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代名人墓葬与人文精神
关于保定非遗文化名胜名人风俗习惯等相关的资料
关于保定非遗文化名胜名人风俗习惯等相关的资料保定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市博物馆隆重拉开序幕。
涉及保定市18个县(市),3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一堂,熠熠生辉。
其富含的精神价值、文化意识和艺术取向,再次点燃了保定人心灵深处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市文化局副局长李丽娜告诉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说来就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不同于书籍、文物和建筑这样的有形物质,是无形的口头的。
因为它无形,而且藏于民间,所以弥足珍贵,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列入全国人大2007年的立法计划。
保定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曲阳石雕、涞水高洛古乐、定州秧歌戏、徐水狮舞、安国药市、清苑哈哈腔等六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定老调等20项被河北省命名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项目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待发现保护。
挖掘、保护,激活、弘扬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民间音乐:古乐悠悠神回千年在这次成果展上,民间音乐共展出9项:涞水县高洛音乐会,定州子位吹歌,雄县古音乐会,易县燕子古乐,安新圈头村音乐会,高阳延福屯音乐会和易县东韩村音乐会。
这些民间音乐会除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涞水县高洛音乐会外,参观者对其他都非常陌生。
他们驻足展板前,仔细认真地看着介绍,间或小心翼翼地摸摸那已经被老艺人们摩挲的闪着亮光的古乐器,眼神中流淌出的是敬畏。
今年6月9日,为纪念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河北省举办了非物质遗产展演专场晚会,来自全省的10个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应邀参加盛会。
保定市的涞水高洛音乐会和雄县鹰爪翻子拳赢得了观众热烈掌声。
一位保定籍观众在网上发出这样的帖子:随着三通鼓响,笙管齐鸣,铙钹舞动,或徐或疾,弛张有度,短短六分钟内,把一曲《谛祖》演绎得淋漓尽致,我的心仿佛被这古朴悠远的乐曲拉回到了远古时代,那—刻,我为自己是保定人而骄傲,为来自家乡的古文化叹服,真希望这美好的音乐能永远传承,更希望让世界能听到我们民族古老的声音。
保定文化
保定,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拥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化精神。
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上一座有着重要意义的古城。
纵览保定灿烂的文化历史,总是不乏各种名人的身影。
而很多名人,都将保定作为自己的安葬之地,让一身忠骨留在保定这片土地上。
而这些名人的墓葬,正是从侧面反映出保定所拥有的那种文化底蕴与文化精神。
一、保定的历史沿革战国时期,保定属于中山国。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设置清苑县,而这个名字,正是因为清苑河而得名,这也正是保定设县的开端。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设置奉化军(管辖清苑县),天成三年(928年),升格为泰州,这便是保定设立州的开始。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籍在清苑,而清苑又是北宋的军事重镇,因此在清苑县设立保塞军。
又因为清苑地处宋与辽的交界地带,又设置了保塞军和保州。
保塞一词,是取保卫边塞的意思而命名。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率领军队北伐,驻扎保塞半个多月,称之为金台顿。
太平兴国六年,保塞军升格为保州,寓意永保安定。
淳化三年(992年),州、县治所都迁至今天的保定城区。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陷保州,仍沿用宋代的称呼,称之为保州,又名金台驿。
金天会七年(1129年),保州成为顺天军节度使的驻地。
金贞佑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南下,攻占保州城,保州在战火中沦为一片废墟。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元朝政府重建保州城,太宗十一年(1239年)顺天军改为顺天路,保州改为路治。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顺天路更名为保定路,保定的名字由此而来,取永保安定的意思,寓意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保定路的辖区与现今保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大体相近。
历代政区的变化,也大多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明洪武元年(1368年)九月,废除保定路,设立保定府,又称保阳郡。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称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恢复称谓,大宁都司迁至保定府。
正德十年(1515年),明朝设立保定巡抚署。
保定历史文化名人
保定历史文化名人保定有很多历史名人,如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数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汉昭烈帝刘备,西乡侯张飞,宋太祖赵匡胤,元朝蔡国公张柔,大慈阁素食文化创始人何伯策,著名谏臣杨继盛、红顶商人王锡衮,东晋名将祖逖,思想家、教育家颜元等。
保定历史名人:郦道元郦道元约470—527年,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涿州人。
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水经注》四十卷。
该书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保定历史名人:祖冲之祖冲之429年─500年我国古代数学家,科学家。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
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保定历史名人:关汉卿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
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汉族,祖籍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伍仁村人,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保定历史名人:颜元颜元1635~1704年,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
