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我们身体里有一座“钟”唐闻佳2017年10月,杰弗里·霍尔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对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研究而分享了这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熬夜这个话题随即在医学界火了。
这三位科学家发现,昼夜节律的紊乱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乃至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有关联。
他们提醒大众: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如按时吃饭,到点睡觉!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这是一种习惯。
典型的比如植物的花朵的开闭,动物的产卵、冬眠、苏醒等。
不要小看这些周期变化,这些规律不是挂在墙上的钟表,而是植根于生物体内的生物钟。
生物钟是指地球上的生命随地球的周期性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周期性变化的生理生化活动。
我们的身体里也有这样一座钟,告诉我们以24小时为周期的血压、体温、体力、情绪等生理指标的律动。
既然存在着这种生命节律,那么如果打破它,要不要紧呢?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物节律分会会长徐璎长期开展生命节律研究。
她见过一个奇怪的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总在凌晨三四点起床,晚上六七点就睡觉。
这显然不符合常人的生活节奏。
通过研究,她发现这个家族成员身上的一种名为“PER2”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是一种掌管睡眠的基因,正是这个突变导致他们的早睡早起。
当把这种突变基因转给小鼠,小鼠也同样早睡早起了,而且进食变得更早,比正常小鼠吃得更多。
徐璎进而发现,这些实验小鼠不仅管睡眠的PER2基因发生了突变,管吃饭的PER1基因也突变了。
而且,因为吃得更多,这群小鼠的肥胖问题紧随而来。
此类基因又称“时钟基因”。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原卷版)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河北省邯郸大名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河北省邯郸大名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留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文化都以时空认知为起点。
依据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因爆炸而生成,时间得以同时生成。
这个时间,是自然时间。
人类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为了标记事物发展变更的过程,给自己拟订一种“纪序”参照系,这就是定义时间。
今日人们所“感知”的日期,就是一种全球约定的定义时间。
定义时间在自然时间面前只是一个微量,但它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一种不行替代的文化符号。
甲子,是世界时间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定义。
从1911年发觉的六十甲子表甲骨来看,甲子作为一个确定的记述系统用于定义华夏时间,至迟在殷商时期已然完备。
天干源于纪日,地支源于一年十二个月,用日、月与地球的视运行关系来记述人类活动时间,就是甲子时间纪序的本质。
甲子纪序,是先民对自然时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摹写,体现了一种朴实的自然取时思想。
关于时间的本质,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理念永恒性的摹本,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既不是运动,又不能脱离运动,是运动的数。
伽利略指出,时间具有各向同性、匀称性和无限性。
后来,爱因斯坦提出时空不是相互独立而是一个整体的四维空时连续区。
至此,时间在其永恒与无限的直观视界中,与运动、空间的同一性本质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定。
而探讨者发觉,甲子既定义了时间与运动的同一性,也定义了时间的永恒性和无限性,同时又定义了时空一体性。
细究甲子的定义内涵,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观念与现代科学对时间本质的描述特别一样。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三7月份月考语文试卷第 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前文说到周公诫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
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
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
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民歌一直就是时尚。
“歌谣所生,宜自生民始也。
”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民歌,其起源即昭示着人类的起源。
人类自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刻起,也就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很自然地体现在他们的言谈歌咏之中。
作为中国文学起源佐证的两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越人之歌;而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诗经》,其“国风”部分也是民歌歌词的总汇。
从先秦的歌谣,到汉魏乐府,再到唐宋间的曲子词、竹枝词等体式的流变,民歌生长在百姓的唇吻和心灵之上,始终是社会风尚的主要组成部分。
明代沈德符记录了万历年间江南小调的流行状况:“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每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致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
”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我们也可以说,民歌又何尝不是一部时尚史呢?问题是,今天当很多人在叫嚣“娱乐至死”、张扬多元价值的时候,当多数民歌所描述的农耕甚至游牧、渔猎生活情境离绝大多数人已很遥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和民歌生活在一起吗?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现代性并非一种全然固定的僵死结构,它应该是开放的,既对空间开放,也对时间开放;它应该是一种建构性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间我们可以把现代性变得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人的诗意生存的需要。
这样来理解,传统就不再是一个被降服、被审判、被耻笑、被切割、被虚假玩弄的概念,而应该是唤起我们敬畏感的、我们借此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方式。
我们通过传统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回归人类应然的统一存在。
民歌正是自传统社会以来,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
在欣赏民歌的时候,我们感到在传统人文世界中找到了人应该为人的那种存在的方式,我们觉得人应该那样和这个世界进行美好的连接,应该那样诗意地栖居。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卷五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卷(五)(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全部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逝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其次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特别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开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有序性与整体性亲密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依次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志向相协调的。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显明的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024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此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路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
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
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
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
“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
