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失荆州所遗历史悬案解析
历史趣谈关羽当年失荆州责任在谁 蜀汉的双线作战所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羽当年失荆州责任在谁蜀汉的双线作战所致导语: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关羽一直是一个神武的形象。
在蜀国,关羽是刘备的头号大将,他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更是对刘备忠心耿耿。
刘备西取益州时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关羽一直是一个神武的形象。
在蜀国,关羽是刘备的头号大将,他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更是对刘备忠心耿耿。
刘备西取益州时命他驻守荆州,为时九年(建安十六年至二十四年),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
蜀国的战事接连取得胜利,当时威震华夏,他的功业也达到了顶峰。
荆州对刘备的意义非同寻常,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荆州在最后却被侵占。
从历史上来看,很多人一提及此事便会指责关羽失荆州之过,只看结果、不分析过程地妄加评论。
其实,关羽失荆州的原因是很多的,单从表面上看就把丧失荆州的过错全部推到他身上,这对他是不公平的。
如果全面检讨他镇守荆州期间的活动,就不难发现他的功绩。
如果单指责他擅自发动襄樊之役,破坏了诸葛亮的孙刘联盟战略方针,就与事实相违背了。
从当时的局面来看,荆州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对蜀来说,孔明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
”荆州对当时的三国都很重要。
从魏国方面来说,荆州能够威胁到宛、洛,那魏又岂能置之不理。
对吴来说,夺取荆州,“全据长江以守,以待天下之变”也是大的方针策略。
荆州对三个国家来说,只要有机可乘都想据为己有。
既然三国都对荆州虎视眈眈,所以只要守荆州之人稍有疏忽,就有失去的可能。
而且在建安五年,鲁肃就对孙权说:荆楚……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生活常识分享。
关羽真是大意才“失荆州”吗?
关羽真是大意才“失荆州”吗?作者:陈忠海来源:《领导文萃》2019年第10期提到关羽“失荆州”,人们总将原因归结为“大意”,事实果真如此吗?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在汉中称王。
此时,刘备集团处于最强盛时期,不仅拥有包括汉中在内的整个益州,还拥有荆州的大部分,总体实力虽不如曹操,但已隐隐超过孙权,初步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提出跨有荆、益的目标,北伐三大条件中只剩下曹魏“有变”这一条了,照此势头发展下去,复兴汉室的大业眼看就要实现。
刘备很高兴,在汉中对跟随自己多年打拼的老部下、老战友们进行了奖赏,其中一项是任命了“四方将军”。
在汉代军制中,“四方将军”指的是前、右、左、后将军,地位在“四征”“四镇”等将军之上,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其中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四方将军”中以前将军地位最高,关羽成为刘备集团的武将之首,按理说,关羽听到消息后应该很高兴,但诸葛亮却对此充满了忧虑,诸葛亮对刘备说:“黄忠名望不如关羽、马超,现在让黄忠与他们并列,马超在跟前还好办,他亲眼目睹了黄忠的功绩,尚可理解,而关羽不在跟前,他听说了恐怕会不高兴。
”诸葛亮的忧虑并非没道理,之前马超来投,被刘备任命为平西将军,已经让关羽“不高兴”了一次,关羽为此专门给诸葛亮写信,多有责怪之意,而诸葛亮只得回信将关羽狠夸一番,关羽心中的气才稍解。
关羽同样瞧不起黄忠,曾公开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诸葛亮因此感到担心。
但刘备仍坚持了原来的决定,他向诸葛亮表示,关羽那边他会做工作,“当自解之”。
刘备没有忘了这件事,专门派后来成为蜀汉出色外交家的费诗前往荆州,一方面宣布对关羽的任命,同时做做思想工作。
费诗以能言善辩著称,荆州之行虽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关羽心里的疙瘩并未完全解开。
史书上说关羽“勇而有义”,是“万人之敌”和“虎臣”,但他“刚而自矜”,有点儿“小骄傲”,也有点“娇气”,受不得委屈,遇到不顺心的事还需要上级安抚,好言好语哄着。
刘备大意失荆州(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刘备大意失荆州(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关羽不慎失荆州。
蜀汉的损失有多大?关羽是中国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既有智慧又有勇气,既有文官也有军人。
他不仅能亲自带头,带领敌军将领在诸军中冲锋陷阵,还能运筹帷幄,派遣数千大军攻城夺地。
历史上,《隆中对》年,他受刘备之命镇守荆襄,为诸葛亮“使荆州军归宛、罗”的目标做准备。
在民间,关羽成为忠义的化身,被尊为“武圣”、“关帝”,享有很高的地位。
即使在很多人眼里,关羽是忠肝勇敢不爱财的圣人,但归根结底,‘人非圣贤,能有什么作为?’关羽有很大的实力和可贵的品质,但也犯过错误。
要说他生涯中最大的失误,无疑就是晚年不小心失去了荆州。
当时的关羽投身于曹操的北伐,但由于对部下的严格态度,吸引他们投靠东吴。
结果东吴趁关羽守备空虚,攻打后方,俘虏并杀死了孤立无援的吴胜。
那么,关羽不小心失去荆州,对蜀汉的损失有多大呢?其实关羽失荆州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比看起来要大得多。
可以说,这使得整个蜀汉面临灭绝。
首先,从表面上看,关羽的被俘和被杀给蜀汉造成的直接损失是关羽本人和他的士兵和领地。
同时也意味着不仅关羽北伐的成果被破坏,而且蜀汉所辖的部分荆州地区也被曹魏、孙吴瓜分。
也就是说,关羽失荆州直接导致了蜀汉大量土地、人口和资源的流失,使得三国最弱的蜀汉的硬实力损失更加惨重。
但是,这只是最表面最直接的损失。
当时诸葛亮在东宫为刘备策划了一个三分计划。