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人。
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材,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
其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记余》。
保定历史名人:梁斌梁斌1914~1996年汉族,原名梁维周,保定市蠡县梁家庄人。
当代作家。
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
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翻身纪事》等。
保定历史名人:宋定国宋定国1942-号紫竹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当代哲学家,作家,学者。
作品涉及养生、哲学、小说、散文、诗等诸多方面。
保定历史名人:铁凝铁凝1957年—当代作家。
生于北京,长于保定1961-1984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弘扬城市主流人文精神彰显保定文化品位和特色
弘扬城市主流人文精神彰显保定文化品位和特色刘文艳城市主流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传统、精神积淀、城市面貌、社会风气、市民素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精神气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和共同追求。
它就像城市的名片,镌刻着这个城市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渊源。
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正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市,辖区内虽然土地肥美,物产丰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融汇了旖旎的自然风光与无数的人文胜迹,不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城市主流人文精神还有待彰显和弘扬。
因此,在当前的保定文化名城建设建设中,迫切需要深入挖掘、提炼和涵养城市主流人文精神,并使之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个性魅力的内力。
一、城市主流人文精神的作用一个城市如果缺少精神文化上的认同,就会趋于平庸,就会失去特色。
城市主流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柱,也是每个市民的精神支柱,是一种自觉的价值取向。
每一座优秀的城市,必有它独特的主流人文精神,如同硅谷的主流人文精神是创新,米兰的主流人文精神是时尚,伦敦是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罗马是古典文化集萃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整体形象为城市文化创造了无穷魅力,所蕴涵的主流人文精神,已成为历史与时代的精神主题,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
国内的一些著名城市,也都因鲜明的主流人文精神和城市文化特色而名扬四海。
如北京的帝都文化、西安的汉唐文化、曲阜的孔文化、杭州的西湖文化等。
我们保定也应该有这类特色鲜明的城市主流人文精神。
城市主流人文精神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物质实体、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上;二是居民内在的文化素养、气质、性格及文化技艺上。
如果说城市经济增长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还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话,那么现代化城市的主流人文精神和人文特色则是不可“缺失”或“跨越”的。
现代化城市的主流人文精神和人文特色是在该城市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城市人文精神培育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
在城市化进程中,保定一直突飞猛进的发展着,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保定城东暗藏“国保”——赵匡胤故里之争和千年祖陵发掘回眸
燕赵遗韵YANZHAO LIFE天地2019年第8期612013年5月,国务院印发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些最新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清苑宋祖陵赫然在目。
作为全国仅有的三处宋代皇陵之一的清苑宋祖陵入列“国保”,不仅让当地人引以为傲,更是给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著称的古城保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有关宋太祖赵匡胤故里和清苑宋祖陵的真实性,得到社会和广大专家学者的公认却是一波三折,举步维艰。
宋太祖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千古风流人物,但其祖籍何处却一直迷雾重重,未有定论。
尽管史书中早有记载,说宋祖故里和祖陵就在保塞(清苑)县的东安或御城村。
但因年代久远,随着朝代更迭和历史的变迁,生活在那里的赵姓族人或为官别处、或逃难他乡,早已流散各地。
昔日高大显赫的宋皇祖陵也随之夷为平地,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2008年前,人所能领略的只是一些宋代皇家诏书和史学著作中频频出现的只言片语,以及当地祖祖辈辈耳口相传的民间故事。
一直没有看到翔实的物证或较为权威的史家专著,所以,关于太祖故里的问题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广场石刻 一石激起千重浪2002年,保定市军校广场刻有“宋太祖赵匡胤祖籍清苑”的名人石雕墙一出,如一石激起千重浪,立即在保定市乃至河北省引发了一场关于宋太祖祖籍的大辩论。
为此,《保定晚报》《保定日报》相继开辟专栏予以刊发。
参加讨论的人员主要有“保州说”和“涿州说”两大门派。
双方引经据典,各抒己见,相互辩驳,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当时,发文辩论的主要是身居涿州、清苑的一些“乡土”专家和文史爱好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范围的扩大,保定市方志办、保定学院、河北大学、河北省社科院等一些专职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也加入行列。
持“涿州说”的主要依据来自于《宋史·太祖本纪》“太祖……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
”但始终无法确认是哪方哪镇,具体到哪个村庄更是无从谈起了。
究其原因,是由于《宋史》开篇对宋太祖以郡望相称,指为“涿郡”人,进而由后人沿袭、附会而发生变化,致使本来有着大量史料记载的史实变得扑朔离迷。
