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三角函数的计算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函数的计算》优课件
(2)AB=9,BC=5.5,求 AC 和∠B.
解:AC= AB2-BC2= 92-5.52≈7.12,∵cosB=BACB =59.5,∴∠B≈52°19′48″.
16.(14 分)如图,为测量江两岸码头 B,D 之间的距离, 从山坡上高度为 50 米的点 A 处测得码头 B 的俯角∠EAB 为 15°,码头 D 的俯角∠EAD 为 45°,点 C 在线段 BD 的延 长线上,AC⊥BC,垂足为点 C,求江两岸码头 B,D 之间的 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15°≈0.26,cos15°≈ 0.97,tan15°≈0.27)
sin48°30′28″+cos53°26′34″+tan32″. 解:原式≈1.3448.
利用用计算器由三角函数值求角
4.(4 分)已知 cosθ=0.2534,则锐角 θ 约为( C )
A.14.7° B.14°7′ C.75.3° D.75°3′ 5.(4 分)∠A 为锐角,且 sinA=25,则∠A 的取值 范围是( A ) A.0°<∠A<30° B.30°<∠A<45° C.45°<∠A<60° D.60°<∠A<90°
பைடு நூலகம்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解:∵AE∥BC,∴∠ADC=∠EAD=45°,∠ABC= ∠EAB = 15 ° ,又 ∵AC⊥CD , ∴ CD = AC = 50( 米 ) , 又 ∵tan∠ABC=ABCC,∴BC=tan∠ACABC≈185.2(米),∴BD= 185.2-50≈135(米),即码头 B,D 之间的距离为 135 米.
A.16°1′ C.16.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 −+
=2 −
课堂练习
6.升国旗时,小明站在操场上离国旗20m处行注目礼.当国旗升至
顶端时,小明看国旗视线的仰角为45°(如图所示),若小明双眼
离地面1.60m,你能帮助小明求出旗杆AB的高度吗?
解:由已知得DC=EB=20m
∵tan∠ADC=tan45°=
∴AC=DC∙tan45°
°
(3)
+°
+
°
课堂练习
解: (1)1-2 sin30°cos30°
=1-2× ×
=1-
°
(3)
+°
=
+
+
+
=2- +
=2
°
(2)3tan30°-tan45°+2sin60°
=3×
−+×
O
C
B
A
D
答: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约为0.34m。
随堂练习P12
8
驶向胜利
的彼岸
八仙过海,尽显才能
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其倾斜角为300,高为7m,
B
扶梯的长度是多少?
3.如图,在Rt△ABC中,∠C=90°,
∠A,∠B ,∠C的对边分别是a,b,c.
求证:sin2A+cos2A=1
老师期望:
sin30°=
sin60°=
=
2a
2
2a
a
3a 3
1
=2
cos30°=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3、三角函数的计算(教案)
3.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沉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将在下次活动中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对于初学者来说,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计算方法的应用:在实际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对如何选择正确的边长进行计算感到困惑。例如,在给定斜边和锐角的情况下,如何求出邻边或对边的长度。
-特殊角的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需要记忆,但学生可能会混淆,教学中需提供有效的记忆策略。
(3)通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诱导公式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结构与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3、三角函数的计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3、三角函数的计算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
(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进行计算;
(3)三角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测量物体的高度、距离等;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45°、6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课时安排1课时从容说课本节在前两节介绍了正切、正弦、余弦定义的基础上,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并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30°、45°、60°这些特殊角的特殊三角函数值,并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难点是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推导出30°、45°、60°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具,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特性,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第三课时课题§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二)思维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2.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具重点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2.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比较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教学准备一副三角尺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①含30°和60°两个锐角的三角尺;②皮尺.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能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 (用多媒体演示上面的问题,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生]我们组设计的方案如下:让一位同学拿着三角尺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B 处,使这位同学拿起三角尺,她的视线恰好和斜边重合且过树梢C 点,30°的邻边和水平方向平行,用卷尺测出AB 的长度,BE 的长度,因为DE=AB ,所以只需在Rt △CDA 中求出CD 的长度即可.