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飞说课稿
燕子南飞教案
燕子南飞教案
教案:
目标:通过学习《燕子南飞》这首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一、导入(5分钟)
1.放一段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出示一幅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猜测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20分钟)
1.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师生共同解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欣赏。
三、理解课文(15分钟)
1.教师提问:“诗中的‘燕子南飞’是指什么?”
2.学生讨论,展示出自己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四、感悟诗意(15分钟)
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学生根据诗中的意境以及自己的联想,进行写作表达。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五、拓展(10分钟)
1.了解燕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欣赏其他与燕子相关的诗词和歌曲,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六、总结反思(5分钟)
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评价自己在诗歌学习中的表现。
七、作业(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写一个对燕子的描写,并用诗歌形式表达。
2.提醒学生查找了解燕子的相关资料,为写作提供素材。
八、课堂结束(2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整理好课桌,准备离开教室。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燕子南飞》教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燕子南飞》教案教材分析教材背景《燕子南飞》是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之一,是讲述燕子迁徙的故事。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可以了解燕子迁徙的一些基本常识,同时也了解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
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感知自然的习惯。
•激发学生爱护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燕子迁徙的原因和过程,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
•教学中加入感性化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鸟类迁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
教学建议在教学本节课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技巧:•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学生理解燕子迁徙的过程和相关知识。
•利用感性化的教学方法。
使用模型、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鸟类迁徙的过程,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教学法。
通过观察家禽的行为动作等,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并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动物世界的生态环境。
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燕子南飞》一课。
教学任务•了解燕子的习性和航行能力。
•掌握燕子迁徙的原因和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增加生态知识,激发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活动活动一: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纠正不恰当的发音,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基本意思。
活动二:课文解析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意义。
如有需要,教师也可以讲解生物学知识,如动物迁徙,培养学生对生态的认知。
活动三:视频欣赏让学生观看关于燕子迁徙的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鸟类的迁徙和飞行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四:问题梳理让学生分组,老师给每组布置一个问题,有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方向。
学生可以结合课文、视频以及其他资料学习,然后准备回答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大雁南飞
中班科学教案大雁南飞大雁是一种著名的候鸟,每年秋天,成群的大雁会飞越数千公里,从北方的寒冷地区向南方迁徙,找到一个更温暖的栖息地过冬。
这一壮丽的景象被称为“大雁南飞”,也成为了人们对于团结和合作的象征。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大雁南飞这一现象是一次难得的科学教学机会。
通过探索、观察和讨论大雁南飞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本文将以大雁南飞为主题,提供一份中班科学教案,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教授与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学习大雁南飞的现象,了解大雁南飞的时间和路线。
2. 探索大雁南飞的原因,了解候鸟迁徙的基本原理。
3. 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使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大雁南飞的景象。
4. 鼓励参与和合作,通过团队活动加深对团结合作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图书或故事书准备:可以选择介绍大雁南飞的绘本或故事书,为孩子们引入主题。
2. 地理地图或世界地球仪:用于展示大雁南飞的路线和迁徙的地理位置。
3. 观察工具:例如放大镜、双筒望远镜等,用于观察鸟类和天空中的迁徙现象。
4. 绘画或记录工具:提供画纸、彩色笔等供孩子们绘制或记录他们对大雁南飞的观察和想法。
教学活动:1. 导入:利用图书或故事书向孩子们介绍大雁南飞的背景和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察。
2. 观察大雁南飞的视频或图片:给孩子们展示大雁南飞的视频或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大雁在飞行过程中的特征和行为。
3. 地理探索:使用地理地图或世界地球仪,展示大雁南飞的路线和迁徙的地理位置,引导孩子们寻找北方和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4. 模拟大雁南飞的活动:安排孩子们在教室或操场上进行模拟大雁南飞的活动。
可以让他们排成一队,像大雁一样振翅高飞,体验大雁南飞的感觉。
5. 观察其他候鸟的迁徙: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其他候鸟的迁徙现象,比如麻雀、白鹭等,帮助他们了解候鸟迁徙的普遍现象。