“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一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12分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志向是文情并茂,“充溢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完备无缺,自然熨贴,不现牵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备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珍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词藻,只顾堆砌美丽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确定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态。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形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子。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晰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的品行,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凹凸当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看法。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备。
品低的是内不充溢而外求光辉,故意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确定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全部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全部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闻名的作品如赛珍宝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故意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调。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一门表演艺术,中国杂技拥有悠远的历史,《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杂技的记载。
中国杂技体现出特有的东方文化特征,如杂技故事剧《花木兰》和杂技舞蹈剧《梦幻西游》,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学与杂技艺术结合的典范。
中国杂技不仅受到国人的欣赏,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荣获赞誉,屹立于世界杂技之林。
在当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审美意识的增强,杂技更加为人们所欣赏。
我们在肯定杂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杂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虽然杂技之乡众多,但目前只有深圳欢乐谷、上海马戏城、北京保利剧院等有限的几个场所长期进行杂技演出,很多地方的杂技演出并不是长期进行的,只是根据节目的需要、节日庆典的需要等安排。
可以说,当代杂技艺术并不繁荣。
在很多杂技之乡,人才辈出,杂技流派长期传承,但人们找不到杂技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演员只能被动地接受演出邀约。
长此以往,演员的积极性会受影响,后备人才的储备会受影响。
中国杂技开拓国际市场面临诸多阻碍。
中国杂技没有合理开发利用有效资源,在国际上缺乏优势。
国际市场上竞价激烈,导致演出费用很低;中国杂技团知名度不及国际大型杂技团,这些因素也使中国杂技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巨大压力。
中国杂技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国杂技艺术是当代中国人的重要使命。
我们应多管齐下,推动中国杂技发展。
当代杂技应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成分,这样才有持续开拓创新的动力和后劲。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半考试题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半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血缘关系因天生存在而具有超强的稳定性,使得亲情成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
血缘关系与亲情关系叠加,使亲子间既相互给予又相互接纳,共同型塑着代际伦理。
社会转型越剧烈,人们就越会珍视血缘亲情,藉以增强日常生活的稳固性,但亲子间的相予与相纳随着社会转型又极易发生断裂,继而出现代际纠纷。
就代际关系的内部机理来说,西方奉行接力模式:甲代抚育乙代,乙代抚育丙代,且乙代对甲代无赡养义务,丙代对乙代亦无赡养义务,呈现出代间接力景象。
中国奉行反馈模式: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赡养乙代,呈现出下代对上代的反馈景象。
反馈模式是基于孝道理念。
赡养父母在中国语境中就是孝敬父母。
反馈模式及孝道理念传承之时,西方的家庭伦理观念以强劲的势头汇入中国。
当代中国人可以借助于法律及其内在的权利话语来应对家庭伦理的观念来自西方,尤其是其中的权利话语更是西方的舶来品。
有学者指出,西方人常以意志自由与自我选择为理论依据来论证子女对父母不具赡养义务。
任何一种行为若要被认为在道德上是应该做的,那就必须建立在行为主体对此行为自愿的基础上。
西方的接力模式固然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家庭伦理,现代的政治意识形态固然曾对儒学展开批判,但社会转型并没有促使反馈模式及其内在的孝道理念随之发生转型,而随之发生转型的当是情感表达的制度。
反馈模式体现着亲子关系双向的情感表达。
父权制度仅仅只是情感表达于反馈模式上的一种表现。
它被打破后,亲子代际法律地位平等的制度得以确立。
无论制度为何,人类情感的表达其实都趋于自然主义,即服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于行为上不加任何修饰顺其自然地表现出来。
代际平等制度的确立使得当代民众更趋向于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亲情。
如果说现代的情感表达自然主义旨在打破传统的父权制度及其伦理规范,而伦理规范越少必然会使得人的本能以及本性受到的规制越来越疏松,继而出现代际关系越来越不可靠的情形。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三7月份月考语文试卷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 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训文化的进展历程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进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训练。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静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全部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格外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学问的训练、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头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训练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前文说到周公诫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进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训练。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把握。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②对文学艺术与时代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探讨,在中国文学艺术思想史中是一脉相承的。
早在先秦时期,《礼记·乐记》就指出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现实、时代风貌的一面镜子,“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更加系统地阐述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进而总结出文学发展的规律,概括来说就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其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中不仅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且在其诗歌创作中躬行上述理念,他的《卖炭翁》等很多作品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回应时代变迁。
清代赵翼在《论诗》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提出“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不仅指出文艺作品反映时代、书写时代的使命,而且强调文艺作品的创作必须与时俱进、日日创新。
回顾中国文艺发展史,自《诗经》《楚辞》起,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就逐渐开始形成“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传统,后经历代发展逐渐沉淀为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追求。
这样的审美价值追求,使文学艺术总能反映时代的风云、人民的悲喜,总能引领时代、发时代之先声,成为裨补时阙、塑造民族灵魂的丰厚滋养。