[生]在Rt △ACD 中,∠CAD =30°,AD =BE ,BE 是已知的,设BE=a 米,则AD =a 米,如何求CD 呢?[生]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30°的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AC =2CD ,根据勾股定理,(2CD)2=CD 2+a 2. CD =33a. 则树的高度即可求出.[师]我们前面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如果一个角的大小确定,那么它的正切、正弦、余弦值也随之确定,如果能求出30°的正切值,在上图中,tan30°=aCDAD CD =,则CD= atan30°,岂不简单.你能求出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吗? Ⅱ.讲授新课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师]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生]一副三角尺中有四个锐角,它们分别是30°、60°、45°、45°. [师]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生]sin30°=21. sin30°表示在直角三角 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我们不妨设30°角所对的边为a(如图所示),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则斜边等于2a.根据勾股定理,可知30°角的邻边为a ,所以sin30°=212=a a . [师]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生]cos30°=2323=a a . tan30°=33313==a a [师]我们求出了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还有两个特殊角——45°、60°,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生]求60°的三角函数值可以利用求30°角三角函数值的三角形.因为30°角的对边和邻边分别是60°角的邻边和对边.利用上图,很容易求得sin60°=2323=a a , cos60°=212=a a , tan60°=33=aa. [生]也可以利用上节课我们得出的结论:一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一锐角的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可知sin60°=cos(90°-60°)=cos30°=23cos60°=sin(90°- 60°)=sin30°=21. [师生共析]我们一同来 求45°角的三角函数值.含 45°角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 直角三角形.(如图)设其中一 条直角边为a ,则另一条直角 边也为a ,斜边2a.由此可求得sin45°=22212==a a , cos45°=22212==a a , tan45°=1=aa[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下表(用多媒体演示)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角sin αco αtan α°、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的大小.为了帮助大家记忆,我们观察表格中函数值的特点.先看第一列30°、45°、60°角的正弦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生]30°、45°、60°角的正弦值分母都为2,分子从小到大分别为1,2,3,随着角度的增大,正弦值在逐渐增大.[师]再来看第二列函数值,有何特点呢?[生]第二列是30°,45°、60°角的余弦值,它们的分母也都是2,而分子从大到小分别为3,2,1,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师]第三列呢?[生]第三列是30°、45°、60°角的正切值,首先45°角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所以tan45°=1比较特殊.[师]很好,掌握了上述规律,记忆就方便多了.下面同桌之间可互相检查一下对30°、 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情况.相信同学们一定做得很棒. 2.例题讲解(多媒体演示) [例1]计算:(1)sin30°+cos45°;(2)sin 260°+cos 260°-tan45°.分析:本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今后若无特别说明,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时,一般不取近似值,另外sin 260°表示(sin60°)2,cos 260°表示(cos60°)2.解:(1)sin30°+cos45°=2212221+=+, (2)sin 260°+cos 260°-tan45° =(23)2+(21)2-1 =43 +41-1 =0.[例2]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 ,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 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解:根据题意(如图) 可知,∠BOD=60°, OB=OA =OD=2.5 m , ∠AOD =21×60°=30°, ∴OC=OD ·cos30° =2.5×23≈2.165(m). ∴AC =2.5-2.165≈0.34(m).所以,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约为 0.34 m.Ⅲ.随堂练习 多媒体演示 1.计算:(1)sin60°-tan45°; (2)cos60°+tan60°; (3)22sin45°+sin60°-2cos45°. 解:(1)原式=23-1=223-;(2)原式=21+=23213+=(3)原式=22×22+23×22; =22231-+2.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其倾斜角为30°.高为7 m ,扶梯的长度是多少? 解:扶梯的长度为21730sin 7=︒=14(m),所以扶梯的长度为14 m. 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总结如下:(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21,sin45°=22,sin60°=23;cos30°=23,cos45°= 22,cos60°=21;tan30°=33,tan45° =1,tan60°=3.(2)能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大小. Ⅴ.课后作业习题1.3第1、2题 Ⅵ.活动与探究(2003年甘肃)如图为住宅区内的两幢楼,它们的高AB =CD=30 m ,两楼问的距离AC=24 m ,现需了解甲楼对乙楼的采光影响情况.