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置时机例谈探究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随着小学数学教育不断深化和完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作业设计与布置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探究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和家长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应当注重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作业设计不应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测量,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的技能;通过实际的图形和图表,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读数学信息。
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应当注重多样化、灵活化。
数学作业不应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简单题目,应该设计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或挑战,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作业设计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难度和形式的作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应当注重启发思考、培养创新。
数学不是死板的计算和记忆,更应该成为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锻炼场所。
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挑战和成就感,他们才会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的奥秘。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应当注重及时反馈、引导学习。
数学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实践,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引。
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疏漏,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
把握时机 按需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
把握时机按需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作者:张顺斌刘凌芳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0年第04期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往往是安排在课堂新知识的学习之后,它能对课堂新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巩固,并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有的作业也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
探究性作业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现行教材中或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的学习形式。
它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探究性作业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我们在设计时,除了要注意到普通作业的一些要求外,还应该关注到题型的情趣性、开放性和层次性,关注到学生的合作性、创新性和生成性。
既然探究性作业有这么多优势,是不是每节课后都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这样的作业呢?其实并不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这样的作业,况且学生完成探究性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过多的探究活动也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把握好课后探究性作业的布置时机,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根据需要来设计。
一、当教学中有容易混淆的概念时,适时探究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概念,我们常常会把一些教学概念的课说成是概念课。
通过概念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掌握概念。
要想掌握好数学概念,不仅要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更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
而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经常会出现区分不清、张冠李戴的现象。
究其原因,就是学习的浅层化造成的分辨能力不强,外在表现就是概念不清。
因此,教师在进行易混淆的概念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深入辨析,促使其全面思考问题,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快知道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但对于这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呢?是否能从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上对这三个概念进行理解呢?这个时候,为了让学生的思考过程展现出来,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性作业。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数学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如何设计和布置好数学作业,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探究策略。
一、数学作业设计的理论探讨1.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
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将学生的兴趣融入例如通过设计有趣的题目、融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积极学习态度。
2.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数学不是一种孤立的学科,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
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3. 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作业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照本宣科地完成一些运算题和题目,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主动探究和发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数学作业布置的实践策略1. 合理安排作业量作业量的合理安排是数学作业布置的重要策略之一。
数学作业量太多会使学生感到疲惫和焦虑,影响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作业量太少又会使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巩固。
老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合理安排作业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到有挑战性,又不至于过于疲劳。
2. 鼓励学生探究数学作业布置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完成任务。
老师可以在作业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兴趣。
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需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继续探究数学知识。
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策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作业。
它能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课程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原则探究性的问题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度和探究取向,因此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在数学探究性作业的命题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开放性原则——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对探究性作业的内容、结果、形式、过程作出不同的多种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能力的释放。
层次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探究性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
合作性原则——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尤其是那些社会调查、数学应用类的探究活动更应如此。
生活性原则——探究性作业问题的来源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完成探究作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情趣性原则——探究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该是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就要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选择趣味性较强的话题,如数学实验、数学谜语等。
