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

合集下载

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和方法。

1.创造温馨的环境:师幼互动的第一步是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亲切的环境。

教室应该布置整洁、明亮,有各种形式的玩具和教具供幼儿自由选择,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同时,师幼之间的座位应该靠近,方便交流和互动。

2.展示兴趣和关注: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兴趣,展示对他们的兴趣和关注。

比如,教师可以蹲下来和幼儿一起玩耍,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使用肯定性的语言:师幼互动中,教师应该使用肯定性的语言来表达对幼儿的赞赏和鼓励。

例如,当幼儿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可以说:“好样的,你真棒!”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4.提供安全的环境:师幼互动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幼儿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批评和惩罚,而是以鼓励和帮助的方式来引导幼儿的行为。

当幼儿犯错时,教师可以先询问他们的想法,然后提供正确的指导。

5.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师幼互动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角色,假装成为其中一种人物,比如医生、消防员等,与幼儿进行互动。

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探索自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或附近的公园等自然环境中,与幼儿一起探索和观察大自然。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也为师幼互动提供了丰富的话题。

7.组织合作活动:合作活动可以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游戏、小组活动等,在活动中要求幼儿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加强师幼之间的合作关系。

8.运用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如幻灯片、音乐和视频等,增加师幼互动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有趣的动画片,与幼儿一起观看,并与他们讨论和互动。

浅谈区域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的策略

浅谈区域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的策略

浅谈区域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的策略
师幼互动是区域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师幼互动可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和
教师的成长。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首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爱好和需求。

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他们所在的文化环境和家庭情况,从而更好地为幼儿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表现出真诚、友好的态度,让幼儿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是师幼互动的起点。

其次,创造积极的互动环境。

区域活动应该具备愉悦、轻松和安全的氛围,这种氛围
是师幼互动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元素,如音乐、绘画、游戏和玩具等,来营造愉快
的氛围。

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积极
性和自信心。

第三,灵活运用不同的师幼互动形式。

师幼互动不仅包括口头交流,还包括身体接触、表情和姿势等多种形式。

幼儿通常喜欢亲密的身体接触,如拥抱、握手、抚摸等。

教师可
以利用这些形式来传达温暖、关心和鼓励的信息。

另外,教师还可以创造出各种小组活动
和互动项目,让幼儿在小组中交流、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认知能力。

最后,及时反馈和修正。

师幼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幼儿表现,
包括肢体语言和言语表达。

对于好的表现应该及时表扬,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
于不好的表现应该及时提醒和批评,帮助幼儿纠正错误和改正缺点。

通过及时反馈和修正,教师可以促进师幼互动的良性循环,提高幼儿的素质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有效运用师幼互动的策略

有效运用师幼互动的策略

有效运用师幼互动的策略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增强。

以下是一些有效运用师幼互动的策略:1.创设情感良好的教室氛围: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安全且令幼儿感到受到尊重的教室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鼓励、关心和亲切的言语、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传递积极的情感。

2.提供赞美和鼓励: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进步和努力,并通过给予赞美和鼓励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赞美应具体明确,鼓励应积极热情。

3.倾听和回应:教师应当真实关注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并通过倾听和回应来表达对幼儿的尊重。

教师可以运用开放式问题、肯定和翻译式回应来促进对话和互动。

5.利用学习中的日常生活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习中的日常生活活动,如吃饭、睡觉、穿衣等,与幼儿进行互动。

这样的互动有助于增加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接触时间,促进亲密感和信任感的建立。

6.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玩具和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应鼓励幼儿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活动,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7.有意识地提供问题和挑战: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挑战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幼儿思考和回应。

8.设计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各类小组活动,如合作游戏、小组竞赛等,鼓励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通过共同的目标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9.老师示范:教师应该成为积极、乐观和有活力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

10.家庭合作:家庭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合作,与家长分享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共同制定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互动。

总之,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探究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探究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探究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究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一、了解幼儿兴趣爱好,设计适合他们的区域在设计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来设计适合他们的区域。

例如,在一个角落里放置一些玩具坦克、飞机等玩具车辆,会吸引喜欢这类玩具的男孩子前来参与;在另一个角落里放置一些益智游戏和拼图等,会吸引喜欢这类游戏的女孩子前来参与。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更加愉快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

二、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例如,在幼儿刚进入区域时,可以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引导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幼儿玩耍时,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究;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

三、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例如,在一个角落里放置一些海洋生物的玩具和图片,并播放一些海洋生物的音乐和声效,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另一个角落里放置一些建筑模型和工具,并播放一些建筑工人操作的视频和声音,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建筑工人的职业魅力。