当太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求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有多高?(精确到0.1 m ,2≈1.41,3≈1.73)[过程]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当光线从楼顶E ,直射到乙楼D 点,D 点向下便接受不到光线,过D 作DB ⊥AE(甲楼).在Rt △BDE 中.BD=AC =24 m ,∠EDB =30°.可求出BE ,由于甲、乙楼一样高,所以DF=BE. [结果]在Kt △BDE 中,BE=DB ·tan30°=24×33=83m. ∵DF =BE ,∴DF=83≈8×1.73=13.84(m).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的高CD=30-13.84≈16.2(m). 板书设计§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一、探索30°、45°、60°的三角函数值1.预备知识: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中,30°角 的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含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列表如下:三角函数角角αsin α co αtan α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三、实际应用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1.(2003年北京石景山)计算:13230sin 1+-︒.答案:3-32.(2003年北京崇文)汁算:(2+1)-1+2sin30°-8答案:-23.(2003年广东梅州)计算:(1+2)0-|1-sin30°|1+(21)-1. 答案:25 4. (2003 年广西)计算:sin60°+︒-60tan 11答案:-21 5.(2003年内蒙古赤峰)计算;2-3-(0032+π)0-cos60°-211-.答案:-283+。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3三角函数的计算
OP
∴AB=OB-OA=OP(tan β-tan α). ∵OP=a m,∴AB=a(tan β-tan α)m.
正解 ∵PC∥OA,∴∠PAO=∠APC=∠α.
在Rt△AOP中, OP =tan∠PAO,∴OA= OP .
知识点二 已知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
5.(独家原创试题)世界上有一条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斜坡路.在这条
路上,上坡犹如登山一般难走,有时候人们上坡甚至要靠爬.它就是位于新
西兰的达尼丁的鲍德温街,鲍德温街是一条短而直的街道,总长约350米,街
道开端的海拔约为30米,而街道终端的海拔为100米.图1-3-2②是鲍德温街
知识点一 利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1.(2017山东威海中考)为了方便行人推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 m高的天 桥一侧修建了40 m长的斜道(如图1-3-1所示),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求 这条斜道倾斜角的度数,具体按键顺序是 ( )
A.2ndF sin 0 ·2 5 =
B.sin 2ndF 0 ·2 5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
九年级 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知识点一 利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1.求整数度数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操作流程如下: 使计算器面板出现DEG→按sincostan这三个键之一→输入整数度数→按键=. 2.求非整数度数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1)求以“度”为单位的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可直接按键求出,例如:求tan 16.52°的值可按如下操作: 按键tan→依次按16·52→按键=. (2)求用“度、分、秒”表示的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操作流程如下: 按sincostan这三个键之一→度D°M'S分D°M'S秒D°M'S→按键=.
三角函数的计算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想一想
为了方便行人推自行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m高的天桥两端
修建了40m长的斜道.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
BC 10 1
如图,在Rt△ABC中,sinA=
,
AC 40 4
那么∠A是多少度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要用到
“sin”、“cos”、“tan”键
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 16°,那么缆车垂
直上升的距离 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m)
新知讲解
合作学习
如图,在Rt△ABC中,∠ACB=90°
,BC=ABsin16°
.
你知道sin16°
等于多少吗?
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呢?
tan 键,然后输入三角函数值,最后按
就可求出相应角度.
= 键
课堂练习
1.如图,一个人从山脚下的点出发,沿山坡小路走到山顶
点.已知坡角为°,山高 = 千米.用科学计算器计算小路
的长度,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详解】在中, = 2 0° = ,
需要用科学计
你知道sin16°等
算器来进行计
于多少吗?
算.
用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要用到以下按键:
例如,求sin16°的按键顺序:
第一步:按计算器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16,再按“=”。
屏幕显示结果sin 16°= 0.2756373558
sin1
sin
0.275 637 355
8
si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初三下册--第一单元1.3《三角函数的计算》课件
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tan320;(2)sin24.530; (3)sin62011′;(4)tan39039′39″.
102..6如24图9,2物0华.9大09厦7离30小.8伟84家4640m0,.小82伟91
从自家的窗中眺望大厦,并测得大厦顶
部仰角是450,而大厦底部的俯角是370
当缆车继续从点B到达点D时,它又
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
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0,由
E
此你不能计算什么?
