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精)

合集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愈发突出。

为此,政府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旨在通过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的文化品质,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为了了解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和问题,本次调研选择了某乡村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二、调研过程1. 实地考察:对某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农田布局等进行考察,了解该乡村的实际情况。

2.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乡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和期望。

3.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 解决方案: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三、调研结果经过调研和分析,本报告得出以下结论:1. 自然环境差:该乡村存在着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2. 人文景观缺乏:该乡村缺乏特色的人文景观,需要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

3. 农田布局不合理:农田分散且规模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需要进行农田整合和规模化种植。

4. 基础设施薄弱: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需要加大对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解决方案和建议基于以上问题和困难,本报告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1. 进行环境治理:加大对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改善乡村的自然环境质量。

2. 提升人文景观:加大对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提升乡村的人文景观品质。

3. 推进农田规模化种植:通过农田整合和规模化种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品质。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该乡村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这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

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我国正加大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了解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目前的实施情况,并提出改善建议,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居民、不同政府部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实地考察则前往多个乡村社区,了解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包括建设规划、环境整治、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

许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大对乡村的改造和保护力度,提高了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质量。

2.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而,美丽乡村建设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地方存在资源投入不足的情况,造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不够明显。

其次,一些地区存在土地资源的占用、乡村风貌改造等环境破坏问题。

此外,一些乡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跟不上乡村旅游和农村产业发展的速度。

四、改进建议为了解决当前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环境整治的顺利进行。

2.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划。

政府要制定更加细化、可行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推动不同地区的整体发展。

3.加强环境保护。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破坏问题,政府要加强监管,确保提升乡村环境质量的同时,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4.提升乡村社区的服务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社区的服务能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五、结论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旨在改善农村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然而,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和规划,加强环境保护,提升乡村社区的服务能力。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概述: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对相关乡村进行了详细调查。

以下为调研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1.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许多乡村通过整治、环境升级等措施焕发出勃勃生机。

2. 一些乡村成功发展了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当地经济收入。

3. 一部分乡村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

二、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1. 部分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着“盲目跟风”现象,注重表面效果,忽视可持续发展。

2. 部分乡村仍存在环境污染、乱建违建等问题,需要更加重视环境治理。

3. 部分乡村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忽视了对农业的支持和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受到限制。

4. 一些乡村缺乏合理规划,导致乡村建设的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前景1.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2. 加强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推动乡村建设与农业持续发展相结合。

3. 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加强水资源、土壤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结合乡村特色,促进农业加工业和乡村产业发展。

5. 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增强乡村吸引力。

结论: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

在发展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规划,充分发挥乡村特色与旅游的潜力,同时保护环境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只有全面考虑并协调各方面利益,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乡村人居环境差等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然而,美丽乡村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本次调研主要从农村环境保护、乡村旅游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展开。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收集信息,全面了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农村环境保护(1)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化肥农药过度施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不当处理等问题,导致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

(2)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亟待加强。

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垃圾清运工作滞后,农村垃圾处理压力较大。

2. 乡村旅游开发(1)农村旅游设施建设不完善。

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接待设施简陋,影响了游客体验。

(2)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开发不够。

一些乡村地区因为缺乏市场开拓和宣传推广,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销售面临困难。

3.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1)部分农村房屋老化严重。

一些农村地区的住房条件较差,存在着住房老化、建筑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交通不便、用电不足等问题。

四、调研分析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的,需要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综合治理。

乡村旅游开发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旅游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旅游发展,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需要完善农村住房改善补助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的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委员们:我特别荣幸地在这里向大家报告我走访的一些农村,并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随着“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而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全社会对于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对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和桂平市乡村的走访和了解,我发现在发展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在交通、通讯、卫生等方面,各种设施不够完备。

比如,一些偏远的乡村根本没有公交车、农村公路比较狭窄并经常发生路灾。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民的出行和生活,也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其次是教育条件较差。

一些偏远乡村的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科技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教育水平和质量低下。

最后是生态环境问题。

部分农村缺乏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存在大量随意扔垃圾现象,导致环境污染。

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设施,促进城乡互通、农民生活保障。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完善教育设施,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第三,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保障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健康。

