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汉语史专题研究·绪论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01绪论

古代汉语-01绪论

语言文字学
传统语言文字学 文 献 语 言 学
《隋书· 经 《崇文总 籍志》 目叙释》
《论语言文字之学》
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故名。隋唐以后, 范围扩大,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字的总称。近代章炳麟认为小学 之名不确切,主张改称语言文字学。
后来,文字学发展成为研究文字形体的学科。重点 研究文字的结构,形体的变迁、发展,字形的规范 化和文字改革。 走 马 观 花
古代汉语
(一)


第一讲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 三、古代汉语學什么 四、如何学习古代汉语 五、常用工具書及使用
教学重点:古代汉语的定义、两种书面语形 式及其课程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书面语的分化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五四”以前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 共同语,是一种书面文献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 对而言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一) 汉语发展的分期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第一、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以继承祖 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培养阅读古代文献的综合能力。 《四库全书》入选的书籍有3475部,79070卷。 其中有大量文学、史学、哲学和科技著作。
古书阅读存在的问题:
(1)读不懂,不明白古文的意思。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2)用现代汉语来理解,不明确古今区别, 造成误解。 “富贵则亲戚畏惧”《国策· 秦策一》 (3)用现代汉语来理解,好象讲得通,其实 不精确。 “时乎时,不再来。”《史记· 淮阴侯列传》

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

第1章绪论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汉语史的对象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是怎样形成的,古代汉语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渐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汉语。

汉语发展的历史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先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现代语言各构成部分----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语汇语义的发展汉语史的任务通过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汉语的特殊的内部发展规律。

特殊规律: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由具体语言的构成特点制约。

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任务是发现规律,汉语史的性质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与汉语史密切联系的学科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和方言普通语言学(一般规律)中国史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发现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了解现在,更彻底地了解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规范寻找历史的根据。

把握发展方向,促进现代汉语有规律地健康发展汉语史的根据1.现代方言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上的差别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粤方言保留中古入声韵尾,赣方言合并,北方话入声消失,可以考察入声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

2.亲属语言用历史比较法考察亲属语言的差异,可以证明古汉语在语音语法语汇各方面的情况。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4.甲骨文、金文借助这些文物,方能接触三千多年前的汉语。

5.汉字的结构。

表意字,分析字形探求本义,从本义分析引申义。

形声字,造字之初,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相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考察声旁和整字的读音差异,或者同声符的字的读音差异,考察语音演变。

假借字和本字,音同音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语音演变的结果。

6.韵书、韵图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

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

8.姓氏、地名保存古音。

汉语史讲稿I(绪论)

汉语史讲稿I(绪论)

例如《说文》:“冓,交积材 也。”“構、遘、觏、講、購、溝、媾”, 从“冓”得声,都有“交接相通”的意思。 《说文》:“構,盖也。”也写作“搆”。 《淮南子·本经》:“大構驾,兴宫室。” 《说文》:“遘,遇也。”“觏,遇见 也。”“講,和解也。”“購,以财有所求 也,”“媾,重婚(交互结为婚姻)也。” 《释名·释地》:“溝,搆也,纵横相交搆 也。”
有些在某一时期看来是罕见或特殊的现象,在 另一时期却可能十分常见或者暗示着某种语言变化 的规律。用“见”和“于”表示被动.在春秋以前 还只是个别的例子,如《沈子簋》:“乃沈子妹克 蔑,见厭于公。”春秋以后就变成了十分常见的形 式。“屯(纯)”作总括词“皆”讲在先秦典籍里也 只有个别例子,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訾 (zī)其里正与伍老屯二甲。”《考工记·玉人》: “诸侯纯九,大夫纯五。”郑玄注:“纯犹皆也。” 朱德熙从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的竹简里, 发现这类用法的“屯”字达21个之多。六朝以后写 作“镇”,也很常见。如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 诗》:“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
对于汉语,我们应当有比较全 面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懂得它 的今天,还应当懂得它的昨天 和前天,从而预见它的将来。
一、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内部规律的 科学,它研究的是汉语发展的历史。它 的任务是要研究汉语发展的特殊的内部 发展规律,研究汉语语音、语法、词汇 各要素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结 果。
5.探源。就是探明某种语言事实的起源及其 演变,以便了解它的发展线索和规律。可以抓 住现代汉语的某一现象向古代一直追上去,也 可以抓住古代汉语的某一现象向现代直追下来, 还可以抓住中古汉语的某—现象既向上追溯, 又向下推求。例如林焘的《北京官话溯源》是 从现代北京话出发探索它的起源,而朱德熙的 《说“屯(纯)、镇、衠(zhūn)”》从河南战国 楚墓竹简中的“屯”字,上推甲骨文,下推现 代方言,探索了总括词“屯(纯)”的整个发展 历史。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