如图, 水平宽度BE或上升高度DE
BE 148.63m DE 133.83m
老师提示: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时,结果一般有10个数位. 本书约定,如无特别声明,计算结果一般精确到万分位.
求(结该果大精厦确的到的0高.1度m).大厦高约105.2m
结束寄语
• 一个人就好象一个分数,他的实 际才干就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 的估计就好比分母,分母越大, 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BAC
1000,
BC
46.6,
AC
38.76SABC
D
381.65.
A
7 如图,根据图中已
知数据,求AD. AD 13.85
250 550┌
B 20 C
D
随堂练习
真知在实践中诞生
8 如图,根据图中已知数据,
A
求△ABC其余各边的长,各角 a
的度数和△ABC的面积.
B
α┍ D
β
C
BD a cos, AD a sin , DC a sin , AC a sin ,
A
又 tan 450 AD , AC
AC AD 2 6 2 2. tan 450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2.30度,450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
A b
a
C
sinA=cosB,
tanA·tanB=1
想一想P10 2
本领大不大
悟心来当家
2
600 300
如图,观察一副三角板: 它们其中有几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1)sin300等于多少?
(2)cos300等于多少? (3)tan300等于多少?
2
450
450
b
┌
600
┌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
三角函数 正弦sinα 锐角α 300 450 600 余弦 cosα 正切 tanα
1 2
2 2
3 2
3 2 2 2 1 2
3 3
1
3
P13 习题1.3 1,2题
1.计算;(1)tan450-sin300; (2)cos600+sin450-tan300;
∴CA= 3 3 ∴BC=CA-BA=( 3 3 -3)米 答:路况显示牌BC的高度是( 3 3 -3)米
CA AD
小结
拓展
回味无穷
B
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c
a ┌ C
300
看图说话(数形结合):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 A 直角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特殊角300,450,600角的三角函数值. 互余两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450 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2 2 0 2 0 2 0 4 sin 30 cos 60 2 cos 45 . 2
7 便是欣赏P11
真知在实践中诞生
例2 如图: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 子的长度为2.5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 时,摆角恰好为600,且两边摆动的角 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 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 O 到0.01m).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1.3《三角函数的计算》精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1.3《三角函数的计算》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函数的计算》的内容包括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三角函数作为一种新的函数类型,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性质。
2.数形结合法:通过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三角函数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在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a、b、c的三角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S=1/2ab sinC,让学生思考sinC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呈现(15分钟)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然后,通过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3 三角函数的计算(教案)-北师大版数九年级下册
第3节三角函数的计算1.经历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及由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3.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计算的实际问题.1.借助计算器,解决含三角函数的实际问题,提高用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发现实际问题中的边角关系,提高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1.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后的快乐.2.感悟计算器的计算功能和三角函数的应用价值.【重点】1.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2.能够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计算的实际问题.【难点】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科学计算器.2.复习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导入一:同学们小的时候都玩过跷跷板吧?如图所示,跷跷板AB的一端B碰到地面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15°,且OA=OB=3m.你能求出此时另一端A离地面的高度吗?