此外,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好地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协调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我相信,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建设出更加美丽、生态、健康的乡村。

美丽乡村 建设 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 建设 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城市过度拥挤,乡村资源浪费严重。

为了推进农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乡村建设的情况,我们开展了这次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

二、调研内容我们选择了几个拥有不同发展情况的乡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主要内容包括乡村的环境整治、村庄建设规划、乡村旅游开发情况、产业发展情况等。

三、调研发现1. 环境整治:部分乡村存在着垃圾乱堆放、污水直排等环境问题,需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2. 村庄建设规划:一些乡村在村庄规划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加强规划管理。

3. 乡村旅游开发情况:一些乡村因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而开展了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一些乡村在乡村旅游开发方面因为资源整合和宣传不足而受制于发展。

4. 产业发展情况:一些乡村因为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的限制,在产业发展方面缺乏挑战和机遇,需要从外部引进新的产业。

四、建议1.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倡导乡村居民爱护家园,积极参与环境整治。

2. 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制定科学规范的村庄建设规划,提高乡村建设质量。

3. 加强乡村旅游宣传和资源整合,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4.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积极引进新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结论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关于乡村建设调查报告(精选6篇)

关于乡村建设调查报告(精选6篇)

乡村建设调查报告关于乡村建设调查报告(精选6篇)当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并根据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调查报告。

怎样写调查报告才规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乡村建设调查报告(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建设调查报告篇1在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

家政府和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来支持个鼓励农村的建设,我所了解的就有全免各种农业税、退耕护岸林、家实施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学生学实行两免一补、农业种子费用的补贴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县又实施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

这些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地进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看病的医疗费用和学生学的沉重负担。

做完这些后,家并没有停止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

近几年来,家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

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经过的《中共关于制定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提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

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

这是中共中央统揽全局、着眼未来、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前进。

对此我在这段校学习期间,按照校的工作安排和部署。

对我乡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况做了静心细致的调查,我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矛盾解决办法并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表达了自我解决问题的看法。

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

大多数人为中,高中的文化程度。

二、调查方式:本次主要是以走访的形式进行调查的。

三、调查资料:1、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存在哪些问题(1)教育方面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人教育。

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5篇

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5篇

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5篇只有认真写调研报告,我们才能够提高对调研事项的认知能力,调研报告是调研成果的有力印证,也是对调研过程的完整概括,下面是网作者为您分享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篇1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

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

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

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

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和情况,探讨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1. 通过走访和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不同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2. 与相关部门和农民代表进行座谈,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四、调研结果1. 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2. 不同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而另一些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

3. 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影响较为明显。

一方面,美丽乡村提供了更多的农村旅游和观光机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美丽乡村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休闲方式。

4. 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

五、调研结论1.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

2. 需要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和推广。

3.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和评估体系。

4. 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意识提升,提高他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能力和积极性。

六、建议1. 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认知和参与度。

2. 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监督和评估。

3. 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资金和政策支持。

4. 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农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七、展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意识提升,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也需要与其他领域的发展相互融合,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

乡村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乡村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乡村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乡村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美好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为了探究当前我国乡村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乡村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活动。

一、现状分析1.农村经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的热情低下,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2.农村社会:农村人口大量外流,造成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础设施比城市滞后,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3.农村生态环境:由于大规模土地流转,农村环境面临着各种破坏,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农村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二、问题分析1.缺乏创新:当前乡村经济中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缺乏创新。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城市滞后,特别是医疗、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缺乏投入和供给。

3.土地流转问题:土地流转已成为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改善的重要因素,大规模流转使得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生产专业化不足、农民收入不稳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建议对策1.创新发展:创新发展必须是乡村美好建设的关键,需要鼓励和支持农村创业、发展新型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进行探索。

2.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好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农民享有与城市相当的各种服务。

3.土地流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政策、管理和监管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防止大规模流转造成的种种问题,鼓励生态农业和多种经营模式。

四、结语当前,乡村美好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全面深度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应该联手,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乡村振兴,营造更加美好、和谐的乡村生活环境,使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成果。