通过这样的创设情境,可以让幼儿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

四、鼓励合作交流,增强幼儿社交能力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例如,在一个玩具车辆区域中,可以让幼儿一起组建一个玩具车队,并协作完成一些任务;在一个益智游戏区域中,可以让幼儿一起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可以让幼儿更加愉快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并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策略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在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效果,还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一、情感层面的策略1.建立亲密与信任:教师应主动与幼儿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通过微笑、拥抱、亲切的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这种积极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拉近师幼之间的情感距离。

2.关注与理解:教师应真正关注幼儿和他们的活动,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

通过耐心倾听和仔细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这种关注和理解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被重视,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宽容与接纳:幼儿处于成长阶段,犯错是难免的。

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避免使用批评、惩罚等消极的教育方式,以免伤害幼儿的情感。

二、教育方法的策略1.积极的教育方法:教师应采用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种正面的激励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2.以身作则: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3.合作探究式互动: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三、环境创设的策略1.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趣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种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应鼓励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营造温暖的、积极的、支持的环境。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有利于他们的认知和学习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

简述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简述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简述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和接纳幼儿: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幼儿,接纳他们的个性、背景和特点。

尊重和接纳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2. 倾听和理解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

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和互动。

3. 引导和鼓励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这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技能和能力。

4. 建立积极的互动: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积极的互动,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增进关系。

5. 关注和肯定幼儿的进步: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6. 创造安全的环境: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放松和自在。

7. 建立个人关系: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

总之,建构良好师幼关系需要教师在尊重、接纳、倾听、引导、鼓励、关注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从而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探究的目的与要求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探究的目的与要求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探究的目的与要求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探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具体要求如下:
1.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通过亲切、友善、耐心的师幼互动,增强幼儿对老师的信任感和情感联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3. 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培养幼儿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情感交流和互动:倾听幼儿的心声,与幼儿建立亲近、支持和共鸣的关系,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5. 提供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帮助幼儿体验成功和成长,建立自信心。

注意,以上回答仅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指导性建议,具体实施需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

师幼互动的策略和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和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和方法
师幼互动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师幼互动的策略和方法:
1. 创设亲近的环境:营造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建立起师生的良好关系。

2. 倾听和回应:教师应耐心倾听幼儿的发言,重视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和疑惑。

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展示对幼儿的尊重和关注。

3. 提供多元化的互动机会:创设各种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的活动,鼓励幼儿主动参与,促进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4.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和游戏环境,鼓励幼儿进行自发的创造和表达,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反馈,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和表达能力。

5. 鼓励幼儿的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权和决策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学会建立并实施决策的能力。

6. 利用表扬和奖励激励幼儿:及时、适度地给予幼儿的努力和成就认可和肯定,提供积极的反馈,激励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7.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教师应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鼓励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韧的品质。

幼儿如何学会保护个人隐私

幼儿如何学会保护个人隐私

幼儿如何学会保护个人隐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人隐私日益面临威胁。

幼儿作为弱势群体,更需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本文将介绍幼儿如何学会保护个人隐私,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第一,教育幼儿辨别个人隐私信息幼儿需要了解什么是个人隐私信息,以及如何辨别和保护这些信息。

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教育幼儿在不适当的场合和人际交往中,提高警惕,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同时,告诉他们不要回答陌生人的问题,不要随便透露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

第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包括不主动透露个人信息,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个人照片和家庭活动等私密信息。

同时,教育幼儿遇到陌生人时要保持警惕,并不轻易相信别人。

告诉幼儿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学校名称等身份信息。

第三,指导家长和学校加强隐私保护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幼儿个人隐私的保护,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在学校设置保护个人隐私的守则,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信息。

家长也要监督和规范幼儿的网络使用行为,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

第四,提升幼儿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幼儿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

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向幼儿传授正确使用互联网的知识和技巧。

教育他们不要随意点击垃圾信息、不打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不下载和安装未知的应用程序等。

第五,建立信任关系和沟通渠道家长和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到舒适和安全。

鼓励幼儿在遭遇困难或不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向家长或教师求助,并及时沟通交流。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幼儿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

第六,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社交媒体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许多幼儿可能会频繁使用。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社交媒体,不随意发布个人信息和照片,不与陌生人互动和交流,不参与不适宜的网络活动。

同时,监督幼儿的社交网络使用并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网络行为。

总之,保护个人隐私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是至关重要的一课。

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还能预防潜在的危险和伤害。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教导孩子呢?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隐私部位。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他们,被内衣和内裤遮住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画或者玩具人偶来进行直观的展示,让孩子有更清晰的认识。

