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公共行政学的行政范式与价值取向变迁
探析公共行政理论价值变迁
探析公共行政理论价值变迁在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演进中,每一个阶段的主导理论存在和以往有明显区别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这两种价值观念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交替出现。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研究社会行动时提出并加以详细论述的。
他认为,工具理性的社会行动取决于“对客体在环境中的表现和他人的表现的预期,将这些预期转化为实现目标和追求的工具。
而价值理性的社会行动取决于“内化为行动中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这种不论是哪方面的价值和理念的体现伴随着行动过程的始终,因此它侧重于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1]。
这段表述可以被理解为,工具理性强调手段———目的的合理性,主张通过精确的科学计算和缜密的逻辑推理来实现所预设的目标,而不关心行为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价值理性关注行为本身的合目的性,追求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要求人的行为必须指向美好的价值,而不管它的结果成功与否。
简而言之,前者关注“是什么”“如何做”的问题,通常与方法、技术、手段等工具相联系,所追求的是科学性、有效性;后者关心“应是什么”的问题,往往与人性、信仰、信念、关怀、德行等目的性的价值相关联,所追求的是正当性与公正性。
工具理性取向的公共行政学强调效率优先,坚持理性———自利人的假设,倾向实证的研究方法,主张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积极构建行政科学。
而价值理性取向的公共行政学注重公共精神的培养,坚持反思———利他人的假设,喜好规范的研究方法,主张政治家的角色定位,努力追求行政哲学。
对于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史,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其中一个主要的划分方法就是“范式论”。
“范式”一词由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2]提出。
他认为,“范式是经过大部分人肯定并且成为通用的模型或模式”。
我国学者陈振明[3]提出了传统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学三范式;美国学者登哈特夫妇[4]也提出三范式论,即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毛寿龙和李文钊[5]提出四范式论,即官僚制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民主制行政理论。
公共行政理论变迁的范式解读【分享】
公共行政理论变迁的范式解读摘要从科恩的范式理论出发,对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流变进行了范式解读。
公共行政理论语境由官僚制向公共管理的转换,是由于传统官僚制理论遭遇到了严重的实践困境和理论质疑,作为对这种困境和质疑的回应,新共管管理运动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出发,对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了重塑,是对官僚制理论的扬弃和超越。
关键词公共行政;官僚制;新公共管理;范式转换1962年美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从学术上对“范式”与“范式转换”的概念做出了界定。
在库恩的理论中,一个科学的范式(Paradigm)就是一套关于现实的假设,这套假设比其他假设更好地说明了当今的世界。
范式既表示某一种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一整套规定,也指该共同体共有的建立在某种公认的并成为传统的重大科学成就基础上的信念。
这种信念能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一种把握研究对象的概念框架,一套理念和方法论的信条,一个可供仿效的解题范例,它也规定了一定时期中这门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途径,同时决定着共同体成员的某种形而上学的信念和价值标准,即决定着他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1]范式就是世界观,一般性的观点,以及分析复杂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范式是一学科内范围最广的共识单位,它包括概念、样本、理论和方法,并将它们与所用工具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起来。
一个范式就如同一幅地图,具有理顺和总结现实、理解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预测未来发展、从不重要的东西中分出重要的东西、弄清我们应当选择那条道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等认识功能。
范式转换的动态过程表述为: 范式I -规范科学(即在范式I指引下积累的知识)-异例(即范式I不能解释的新现象)-危机(即范式I从根本上受到怀疑)-革命(即范式I全面崩溃)- 范式II。
库恩阐述的范式理论的动态发展模式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伟大进步,引起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成为众多科学研究者分析理论流变的基本逻辑工具。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特别是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转变过程。
我们将回顾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和其主要特点,然后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如何对这一传统模式提出挑战,并逐渐形成新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深入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行政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理论如何影响公共行政实践和政策制定。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效率、市场化和私营部门管理模式的引入,试图通过改革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服务提供方式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新公共服务理论则强调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和公民参与,认为公共行政的核心应该是服务公民和社区,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效率和经济利益。
这两种理论在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策略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公共行政领域对于如何有效管理和服务公众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理论背景、主要观点、实践应用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全面介绍和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
我们也将探讨这些理论对中国公共行政实践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期推动中国公共行政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实践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其核心观点和实践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