6. 绘制大雁南飞的图画:提供画纸和彩色笔,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绘制大雁南飞的图画。
大雁南飞教案
大雁南飞教案教案标题:大雁南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雁南飞的原因与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大雁南飞的原因与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
2. 图片和视频资源。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大雁南飞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大雁南飞的一些了解和感受。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大雁南飞的原因和意义。
解释大雁南飞是一种迁徙的行为,是为了寻找更适合的生存环境和气候条件。
同时,大雁南飞还具有一种组织和协作的能力,每只大雁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任务,能够在飞行中形成一架大雁队列,降低飞行的阻力。
Step 3:讨论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大雁南飞的原因和意义。
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Step 4:展示报告(15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
教师提问学生,进一步引导他们分析和总结。
Step 5:写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以“大雁南飞”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自己对大雁南飞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和范例,引导学生合理组织语言和思路。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反馈和奖励。
鼓励学生多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大雁南飞的现象和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其他动物的迁徙行为。
3.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分析大雁南飞的利与弊。
教学反思:教案中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小组讨论、展示报告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
同时,通过写作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秋冀教版科学五上第7课《燕子南飞》word说课稿
秋冀教版科学五上第7课《燕子南飞》word说课稿《燕子南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说教材《燕子南飞》是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有四个内容:葵花向阳、燕子南飞、仙人掌的刺以及奇妙护身术,这四课共同告诉了学生一个大自然总法则,“适者生存”。
燕子南飞这一课探究的主要问题是通过指导学生对动物各种迁移方式的研究,理解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说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曾不同程度地体验过寒冷的滋味,都了解或感受过多种多样的御寒方法。
本课从学生熟知的御寒方式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的生活习性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
说教学目标⑴科学探究目标①通过讨论总结出人们抵御严寒的各种办法。
②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的有关问题。
③能对鸟类迁徙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④能根据动植物的迁移习性,总结出动植物生长与生活习性和环境的变化有关。
⑵科学知识目标①能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迁徙、洄游等习性。
②能解释动植物迁移与环境的变化有关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①能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②能关爱生物,感受到生物生活的多样性。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什么是迁徙、洄游难点认识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
说教法学法运用根据科学课标、教参和学生学习情况,我采用的教法为:以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素材,引导发现;设计方案,帮助探究;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学法:学生为主题发现问题;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方法 1.教学导入。
冬天马上就要来临了,我们怎么抵御严寒,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呢?小组讨论总结出你们了解的或感受过的御寒的方法,选出你们认为合适的内容填写在课本上。
2.提出问题。
当我们穿上厚厚的棉衣,守在温暖的火炉旁,度过寒冷的冬天,我们适应了周围寒冷的环境。
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懂动物,它们是怎样适应寒冷的冬季呢?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力,自发言。
大雁南飞教案
大雁南飞教案教案标题:大雁南飞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大雁南飞的现象,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迁徙现象,并理解其中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张描绘大雁南飞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大雁为什么会南飞,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知识讲解:1. 通过简短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大雁南飞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食物资源和繁殖需求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雁选择南飞而不是其他方向,帮助他们理解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
小组合作任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分配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了解该动物的迁徙现象,并制作一份小报告。
3. 小组成员合作收集资料,包括该动物的迁徙路线、原因和影响等。
4. 小组展示报告,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评论。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大雁南飞的原因和其他动物的迁徙现象,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否也有类似的迁徙现象,例如人们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选择迁徙。