美好乡村调研报告

美好乡村调研报告

美好乡村调研报告
《美好乡村》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为了深入了解和探讨美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发现,美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政府在提供资金、政策支持、规划引导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调查的村庄里,我们发现政府对于村庄的改造和美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以扶持和鼓励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的自主创业和参与也是美好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通过发展家庭农场、餐饮农家乐、开设手工作坊等方式实现增收。

这些措施不仅丰富了乡村生活,也使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

另外,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关键。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村庄开展了荒山复绿、水土保护、秸秆综合利用等环保活动,有效改善了乡村的环境质量,提高了乡民的生活幸福感。

总的来看,美好乡村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为美好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2012年9月)按照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要求,市政协人资环委成立调研组,在张忠孝副主席的带领下,近期对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开局良好今年5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后,各县(市)区积极行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的美好乡村建设指挥部,制订规划,全面启动。

据统计,目前已初步编制了94个镇(乡)总体规划,完成了1049个行政村、2262个村庄布点规划。

建设了865个新型农村集中居住区,打造了17个示范镇和171个示范村,涌现出全椒县河东新村,来安县小李庄、林桥村和天长市铜北村等一批样板村。

截止目前,全市建立标准化镇卫生院94个、文化综合站97个,村卫生服务室1094个、农家书屋1106个。

推动土地流转超百万亩,扶持2000多个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建设了舜耕生态农业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基地和200多家“农家乐”旅游点。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各级干部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情很高,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开局良好。

广大农民也在美好乡村的建设中提高了生活质量。

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现有成果还远不能满足目前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需求。

当前乡镇、村支柱产业贫乏、基础设施薄弱和社会事业滞后等问题仍是制约美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的瓶颈。

我市美好乡村建设仍然面临许多新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一)规划粗糙且衔接不够。

由于我市近期编制的一些支持美好乡村的建设规划缺少深入调研的基础,地方特色不够明显,而且与前期各县区出台的《乡镇村庄布点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永久性居民点详细规划》缺少衔接和统筹。

如目前我市农村现存的3万多个居民点,在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中应该保留多少,减少多少,哪些可以作为永久性居住点,哪些可以作为过渡点和废弃点均没有提及。

在村庄整治建设中也存在一套设计方案多地使用的情况,没有突出“一村一景”与“一村一品”,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够协调。

关于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建设美丽乡村助推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依托。

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吸引社会投资高水平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与旅游渡假区、景区、产业园区融合互动,促进群众长远可持续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

当前,我省正在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多层次旅游承接新载体,助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根据“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安排,本人组织了专题调研,本人通过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目前,我市创建文明生态村1071个,已完成美丽乡村建设11个(行政村),2017年计划投资6150万元重点打造6个各具特色的“五星级”美丽乡村(兰洋镇南罗村、木棠镇铁匠村、峨蔓镇细沙村、大成镇新营村、和庆镇美万村、那大镇江茂村)。

2014年以来,我市财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114万元(含17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0000万元),其中文明办投入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6000万,美丽乡村专项投入15592万元,培育出木棠铁匠村、那大力乍村、和庆美万新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市1436个自然村,1547个自然村配备了1650名村级保洁员,农村“脏、乱、差”现象有所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支撑力不强。

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基础。

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村仍然按照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经济效益不高。

我市现在规划和建设的美丽乡村基本上目标瞄准为发展乡村旅游,各村发展思路不明确。

由于我市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限,农村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看点不多、自我发展能力弱,很难吸引稳定的游客,经济效益不高,“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仍未形成。

(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缺口大。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速了美好乡村建设的步伐。

为了了解美好乡村建设情况,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我国一些典型的农村地区,包括山区、平原区和沿海区等不同种类的地区,共计10个乡镇。

二、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1. 乡村环境是否改善?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3. 农民生活改善了吗?4. 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如何?5. 美好乡村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三、调查结果1. 乡村环境是否改善?通过调查发现,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中,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和农业污染治理等环境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许多村庄的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此外,在耕地保护方面,许多地方规划了“一村一策”的农耕地恢复制度,保护了当地的耕地资源和自然环境。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逐渐完善。

电网、自来水、通讯网、道路、医疗设施等基础设施已经在许多农村地区得到完善。

计划生育、教育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重视,一些乡村教育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进程加快,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也逐步改善。

