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学生们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地位,并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学会尊重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
1、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2、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通过讲述、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四、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比如说请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文具盒,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指出一些常用的文具,并问学生们这些文具是哪里来的,他们用这些文具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回答来引出文化的概念。
2、讲解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将“文化”这个概念简单易懂地解释给学生们听,例如文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思考、艺术创作等方面传承下来的一系列习惯、信仰和行为方式;文化可以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其中蕴含着很多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3、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简单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并举例说明,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歌赋、书画、戏曲、民间文学、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说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讲解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地位,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艺术品,都是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讨论环节
设立一些问题供学生们讨论,例如学生们孔子和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等等。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1.学必有师》
一年级传统文化
课题
1.学必有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诵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原文,大体了解文意。
3.初步认识老师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尊敬老师,做尊师好少年。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天真活泼,自控力较差,需要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理解力较弱,老师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原文。
学来自百度文库谈收获
学生做自我评价
五、布置作业:
课下把自己学到的经典语句背诵给家长听,并在生活中践行所学到的真知。
六、教后反思:
老师范读
全班齐读
男女生比赛读
分组比赛读
指名读
2.结合注释和温馨点击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阅读温馨点击的内容,指名学生谈对选文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见解。
3.引导学生背诵,并检查背诵。
三、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交流:说说你在学校里认识的新老师
学生回答、补充
四、课堂学习反馈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教学方法
诵读、讲解、讨论、探究等
教学准备
课件、文字资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尊师”展开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由“经典驿站”和“人物长廊”两部分组成。课题有《学必有师》《贵师兴国》《尊师敬学》《君子尊师》《事师如父》《子贡尊师》《孔子》。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尊敬老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涵,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敬师长的好品德,真正从行为上做到尊敬老师,热爱学习。
教学方法:
谈话、观察、讨论、诵读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8课时
教学建议:
一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感悟“尊师”这
一主题。同时要注重营造尊师、敬师的教学氛围。
课题: 1.学必有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原文,大体了解文意。
3.初步认识老师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尊敬老师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朗诵并背诵原文
教学方法:诵读、背诵、讨论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你都认识哪些老师?你最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喜欢他(她)?
学生回答
一、学习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原文,老师巡视并个别指导,齐读原文,男女生分组读原文。
3.指名接读,教师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结合解释理解原文。
三、学习“温馨点击”
学生读“温馨点击”内容,老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育渗透。
四、学习“活动广角”
背诵:全班拍手齐背、指名背诵
背诵比赛:分组比赛、男女生比赛、开火车快速背诵
一年级传统文化三四单元
一年级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学情分析:
这学期,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借助拼音也会读文,但是对古诗词还是较陌生,读书方法也有待于老师指导,由于年龄尚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一定难度,他们在理解古文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神话传说的神奇魅力。
过程与方法:3、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
德育目标:4、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
第一、二周第9课
第三、四周第10课
第五、六周第11课
第七、八周第12课
第九周单元总结会
第十、十一周第13课
第十二、十三周第14课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
教
学
设计
一年级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明日歌学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明日歌学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课程,教材为《明日歌》。详细
内容包括:
1. 章节内容:第一单元,第1课《明日歌》。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朗读《明日歌》,理解课文内容,掌
握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
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理解《明日歌》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与生字词的学习,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时间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时间珍惜
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明日歌》,讲解课文内容,分
析诗句寓意。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与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时间管理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
时间。
5. 随堂练习:设计时间管理的小练习,让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明日歌》
2. 内容:
(1)生字词
(2)课文主旨:珍惜时间,合理安排
(3)时间管理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熟读《明日歌》。
(3)设计一个时间管理计划,并分享给同学。
2. 答案:
(1)略
(2)珍惜时间,合理安排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理解《明日歌》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与生字词的学习,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