当时他曾经说过,刘备唯一的出路就是同时占领荆州和益州,等天下局势有所变化再出兵,这样才有机会复兴汉朝。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西线攻打宿敌曹操,占领了军事要地汉中。
关羽则很快率领荆州兵马北上攻打曹,这其实和诸葛亮的计划非常接近。
然而关羽被袭身亡,荆州被夺,宣告隆中对破产。
失去荆州之地的刘备,失去了从两面进攻曹操的资本,汉朝的复兴再次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
当时虽然天下一分为三,但实际上南方的蜀汉、孙吴并没有曹魏那么强大。
刘备在国力和人才上并不占优势。
想要战胜弱者,就要努力奋斗才能看清命运。
历史趣谈关羽兵败身亡之谜 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羽兵败身亡之谜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导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连连得手,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
曹操不断调兵遣将,甚至还抽调镇守居巢(今安徽巢湖)的征东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连连得手,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
曹操不断调兵遣将,甚至还抽调镇守居巢(今安徽巢湖)的征东将军张辽支援襄樊前线,自己则坐镇洛阳附近作为后援。
曹操动作这么大,关羽也没闲着。
《易经》有辞:上九,亢龙有悔。
道理几乎人人都懂,是说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从来没有几个。
关羽此时就没有适时收手的意思。
他看出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就能成功。
关羽趁热打铁的方法,是抽调江陵和公安的后方军队围攻襄阳、樊城。
促使关羽调兵的主观原因,就是他的性格。
作为一个高调的人,高傲、自负、要强是关羽的性格特点。
他要把嘴边的肉——襄阳、樊城吃进肚子里才甘心,并且要只靠自己的力量吃下去。
所以他不是向刘备请求援兵,而是抽调荆州后方军队。
客观原因是东吴的伪装。
此时鲁肃已经在两年前病逝,一向主张强硬对刘的吕蒙接替右部督职位,将武力夺取荆州提上议事日程,不仅说动了老板孙权对荆州的不死之心,而且定下了具体的作战计划,首先是伪装自己、麻痹关羽。
于是,关羽很快得到消息说东吴猛将吕蒙病得不轻,带薪休了长期病假,接替吕蒙主持荆州军务的是年轻人陆逊
生活常识分享。
湖北古墓出土的文物揭示关羽之死真相!关羽兵败一早就注定了!
湖北古墓出土的文物揭示关羽之死真相!关羽兵败一早就注定了!本文导读:关羽之死,史载:建安二十四年,权遣将逆断羽退路,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寥寥数语,记载完毕,但没有更多信息了。
于是,后世通常认为,关羽之所以在荆州战败而亡,是因为曹魏和东吴夹击,加之自家后院起火造成的。
然而,通过对新近在湖北出土的一座墓葬研究显示,以上原因都是关羽败亡的表面原因,关羽失败的种子,早在他刚从刘备手中接过荆州时,就埋下了。
2009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古偃城附近,发现了一座古墓,古墓内出土了众多文物。
其中,出土了一块泥质灰陶制的方形字板。
这枚字板背面磨光,正面平整有裂痕,四边规整,边长约50厘米,厚约15厘米。
这枚字板上,有隶书刻字,内容如下。
原文┃建安二十二年,八月廿八,姚孝买地五十町,凡六百八十亩,揽复民百余,不使军,以卷从事。
中弟功,周文功。
译文┃建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姚孝买了一块地,共计五十町,总面积六百八十亩,同时收揽复民一百余人,不使从军,(如果有人对这次交易有异议),全部按照券书的约定处理。
见证人中弟功,周文功。
普及一下复民这个概念。
复民是当时百姓中的一种特殊类别,是老百姓,但其权利和义务又与普通百姓不同。
这个概念在秦汉之交已经出现,但汉末三国时期的战乱,时这种身份的百姓数量骤增。
复民和一般百姓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一般百姓需要上交商品税,也就是当时的钱,复民在此基础上,还要上交实物税,也就是以米为主的谷物,和以布、绢为主的织物;第二,复民上交的税额,也要比一般百姓为高,例如,一般百姓皆实行二年常限制税额,即在两年的时间里,统一按照每亩熟田十斗左右,每亩旱田五斗左右的税额上税,而复民则要按照每亩熟田十二斗,每亩旱田八斗的税额上税,而且复民的上税规则不受保护,随时都可以被更改。
第三,普通百姓在当时的身份是自由的,但复民是一种依附民,和地主是依附关系,这种依附关系介于奴隶和普通百姓之间,地主对他们没有生杀权,但有交易权。
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失荆州所遗历史悬案解析
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失荆州所遗历史悬案解析
赵河清
【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襄樊并非破坏诸葛亮分兵北伐战略的擅自行动,而是为完成隆中“跨有荆、益”战略而发动的最后之役。
诸葛亮于隆中为刘备设定的有生之年入主中原的时间表,以及刘氏集团以曹氏集团为恒敌的北定中原匡复汉室这一政治目标,均不利于蜀汉在三国博弈中的战盟策略变换,加之蜀国在时空上的诸多不利,导致了蜀汉始于失荆州的一系列失败。
刘备和诸葛亮不救关羽是因为存在两难问题:其一,与吴开战既无胜算把握,亦有违联吴抗曹的生存策略;其二,不好处置关羽。
【总页数】5页(P160-164)
【作者】赵河清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34.2;K235
【相关文献】
1.历史的"创作"与创作的"历史"--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史小说的一种解析 [J], 杨经建
2.再造古籍还原历史——清嘉庆二十四年刊《新安县志》景印本后记 [J], 孙立川;
郭杰
3.一个应当纠正的历史错误——关于刘备"汉"政权被篡改为"蜀"的内幕及其还原历史真实的研究 [J], 李殿元
4.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性质探讨 [J], 李昊林
5.论关羽在荆州争夺战中的历史贡献——兼谈蜀汉失荆州的根本原因 [J], 王前程; 李亚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荆州关羽遗迹概述
