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 交流等活动。 教学重点
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线段的表象。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根毛线、直尺和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比较曲直
出示运动场上的直线跑道、曲线跑道,跳绳、拔河的图片。 提问: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里的跑道和绳子, 比一比两幅跑道线的形状和两根绳子的形 状,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曲的)
教师两手把线拉紧, 连续变换方向、 长短,每次要求学生思考:现在两手之间的一段可 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直的、两个端点)
指出: 我们把线拉紧, 不管它的方向、 位置、 长短怎样变化, 只要是直的、 有两个端点,
就可以看成是线段。
2. 认识线段。 说明: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它是直的(教师画直的线) 在两端点上点) 。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
指出:对,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像这样的线,它们的形状有些事直的,有些事弯曲的。 二、观察操作,认识线段
1. 操作、观察 ( 1)让学生把一根毛线随意放在课桌上,观察是什么形状。 提问: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拉紧,这条线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那你能把这条线拉紧看一看,原来弯曲的线变得怎样了吗?(学生拉紧毛线) ( 2)提问:现在小朋友手里的线是什么形状的?(出示固定在小黑板上的一根线:拉 直、两端用图钉固定) 说明:现在两手拉紧的这条线是直的, (板书:直的)这两端的点(指图钉)叫作端点。 (板书:端点)
提问:画了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说明:三角形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4. 做“想想做做”第 5 题。 读题,了解题意,并提问: “每两点之间”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就画成几条。
交流:你画了几条?条数最多的小朋友画了几条?
引导:(出示学生画 4 条线段的图形)大部分小朋友画了 4 条线段。请小朋友观察,还
1. 认识线段长短。 ( 1)师生都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见教材) ,找出折痕。 提问:对折时的折痕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 2)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呢?(学生折纸,交流折法) 引导:折出的线段哪条长一些,哪条短一些?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 线段短一些,也就是说,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板书:线段有长有短)
提问:这条拉直的线有几个端点?(补充板书成:两个端点) 请小朋友互相指一指,你手里拉直的线两个端点在哪里,指着说一说端点。 大家看这条拉紧的线,能说出它有什么特点吗?(回答后齐说:直的、两个端点) ( 3)指出:把线拉紧,两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 看成线段。(板书:线段) 追问:这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回答后齐读两遍:线段) ( 4)变式。
1. 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填写( ),再交流。
பைடு நூலகம்
引导:我们来看这里的图形,多边形的每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
。三角形由 3 条
线段围成,四边形由——( 4 条线段)围成,五边形由——( 5 条线段)围成。从这里你发
现了什么?
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3. 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连点画出三条线段。
,有两个端点(教师
追问:你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吗?端点应该怎样表示?(强调两端要点上点表示端点) 引导: 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闭上眼睛, 在头脑里画一条线段, 记住它是什么样的吗? 试试看。(教师描述,让学生想象:我们在脑子里想,一条直的线,有两个端点,这就是线
段)
3. 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出示第 1 题图形(可以补充增加直线、射线的图形) 。 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说说理由。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教科书第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59~60 页例 1 和“想想做做”第
1~5 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 的,学会正确地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培养比较、 抽象简单几何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比较长短知道线段有长有短——学习画线段)
你还有什么收获或者体会?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认识厘米(教科书第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61~63 页例 2、例 3、例 4 和“想想做做”第
1~7 题)
1. 使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划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度,能表示出 1 厘米的大概长度; 学会用厘米为单位的测量方法, 物体或线段;能以厘米为单位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知道 1 厘米的实际长 能用厘米为单位测量较短
2. 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体会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
4. 举例反馈。 引导:现在小朋友明白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生活里,像直尺的边、课本的边 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用实物指边和端点)所以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
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小朋友找一找,找到后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并指出: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都可以看成线段。
三、比长短,画线段
有哪两点间没有连接成线段吗?可以看图先讨论讨论,再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 要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 凡是两点间就要连接成线段。 那怎样可以不遗漏呢?
可以按顺序,每次从一点开始连接其他三点,这样可以画成
6 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你能说说自己认识线段的过程吗? (把线拉紧知道看成线段——认识表示线段的图形—
2. 画线段。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线段吗?(学生自己画线段) 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评价学生画法, 并示范画线段: 我们可以用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 两端要画点表示端点。
请小朋友用直尺再画一条比刚才长一些或者短一些的线段,
再和同桌说说你画的两条线
段哪条长、哪条短。
3. 学习反馈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识了线段的哪些特点?怎样画线段?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