【问题】要求A离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就是求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所以只要求出sin B的值即可,但是15°不是特殊角怎么办呢?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解决.[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演示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引出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导入二:如图所示,已知一商场自动扶梯的长l为13m,高度h为5m,自动扶梯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为θ,你能求出夹角θ的度数吗?【教师活动】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夹角θ,l,h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夹角θ的三角函数.【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发现sinθ==,由于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尝试使用科学计算器求夹角θ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对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分析,让学生初步感知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使用科学计算器,在引出课题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了利用三角函数值求角度的方法.[过渡语]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含有角度的运算,并且有些角度并非我们上节课所学的30°,45°,60°角等特殊角,对于非特殊角我们如何求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呢?一、用计算器计算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课件出示:如图所示,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200m.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m)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线段.2.本题的已知条件是,需要求出的条件是.3.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思考并反馈:1.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线段BC.2.已知条件是∠α=16°,AB=200m,需要求出的是线段BC的长.3.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为sinα=.根据学生分析,师课件出示解题过程:解:在Rt△ABC中,∠α=16°,AB=200m,根据正弦的定义,得sin16°==,∴BC=AB sin16°=200·sin16°.想一想:200·sin16°中的“sin16°”是多少呢?我们需借助于科学计算器求出这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呢?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时,需要用到sin,cos键和tan键.【教师活动】例如,求sin16°,cos72°38'25″,tan85°的按键顺序如下表所示.(课件演示操作步骤)【学生活动】同学们用自己的计算器按上述按键顺序计算sin16°,cos72°38'25″,tan 85°.看显示的结果是否和表中显示的结果相同.【教师强调】1.不同的计算器按键方式可能不同,所以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所使用的计算器探索计算三角函数值的具体步骤,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其他计算器计算三角函数值的方法.2.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时,计算结果一般精确到万分位.【做一做】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计算器求出本节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生得出:BC=200sin16°≈55.12(m).[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具体步骤,并注意在使用计算器求值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知识拓展]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的按键顺序:第一步:按相应的三角函数键,即按下“sin,cos或tan”键;第二步:按下角度;第三步:按“=”键得到相应的三角函数值.【议一议】在本节一开始的问题中,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它又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由此你还能算出什么?【教师活动】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如何解决,不要代替学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活动】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思路一缆车从A→B→D上升的垂直高度:在Rt△DBE中,∠β=42°,BD=200m,所以缆车上升的垂直高度DE=BD sin42°=200sin42°≈133.83(m),所以缆车从A→B→D上升的垂直高度为BC+DE≈55.12+133.83=188.95(m).思路二缆车从A→B→D移动的水平距离:在Rt△ABC中,∠α=16°,AB=200m,AC=AB cos16°≈192.25(m).在Rt△DBE中,∠β=42°,BD=200m,BE=BD·cos42°≈148.63(m).所以缆车从A→B→D水平移动的距离为AC+BE≈192.25+148.63=340.88(m).