第一讲:一、《汉语史稿》的背景和地位:《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程的讲义,《汉语史稿》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著。

(50年代)二、汉语史与汉语学史的区别:1.汉语史是汉语客观的发展历史,而汉语学史为汉语研究的历史。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王力先生有《汉语史稿》著作的同时,又有《中国语言学史》的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类似关系的学科:语言史与语言学史、语法史与语法学史、词汇史与词汇学史。

3.“学史”与“史”研究的对象不同,相互促进,不能相互代替。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一、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客观发展的现象及内部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客观现象和规律。

斯大林说:“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研究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二、语言的发展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1)语言内部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性:1.词汇。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变化最快)2.语音。

3.语法。

(最稳定)2)语言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1.现代方言与汉语史的关系。

现代方言是汉语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反映的是汉语史不同阶段的语言特征。

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2.普通话与汉语史的关系。

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词汇基础、以现代白话文典范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是汉语史发展的结果和一个阶段。

第二节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重点)简答+填空一、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研究的三个阶段及主要内容:1)第一阶段: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义研究阶段。

1.小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目的是为“读经”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所以习惯上称为“小学”。

现代语言学研究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为经学而研究语言文字。

2.语文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另一个称呼。

汉语史绪论课件2011

汉语史绪论课件2011

绪论王力先生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早年家境贫寒,14岁时,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

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以后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6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

27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从此致力于汉语语言科学大厦的构建工作。

五十多年里,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是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一代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

王力一生著作等身,写了近千万字的学术论著,其中专著40多种,论文近2O0篇。

主要专著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

其重要论著编入《王力文集》(20卷)。

第一节一、汉语史研究的对象、任务及意义1.对象:汉语的历史,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的演变历史。

2.任务:研究汉语史,就是要弄清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特别是特殊的内部规律。

3.意义:(1)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2)有助于理解现代汉语方言、学好普通话(3)有助于中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哲学史、法律思想史、民俗史等学科的研究(4)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普通语言学理论二、汉语史研究的依据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部分。

研究语音史,韵文最为重要。

先秦古音的韵部主要就是根据《诗经》《楚辞》及先秦散文中韵文的用韵归纳出来的。

研究古代汉语词汇、语法,历代文学、哲学、政治、医学、科技等方面的著作非常重要。

甲骨卜辞是研究上古汉语最为可靠的材料。

春秋战国,学术繁荣,典籍大大丰富。

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论语》,诸子散文《老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战国策》《楚辞》等,都是当时重要的研究语料。

汉语历史语言学专题研究

汉语历史语言学专题研究

汉语历史语言学专题研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从历史的角度对汉语的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对汉语历史语言学中文字、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各部分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比较和讨论,对汉语言文字学有较为清楚和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掌握历史语言学初步的学科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好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本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

教学上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安排四次课堂讨论。

二、基本教学内容1、汉语历史语言学概说(1)历史语言学研究概说(2)汉语历史语言学研究历史和现状2、文字问题(一)(1)汉字的性质化特点(2)汉字的形体演变3、文字问题(二)(1)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2)因形求义4、文字问题(三)(1)古书的用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2)汉字的规范化与汉字教学5、课堂讨论-文字学热门话题(一)(1)有关现代汉字属性问题的研究(2)现代汉字的应用6、汉语历史语音学(一)(1)汉语历史语音学研究的旨趣、对象和方法(2)汉语语音史研究的热点(上古音的构拟原则)7、汉语历史语音学(二)(1)《广韵》和中古音系(2)中古音研究热点问题(《广韵》音系的性质)8、汉语历史语音学(三)(1)《中原音韵》和近代音(2)近代音研究热点问题(《中原音韵》及其基础方音问题)9、课堂讨论(二)10、词汇问题(一)(1)如何进行汉语词汇研究(2)古代汉语的多义词(3)古代汉语词的同义关系及辨析11、词汇问题(二)汉语的词义(1)汉语词义的历史演变1)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差异的原因3)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4)古今汉语词义的沟通5)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合成词之间词义的对应(2)汉语词的多义性1)古今汉语的多义词2)词的本义与引申义3)文字假借与假借义(3)语素义和双音合成词词义的关系12、词汇问题(三)(1)词类活用(2)古代汉语词的同源关系13、词汇问题(四)(1)训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2)训诂实践14、课堂讨论(三)(1)组合同化(2)词族(3)中文信息处理与词汇研究(4)中文断词标准讨论15、历史汉语语法问题(一)(1)汉语历史语法的分期(2)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断代文献16、历史汉语语法问题(二)(1)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的发展(了、着、过)(2)词序、语序的演变17、历史汉语语法问题(三)(1)特殊句式的产生和发展(判断句、处置式、被动式)(2)语法结构的复杂化、严密化18、课堂讨论(四)三、主要教学参考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