核心观点方面,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一是以顾客为导向,重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将公民视为公共服务的顾客,强调满足顾客需求;二是强调政府的管理职能应当从划桨转为掌舵,即政府应更多地扮演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的角色,而将具体的服务提供交给市场和社会力量;三是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私合作、合同外包等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竞争性和效率;四是重视结果导向,强调以结果和绩效为基础的公共部门管理,而非传统的以过程和投入为基础的管理方式。
论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的变迁
论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的变迁论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的变迁论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的变迁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陈周旺张爱阳内容提要:文章就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与变迁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总结归纳出三大不同时代的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变迁的价值取向。
7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西方国家兴起了大规模的行政改革运动,目的是要变革传统公共行政机构臃肿、体制僵化、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的缺陷,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要求。
由此,在改革的不同时期,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公共行政理论,作为“治道变革”的基础。
一、7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西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坚持行政活动与政治活动相分离,古德诺、威尔逊等人把政治视为国家法律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而把行政视为法律和政策的执行领域,认为行政人员要恪守“价值中立”原则,不干预政治事务。
政治活动追求民主,行政活动作为政治意志的执行,追求的则是效率。
一般认为,集权比民主更有利于提高效率。
在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指导下,就形成了集权型的行政体制。
集权体制导致行政机构越来越庞杂、僵化,行政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在“价值中立”的口号下,行政人员日益失去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因为任何个人都毋需对公共行政活动真正负责。
随着70年代政府干预经济的深化,公共行政事务越来越纷繁复杂,变化不断的市场也对公共行政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共行政一方面要保证效率,另一方面又要突破传统局限,使公共行政活动与社会民意相衔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提出以“行政民主化”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目的是建立一套崭新的行政权力复合型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行政机制的更新来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在行政体系内部,奥斯特罗姆认为必须把公共行政组织的命令权限制在最小程度,要求在公共行政组织内部对权力进行分解,每一个行政部门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与责任,形成无数权力中心,这样在行政组织内部就能实现相互制衡,避免出现个别官员或个别部门说了算的行政局面。
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_金太军
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金太军内容提要 本文考察了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分析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 效率至上 的行政价值观,新公共行政学以 社会公平 为核心的行政价值观,以及新公共管理以 企业化 、 市场化 和公共服务 质量 为核心的行政价值观的利弊得失,以期把握西方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规律和走向。
作为行政主体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行政体系存在的理想状态的基本信仰和信念,公共行政价值(观)是公共行政主体的灵魂要件以及公共行政活动的动力源泉和理性后盾,它从深层次上决定了公共行政的宗旨、目标和运行模式。
因此,对行政价值的研究自然成为以公共行政为研究对象的行政学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实际上,对不同的行政价值的研究和倡导是划分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基本标准之一。
西方行政学产生百余年中,正是基于对若干基本行政价值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公共行政学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范式):传统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管理学。
考察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规律和走向,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价值的建构和公共行政学学科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效率至上:传统公共行政学的行政价值观自19世纪末行政学诞生以来,传统或主流的行政理论就凸显出一种科学主义的定位与价值倾向,它关注的主要是行政的功能合理性而不是组织的终极目的和价值,即侧重于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恰当地运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以履行行政职能。
正如行政学创始人威尔逊所述: 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
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
在传统行政学看来, 经济 特别是 效率 是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追求。
所谓效率是指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所谓经济是指花费更少的资金保持和提高服务水平。
如果说要确定什么是行政的终极目的和根本价值的话,那么它只能是 效率 ,古利克宣称: 在行政科学中(无论是公共行政,还是私人行政),基本的 善 就是效率。
公共行政研究范式转变
公共行政研究范式转变范式(Paradigm),又称典范,最早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后被广泛运用于其他科学或学科领域,指称一门科学或学科的哲学基础、理论框架、观念体系和话语系统,蕴含了其区别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本质特征、基本原则、内在规律和叙事风格,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迁和更替。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以来,其研究范式先后(亦有交叉)经历了从传统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到新公共服务的变迁。