[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在实际问题中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三、利用计算器根据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度数[过渡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计算器计算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如果知道了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计算器求出这个角度呢?道(如图所示).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教师活动】由已知条件如何求出倾斜角∠A的度数?【学生活动】生思考后,展示:解:如图所示,在Rt△ABC中,BC=10m,AC=40m,∴sin A===.【议一议】我们知道,给定一个锐角的度数,这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都唯一确定.给定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个锐角的大小也唯一确定吗?为什么?【教师总结】我们曾学习过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定理.在上图中,斜边AC和直角边BC是定值,根据HL定理可知这样的直角三角形形状和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当然∠A的大小也是唯一确定的.【教师点拨】和第一部分探究活动一样,如果已知三角函数值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计算器求角度.【师生活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要用到sin,cos,tan键的第二功能“sin-1,cos-1,tan-1”和2ndf键.例如,已知sin A,cos B,tan C,.学生根据课本和说明书,自己探究计算器的操作方法: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及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使用的计算器,探索具体操作步骤.学生按照教师展示的按键顺序,进行练习.【教师强调】1.显示结果是以“度”为单位的.再按°'″键即可显示以“度、分、秒”为单位的结果.2.,计算结果精确到1″即可.【做一做】你能求出上图中∠A的大小吗?【学生展示】sin A==0.25.按键顺序为:2ndf sin0·25=,sin-10.25=14.47751219,再按°'″键可显示14°28'39.04″,即∠A≈14°28'39″.[设计意图]相信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互助,求出锐角的度数,可由学生讲解调动其主动性,尤其让那些动手能力强的来做这项工作.然后再总结利用计算器由三角函数值求角度的按键顺序,让学生学会及时总结规律,为进一步的学习与应用做好基础.[知识拓展]用计算器根据三角函数值求角度的按键顺序:第一步:按2ndf键;第二步:,即按下“sin,cos或tan”键;第三步:按已知的三角函数值;第四步:;第五步:按°'″键即可显示以“度、分、秒”为单位的结果.1.运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及根据三角函数值求角度的方法.2.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四位学生用计算器求sin62°20'的值正确的是(小数点后保留四位)()A.0.8857B.0.8856C.0.8852D.0.8851解析:根据科学计算器给出的结果进行判断,sin62°20'≈0.8857.故选A.2.在“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数学课题学习中,某学习小组测得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7°,此时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的长度为24m,则旗杆的高度约为()A.24mB.20mC.16mD.12m解析:如图所示,∵AB⊥BC,BC=24m,∠ACB=27°,∴AB=BC·tan27°,把BC=24,tan27°≈0.51代入,得AB≈24×0.51≈12(m).故选D.3.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角(精确到1').(1)sin A=0.75,求∠A;(2)cos B=0.8889,求∠B;(3)tan C=45.43,求∠C;解:(1)∵sin A=0.75,∴∠A≈48°35'.(2)∵cos B=0.8889,∴∠B≈27°16'.(3)∵tan C=45.43,∴∠C≈88°44'.4.有人说,数学家就是不用爬树或者把树砍倒就能够知道树高的人.小敏想知道校园内一棵大树的高,如图所示,她测得BC=10m,∠ACB=50°,请你帮助她算出树高AB约为多少米?(注:①树垂直于地面;②供选用数据:sin50°≈0.77,cos50°≈0.64,tan50°≈1.2)解:在Rt△ABC中,BC=10,∠ACB=50°,则AB=BC×tan50°≈12,即树高约为12m.3三角函数的计算1.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2.用计算器根据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度数一、教材作业【必做题】1.教材第14页随堂练习第1~4题.2.教材第15页习题1.4第1~3题.【选做题】教材第15页习题1.4第4,5,6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2015·威海中考)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ABC=26°,BC=5,若用科学计算器求边AC的长,则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2.用计算器求sin20°+tan54°33'的结果等于(结果精确到0.01)()A.2.25B.1.55C.1.73D.1.753.(2014·陕西中考)用科学计算器计算:+3tan56°≈.(结果精确到0.01)4.如图所示,为测量旗杆AB的高度,在与B距离为8m的C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56°,那么旗杆的高度约是m(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56°≈0.829,cos56°≈0.559,tan56°≈1.483)【能力提升】5.在Rt△ABC中,∠C=90°,BC∶AC=3∶4,运用计算器计算,则∠A的度数是(精确到1°)()A.30°B.37°C.38°D.39°6.(2015·南昌中考)如下左图所示的是小志同学书桌上的一个电子相框,将其侧面抽象为如下右图所示的几何图形,已知BC=BD=15cm,∠CBD=40°,则点B到CD的距离为cm.