荆州关羽遗迹概述一,荆州关羽遗迹概况关羽在荆州活动的时间,自赤壁之战后,至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身亡,达十年之久,因而荆州留下了一些关羽的活动遗迹。
由于关羽身后地位日益尊崇至被神化的程度,荆州还留下了许多关羽的纪念性遗迹和传说性遗迹。
兹概述如下:(一)荆州城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关羽活动的主要遗迹。
史载刘备、诸葛亮入川后,关羽为荆州守将。
时荆州有一座旧城,年久凋残,关羽遂舍弃之,于其东南邻,更筑新城。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攻曹仁,荆州为东吴吕蒙袭取。
关羽还师城下,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
”遂引师退去。
1997年9月至1998年3月,荆州市及荆州区考古人员在荆州城南垣东端(望江楼西侧)坍塌段,为配合维修工程,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三国时期土城垣,三国时期土城垣深埋在现荆州城上城垣表面8.25米,附近地面3.05米之下,文化层巳发掘的厚度为0.8—1.25米。
此段城垣当为关羽筑城遗迹。
关羽所筑之荆州城,为上垣,较现存荆州城小。
其具体范围,尚有待今后的考古发掘。
目前所见之荆州城,为明、清两代所筑,高8—9米,周长11里余。
城垣外为砖壁,内填黄土。
环城绕以扩城河。
有六座城门(不含近年新开的三座豁口)。
城池东西长、南北短,依地势而高下,顺湖池而迂回,表现出年代久远,屡筑屡修的特点。
(二)关帝庙关帝庙位于荆州城南纪门内,正对南纪门城楼,相传为关羽督荆州时府署旧基。
与山西解州关祠、湖北当阳关陵并列为关公纪念圣地。
庙宇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39年)。
明万历时重建。
清顺治七年(1650)、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重修并扩建。
庙内除奉礼关羽外,其曾祖、祖、父亦受祀;其子关平,部将周仓及杨仪、马良皆从祀。
历史趣谈忠肝义胆败走麦城 关羽之死的深度剖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忠肝义胆败走麦城关羽之死的深度剖析导语:建安二十四年,一代名将关羽退守麦城,为孙权擒,斩首。
关羽死后,皇叔举国之力侵吴,火烧连营,退白帝城,卒。
关羽之死,动荡三国局势,影建安二十四年,一代名将关羽退守麦城,为孙权擒,斩首。
关羽死后,皇叔举国之力侵吴,火烧连营,退白帝城,卒。
关羽之死,动荡三国局势,影响深远。
世人皆知,关羽败走麦城而亡,却不知表象下的暗潮涌动!我们从关羽内在与外在来分析。
首先,关羽乃五虎上将之首,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手握荆州,皇帝之弟。
无论是自身权利,外部名声,都已经到了华夏之极。
关羽当然也是凡人,他也会骄傲,变得自负。
很多人觉得因为关羽中计是因为自负,失了荆州。
但自负不等于变傻,在很长一段时间,关羽的自负让他更果敢,更理智,更无人可挡。
关羽不曾小视鲁肃,但他也清楚的明白:鲁肃不及他。
鲁肃此人最大的优点在于自知与识人,他将都督之位交于孺生陆逊,他相信关羽会小觑陆逊。
事实果然如此,“黄口小儿,纸上谈兵,不足为虑”。
骄傲了一辈子的关羽终于要为自己的轻视买单,而代价——是他的生命。
看完了自身因素,我们再来理一理外部环境。
此时的大蜀,文有绝世诸葛,姜维等,武有五虎上将,魏延之流;上有刘备仁义,下有关羽忠心,正是鼎盛之时。
刘备踌躇满志,志在天下。
魏吴当然不能坐视其大,所以作为蜀国忠实盟友的吴自觉联系曹操准备“坑蜀”。
虽然有抗魏连吴的总方针在,但关羽似乎并没有把身边的吴国当回事。
吴与魏的结盟也许谨慎,但绝不至于让关羽双耳失聪。
真正可怕的不是他想不到,而是--他想到了!关羽不曾有一秒钟的混顿,他把一切看在眼里,俩只猛虎的结盟在生活常识分享。
关羽之死
关羽与刘备的关系,史传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三国志费诗传》也有一席话说明两者的关系非同一般:“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乎?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另外,我们从刘备即位汉中王后,对关羽独当一面,专司一方的任命上,也可以看出他对关羽,是相当的信任。方说的观中,一直是历史上君臣相得的佳话。刘备也正是从《隆中策》的战略规划上,看到了重复汉室的可能性。在刘备入主四川前,一直把《隆中策》作为纲领性文件加以贯彻。《隆中策》的核心是:北不与曹操争锋;南不可图及孙吴;只有跨有荆、益两州,扼险而守,待天下有变,则兵分两路,从宛、洛、秦川平定中原,这无疑是一个稳建的战略。但在公元二百五十一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秦有“智囊”之称的法正又向刘备上了另一道国策:克之(汉中)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壤土;下可以固守受害,为持久计。他的策略像韩信的《汉中策》:立足巴蜀,以汉中为前途,面向关中,出潼关而定天下。这一策略,当时得到了赵云、黄权、秦众等人的赞同。无疑,刘备对此也是认可的。有两条史料可作佐证:(一)《三国志·刘备传》云:(建安)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二)在刘备称汉王中后,据《三国志·刘备传》所载在群下上刘备为汉中王的表奏中,仅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而没有包括荆州的南郡、零陵和武陵在内。这个奇怪的现象说明,刘备其时或已有放弃荆州的打算。法正所上的《汉中策》与诸葛亮的《隆中策》,根本的分岐就在于荆州战略地位的不同。在法正看来,荆州并不重要。类似的话,庞统在世时,也早讲过:“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而法正和庞统,则都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心腹幕僚,刘备的倾向《汉中策》,于情于理,都是很自然的。由此推断,刘备命令关羽发动荆襄战役的目的就是:希望关羽南伐起佯攻作用,牵制曹魏主力,使之不能西顾。但他这种丢车保帅的战略,无疑注定了关羽的败亡。
历史趣谈:关羽大意失荆州 其死因与诸葛亮有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羽大意失荆州其死因与诸葛亮有关?