创新性原则——支持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质疑求异。
生成性原则——教师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向纵深发展。
多元性原则——学生选择的课题要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决问题,探究活动形式应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而不当的作业设计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厌倦和学习效果的下降。
探究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策略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有效性评价、作业布置策略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展开探究,希望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一、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确保作业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业应该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作业需要适当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作业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巩固已有知识。
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突出实际应用,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数学作业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只注重计算题的训练,更要将数学知识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数学作业有效性评价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内容和形式,还要考虑其有效性,即作业是否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在评价数学作业有效性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作业的合理性。
教师要评估作业内容是否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发展需求。
作业的可行性。
作业设计是否能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作业的反馈性。
作业完成后,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正确知识。
作业的适应性。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进行作业设计,给予不同类型学生不同的作业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作业。
三、数学作业布置策略在具体的数学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特点选择不同的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设计和布置数学作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数学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方式,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渠道。
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和布置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一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作业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初级,因此数学作业的内容不宜过于复杂,应该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
作业的内容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一些与兴趣相关的数学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业内容不宜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便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来谈一谈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探究策略。
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量身定制作业任务,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布置一些富有创意的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数学问题解决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问题型作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策略,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数学作业,并采取多种策略来布置作业,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信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布置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浅谈数学探究性问题及作业设计策略
浅谈数学探究性问题及作业设计策略数学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需要通过探究和推理来解决的数学问题。
与传统的计算、运算型问题相比,探究性问题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探究性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个数学概念或理论进行研究和探索,例如研究数列的规律、证明数学定理等;另一类是将数学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统计问题等。
数学探究性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问题过于简单会使学生的探究过程变得单一化和呆板化,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而问题过于复杂又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问题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设置。
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
问题可以通过给出一些引导性的信息或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已知条件或已知结论,然后要求他们推导或证明出某个未知的结论。
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探究性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因此问题的设计应该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如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能够促进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问题的设计要关注实际应用。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问题的设计应该能够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调查统计、图形设计等。
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数学探究性问题的作业设计,我们需要考虑问题的难度、启发性、合作性和实际应用性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小学数学作业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巩固与拓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设计并布置好小学数学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合理地设计与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分析探究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一、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设计与布置好小学数学作业,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接受程度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其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习惯以及对数学的态度和兴趣。
只有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考虑进去,才能更好地设计与布置小学数学作业,使其既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离不开教材的支撑和学生实际的需求。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设计。
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避免作业设计太过苛刻,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只有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小学数学作业。
三、突出作业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小学数学作业应该突出实践性与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不宜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