接着,要给孩子传递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被别人看或摸的。

无论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都不可以。

告诉孩子,如果有人试图看或摸他们的隐私部位,这是不对的,要勇敢地说“不”。

并且,要尽快离开那个地方,去找信任的大人,比如爸爸妈妈、老师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创造一个开放和信任的环境,让孩子愿意与我们交流。

鼓励孩子提问,并且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

当孩子问到关于隐私部位的问题时,不要回避或者敷衍,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予解答。

比如,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能让人看我的隐私部位?”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因为这是属于你自己的特别的地方,就像你最心爱的玩具,只有你自己能决定谁可以碰它。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如何保护自己。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场景,比如在公园里遇到陌生人要求看他们的隐私部位,或者有亲戚朋友不恰当的触摸等。

在角色扮演中,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如大声拒绝、迅速跑开等。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隐私部位。

让他们知道,不能随便去看或摸别人的隐私部位,这是不礼貌和不文明的行为。

给孩子看一些相关的教育绘本或者动画片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这些资源通常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方法,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另外,要提醒孩子注意网络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孩子们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

要教导他们不要在网上与陌生人分享个人隐私信息,包括自己的照片、家庭住址等,更不能随意进行视频聊天,以免暴露自己的隐私。

幼儿园老师如何保护孩子的隐私

幼儿园老师如何保护孩子的隐私

幼儿园老师如何保护孩子的隐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盛行,孩子的隐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因此,保护孩子的隐私已经成为了幼儿园老师必须要重视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老师在保护孩子隐私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行为准则,帮助幼儿园老师有效地保障孩子的隐私权。

一、了解孩子隐私权的含义孩子隐私权的含义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享有的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权。

这些信息包括孩子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照片、出生日期等等。

幼儿园老师必须明白,这些个人隐私信息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泄露这些信息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幼儿园老师要有权利意识,深入了解孩子的隐私权,切实保护孩子的隐私。

二、制定保护隐私的行动计划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幼儿园老师需要制定一份行动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则和标准幼儿园应该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标准,来防止孩子的隐私被侵犯。

这些规则和标准需要包括哪些信息可以被公开,哪些信息需要保密等等。

同时也应该制定一些明确的处罚措施,来惩罚那些泄露孩子隐私的人。

2、保密协议幼儿园老师应该制定隐私保密协议,确保每位老师都清楚地了解孩子隐私信息的保密性质。

这个保密协议应该包括哪些信息可以被公开,哪些信息需要保密等等。

3、审计和管理流程幼儿园老师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审计和管理流程,来监控孩子隐私信息的使用。

这个流程应该包括谁有权查看、修改、删除这些信息,以及在什么时候可以进行这些操作等等。

三、保护孩子隐私的具体措施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实际能做的保护孩子隐私的措施很多,下面罗列几点:1、不公开孩子的个人信息幼儿园老师应该避免在公共场合公开孩子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等等。

在班级或园内的公告中,尽可能不提及孩子的姓名,要用编号等代替。

2、不随便提供孩子的照片幼儿园老师不应该随便提供孩子的照片,即使是给家长。

在传递照片的时候需要隐藏孩子姓名等隐私信息。

3、知悉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保护幼儿园老师要了解自己收集孩子个人信息的原因,并且保证这些信息不会被泄露出去。

幼儿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隐私

幼儿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隐私

幼儿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隐私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的体现,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和个人信息。

对于孩子来说,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培养他们积极社交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步。

幼儿园作为孩子社会化的场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幼儿园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隐私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幼儿园应该通过正面的榜样来影响孩子。

教师是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应该树立起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

教师们要以身作则,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

例如,教师们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不过问私人问题,避免对孩子的隐私进行过多的询问,以及遵守孩子们对个人空间的要求。

通过这种正面的榜样教育,孩子们会更容易理解并模仿正确的隐私观念。

其次,幼儿园应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和游戏来加深孩子们对隐私的认识。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模拟真实社交场景,学习如何尊重他人的私密空间。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关于隐私的话题,例如个人空间、个人秘密等。

还可以使用故事、绘本等媒介,向孩子们灌输正确的隐私观念。

通过这种教育活动和游戏,孩子们能够在乐趣中学到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隐私,并巩固他们的理解。

此外,幼儿园应该和家长们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

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或家访,向家长们传达关于隐私教育的信息和方法。

同时,鼓励家长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隐私氛围,保护孩子的隐私权益。

家长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隐私。

家园合作是孩子成长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隐私。

在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隐私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一些具体的细节。

首先,幼儿园应该帮助孩子分辨什么是公共信息和什么是私人信息。

孩子们需要明白,一些个人信息可以与他人分享,如姓名、年龄等;而一些私密信息则需要保护,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幼儿园孩子的隐私心理教育

