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是儿童数学教育的基石,它是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的开始。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是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从动手操作的定义、作用、方法和实践四个方面探讨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动手操作的定义动手操作是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探究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不仅是简单的物理操作,更是一种思维训练。
动手操作的作用视觉效果动手操作可以帮助视觉感知,使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直观感受。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将各种形状的图案拼成各种有趣的图形,来观察、分析、比较各种图形之间的差异,从而对几何学中的同、异、对等等概念有更深刻的认知。
记忆效果动手操作可以帮助记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出数学模型,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计算模型,来了解数学中加减乘除等概念,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发展思维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进行数学运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运算规律及完成多个运算步骤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的方法看后做法看后做法是指学生在领会操作过程后,自己完成操作过程,以加深对操作的理解。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演示计算乘法的方法,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自己进行乘法的运算。
自己设计自己设计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设计一些数学模型和实验装置,以达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一个数轴,了解数轴上数字的大小顺序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
分组合作分组合作是指学生在一组内完成共同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设计一个完成数学运算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来达到更全面的思考和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意义及其运用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意义及其运用技巧动手实践是指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或活动,以及观察、实验、演示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意义与运用技巧如下:一、意义:1. 增强兴趣和记忆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增强兴趣和记忆力。
2. 激发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推理、实验、总结等。
4. 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
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培养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应用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运用技巧:1. 知识点的拓展。
对于某些数学知识点,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拓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2. 结合具体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多元化的实践形式。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演示、操作等多种形式来实践,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实践形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
4. 定期实践和复习。
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需要进行定期的实践和复习,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 措施要得当。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措施得当,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和实际情况。
总之,动手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一、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但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数学问题的实践,从而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长方形的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自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这样一来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概念就更加清晰了,也更容易掌握和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学科,而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锻炼这些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学习解方程时,教师可以设计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解决,比如小明和小华两人一起做了一份工作,小明比小华多做了5小时,他们一共做了15小时,那么小明和小华各自做了多少时间?这样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是尤为重要的,而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临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使得数学不再是一种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时,可以设计游戏或者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学习,比如让学生用玩具积木进行分数的加减操作,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实践操作是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的技能。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要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操作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用尺子在桌子上测量平行线的性质,或者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起讨论问题,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小学数学知识点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小学数学知识点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显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索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造就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提高缔造实力、开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热点之一。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究,就实践活动课何以成为课改的热点谈几点相识:一、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心理学探究说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爱好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
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究、探究,努力找寻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实践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剧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展自主探究缔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我指导学生进展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爱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爱的商品摆放好。
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索,进展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学问与自己生活的严密联系,从而激发爱好,增加体验,造就实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实践活动环节,以数学学问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沟通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使学生经验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摸索索与胜利,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爱好。
二、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相识构造与四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学问。
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需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经历的根底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构造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构造。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展计算。
依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纳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试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觉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很 短 。对 于他 们 来 说 ,动 手 既 是 一 种 乐 趣 ,也 是 一 种 心 理 需 求 。在 教 学 中 ,利 用 学 生 好 奇 、好 动 的 心 理 ,恰 当 的 引 导 .使 他 们 主 动 参 与 到学 习 中 。 根 据 教 学 内容 。精 心 组 织
巾 、小 队 旗 的 形 状 等 引人 新 课 后 ,请 学 生 在 本 子 上 任 意 画
出 两 个 不 同 形 状 的 三 角 形 ,通 过 画 ,引 导 学 生 说 出 三 角 形 是 怎 样 的 图 形 .得 出 :三 角 形 是 由 三 条线 段 围 成 的平 面 图
么? ( 长 )② 同桌 互助 ,感知周 长 ;交流 已经学过 的 ) 周
生思 维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 的途径之 一。新编小学
数学 教材 的 特 点 之 一 ,是 重 视 直 观 教 学 ,增 加 了 学 生 的 实 践 活 动 和 动 手操 作 内 容 。
一
、
动 手 操 作 有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好 动 是小 学 生 的 天性 ,好 奇 是 小 学 生 获 取 知 识 的 内在
教 掌 租 舞 ・ 渣 措 弪 学
浅 谈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动 手 操 作