3.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大自然中的各种迁徙现象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例如鸟类迁徙、季节变化等,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深入研究其迁徙现象,并撰写一篇小研究报告。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资料收集的质量。
2. 收集学生的小组报告和小研究报告,评估他们对迁徙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迁徙现象的理解程度。
教案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亲身体验大自然中的迁徙现象。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探讨气候变化对迁徙现象的影响,或者研究人类的迁徙现象和原因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燕子南飞》教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燕子南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燕子南飞》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3.帮助学生发现故事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燕子南飞》的故事情节;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发现故事背后的道理;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2.课件PPT;3.教学白板、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见过燕子,然后导出《燕子南飞》的故事情节。
2. 教材展示通过课件或黑板报,让学生学习《燕子南飞》故事情节和内容。
3. 教师讲解教师可以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故事理解能力。
4. 口语练习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对话和问题,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5. 阅读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句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6. 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故事中所反映的道理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互动、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如何发现故事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爱自然的情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程度,分层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情节和故事背后的道理。
同时,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发现和总结,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雁南飞歌曲声乐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声乐专业本科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雁南飞》,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1. 歌曲《雁南飞》的基本信息及背景2. 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3. 歌曲的情感表达及演唱时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歌曲《雁南飞》,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二、歌曲分析1. 介绍歌曲《雁南飞》的基本信息及背景。
2. 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三、演唱技巧讲解1. 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气息、咬字、共鸣等。
2. 结合实际演唱,让学生体会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四、演唱实践1.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上台演唱,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歌曲《雁南飞》的演唱技巧。
2. 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
二、情感表达1. 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情感表达的理解。
三、演唱实践1. 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上台演唱,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歌曲《雁南飞》的演唱要点。
2. 学生课后练习歌曲,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雁南飞》的演唱技巧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歌曲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演唱效果。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资源:1. 歌曲录音2. 歌曲乐谱3. 教学PPT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歌曲《雁南飞》的演唱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演唱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努力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小学科学27《燕子南飞》(教案)
小学科学27《燕子南飞》(教案)一、引言《燕子南飞》是《小学科学》的第27课,主要介绍了燕子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方式。
通过观察和探究燕子的南飞迁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情境导入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燕子的兴趣,例如:“你们有没有见过燕子呢?燕子是常见的鸟类之一,它们是如何迁徙的呢?为什么要南飞呢?”通过激活学生的经验和观察,引领学生进入燕子南飞的话题。
三、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燕子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了解燕子南飞的原因与迁徙方式;(3)能观察、分析和总结生活现象,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与实操:通过实地观察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燕子的南飞迁徙;(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互动,共同探究燕子的南飞现象;(3)探究与发现: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进行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燕子南飞的好奇心和热情。