③文学艺术体现时代风貌,不仅是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优良传统,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反映论。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开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开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②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③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效劳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播送、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克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2019-2020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高三(上)周考语文试卷(三)
2019-2020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高三(上)周考语文试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然而,新闻不是爽文。
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
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
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
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
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
纯仁属撰乐语,浩辞。
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
”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
”纯仁敬谢。
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
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
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
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章��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章��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
蔡卞、安��、左肤继请治其送者王回等。
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
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
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
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
”迁兵、吏二部侍郎。
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
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
稍复直龙图阁。
瘴疾作,危甚。
杨时过常州,往省之。
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
卒,年五十二。
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
”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B.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C.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D.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纯仁敬谢”一句中,“谢”应解释为“为自己的错误向别人认错道歉”。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三7月份月考语文试卷第 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前文说到周公诫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
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
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
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②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③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克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④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
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
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B.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微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分)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
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斑头雁聂鑫森去年秋.楚雁飞应聘当了寒云湖专职的护鸟员。
楚雁飞真没想到日子这样难熬。
四周荒无人烟.给养靠队部用车从外地运来.常常吃不上蔬菜。
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燃着一炉煤火.还让人冷得直打哆嗦。
楚雁飞真没想到工作这么单调。
每天吃过早饭.他跟着五十岁的班长吴远征.来到湖边伪装好的监测室.对斑头雁等各种水鸟进行动态追踪.不时地作记录.看得眼睛发涩.站得双脚发麻。
楚雁飞没想到自己会在寒云湖过春节。
班长当护鸟员三十年了.他的家在本省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每年春节回去探一次亲.队部派一个人临时顶替.可今年实在抽调不出人手来。
“小楚.你赶快整理行装.回老家去过年.你的爸爸妈妈望眼欲穿哩!”楚雁飞摇摇头.说:“吴班长.我也想留下来和你作伴!”春节过去了.春天阳气不断上升.南去的大雁.一群一群回家了。
没想到“倒春寒”说来就来了.一夜北风紧、雪花狂.到处银妆素裹。
天刚蒙蒙亮.吴远征就叫醒了楚雁飞:“小楚.昨天我们观察到湖边草丛里.有好多只斑头雁在孵化鸟蛋.温度这样低.别冻坏了它们。
我们去湖边看看!”楚雁飞痛苦地从梦中走出来。
雪还在零星地下着.看不到一只飞翔的水鸟。
他们蹑手蹑脚来到湖边.察看一个一个斑头雁的窠巢。
雌雁一动不动地在抱卵.任凭身上的雪花积了一层又一层。
公雁也守在旁边.像忠诚的警卫员。
楚雁飞看见吴远征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五周后.小雁叽叽喳喳来到人世。
楚雁飞站在高清摄像头前.观察当上妈妈的斑头雁.领着小雁初次下水。
公雁在低空飞翔、盘旋.护卫着它们.嘎嘎地欢叫着。
楚雁飞看了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
他搓了搓手.说:“吴班长.我们该睡了。
”吴远征支楞着耳朵.不作声。
过了一会.说:“湖边有盗贼。
我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是两个人。
”“盗贼?他们来这里盗什么?”“盗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的翅羽还没长好.正栖息在窠巢里.每到这时候.有胆大的盗贼就来张网盗捕.然后卖给饭店酒楼。
”楚雁飞说:“我跟您一起去!这些王八蛋!”“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小楚.你得守着这小砖房.守住这部直通队部值班室的电话。
”吴远征板起一张脸.拿了一支手电.取出一把短柄猎刀.匆匆扑进夜色里去了。
楚雁飞把所有的电灯都打开.又搬出一捆硬木柴架到门外的空坪里.浇上汽油.点燃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
一个跌跌撞撞的人影从窗外飘过去.接着是敲门声:“小楚……是我。
”楚雁飞打开门.借着灯光.他看见吴远征的额头上沁出鲜红的血。
“吴班长.您受伤了?”“被他们挥舞的网杆打了一下.不要紧。
我刚才警告他们:赶快离开.偷捕水鸟是犯法.想被抓进去吃牢饭吗?我手上的刀.也不是吃素的.想试试吗?”“他们吓住了?”“他们也带了刀.雪亮雪亮的。
我忽然发现小砖房那边闪射的火光.便说:你们以为我是一个人好对付.睁开狗眼看看.我的同事在身后呢.我只要一声喊.他们立马就赶过来了!”楚雁飞扶住他.喉头有些哽咽.说:“吴班长.快进屋.我给你的伤口上药、包扎。
”……鸟世界在楚雁飞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奇瑰和壮美。
每晚回到小砖房.先和吴远征一起做饭、烧水、打扫卫生.然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写他的《水鸟观察日记》。
他决定了.要留下来.和班长一起.守护着斑头雁。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小说前四段连用三个“没想到”.既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工作的单调与辛苦.也从侧面表现了坚守边地的国家护鸟员美好的品质。
B.小说没有直接描述班长与捕猎斑头雁的盗贼打斗的过程.而是由吴班长自己口述.再现打斗场景.这样显得真实可信.有现场感。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吴班长看到斑头雁护儿留下泪水.突出其硬汉子柔情的一面.使班长这一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D.小说用简练而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寒云湖的候鸟斑头雁和两位专职护鸟员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同时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