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开发与应用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分类及其教学策略-最新文档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分类及其教学策略-最新文档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分类及其教学策略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生解读数学信息的能力,只有在与数学信息经常性的对话中,数学阅读能力才能有望得到提升。图文并茂是现在数学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打开课本,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丰富了课本内容,还给枯燥的数学融入了生活气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用好课本中的插图,使其发挥应有的功效呢?
通过对教材中插图的解读,我将教材中的插图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提纲挈领”――单元主题图
单元主题图一般出现在单元的首页,信息量较大,围绕这一单元的主题,呈现情境和信息。一般是和例1安排在一个课时。
1.1 注重渗透,不宜深究。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整合上不要过于深挖;二是在时间的调控上不宜占用过多地时间。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根据图中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为引入后续的例题教学服好务。
1.2 去繁就简,准确提炼信息。
教师在教学处理时要对主题图做适当处理,摒弃其华丽的外衣,挖掘出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理解。
1.3 贯穿始终,用好用足。
二、“珠联璧合”――例(习)题情境图
例(习)题情境图指向性更单一、更明确。它们是实际问题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常常用对话框的形式结合一定的情境出示,在培养学生信息整合能力和问题解决意识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
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地观察,正确地理解情境的含义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视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对插图教学的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对插图教学的应用探讨
1. 图像化说明数学概念
插图教学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来解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等。通过图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等边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插图展示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牢记这一概念。
2. 图表分析数据
插图教学也可以用于教学中的数据分析。在小学数学中,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插图,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示各种数据的关系和变化趋势。在学习中的数据分析时,可以通过制作各种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变化和规律。
3. 解题示例插图
在解题过程中,插图教学也可以被广泛应用。通过插图,可以更加形象地呈现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在解决一道与几何相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插图的方式呈现解题过程中各种几何图形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题思路。
二、插图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优势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插图教学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相比于枯燥的文字和公式,插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一些概念较为抽象,例如几何图形、数据统计等。通过插图教学,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通过形象的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知识。
3. 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插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思考图片中的信息,增强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对插图教学的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对插图教学的应用探讨
作者:孙海涛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9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新版教材应运而生。各种教材中都配有大量插图,深深吸引着学生眼球。当然这些插图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怎样合理应用插图开展教学,是相关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插图的作用,对插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插图教学;应用
在教材中配上各种插图,融入文字中间,以此来说明文字内容。尤其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生动有趣及形象直观;各种插图充满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极富童趣。从教材中的各种插图来看,无论是呈现方式还是所选内容,都展示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勤于思考提供较好素材。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意识到插图教学的重要性,也不断应用和探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究教学课堂运用插图教学具有时代意义。
一、教材插图的作用
在各种版本教材中,都或多或少安排了插图。这些插图能有效吸引学生眼球,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事实上,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插图能让教学课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及情景交融,具有极强感染力。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感知及想象均处于最佳状态。采用插图教学,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获取成功的喜悦,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2.可开阔学生视野
涉及众多数学领域的插图,能够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需要数学的真实情景,通过教材的插图可看到课堂外的世界。課堂中,教师指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规律,以此作为教材知识的延伸与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数学插图改造教案及反思
小学数学插图改造教案及反思
教案标题:小学数学插图改造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插图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3. 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插图辅助思考和解答。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
2. 算术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3. 图形的认识和几何知识。
4.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教材和练习册。
2. 教学用具:彩色笔、直尺、图形模型等。
3. 插图资源:可以使用教材中的插图,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相关插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插图,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结合插图,逐步讲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概念、原理和运用方法。