而公共场所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乡镇卫生院、文化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村委会和卫生站等多种服务设施陆续建成或改造,乡村生活得到了改善。

3. 农民生活改善了吗?调查发现,农民生活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

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在农村的家庭经济发展方面,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优势条件有所释放,农民创业热情也进一步激发。

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呈上升趋势。

4. 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如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深入,乡村旅游也日益发展。

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供游客在乡村休息、品尝农家菜等。

一些乡镇还开展赏花、采摘、徒步、骑行等户外旅游项目,享受了丰富的乡村生活和自然风光。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了解决乡村环境污染和乡村发展滞后的问题,我院决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工作,以期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我们在选择了若干个乡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于乡村环境和发展的看法和意见。

2. 实地走访:我们深入到一些重点乡村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专家访谈:我们还邀请了一些乡村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以获取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
1. 社会意见: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对于乡村环境和发展都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希望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

2. 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一些乡村存在着农业化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同时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薄弱。

3. 专家意见:专家认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需要从环境保护、乡村治理、农村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

四、建议与展望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和乡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2. 提高农民参与意识:农民应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整治和美化工作,从而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3.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可以借助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等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农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美丽乡村。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美丽乡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最新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最新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精品资料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点击数:863 时间:2013-1-6 作者:中共黄山市委党校第33期青干班第3课题组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3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行美好乡村建设。

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第33期中青班第三调研组,就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课题走访了市直有关部门,并深入区县了解基层干群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现形成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美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现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11.67万,占75.4%。

全市有101个乡镇(其中53个镇、48个乡),6个街道,743个行政村(包含32个村改居),3500余个自然村,8900余个村民组。

乡镇平均人口1.4万人,比全国少1.47万人、比全省平均人口少2.8万人。

村级平均人口1530人。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通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四大平台,大力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服务业发展,加快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与皖中、皖北、沿江地区相比,我市拥有明显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黄山美好乡村建设应大有作为。

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我市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00个以上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300个以上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

到2016年,力争全市5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市9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篇1为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市_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相关情况报告的准备工作,根据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市_会副主任许青云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于5月18日至21日先后深入蕉城、周宁、福安、寿宁四县(市、区)12个乡镇开展调研,实地察看了16个美丽乡村的建设情况,并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座谈。

5月22日,调研组听取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成效做法1.注重组织推动。

市长亲任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任副总指挥,内设美丽乡村建设组,将工作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和“双百”项目进行管理;20出台《美丽乡村一日游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关于做好美丽乡村规划“一张图”工作的通知》,今年又出台《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注重分类指导、示范引路,以来召开了7场各类现场会,组织100多名乡镇长、村建站长分10期赴福州业务培训,组织30多名村支书赴台湾参加乡村旅游培训。

各县(市、区)制定工作方案与考评办法,开展农村工匠等培训,上下齐心协力,共建美丽乡村。

2.注重整治环境。

围绕五项重点任务(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各地积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生态示范创建、绿色乡镇创建和村庄绿化工程,有力地整治了农村“脏乱差”问题。

美丽乡村示范村则按照“三整治三提升”(整治生活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旧房裸房,提升公用设施建设水平、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要求,提高整治水平。

各创建村还突出基础先行,千方百计改善乡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有些村还建设村民活动广场、小公园,整治了河道等。

3.注重突显特色。

各创建村立足条件优势、资源秉赋,保护好乡村原始风貌、村庄原有形态,挖掘文化内涵和生态特点,走差异化、特色化路子,形成不同类型的特色示范点。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省委、省政府提出美好乡村建设以来,XX市于9月26日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建设目标,二个多月过去了,各县区在探索美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为此,11月15—20日,市财政局副局长管迎新带领“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组”有关人员,对XX区、XX区和XX县进行了调研,以期为制定《XX市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上报省财政厅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提供参考。

调研组现场考察了潘集区的祁集陈郢村、平圩卢沟村,大通区的洛河王庄村、孔店舜南村、大郢村和凤台县的丁集张巷村、城北芮集社区,听取了县区、乡镇领导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就“美好乡村建设”主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自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后,各县区十分重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都成立了相关机构、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建设标准,为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但从对3个县区7个中心村的调研情况看,各县区工作进展不一、相差较大。