2. 学习与探究:(1)展示燕子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燕子的外貌特征、栖息地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燕子的南飞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燕子为什么要南飞,南飞的时间和路线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推理。
(3)燕子南飞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燕子南飞的原因可能与气温、食物和繁殖有关,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燕子南飞的真正原因。
(4)实地观察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前往校园或附近的空旷地带,观察燕子的迁徙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同时,进行小实验,观察气温和食物对燕子活动的影响。
(5)总结与讨论:学生们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展示在南飞时燕子是如何利用风势飞行的。
3. 拓展与应用:(1)燕子的保护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南飞对燕子的意义,以及保护燕子的必要性。
大班教案艺术大雁南飞
篇一:大雁南飞教案珠心算教学设计大雁南飞(+3进框7)冯巧丽登封市书院河路小学2012年12月大雁南飞(+3进框7)学习目标:1、根据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
2、掌握+3进框7的拨珠方法,巩固四指联拨和连续进位的指法。
3、通过所创设的情境,培养孩子遵守秩序并教育孩子注意安全。
学习重点:掌握+3进框7的拨珠方法。
学习难点:巩固四指联拨和连续进位的指法。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小朋友,冬天快来的时候,都有谁会飞往南方呢?天上有几只大雁呢?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引导孩子解决所提出的数学问题。
当孩子提出:天上一共有几只大雁,引导孩子列算式。
二、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孩子讨论:7+3等于几?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孩子根据前边所学的反补码加法拼码动手探索7+3在算盘上的拨珠方法。
孩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7+3的拨珠方法。
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拨珠方法并引导孩子推出拼码的名称:+3进框7。
请孩子练习拼码+3进框7,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引导孩子逐一练习。
三、音乐游戏:“小燕子”刚才大家还说小燕子在冬天来临前也会飞往南方,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
让我们的小手指变成小燕子一起飞吧。
教师引导孩子边听音乐边做手指游戏。
四、巩固练习 1、看珠写数。
大雁们飞了很长时间,它们口渴了,可是要想喝到水,必须把杯子上的珠码图写成数,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吧。
2、看谁先得到智慧星。
大雁们飞呀飞,看,山脚下怎么这么热闹呀,原来是小袋鼠们在比赛爬山争夺智慧星呢。
我们也来试试吧。
3、看泡泡是谁吹的。
大雁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飞到了南方。
小动物们吹起了泡泡为他们祝贺呢。
可是大雁很想知道这些泡泡是谁吹的,我们快点帮大雁找找吧。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篇二:幼儿园大班教案-大雁和鸭子活动目的:1、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勇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让幼儿懂得只有不怕困难,才能真正学到本领的道理。
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活动力、丰富幼儿词汇。
音乐雁南飞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雁南飞》的背景及创作意义。
2.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让学生学会演唱《雁南飞》。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感受《雁南飞》的旋律和情感。
2. 学会演唱《雁南飞》。
教学难点:1. 演唱时把握歌曲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雁南飞》2. 录音机、音响设备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雁南飞》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介绍歌曲背景及创作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题。
二、欣赏与解析1. 播放《雁南飞》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
3.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节奏、音调、调式等。
4. 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如:离别、思念、期盼等。
三、学唱歌曲1. 指导学生跟随录音学唱《雁南飞》,注意节奏和音准。
2. 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模仿学习。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各小组展示演唱,教师点评。
四、拓展活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 举办《雁南飞》歌曲演唱比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创编与《雁南飞》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歌曲、舞蹈等。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雁南飞》的旋律和情感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雁南飞》的旋律和情感有较深刻的理解。
2. 学生能熟练演唱《雁南飞》,并表现出良好的音乐表现力。
3. 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燕子南飞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知道燕子南飞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词语描述燕子的特征和南飞现象。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燕子南飞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燕子南飞的现象及其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燕子图片、南飞燕子图片。
2. 教学视频:燕子南飞的视频。
3. 教学PPT:燕子南飞教案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燕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特征。
1.2 提问:你们知道燕子为什么会南飞吗?2. 燕子南飞的原因2.1 展示南飞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飞行状态。