汉语史绪论

汉语史绪论

外部原因指某种社会条件引起的语言变化。 例1:“朕” 例2:癌,《中华大字典》(1915) “yan”,195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仍然 读“yan”。1961年《新华字典》大修,为 了使“癌症”(cancer)和“炎症” (inflammation)有所区别,才将“癌” 改音“ai”。
第一节

学习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应 注意的问题
2、区分通例和特例 黎锦熙:例不十,法不立。 王 力:例外不十,法不破。 例1、《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 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第一节
学习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应 注意的问题
3、注意语音、词汇和语法各方面之间的联 系。 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言是大厦 语法----用词造句的规则 (建筑的规则) 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客 (修好的大楼的外观)
汉语史
第一章 绪论
பைடு நூலகம்
概念
汉语的历史叫做汉语史,包括汉语语音史、 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三大块,汉语史 是研究汉语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 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及其历史演变 规律。
第一节
学习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应 注意的问题
一、汉语史学习的重要性: 1、汉语史是汉族历史的一部分,学习中国 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古代文化遗产,可以 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 扬光大,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强 爱国主义思想。 2、学习汉语史,对于学好现代汉语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学习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一、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 二、前人的研究成果 三、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 1、外语借词(外语借汉语和汉语借外语) 2、亲属语言:语言学家根据各种语言之间亲属关系的远 近或共同成分的多少推测出世界上存在着汉藏语系,印 欧语系,闪汉语系等几大语系。古汉藏语是汉语及其亲 属语言的源头,由它分化出来的语言据查大大小小不下 300种,比如像汉语、藏语,泰语,苗语,缅甸语,壮语 等。这些语言来自同一个母亲,因此有着亲属关系,是 亲属语言。通过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旁证汉语史上 某些语言现象。 四、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史-绪论》课件

《汉语史-绪论》课件

2、中古汉语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 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 产生;舌上音产生;大量古入声字变为去声。
(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 量增加;有了一定数量的外语借词。
(3)语法上,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系词 “是”和新的判断句广泛应用;否定句、疑问 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后面;用“将”和 “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
近代汉语的作品,特别是元明清的文献,要注 意其中方言色彩的考察。
参考书
殷国光等 《汉语史纲要》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11。
王力 《汉语史稿》 商务印书馆 向喜 《简明汉语史》 商务印书馆 2010. 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05. 蒋绍愚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 北京大学出
三、汉语史研究的基本步骤
1、根据研究目标,确定若干个历史层面(如 春秋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唐五代等)
2、在每个历史层面确定若干部具有代表性的 文献作为考察对象。
3、对各个层面语料中的研究对象(语法、词 汇等)进行分析归纳。
4、对归纳出的结果作历时的比较,追寻其历 史发展轨迹。
5、对语言现象的历史变化力图作出解释,探 讨原因,总结规律。
(6) 拿旧书侪卖脱伊。(上海话) (7)将条颈链卖咗佢,唔系有钱啰。(广州话) (8)汝爱将惹字写好其。(中山客家话)
二、汉语史研究语料简述 上古汉语: 甲骨文献、金文文献、简帛文献、诗经、尚书 诸子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 史记、淮南子、春秋繁露、盐铁论
汉书、论衡;太平经、修行本起经等东汉汉译 佛经
第三节 汉语史的分期
如何给汉语发展史分期,主要有两种看法,依 据两种标准。