保定植物园尧帝纪念堂的详细介绍
保定植物园尧帝纪念堂的详细介绍
保定植物园尧帝纪念堂是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的一座纪念建筑,用于纪念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尧帝。
以下是对尧帝纪念堂的详细介绍:
1. 位置:尧帝纪念堂位于保定植物园内,植物园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保定市中心约10公里。
2. 建筑风格:尧帝纪念堂的建筑风格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仿古东方风格为主。
建筑整体呈现出庄重、肃穆的氛围,寓意着尧帝的伟大和崇高。
3. 建筑特点:尧帝纪念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正殿、配殿和园林。
正殿是尧帝纪念堂的主体建筑,其外观呈现出传统的琉璃瓦、檐角飞翘等特点。
正殿内供奉有尧帝的神像,供人们祭祀和敬仰。
配殿是与正殿相连的辅助建筑,用于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和展览。
园林部分则是尧帝纪念堂周边的景观区域,包括花坛、林荫道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欣赏的环境。
4. 纪念意义:尧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之一,被尊奉为先民,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纪念价值。
尧帝纪念堂的建立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伟人精神,并为人们提供一个研究和了解古代历史的场所。
5. 参观信息:尧帝纪念堂对游客开放,需要购买门票。
游客可以在保定植物园内游览,并在尧帝纪念堂内参观、祭拜。
总的来说,保定植物园尧帝纪念堂是一座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纪念建筑,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崇尚伟人精神,并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纪念中国古代传说中尧帝的场所。
河北保定祖冲之故里解说词150字
河北保定祖冲之故里解说词150字河北保定祖冲之故里解说词河北保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的故里。
祖冲之,是中国古代科学家,他的科学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奇迹”。
他的科学成就,使他成为中国古代科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位,也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祖冲之出生于河北保定,他的父亲是当时保定的一位官员,他的母亲是一位智慧的女士。
祖冲之从小就表现出聪明的天赋,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当时最好的学府——唐朝的科举考试,他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授予了“状元”的称号。
祖冲之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科学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奇迹”。
他的科学成就,使他成为中国古代科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位,也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科学成就,使他成为中国古代科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位,也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祖冲之的科学成就,使他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科学成就,也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科学成就,使他成为中国古代科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位,也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祖冲之的故里,河北保定,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可以在这里参观祖冲之的故居,参观他的科学成就,感受他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贡献。
祖冲之的故里,河北保定,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可以在这里参观祖冲之的故居,参观他的科学成就,感受他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贡献。
祖冲之的故里,河北保定,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可以在这里参观祖冲之的故居,参观他的科学成就,感受他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贡献。
祖冲之的故里,河北保定,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地方,也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的故里。
保定历史人文故事有哪些
保定历史人文故事有哪些保定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定涌现了许多令人惊叹和感动的人文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兴衰、繁华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保定历史人文故事。
一、阿房宫遗址与秦始皇的传说阿房宫是古代中国秦朝的宫殿,位于今天的保定市涿州市。
秦始皇的阿房宫规模宏大,据说建筑面积达到11.7万平方米,是世界古代宫殿中最大的一座。
阿房宫的壮丽与秦文化的伟大成就相映成趣。
传说,秦始皇帝死后,被埋葬在阿房宫的地下。
为了保护秦始皇的陵墓,他的后人下令焚毁了阿房宫,并在陵墓周围建立了严密的城墙和兵马俑。
然而,许多保定人相信,在阿房宫的土地上,秦始皇的灵魂仍然存在,并且护佑着这片土地。
二、文天祥与抗金护国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爱国将领和文学家。
他在保定的文庙供奉,被人们敬仰为"忠烈文宣"。
文天祥一生坚定不移地反对外族侵略,为抵抗金朝入侵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传,当文天祥被俘时,他写下了长篇诗歌《过秦论》。
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篇之一。
三、华北水塔与工艺传承保定拥有悠久的饮水历史,这里的水塔被誉为"华北水塔"。
华北水塔是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技术而闻名。
据说,修建华北水塔需要掌握许多复杂的工艺技术和秘密配方。
这些技术和配方世代相传,只有特定的家族才能学习和应用。