导语: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也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不派救兵的问题,多数人认为是来不及去救。
但因为《三国志》中没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也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不派救兵的问题,多数人认为是来不及去救。
但因为《三国志》中没有记载,所以后人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甚至有认定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方针,所以诸葛亮决定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与张飞一同被称谓“万人敌”。
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话说当时的刘备发展很快,不但得到益州,而且还得到了汉中。
可是他手下的人才明显不足,以致于原本他只是带着庞统入川,而后不得不将张飞、诸葛、赵云、魏延等人也调过来,因为益州这个地方相对于他所占领的荆南四郡,要大得多。
而且刚刚占领,根基不稳。
关羽独挡一面的能力,是刘备军团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他不管步兵、马军还是水军都能治理的好,和士兵的关系也非常之好。
因此他取得胜利的时候,刘备集团并没能预估到事情的走势会瞬间翻盘。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缺陷,关羽属于那种“重兵轻士”型的,对兵卒非常好,对读书人和将领就非常瞧不起。
关羽襄樊攻伐战,前期胜利非常顺利和迅速,而这时候,蜀中是非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真实历史中刘备借荆州 荆州到底有多重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真实历史中刘备借荆州荆州到底有多重要?
导语:刘备借荆州,大家都能说出下半句有借无还。
在真实的刘备借荆州中,刘备真的没有把荆州还回去吗?今天小编搜集了刘备借荆州的相关史料,
刘备借荆州,大家都能说出下半句——有借无还。
在真实的刘备借荆州中,刘备真的没有把荆州还回去吗?今天小编搜集了刘备借荆州的相关史料,和大家一起分享真实的刘备借荆州。
在刘备借荆州中,荆州的重要性可是不容小觑。
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
后来,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但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有借无还”的俗谈。
刘备借荆州基本介绍
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
人们错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事实并非如此。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
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吃了败仗,
生活常识分享。
关羽破坏隆中对战略了吗
关羽破坏隆中对战略了吗?作者:唐三彩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2010年第05期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樊城、襄阳,擒于禁、杀庞德、水淹七军,先声夺人。
把守樊城的曹魏将领曹仁与援兵奋力抵抗,拒蜀军于樊城城下。
但关羽依然以荆州军队的水战优势据守沔水之上,隔绝了襄阳与樊城的联系。
殊不料,同盟军东吴偷袭江陵、公安,把守二城的麋芳与士仁皆投降东吴,关羽回援不及,最后败走麦城被杀。
很多人认为,关羽发动的襄樊战役,违背了隆中对策略,打乱了诸葛亮制定的战略思想。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
刘备问诸葛亮“计将安出”,诸葛亮分析形势,提出了隆中对战略,具体步骤有三:一、“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二、“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第一、二步战略可以同时进行,但第三步战略要在第一及第二步战略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
有人认为,关羽在三个方面破坏了隆中对战略:一、时机不合,“天下有变”的时机尚未出现;二、战略不对,没有实施两路出兵;三、外交失败,结好东吴的外交工作没有做好。
从而认为襄樊之战是在执行隆中对的第三步战略,其实不然。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率大军夺得汉中。
刘备为什么要进攻汉中?因为汉中对于益州的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三国志•杨洪传》中载:“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
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汉中就是益州的岩阻,刘备据有汉中,退可保证巴蜀后方安全,进可攻打凉州、关中,因此,刘备夺取汉中,是完成隆中对第一步战略的要求。
而对于蜀汉来说,荆州与襄阳的关系,正如益州与汉中的关系。
当时,襄阳处于魏、蜀、吴的交界处,与南郡、江夏形成了一个三角之势。
曹魏势力强大,又拥有襄阳,既可进攻蜀汉的南郡境,又可沿汉水进攻东吴的江夏境,对两国都形成极大威胁。
关于荆州和汉中的趣闻
关于荆州和汉中的趣闻公元219年秋天,刘备自称汉中王,册封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为大将没有赵云。
刘备的事业达到了顶峰,但是这个繁盛场景的背后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
首先是曹操绝不甘心失败,他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孙权并不满足刘备割让的那一小块领土,他要占领整个荆州地区。