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通过家庭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实用价值。
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操作性,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计算和分析等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作业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应该注重多样性与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
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概要:探究性作业可以完整地呈现孩子对问题的思考过程,通过作业发现教与学中不足的地方,在这个基础之上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如果我们的课堂是在学生家庭作业过程中已经进行过较为深层的思考,那么我们的课堂效果也会更加好,这也是探究性作业的优势所在。
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希望通过开展探究性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将理论融入实际,从而更加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阐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中年段探究性作业如何设计与实践。
一、探究性作业的布置时机三四年级是探究性作业的起步阶段,学生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数学日记等文字表达和用图形画一画类的作业。
我们通过教学内容与探究性作业的同步设计,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出发点,提供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化思考过程的平台。
1.当新知需要铺垫时——学习新知前的探究性作业每个儿童获取数学知识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通过迁移类推习得,有的借助操作分析习得,有的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后领悟习得。
因此,在学习新知之前设计和布置探究性作业有利于教师摸清学生学习知识的真实起点,引导学生通过迁移获取新知。
下面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面积对学生而言,一直是个难点,也是很抽象的一个内容,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在教学之前,先通过探究性作业唤起与面积较为接近的经验。
如,怎样量一条线段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尺子去量;那么我们怎么量一个面的大小呢?两个探究性问题,将学生引入用工具“度量”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学具度量线与面,为学习面积做好学习准备。
2.当新知需要拓展时——学习新知后的探究性作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设计一些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探究性作业,适当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孩子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让小学生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为他们之后系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中,明确数学作业的内容和数学的关键知识准确性与易懂性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作业的内容要明确时间,环境,让学生从中探究准确的算法,完成数学运算表,进行统计性反思提升自我,而如果作业涉及学生熟悉的知识,要谨慎考虑创设一个新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验任务,掌握其中的精髓,做出正确答案。
其次,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中,要注重依据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考量,及时检测当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表现,根据教学情况设计更加适宜的数学作业,如果针对弱势学生,可以设计更简单的作业,辅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算法。
此外,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中,也要注重运用技术手段来加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形象化步骤图辅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各种规律性的数学题目,帮助学生进行自修,还可以开发科学有效的小测考核学生学习效果。
最后,要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在做每一道小学数学作业中,我们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度,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深度思维的能力,让他们在进行数学计算、推理和推断时,结合例题和实际准确性,从而走出一条独特且正确的思路,从而提升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让他们能够更独立,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这就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的本质。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数学课程改革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设计和布置好数学作业,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加强师生沟通,也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一、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难度。
数学作业不应该过度简单或过度复杂,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完成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需要注意作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多的负担。
2.作业设计应该具有针对性和迈向独立思考的趋势。
3.要注意作业的综合性,不要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考察。
数学作业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数学作业应该包含不同的题型,包括分析、计算、理解等多个方面,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
二、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1.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尽量在课堂上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
避免每次课后作业的内容太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负担,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2.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不仅要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考查,还应重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活动数学作业不仅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好方法,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活动的好方式。
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和实际问题出发,自主思考解决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反思能力。
总之,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好的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的成绩提升。
浅谈数学探究性问题及作业设计策略
浅谈数学探究性问题及作业设计策略数学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发现和解决的数学问题,它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数学探究性问题的作业设计策略则涉及到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数学探究性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习得探究的方法和思路。
一、数学探究性问题设计的几个要点1.问题的新颖性:探究性问题一定要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取材要具有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对问题感到好奇和吸引。
2.问题的引导性:探究问题的目的在于发现规律和思维方法,问题要有条理,能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层。
如果问题太过复杂,学生会望而却步。
3.问题的启发性:探究性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验证假设、尝试证明而得到新的结论,以此推进整个探究的过程。
4.问题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即问题应该不能仅仅有一个答案,而是具有多种可能的答案,这样才能通过真正的探究挖掘出问题的深层次内涵。
5.问题的难度:探究性问题的难度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太难让学生望而却步,也不能太容易让学生无所得。