在保定,世代守护着这些传统技艺的手艺人依然在传承和保护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岳飞与抗金传奇岳飞是中国南宋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抗金将领,他的抗金传奇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广为传颂。
在保定市南部的蠡县,人们建立了岳飞庙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岳飞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而闻名,他在抵御金朝侵略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在保定的岳飞庙,游客可以欣赏到丰富的文物和岳飞的雕像,感受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保定人文风俗文化调研报告
保定人文风俗文化调研报告保定是河北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风俗文化。
本文将对保定的人文风俗文化进行调研和总结,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报告。
保定的人文风俗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在古代,保定曾是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这也为保定的人文风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保定的人文风俗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
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都在保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从保定的寺庙、道观和清真寺可以看出这种多元宗教文化的存在。
例如,保定的清西陵是明朝的皇家陵寝,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展示了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
其次,保定的人文风俗文化特点之一是婚俗文化。
保定的婚俗传统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例如,在保定,婚礼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仪式,如红妆迎亲、拜堂和敬茶等。
此外,保定还有着独特的婚俗习惯,如新婚夫妻要在结婚当天参拜夫妻庙,以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此外,保定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每年的农历春节是保定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舞龙舞狮和赏花灯等。
此外,保定还有着一些特有的民俗活动,如民间艺人表演、踏青游玩和民俗游戏等,这些都展示了保定丰富的传统文化。
最后,保定的人文风俗文化还表现在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上。
保定有着许多古老而精美的建筑,如著名的白塔和尧山石雕等。
这些建筑外观典雅,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展现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此外,保定还有一些文化遗产,如清西陵和曲周古城等,这些都是保定人文风俗文化的瑰宝。
综上所述,保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风俗文化。
宗教信仰、婚俗文化、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等都是保定人文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了解了保定的人文风俗文化,也为保护和传承保定的人文风俗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化保定:历史中沉浮的瑰宝
文化保定:历史中沉浮的瑰宝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的冀中平原之属地。
冀中是片丰厚的平原,历史文化在這里展现,燕赵风采如星光闪烁,人文豪情荟萃名贤。
保定是冀中文化中心城市,又堪称河北的文化文物大市,在未来京津冀城市一体化发展中举足轻重。
保定城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若以大保定区域的人文遗迹出现时间为计,涞水县北边桥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涞水智人”的发现已把大保定人类历史上推到了2万8千年前。
悠久的历史,又有着文化积淀,具备着产生民间宝物的优势土壤。
不可移动文物中,保定区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有60处,在全国地、市中位居前茅。
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5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约571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三千余处。
保定馆藏出土文物有2万余件/套,其中不乏如满城汉墓出土的青铜器玉衣等四千余件文物、莲池碑碣石刻书画、定州定窑瓷龙首莲纹大净瓶、元代保定窖藏青花釉里红宝石开光大罐及瓶、盏、杯等国宝珍品重器……碑刻及图本拓片古莲池藏唐刻《大唐易州刺史田公(琬)德政碑》楷书拓片(图1、2)。
此碑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立易州(今易县),清1/ 6乾隆时方观承督直隶,始移至保定府学,1932年碑又移至保定莲池。
由盛唐书法家苏灵芝书丹,唐大中大夫、守中书侍郎徐安贞撰文。
碑文中所记田公(琬)又名田仁琬,字正勤,此为迁官时州人为其所立德政碑。
书人苏灵芝,陕西武功人,生卒年虽不详,但他“活动于天宝年间,曾任登仕郎、易州录事参军,后归隐。
其书法融二王、虞世南诸家一体,圆转流美。
一生写碑颇多,宋欧阳修被誉之为写碑能手。
宋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郑樵《通志·金石略》、清王昶《金石萃编》均著录”。
此碑与易县龙兴观今藏《唐易州御注道德经幢》《唐易州铁像碑颂》《唐梦真容碑》并称为苏书法“四绝”,其书法刚柔相济、潇洒自然,是唐本行楷书法碑帖临摹的优秀作品之一,艺术成就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堪当保定百姓认知的墨宝。
古莲池藏清刻《王阳明诗碑》草书拓片(图3)。
保定市博物馆观后感
保定市博物馆观后感保定市博物馆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博物馆,我有幸参观并且深受触动。
整个博物馆分为多个展厅,包括红楼雕塑展厅、历史文化展览厅、文物陈列室等,每一个展厅都让我领略到保定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首先进入红楼雕塑展厅,红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而这里的雕塑更是别具一格。
我看到的第一个雕塑是一对栩栩如生的狮子,它们栩栩如生的姿态和细腻的雕刻都展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美。