汉语史专题研究

汉语史专题研究

1.1 訓詁和訓詁學
壹 甚麼是訓詁 貳 甚麼是訓詁學
壹 甚麼是訓詁
一 甚麽是訓 二 甚麽是詁 三 甚麽是訓詁
一 甚麼是訓-1
訓,説教也。(《説文·言部》)
訓,講解和教授。
訓亦是古書注釋形式之一
[東漢]高誘注劉安撰《淮南子》,各篇名後
即加有“訓”字。
原道訓、俶真訓、天文訓、墬形訓、時則訓、覽
有清時期
從聲音推求文字假借 考求文字本義,進而推證引申義 比證文句以考求詞義 因聲求義
肆 訓詁學的創新
二十世紀以來
字原、語根的考求 沈兼士《右文説在訓詁學上之沿革及其推闡》 同源字的考察 王力《同源字典》 虚詞研究 楊樹達《詞詮》 利用出土鐘鼎銘文考訂古書訓釋 王國維《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 對唐宋後語詞的重視 張相《詩詞曲語詞彙釋》
漢語史專題研究
訓詁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 國學院漢語史研究中心 黄仁瑄 hrenxuan@
閲讀文獻
訓詁學典籍
[漢]佚名《爾雅》,《四部叢刊》景印古虞鐵琴銅劍樓瞿
氏藏宋刊本。 [漢]揚雄《方言 》,《四部叢刊》景印江安雙鑑樓傅氏藏 宋刊本 。 [漢]許慎《説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之陳昌治本。 [漢]劉熙《釋名》,《四部叢刊》景印江南圖書館藏明嘉 靖翻宋本 。
三 甚麼是訓詁
訓詁連用約始於漢代,指解釋古代典籍。
漢興,魯申公爲《詩故訓》。(《漢書·藝文
志》) 初,左氏字多古字古言,學者傳訓詁而已。 (《漢書·劉歆傳》) 年十三,能通《詩》、《易》、《春秋》,博學 有偉才,盡通古今訓詁百家之言,善屬文。 (《後漢書·崔駰傳》)

解釋語言

第1章绪论(DOC)

第1章绪论(DOC)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语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意义一、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先看《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用今天的话来念,第一、二章还押韵,第三、四、五章已经不押韵了。

但在《诗经》时代都是押韵的。

“得、服、侧”同属于职部,“采、友”同属于之部,“芼”属于宵部,“乐”属于药部,宵药合韵(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中华书局,1999:474)。

再看《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第一段:晋侯(按:指晋文公)秦伯(按:指秦穆公)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按:指晋文公为公子逃亡时经过郑国,郑没有以礼待他),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fan2)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如果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会发现有许多地方不同。

例如,“军”、“是”,词性不同;“无礼于晋”、“贰于楚”、“言于郑伯”,语序不同;还有“子”的意思、语气词等很多地方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因为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无时无刻不在变。

但这种变化是渐变的,短时间里可能不容易看出来,时间一长,差别就显示出来了。

以上两例都是上古汉语材料,距离今天已经很遥远了,所以差别很明显。

但同样也存在继承。

这种发展变化,就是汉语史的研究对象。

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并非无源之水,如果从商代算起,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里,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就是汉语史要研究的内容。

汉语史是研究汉语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就是汉语发展、变化的历史。

汉语史课件(一)绪论

汉语史课件(一)绪论
衣带渐 宽终不 悔
《汉语史》
主讲:王世利 E-mail:wangshili@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总结
现代汉语的特点 汉语语音史 汉语词汇史 汉语语法史
绪论



一、汉语史及其要解决的问题 二、汉语的历史分期 三、学习汉语史依据的材料 四、应有的学习态度

《方言》:全称;作者;东晋郭璞的注和清代戴震
的疏证;体例 (卷1):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 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 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说文解字》 《释名》 郑玄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三个阶段: 语义研究阶段:汉初(前三世纪)—东晋末 (五世纪),《尔雅》《方言》《说文解字》 《释名》及郑玄等。 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五世纪)—明末 (十七世纪)出现了一批韵书(如《切韵》系 韵书)和韵图 全面发展阶段:清初(十七世纪)—现在
2、吕叔湘(1985) 古代汉语 公元前500-公元700年 早期官话 公元701-公元1900年 现代汉语 公元1901-现在
3、石毓智(《汉语语法化的历程》2001) 古代汉语 公元前700年-公元前200年 中古汉语 公元前199-公元900年 早期现代汉语 公元901年-公元1500年 现代汉语 公元1501年-现在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五世纪)—明末 (十七世纪) 出现了一批韵书,如《切韵》系韵书,包括 《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 韵图,如《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 图》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汉语史(一)绪论PPT文档共26页

汉语史(一)绪论PPT文档共26页

Hale Waihona Puke END汉语史(一)绪论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汉字文化研究绪论56页PPT

汉字文化研究绪论56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汉字文化研究绪论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最新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

最新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

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第一讲绪论一、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⑴何谓汉语史?所谓汉语,是指汉族人民所说的语言.而汉族是由汉朝得名.汉语、汉族都是汉代以后才有的名称. 汉语这一名称最初见于六朝<世说新语·言语>:“高坐道人不作汉语”.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谦以大教虽行,而经多梵文,虽未翻译,已妙善方言,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