除潘集区祁集陈郢村已全面完成规划设计,并整合部分资金,按设计要求全面开工建设外;平圩卢沟村、大通区的洛河王庄村、孔店舜南村、大郢村和凤台县的丁集张巷村、城北芮集社区,都没有完成规划设计,各项工作进展缓慢。

二、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分析从对3个县区7个中心村的调研情况看,这7个中心村大都实行旧村改造,涉及部分集中新建。

旧村改造基本实行“穿衣戴帽”方式进行、集中新建实行拆除旧房重新划地新建方式进行。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证,下面以一个中心村实行旧村改造为例,进行资金投入分析(假设村庄300户农房):1、农房改造(穿衣戴帽)目前我市大都实行皖北风格的建设方式对农房进行“穿衣戴帽”的改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点击数:1594 时间:2013-1-6 作者:中共黄山市委党校第33期青干班第3课题组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3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行美好乡村建设。

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第33期中青班第三调研组,就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课题走访了市直有关部门,并深入区县了解基层干群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现形成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美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现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11.67万,占75.4%。

全市有101个乡镇(其中53个镇、48个乡),6个街道,743个行政村(包含32个村改居),3500余个自然村,8900余个村民组。

乡镇平均人口1.4万人,比全国少1.47万人、比全省平均人口少2.8万人。

村级平均人口1530人。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通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四大平台,大力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服务业发展,加快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与皖中、皖北、沿江地区相比,我市拥有明显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黄山美好乡村建设应大有作为。

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我市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00个以上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300个以上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

到2016年,力争全市5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市9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各区县优先选择乡镇政府驻地村、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及城市规划区外的远郊村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古村保护型、优质生态型、产业带动型、异地安置型、综合提升型、扶贫示范型村庄。

目前,市县均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组织机构,召开了动员大会,出台了《实施意见》,共推荐了115个中心村申报全省第一批建设计划,开展了两期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我市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农村的发展变化,见证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城区近郊农村和具有产业特色优势的乡村,基本达到了村庄秀美,村民富裕,设施配套,宜游宜居的目标。

但多数乡村,由于资源优势不足,规划建设滞后,其生产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脏、乱、差、弱”等问题。

突出表现在:生活环境较脏。

主要是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垃圾乱倒,胶袋乱飞,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垃圾随处可见。

多数村庄没有垃圾收集点,没有垃圾处理设施,改水改厕还没有完全达标。

少数地方还是人、畜混居,禽、畜放养,生活环境不容乐观。

“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治理赶不上污染速度”的现象相当普遍。

尽管有些行政村建立了“村收集、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但由于垃圾数量增长较快,原来垃圾处理经费预算被不断突破,经费不足影响垃圾运输问题越来越突出。

垃圾处理难,污水处理更难。

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刚刚起步,受村民居住分散影响,污水集中处理成本高,解决难度大。

垃圾、污水处理已经成为美好乡村建设中最直接、最紧迫、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建房秩序较乱。

与市县(区)城区建设相比,农村建设普遍滞后,规划监管不够。

大部分乡镇没有配备规划管理人员,农村建房的日常监管仅靠乡镇土地管理人员,加上规划监管职能的缺失,在无规划、弱监管的情况下,农民建房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致使大批农村建房挤占道路、河道等公共施设和资源。

村庄内道路拥挤、布局零乱,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现象较为普遍。

对这些村庄进行旧村改造、风貌整治的工作异常艰难。

生活质量较差。

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差,便民设施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整体上素质不高,生活习俗落后。

由于生活习惯以及公共设施的不配套,目前农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除了电视、麻将、扑克几乎找不出其他的时尚健康的娱乐活动。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一些乡村的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闲置空置,特别是村级卫生室有场所无医务人员,村民就近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

发展基础较弱。

表现在各区县经济实力较弱,财政仍是吃饭财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较弱。

广大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弱、村级集体经济弱、农村劳动力队伍弱以及基层干部能力水平较弱。