一、传统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和学术领域的诞生与19世纪末美国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美国最严重的政治问题是愈演愈烈的政党分肥制及其所导致的一系列治理危机。
政党分肥制(TheSpoilSystem),亦称政党分赃制,是指赢得大选的政党以巩固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活力、促进党员团结等为理由,将国家的重要行政公职分配给本党党员和支持者。
这一发轫于1800年美国大选的制度恶劣影响了美国的政治生态,导致了裙带关系滋生、腐败贿赂蔓延、行政效率低下、党派倾轧成风等诸多政治弊病。
作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引领者和亲历者之一,政治家和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对行政人员卷入政党纷争而导致的“恶”深恶痛绝。
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于1887年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一文,试图将“行政”作为一个独立领域从“政治”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以免受“政治的干扰”。
这篇文章被公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和基本研究范畴。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应着力于研究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能源方面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
130对行政学基本研究领域的厘定暗含了“行政”的两大原则:第一,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威尔逊认为,行政所能成功和适当进行的工作就是“行政”而不是其他,它应该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行政是置身于特定的政治范围之外的。
公共行政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围绕效率和民主,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形成了管理主义、宪政主义的研究取向,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在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宪政主义和管理主义两种倾向。
宪政主义秉承政治学和法学的传统,关注民主、社会公平、平等、回应性等价值,强调公共权力的制约和限制;管理主义秉承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传统,关注效率问题,强调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
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之争最早可以追溯至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人与邦联党人的分歧。
二者的早期代表汉密尔顿和杰弗逊围绕着美国宪法的争论,成为两大行政学思想流派的直接来源。
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主张扩大行政权力,建立集中统一的联邦政府。
汉密尔顿指出认为真正的好政府是强有力的政府,它必须具备四个因素,即“统一、稳定、充分的法律支持、足够的权力”,而效率是一个政府“最高的善”。
与汉密尔顿不同,杰弗逊把行政和组织问题与拓展民主这一概念直接联系了起来。
他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角度出发,主张用宪法来限制政府的权力,实现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从而达到维护个人自由的终极目标。
一、宪政主义与管理主义钟摆式运动的轨迹1、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管理主义的形成阶段,该时期以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追求效率作为最高目标。
其标志是“政治——行政”二分理论和韦伯官僚制的提出,以及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
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一文,在文中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的理论,该文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管理主义取向。
威尔逊指出,“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
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这里威尔逊将行政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而非政治活动看待,通过强调行政的技术性将行政排除在政治之外。
威尔逊认为,行政管理一以贯之的原则(即“企业式”原则)应该被用来指导公共机构的管理。
“行政领域也是企业领域”。
为了在政府运作中达到一些效率标准,威尔逊建议参照利用私人部门的行政管理模型。
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与启示
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与启示一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掀起了改革政府行政制度的热潮①。
诚然,西方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改革行政制度的内容、方式和进程也就不尽相同。
但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西方国家的行政制度改革凸显出一些共同的取向。
具体地说,主要有如下数端:(一)行政职能市场化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市场化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 政府行政职能定位的市场化即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政府的行政职能,其目标是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从而减轻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人员。
行政职能市场化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三:其一,压缩社会福利项目。
为了达到压缩社会福利项目目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政府施用了种种策略和手段。
比如,把因果链条弄模糊,不要明确是总统(或总理、首相)有意推动项目压缩。
又如以劳动换福利,不要四面树敌。
在收入保障政策改革中,提高领取福利者的资格限制,使仍有资格的群体心存感激,无形中支持福利改革;压缩一大块,补偿一小块,起到安慰利益丧失者的效果。
尽管西方国家压缩社会福利政府项目的策略和手段多种多样,但改革的方向却是一致的,即以市场化的安排来代替政府的安排。
其二,放松对企业进出口及价格的管制。
在这方面,美国政府的做法最具代表性。
自1981年2月里根发布第1291号行政令以来,美国政府先后放松了对航空、铁路、卡车、公共汽车、能源、电信、银行的管制。
企业进出口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市场定价代替了政府定价。
其三,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在西方国家中,英国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起步最早,成效最为突出。
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程度不同地效仿英国的私有化改革措施。
随着股份制私有化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英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公共行政学范式2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范式”
以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官僚体制)作为 研究的主要领域 ;