1.确定探究性问题的类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性思维能力,选择适宜的类型。
比如分类探究、统计探究、运算探究、几何探究、代数探究、概率探究等。
2.依据课本知识范围确定作业范围:在确定探究性问题的范围时,需要留意教材本章节的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的。
3.合理安排时间要求:作业时间一般根据教材章节的难度和内容来决定。
严格按照预定时间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觉性,又能减轻家长对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质量控制的负担。
4.采用多样化的题型和评价方式:探究性作业的评价应将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探究思维过程和方法,这要求题目设计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好的作业设计和布置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两个方面,探究作业的策略。
1. 作业目标的明确性好的作业设计首先应该明确教师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因此,在作业布置之前,教师需要先确定作业目标。
明确目标的作业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模板:教师可以将每个知识点的目标整理成一个模板,用于布置和检查作业,包括练习的题型、题目数、难易度等。
(2)目标导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作业的目标,确保作业设计符合课程要求。
(3)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程度、难度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在充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维,提高能力。
2. 发散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外展式思维: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引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2)内展式思维: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概念的逻辑性和连贯性;(3)多样性思维:为了增加学生不同的思维体验,作业设计应该多样化,如编制游戏等。
3. 适当难度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适当难度的作业。
对于较弱的学生,要选择一些简单和基础的题目,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对于较强的学生,要设置更高的难度,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4. 自主性和互动性好的作业设计应该兼具自主性和互动性。
教师可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自主完成: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2)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以互助互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作业布置之前,教师应该先讲解作业内容和要求,向学生做好作业的指导。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等形式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作业的要求。
2. 设置目标与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对作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明确的说明。
浅谈数学探究性问题及作业设计策略
浅谈数学探究性问题及作业设计策略
数学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需要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解决方法的问题。
与传统的数学习题相比,探究性问题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推理和验证。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探究性问题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探究性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境性。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时,可以通过情境设定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可以把一个问题放置在实际生活中的背景下,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和研究,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学习。
数学探究性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和多个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探究性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挑战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让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坚持和毅力。
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可以适度提高难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挑战感。
一是注重问题的选取。
在作业设计中,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问题的选取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困难。
三是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让他们互相交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一、任务的设计设计数学作业的任务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业的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练习:包括基础的四则运算、分数运算、小数运算等,通过反复的计算练习,巩固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2. 探究性任务: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应用性任务: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题目的选择选择适当的题目是设计数学作业的关键。
题目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难度适宜:题目的难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来确定,既不能太简单无挑战性,也不能太难无法完成。
2. 多样性:题目的类型和形式应丰富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证明题等,以能够综合检测和培养学生的各个数学能力。
三、布置方式布置数学作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完成效率和学习兴趣。
1. 合理时间安排:布置作业时要合理安排完成时间,既不能太短导致学生赶工,也不能太长使学生失去兴趣。
2. 适量布置:作业的数量要适中,既不能过多使学生疲于应付,也不能过少无法达到巩固和提高的效果。
3. 渐进式布置:作业的难度应该逐渐增加,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不要一下子给学生太难的题目。
4. 提供指导:布置作业时可以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提高解题能力。
设计和布置小学数学作业需要注意任务的设计、题目的选择和布置方式。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浅谈数学探究性问题及作业设计策略
浅谈数学探究性问题及作业设计策略数学探究性问题是一种特殊的数学问题,它不是单纯的计算题,而是需要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发现规律、提出假设、验证思路的数学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设计数学探究性问题及相应的作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数学探究性问题的设计策略1.情境设计。
数学探究性问题需要有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例如操场足球,购物结账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问题,使学问更加具体生动。
同时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探究。
2.思维导向。
设计数学探究性问题时,要让学生在思维导向上获取知识。
这可以通过给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给予学生提示让学生自己探究的方式来实现。
这样设计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3.开放性问题。
设计数学探究性问题需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即问题的答案不应是唯一的。
这样设计的问题更有利于让学生发掘和运用各种数学知识的潜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
4.多元化思路。
设计数学探究性问题时要注重组合思考和多元化思考。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深度、广度和灵活性,提高探究问题的效果。
通过多种学习路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味数学的美妙。
5.合理难度。
设计数学探究性问题时需要注意难度,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水平相匹配。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失去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果问题过于困难,学生会失去信心,探究过程会受到影响。