幼儿园孩子的隐私心理教育

幼儿园孩子的隐私心理教育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社会、学习社交技能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他们隐私意识和心理安全感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对于隐私的认识可能还非常模糊,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个人隐私。

尊重个人空间首先,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个人空间,以及为什么需要尊重它。

例如,当一个孩子在玩玩具时,其他孩子应该等待而不是直接去拿。

培养隐私意识隐私意识的培养可以从简单的日常行为开始。

比如,教育孩子在换衣服或上厕所时需要避开他人的视线。

此外,家长和教师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讨论他们的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理解隐私的重要性通过故事、绘本或动画,向孩子们解释隐私的重要性。

可以讲述一些简单的故事,比如一个小动物保护自己的秘密宝藏,来让孩子们理解隐私的概念。

教授隐私保护技巧教会孩子们一些基本的隐私保护技巧,比如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与陌生人分享家庭情况,以及在遇到不舒服的情况时如何寻求帮助。

建立信任感在幼儿园环境中,孩子们需要感到安全和被信任。

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并且认真对待他们的隐私问题。

同时,家长也应该在家中创造一个开放和安全的环境,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信任大人。

隐私教育的持续性隐私教育不应该只在幼儿园进行,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家长和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醒孩子们关于隐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强化这些概念。

总结幼儿园孩子的隐私心理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通过尊重个人空间、培养隐私意识、理解隐私的重要性、教授隐私保护技巧、建立信任感以及持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健康的隐私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教案例分析保护好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

幼教案例分析保护好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

幼教案例分析保护好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
《幼教案例分析保护好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保护好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浩浩很想去剪纸,甚至到了对其他区域都熟视无睹的地步,只因场地“只能容纳四个人”而将他拒之门外,在不断地遭受拒绝、挫折中等待大半个小时,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残忍的。

案例中的教师在游戏中能不断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和反应,并察觉到浩浩的需求,但并没有做好一名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教师的观察并不是“袖手旁观”、“放任自流”,它是为了发觉孩子的需求,及时运用恰当的策略,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探索与表达。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一、提供更多的区域空间
教师可以利用区域之外的活动场地,来满足幼儿积极探索的需求。

如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可以提供给幼儿剪纸的场地了。

二、教师运用策略提供帮助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台阶,满足幼儿需求,结束幼儿的消极等待。

如:小兔开了一家服装店,需要一名会剪纸的小朋友去他家做裁缝,你能帮助他吗?••••••
三、引导幼儿自主协调
对于浩浩这种很执着的孩子,在不断遭受拒绝和挫折的时候,教师是否可以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让剪纸区的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渐渐地学会相互关心、相互体谅,并寻找出轮流、合作等方式来进行游戏?从而保护好孩子的一颗积极探索的心呢?
幼教案例分析保护好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这篇文章共1692字。

幼儿园家庭教育教案: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

幼儿园家庭教育教案: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

幼儿园家庭教育教案: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幼儿园家庭教育教案: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一、教学目标1.了解私人空间的概念,并学会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2.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学会倾听别人的需求和感受;3.培养孩子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情商。

二、教学准备1.视频或图片展示教学材料;2.图片或卡片,用于角色扮演或游戏使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老师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孩子们了解私人空间的概念。

让孩子们猜测这是谁的房间?谁能进去?孩子们从中学习到了个人的私人空间。

2.讲解私人空间介绍私人空间的概念,私人空间是每个人的财产,即便作为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也需要尊重彼此的私人空间。

通过简短又生动的例子让孩子们理解私人空间的含义。

老师可以会带头距离的演示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什么是私人空间。

3.角色扮演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在游戏中体验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

让一名学生面向墙壁,其他学生可以走过他/她身边,一旦他/她感到距离过近,需要抬手或说“stop” 让其他学生停下来,这时候解释需要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

接着可以让孩子反过来扮演。

4.情感教育让孩子们分别找一处自己的私人角落,让他们想象自己在那里面的情况,可以是玩具,书籍或任何能使他们放松的事物。

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的私人空间是需要尊重的。

花费几分钟时间,让孩子们回忆自己的情绪、需求和感受,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四、游戏活动1.走夹板教师贴几个卡片在地上,孩子通过夹板走过,尽量不去碰到卡片,鼓励孩子们尊重别人、尊重私人空间。

2.找朋友游戏开始后,使孩子在教室中随意走动,但是当老师停止活动的时候,让孩子找到离自己最近的人,并和他们握手问好,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又引导了孩子们与他人之间的私人空间一定要尊重。