”汉语史,即汉语发展史的简称.⑵汉语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即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一般内部规律和特殊内部规律。

即指针对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

比如,语言各个构成部分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快,就是语言的一般规律之一。

特殊内部规律是指一定的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

⑶汉语史的研究意义:研究汉语史,首先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研究汉语史,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有重要意义。

研究汉语史对于普通话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

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

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语义研究阶段汉初(公元前3世纪)——东晋末(5世纪)代表作品是汉代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尔雅》《尔雅》是中国最古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词义的专书。

关于它的作者说法不一:三国魏人张揖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汉代郑玄认为是孔子门人,欧阳修认为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尔。

”郭沫若认为“《尔雅》虽号称周公所作,然实秦汉之际之所纂集,其中且多秦汉人语。

”何九盈认为战国末年齐鲁一带的儒生所作.《尔雅》的成书年代也存在西周初、战国末年、西汉等不同说法.王力先生认为应在西汉。

《尔雅》按意义分类,全书十九章,每章篇名都是用“释×”表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汉语史:绪论

汉语史:绪论

《切韵》 陸法言的切韵(601)是現在能看見的最早的 一部韵書。收字11000多个,分为193韵。 但切韵原本已經不存在,后来發現許多唐 人的手抄本。 《切韵》审音精确,权威性强,适应范围广, 故《切韵》一出,六朝以来的韵书便湮没 无闻了。《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 的标准韵书。
《廣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 《切韵》有許多增訂本。最晚的增訂本是北 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增订的《廣韵》和 宋仁宗时宋祁等修订的《集韵》。一般人 所說的“《切韵》系統”實際上是根據 《廣韵》系統。《廣韵》收字26194个,比 《切韵》多出1倍以上;共分206韵,比 《切韵》多出13韵。分為五卷,平聲兩卷, 上去入聲各一卷。 《切韵》在漢語史上佔 有重要的地位。根據《切韵》的語音系統, 可以上推古音,下推今音,現代漢語普通 話和各地方言的語音系統,基本上可以從 《切韵》系統上得到解釋。
它收集了先秦主要典籍中的常用词语加以整理研究并按同义词的类属分类编排共分释诂释言释训释亲等19篇开创了辞书释义的通例为训诂学奠定了基础
汉语史稿
王力 著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 县博白镇新仲村岐山坡人。王力26岁考入清华 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 任四位学术大师。27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 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 年回国,从此毕生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 科的构建工作。 主要专著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 学》、《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中 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其重要论著 编入 《王力文集》。
王引之的主要著作是《经義述聞》和《經 傳釋詞》。 《經義述聞》是解釋經義的書(述聞表示是 從他父親處聽來的話),王引之的方法是: 凡前人傳注有不相同的地方,就採用其中 合於經義的一說;如果都不合經義,就參 考別的經書和古人原有的訓詁,另作解 釋。. 《经傳釋詞》是一部专门解釋虛詞特殊用 法的書。

汉语简史复习提纲

汉语简史复习提纲

汉语简史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同时也是汉语的历史,就是研究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在几千年来的发展变化历史。

2.汉语史的任务就是要研究汉语发展的特殊内部规律。

3.对汉语发展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1)汉文化起源的多样性;(2)汉字超越时空的一统作用;(3)佛教文化的传入——“四声”理论的传入;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双声叠韵;白话语录文体;(4)社会分合和人口迁徙,如唐朝高度胡化。

4.汉代语义研究的代表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5.《尔雅》是中国最古的字典,其中的字是按意义分类的。

6.《方言》,杨雄著,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也是按照意义排列的。

7.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按字的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

8.刘熙的《释名》也是按意义编排的字典。

9.南北朝以后,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音节出现声母和韵母。

10.陆法言的《切韵》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一部韵书。

它最晚的增订本是1008年的《广韵》和1037年的《集韵》,《广韵》共分206韵。

11.从十三世纪到十七世纪,即元明两代,语言研究主要是在北方的活语言方面。

代表作有周德清的《中原广韵》,乐韶凤、宋濂等的《洪武正韵》。

12.《中原广韵》是为北曲而作的,就声调来看,当时北音的入声已经消失,而平声分为阴阳两类;韵类分为十九部,与今天北音情况基本一致。

13.《洪武正韵》自称“一以中原雅音为定”,但仍夹着吴音的特点,如浊音和入声。

14.清朝出现了不少字典类的官书,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

15.清代说文四大家为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其中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按古韵十八部排列,每字下面先列本义,其次列转注,其次列假借。