因此,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让学生在探究中既有挑战又能得到成功体验。
三、总结数学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不仅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探究性问题和作业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把握时机,按需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
㊀㊀㊀㊀㊀把握时机按需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把握时机,按需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Һ梁文洁㊀(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江苏㊀苏州㊀215000)㊀㊀ʌ摘要ɔ作业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对于学生巩固知识㊁梳理知识有着巨大的帮助.但是目前,多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依旧采用传统方式,这导致学生在做作业时经常出现 敷衍 现象,从而导致作业的有效性未能有效发挥.因此,如何有效地通过作业来吸引学生并使作业发挥应有的效果就成了当代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若干资料的基础上,就作业的设计做出若干探讨,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发.ʌ关键词ɔ探究性作业;小学数学;设计一㊁引㊀言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是巩固知识的手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添加剂,因此,教师适当地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不仅能够有效地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教师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课堂教学,对课后作业的训练内容也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缺乏创新性,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作业的训练时往往缺乏耐心,进而导致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极大消减,对学生的知识巩固也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为出发点,就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发.二㊁探究性作业的内涵什么是探究性作业设计?探究性作业设计其实是教师通过设置相关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对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从而解答出问题的一种方式.探究性作业对学生探索的答案并不关注,其关注的是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也就是说,探究性作业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新式学习方法.探究性作业只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时,可以通过多种辅助方式,如思维导图㊁数学模型等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一步步地呈现出来,因为只关注过程,因此探究性作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在呈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因为各自的差异,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进行问题的表达,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自身所学的知识,同时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知识的巩固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三㊁探究性作业的特点首先,探究性作业的主体不同.和传统作业相比,探究性作业不仅在理念上不同,其关注的对象也不相同.在以往的传统作业布置中,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在作业的选择和布置上也是一手包办,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作业,这种方式没能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但探究性作业不同,其主体是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作业,并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便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进而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一种促进.其次,探究性作业具备过程性.和传统的作业相比,探究性作业更具过程性.教师在布置探究性作业时,更加注重学生在探究中的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在过程中的收获,而并非某一知识的强化练习.再次,探究性作业拥有实践性特点.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到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学生的亲自实践,在亲自实践中又加强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运用,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探究性作业具备实践性的特点.最后,探究性作业拥有长期性特点.探究性作业并不是一种一次性作业,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对待事物能够深入探究的习惯以及思考模式.通过探究性作业的练习,学生能够培养自主的探究意识,进而在面对知识点时都能拥有自己的想法,在面对自己的想法时都能大胆地去验证,进而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因此,探究性作业具备长期性的特点.四㊁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原则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首先,应当保证层次性.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个体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自然学习效果就好,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学习效果就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状况来对作业进行相应的改动,通过设置不同类型㊁不同难度的题型来帮助学生进行训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其次,探究性作业还应当保证基础性.基㊀㊀㊀㊀㊀㊀础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不应当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作业,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布置一些巩固基础且难度较低的作业,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另外,教师在进行探究性作业设计时,还应当保证开放性.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注重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对于学生解答的过程应该给予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解答方式进行有关问题的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以及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还应当保证趣味性,小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五㊁设计探究性作业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注意针对性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教师合理地设计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也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内容.因此,对于作业的内容,教师应该做到心里有数.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合理设计作业的难度,通过科学分配㊁合理练习来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度较高的题目,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以及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完全可以设计两套作业,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让其练习基础性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其练习难度较高的作业,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不会因为较难的题目而产生退缩心理,也就不会影响他们学习的信心.(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结合日常生活,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㊁解决问题.教师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将加法运算与学生在商店购买物品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将计量单位与学生平时接触的日常物品联系在一起等.