◇福 建 长 泰 县 古 农 农 场 中心 小 学 曾 敬 喜
数学 知 识 是抽 象 的 。而 小 学 生 的思 维 是 以 具 体 形 象 思 维 为 主 的 。显 然 .数 学 学 科 的 特 点 与小 学 生 的 思 维 特 点 是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动手操作;兴趣;探究;数学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及时、适时的进行动手操作对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一边用脑思考,一边用手操作,一边用语言表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之,指的也是兴趣。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之间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条件,是深化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同时更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
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秒”是一个很抽象的时间单位,教师单一的讲解,无法使学生真正领悟,而且会产生一种对时间概念的惧怕,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手拍、用脚剁、数数来感受一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在十秒内最多能写多少数字;在三十秒内做乘法口诀,做口算题、写生字、读课文、跳绳等,让学生在这些操作中真切感受“秒”这一概念。
在学生对于“秒”这一概念有了一定掌握的基础上,让他们动手操作,在父母的陪伴下,亲手制作简易小闹钟,采用转一转的方式,亲身感受秒针、分针的旋转。
这样的学习方式,变抽象为具体,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玩中掌握了新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概念及特点动手操作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物体或工具来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主要包括计数棒、计数珠、图形板等教具的使用,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和问题解决。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特点如下:1. 直观性强: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
2. 情境性强:动手操作通常结合着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和问题,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参与性强:动手操作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欲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有效性1. 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枯燥无味,动手操作的引入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提高学习效果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实际;动手操作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需要亲自动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操作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完成,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策略1.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给予引导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2. 灵活运用动手操作教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动手操作教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动手操作教具。
浅谈数学操作活动的重要性
科学地教学操作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渝北区回兴中心小学—刘成菊“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
”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动手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烟云”,很难扎根在学生脑海中。
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理论,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实践的课题。
作为教师,大家知道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数学操作活动正是这样的一座联系具体到抽象之间的桥梁。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操作在数学课上往往占据着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也是广大教师已经认同的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因此,上好操作课对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
一、数学操作课的作用(一)动手操作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副教授胡玉顺说,多动手就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
孩子在动手做事情的过程中,手的动作是在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是孩子的观察、注意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灵手巧”。
所以,动手操作学生受益匪浅。
(二)、数学操作活动中有学生必需学习的操作技能。
如学生在利用测量工具测量角的度数、测量物体的长度,用作图工具画几何图形等活动中的技能就是这种操作技能。
(三)、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感悟新知。
如:认识平均分的“分一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这样学生对平均分记忆深刻,比老师灌输强多了。
(四)、操作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究。
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工具中自己选择工具,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学生积极性高,并且各组都探究出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它们每个角都是直角,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用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用动手操作能启迪、发展学生的思维。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活动的起源。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众所周知,学生只有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得出的结论,印象才是最深刻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小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轻松的、有意思的、充满创意的。
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学生慢慢会感受到原来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趣味的。
目前,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上,虽然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但在这些动手操作中,却出现了不少无效的操作现象,导致操作流于形式,动手操作在学生的“热热闹闹”中失去了它的真实性,课堂效率自然就低下。
有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的力度不够,导致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的随意摆放的现象;有些数学教师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显得非常突出,教师缺乏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难度、操作时间、操作过程的调控。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动手操作的效用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操作因素,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操作。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学习。
一般来说,教师在安排动手操作活动时,要根据教材特点,例如对一些概念的起始教学,对于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应该安排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对于空间概念的教学,如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教学就应该安排适当一点、合理一点的动手操作。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对新鲜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问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手操作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
有了兴趣,学习地效率会有明显地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若整堂课都是由教师单一的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恰当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同掌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如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记忆。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用现实生活中属于圆形的物体举例,使学生认识了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至于怎样画圆,老师不用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
“你们会画出标准的圆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很快,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并学会用圆规及借助圆形物体(如墨水瓶、茶杯盖、硬币等)画圆的方法。
这时候,老师表扬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问:“如果要建设一个圆形大花坛或者大水池,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这样,进一步激励了学生兴趣,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投入动手探究。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2000字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小学阶段是全人生中最有创造和想象力的时期,有趣的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
一、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发现问题的本质。
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中抽象、模糊的概念和规律,提升他们关心、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分数,通过实际的操作,能够感受到分数大小的差异,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除了学习分数之外,生动的教学、有操作性的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发现问题和探求答案。