(参考数据:sin 20°≈0.342,cos20°≈0.940,sin40°≈0.643,cos40°≈0.766,结果精确到0.1cm,可用科学计算器)7.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精确到0.0001):(1)sin47°;(2)cos25°18';(3)tan44°59'59″.8.如图所示,在△ABC中,AB=8,AC=9,∠A=48°.求:(1)AB边上的高;(精确到0.01)(2)∠B的度数.(精确到1')9.如图所示,益阳市梓山湖中有一孤立小岛,湖边有一条笔直的观光小道AB,现决定从小岛架一座与观光小道垂直的小桥PD,小张在小道上测得如下数据:AB=80.0m,∠PAB=38.5°,∠PBA=26.5°.请帮助小张求出小桥PD的长并确定小桥在小道AB上的位置(以A,B为参照点,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38.5°≈0.62,cos38.5°≈0.78,tan38.5°≈0.80,sin26.5°≈0.45,cos26.5°≈0.89,tan26.5°≈0.50)【答案与解析】1.D(解析:由tan B=,得AC=BC·tan B=5×tan26°.故选D.)2.D(解析:sin20°+tan54°33'≈0.3420+1.4045=1.7465≈1.75.故选D.)3.10.02(解析:≈5.5678,tan56°≈1.4826,则+3tan56°≈5.5678+3×1.4826≈10.02.故填10.02.)4.12(解析:由题意知BC=8,∠C=56°,故AB=BC·tan56°≈8×1.483≈12(m).故填12.)5.B(解析:∵BC∶AC=3∶4,∴设BC=3x,则AC=4x,由勾股定理得AB=5x,∴sin A===0.6,运用科学计算器得∠A≈37°.故选B.)6.14.1(解析:如图所示,作BE⊥CD于E,∵BC=BD,∠CBD=40°,∴∠CBE=20°.在Rt△CBE中,cos∠CBE=,∴BE=BC·cos∠CBE≈15×0.940=14.1(cm).故填14.1.)7.解:(1)sin47°≈0.7314.(2)cos25°18'≈0.9041.(3)tan44°59'59″≈1.0000.8.解:(1)如图所示,过C作AB边上的垂线CH,垂足为H,∵在Rt△ACH中,sin A=,∴CH=AC·sin A=9sin 48°≈6.69.(2)∵在Rt△ACH中,cos A=,∴AH=AC·cos A=9cos48°,∴在Rt△BCH中,tan B===≈3.382,∴∠B≈73°32'.9.解:设PD=x,∵PD⊥AB,∴∠ADP=∠BDP=90°,在Rt△PAD中,tan∠PAD=,∴AD=≈=x,在Rt△PBD中,tan ∠PBD=,∴DB=≈=2x.又∵AB=80.0,∴x+2x=80.0,解得x≈24.6,即PD≈24.6m,∴DB≈2x=49.2(m).答:小桥PD的长度约为24.6m,小桥位于AB上距B点约49.2m处.本节是学习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并加以实际应用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函数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本节课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意志力、自信心和理性思维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教学时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对于新知的应用,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和思考能力,容易产生困惑,所以教师要恰当地利用好信息技术,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又有利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增加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题能力,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进而改善教学的效果.由于学生使用的科学计算器型号不统一,所以按键的顺序不一样,这样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麻烦,要分别给学生说明,耽误了一些时间,造成后面的教学环节处理得稍显紧张.第一,力争使用型号统一的科学计算器;第二,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再多给学生一些练习的时间,使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达到熟练的程度.随堂练习(教材第14页)1.(1)0.8290(2)0.9367(3)1.0000(4)4.75442.∠θ≈56°1″3.山高约242.8m.4.约为51°19'4″习题1.4(教材第15页)1.(1)0.6249(2)0.9097(3)0.8844(4)0.82912.(1)1.5087(2)-0.24323.(1)71°30'2″(2)23°18'35″(3)38°16'46″(4)41°53'54″4.解:如图所示,在Rt△ADB中,BD=AD tan45°=60×1=60(m).在Rt△ADC中,DC=AD tan37°≈60×0.7536≈45.22(m),∴BC=BD+DC≈105.2(m).答:大厦的高度约为105.2m.5.约2°51'58″6.甲、乙两地间的坡角为5°8'34″.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是熟练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和根据三角函数值求角度的操作步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对计算器的实际操作,体会其操作步骤,并进行及时总结,力求做到熟练运用;在利用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和选用合适的三角函数求未知量的方法,锻炼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014·荆门中考)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如图所示,我国甲、乙两艘海监执法船某天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某一时刻这两艘船分别位于钓鱼岛正西方向的A处和正东方向的B 处,这时两船同时接到立即赶往C处海域巡查的任务,并测得C处位于A处北偏东59°方向、位于B 处北偏西44°方向.若甲、乙两船分别沿AC,BC方向航行,其平均速度分别是20n mile/h,18n mile/h,试估算哪艘船先赶到C处.(参考数据:cos59°≈0.52,cos44°≈0.72)〔解析〕过点C作CD⊥AB于点D,如图所示,由题意得∠ACD=59°,∠DCB=44°,设CD的长为a n mile,分别在Rt△ACD中和Rt△BCD中,用a表示出AC和BC,然后除以速度即可求得时间,比较即可确定答案.