3. 插图改造: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考教材中的插图,或自行设计插图,将数学知识点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4. 练习与巩固:学生根据改造后的插图,进行相关练习和巩固,加深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记忆。
5. 拓展与应用:学生通过插图的辅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反思,讨论插
图改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2. 练习成绩:检查学生在练习册上的完成情况和准确率。
3. 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运用插图辅助思考和解答。
六、教学反思:
1. 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2. 插图改造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插图使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插图使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和兴趣的重要环节,而插图的使用则是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使用插图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插图的效果。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插图使用的误区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一、误区分析
1. 插图使用无计划性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使用插图时,常常是临时抱佛脚,随意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插图放到幻灯片或者板书上。这种无计划性的插图使用会导致课堂内容的散漫和混乱。
2. 插图使用单一
有些教师在使用插图时,只注重插图的数量和花样,而忽视了插图的类型和质量。这种单一的插图使用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3. 插图使用脱离实际
一些教师在使用插图时,为了追求图文并茂的效果,常常使用一些脱离实际的插图,让学生难以理解插图和课堂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极态度。
二、解决策略
1. 提前规划插图使用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课堂内容提前规划插图的使用,明确每个插图的用途和作用,将插图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插图更有针对性,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多样化插图使用
教师在使用插图时,不仅要注重插图的数量和花样,更要注重插图的类型和质量。可以使用图片、图表、实物、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插图,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贴近实际的插图使用
教师在使用插图时,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插图,让学生能够从插图中看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何充分运用数学课本插图优化课堂
如何充分运用数学课本插图优化课堂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插图情境的教育功能,构建有效课堂。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如何充分运用数学课本插图优化课堂,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提炼数学课本插图本质感悟图意内涵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一件事物的关注度,无意注意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自我约束力弱,表现欲望强,注意力难集中的特点。对于这样一群坐立难安,随时都会搞小动作的孩子,怎样才能把他们吸引到数学课堂上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学课本上的主题情景图把他们的注意力引过来。
教育本身是一个探究过程。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本上出现的插图情境更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此时的数学学习不再停留在浅层次的认知学习,而是进入深层次算理的提炼、算法的归纳。教师在教学时更要关注到插图情境背后的知识的算法与算理、脉络与体系。数学课本中的插图情境本质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感悟图意内涵,让复杂问题直观化、简易化,具有引导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功能,在解题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情景图,“图”“话”结合,以问题解决为前提,合理地整合信息。
关注数学课本插图场景联系生活实际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生活即学习。”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反映的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多属学生身边的数学。数学知识抽象而枯燥,如果没有插图,学生除了对知识缺少兴趣外,也难于理解知识。而通过图画场景的表述,数学知识由抽象转向具象、趋于简单,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
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材中插图的作用现行小学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课文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插图,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1.化静态为动态,提高情境图的有效性。教材中的情境图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为课堂教学服务。
2.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的本质内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题材,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学习和感受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
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事情,提出问题,尝试运算。通过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运算顺序,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二、利用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可
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功能优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功能优化策略
——川大附小廖旭
小学数学现行实验教材中,专家精选了大量赋予数学问题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原理性、情境性、练习性插图。为数学表达呈现生活原型;为数学思维导向、辅助、暗示;为数学应用活化,泛化;为数学逻辑提供实证和起点。经过对师生问卷,普遍性教师对教材插图的解读80%的视角停留在关注数字文字表达和解析表达层面。教材插图功能解读不充分,运用效能低下,学生80%的精力关注插图的视觉效果,与数学信息联系不上。甚至干扰正常教学思维。插图功能优化,成为当前有效教学中关注的一个新视角。
一、教材插图解读的价值取向
(一)教师透视插图视角的转型
教师解读插图的能力决定着对数学文本的透视力,解读层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教学效度。
1.由关注插图的直接结论到关注插图所承载的算理和算法。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极强的功利性。呈现一幅插图和一个场景急于想从中获取数学结论。插图的表现形式以及插图的交互过程承载的数学思维、意义因时间和空间把控不到位而被遗失。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演示插图,对比组图,寻找变化过程中所影射的数学意义。
2.由关注插图的文字表达、解析表达到关注插图的数学原理。师生常从文字表达,解析表达中解读提示性问题和生成出一个主问题,之后就抛开插图、单纯的进行数学推理,易造成学生对数学概念建构缺少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逻辑起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插图中的数学原理,寻找数学原理的生活原型,建构数学概念。
3.由关注插图的操作性层面到关注插图的数学思维层面,师生在模仿插图的演示过程中,常常把操作和思维剥离,仅从兴趣和情感层面去动手操作。忽视图例演示过程中伴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图例演示操作过程的思维含量,让插图能充分对话产生生命活力。