2.2 讲解燕子南飞的原因,如气候、食物等。
3.1 播放燕子南飞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燕子南飞的场景。
3.2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燕子的行为,如迁徙、觅食等。
4. 口语表达4.1 让学生用词语描述燕子的特征和南飞现象。
4.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5.3 拓展活动: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燕子,并分享寓意。
六、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并用词语描述。
2. 调查其他动物的迁徙现象,了解其原因。
3.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写下自己的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燕子南飞的原因和现象。
在口语表达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提高了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燕子南飞的原因和现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口语表达的情况。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自然的态度和感悟。
九、教学修改: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评价,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燕子南飞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燕子南飞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五课,讲授的是一篇短文《燕子南飞》。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开始有了基础的认识,需要通过这个课程对于文本的整体结构和细节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鸟类迁徙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变化和流动。
2.增加学生的语文词汇量。
3.培养学生对于细节信息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1.带领学生理解“迁徙”的概念。
2.告诉学生如何根据文本的细节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积极思考,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看到燕子南飞的场景,加深对于这种现象的认识。
2.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迁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询问学生是否见过燕子,了解学生对于燕子的大体认识。
这里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燕子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燕子。
2.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尽快地思考出“迁徙”这个词的意思。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燕子南飞》。
2.学习新知(30分钟)1.播放一段燕子南飞的视频,并带领学生观察和思考。
2.讲解一些生动活泼的单词:如“迁徙”、“爱抚”、“安详”等。
3.引导学生阅读本文,让学生找出燕子南飞时所表现出的一些行为特征和心情,增强学生对于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敏感度。
3.展开思考(15分钟)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燕子,你会怎样表达自己对于南飞这个行为的看法?2.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共同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里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把思考转化为实际操作(20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出自己在小燕子眼中的南飞是什么样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拍照或是录像等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
3.每个小组请一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
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在对于这篇文章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的实践操作,对于南飞这个课题更深入的理解与探究出一些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雁南飞》教学设计pdf
《雁南飞》教学设计.pdf一、教学目标1.了解《雁南飞》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雁南飞》的内容和主题;3.通过分析《雁南飞》的语言和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雁南飞》的内容和主题;难点:分析《雁南飞》的语言和结构。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学PPT;3.《雁南飞》的课文和相关资料;4.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雁南飞》的电影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雁南飞》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将《雁南飞》的课文分段展示在PPT上,让学生跟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4.分析语言和结构(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雁南飞》的语言和结构,例如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5.讨论主题(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雁南飞》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讨论,梳理出主题并进行解释。
6.创作小作文(15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雁南飞》的小作文,要求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主题的体会。
7.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小作文,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8.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习题训练,检验学生对《雁南飞》的理解程度。
9.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雁南飞》的内容和主题。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完成了教学目标。
下次教学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燕子南飞一年级语文说课稿(最新)