教师通过与实际经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关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六㊁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一)通过分层次的设计来优化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成长发育的原因,对于未曾接触过的事情和物品普遍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对于需要静下心来学习的枯燥理论知识就显得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应当积极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核心,通过研究当前学生学习的基本水平来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此外,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也应当深入了解每名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并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探究性作业,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课堂所学的内容设置作业,可以将作业设置成两种,一种是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另一种是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这种针对性不同的作业可以很好地帮助不同的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为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进行 路程㊁时间和速度 的学习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完全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题型,例如,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2个小时,甲地到乙地多远?这是基础型的题型.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200千米,乙地到丙地的路程也是200千米,此时一辆红色的汽车从甲地向乙地行驶,蓝色的汽车从丙地向乙地行驶,红色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蓝色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两辆汽车各自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哪辆车先到达?这是难度较高的题型.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学习.(二)自我发散思维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是一门对于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因此,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目前,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刷题是提升数学知识水平的主要方式.虽然刷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起着促进作用,但是刷题过多却会导致学生的思维产生固化,对于新出现的题型,学生不会进行主动的思考,从而无法及时进行判断和解答.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通过作业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如在进行 方程 的讲述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后布置相应的探究性作业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方程题,要求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书写下来并交由自己批改.当然,对于交上来的作业,教师要及时进行回复,以免有的学生对于方程的理解出现错误,从而影响学习.㊀㊀㊀㊀㊀(三)通过开放性作业,提升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时,不能只凭借单纯的公式或者定律来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如果长时间使用同一个定律或者公式来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束缚,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在问题的解答方式上不要限制范围,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就不会只局限于一种方式,而是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答,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例如,在练习 梯形的面积计算 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梯形面积的复习,然后通过 如果不使用梯形计算公式,那么该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呢? 能不能通过三角形和正方形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便能开始自主性探究,通过计算逐渐了解到原来计算梯形的面积不仅可以通过梯形的计算公式,还可以通过三角形和正方形来计算.此时,面对这种多样化的解题方式,教师要给予表扬,并阐述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计算梯形面积时为什么要用(上底+下底)ˑ高ː2.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拓也是一种有效促进.(四)实践拓展作业教学数学是一门根植于生活的学科,我们在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数学知识,因此,将数学的学习融入生活中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构建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的.目前,单纯的理论性学习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了,因此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这同样也作用于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中.当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将有关的理念通过引导的方式一步步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进而帮助学生在日常实践中锻炼多方面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进行 多边形 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长方形的物品,哪些又是正方形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外形是梯形的等,也可以通过布置相对应的作业让学生画出或者制作出他们所见过的图形.再比如,在进行 面积 的计算时,教师可以事先设置几个题目,如计算牙膏盒子的表面积㊁计算桌子的表面积等,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家的相关物品后再进行相关面积的计算,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对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五)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是驱使一个人学习的主动力,而好奇心的产生则是来源于兴趣.因此,合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去探究,这对于增强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因为对学生的逻辑与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极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不断刺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此外,在小学教学中,作业的趣味性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充分研究教材,通过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合理地设计作业,要结合日常生活,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案例充分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 统计图 来统计自己家人的兴趣爱好,通过 年㊁月㊁日 的知识来制作漂亮的手绘日历,通过加法运算来帮助妈妈进行商品价格的计算等.教师通过布置这些生活与数学知识相融合的作业,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七㊁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的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教师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将数学理论知识与日常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总之,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数学,教师就必须将探究性作业与课堂改革充分结合,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ʌ参考文献ɔ[1]张顺斌,刘凌芳.把握时机按需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J].辽宁教育,2020(7):47-49.[2]吴丽娜.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2020(6):35-37.[3]王爱花.论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01):116.[4]黄斌.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具体实施[J].亚太教育,2020(5):76.[5]刘刚.设计探究性作业,让数学课堂更高效[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21(2):77.[6]方艺玲.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实施[J].文学少年,2021(5):351.。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探究策略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涉及到教学目标的明确、内容的选择、题型的设计、难度的安排和探究策略的引导等方面。