五、课堂练习将图片放在教室中不同位置,让孩子们分组走到图片所代表的空间,尝试对这个空间进行描述并注意尊重此空间。

通过练习来巩固孩子学到的知识。

中班幼儿隐私部位保护的教案

中班幼儿隐私部位保护的教案

中班幼儿隐私部位保护的教案教案标题:中班幼儿隐私部位保护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并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

2. 培养幼儿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拒绝他人对隐私部位的非法侵犯。

教学准备:1. 图书:《我的身体》等相关绘本。

2. PPT或图片:展示不同人的隐私部位。

3. 幼儿专用娃娃或人体模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PPT,引导幼儿讨论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如头、手、脚等。

2. 引导问题: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让别人随意触摸的,如肚子、背部等。

主体活动:1. 介绍隐私部位:使用图片或PPT展示不同人的隐私部位,如胸部、臀部等。

向幼儿解释这些部位是属于私密部位,不应该被别人触碰。

2. 引导讨论:提出问题,询问幼儿是否知道为什么要保护隐私部位,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绘本阅读: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的绘本,如《我的身体》,通过绘本的内容向幼儿传递保护隐私部位的重要性和方法。

4. 角色扮演:使用幼儿专用娃娃或人体模型,模拟不同场景,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拒绝他人对隐私部位的非法侵犯。

教师可以扮演其他角色,与幼儿进行互动对话,让幼儿学会说“不”并寻求帮助。

结束活动:1. 总结回顾: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隐私部位保护的重要性,并询问幼儿是否有什么问题或困惑。

2. 家庭延伸:将相关绘本或故事书借给幼儿带回家,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并进一步加强对隐私部位保护的教育。

教学延伸:1. 定期复习:在日常活动中,适时回顾隐私部位保护的内容,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2. 家园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提供相关资料和建议,共同关注幼儿的隐私部位保护教育。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正确拒绝他人对隐私部位的侵犯,并寻求帮助。

此外,也可通过与幼儿的对话、绘本阅读时的回答等方式进行评估。

幼儿园教案:教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

幼儿园教案:教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意识,他们在与人交往、与外界沟通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和保护自己的隐私。

为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孩子在观念上建立正确的认识,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一、引导孩子认识隐私和隐私的重要性1. 认识隐私的对象隐私是指一些个人的事情、物品、信息等不愿被他人知道的东西。

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导孩子分辨出自己的隐私和别人的隐私,确立保护自己隐私的概念。

2. 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隐私保护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隐私需要保护,不能轻易地向别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别人的隐私应该得到尊重,不得侵犯。

二、引导孩子认识隐私泄露的危害1. 认识隐私泄漏的危害隐私泄漏可以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个人信息被盗用,造成经济损失、财务损失等,危害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隐私泄漏还可能造成身心上的创伤和麻烦。

当孩子了解了隐私泄漏的危害后,他们会更加重视保护自己的隐私。

2. 告诉孩子如何防范隐私泄露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还不懂得如何防范隐私泄露。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那些简单的措施能帮助他们防范隐私泄露。

比如:不在公共场合讨论个人隐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等等。

三、培养孩子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1. 引导孩子尊重别人的隐私除了要求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我们还要培养他们尊重别人隐私的意识。

对于别人的隐私信息,孩子们应该学会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2. 培养孩子学会拒绝当孩子面对不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时,他们应该学会拒绝。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角色扮演、小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该拒绝。

3. 建立传统美德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培养,我们还要注重传统美德的培养。

如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守规矩、爱护环境等。

这样可以使孩子全面发展,提高防范隐私泄露的意识。

隐私保护是千万不能忽视的问题,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加重要。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正在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他们的性格正在形成,教育异性保护自己隐私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幼儿教师微课题: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的研究

幼儿教师微课题: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的研究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应该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玩、什么东西不能玩。

对于某些事情他们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

二、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家庭结构和孩子的养育方式都有所改变,应注意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不要事无巨细,处处为孩子扫除障碍,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二、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家庭结构和孩子的养育方式都有所改变,应注意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不要事无巨细,处处为孩子扫除障碍,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三、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体弱、内向的孩子活动时常会碰撞;而平时比较好动、顽皮、身体健壮的孩子却难以碰伤,我们总觉得侥幸。

究其原因,其实不然。

体弱的孩子平时不爱活动,遇到危险时反应慢,灵活性差,动作不协调,容易受到伤害;而那些顽皮、健壮的孩子由于好动、灵活,遇到危险时反应快,能采取自救方法,因而受伤害就小。

可见增强孩子的体能是提高孩子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培养孩子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要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这些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