目前,全市101个乡镇中,税收收入超1000万的有41个,占40.6%;743个行政村中具有特色产业型的有99个,仅占13.3%;有经营收入的村476个、占64%,其中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的只有151个;无经营收入的村267个、占36%。

广大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目前约有43.1%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人,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普遍缺少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主力军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当前,美好乡村建设尚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全省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建设模式,各地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几乎靠各级财政筹集投入,这种状况对政府财力十分有限,民间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区县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建议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

各地既面临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接受一次不小的挑战。

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一)要高度重视工作部署的整体性、政策落实的连续性、工作推进的可行性。

一要重视工作部署的整体性。

“美好安徽”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顶层设计”。

就我市而言,必须做好市一级的“顶层设计”。

从调研、规划、实施、考核、验收,到形成黄山特色的建设模式和长效机制,都需要通盘考虑。

不能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简单的升级版。

各地要有整体性、高起点的建设规划,而且这个规划要将全市(全县、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大项目来布局,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要求,从道路建设、村庄改造、产业布局、配套设施建设、村民素质提升等各方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从调研情况看,各区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依据是各地的实施方案,规划偏重中心村一级层面,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规划方面考虑不够。

而在市级层面也缺少必要的审核、把关手段,这就为日后简单建设、重复建设、低层次建设的提供了机会和漏洞。

目前,市城乡规划局正在制定实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指导意见,这将对区县做好布点规划、片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标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由于各地经济、资源、环境、风俗等情况不尽相同,存在差异性,对各地制定的规划指导、建设项目审查、资金使用监管、工作评价考核等工作整体性考虑和安排就显得非常关键。

二要重视政策落实的连续性。

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省市县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由于是“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部门间的政策或多或少带有部门想法,各级政府之间亦然。

这势必影响政策的含金量,进而影响政策落实的连续性、实效性,也无形中增加了政策落实的阻力。

各级美好办如何统筹协调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如何保证落实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后续政策连续性?如何保障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的不重复、相配套、高质量、合民意?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三是重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工作推动快与不快,不取决于动力大小,而取决于阻力大小。

美好乡村建设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农民。

这就要求我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作用,考虑当地农民意见。

要防止“以长官意志代替民意,领导决定一切”。

项目安排要少做“锦上添花”之功,多做“雪中送炭”之事。

要制定完善的项目实施可行性方案,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确保工作推进的可行性、实效性。

(二)要着力抓好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

宣传教育是基础。

良好的村风和现代生态文明意识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条件。

要通过群众喜爱的宣传形式,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乱排乱放等陈规陋习,养成科学消费、大事俭办、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

要把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写进乡规民约,把生态文明指标作为美好乡村建设、文明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坚持用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做到赏罚严明。

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使用无磷清洁产品、新能源,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和消费方式。

在抓好农民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生态环保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村干部和农民参观“美好乡村建设”的典型村落等方式,帮助农民树立新观念,养成好习惯,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建设是突破口。

要以规划为引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 在便民利民、完善功能上下功夫,见实效。

全面完成第一批115个中心村建设规划,重点在改善中心村硬件。

大力推进第一批中心村水、电、路、气、房、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要突出村容整治。

全面完成中心村内危房改造,推进农村建房整治工作。

要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中心村垃圾处理覆盖机制;超前做好农村污水处理规划,突出重点地域开展污水处理,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改厕、改圈、改厨”,解决“上气、下水、循环”难题,逐步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

要从整体上推进村庄内部整治,做好污水处理、畜禽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从而整体上改变村庄面貌。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产业发展是持续动力。

农民就业增收,始终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

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见实效。

要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和农业产业化“635”转型增效行动,着力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村,让农民从发展产业化中共享利润。

加快以生态农产品深加工为支柱产业的新型生态工业发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要建立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创新保护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工业、城镇化等多产业、多领域融合发展。

(三)要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公共设施建管、农民素质提升、工作评价体系等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管的机制。

美好乡村建设,一半靠建设,一半靠管理和维护。

要加快实现中心村垃圾处理机制全覆盖。

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美好乡村建设物业管理办法,试行社会化、公司化经营模式。

在市县范围内探索建立“美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按照市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渠道筹措,重点用于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