做要命的是此时主张联合的鲁肃已经去世,强硬派的代表人物吕蒙成为了孙权集团的战略决策人。
这就迫使刘备必须在荆州和汉中直接作出选择。
一、为了荆州地区的归属,刘备与孙权险些爆发战争公元214年,刘备在经过三年的鏖战之后,终于进入了成都,占领了西川地区。
孙权得知以后,立刻派遣使臣前来索要荆州。
荆州地区对于刘备集团来说至关重要,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发展战略就是以荆州和西川为资本,然后两路北伐。
刘备集团一系列的战术行动都是围绕着这个战略规划进行的,现在孙权前来索要荆州,刘备当然不打算给他。
当时荆州地区的军队不足4万人,刘备担心关羽无力守卫荆州。
而北方的汉中还在张鲁的手里,刘备暂时不担心北方的威胁。
刘备亲自率领5万军队增援荆州,一旦孙权想动手,刘备准备把孙权暴打一顿。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刘备拥有这个实力。
不过就在此时,曹操大举进攻汉中,接下来曹操很有可能进攻西川。
这就迫使刘备不得不半路回师,同时与孙权讲和。
为了稳住孙权,刘备将荆州地区的部分领土割让给了孙权,这一情况搞得双方都很郁闷。
刘备还没有返回成都,曹操就已经迅速的拿下了汉中。
此时刘备和孙权都认为曹操将南下进攻西川,于是刘备在积极备战,他在西川的根基并不稳固。
在孙权方面,头号谋臣鲁肃一直是建议联合抗曹。
现在曹操即将进攻西川,鲁肃认为此时应该趁机夺取曹操控制下的徐州地区。
在鲁肃的怂恿下,孙权亲自统帅大军北上。
但是他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张辽,孙权的军队没能前进一步。
更要命的是曹操放弃了进攻西川的计划,率领主力军队增援两淮地区。
双方一场鏖战之后,孙权在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情况下狼狈撤退。
二、鲁肃的去世致使孙刘联盟开始动荡公元217年,一直主张联合的鲁肃去世,强硬派的吕蒙上台。
历史趣谈:本可灭掉曹魏 可孙权为何非要背盟夺取荆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本可灭掉曹魏可孙权为何非要背盟夺取荆州
导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五月,刘备与曹操之间近两年的汉中争夺战中宣告结束,曹魏主将夏侯渊阵亡,刘备取得汉中;八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五月,刘备与曹操之间近两年的汉中争夺战中宣告结束,曹魏主将夏侯渊阵亡,刘备取得汉中;八月,驻守南郡江陵的关羽在北攻南郡襄阳、樊城的战斗中取得大捷,斩杀曹魏大将庞德、俘获了大将于禁在内的三万人,连曹操都打算迁都躲避关羽锋芒。
如果此时孙权能够在东线合肥用兵,东西万里三路发难,或许曹魏灭亡真的指日可待。
不过就在此时,孙权却做出了袭杀关羽夺取荆州这种背盟弃义的事情。
想要解释孙权背盟的这一行为,就要从荆州的历史说起。
关于荆州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战国时代七雄之一的楚国占据着荆州,所以楚国又被称为荆楚,其都城郢都正是周瑜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攻下、后来又借给刘备的南郡江陵。
另《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说的是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于将天下划分为十三个称为“州”的行政区,而荆州正是其中之一,其下辖七个郡,包括长江以北南阳、南郡、江夏三郡,长江以南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部、两湖以及部分两广和江西省的领地,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兵家必争之所。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过荆州的重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此外,鲁肃和东吴猛将甘宁在最初投奔东吴时也都建议孙权尽早取下荆州,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
赤壁之战后,南阳与部分江夏郡仍为曹魏领地,而刘备出兵攻下了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历史】揭秘关羽失荆州背后:指挥不当致地失人亡
【三国历史】揭秘关羽失荆州背后:指挥不当致地失人亡笔者日前拜读了蒋星煜先生在《新民晚报》上所撰的《刘备联孙拒曹有始无终》一文,颇受启发。
但又感到关羽失荆州不仅仅是孙刘联盟有始无终的问题,蜀失荆州之事颇为复杂,内中既有关羽本人的问题,又有诸多隐情曲折鲜为人知的史实。
今余不揣浅陋,兹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籍钩沉索隐,一者公诸同好,二者就正于蒋先生。
关羽的不当指挥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关羽首战于禁告捷,使荆州军处于主动地位。
在此情况下,关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误认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成瓮中之鳖,“有必破之势”,因而不是集中兵力迅速歼灭曹仁主力于樊城,反而分兵南下,渡过汉水,“遣别将围魏将吕常于襄阳”,并派遣游军进至许都附近的郏下。
使本来兵力就不雄厚的荆州军更加分散,结果是樊城也攻不克,襄阳也打不下,导致军卒疲惫,士气低落。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下了十几天的雨,汉水泛滥,范霞平的地面高达五六英尺(曹)。
成千上万的仁人善马守卫着这座城市,没有这座城市的人被计算在内。
”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关羽无法突破襄樊。
在10月的旱季,他没有获胜的希望。
魏晋将领徐晃和他的增援部队已经抵达樊城附近。
《资治通鉴》载:“黄营离御卫三尺,与(曹)任制作隧道和飞箭书,信息与数据相连。
”这增强了魏军保卫城市的信心,并改变了双方的实力,转而支持曹军而不是关羽军。
因此,关羽对襄樊的持续围攻已经失去了意义。
此外,曹操还向关羽透露了孙权偷袭荆州的计划。