小学数学教材的插图应用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材的插图应用有哪些
小学数学科学地将插图应用于小学一年接数学教材,有利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学数学教材的插图应用,欢迎大家观阅。
小学数学教材的插图应用的方法
1.通过插图应用培养小学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人类信息的获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视觉观察实现的。观察能力包括多个方面,对空间的认知,对色彩的认知,对形象的认知等等。
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插图中不同物品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通过进行颜色匹配进行色彩认知训练。小学教材中常见此类问题,请比较图中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谁最多谁最少。这样的设问,需学生对不同图形特点进行区别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数量判断。很明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应用,使学生通过视觉进行观察能力培养。
2.通过插图应用培养小学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的学生通过视觉接触世界,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这一阶段也是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审美意识不仅仅包括对于图画的审美,艺术的审美,当然也包括对于社会的审美。在插图应用中,注入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价值观,科学的方法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是对学生情感教育、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
插图应用时选择画风优美,内容积极向上,生动有趣的插图,不仅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更有利于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审美创造。比如在讲解加减法的问题时,可以这样设置插图情景。孔融一家吃水果,孔融是个懂事的小朋友,给爸爸吃一个大的梨,给妈妈吃一个大的梨,还有一个大的梨留给弟弟,自己吃一个小梨,问一共用多少个梨。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加法知识,也让学生学习了审美,明确什么是善良懂事,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小学数
如何灵活运用数学教材中的插图5页
如何灵活运用数学教材中的插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中配置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于趣味,符合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这些插图多数是为了配合例题进行教学,也有的穿插在习题中帮助学生思考练习的。如何利用和发挥书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在看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的能力有限,观察方法还没完全掌握。在观察插图时往往只对插图的表象感兴趣,如色彩、人物、景观等,不能一下子把自己的观察对象集中到数学知识上来。如四年级上册在教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时,教材设计了一组图片(分别是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龙江的代表景观图)。当老师出示这些图片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图片的内容上来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急于给出读数的任务,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必要时可以让同桌之间说说看到了什么。当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他们带着数学问题去观察,这样学生通过看看、说说、想想、做做,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学会读数的同时,也养成了有意识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会学生“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除了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外,还要掌握“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方法。
如:二年级上册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教材中安排了“游乐园”的
插图编排在例题中,让学生结合插图学习6的乘法口诀。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从整体看懂插图是讲小朋友在游乐园玩“旋转木马”的游戏。木马上有小朋友,还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等候坐木马。接着再看木马上的小朋友有几个,让学生看懂图意以后明白玩木马的小朋友有六个,也就是1个6,列出一道乘法算式:6×1=6。这6个小朋友玩过以后,又上来6个小朋友,学生根据图想象列出第二道算式:6×2=12,依次类推完成6的乘法口诀教学任务。这样让学生在无形当中就学会了观察图片要先看整体,再看部分,最后还是要归结到整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插图使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插图使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摘要】
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插图使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在
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在正文中首先分析了误区一:插图内容过于
复杂,提出了解决策略一:选择简洁清晰的插图;其次探讨了误区二:插图与学生实际经验脱节,给出了解决策略二: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情
境设计插图。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插图的重要性,
强调了正确使用插图的效果,也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引起教师们对数学插图设计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的效果和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插图使用、误区、解决策略、简洁清晰、学
生实际经验、日常生活情境、重要性、效果、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插图使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引言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遇到各种
困难和挑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许多老师在
教学中使用插图来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关于
插图使用的误区。
有些插图内容过于复杂,难以让学生快速理解。这会导致学生对
数学知识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学习兴趣。部分插图与学生实际经验脱节,使得学生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影响学习
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选择简洁清晰的插图,确保插图内
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情境设计
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通过正确使用插图,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插图,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利用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渗透劳动教育
利用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渗透劳动教育
发布时间:2022-04-26T11:16:27.34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月总第387期作者:黄颖华
[导读] 为深入研究分析劳动教育插图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作用,文章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方面出发,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黄颖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旧镇中心学校363213