例如,数字布置游戏可以运用小学生对数字的认识,通过游戏累积数码、认识数码位数,让小学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学会数学的原理。
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运用知识点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加注重细节,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课堂教学工具,如比拼卡和字母卡,通过看、摸、感受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和技能。
这些小玩具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让学生将抽象问题转变为具体形象,使学生在看到或感觉到数字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
在课外促进数学发展的时间,同样可以动手实践。
比如,在假期进行的积木拼图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专注和想象力,每块积木是一个数字或形状,学生将不同的积木拼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数字和几何图形。
这样,学生可以在拼图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故事和想法,这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常识应用能力有重要的帮助。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动手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正文2.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以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和教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利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利用几何模型进行图形拼图等。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动手操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教材,设计丰富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操作中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重视动手操作的设计和实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2 动手操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动手操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堂上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因此,引导学生开展操作交流成为新课改下数学课堂的热点。
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物体的知识。
教师在组织操作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时机,把操作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中,只有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具操作成为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
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心理需求。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事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一系列的剪拼后,思考下列问题:a、剪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b、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c、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做一做,想一想: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进而将之牢记在心并灵活运用。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棒, 平均分成 2 、 份 、 份 、份 、 份 、 份 , 份 3 4 5 6 7 并记录每次分得 的根数 和剩下的根数 ,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 作活动 中 然后 从操
发现 , 平均分中有两种情况 : 在 一种是正好分完 , 一种是不能分
完 。当不能分完时 , 余数总比除数小 , 进而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
LK TANDI IE l
@ 吉林教 育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 学数 学中的应 用
浙江省 临安 市横 畈镇 中心 小学
《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指 出:有效的数学学 习活动不能 》 “
施 振康
不仅掌 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而且在启迪思 维 、 解决问题 , 以 及情感与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
单纯 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动手实践 、 自主探 索与合作 交流是学
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因此 , 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 , 通过
例如, 教学 “ 余数 的除法 ” , 有 时 我先 让学生 拿出 1 4根小
操 作学具 , 让学生 摆一摆 、 一折 、 一剪 、 折 剪 量一量 、 一画 、 画 分
互相讲一讲是怎样想的 。课堂上学生全身心地摆 、 、 , 算 说 出现 了摆法不 同、 说法不同 、 思考不同的结果。这样同学们解决问题 的方法多种多样 ,并能选择适合 自己思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 激发了学生操作 、 探索 、 发现答案的兴趣 , 尝到 了学 习数学 的 品
乐趣 。
二 、动 手 操 作有 利 于 学 生 理解 知 识
教 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 育者 , “ 又是智 慧 的创造 者。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这些联系起着 两个 方面 的作用 。 手使脑得到发展 , 使之更加明智 ; 脑使手得到 发展 , 使之变成创造 的聪 明工具 , 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 。由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就能使学生的操作切实有效,学生才会动而不乱,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操作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探究规律、形成技能、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主动探索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们自己用长方形的纸折,利用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现同样是表示长方形纸的4分之1却有大有小。
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问题的解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克服难题的喜悦成为学生不断进取、提高学习兴趣的动力。
二、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探究规律课程标准把“探索规律”置于突出的位置。
首先强调让学生经历公式、法则等规律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是将“探索规律”作为数与代数中的独立内容,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力度。
小学几何公式的推导很多是建立在学生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这些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说动手操作是教学几何公式的重要方法。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发布时间:2022-09-21T01:30:46.43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6卷5月10期作者:钟智娥[导读]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钟智娥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星光小学【摘要】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看似在动手实践,探求未知,但实际上学生是在当“操作工”,为操作而操作。
其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动手操作活动的教学把握不够,没把学生的动手操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思维发展激发兴趣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在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动手操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因此,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
1.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
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活动,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客观事物和现象,感受才会比较深刻。
2.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用看一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如果单靠老师讲解平均分的意义,学生会觉得难明而枯燥。
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把学具盒里的小圆片拿出来,并分成若干份,但分的时候有个要求,就是每份都分得的圆片要相等。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作者:徐丽娟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02期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而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问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手操作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若整堂课都是由教师单一的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恰当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同掌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如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记忆。
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调动了多种感观同时参与,师生乐在其中,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多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二、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字形象化,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操作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它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变成有趣的、快乐的、带有思维形式的游戏。
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活动,以达到知识的内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