16.钱大昕证明了声母中“古无轻唇音”(如w/v)、“古无舌上音”(如d/t).17.中国第一个语法学家是马建忠,他的《马氏通文》是第一部语法书,受了拉丁语法的影响。

18.研究汉语史的四个原则:(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语言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影响语言的发展;(3)重视语言的方面的联系:语音是有声语言的词汇的体现者,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这些材料的组织者(语言三要素的联系);(4)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

汉语史(一)绪论

汉语史(一)绪论
收錄於《甲骨文精粹選讀》(語文出版社,1996年)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文物出版社,1988年)《商 周古文字讀本》(語文出版社,1989年)《馬王堆漢 墓帛書》《郭店楚簡》《睡虎地秦墓簡》《上海博物 館藏戰國楚竹書》等
兩漢:簡帛文獻
收錄於《銀雀山漢簡》《居延漢簡》《居延新簡》 《敦煌漢簡》《尹灣漢簡》《懸泉漢簡》《武威漢簡》 等
上古漢語:先秦、秦漢(西漢是上古向中古
的過渡階段) • 上古前期:殷商西周 • 上古後期:東周秦漢 中古漢語: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初唐、中唐 是中古漢語向近代漢語演變的過渡階段) 近代漢語:晚唐五代到晚清 • 近代前期:唐五代北宋 • 近代後期:南宋元明清 現代漢語:鴉片戰爭以後
四、漢語史的研究材料
2. 漢譯佛經:
初期漢譯佛經的口語化程度高於同時的中土文獻,
利用漢譯佛經研究漢語語法,可以清楚地看到某 些漢語語法成分演變的軌跡。
《中本行經》《撰集百緣經》《六度集經》、
《雜寶藏經》《賢愚因緣經》《佛本行集經》 《百喻經》……
漢譯佛經主要保存在《大藏經》中。目前流行的
是使用日本的《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 经》),國內亦出版了《中華大藏經》。
收錄於黃征、張涌泉《敦煌變文校注》、項楚《王
梵志詩校注》、任二北《敦煌歌辭總編》
現在所見禪宗語錄《壇經》《神會語錄》也出於敦
煌寫本。
五、漢語語法史參考書目
楊伯峻、何樂士 《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語文
出版社,2001。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呂叔湘文集》第一
卷),商務印書館,1990。
東漢魏晉南北朝的一些史書究竟用作哪個時代的
語料,學術界有爭議。如《後漢書》(劉宋范曄 撰)、《晉書》(唐房玄齡撰)、《南史》(唐 李延壽撰)、《北齊書》(唐李百藥撰)等。 以史書所記載的年代爲准或以作者寫作時間爲准 皆失之偏頗。徵引前代的原始資料應當看作前代 的語言,而記事、敘述性語言可能是作者寫作時 代的語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詮言訓463
一 甚麼是訓-4
兵略訓489

兵,防也。防亂之萌,皆在略謀,解諭至論用師之意也,故曰“兵略”。 山爲道本,仁者所處。説道之旨,委積若山,故曰“説山”,因以題篇。 木叢生曰林。説萬物承阜,若林之聚矣,故曰“説林”,因以題篇。 人間之事,吉凶之中,徵得失之端,反存亡之幾也,故曰“人間”。 脩,勉。務,趨。聖人趨時,冠������弗顧,履遺不取,必用仁義之道以濟 萬民,故曰“脩務” ,因以題篇。 泰言古今之道,萬物之指,族於一理,明其所謂也,故曰“泰族” 。 凡“鴻烈”之書二十篇,略數其要,明其所指,序其微妙,論其大體, 故曰“要略”。
古文經
漢武帝末年,魯恭王劉餘壞孔子宅,得《尚書 》、《禮》、《論
語》、《孝經》等凡數十篇,後又在河間獻王(劉德)等處,陸續 發現許多戰國時遺留下來的儒家經典,都是用以前的小篆寫成的, 這些經書被稱為古文經。 古文經多古字古義,遂有人專為注釋。 毛詩屬古文經,魯、齊、韓三家詩屬今文經。
三 甚麼是訓詁
訓詁連用約始於漢代,指解釋古代典籍。
漢興,魯申公爲《詩故訓》。 (《漢書 · 藝文
志》) 初,左氏字多古字古言,學者傳訓詁而已。 (《漢書·劉歆傳》) 年十三,能通《詩》、《易》、《春秋》,博學 有偉才,盡通古今訓詁百家之言,善屬文。 (《後漢書·崔駰傳》)