接着我看到了一尊造型精美的丝绸瓜。
它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展现了中国传统丝绸文化的精髓。
在这个展厅中,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后,我进入了历史文化展览厅。
这个展厅展示了保定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张壁画,绘制着保定历史上的重要场景。
我用心欣赏每一个细节,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繁华与变迁。
在文物陈列室,我看到了一些古代器物的陈列,比如铜鼎、瓷器、字画等。
这些古老的文物都是珍贵的历史见证,它们很好地展示了保定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我尤其喜欢一只铜鼎,它雕刻精美,线条流畅,展现了古代工艺的精湛。
同时,我也被展示的字画深深吸引,那些千古传世的名作,字里行间透露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参观保定市博物馆让我深受触动,不仅仅因为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更重要的是我通过这些展示品了解了保定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历史和文化与我息息相关,让我更加自豪和珍惜。
同时,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也让我印象深刻,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生动的展示手法,将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我面前。
保定市博物馆是一座值得游览的博物馆,它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让参观者了解保定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这里参观,感受到保定的独特魅力。
保定徐水区新出明代郑隆与葛氏合葬墓志考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008Vol.2032020年,徐水区遂城镇巩固庄村北偏西出土明代墓志一合,志为方形,汉白玉石质,志盖长、宽63厘米,厚12厘米,上书篆刻“大明故处士郑公元配葛氏合葬志铭”15个字。
志石长、宽、厚同志盖,出土时从中间断裂分成两块。
从志文看墓志刊刻于嘉靖十三年(1534)。
志文未见著录,属于新见金石文献资料,现将志文标点断句(“\”表示转行),并进行初步考释,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1 墓志录文大明故处士郑公元配葛氏合葬志铭。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致仕前吏部文选郎中两京右通政光\禄卿蠡吾冯兰撰。
\承德郎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前中书舍人清苑傅棨书。
\北畿乙酉科解元邑人张惟一篆。
\处士,公讳隆,字宗盛,郑姓配葛氏。
自宋时家黑山,今为安肃县遂城里人。
\御史大中丞阳、都司断事升之弟,太学生昊、举人昱为之子。
公平生刚\方正直,慷慨好义。
少随父宦浙江,其父官畀事繁,承委差用,日无暖席,公\代劳,周旋斡济,竭力弼父,以效其职。
其视二弟尤重,天显当中丞幼,就外\傅供费,督学俾得,专精其业,登名进士,位列大臣。
都断事幼,孤弱优养,情\切既长,勉励向学,遂有今官。
为女择婿,必得美才;为儿成婚,能全贫旧。
有\司察其孝友忠厚,给以官带,荣之所谓善人君子。
公其以之顾弗能,以永\与葛氏并寿偕老,乃先没于二十余年之前。
葛为上元县簿恭之女,自归\于公也,奉事舅姑,执持妇道,勤织维躬,节俭精中,馈睦妯娌,抚子侄,甘素\淡,恶私积,一如公存,坚操固念,信顺自许,以毕其身。
今继公终于二十余\年之后,为嘉靖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原生景泰二年九月十五,兹获寿八\十余岁,先后存亡之际,自处如此,诚女丈夫也,卒之日乡人咸悲。
之子三,\长暹,娶傅氏,继钟氏;次即昊,娶扈氏;又次即昱,娶刘氏。
女二,长适锦衣舍\人王得恭,次适林县尹杨軏孙。
男六,曰浙、曰汴,暹出;曰湖、曰济,昊出;曰滨,\以兄子继嗣,曰洛,昱出。
文化遗产知识:古墓葬文化的特点,了解历史名人的葬礼风俗
文化遗产知识:古墓葬文化的特点,了解历史名人的葬礼风俗古墓葬文化的特点古墓葬文化是指古代人民在葬礼上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对后世子孙的祈福以及对自身生死轮回观念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先人的传统,因此中国古代人的葬礼以及墓葬文化也就相对较为重要。
古墓葬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坚信生死轮回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人们在死后会重新投胎转世,这就需要人们留下足够的财富和祭品来供养死者在来世中使用。
这就导致了古代墓葬中都会发现众多珍贵的财宝、美玉、珠串以及坚实的陶土器皿。
这些器皿主要用于装载祭品和供品,以便死者在来世中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
2、丰富的宗教意义古代墓葬在设计和建造时,通常都会注重宗教的元素。
这主要表现在建筑、图案以及壁画上,主要是为了祈求神灵的庇佑和冥府官吏的保佑。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死后的人会去寻找他们的祖先以获得他们的指导和保佑,因此墓葬建造就成为了一种表达对祖先尊重和崇拜的方式。
3、环境和风景除了与宗教有关的墓葬元素外,古代的墓葬还注重环境和风景的设计。
墓地通常被建立在高处或者丘陵中,这些地理位置能够让墓葬制造出幽静安宁、神秘古怪的氛围。
古代人们认为这些地理位置遥远,神秘不可测,可以为死者提供一个安寂的歆赏空间。
了解历史名人的葬礼风俗对于历史名人,他们的葬礼风俗通常是与其身份和地位息息相关的。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位历史名人的葬礼风俗:1、秦始皇秦始皇崇信阴阳五行学说,他认为空气是可以永久保存的,因此他的金葫芦藏身於金字塔内。
金字塔上建有四个尖顶,高约70米,巨石堆砌、密封良好,葬入的秦始皇尸体也无法被腐烂。
同样,秦始皇在身后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陶制品和珠宝,以表达他对生死轮回的信仰和对来世的期望。
2、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的葬礼也是十分讲究的。
唐太宗的陵墓和陵园建在了今天的西安西北部。
陵墓的庄严肃穆,采用了汉代陵制,不同于奢华的秦始皇陵。
而唐太宗的葬礼仪式则采用了大规模的烧香、祭祀和静默。
对你家乡保定古代科技文化以及礼仪文化进行总结
对你家乡保定古代科技文化以及礼仪文化进行总结我家乡保定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古代科技文化和礼仪文化,下面我将对其进行总结。
在古代科技文化方面,保定有着较高的声誉。
首先,保定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在保定工作和研究。
例如清代科学家祖彦达,他在保定建立了一所天文学研究机构,并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