以政治-行政二分法成为公共行政学的理 论基础 ;
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普遍原则的探索; 效率:传统行政学范式的核心价值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采取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只注重 对官僚体制(正式政府组织机构)的分析,忽视 了对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d. 韦伯:《经济与社会》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 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 人之一。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 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 计。
“官僚制” 被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安排,也 被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 一种不被严格限制 在正式官僚机构上的模式。他将官僚制看作是一种建 立在权威和理性基础上的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它的 三个最重要的特征,即劳动分工、层级结构和对事不 对人的法规。
公共行政价值、范式变迁对中国
行政发展的启示
面临的课题: 从宏观上研究与我国社会化总体发展水平、所有制状况、经
济体制、传统文化、权利关系相一致的政府象征管理的基本职 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国情对中国式的国家公共行政管理 模式。
从结构、比例与行为、运作对结合上研究我国国家行政管理 的内部机制。
从宪法原则、国家制度、民族传统、社会规范、经济实力、 全民文化素质与世界通则结合上研究我国的公务员制度。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
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演变脉络——一种基于行政价值取向的述析
政府 的组 织 框 架 和 运 作 机 制 ,确 立 了官 僚 制 在 公共 行 政 中 的 中心 地 位 。韦 伯 的 理 性 官 僚 制 具 有 以下 特 征 :第 一 ,合 理 的分 工 。 明确 划 分 每
一
2 0世 纪 6 O年 代 末 、7 O年代 初 , 以美 国 为 代 表 的西 方 国家 连 续 出现 了一 系 列 社会 、经 济 与 政 治危 机 ,政 府 改 革 的呼 声统 公 共 行 政 学面 临着 严 峻 挑
强 调 公共 性 的新 公 共 服 务 理 论 以及 强 调 多 元 合 作 与权利共 享 的公共 治理理 论 。
一
提 出了 “ 政治—行政 ”二分法 ,并据此将公共 行政学作为一 门独立 的学科从政治学中分离 出 来 。威尔逊认 为,公共行政研究 “ 首先要发现 政府 能适 当而成 功地承担 的是什 么事情 ,其 次 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 能够 以尽可 能高 的效率和 低成本来完成这些适当的事情。 ’ 他认为政治是 “ 在重大而且带有普遍性的事项 ”方面的国家活
政 效率 。
政学研究 的许多概念一直包含在 政治学研究 的 概念 中,而没有作 为一 门独立 的公共 行政学 从 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威尔逊最大 的贡献就在 于
收稿 日期 :2 0 1 3 - - 0 2 - 1 8
作者简介 :刘志平 ,男 ,江西瑞金人,福建广播 电视大学公共事业与教育 系讲师。
权力 自上而下划分成若干 等级的层次结构 。第
三 , 管 理 职 业 化 。管 理 人 员 都 必 须 是 专 职 的 、 有 固定 的 薪 金和 明文 规 定 的 升 迁 制 度 。 要对 公 务 员进 行 专业 培 训 ,使 之适 合 自己 的 岗位 要求 。 第 四 ,依 照 规程 办事 的 运 作 机 制 。 官僚 制 组 织 的管 理 工 作 必 须遵 从 组 织 制 定 的一 整 套 规 则 和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演变中的价值取向
( c o l fP l c n t ns a o ,Z o g a nv ri .C aI a4 0 8 , hn ) Sh o o o t sa d A t i rt n h n n n U i sl i i mi t i e y h r 103 C i h a
v l e s sem. au y t
Ke o d : p l d n l t ete  ̄ ; ef in y d n : y y w rs b c u i a mii a i o s' v h a fce c ; e  ̄e i , me
价值是公共行政的灵魂 纵观整个西方行政学理 论一 百多年的演变 和发展 ,我们不难发 现 ,无论是传统的公共行 政理论 、新公 共行政 理论 ,还是新 公共管理 理 论和新公共 服务理 论 ,都隐含两种基本的行政价值即效率和 民主 . 厘清这种取向 ,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 更好地 把握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本质 .对于完善我 国的行政价值体 系具有重要借鉴 意义:
维普资讯
天水 殴学院学掼 亍
20 16£荑 3鞠 ( 3 蔷第 3 期 ) 9
西方公共 行政理 论演 变中 的价 值取 向
张 曼 宇 ,刘 华
(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 {政管理学 院,湖 南 }沙 4 08 ) 毛 10 3
O h hx igo le te D v lp n W 铀悃 m P bi A  ̄iit t nT e r n te C tsn f  ̄ Vau h e eo me t u l dnns a o h o  ̄ c ri
一
、
关 注效 率—— 传 统 公共行 政理 论 和 新公 共管 理理 论 的价值 取 向
公共行政学范式2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a.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
1.在任何政府中都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权力中心; 2.权力越分散,就越不负责任; 3.宪法结构决定权力中心的构成,并确立有关的政治结构; 4.政治决定行政领域的任务,但行政领域在政治的一定范围之外; 5.就行政的功能来说,所有政府都具有相似的结构; 6.“良好”的行政是由经职业化训练的公务员组成的、具有完善的等 级序列的组织结构; 7.完善的等级制组织可以使效率最大化; 8.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和人类福利的提高是建立在上面界定的“良好” 行政的基础上。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
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
将政治与行政绝然分开,忽视了政治因素对管理 过程的影响;
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动仅仅抽象为若 干的原理及原则;
效率的标准被过分推崇,使得价值因素如公平标 准被忽视。
公共行政价值、范式变迁对中国 行政发展的启示
效率与秩序:中国公共行政的基础性价值。 以人为本,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价值。 中国公共行政范式:从管理走向治理。 探寻后现代中国公共行政的路径。
公共行政学经典范式研究
传统行政学 修正行政学 整合行政学
范式
范式
范式
代表理论 价值取向
威尔逊、泰勒、韦 伯等
公共行政学价值追求的百年演变
公共行政学价值追求的百年演变作者:杨明臣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01期【摘要】公共行政学创立百余年来,其价值追求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来回转换,创立之初,传统公共行政遵循效率至上,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行政注重关注公平,20世纪80—90年代,新公共管理号召回归效率,20世纪90年代至今,新公共服务强调重现公平,这种从效率到公平,再到效率,再到公平的循环往复,可以称之为单摆模型。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价值追求;单摆模型公共行政学的价值追求是行政哲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是公共行政实践的灵魂和核心,效率和公平这两大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由于追求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影响公平的实现,追求公平又可能妨碍效率的提高,所以二者常被视为一组相互对立的目标。