解釋語言
晉·吕忱《字林》7卷,宋·何承天《纂文》3卷,北魏·陽承������《字統》 21卷,梁·阮孝緒《文字集略》6卷,梁·頋野王《玉篇》30卷。
三 隋唐時期的訓詁
經、史、子、集皆有訓釋
經部 唐·孔穎達《五經正義》、賈公彦《周禮注疏》、徐彦《春秋公精傳注
疏》、楊士勛《春秋穀梁傳注疏》
史部 司馬貞《史記索隱》、張守節《史記正義》、顔師古《漢書注》、李賢
四 宋元明時期的字義之學
宋代學術思想解放,首倡右文説
王安石《字説》
王子韶《字解》20卷,倡“右文説”。
邢昺《爾雅疏》、鄭樵《爾雅注》 朱熹《周易本義》等利用了鐘鼎彝器的銘文
元代 明代
朱謀㙔《駢雅》類聚古書中義近雙音詞
方以智《通雅》對後代學者有影响
叁 訓詁理論的創建
貳 甚麼是訓詁學
訓詁者,用語言解釋語言之謂,若以此地之 語釋彼地之語,或以此時之語釋昔時之語, 是屬訓詁之所有事,而非構成之原理。真正 之訓詁學,即以語言解釋語言,初無時地之 限域。且論其法式,明其義例,以求語言文 字之系統與根源是也。(黄侃《訓詁述略》, 《制言》第七期。)
以語言解釋語言,初無時地之限域; 訓詁和訓詁學有區别亦有聯係; 論其法式,明其義例; 以求語言文字之系統與根源。
一 兩漢時期的經傳注釋 和辭書編纂
(一)古文經和今文經 (二)漢小學四種
(一)古文經和今文經
今文經

西漢初年,政府在京城設立太學、教授五經……這些經書為了講授
便利,都用當時通行的文字——隶書改寫,所以叫做‚今文經‛。 (郭沫若《中國史稿》)
魯詩、齊詩、韓詩、 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等是其例 “書”出伏生,“禮”出高堂生,“春秋公羊傳”出公羊氏和胡毋生 西漢惠帝時始重儒家經典 傳授今文經的學説叫今文經學
有清時期
從聲音推求文字假借 考求文字本義,進而推證引申義 比證文句以考求詞義 因聲求義
肆 訓詁學的創新
二十世紀以來
字原、語根的考求 沈兼士《右文説在訓詁學上之沿革及其推闡》 同源字的考察 王力《同源字典》 虚詞研究 楊樹達《詞詮》 利用出土鐘鼎銘文考訂古書訓釋 王國維《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 對唐宋後語詞的重視 張相《詩詞曲語詞彙釋》
精神訓218
一 甚麼是訓-3
本經訓244

本,始也。經,常也。本經造化出于道,治亂之由,得失有常,故曰 “本經”,因以題篇。
主術訓269

主,君也。術,道也。君之宰國統御臣下,五帝三王以來,無不用道而 興,故曰“主術”也,因以題篇。
繆異之論,稱物假類,同之神明,以知所貴,故曰“繆稱”。
《後漢書注》
集部 隋·陸善經《昭明文選注》、唐·李善《文選注》 子部 楊倞《荀子注》、成玄英《南華真經義疏》
辭書編纂發達
字書、韻書 隋·諸葛穎《桂苑珠叢》100卷,武則天《字海》100卷,唐玄宗《開元文
字音義》30卷 義》100卷
音義書 陸德明《經典釋文》30卷,玄應《大唐衆經音義》25卷,慧琳《一切經音
冥訓、精神訓、本經訓、主術訓、繆稱訓、齊俗 訓、道應訓、氾論訓、詮言訓、兵略訓、説山訓、 説林訓、人間訓、脩務訓、泰族訓、要略
一 甚麼是訓-2
原道訓1

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歷萬物,故曰“原道”,因以題篇。 俶,始也。真,實也。道之實,始於無有,化育于有,故曰“俶真”, 因以題篇。 文者,象也。天先垂文象,日月五星及彗孛皆謂以讉告一人,故曰“天 文”,因以題篇。
漢語史專題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 國學院漢語史研究中心 黄仁瑄 hrenxuan@
閲讀文獻
閲讀典籍
[漢]佚名《爾雅》,《四部叢刊》景印古虞鐵琴銅劍樓瞿
氏藏宋刊本。 [漢]揚雄《方言 》,《四部叢刊》景印江安雙鑑樓傅氏藏 宋刊本 。 [漢]許慎《説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之陳昌治本。 [漢]劉熙《釋名》,《四部叢刊》景印江南圖書館藏明嘉 靖翻宋本 。
參考文獻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M].新1版.北京:中華書局,2004.
王寧.訓詁學原理[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
教學内容
1 2 3 4 5 緒論 形訓和《説文解字》 音訓和《釋名》 義訓和《爾雅》《方言》 古籍的利用
1 緒論
1.1 1.2 1.3 1.4 訓詁和訓詁學 訓詁學和語言學 訓詁學的研究任務 訓詁學的歷史發展
説山訓520