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趵突泉》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趵突泉》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
2.知道趵突泉是济南的象征,知道趵突泉的特点和济南三大名胜。3.通过了解济南名声,感受省会济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
2.知道趵突泉是济南的象征,知道趵突泉的特点和济南三大名胜。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济南名声,感受省会济南的特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济南以“泉”闻名天下,以及“七十二泉”之首——趵突泉的特点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学习注音课文
1.学生读课文,知道济南以“泉”名闻天下
2.说一说你知道“七十二泉”中的哪些泉
3.趵突泉是济南的象征,知道趵突泉的特点和济南三大名胜。4.老师介绍资料。
趵突泉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
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二、欣赏图片和录像,感受趵突泉的特点
1.播放图片和录像
2.知识链接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泺源堂之前,趵突泉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山东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的位置和特点,了解一些著名的山东传统文化。
2.学会正确欣赏和理解山东的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山东的地图、照片和一些山东传统文化的图片。
2.山东特色小吃的材料和工具。
3.山东传统文化的绘本、故事书等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15分钟)
1.展示山东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山东的位置和地理特点。
2.向学生介绍山东的一些著名传统文化,如孔庙、曲阜、孔子、曲艺、刺绣等。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让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阅读(15分钟)
1.给学生分发山东传统文化的绘本、故事书等阅读材料。
2.引导学生朗读、欣赏传统文化故事,并询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互动体验(20分钟)
1.准备山东特色小吃的材料和工具,向学生展示制作过程,并简要介绍小吃的特点和由来。
2.分组让学生亲手制作山东特色小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学生品尝山东特色小吃,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吃的味道和特点,增强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五、总结(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总结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知识点,提醒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六、拓展(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索山东传统文化的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深入了解山东的传统文化。
2.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山东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第33课《趵突泉》教案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第33课《趵突泉》教
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
2、了解趵突泉的文化、自然特点。
3、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拼音熟读课文,获取知识。能和老师同学交流。
4、了解济南其他的两大名胜。
重点难点:
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感受家乡的美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读悟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搜集趵突泉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
三、展示资料、图片
1、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
2、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3、地理位置
趵突泉发源于济水的源头王屋山太乙池,至今不竭。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中一开头就说:“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济水地形及流向作了翔实的描述,特别是对济水之南的趵突泉、大明湖等济水形成的泉湖风貌作了生动的描述。
趵突泉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有“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誉。趵突泉曾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园林、“十佳”公园和国家4A 级景区,是首批国家重点公园
4、周边揽胜
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历代文化名人诸如曾巩、苏轼、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
鲁教版一年级传统文化(地方)教案
领导签字__________ 时间______
领导签字__________ 时间______
领导签字__________ 时间______
领导签字__________ 时间______
领导签字__________ 时间______
领导签字__________ 时间______
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梳理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为今后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地方课程是山东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教科书和学校根据本地特点编写的,内容分为九个单元。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二单元诗歌诵读;第三单元童蒙须知;
第四单元民间工艺。第五单元:齐鲁名人;第六单元:诗歌诵读(二);第七单元:神话传说;第八单元:传统节日;第九单元:名胜古迹。本学期学习第1-19课。
三、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是刚刚踏入学校的小学生们,他们对于这个陌生的地方有很多希奇感,对《地方课程》这本学科也有一种好奇的感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大部分学生还不适应小学生课堂常规和日常行为规范,但是还有个别孩子未能脱离幼儿园时的习惯,如上课坐不端正、听课时爱讲空话等。希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中能够形成乐学、善学、会学的良好学风,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高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知识面有限,太深奥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太沉重的负担。一年级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熟练背诵古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品德、重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山东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读、带读"笠翁对韵"
教师先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场指读。教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展小组比赛〕
2、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提醒课题并简介学习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开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沉着、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展小组比赛〕
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熟读成诵奠定根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名贤集》(一)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末儿
2、重点句子:
3、翻译:
4、课文知识的补充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名贤集》(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2、重点句子:
3、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