燕子南飞一年级语文说课稿说教材:本课从学生熟知的御寒方式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环境发生变化是给生物带来的影响以及动物如何与环境相适应。
活动1让学生调查当地有哪些鸟类有旅行的现象,具体理解迁徙的概念。
通过搜集鱼类的洄游资料,进一步理解环境与动物的相互作用,拓展活动说明了植物与动物的迁移是不相同的。
活动2与活动1是相并列的。
严寒的冬季,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除了迁移外还有冬眠。
通过用列表的方式比较动植物在冬夏两季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变化。
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相互作用。
说学情:学生对于鸟类如何过冬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在学习本课知识时,学生会感到很轻松。
另外,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上网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的能力,所以课前布置一些查找资料并在组内进行整理的作业,对实施本课教学起着决定性作用。
说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过冬的办法。
2、学生能围绕本课内容收集、整理资料。
3、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展示本小组收集整理的资料。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动物各种奇异方式的研究,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难点:搜集并整理鱼类洄游的特性。
说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直观的感知所学知识。
2、学生课下收集一些资料,有助于提高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拓宽知识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辅助学生学习。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课时安排: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师生畅谈,营造氛围。
孩子们,天气越来越冷了,冬天就要到了,咱们怎么过冬啊?引导学生头脑风暴——说出自己了解的或感受过的御寒方法。
(学生自由回答:穿棉衣、羽绒服;减少外出活动;喝热水;适量多吃热量高的食物,吃火锅;用暖气取暖……)(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自我调节,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一种最理想的心态,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营造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
雁南飞说课稿
各位专家好:我是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师孟娟,抒情歌曲的主要特点是气息宽广、曲调优美流畅,善于揭示内心世界,多表现对人物和大自然的赞美。
今天,我要说的《雁南飞》就是一首优美婉转、经久不衰的抒情歌曲。
(ppt)下面我将从说课程、说教学内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课程声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专业技能平台的单项技能训练课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专业技巧课。
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共开设5个学期,78学时,通过五个学期的学习及半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演唱能力和歌曲教学能力,掌握声乐教学理论及基本技能;通过歌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完成中等以上音乐作品的演唱,具备一定的教学和辅导能力,胜任小学音乐课教学和课外以及社会音乐活动的辅导工作。
依据以上论述,我将紧紧围绕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学内容1.内容分析《雁南飞》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实用基础教程》一年级作品中的一首抒情歌曲,电影《归心似箭》的插曲。
作品将音乐发展与情绪变化紧密联系,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男女主人公依依惜别的内心情感。
(ppt)歌曲为降E大调,2/4拍,两段式结构,旋律采用弱起的创作手法写成,歌词从“看雁”—→“听雁”—→“盼春”—→“等春”—→“盼归”—→“心揉碎”—→“且等春来归”将女主人公对忠贞爱情的坚定地守望细腻地表达了出来,体现了中华民族内敛、含蓄的情感审美取向。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和教学方法,歌曲中“言前辙”、“梅辙”的咬字吐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发声练习、作品分析和演唱,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内容,深刻理解抗战期间普通民众质朴的爱国情怀和对忠贞爱情的坚守。
3.教学重、难点:重点——保持声音的贯通,在气息的支持下准确把握弱起节奏和“言前辙”、“梅辙”的咬字吐字方法以及表达作品的内在情感。
中班科学教案雁南飞
中班科学教案雁南飞中班科学教案:雁南飞引言:科学课程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可以培养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
本文将介绍一节中班科学课的教案,主题为“雁南飞”。
通过这节课,幼儿将了解候鸟为何会选择南飞的原因,以及应对冬季寒冷环境的适应策略。
一、背景知识:候鸟是一类会根据季节变化而迁徙的鸟类。
一些鸟类为了逃避严寒的冬季,会选择飞往南方温暖的地区。
例如,大雁常常在秋天开始南飞。
这是一种迁徙的行为,有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后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候鸟为何会选择南飞。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增强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带领幼儿观察一张描绘候鸟群体南飞的图片,并询问幼儿是否见过这样的场景。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候鸟会选择南飞,记录他们的回答。
2. 小组探索(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相关的材料,例如书籍、图片和实物模型。
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候鸟选择南飞?- 候鸟是如何知道何时开始迁徙的?- 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 候鸟如何应对这些挑战?3. 分享和总结(1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答案。
在分享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总结和归纳,形成以下结论:- 候鸟选择南飞是为了逃避寒冷的冬季,寻找更适合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环境。
- 候鸟依靠天气变化或生物钟等方式来判断什么时候开始迁徙。
- 候鸟在迁徙过程中需要应对风暴、缺乏食物和水源等挑战。
- 候鸟通过群体行动和减少能量消耗等策略来应对挑战。
4. 游戏活动(15分钟):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群候鸟。