如果关羽此时能迅速回到师里,救出江陵,荆州就可以得到保护,虞军就可以完整。
不幸的是,关羽无法判断战场形势的变化,“犹豫不去”。
因此,荆州军不仅对徐晃感到失望,还推迟了营救南军的机会。
关羽所犯的致命错误,是其得知荆州失陷的消息后,不顾一切,冀图夺回南郡。
江陵、公安并非羽军战败而丢失,而是傅士仁、糜芳二将投降所致,吴军兵不血刃而得二城,未损一兵一卒,士气正旺。
更为愚蠢的是,关羽在退还江陵的途中,还“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责问其违背同盟。
三国的荆州之争是怎样的
三国的荆州之争是怎样的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
公元215年(汉建安二十年),刘备取蜀,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
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三国的荆州之争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的荆州之争简介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历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
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
公元215年(汉建安二十年),刘备取蜀,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
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然曹操于此时取得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只好与孙权议和,承认荆州的长沙、桂阳归孙权,以湘水为界。
同年,孙权征合肥,久攻不下,率军退还。
在退军路上,孙权被魏将张辽击败。
公元219年(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
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旋即改变战略,将矛头指向刘备,联合曹操。
孙权任命吕蒙为都督,袭取南郡公安,士仁、麋芳等投降;随后又占据江陵;派陆逊取宜都等地。
潘璋部将马忠在临沮擒斩关羽等,孙权将刘备势力清除出荆州。
公元220年(汉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封孙权为骠骑、假节、荆州牧,封南昌侯。
随后孙权以鄂为都城,改名武昌,设立武昌郡。
曹丕取代汉室称帝后,孙权被册封为吴王、大持使节督交州,领荆州牧。
孙权立孙登为王太子。
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年),刘备称帝,兴兵伐吴,孙权因汉军来犯,担心魏国乘机进攻,便主动向魏朝称臣,并任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汉军,迎击刘备。
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
不久后陆逊突然反攻,于夷陵发动火攻,大破汉军,斩杀蜀将张南、冯习、程畿等;蜀侍中马良诱使五陵地区的蛮族人作乱,亦被步骘平定,马良死于乱军。
蜀汉失荆州再认识
作者: 朱子彦[1]
作者机构: [1]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44
出版物刊名: 探索与争鸣
页码: 95-10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2期
主题词: 蜀汉失荆州;关羽与部属关系;蜀中不发救兵;责任;失策
摘要: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孙权遣吕蒙、陆逊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受重创。
这是汉魏之际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致使诸葛亮《隆中对》规划的“跨有荆、益”,分兵北上,统一天下的战略宏图化为泡影,“天下之终归于曹氏”。
对此,历代史家评论颇多,然题中仍不乏剩义。
例如,关羽与同僚、部属关系如何,最终怎么会众叛亲离?关羽走麦城时,蜀中为何作壁上观,无一卒前往营救?深究之,蜀汉失荆州的原因颇为复杂,它是蜀汉政权在军事、外交、用人等一系列问题上措置失当,以及内部矛盾激化而造成的。
其中既有关羽的责任,亦有刘备、诸葛亮的失策。
夷陵之战解读
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被称为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起被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历史背景吴蜀联盟破裂: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部分地区,实力逐渐壮大,孙权认为刘备应归还荆州,双方因此产生矛盾。
关羽拒绝归还荆州南部三郡,虽经鲁肃、诸葛瑾周旋,双方暂时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但对荆州的争夺并未平息。
关羽失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出兵北上攻打曹魏的襄阳、樊城,曹操联合孙权对抗蜀汉,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最终被擒杀,荆州落入孙权手中,这成为蜀汉发动夷陵之战的直接导火索。
三国鼎立形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篡汉建魏。
次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建立蜀汉。
孙权称吴王,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决定进攻东吴。
战争经过蜀汉出兵: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亲自率领四万多军队向东进军荆州,武陵蛮夷也出征万人与刘备共同出征,蜀汉军力约达五万余人。
初期进攻:刘备遣将军吴班、冯习攻破吴军占领的巫县,继而进军秭归,武陵蛮夷也遣使请兵助战,增援蜀军一万余人。