此外,保定还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冯·诺伊曼的出生地之一,他在保定的家庭环境中受到了良好的科学教育,为他未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其次,保定在古代的军事技术和工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保定历史上曾是中国北方的军事要塞,拥有悠久的军事历史。
在保定出土的古代军事遗址和文物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军事工艺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例如,在火器方面,保定是中国火器制造技术的发源地之一,曾经生产出许多具有创新性和高科技含量的火器。
在这方面,保定对中国火器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保定还是著名的古代纺织技术中心之一、在保定的历史上,纺织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保定的纺织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特别是在丝绸制造方面的技术更是有着很高的声誉。
保定出产的丝绸质地鲜美,色彩鲜艳,曾经成为中国古代丝绸的代表。
除了古代科技文化,保定还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
保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古代的礼仪习俗和传统仍然在当地保留至今。
例如,每年的春节期间,保定会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和彩车游行,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新年的祝福。
此外,保定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庆典,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传统仪式和庆祝活动。
此外,保定还有一些独特的礼仪文化,如尊师重教。
保定历史上崇尚教育,尊师重教的思想在当地非常盛行。
人们将教育视为至高无上的事物,对师长和教育者充满敬意,并尽力遵守由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礼仪规范。
总的来说,保定作为中国古城,拥有丰富的古代科技文化和礼仪文化。
古代科技文化方面,保定在科学研究、军事技术和工艺制造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介绍河北保定满城汉墓的作文
介绍河北保定满城汉墓的作文《探秘满城汉墓听说河北保定有个满城汉墓,那可是相当有名,我就奔着这地儿去了。
到了那儿,远远就瞧见那墓所在的山,看着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买了票,进了门,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就像开启一场时光之旅。
这墓啊,顺着山势修建,感觉古人还真挺会找地方。
走着走着,就到了墓室的入口。
那入口小小的,不过走进之后却别有洞天。
我脑袋里就开始琢磨,古代的工匠得多不容易,一锤一凿地挖出这么大的地儿,还修得这么精致。
里面的布局很复杂,一间间墓室就像一个个小房间。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出土的文物陈列室。
看到金缕玉衣的时候,我眼睛都直了。
这玉衣整整齐齐地摆在那,一片片玉片啊,用金丝串起来,凑近了看,金丝特别细,玉片磨得可光滑了,也不知道古代人怎么有这样的巧手。
我当时就想啊,这么个宝贝,得多贵啊,还得花多长时间做出来啊?背后得是多少能工巧匠花费心血啊。
还有那些青铜器,像长信宫灯。
我在那看了半天,这灯的造型太巧妙了,宫女的姿势、手里拿灯的样子,栩栩如生。
据说是环保灯,能减少烟呢,古代人的智慧真是惊人。
我就想象着以前的贵族晚上点着这灯,肯定特气派。
从汉墓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文物和墓室的样子。
这次来满城汉墓就像和古代人来了一次近距离的对话。
《再访满城汉墓》可不得了,我又来到满城汉墓了。
这一次来,天气超级好,湛蓝的天空下,汉墓显得更加神秘。
我顺着上次的路走进墓区,发现路边的花草比起上次来好像更茂盛了些。
这次我更仔细地看那些墓室墙壁上的花纹,虽然历经岁月,但是还是能看出来刻纹的精美。
有的花纹像云一样飘着,有的像神秘的符号。
我就琢磨啊,这些花纹是不是当时也有啥特殊的意义呢?进入到主墓室的时候,我听到旁边有个游客说这墓室的空间真大啊。
我心里暗暗点头,确实啊,在那个没有现代工具的古代,光靠人力挖掘出这么宽敞的墓室,肯定是费了老大的劲儿了。
我在墓室里看来看去,观察着各个角落,发现有个小角落里好像有一点不一样的颜色的石头。
我蹲下仔细瞧,这石头的颜色有点泛红,和周围的石头不一样。
介绍河北保定满城汉墓的作文
介绍河北保定满城汉墓的作文说到河北保定的满城汉墓,真是个不得不提的地方!这儿可是一片埋藏着历史和故事的土地,简直就是个宝藏。
你想想啊,汉代的文化在这里可是生根发芽,满城汉墓就是那时候的王公贵族们的“安乐窝”。
嘿,你说这些大人物们,生前威风凛凛,死后还想过得潇洒点,那可真是有意思。
走进满城汉墓,第一眼就能看到那高耸的墓冢,像一座座小山丘,简直让人想起童年时在田野里打滚的日子。
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历史的时光隧道,突然间你就能听到古人们的低语,仿佛他们在讨论着那些早已成灰的辉煌。
再看看周围的环境,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真的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说到这些墓,最吸引我的,莫过于那些精美的文物了。
你看,汉代的工艺真是让人惊叹,陶器、铜器,各种器皿样样俱全。
就像古人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对待,生怕错过了什么。
那种细致的工艺,今天的我们都得好好学习一下。
想当年,那些工匠真是巧手如神,能把简单的泥土变成美丽的艺术品,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聊聊这些墓主人的故事,嘿,你知道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奢华吗?听说有的贵族在生前就爱好各种风雅之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人生赢家”啊!不过,谁说古代人就没有烦恼呢?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和纠结,只不过在我们这小小的历史框架里,可能显得不那么重要。
不过,谁能说这些大人物不曾为自己的权利、财富和地位而纠结呢?当然,满城汉墓不仅仅是埋藏的文物和故事,它更像是一座历史的桥梁,让我们这些后人能够窥探那段辉煌的过去。
我们在这里,不仅是在看古人的生活,更是在感受那份文化的传承。
就像我们今天的生活,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是一脉相承。
每一件文物、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与古人心灵沟通的纽带。
在这儿,你还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
站在墓前,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敬畏之情,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宁静实在是难得。