浅谈学具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操作活动,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多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具操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学具操作活动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学具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观察比较探索规律数学法则、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进行教学时,如何才能让学生注意法则公式的形成过程,通过实践只有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逻辑方法发现规律,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才能显露,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学具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一年级学习准备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上海市虹口区红旗小学周毅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容易理解,一年级学生更是。
所以在学习时往往会出现缺乏兴趣、被动接受的现象。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成了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动手操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所谓操作活动(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发展可持续的学习。
一.操作活动的意义数学操作教学是帮助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兴趣、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必要途径。
1.操作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知觉表征概念”,而动手操作正符合这一认知规律。
动手操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这些感官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操作中感知大量直观、直观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征中总结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科学的观念。
另外,只靠观察并不能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适当的动手操作,如让学生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更能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通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折折、剪剪、比比、画画。
在动手中,渐渐感悟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但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十四条边相等。
由于学生是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的结论,不仅提高了兴趣,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而且还记忆犹新,在今后解题或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都能打开记忆的大门,检索到正确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不易出错。
2.操作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各式各样,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更加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符合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
动手操一作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轻松的、有意思的、充满创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
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
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
这个道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
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的教
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
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
径之一。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
作内容。
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动手操作的作用谈谈我
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主动探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动手操作最能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
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掌握数学规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前苏
联心理学家奥加涅曾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习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
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如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时,学生们自己用长方形、圆形和正方形纸通过折一折、
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兴趣,发现同样大的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从而总结出了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理
解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学会了用分数比较大小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问题的解
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克服难题的喜悦成为学生不断进取、提高学习兴趣的动力。
二、提供实物动手操作可以发挥学生的具象思维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
操作,真正地放手让学生操作。
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
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通过学生的操作,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
例如认识长方形,我放手让学生充分利
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想办法知道长方形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长方形相对的
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尽管有的同学操作不够规范,不正确,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长方形对边一样长,这种学生自己动手
操作得出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在动手操作中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编了大量的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设计,提供了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都深深吸引了学生。
学生接触到的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美丽、生动、具体的,因此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趣高涨。
如认识钟表,在认
识活动前,给学生准备各式各样的钟,有购买来的实物钟,有玩具钟,有老师自制的动物钟、卡通钟,有学生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钟,让学生自由地观察钟面自由地交流。
当学生对
钟表产生极大兴趣时,组织学生认识钟表,他们会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
技能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夯
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所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
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创造力的潜能天赋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五、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叶圣陶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
”教师的教学不仅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
教育目前教与学的方式仍然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
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
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
弊端,而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
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
这一状况应该有所改变,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使民主的、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
形式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寻求机会,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
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当学生会用、能用已有的知识,我们的教就能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了。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
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同时,
应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给学生动
手操作的机会,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
小学生乐于动手参加各种活动,因此,教学中要尽量营造丰富多彩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动手操作。
操作活动是手、眼、脑等多种器官的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把
外部活动转化为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在操作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变得更加
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
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再加上儿童本身
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生思维的源泉。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
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新知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在操作中熟练、方法在操作中创生,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