相持阶段:章武二年(222年)三月至六月,刘备大军与陆逊所率军部进入相持阶段。
期间刘备策反武陵郡地区,当地五溪蛮夷等部落造反,首领沙摩柯率万人北上与刘备汇合,但陆逊坚守阵地,不与刘备正面对战,使蜀汉军队士气逐渐磨灭。
孙吴反攻:章武二年闰六月至八月,吴军发起反攻。
刘备因天气炎热,令水军舍船转移到陆上,并在深山密林中驻扎军营,兵力分散。
陆逊抓住时机,用火攻破蜀军四十余营,斩蜀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杜路、刘宁等投降。
战争结果蜀汉惨败:夷陵之战以孙吴的彻底胜利告终,刘备率残兵败将退回鱼复县,后撤回巫县。
蜀军元气大伤,军力涣散。
刘备托孤:蜀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死前托孤诸葛亮,将国事托付给诸葛亮。
三国格局稳固:夷陵之战后,蜀汉军事实力大幅度减弱,失去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荆州,从此被限制在三峡地区之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失荆州所遗历史悬案解析作者:赵河清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06期[摘要] 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襄樊并非破坏诸葛亮分兵北伐战略的擅自行动,而是为完成隆中“跨有荆、益”战略而发动的最后之役。
诸葛亮于隆中为刘备设定的有生之年入主中原的时间表,以及刘氏集团以曹氏集团为恒敌的北定中原匡复汉室这一政治目标,均不利于蜀汉在三国博弈中的战盟策略变换,加之蜀国在时空上的诸多不利,导致了蜀汉始于失荆州的一系列失败。
刘备和诸葛亮不救关羽是因为存在两难问题:其一,与吴开战既无胜算把握,亦有违联吴抗曹的生存策略;其二,不好处置关羽。
[关键词] 隆中战略;时间表;三国博弈;不救关羽;两难隐情[中图分类号]K2342;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6-0160-05汉建安二十四年年底,趁关羽北攻襄樊之机,东吴联手曹魏偷袭南郡得手,关羽陷于困境进退失据,而益州方面未施援手,对于其中隐情,陈寿未著一词。
章太炎首提诸葛亮借吴人之手除关羽之说,继之刘备借刀杀关羽之论(两说合称借刀论)也见诸报刊,对借刀论持不同看法的诸家辩论至今,未有定论①。
本文对跨有荆、益的空间战略、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动机和目的、曹刘孙在统一和均势博弈中的得失、被长期忽略的诸葛亮为刘备集团入主中原所设定的时间表这四个问题的关联性分析,揭示刘备和诸葛亮不救关羽的隐情,得出否定借刀论的结论。
一、《隆中对》空间战略的含义“跨有荆、益”是诸葛亮于隆中为刘备立足建政制定的空间战略,但学界对从何地而“跨”的认定有所不同。
“荆州之兵利于水,一逾楚塞出宛、洛而气馁于平陆;益州之兵利于山,一逾剑阁出秦川而情摇于广野”[1](P253)。
王夫之蜀汉北伐弱点论虽然未明说由何地出兵,但从其表述可推大本营被置于江陵和成都,持由长江跨两州论。
持此论者合乎逻辑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关羽单方面擅自发动襄樊战役,破坏了隆中分兵北伐的第二步战略,因而关羽对失荆州负有完全责任。
但根据田余庆“跨有、荆、益”的另说,对襄战动机与失荆原因必有不同解释。
田余庆联系诸葛亮襄阳居所的地理背景解读草庐对,对“跨有荆、益”的认识更贴近诸葛亮原意。
对由长江跨荆、益之成说,田余庆在《“隆中对”再认识》一文中未发异议,但在稍后的《东三郡与蜀魏历史》一文提出了由汉沔西城、上庸和房陵东三郡跨有荆、益的新解。
“向宛洛”和“出秦川”的战略策划明显地是沿汉中与襄阳之间的东三郡而“跨有荆、益”这一地理背景的产物。
刘备据汉中慑秦川,关羽攻襄樊震宛洛,刘封、孟达居东三郡为策应,是为东西两路北伐战略所做的铺垫[2](P233-235)。
这一观点对解释襄樊战役诸问题和破解刘备和诸葛亮不救关羽之谜至关重要。
荆、益乃东汉一级行政区,汉中归益州,襄阳属荆州。
刘备如占控荆、益两州,即可获得与曹、孙争锋的空间资本,故正在作书的曹操听说孙权借南郡给刘备,竟被惊掉手中之笔。
隆中战略的第一步是占据包括汉中和襄阳的荆、益全境,第二步以汉中和襄阳为大本营兵分两路,西路“出秦川”,东路“向宛洛”,以实现还汉帝于旧都的政治任务。
因张松和法正背叛刘璋,以及刘璋为讨张鲁主动邀请刘备入川,由东三郡先取汉中再取成都的战略未及付诸实施,刘备直接由长江西进蜀地。
至215年,刘备虽已有荆州三郡和益州大部,但汉中和襄阳被曹所控,隆中战略的第一步并未完成,在这一背景下,发生了曹刘的汉中和襄樊争夺战。
曹操失之赤壁,得于关中,211-215年,曹军平定秦川,取凉州,再夺汉中,刘备北上争锋,曹操亲自率军增援,但汉中于219年5月还是落入刘备之手。
刘备力夺汉中,有些出乎曹操意料之外,“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3](P961),曹操此言指法正,但据有汉中,应在草庐谋划之中。
刘邦建汉基于汉中,而刘备所得汉中,经频繁战事已衰败凋零,曹操又将8万多人口从汉中迁出,使汉中作为军事大本营的作用或战略价值已远不如汉高祖之时,但因汉中介于成都与长安之间,仍是蜀军北出秦川的重要据点。
后汉都城由长安东迁洛阳,对于志在“北定中原”的刘备,襄阳的重要性超过汉中。
王夫之评曰:以形势言,出宛、洛者正兵也,出秦川者奇兵也,欲昭烈自率大众出秦川,而命将向宛、洛,失轻重矣[1](P252)。
顾祖禹论襄阳道: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
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
昔人亦言荆州不足以制襄阳,而襄阳不难于并江陵也。
彼襄阳者,进之可以图西北,退之犹足以固东南者也[4](P3484-3486)。
中国古代凡多元竞逐或南北对峙时期,襄阳战略机枢地位立刻凸显,为南北诸家或近或远的战略目标。
襄阳是荆州牧刘表的治所,“刘表若以江陵为治所,怕是早为北敌所灭”[5]。
周瑜和吕蒙先后献策孙权据襄阳以蹙操,赤壁战后曹操失江陵但却固守着襄阳,而刘蜀荆州军北进中原,必先夺襄阳。
诸葛亮于隆中并未细画如何夺取汉中和襄阳,根据蜀国生存发展逻辑,可推测,得江陵和成都后,刘氏高层必定酝酿讨论并制订了相机夺取汉中和襄阳的计划。
田余庆在《东三郡与蜀魏历史》中已明确指出据汉中和攻襄樊是为北伐所做的准备。
张作耀亦指出:刘备取得汉中,又取得上庸、房陵,控制了沔水上游。
而关羽北上取襄阳,正是刘备试图有效控制荆州北部的战略组成部分[6](P212)。
从汉中和襄阳出兵取关中和南阳,其战略态势比从成都和江陵要有利得多。