如:知道随季节和早晚增减衣服;春天吃预防感冒的药;二是对突如其来事件的灵活处理。

孩子有时候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去处理一些较危险的事情,这就需要成人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

总之,我们应为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想出各种自救方法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变能力。

幼教理论环境创设托班活动空间创设的要点及策略

幼教理论环境创设托班活动空间创设的要点及策略

幼教理论环境创设《托班活动空间创设的要点及策略》对托班孩子来说,主要的学习方式是玩。

丰富、有趣、安全、有序的环境能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创造与想象,使他们体验幸福和快乐,学会生活与交往。

通过探索实践,我们总结了托班活动空间创设的要点及策略。

一、托班活动空间创设的要点●安全性对于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性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托班孩子来说,活动空间的创设既要有利于活动,又要保证安全。

如,尽量不在窗口下放置桌椅,以防孩子攀爬;活动室四周的墙面和门缝用皮革进行软包装,以防碰伤或夹伤孩子;在走廊、楼梯等流动空间尽量减少障碍,保证孩子行走通畅;经常检查有无遗漏的小物件,以防孩子误食,等等。

●层次性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园的特点和条件灵活安排,采用多种分隔方式创设空间。

如将部分地面做高10~20厘米,利用台阶错层的方式自然分割活动区域;利用活动室一角创设带楼梯的复式空间,既可以增加活动空间,又可以让孩子练习爬楼梯,促进其动作发展。

采用有多种变化的玩具柜分隔,如带有小楼梯的玩具柜,像小房子的玩具柜,既可增添活动情趣,又可提高空间利用率。

●变化性托班孩子的发展变化极快,富有变化的环境能给他们丰富的刺激和经验,提供交往机会,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需要。

如,娃娃家中的厨房过几天变成了小阳台,孩子们从切菜、揉面团到晾衣服、夹袜子,玩得不亦乐乎。

二、托班活动空间创设的策略托班孩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进入全新的集体生活环境,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都是巨大的,所以创设托班孩子活动空间应当有其特质,以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促进他们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策略一:创设情境性空间情境性空间的创设是指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活动场景,让孩子充分感受、体验、参与。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情境性空间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参与率,能引起孩子的经验联想,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快乐娃娃家快乐娃娃家能帮助孩子在情境中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探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作者:赵云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第12期每个人都有一种占有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的需要,且对其十分敏感,他周围领域被人看做是他独处的不可侵犯的领域,进入这个领域且停留在那里的任何人都是入侵者。

[1] 由于儿童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意识水平以及组织调控技能[2]等方面与成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其往往需要依赖于成人的特点,也使得成人常常成为儿童个人空间的入侵者。

在幼儿园中,出于安全的要求,幼儿常常成为“被关注”的对象,这就使得幼儿的个人空间被教师侵犯的可能性更大。

保护幼儿的个人空间,尊重幼儿的个人空间需求,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有利于使幼儿“个性社会化” [3]张扬,反之,则易使幼儿出现破坏、退缩等适应困难行为。

目前针对个人空间的研究较少涉及学前儿童,针对学前儿童个人空间保护策略的实证研究更少。

为探索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笔者到某幼儿园大班,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寻求个人空间的行为表现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并辅之以个别访谈,记录方式包括笔记和录像。

本文以观察记录为例,试图对幼儿在幼儿园中寻求个人空间的方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

一、幼儿在幼儿园中寻求个人空间的方式1.在迂回隐藏中寻求个人空间观察1:上午。

早餐到上午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幼儿到睡房空地上自由游戏,两位教师在自己的休息室里吃早餐(教师休息室与睡房是连着的,她们可以随时监控幼儿活动)。

睡房里,刚开始,38名幼儿中,有30人在显露的中央空地上活动,而另外8人则散落在床位过道里,8人中,5人围在睡房最角落的床铺上玩“植物大战僵尸”(一种游戏),3人单独玩自己的,我简单地采访了这3人,他们的位置只隔着一张床。

问:“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呢?”幼1:“这是我的秘密基地!”问:“哦,什么叫秘密基地呢?”幼2:“秘密基地就是一个人的地盘。

”(幼2听到我和幼1的谈话,便插进来)问:“为什么选择这里呢?”幼2:“这边安静一些,教室里旁边小朋友吵到我了。

”幼3:“我喜欢在这里看自己的书。

”随后,我又询问了5个围在角落里玩游戏的小朋友“为什么在这里玩?”,他们回答:“这里安静。

”10多分钟后,很多幼儿的空间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中央空地上人变少了,稀稀拉拉地到处分布,而三个床道里人却多了起来:3人加入“植物大战僵尸”游戏,4人在睡房另一个角落开辟新的“植物大战僵尸”战场,其中一人说道:“我现在换了个秘密基地,我在秘密基地玩…僵尸‟”。