树立正确的公共行政价值观,引领公共行政的发展和行政人员的行为,对实现政府高效运作、社会公平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效率与公平的单摆模型从1887年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至今,公共行政学已走过了125个年头,回顾公共行政学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从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到20世纪7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再到20世纪80—9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以及最近一二十年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行政学的价值追求呈现出一种从效率到公平,再到效率,再到公平的循环往复现象,就像物理学中不断来回摆动的单摆一样,如图1所示,本文将其形象地命名为效率与公平的单摆模型。
图1中的圆球代表公共行政学,图形的左侧代表效率,右侧代表公平,中间虚线位置代表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点,当效率被过分强调而忽视了公平时圆球处于左侧较高的位置,此时圆球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细线拉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向右侧公平摆动。
同样,当公平被过分强调而忽视了效率时,圆球处于图中右侧较高的位置,此时的圆球也处于不稳定状态,受细线拉力和自身重力作用开始向左侧效率摆动,只不过不同时期单摆摆动的幅度和频率不同罢了,公共行政学价值追求的百年演变正是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来回摆动的循环往复过程。
第三章公共行政学“范式”比较研究
鼓励提高工资和物价: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鼓励成立 工会,认可企业提价和价格固定方案。
(二)新公共行政学的“范式”出现 1、背景分析 (1)经济背景 (2)社会背景 (3)政治背景
大萧条的美国图景
到1933年,国民收入 已经减少了一半,失业 人数达到1500万,几百 万人失去了积蓄和房产, 几十万少年失学,二百 个以上的美国城市面临 破产的危险。
经济活动在20世纪30 年代的极速下落是经济 史上最出人意料的宏观 经济事件,促成凯恩斯 经济学的诞生。
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范式”比较研 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内容旨在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公共 行政学研究领域的“范式”变迁过程和三种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进行对比分析,并用 这些知识和理论对中国目前的行政管理“范 式”予以界定,从而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 “范式”的认识。
本章教学内容
一、“范式”比较的理论背景 二、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与比较
1、背景分析 (1)经济背景 (2)社会背景 (3)政治背景
瓦特与蒸汽机
提示:瓦特的蒸汽机 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 成就,蒸汽机大大促 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 厂的生产,使工业技 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 飞跃。
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内的 瓦特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其 许多主体部件都是用木头制造的。
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有完善的等级序列的组织结构; 7.完善的等级制组织可以使效率最大化; 8.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和人类福利的提高是建立在上面界
定的“良好”行政的基础上。
2、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1900)
该书明确指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 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要使国家意志 得以执行,行政就必须在政治的控制下 进行,政治对行政的控制不应超出用以 保证国家意志执行的范围程度。从而使 威尔逊开创的行政学正式从政治学中分 离出来。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论文】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式变迁摘要:范式变迁的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基本理论的重建, 二是方法与应用的改变, 其中, 前者更为主要。
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的观点分歧较大, 既是因为他们对范式及范式变迁标准的理解不同, 也源于公共行政学本身的复杂性。
根据范式变迁的标准, 公共行政学研究有三种基本的范式, 即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
对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的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乃至政府管理实践大有裨益。
Abstract:There are two criteria for paradigm change:the first one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basic theory, and the second one is the change of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aradigm, in which the former is more important.Scholar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ifferent viewpoints about the paradigm chan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ot only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paradigm and the standards of paradigm change,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tself.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paradigm change, there are three basic research paradigms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traditional publicadministrati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public governance.Research of the paradigm chan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benefit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practices of government.Keyword:paradigm;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governance;自从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以来, 公共行政学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