摘要:为深入研究分析劳动教育插图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作用,文章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方面出发,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利用插图渗透劳动教育
通过研究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出现了包括“显性”与“隐性”在内的大量劳动教育资源。其中插图便主要通过展现劳动情景、人物对话以及练习题应用等方式,间接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劳动教育插图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与劳动有关的插图,即人或“动物”在劳动情景内、进行劳动活动、谈论有关劳动的话题等等。同时,所涉及插图中的“劳动”更多指的是体力劳动,这是因为当前忽视劳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轻视体力劳动,尤其是看不起普通劳动者,所以这里将“劳动”界定为体力劳动、普通劳动,不包括脑力劳动(发射火箭等)。
因此,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插图,一类是按插图中劳动出现的情景划分为乡村(农村、农业)、学校(教室)以及森林(动物活动),将动物在森林中的“劳动”也算入劳动教育,是因为这里的“动物的活动”插图其实只是借动物之身躯,在契合小朋友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现人类的劳动价值观罢了,因此也算在劳动教育插图内;另一类是按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劳动教育分类展开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即日常生活劳动插图、生产劳动插图、服务性劳动插图。对三类劳动类型的定义界定如下:日常生活劳动是指向自我的,是一种自我服务性教育活动和生存性教育,目的在于提升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产劳动最初是指能够创造出物质生产的劳动,而具体到小学阶段,则主要指体验性、实验性和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专业化劳动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化技术性劳动生产能力;服务性劳动是指向他人的,为他人生活提供服务的教育活动,学校则通过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助人为乐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作用有什么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作用有什么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如能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等等。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作用,欢迎大家观阅。
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1、化静态为动态,提高情境图的有效性。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一年级(上册)教材认识“几和第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几和第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开展一个以5人为一组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站的位置,然后交流自己所站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学习,还可以在活动中直观地感知几和第几。
2、根据学习环境的实际灵活地调整情境图。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教材中情境图的安排,也是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进行编排设计的。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学生认知的差异,导致教材中的情境图与我们的教学实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的本质内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题材,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学习和感受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如一年级上册教材通过天鹅飞来飞走的情境,让学生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是对于学生,他们没有看见过天鹅飞的经验,要让他们从这个情境中感悟运算顺序,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从直观、真实的情境中感悟计算的顺序,可以这样操作: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李春香
:G623.5 :B :1672-1578(2017)11-0131-01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富有童趣,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勤于思考、快乐学习提供了素材。我以钻研教材为切入点,充分挖掘人教版教材资源,从中获得了不少启示。
1.主题情境图——导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材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的现实",因此,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中,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教材"主题情境图"编写的目的正在于此。如,一上"比多少",以"小兔和小猪搬运建筑材料"作为主题情境图。教学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或将静态的主题图变为动态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动画故事,让学生从小兔和小猪的动作语言、
神态中感知参加劳动的快乐,感知和理解"同样多"。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出示"主题图"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就漫无边际地"看图说话",往往忽视了情境图对本节课的引入作用,最后还得教师说出图的真实用意。有的教师无视教材主题图内在特点和前后联系,随意对主题图改头换面或用其他形式代替。如,一下"分类与整理"中,教材提供的主题情境是找出每种颜色的气球各有多少个?学生对此很熟悉,操作起来很方便,可有的老师觉得不行,任意换成别的形式,达不到编者的实际用意。
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的运用研究
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的运用研究
摘要:插图作为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价值越来越被大
家所关注。翻阅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科书,都可见插图分布在教科书中的各个
地方,占有很大的比重。从理论层面看,色彩鲜明的插图,更能激发小学生的数
学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彰显教科书中编制插图
的教育教学价值。综观小学数学的现实课堂,教科书插图虽受到学生的喜爱,但
许多一线教师对教科书插图常常视而不见,也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插图来更好的为
教学服务,指导学生的学习,导致教科书中的插图形同虚设,甚至完全背弃了插
图编制者设计的初衷。因此,如何提高教师运用教科书插图的能力,彰显教科书
插图的教育教学价值是当前教育实践研究应关注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运用
一、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概述
插图不同于语言文字,是另一种交流符号,也是一种信息源,巧着文字所不
能描述的功能,它所提供的信息比文字更具有直观性。小学数学教科书图,不仅
具有图片的一般功能,而且能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充分认识和善于运用教科书
中的插图,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以及道德教育等有所帮助。
1.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的功能
(1)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起学生求知欲的阳在动机,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易对新鲜事物
产生兴趣。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大量生动形象的插图,能够较好的吸引小学生的
注意,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此外,有些小学生对抽象的数