老师设定不同的场景,例如遭遇风暴、找不到食物等,让幼儿讨论并提出应对策略。
鼓励幼儿展示创造力和团队合作。
5. 结束(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候鸟为何会选择南飞,并提醒幼儿应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大班语言:大雁南飞
大班语言:大雁南飞
大班语言:大雁南飞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2明白大雁是候鸟,每年冬天飞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在飞回来。
3增加幼儿的词汇量,提高口语表达。
活动准备:
大雁图片,秋季气候卡。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明白大雁是候鸟,每年冬天飞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在飞回来。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呢?
“秋天,天气变凉了,树叶变黄了,开始落了”。
“谁能知道在秋天的时候大雁都去干什么了呢?”
2、教师朗读散文。
3、幼儿听读并说说文章内容,说说大雁都去哪里了。
4、教师讲解大雁南飞的原因。
小结:因为到了秋天,北方开始变冷了,大雁是候鸟,适应不了寒冷,所以就飞往温暖的南方。
等到来年春天,大雁就会从南方飞回来了。
5、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
6、启发幼儿思考:还有什么鸟是候鸟?
活动延伸:
游戏:大雁南飞。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幼儿能大致理解散文内容,知道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天要南飞,活动效果较好。
语文燕子南飞一年级说课稿
语文燕子南飞一年级说课稿一年级语文燕子南飞说课稿燕子南飞说课要点《燕子南飞》是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单元中的一首儿歌,这首生动有趣的儿歌告诉我们:秋天到了,燕子要到南方去过冬。
课文中共有个生字,字形难度一般,重在读音上。
本课开始学习复韵母,复韵母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
发音时,口型和舌位有一个由第一个单韵母到第二个单韵母的滑动的过程。
这和单韵母发音时口型和舌位不变是有区别的。
通过前面二十几课的学习,可以发现学生在读儿歌背儿歌方面基本没有难度,而在识字方面,也掌握了不少识字的方法:联系生活编顺口溜想象……因此,在记字形上也没有太大困难。
在学习了单韵母声母以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复韵母,在发音上要多加注意,要指导他们读出一个音,而不要拆成两个音读。
通过多读多练以及多样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好复韵母。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旨在突出识字的重点,以及认识复韵母ɑ,学会拼读音节,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观察及说话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字和学复韵母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中共有四个生字飞排队会,这四个字都是常用字,从字形来看都比较容易写。
学生可以自己做小老师,通过不同的识字方法来记住字形。
如:飞的字形就像一只飞翔的小鸟,横折弯钩像鸟的身体,而撇点则像鸟的翅膀,非常形象,也便于记忆。
其余几个字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读。
同时,在教学时,也注意帮助学生归纳,如:找找哪些字是提手旁的?在学习排的时候,也复现了曾学过的字,识字的雪球越滚越大。
作为常用字,构字率比较高,通过一字开花的形式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教学生字中,四个字的读音教学尤为重要,因为这四个的韵母都是这节课中要涉及到的复韵母ɑ。
因此,在教学时要在读准音上下工夫。
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是较为切实的做法,如: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同桌对读……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正音,为后面学习复韵母打好基础。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复韵母,在拼音教学上用的时间较之前几课适当的长了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专家好:
我是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师孟娟,抒情歌曲的主要特点是气息宽广、曲调优美流畅,善于揭示内心世界,多表现对人物和大自然的赞美。
今天,我要说的《雁南飞》就是一首优美婉转、经久不衰的抒情歌曲。
(ppt)下面我将从说课程、说教学内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课程
声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专业技能平台的单项技能训练课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专业技巧课。
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共开设5个学期,78学时,通过五个学期的学习及半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演唱能力和歌曲教学能力,掌握声乐教学理论及基本技能;通过歌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完成中等以上音乐作品的演唱,具备一定的教学和辅导能力,胜任小学音乐课教学和课外以及社会音乐活动的辅导工作。
依据以上论述,我将紧紧围绕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学内容
1.内容分析
《雁南飞》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实用基础教程》一年级作品中的一首抒情歌曲,电影《归心似箭》的插曲。
作品将音乐发展与情绪变化紧密联系,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男女主人公依依惜别的内心情感。
(ppt)
歌曲为降E大调,2/4拍,两段式结构,旋律采用弱起的创作手法写成,歌词从“看雁”—→“听雁”—→“盼春”—→“等春”—→“盼归”—→“心揉碎”—→“且等春来归”将女主人公对忠贞爱情的坚定地守望细腻地表达了出来,体现了中华民族内敛、含蓄的情感审美取向。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和教学方法,歌曲中“言前辙”、“梅辙”的咬字吐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发声练习、作品分析和演唱,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内容,深刻理解抗战期间普通民众质朴的爱国情怀和对忠贞爱情的坚守。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保持声音的贯通,在气息的支持下准确把握弱起节奏和“言前辙”、“梅辙”的咬字吐字方法以及表达作品的内在情感。
难点——弱起节奏演唱时既要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又要注重气口
的处理。
4.学情分析
我们音乐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授课形式为一对六,此阶段的学生在发声技巧方面对于打开喉咙、呼吸支持已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歌唱状态,选择本首歌曲,一方面作品音域较窄可以很好的保护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发声位置和状态,另一方面学生积累的作品较少,正好以此作品丰富的表现来挖掘和提升学生对歌曲情绪的表现及内容的诠释。