你可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生活,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该为人生的目标多多努力呢?所以说,满城汉墓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我们与过去对话的场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定州汉中山王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定州汉中山王墓汉中山王墓分布在保定市定州全境建于汉景帝前元三年至汉灵帝中平元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州汉中山王墓大部分墓葬分布在定州市城区的东部、西部和南部,是两汉时期中山国王及上层贵族的墓地,现已知中山怀王陵、中山简王陵、穆王陵等汉墓175座。
目前开放的是北庄子中山王墓,位于定州商业街和清风北街之间,在清风北街中石化加油站旁有一条小街,顺街向西数百米,有净众寺塔地宫,右转便是中山王墓。
这座汉墓为中山孝王墓。
汉绥和元年中山王刘兴去世,谥号孝,史称“中山孝王”。
墓上有封土,墓室由甬道、东耳室、西耳室、中室、后室组成。
东耳室贮存食物、水和酒,有大量陶罐、陶瓮、陶壶、陶勺。
西耳室有车马器、铜铃、兵器、武士俑等。
中室为客厅,随葬品有木器、酒器、灯具、歌舞杂技俑等生活用品。
棺椁位于后室,内有玉衣、钱币、铜剑、金箔等,相当于寝室。
墓室券顶及墓壁均为两层墓砖。
在墓园内收藏了自北魏、隋、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石碑刻,包括碑记、墓志、经幢、石造像等。
墓室入口进入墓室的通道耳室墓室券顶砖上有隶书题字,每列字都是相同的。
墓室主道汉中山靖王墓石碑,现在看来这块碑是立错地方了。
封土回廊墙壁镶嵌的488块汉代带铭石刻,这批石刻是1959年于定州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中出土的。
铭文内容为采石场地、郡国、县邑及工匠姓名,属于由篆书向隶书演变过渡的字体。
民国时期的“食堂”门额清风店战役胜利纪念碑纪念碑背面的抓俘虏图案北齐彭城王高浟碑古中山国碑立于清咸丰十年苏文忠公祠记碑净众寺塔基地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对外开放。
汉中山王承袭表:第一次册封中山靖王刘胜,前154年-前112年在位。
中山哀王刘昌,前112年-前110年在位。
中山糠王刘昆侈,前110年-前89年在位。
中山顷王刘辅,前89年-前86年在位。
中山宪王刘福,前86年-前69年在位。
中山怀王刘修,前69年-前54年在位。
保定府的历史名人
保定府的历史名人保定府的历史名人1、尧帝名叫放勋 , 姓伊祁 , 史称唐尧。
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 , 上古五帝之一 , 曾为上古陶唐氏部落长 , 炎黄联盟的首领。
据史料考证, 尧出生于今保定顺平西部的伊祁山。
他的母亲是陈锋氏 ( 氏族部落 ) 的女子庆都 , 父亲是赤龙图腾部落的男子 ( 一说帝喾 ) 。
他知人善任 , 提拔有德行的舜作为他的继承人 , 这就是上古时代的禅让制。
2、祖冲之(429—500) 南朝宋齐间著名数学家、科学家。
字文远。
范阳遒(今河北涞水) 人。
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均有重大的成就。
3、刘备(161年—223年) 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蜀汉王朝的建立者。
4、李万春(1911-1985)京剧武生演员。
字鸣举。
河北雄县人,满族。
父亲是京剧武净演员李永利。
李万春自幼从父习艺,并向项鼎新学戏。
7岁时,即以“客串李”为艺名,随父亲在上海、苏州、无锡、扬州、杭州一带演出。
5、孙连仲(1893—1990年)原名席儒,从军后更名连仲,字仿鲁,人称孙仿公。
1893年2月2日出生在雄县龙湾村。
6、郦道元(466 或 472—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 字善长,古范阳涿县(今河北省高碑店市)人, 出身于官宦世家。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 , 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内蒙等地 , 每到一地 , 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 , 探溯源头。
参阅了 437 种书 , 他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 写下了《水经注》地理巨著。
该书40卷,记述了1252 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 而且也是一部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他为官" 执法清刻 ",颇遭皇族、豪强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乘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作关右大使,途中萧宝夤把他和他的弟弟道竣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古代名人墓葬与人文精神
作者:衣长春宋媛媛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年第11期
[摘要]保定市及其辖县内保存了大量历史名人的墓葬,这些墓葬既是一种物质财富,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它们记录了保定的历史,又彰显着保定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
通过这些墓葬资源,能够整理出更多的曾在保定的历史名人,进一步挖掘这些名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对当前保定城市的文化建设有着极重要的启示作用,更有利于人们去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保定府;墓葬;人文精神;文化资源
保定地区墓葬遗迹极其丰富。
近几十年来,考古挖掘与古墓调查都取得了可喜成果,大批古墓陆续被发现。
目前学术界对保定地区墓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墓葬的挖掘及其本身的结构,也有些学者转向墓葬的保护与利用,但是对墓主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则有待做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论述,试图从保定地区的古墓资源入手,梳理出长眠于保定的文化名人及其生活轨迹,并挖掘其身上特有的精神气质,以期为保定的文化建设有所贡献。
一、保定地区历代墓葬概况
据清代方志记载,保定辖二州、十四县:祁州(今河北安国市)、安州(今河北安新县安州镇)、清苑、满城、安肃(徐水)、定兴、新城(高碑店市新城镇)、唐县、博野、望都、容城、完县(顺平)、蠡县、雄县、东鹿(辛集市)、高阳。
这二州十四县存留了大量的名人墓葬,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文人、隐士,长眠于此。
据统计,保定区域内的古代墓葬数量约为253处。
根据墓主身份,按时间举例如下:
中古时期有三座墓葬,分别是颛顼帝墓、尧母墓与尧子丹朱墓。
颛顼帝是我国传说中的上古五帝之一,相传颛顼帝是皇帝的后裔,有圣德而被立为帝,其陵墓在今高阳县旧城东门外。
尧母与其子丹朱墓均在今望都县,望都县也因母尧庆都而得名。
这些都反映了保定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周至战国时期有古墓六座,其中齐顺王陵即在今满城县,战国名将廉颇、樊於期墓分别在保定的府城和蠡县。