汉中易手,曹营震动,先有南阳侯音反叛,后有梁、郏、陆浑军民遥应关羽,因而关羽进攻襄樊既有蜀汉君臣的共识和默契为预谋,亦有战机,关羽擅自发动襄樊战役之说难以成立。
二、分兵北伐入主中原的时间表“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独杜甫有此遗憾,古人替诸葛亮惋惜者颇多,宋人程颐:孔明不死,三年可以取魏[7](P371)胡寅:向使孔明未死,岂但擒懿,长安以东破竹而下矣[8](P338)。
王十朋:假令(孔明)无死,师一再举,吴、魏可吞,礼乐可许[9](P989)。
钱时:天假之年,使得展尽底蕴,尚可还中原之旧,而武侯不幸死矣[10](P27)。
明人胡居仁:诸葛孔明三年不死,则天下定矣[11](P51)。
袁了凡:使天假亮以年,懿其能终守哉?[12](P322)张溥:享年五十有四,呕血卒军。
以天下之才,限于中寿,万世痛之[13]。
诸家所见略同,即诸葛亮多活些年头,北定中州还政刘氏的目标必定实现。
以上诸说虽属事后之言,流露出倾向蜀汉的思想感情,但也肯定了诸葛亮的个人作用。
汉末动乱之时势造就了一个豪杰群体,曹操、刘备、孙权等人,谁不想在自己手中结束分裂战乱,再建统一有效的国家中枢,安定天下开创治世?两汉人寿命短于今日,战争时期更甚。
征战十余年,统一天下仍不可预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不免感叹“去日苦多”。
以恢复汉室为己任的刘备更深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3](P876),上表献帝曰:常恐殒没,孤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3](P886)。
以诸葛亮之智,不难洞察刘备心思,“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3](P913),此番说辞虽无具体年月日,但已婉转地将兴刘复汉的时间设定在刘玄德有生之年。
有生之年的时间表并非诸葛亮主观臆定,其一,有“天赐”荆、益可资;其二,有人谋可凭,诸葛亮以曹操为例曰: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3](P912)。
入主中原时间表是以刘备生年而定,预设刘玄德将称帝于洛阳,如诸葛亮所言:“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
”[3](P999)但包括诸葛亮在内的智者明君,对历史本身的运动规律和演进路径不可能做到全知和全控,他们只能在既有的历史条件下扮演各自的角色,完成特定的任务。
布罗代尔将历史分为长、短时段。
汉亡后再建统一王朝是长时段任务,一代人寿命时间属短时段。
刘备、诸葛亮等人要在有生之年结束分裂战乱实现统一,条件过于苛刻,时间过于短促。
关羽孤军发动襄战,刘备独行东向夺荆,与其视之为躁动急进,不如理解为时不我待。
但凡事只争朝夕也难免致错,对此宋人有独到见解,胡寅认为刘备“虽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失策沮威,亦已多矣”[8](P325)。
秦观则以为:亮虽无死,曾不足以取天下,况于兴礼乐乎!至言天下有变,则一军向宛、洛,一军出秦川,所谓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者耶![14](P207-208)“羽勇盖天下,忽之吕蒙;昭烈谋略战胜,忽之陆逊,二者皆失在知进不知退”[13](P32)。
可将张溥此评理解为刘备和关羽在抢时间,因纵观刘关“奔窜求存”史,二人恰是知退之人。
胡三省云:懿所惮者亮也,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以觇寿命之久近耳,戎事何必问邪![15](P2295)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才能由衷钦佩,但生命有涯,事业无限,通过了解对手身体状况预知较量结果,乃司马懿过人之处。
至克服汉中,刘备和关羽能征战沙场的时间不多了。
此时关羽已身经百战,深谙以攻为守之道,南郡两面受敌,消极防守,有坐以待毙之忧,因此虽面临多重困境,关羽仍冒险一战。
襄樊战役是着险棋,亦“诛操一大机会”[10](P20),假设襄樊战役胜利,蜀国将获对曹、孙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关羽将有大功于蜀国,而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这已为后来所发生的一连串悲剧事件所证明。
失荆州及关羽之年,刘备已58岁,能否于有生之年北定中原恢复汉室,在刘备看来决定于能否再控荆州,于是倾国力出三峡,发起夺荆之战。
夷陵战败,223年刘备病逝,至此,将军、上将、荆州均失,诸葛亮分兵北伐战略已无实施可能,入主中原的时间表由刘备名下转移至诸葛亮身上,但诸葛亮亦难完成此任务,他只能为刘氏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可见,时空上的不利局面,成为刘备集团的致命弱点之一,对蜀汉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襄战动机目的及刘孙关系张作耀写道:襄、樊是江陵的门户,只有夺得襄阳,才能控制汉水,确保江陵安全而进一步谋夺荆州全境,也才有机会北向宛洛,进一步谋击曹操,所以非争不可[16](P259)。
南郡之失改变了隆中计划,是刘备集团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因此对失南郡原因的追究和探讨成为三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数颇多的研究者将失荆原因聚焦于关羽的性格特征。
借刀论认为“刚而自矜”、“目空一切”、“矜其骄气,陵轹于人”不仅是关羽丢掉南郡的个性原因,亦是诸葛亮和刘备借东吴之手除关的根本原因。
果真如此吗?赤壁战前刘备因无尺地寸土,长期寄人篱下,得荆、益建国后方成为角逐天下的一支可观力量。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这确实给曹操带来莫大好处,但它亦使曹背上“汉贼”之名,成为内外拥汉力量的攻击目标;以帝室宗亲身份复刘继汉一般被认为是刘备的政治优势,但此举亦是刘备给自己戴上的军争枷锁。
恢复汉室的旗号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人心师出有名,但只要被曹挟持已成傀儡的献帝活着,刘氏集团“必当结好东吴,专力攻魏”[13](P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