陈振明——从公共行政学_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_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_范式_变化
政治学研究
1999 年第 1 期
题: ( 1) 说明行政研究领域的历史; ( 2) 确定这个领域的研究主题 ; ( 3) 决定这一领域的最好的 研究方法。威尔逊强调行政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认为这一学科是所有政治系统所必需的 , 行 政理论由于是内在于政治家思想意识 的有限的基本理论 , 因而行政科学能在所有的政治系 统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他指出 , 到 19 世纪为止, 在对于政府事务的研究上 , 主要关心的是不 外是政治哲学、 宪法调整和法律制定等事项。可是 , 不断增长着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和随之而来的政府规模与活动的扩大, 使得工作重点不得不发生改变。因此, 应该建立一门 行政科学 , 它将力求 使政府不走弯路 , 使政府的事业减少不成事业体统的样子 , 加强和纯洁 政府的组织机构 , 并且让政府在评价工作时得到负责的名声。他宣称, 行政研究首先要发 现政府能恰当而成功地做什么事情 , 以及如何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来做好这些恰当 的事情。 在威尔逊看来, 行政科学不仅要研究人事问题 , 而且要研究一般的组织与管理问 题, 他关心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即生产性。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之间 的明显划分的基础上的, 这种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在古德诺 ( Frank J Goodnow) 的著作中得 到系统的发挥, 成了公共行政学传统的一大特征( 下面将作展开 ) 。 马克斯 韦伯( Max Weber) 的官僚制度( 科层制) 理论构成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另一个思想基 础。他在一二十年代的著作尤其是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 1922) 这一论著中对官僚制度 作了系统的分析。 官僚制度 ( Bureaucracy) 被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安排, 也被用来表 示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 一种不被严格限制在正式官僚机构上的模式。韦伯依赖于对古埃 及、 罗马、 中国的官僚制度、 拜占庭帝国和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欧洲出现的现代官僚制度的研 究, 使用了一种 理想型 的途径从真实的世界中探讨最充分发展了的官僚制度的组织形式。 他将官僚制度看作是一种建立在权威和理性基础上的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 这一制度在指挥 和控制现代社会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它在纪律的精确性、 稳定性和严格性 , 在可靠性效率方面 比其他组织形式更优越。韦伯刻画了官僚制度的三个最重要的特征, 即劳动分工、 层级结构和 对事不对人的法规。 他关于官僚制度特征的理论既不是对现实的描述, 也不是一种规范偏好 的陈述, 仅仅是对官僚体制的主要变项或特点的辨别。韦伯的官僚制度理论对于传统公共行 政学注重正式政府组织及其结构形式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共行政学传统的另一个理论来源是本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科学管理学派的思想。这个 学派的创立者泰勒( F redrick W. T alor) 在 科学管理原理 ( 1911) 中提出管理的四类责任或 条件: ( 1) 认真细致地收集由工头和工人多年积累起来的大量知识、 经验和技巧; ( 2) 对工人 的科学挑选及其后的进一步开发; ( 3) 将管理科学与科学地挑选与培训工人结合起来 ; ( 4) 在 工人和管理者之间公平地划分实际的工作职责。 科学管理运动的另一代表人物、 法国的 法约尔 ( M. Fayal) 在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 1916) 一书中确定了工业企业的六大类活动 ( 技术活动、 商业活动、 财政活动、 安全活动、 会计活动和行政活动 ) 。他认为行政管理活动包 含了五种职能(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控制 ) , 还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 劳动分工、 权力和职责、 纪律、 命令统一、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报酬、 集权、 权力线、 秩序、 公平、 人员 任期稳定、 首创精神和集体精神) 。 科学管理运动及其学说对西方行政学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行政学者将科学管理的 原理、 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公共部门, 并利用和发挥了法约尔等人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正如沃 尔多所指出的, 科学管理( 运动) 的目的在于应用科学技术去经济而有效地解决组织与管理问题。 这种意图集中地表现在私营工业企业之中, 其技术和精神也渗透到政府的行政管理上来, 影响那 80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演变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演变摘要:公共行政学在其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出现了几次重大的范式转变,本文主要讨论了四次重大转变,依次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以及新公共服务理论,具体阐述了各个理论出现的时代背景、内容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
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公共行政学范式的不断更替,才使得行政学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愈加趋向于完善。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范式;公共服务一、范式的基本内涵范式概念最早出现在1959年托马斯·库恩的《必要的张力》一书中,到196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时,“范式”概念已被广泛使用。
库恩在《再论范式》一文中,将范式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所享有的全部规定性。
狭义的范式仅指范例。
库恩的定义中,范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二是足以毫无节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从库恩的理论著作中,我们可以得知,范式实质上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科学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和心理特征所制定的一整套原则、理论、定律、准则和方法等,是一个包括科学、哲学、社会、心理等诸多要素在内的综合体,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全部规定性;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中所具有的一种共同信念,而这种信念则规定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中所持有的共同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了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成为范式的理论可能优于其它竞争者, 但却不能指望它能够解释所有事实。
范式不是永恒的,一旦新的理论优于旧的理论就成为新的范式,即发生范式转移。
范式转换的结构性标志是新的范式彻底取代旧的范式体系,并形成新的科学共同体。