也有三四人自己倚靠床铺坐着发呆的。

另外,有5人跑到睡房外的走廊上肩并肩坐着商量玩些什么,并且喊着要再叫4个人来跟他们一起玩。

我询问了几个坐着发呆的小朋友“怎么一个人坐这儿?”他们回答:“我玩累了,想歇会”“因为不知道玩什么”“因为别人都不跟我玩他们的东西”,等等。

分析观察1,可以发现,幼儿的个人空间,或者说幼儿的“后台”,不管是在床铺的过道里还是在睡房的角落里,这些地方和中央显露地方相比,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隐秘和安静。

所谓“隐秘”,即通过一些遮挡物,如床,来隔离教师的“被关注”;所谓“安静”,则意味着幼儿渴望不受别人干扰地做自己的事情。

同时,这块区域也要具备能帮助幼儿平衡自己情绪的功能,比如,能帮助幼儿恢复体力——“我玩累了”,想歇会,等下再投入新的活动;能帮助幼儿找找灵感——“我不知道该玩什么了”,需要歇会来想想玩什么;或者,仅仅是在幼儿落寞的时候,为他提供一个去处——“他们都不跟我玩”。

在这些隐秘、安静又具备调整情绪功能的区域中独自或联合活动时,当幼儿借助遮挡物迂回掩藏自己,从而逃避了老师的目光关注,他的个人空间便因此而被建构出来。

2.假意接受,在教师控制下寻求个人空间观察2:上午,教学活动到吃饭的过渡环节——看电视。

今天上午的活动是完成一个手工操作——用皱纹纸做一朵樱花。

由于操作活动中纸屑较多,收拾起来颇费时间,保育员便帮那些还没有完成的幼儿做樱花。

其中一个女孩,她的樱花只做到一半。

保育员见了,便坐在她身边,三下五除二帮小女孩做好了。

但是女孩却没有马上把花交给老师,而是继续搓小纸条小心翼翼地往上粘,直到女孩自己觉得满意了,她才交上自己的作品。

我问她:“你想要老师帮你,还是自己做?”她回答:“自己做。

”我问:“那刚刚怎么让李老师(保育员姓李)帮你呢?”她想了想回答说:“帮我也可以,我自己做也可以。

”我又问:“刚刚李老师帮你做,你感觉怎么样?”她回答:“有一点紧张”。

观察2中,女孩自己是有能力完成樱花任务的,她需要的不是教师的帮忙,而是时间以及教师的宽容与等待。

虽然,女孩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教师破坏她空间的反感,但是事实上,她的心里对老师的帮忙是排斥的——她会感到紧张,而不是像口头说的帮或不帮都可以接受。

可以说,这种接受是一种假意接受,目的则在于不和教师起冲突,从而维持她的个人空间。

在教师控制下的课堂,儿童会采用各种策略来建构自己的个人空间,而假意接受是幼儿经常的选择。

3.联合同伴空间,在小群体范围内寻求个人空间观察3:午餐到户外散步的过渡环节,有些小朋友已经到操场上,有些小朋友还没吃完,还有些小朋友在盥洗室、走廊上游荡。

走廊上布置有娃娃家活动区,先是一两个小朋友在那玩,后来又来了几个吃完的小朋友,他们一起自发地玩起角色游戏。

保育员在里屋收拾餐具,小班长见到他们没有经过老师允许玩娃娃家,就向保育员报告,但是保育员并没有前来干预。

观察4:晚餐后户外活动时间,老师带小朋友到楼下空地上玩橡皮泥。

孩子们自由选择坐的地方,结果他们自发分成三拨坐下,一拨靠着墙,有十多个人;一拨在中间,也有十多人;另有6人围坐在一个长凳上。

观察5:在晨间接待时,一位家长问主班老师:“让孩子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好不好?”主班老师爽朗地回答:“好呀!幼儿园的玩具就是那么几样,孩子总是会玩腻的,你带来新玩具,就会吸引其他的孩子一起玩,在这过程中,他们就有了交流,对孩子的发展好。

”分析上述观察事件,可以发现以下两点:其一,事件中的孩子们都是结伴成群的;其二,对于结伴成群教师是不加否定的,甚至是鼓励的,如观察5中主班老师所说,她认为结群是交流的体现,有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