作品共分为两课时来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因此从教学内容上更侧重于音乐本体内容和歌唱发声位置的讲授,从教学模式上则更侧重于集体练习解决共性问题。
三、说教学方法(ppt)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交融并用的方式,运用启发、示范、讲授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与学习热情,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唱作品环节中,我运用表演示范法和对比演唱的方法,提出问题进行设疑,让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教。
又如对弱起小节的解决环节,由于学生对简单乐谱已具备一定的识读能力,我把听唱、跟唱、识读乐谱歌唱相结合的综合法作为这一环节的重要教学方法,同时运用柯达伊和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方法在多元化的背景下给学生多种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唱的技能及教的方法,为他们日后从事基础教学做有力的铺垫。
时间原因,我所运用的其它教学方法,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会完整的呈示出来。
四、(ppt)(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练声导入,巩固技巧;歌曲分析,感受作品;演唱歌曲,表达情感;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一)练声导入、巩固技巧
练声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发声练习,使学生在准备练习中解决难点,为顺利演唱作品打基础。
1.哼鸣练习(半音上移)
2/4 12 34| 54 32|1 -‖
m
要求:气息均匀流动,嘴唇放松,喉咙吸开,调动鼻咽腔的共鸣。
(用扔粉笔头的方法提示学生旋律走向)
2.ei母音练习(半音上移)
2/4 5 —︳3 —︳1—‖
Wei
要求:学习“梅辙”的咬字吐字,做到“字正腔圆”。
3. 弱起练习(半音上移)
2/4 05 65 | 3 —‖
Yan
要求:学习“言前辙”的咬字吐字方法。
练习激起的吸气方法,口、鼻同时吸气,吸气的同时打开喉咙,做到良好的喉、咽状态,并全面扩张胸廓,认真体会小腹的张力;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吃惊”动作来进一步体会。
此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第一部分,用时15分钟左右,设计目的在于:以教学重难点为切入点整合出适用于本节课的发声训练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分步骤的解决重难点,通过扎实的层层递进式的练习,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二) 解析歌曲,感受作品
课下学生已经观看了电影《归心似箭》,对作品的社会背景、内容主题和表达的情感已有所了解。
我将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从歌词之美和旋律之美两方面着手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对比演唱对作品进
行分析。
首先是歌词之美:“雁南飞”歌词独具特色,从“看雁”—→“听雁”—→“盼春”—→“等春”—→“盼归”—→“心揉碎”—→“且等春来归”将女主人公对忠贞爱情的坚定地守望细腻地表达了出来,体现了中华民族内敛、含蓄的情感审美取向。
然后是旋律之美:歌曲由深情的低音区“雁南飞”开始,再到“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层层递进,经过四个乐句的婉转铺垫,将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示范)尤其到“盼归,莫把心揉碎”时,巧妙的加入了一个小间奏“5 6 3”把女主人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之情入情入理地、细腻地表现出来。
结束句“且等春来归”(示范)的高音区咏叹,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忠贞爱情的坚定信念。
此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第二部分,用时10分钟左右,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分析让学生明白声乐作品是音乐与诗词的结合体,歌词美和旋律美温暖着声乐艺术的情感创作。
引领学生充分挖掘歌词、旋律中蕴藏的情感要素,在情感的支配下演唱作品,至始至终使学生沉浸在艺术美的表达和享受当中。
(三)演唱作品,表达情感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作品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接着我趁热打铁,带领学生进入演唱作品环节。
此环节我共分四步来完成,第一步,集体演唱,帮助学生建立对作品的整体感性认识,在演唱的过程中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
第二步,教师示范解决难点,针对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弱起小节的呼吸,和“雁”、“南”、“声”、“飞”、“春”等字的咬字吐字方法。
演唱提示:(1)咬字吐字:运用拆分方法,使学生掌握字头、字腹、字尾的连贯,达到字与字之间的连贯,从而保证乐句内声音的连贯性;
(2)呼吸时保持歌唱状态: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每个乐句的用声只能消耗掉气息量的一部分,较长的乐句也只能消耗三分之二的气息量,使每个乐句的句尾保持稳定和弹性,才能使句与句衔接连贯、流畅,达到句与句之间的连贯性。
第三步,个别练习,相互纠错,此时我会挑选个别同学就难点乐句进行演唱,其他同学认真听辨,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第四步,完整演唱教师总结。
此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第三部分,用时20分钟左右,设计目的在于从教师范唱到难点乐句学唱,从音准节奏的准确到声音的融会贯通,从熟练演唱到情感的把握,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相信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层层递进的练习,学生一定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预习儿童歌曲《小小猴真淘气》
2、课下反复练唱作品,巩固歌唱状态;上网查找不同版本的《雁南飞》深层体会情感。
此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部分,用时5分钟左右,目的在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课程资源辅助学生课下练习;提前预习儿童歌曲,容课堂课下为一体,逐步养成其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终身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效果预测
一节课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课堂的教更决定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堂课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不但做到会唱还做到会教,整节课围绕着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
但是在解析作品环节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时间原因活动展开的不够,可能会造成老师讲的多学生表述的少等缺陷,在今后的设计中会尽量避免。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