只有合理地设计与布置作业,才能够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作业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并将作业的设计与之联系起来。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计算题,让学生巩固运算的基本技能;在几何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绘图题,让学生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
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既能够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又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的内容要选择恰当。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数学基础,选择合适的作业内容。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无法起到练习和巩固的作用,也不能过于复杂,以至于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
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多样化,既包括基础题,又包括拓展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
作业的题型要设计合理。
题型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题型。
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
在设计题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将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的探究策略要得当。
小学数学作业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和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提供一些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要求,合理地设计作业内容和题型,并通过适当的探究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浅谈数学探究性问题及作业设计策略
浅谈数学探究性问题及作业设计策略引言数学是一门智力活动,它的魅力在于抽象的思维和逻辑的推理。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培养。
探究性问题和作业设计策略成为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探究性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探究性问题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现实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让学生设计一个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一个数学问题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数学的本质是逻辑和推理,而探究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数学规律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探究性问题注重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作业设计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巩固知识点和提高技能作业设计策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设计合理的作业,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和提高他们的技能。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作业设计策略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3.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设计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表现,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有时适宜布置在新授 学习之后 。 作业布置 的时机由课 堂新授 内 质就是把未 曾学 习的数学 知识转化为学 习主体 知识 , 把不 领会 的
容的特点而确定 。
一
内容变成领会的 内容。 如果这“ 转” 这“ 变” 对孩子而言 , 属于能摘到
的桃子 , 能顺利 达成迁移 , 那么, 就 不 妨 让 孩 子 自 己先 摘 个 “ 桃 子”
【 作业探究提示 】 猜一猜 , 按角分 , 被遮住 的会是什么三角形 ( 3
写清理 由。 面对露 出直角和钝角的三角形 , 孩子都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然
直是个难点。 为 了让孩子们技能形成更加快捷 相近, 我们可以在 个三角形分别露 出一个钝 角、 一个直 角、 一个锐 角) 。为什么呢?请
、
适 合 布 新 知 起 点 需 要 探 究 时
尝尝 , 课 堂上 , 就一起交流交流 品“ 桃子” 的感受和发现 吧。
每一课 教学 , 我们都需要知道孩子相应的学 习起点在哪里 。 但
如, 学习《 亿以内数的认识》 之前 , 就可以让孩子试试这样的探
了解孩 子是否具有“ 化 曲为直” 的意识 , 了解孩 子的平面图形周长 学学习中经常 出现的一种现象。造成这种混淆的根本原因是基本 计算 的经验水平 。 孩子在做作业过程 中, 既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特点 概念不 清, 分辨能力不强 , 归根结底就是学习浅层化。面对很多易 进行 了一次梳理 , 也对求平 面图形 的周长形成了一个共性的认 识。 混淆的知识点 , 我们有时可 以故意模糊 条件 , 让孩子们思考 、 辨析, 而我们将 更清楚孩子对“ 化曲为直” 思想的把握程度 , 清楚孩子对 促使其 全面思考 问题 , 发现各个知识点的区别所在 。 网的周长的了解水平是处在“ 测量式求取” 的程度 , 还是“ 公式运用 式求取” 的程度 , 从 而有益于我们教 学方案 的设计 。 2 . 当新知需要铺垫准备时 会有助 于他们获取相 近的学 习成果。如 , 《 角 的度量》 对孩子而言 ,
是, 很多 时候 , 限于时间 、 精力等教学成本的制约 , 学 习起点往往 只 究 作业 。 能大致猜测。 但有时新知的教学会深受这个学习起点 的影 响, 导致
【 作业探究提示 】 请动手做一张数卡 。在数卡上写一个有意义
我们 必须清晰孩子们的学 习起点 在哪里。如 , 假 如孩子们在学 习 的大数 , 并注上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写数位 时有什 么发现 , 请写
如果孩子们 已经知道 圆的周长是直径 的 叮 r 倍, 知道 C = ' r r d = 2 w r , 那 探 知数位 的秘密触及新知学习或产生 困惑。在 比一 比、 猜一猜 、 摆
么教学时 , 我们就只能让他们去经历一个验证式 的探究过程 。 了决定性影响的时候 , 就可以在新知学习前布置探究 性数学作 业。
方 法 交 流
2 0 l 4 - 0 2
从 布 置 日 讥 例 谈 擦 究 性 数 掌 作 业 设 计 策 略
文/ 刘 善 娜
摘
要: 从探 究性数学作业的推进 策略入手 , 通过大量 的实例描述 , 以期阐明如何根据 学习内容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布置 时机 , 促 进
探 究性数学作业 的有效落实, 真正发展 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 布置 时机 ; 探 究性 ; 数学作 业 探究性数学作业 的框 架是搭建在教材 的编排体 系上 , 随着课 识 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 系才能实现对新知 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 堂教学的推进而前行 的。探究性作业有 时适宜布置在新授学 习之 中 , 孩子们头脑里 的已有知识为新知的理解提供 了依据 。 理解 的实
量角之前夯实他 们的度量经验和找角经验 。 【 作业探究提示 】 ( 1 ) 量一条线段的长度 , 我们用尺子上 的 1 厘
米( 或 1分米 、 1 米) 等 比它短 的线段 去量 , 量一 个面的大小 , 我们 而露} H 锐角 的三角形 , 孩子 的答案是各式各样 的。 如果这道题是 出
还是以圆的周长 为例 。
一
所 以, 当我们确定学 习的起点对 自己设计 的新知教 学过程起 学 经验联接起来 , 更深入地理解了数的意义 。
【 作 业探究提示 】 下面哪些平面 图形 ( 包括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 及 时 、 有效地巩 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常见的巩 固性练习有模 仿练
《 圆的周长》 之前只有“ 周长” 的认识 经验 , 那他 们在课堂上就可 以 下 来 。
去经历“ 曲直转化” “ 操作 比较 ” “ 归纳规律” 等发现式探究过程 。可
孩子在写大数 、 标数位 的操作过程 中 , 会激 活已有数感 , 通过 摆、 量一量 的数学操作活动中 , 孩子把枯燥 无味的数和 自己的数 二、 适合布置在新知学 习后的探究性数学作业 当然 , 大部分 的探究性数学作业是 布置在新知学 习后 的 , 起着
角形、 平行 四边形 、 椭圆、 圆、 不规则 图形 ) 的周长你会求 ? 你用什 么 习 、 运用 练习 、 提高 练习 , 探 究性 数学作业在知识 的巩 固性 层面具 方法求 , 或者说怎样求?它们 的周长分别是 多少 ?( 以e m 为单位 , 有 加 深理 解 、 灵 活运 用 、 拓 展提 升 的优 点 。 保 留两位 小数 ) 请写m你思考 的整个过程。 这样的一份探究作业 , 意在 了解孩子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 , 1 . 当新知有易混概念时 数学知识问有联系也有 区别 , 区分不清 、 张冠李戴是学生在数
一
如, 学习《 三角形的分类》 时, 学生很清楚按角分可 以分成锐角 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 、 钝角三角形 。可是 , 概念与 图形之 问, 孩子真
的将 其 本 质 关 联 起 来 了 吗 ? 为 了 展现 孩 子 思 考 的过 程 , 我 们 可 以布
在新知学习前 , 孩子们有时必须储备一些必要的基本经验 , 那 置 这 样 的探 究 作 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