同时这种取代不是累积性的,是旧范式被彻底地放弃和破坏,而不是简单的补充和包容,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使范式转换本身具有了时间上的断裂性。
博弈与融合: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演化
博弈与融合: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演化[摘要]西方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始终摇摆于效率与民主两种价值取向之间。
公共行政理论与改革范式的转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效率与民主之间的博弈过程。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若干波动与反复,但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对效率与民主的双重诉求和融合趋势日益清晰。
[关键词]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民主;效率;融合从官僚体制集权式和封闭式的金字塔结构,到多元化、扁平化和开放式的组织模式,民主与效率作为公共行政学中一对最为根本的矛盾论题,主宰了西方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
西方公共行政对效率与民主的双重诉求毋庸置疑,但改革和发展往往是多种合力促成的结果,其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而往往伴随着波动甚至是反复,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若干摇摆与倾向亦是必然。
一、效率目标:确立与置疑伍德罗·威尔逊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研究的发端,他将行政研究的目标定位于:首先是发现政府能恰当地和成功地做些什么,其次在于发现政府如何以最少的金钱和精力为代价,以最大可能的效率来做这些恰当的事…,进而将行政活动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开来,这其中内含了明显的效率要求。
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主张对组织成员的生活机能和工作行为进行分解与合成,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方式和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
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行为主义政治学所倡导的“政治学科学化”,对力图与政治学相分离的公共行政学更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正如我国学者张国庆所指出的,从20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行政学的价值色彩明显式微,公共行政学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工具理性,即强化效率在公共行政目标体系中的地位。
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后,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干预主义”理论在西方盛极一时。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充分运用和强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民主职能有所削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 oc Sci) January.2003 ●哲学・政治学西方公共行政学的行政范式与价值取向变迁周义程(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215021)[关键词]行政范式;官僚制;民主制;新公共管理;价值取向[摘 要]西方公共行政在百余年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早期的官僚制行政范式到中期的民主制行政范式,再到近期的新公共管理范式。
与之相对应,行政价值也从效率至上主义到以民主、公平为主导,再到以经济、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03)01-0022-03The changes of administrative model and value of the w est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ZH OU Y i-cheng(Suzhou University,Suzhou,215021,China) K ey w ords:administrative m odel;bureaucracy;dem ocracy;new public management;the value Abstract:During m 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development,the westem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s underg one three important m odel changes:from the early bureaucratic m odel to the middle dem ocratic m odel,to the latest new public management.Along with these changes,the value has changed from efficiency to dem ocracy and justice,to 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西方公共行政学自诞生起,已走过一百多年历程。
在这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其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早期的官僚制行政范式到中期的民主制行政范式,再到近斯的新公共管理范式。
西方公共行政学每一次大的范式转换都与行政价值变迁相生相伴。
一、早期的官僚制行政范式及其价值取向 在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与威尔逊同时代的马克斯・韦伯以对官僚制的研究奠定了他在行政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这两位公共行政学经典作家的理论构筑了早期的官僚制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
这一早期的公共行政学主流理论的基本定理是:第一,任何政府中都存在单一的占支配地位的权力中心。
权力越分散,则越不负责任,反之,权力越受单一的权力中心支配,则越负责。
这是对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宪政思想的否定。
第二,任何政府都存在政治与行政两个领域。
政治领域负责公共政策制定,行政领域负责公共政策执行。
政治领域为行政领域设定任务,行政领域则存在于政治领域的适当范围之外。
第三,“就行政的功能来说,所有现代政府具有极相似的结构。
”[1](P36)通过这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行政中的理性得以维持。
公务人员经过严格训练并有完善的等级序列。
这些都为“良好”行政提供了结构条件。
第四,以行政效率为核心价值理念。
衡量效率的尺度就是花最少的钱和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产出。
第五,行政人员经过严格训练和考核,实行“终身任期”,并有严格的在职资格,其开展工作以书面(文件)和法定的行事方式为基础。
与上述观点相对应,早期的官僚制行政的价值取向主要有:效率、理性(非人格化)、法制、集权等。
[收稿日期]2002-03-20 [作者简介]周义程(1978-),男,苏州大学人文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2000级研究生,主要从事行政哲学、行政改革研究。
第1期西方公共行政学的行政范式与价值取向变迁23其中行政效率是核心价值理念,一切都围绕提高行政效率展开。
这种效率至上主义的官僚制行政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建立之初“政党分肥制”造成的政府内部腐败、无能、低效和政局不稳,适应了工业化社会大生产的要求。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官僚制成为行政效率的代名词。
但这种效率至上的官僚制行政理论自有其致命的缺陷和内在矛盾。
第一,对理性的过分推崇导致对人性的忽视。