廉颇是赵国抗秦、齐大国的名将,骁勇有谋略。
秦汉时期的古墓有九座,其中秦朝的古墓一座,即秦国卿大夫甘罗墓,《史记·甘罗传》中记载称甘罗自幼聪颖过人,曾成功劝说赵国献地给秦,获秦王赏识拜为上卿。
汉朝的古墓有八座,中山国的康王、颖王、宁王墓均在保定的唐县。
魏晋时期的古墓六座,其中有两晋时期的三座,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墓,西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张华墓均在保定安肃县.北魏时期有古墓三座,崔氏三墓均在保定博野县。
隋唐五
代时期的有古墓十一座,其中有隋代的古墓两座,成帝妃班妃墓在安肃县,隋代名臣冯原墓即在高阳县,唐代八座,五代有一座。
宋代以后,保定地区的墓葬数量增加较快,宋、金、元时期古墓七十五座,宋代十三座,著名理学家朱熹、程氏墓分别在保定府城和博野县;金代的十二座,著名的孝子刘珏墓在今满城县。
元代五十座。
刘智是元代有名的孝子,姓刘名智字明之,明代将领孙承宗曾题《刘孝子墓碣》写道:“刘孝子者,胜国百夫长。
曾剖肝廖亲,事在刘进士士美题词”[1],并对其孙生灿然曰:“为侯王之裔,不若为忠孝之裔”[1] 。
明清两代有古墓一百四十三座,明代一百零六座,清代三十七座。
由上可见,保定历代的名人墓葬资源非常丰富。
从时间上看以宋代以后,金、元、明、清四个时期的官员墓葬居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保定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从墓主的官职上看,级别上到中央丞相、尚书,下到地方巡抚,乃至县令,类型从文官、谏臣到武将,亦或是掌管经济事务的官员,在府志中都有记载。
这些官员大都在任职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精忠报国、威武不屈,为民称颂。
此外,府志还记载了一批魏晋以来的文人、隐士墓,在思想、诗、词、歌、赋等文化领域都成绩斐然,由此看出保定十足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墓葬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透视
保定经千年演变,地域不断扩大,其职能由军事转向多元化,千百年来有无数名人在这片土地上开拓江山、抛头颅洒热血、挥毫泼墨。
从资料记载来看,保定名人墓葬遗存丰富、集中,且连续性强,这些墓葬本身是一种珍贵的物质资源,为研究保定地区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而对这些墓葬进行开发、利用,又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墓葬既体现了物质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并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这些品质早已成为保定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摒弃这些历史文化传统,必将使当今保定的文化建设成为无源之水。
要将保定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就必须进一步挖掘这些墓葬资源蕴含的优秀人文精神,并将其传承和弘扬下去。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保定并不缺少学者文人。
与文官武将相比,这些学者文人更专注于自身精神的升华,更明显地体现出一种独有的人格精神,一种醉心于文化思想研究的心态,一种敢于在自己领域有所突破并且敢于创造新的成绩与贡献的精神。
这种精神,即是一种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刘因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
《保定府志》中记载,“刘因墓在容城溝市村,因官右赞善,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3]刘因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性不苟合。
刘因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有《四书精要》、《易系辞说》等。
广泛流传于世的《静修集》是诗文集,收录各体例的诗词800余首。
其诗歌的名声在元初诗坛堪称一流。
清代学者尹会一在学术上成就很大。
《保定府志》载尹会一墓在博野县东章村。
尹会一“终身钦慕颜、李之学,但言义理仍宗程朱。
平生尚实行而薄空言,重身心而轻文字。
反对守书本、奉语录,自溺于记诵之末,高谈性命,不获受益于身心。
训饬士子,讲习《小学》。
教士课程分为治《诗》、《书》、《易》者,附以《大学衍义》及《衍义补》;治三《礼》者,附以《文献通考》;治《春秋》三传者,附以《资治通鉴》及《纲目》,以期致用”。
[7]可见,尹会一在学术方面崇尚实用和践行,反对空洞,注重身心领悟,反对沉浸在书本当中高谈阔论,忘记现实。
同时,还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讲授经典著作,有所心得。
通过这些墓主身上所蕴含的思想精神,能够看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需要具备的精神和品质。
理解和传承这些高尚的精神,对于个人而言,能够提升个人的素养和内涵,使个人的人格得到升华。
这些具有高尚人格品质的人才既是保定文化建设所需要和依靠的,也是文化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
三、对现代保定文化建设的启示
忠诚、坚毅、勤勉、耿直是保定地区古墓墓主的人格精神所在,这些品质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已经融入保定这座古城,是保定的一面旗帜,是保定文化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和开发这些古墓资源,传承保定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既是保定建设文化古城的重要途径,也是其重要内容。
它的意义不仅在墓葬本身,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既是当今保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今保定得以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动力。
透过保定古墓遗迹,整理和挖掘墓主的生平、事迹、精神品格,能够使我们更加了解保定历史文化与精神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去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美然.元孝子百户刘智墓碑考释见姜锡东:华北区域历史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J].保定:河北大学版社,2011.
[2](清)朱彬.礼记训纂[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
[3](清)李培祜.保定府志见傅璇琮:《中国华北文献丛书》中第一辑《华北稀见方志文献》[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4]赵颖霞,李中琴.保定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保定学院学报,2010,(02).
[5]彭黎明,彭勃.全乐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