学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吃力,插图的运用使得数学知识相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这些学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使数学学习变得
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5篇)
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5篇)
第一篇: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内容、社会、生活、插图、教学、作用
课本插图是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这几年课本不断更新,使课本插图也变得更加丰富,色彩鲜艳且内容广泛,这不仅丰富了课本的内容,还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的气息。下面以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为例,谈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求知欲强,容易被课本中色彩绚丽,生动有趣的图片所吸引,顿时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插图中让学生感兴趣的因素,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一年级(上)第2、3页“数的认识”的主题图中,将学校生活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特别是第2页插图中黑板上醒目的“欢迎新同学”几个大字,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并为成为小学生感觉到骄傲和自豪。课本中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练习题插图,例如“放风筝”、“开火车”、“小动物回家”等插图,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好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现行小学中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课文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插图,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插图发挥提高
图文并茂是数学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打开课本,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丰富了课本内容,还给枯燥的数学融入了生活气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用好课本中的插图,使其发挥应有的功效呢?下面我就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借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1. 化静态为动态,提高情境图的有效性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一年级(上册)教材认识“几和第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几和第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开展一个以5人为一组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站的位置,然后交流自己所站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学习,还可以在活动中直观地感知几和第几。
2. 根据学习环境的实际灵活地调整情境图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教材中情境图的安排,也是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进行编排设计的。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学生认知的差异,导致教材中的情境图与我们的教学实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的本质内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题材,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学习和感受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如一年级(上册)教材通过天鹅飞来飞走的情境,让学生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是对于学生,他们没有
看见过天鹅飞的经验,要让他们从这个情境中感悟运算顺序,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从直观、真实的情境中感悟计算的顺序,可以这样操作:(1)用语言创设到动物园看小猴的情景,再重点说明小猴在一棵树上的活动情况。(2)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图片:一棵树上有7只小猴,有3只小猴从树上下来帮助妈妈做事情,同时有2只小猴做好事情回到树上。(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事情,提出问题,尝试运算。通过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运算顺序,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二、利用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借用插图,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材插图直观、形象。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插图这一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如,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第一教时,教材安排一道例题教学认识几个几。例题的情境图是一幅小朋友们都喜欢的游乐园图。在图中,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过山车上小朋友是2个2个地坐在一起,共有6个2,摩天轮上是4个4个地在一起,一共有5个4等等。从而清晰地感知求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就是2+2+2+2+2+2,求摩天轮上一共有多少人,就是4+4+4+4+4等,这些加法都是相同加数连加,即几个几相加。虽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连加计算,但对相同加数连加感受并不深刻,因此这样的插图凸显了相同加数连加的实际现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可见,有效地利用插图,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概念时,教材在认识数“5”时安排了“老师带小朋友在动物园看动物”的插图。教学时可结合插图进行提问:“共有几个小朋友在看动物?谁排在第五?老师排在第几?”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数在表示数量多少和先后顺序时所代表的“基数”和“序数”这两种不同的含义。“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组插图的观察比较进行教学:插图中第一只猴子前面的盆子里有2个桃子,就用数“2”表示;第二只猴子的盆子里有1个桃子,就用数“1”表示;第三只猴子的盆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虽然不要求学生说出“0”是空集的基数,但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绘制出实物图、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说图以及据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基本功,也是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插图中上、下两排图形一一对应部分,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从多出或少出的部分,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五、借用插图,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 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编者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插图的形式,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插图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中的插图,有很多具有相当生动、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开学图”中有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教学生数五角星个数的同时,可告诉学生: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国旗上的四颗小星围绕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各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