭?(2)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3.试着用自己的话将这段文字译成现代文。
知识链接文言短篇小说来源于街谈巷议,再由知识分子用文言文写作而成,因此它们既具备民间口语的鲜活生动,也具备精英文化的古奥精深。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中的一些压轴之作吧!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一)魏晋南北朝--雏形期(1)志怪小说·《搜神记》《搜神记》是东晋时期史学家干宝所著的一本记录民间鬼怪、灵异事件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其中部分民间传说故事以虚构的形式,表现出人民反抗暴力,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代表篇目,讲述了宋定伯遭遇厉鬼却沉着冷静,最终戏弄猛鬼的故事。
另一篇《干将莫邪》,歌颂了不惜牺牲自我完成使命的侠义精神,同时也讽刺了统治者的肆意妄为。
《搜神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直接促成了“说鬼道狐”讽刺时政这一流派的产生,为后世《聊斋志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作者为南朝宋的刘义庆,书中主要记述了魏晋时期人物的言谈轶事。
【知识点归纳】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 全册必背课文内容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
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正摆弄着织机(织布),
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
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和鼻涕像下雨一样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 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 阳光。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 安歇着鸦鹊。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 落到谁的一边。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 中:即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 样子。 ⑶冷露:秋天的露水。 ⑷尽:都。 ⑸秋思(sì):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在: 一作“落”。
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
用话语交谈。
注释 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
九(中华书局 1977 年版)。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 一。《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课外文言文拓展《刘氏善举》语文六年级下册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 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 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 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 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三、“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刘氏的“善举”具体表现在: (1)__辄__以__斗_升__相__济___;(2)___以__己_之__衣__遗_之__。
四、刘儿悟出的道理是: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与人为善则与己为善)。
五、文章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刘氏的“善”?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直接描写刘氏的动作“以斗升相济”,“以己之衣遗之”, 以及儿子不理解时的语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 谁无缓急之事’”,表现刘母的“善”; 写乡里的对刘氏的评价以及刘母去世三年后刘家遭受火灾后乡里 对刘家的帮助,和刘儿由开始的“憾”到最后的“悟”两个侧面 突出刘氏的“善”。
(时1刘)儿刘方氏悟以母己之之善衣举遗也之。( ) (2)屋舍衣物皆尽( ) 为偶别有人 无做衣好者事,,刘是氏作以做己人之的衣根遗本(,wè谁i)没之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时四刘、儿 刘方儿悟母出之的善道举理也是。:
时建刘屋儿 ,方皆悟念母刘之氏善之举情也然。 而她儿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
什么的人
白天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 竟年如是。
终年、一年到头
姓刘的一个人是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儿子,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 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2020年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附加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注】①遽(jù):急忙、立刻。
②契(qì):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雕刻的地方,④惑:迷惑、糊涂。
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②幸尚宽________③后贼追至________④携拯如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讲练:鹬蚌相争、鹦鹉灭火、蛙与牛斗、狐假虎威(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yú),腹裂而死。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 天
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 然,
3.鹦鹉为什么“入水濡羽,飞而洒之”?(根据原文写出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背诵时间:
笔记:
循序而渐进,厚积而薄发
5
课后作业:
齐庄公出猎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 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 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知进而不知却 ⑵不量力而轻敌 2.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3.齐庄公为什么要“回车而避之”?(用原文回答)4.出自本文的一ຫໍສະໝຸດ 成语是,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答案】 1.⑴退却。 ⑵轻率 2.有只螳螂高举两臂要扳住车轮。 3.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4.螳臂当车 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招致失败。 【译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 - 全册必背课文内容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
202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xiá),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迢迢牵牛星》东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和鼻涕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注释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3.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4.擢(zhuó):伸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5.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6.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拓展文言文:三寸之舌vs百万雄师—《苏秦列传》、《张仪列传》 部编版
三寸之舌 vs 百万雄师——《苏秦列传》、《张仪列传》知识链接“合纵连横”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
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
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
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
到了战国后期,合纵连横主要针对秦国而展开。
苏秦苏秦(前 337-前 284),字季子,汉族,战国时期的洛阳(周王室直属)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
苏秦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
他家庭贫苦,向秦国推销统一中国的策略,没有成功,后来他改变策略,游说六国合纵抗秦。
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
苏秦成名后,衣锦还乡,父母郊迎三十里,嫂蛇行匍伏,妻侧目不敢看他,“前倨而后恭”,让他又感叹说“贫穷则父母不子”。
这就是成语“前倨后恭”的源来。
张仪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提倡连横,即秦国联合其他诸侯国中的几个,然后对抗其他的诸侯国。
公元前 322年,张仪相魏。
公孙衍取得韩国的支持,代张仪为魏相。
张仪不为魏惠王所用,后投奔楚国,任楚国相国昭阳的门下客。
曾经同楚国的相国共饮。
后来楚相丢了一块璧,楚相下人认为张仪“仪贫无行”,必是张仪所为,打了他数百下。
后来秦国重用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史称“连横”。
前318年,公孙衍发起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之举,以楚怀王为纵长,攻打秦国,大败秦军于李伯。
但在函谷关一战失利,五国纷纷退兵。
《史记》之误:据考证苏秦的年代在张仪之后,即燕昭王时代。
与张仪的连横同时对峙的为犀首,即公孙衍的合纵。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这是有问题的说法。
《战国策》记载张仪与苏秦是同时期人物,这与史实不符。