官僚制行政范式中的行政人员是非人格化的,他们如同一架精密机器上的齿轮,每一个齿轮只能和其他齿轮一起转,不能快也不能慢,否则就会给其他齿轮带来麻烦。
他们是没有感情和野心的“中性”人,这样就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造成非人格化与人性之间的内在冲突。
第二,将政治与行政绝对分离,认为政治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行政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这与现实不相吻合。
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共政策时有很大的自主性,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更使这种自主性合法化。
更何况,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常常要听取行政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他们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政策制度。
第三,对效率的过分推崇导致对民主、公平等行政价值取向的忽略,并直接导致公共行政学的范式危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制行政范式应运而生。
二、中期的民主制行政范式及其价值取向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西方公共行政学开始形成以“公平”为核心价值的民主制行政范式。
最早提出:“民主制行政”一词的首推马克斯・韦伯。
他在论述“官僚制行政”时,也顺带提及与之相对的、被他称为“民主制行政”的公共行政。
[2](P330-334)而对该范式加以理论化的先驱则是汉密尔顿和麦迪逊。
他们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对民主制行政理论作了详细阐述。
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民主制行政理论开始勃兴。
1947年罗伯特・A・达尔在《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一文中对官僚制行政中的效率至上主义提出质疑,认为民主和责任将成为公共行政的首要价值。
1948年,沃尔多在其《行政国家》一书中极力提倡民主行政原则。
到了70年代,新公共行政学的诞生标志着民主制行政理论正式形成。
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作是H・乔治・费雷德里克森的《论新公共行政学:明罗布鲁克观点》。
他在文中指出:“人根本上支持社会公平意味着新公共行政学急于进行变革。
简言之,新公共行政学试图改变那些在制度上妨碍社会公平的政策和结构。
”[3](P301) 概而言之,民主制行政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价值取向是:第一,民主制行政理论对官僚制行政理论的效率至上原则提出质疑:难道高效率行政就意味着社会贫困现象的增加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吗?政府高效率的服务究竟在为谁服务?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促进了社会公平?民主制行政理论强调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强调效率必须以公平的社会服务为前提和必然代价。
按照弗雷德里克森的观点,社会公平意味着一系列组织机构设计和管理风格的优先权取向。
它赋予公共行政这样一门既有理论特色又是实践性很强(重视解决现实问题)的交叉学科以新的研究和教育方法。
[4](944)第二,民主制行政理论以社会公平为核心价值取向,批评了官僚制的一些基本观点,尤其对政治与行政绝对分离、单一权力中心以及官僚制行政体制加以抨击。
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公共权力的多中心,并寻求更加灵活的公共行政组织结构,因而公共权力的分割和下放、公共组织的发展、公共行政的责任等诸多问题,成为其探讨的主要问题。
[5](P83)第三,民主制行政理论对社会公平这一核心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
该理论认为公平是每个人拥有的基本权利,该权利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
同时,公平不但是一种伦理价值,而且是法律、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体系。
公平的正义观包含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要求平等地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第二个原则认为,如果存在社会和经济不平等,但其结果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者带来社会补偿,它们就是正义的。
[6](P6) 三、近期的新公共管理范式及其价值取向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行政改革运动,与之相呼应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式再次发生转变。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其内容和特征作了界定,基本大同小异,笔者综合各家观点,总结如下:第一,强调职业化管理。
“新公共管理”认为,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必须清楚自己做什么、如何做以及向谁负责,要让行政人员成为管理者,而不是官僚制行政中仅负责政策执行、听命于人的办事员。
“新公共管理”强调下放部门管理权力,这意味着部门领导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参加更多的公共决策事务,从而日益卷入政 24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治事务之中。
[7](P75)第二,更加关注产出和结果。
“新公共管理”与官僚制行政范式相反,通常要求为组织和个人确定明确的业绩标准,并有严格的绩效评估系统,评价的结果将作为个人工资、福利及升迁的主要依据。
第三,强调行政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和采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人们往往习惯于用政策来弥补市场失灵,而忽视了市场力量同样能对政府加以改造。
因此,现在应在行政部门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用市场力量来改造政府,以缩减政府规模,提高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而且私人部门比公共部门要有效率得多,因此应采用私人部门的管理原则、方法和技术来重塑公共部门。
第四,提倡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
新公共管理范式认为,行政人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自我服务者”,而应是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公众则是“纳税人”和“顾客”或“客户”。
政府服务必须实行“顾客导向”,提高服务的回应性和公众满意度。
第五,强调组织机构的分散化和小型化。
“新公共管理”范式认为服务机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长处在于缩减官僚机构的规模和集权程度,提高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的效率。
而当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机构在法定的合同下运作起来,就能实现提供主体多元化,打破政府独家垄断的局面。
第六,注重改善人力资源管理。
新公共管理范式主张提高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灵活性;强调建立“一揽子拨付”与以结果为本的公共服务制度。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核心价值取向为“三E”(E2 conomy,E fficiency and E 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
英国1987年的著名报告《下一步》(Next Steps) (全名是《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就曾指出:长期以来,缺乏真正的压力以迫使政府机构改善绩效,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