説林訓554

人間訓586 脩務訓629 泰族訓663

要略700
二 甚麼是詁
詁,訓故言也。(《説文·言部》)

故言者,舊言也。十口所識前言也。訓者,説教也。訓故 言者,説釋故言以教人,是謂之詁。分之則如《爾雅》析 故訓言爲三,三而實一也。漢人傳注多偁‚故‛者,‚故‛ 即‚詁‛也。《毛詩》云‚故訓傳‛者,故訓猶故言也。 謂取故言爲傳也。取故言爲傳,是亦詁也。賈誼爲《左氏 傳訓故》,訓故者,順釋其故言也。(段玉裁《説文解字 注·言部》“詁”字條,頁92下-93上)
1.4 訓詁學的歷史發展
壹 貳 叁 肆 訓詁行為的濫觴 訓詁實踐的發展 訓詁理論的創建 訓詁學的創新
壹 訓詁行為之濫觴
春秋戰國時期
一 訓詁舉例 二 濫觴原因 三 訓詁特點
一 濫觴期訓詁舉例-1
左 傳 · 宣 公 十 二 年
一 濫觴期訓詁舉例-2
左 傳 · 宣 公 十 五 年

詁,解釋古代語言。

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音古,又音故。……案: ‘詁’、‚故‛皆是古義,所以兩行。然前儒多作詁解, 《爾雅》本皆作《釋故》。今宜隨本,不煩改字。(陸 德明《經典釋文·毛詩音義》“故訓傳第一”下,上海古籍 出版社 1985年據北京圖書館藏宋刻宋元遞修本影印版,頁 203)
1.1 訓詁和訓詁學
壹 甚麼是訓詁 貳 甚麼是訓詁學
壹 甚麼是訓詁
一 甚麽是訓 二 甚麽是詁 三 甚麽是訓詁
一 甚麼是訓-1
訓,説教也。(《説文·言部》)
訓,講解和教授。
訓亦是古書注釋形式之一
[東漢]高誘注劉安撰《淮南子》,各篇名後
即加有“訓”字。
原道訓、俶真訓、天文訓、墬形訓、時則訓、覽
俶真訓44 天文訓79

墬形訓130

紀東西南北山川藪澤,地之所載,萬物形兆所化育也,故曰“地形”, 因以題篇。
則,法也。四時、寒暑,十二月之常法也,故曰“時則”,因以題篇。
時則訓159

覽冥訓191


覽觀幽冥變化之端,至精感天,通達無極,故曰“覽冥”,因以題篇。
精者,人之氣;神者,人之守也。本其原,説其意,故曰“精神”,因 以題篇。
魏·張揖
《廣雅》 纂集漢以前古書詞語和相傳古訓,體例依《爾雅》,而補《爾雅》所未備。 《古今字詁》 《難字》
東晉·郭璞
《爾雅注》 《方言注》
其他

《易》、《書》、《詩》等儒家經典之注釋 《史記》、《漢書》、《老子》、《莊子》及辭賦類之注釋 兼釋經、注之梁·皇侃《禮記義疏》、《論語義疏》等義疏體注釋 字書、辭書的編纂
繆稱訓318

齊俗訓343

齊,一也。四宇之風,世之衆理,皆混其俗,令爲一道也,故曰“齊 俗”。
道之所存,物動而應,考之禍福,以知驗符也,故曰“道應”。
道應訓378

氾論訓421


博説世間古今得失,以道爲化,大歸於一,故曰“氾論”,因以題篇。
詮,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故曰“詮 言”。
!!!!!!!! !!!謝謝!!! !!!!!!!!
孟 子 · 梁 惠 王 下
二 訓詁濫觴原因
語言有古今時地的不同 語言有書面語和口語的不同 社會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發展 對語言的社會功能的認識有所提高
三 訓詁特點
為社會生活、政治目的服務
貳 訓詁實踐的發展
一 二 三 四 兩漢時期的經傳注釋和辭書編纂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訓詁和義疏 隋唐時期的訓詁 宋元明時期的字義之學
一 濫觴期訓詁舉例-3
左 傳 · 昭 公 元 年
一 濫觴期訓詁舉例-4
孟 子 · 滕 文 公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