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必背)
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必背)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必背)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中,古诗和文言文是学生们必须背诵和理解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和文言文,学生们可以培养对语言的感觉和对文化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上、下册中的古诗和文言文,并强调其日积月累的重要性。
上册中的古诗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经典之作。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是《静夜思》。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杜甫创作,从“床前明月光”一句开始,通过描绘一个人深夜的思虑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学生们背诵并理解这首古诗,既可以欣赏到它的美妙之处,又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结构和意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下册中的古诗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中一首耳熟能详的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学生们通过阅读和背诵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古文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也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们可以体验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上下册中有许多重要的文言文作品,如《范进中举》、《白兔记忆法》等。
这些作品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学生们理解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道德观念。
古诗和文言文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不能仅仅停留在背诵和理解的层面上。
学生们应该通过模仿、创作和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可以尝试写一些自己的古诗,借鉴古人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进行文言文的鉴赏和研究,从中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上、下册中的古诗和文言文是学生们必须背诵和理解的重要内容。
2022-2023学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部编版含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分类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小古文阅读。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阅读短文,写出下面画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乘船避难_____歆辄难之_____王欲舍所携人_____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俱.乘船避难(一起)B.王欲舍.所携人(舍弃,抛弃)C.本所以疑.(怀疑)D.遂.携拯如初(于是)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幸尚宽,何为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认为两人谁优谁劣?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管仲、隰朋①从②于桓公而伐孤竹③,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④。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⑤之,遂⑥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奴冬居山之阳⑦,夏居山之阴⑧,蚁壤一寸而仞⑨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都是齐桓公时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从:跟从。
③孤竹:古国名。
④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⑤随:跟随。
⑥遂:于是、就。
⑦山之阳:山的南边。
⑧山之阴:山的北边。
⑨仞:古代的计量单位。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蚁冬居山之阳。
6.根据文意解释加点的字。
①春往而冬反.反:_____②行.山中无水行:_____7.文中出现的人物管仲利用_____找到了_____,隰朋利用_____找到了_____;从这两个人物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语文毕业考试】2020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一)(部编版).doc
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坐享其成
③孤犊之鸣(叫声)④即掉尾奋耳(摆动)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答:南郭处士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因为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百人吹竽,他能够混在里面而,齐宣王却听不出来。
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用原文回答)
答: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5、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用原文回答)
答: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好:喜欢
一一听之:吹竽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2、解释下列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四、郑人买履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14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第14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学了《学弈》,你明白了什么?学习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文言基础知识
【考查点】
1.理解文中主要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案】
一定要准确把握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尤其是课下注解中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文言语句的翻译,最后理解文
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附录:
【小升初文言中常见文言文词
字意思来源
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鄙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兵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
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策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
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诚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
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乘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从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殆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道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之相当于“的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二章》)作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事物、处
所,可译为“他(它)” “他们(它
们)”
昂首观之。
(《童趣》)
补充音节,无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陋室铭》)
这种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为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介词,表示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动词,表判断动词,是谓为信然。
(《隆中对》)
动词,根据具体语境可表示多种意义
(实词用法)。
如:建造
为坛而盟。
(《陈涉世家》)
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隆中对》)
乃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才凡三往,乃见。
羽、飞乃止。
(《隆中对》)
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于是,就屠乃奔倚其下。
(《狼》)
其指示代词这、这片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表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不译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指示代词那、那些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
而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
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
时间副词词尾,不译既而儿醒(《口技》)
更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
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