当儿童结伴成群时,教师的注视点更多的是落在这个群体上,而对于每个儿童,“教师其实是把此刻的他当作不在场的,或者在教师的当下意识里是不在场的”[4]。

以此,幼儿通过逃避老师的目光监视,而获得个人空间。

4.联合教师空间,获得个人特权空间观察6:上午看电视环节,老师请小班长管班级,具体就是,纠正小朋友的坐姿、禁止小朋友讲话、做小动作。

小班长背着手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

受这件事启发,我想进一步了解孩子们对小班长的看法。

于是,在下午的某个等待环节,我来到小班长所在的一组,和他们展开一场关于“当小班长”的对话。

问:“你喜欢当小班长吗?”幼1:“我喜欢当大班长。

”问:“哦,你喜不喜欢管别人?”幼1:“哦,还好。

”问:“管别人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幼3:“嘿,你会请人管。

”幼1:“上厕所的时候,我会请人管,因为我怕那些女孩会聚一起讲话。

”问幼2:“早上是你管其他小朋友的,你喜欢管别人吗?”幼2:(思考一番)“管住自己就行了。

”幼1:“管人很开心,管人可以说话,对不对?”幼2:“嗯,管人也不可以说废话啊。

”我:“哦,管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幼1:“管人可以自己走来走去的。

”幼3:“管人很骄傲,别人都听我的,都怕我。

”问幼3:“你也管过别人吗?”幼3:“管得很少,管过一次,上中班的时候。

”幼1:“我是第三次管人。

他(指着另一个幼儿)管过两次。

”幼1:“我有一次就蛮搞笑,我说,说话要打手,他们就一个个都把手伸出来了。

”幼2:“那个事听金老师讲过,还找你谈话了。

”幼1:“哦,是的。

”问:“你们说什么?”幼1:“就是有一次我犯错误了,我就改正了。

”分析幼儿的回答,幼儿成为小班长后,他们可以拥有很多老师才有的特权,如“管人可以走来走去”“管人可以说话”“别人都怕我”。

也就是说,幼儿通过将自己的空间与老师的空间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特权空间,拥有了一些特权资本。

[5]对于这种特权空间,幼儿心底是赞同和欢迎的,他们觉得“管人很骄傲”“管人很开心”。

同时,这种特权空间也会使幼儿滋生“小领导”的优越感。

王海英对82名大班幼儿的“小班长”现象进行调查,发现69.5%的男孩和53.7%的女孩当班长是想控制别人。

[6]不过,在某种程度上,特权空间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自治能力和责任感。

幼儿清楚地知道,管理他人有一定的权力,但也不能犯错,有错时也要能及时改正,等等。

在幼儿园中,幼儿会采用迂回隐藏、与同伴空间联合以及与教师空间联合等方式,来逃避教师的“被关注”,从而构建自己的个人空间。

这些研究结果为教师如何保护幼儿的个人空间提供了依据。

二、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基于前述观察和研究结果,笔者尝试从教师个人空间意识、幼儿园环境布置以及幼儿自治三个方面,对教师保护幼儿个人空间的策略提出建议。

1.教师应树立个人空间意识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应处于关系中,交往是儿童学习的关键。

这就势必会产生一种“去聆听而不是去言谈的教育” [7]。

作为一名聆听者,而不是凝视者,教师有必要树立个人空间意识,根据不同的情景,与幼儿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方位,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友好,同时给予幼儿自己去理解世界的机会。

师幼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方位,会让幼儿感到舒适和安全。

但要注意的是,这些距离和方位只是一个参照,并非要教师死搬硬套。

事实上,幼儿并非总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因此,在一些时候,教师可以适当侵犯幼儿的个人空间,对他们造成心理压力,督促他们集中注意力,但更多时候,教师还是要尊重幼儿的个人空间,让他拥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2.幼儿园环境布置上,注意将区域分组与私密空间结合起来幼儿不仅通过单独的迂回隐藏来构建个人空间,也通过与其他同伴联合空间来获得个人空间。

这要求幼儿园在班级环境布置时,既要考虑幼儿有私密空间,也要考虑幼儿的同伴联合空间。

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考虑到后者,而忽略了前者。

同伴空间联合可以在幼儿园区角中得到实现,设置区角是《纲要》对幼儿园环境的要求,而且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

但是,照顾到幼儿私密空间,即他独处的需要,却很少在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中得以体现,儿童通常没有自己的物理意义上的个人空间。

事实上,按照区域与区域行为的观点,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后台”来展示自己掩盖在人前的一面。

[8] “私密小屋”正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

在瑞吉欧的幼儿园里,在活动室的某个角落总会有一个“私密小屋”,里面有毛绒玩具、小毯子、图画书等,是一个专门为儿童设立的私密天地。

瑞吉欧的经验值得借鉴,当然,由于幼儿还不能够自立、自制,监管是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