解:如图所示,过点C作CD⊥AB于点D,由题意得∠ACD=59°,∠DCB=44°.设CD的长为a n mile,∵在Rt△ACD中,cos∠ACD=,∴AC=≈≈1.92a.∵在Rt△BCD中,cos∠BCD=,∴BC=≈≈1.39a.∵其平均速度分别是20n mile/h,18n mile/h,∴1.92a÷20=0.096a,1.39a÷18≈0.077a.∵a>0,∴0.096a>0.077a,∴乙船先到达C处.。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 = sinAcosB+cosAsinBsin(A-B) = sinAcosB-cos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1tanB tanA +- cot(A+B) =cotAcotB 1-cotAcotB + cot(A-B) =cotAcotB 1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tan 12tanA 2- Sin2A=2SinA•CosA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sin3A = 3sinA-4(sinA)3cos3A = 4(cosA)3-3cosAtan3a = tana ·tan(3π+a)·tan(3π-a)sin(2A )=2cos 1A - cos(2A )=2cos 1A + tan(2A )=A A cos 1cos 1+- cot(2A )=A A cos 1cos 1-+ tan(2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2b a +cos 2b a - sina-sinb=2cos 2b a +sin 2b a -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b a - tana+tanb=b a b a cos cos )sin(+ 积化和差 sinasinb = -21[cos(a+b)-cos(a-b)] cosacosb = 21[cos(a+b)+cos(a-b)] sinacosb = 21[sin(a+b)+sin(a-b)] cosasinb = 21[sin(a+b)-sin(a-b)]sin(-a) = -sinacos(-a) = cosa sin(2π-a) = cosa cos(2π-a) = sina sin(2π+a) = cosa cos(2π+a) = -sina sin(π-a) = sinacos(π-a) = -cosasin(π+a) = -sinacos(π+a) = -cosa tgA=tanA =aa cos sin 万能公式 sina=2)2(tan 12tan2a a+ cosa=22)2(tan 1)2(tan 1a a +- tana=2)2(tan 12tan 2a a -a•sina+b•cosa=)b (a 22+×sin(a+c) [其中tanc=a b ] a•sin(a)-b•cos(a) =)b (a 22+×cos(a-c) [其中tan(c)=b a ] 1+sin(a) =(sin 2a +cos 2a )2 1-sin(a) = (sin 2a -cos 2a )2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 csc(a) =asin 1 sec(a) =a cos 1 双曲函数 sinh(a)=2e -e -aa cosh(a)=2e e -aa + tg h(a)=)cosh()sinh(a a 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 (2kπ+α)= sinαcos (2kπ+α)= cosαtan (2kπ+α)= tanαcot (2kπ+α)= cotα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 -sinαcos(π+α)= -cosαtan(π+α)= tanαcot(π+α)= 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 -sinαcos(-α)= cosαtan(-α)= -tanαcot(-α)= -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 sinαcos(π-α)= -cosαtan(π-α)= -tanαcot(π-α)= -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 -sinαcos(2π-α)= cosαtan(2π-α)= -tanαcot(2π-α)= -cotα2π±α及23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2π+α)= cosα cos (2π+α)= -sinα tan (2π+α)= -cotα cot (2π+α)= -tanα sin (2π-α)= cosα cos (2π-α)= sinα tan (2π-α)= cotα cot (2π-α)= tanα sin (23π+α)= -cosα cos (23π+α)= sinα tan (23π+α)= -cotα cot (23π+α)= -tanα sin (23π-α)= -cosα cos (23π-α)= -sinα tan (23π-α)= cotα cot (23π-α)= tanα (以上k ∈Z) A•sin(ωt+θ)+ B•sin(ωt+φ) =)cos(222ϕθ⋅++AB B A ×sin )cos(2)Bsin in arcsin[(As t 22ϕθϕθω⋅++++AB B A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正切定理[(a+b)/(a-b)]={[Tan(a+b)/2]/[Tan(a-b)/2]}--------------------------------------------------------------------------------------------。
九年级数学下册1.3三角函数的计算如何在计算器上求三角函数值素材北师大版(new)
【问题】一、如何在计算器上求三角函数值?难易度:★★★关键词:求三角函数值答案:在计算器按顺序输入sin/cos/tan 度 DMS 分 DMS 秒 DMS =。
【举一反三】典题: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55°=__;(2)cos38°16′46″=__。
思路导引:按顺序输入sin 5 5 =结果是0.819;cos 38 DMS 16 DMS 46 DMS =结果是0。
785.标准答案:0。
819;0.785.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3 三角函数的计算+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sin∠B1AC=
1 1
,sin∠B2AC= 2 2 ,sin∠B3AC= 3 3 ,而 1 1 > 2 2 > 3 3 ,
1
∴AD=
=
≈176.7(米),
tan 0.566
∴AB=AD+BD≈176.7+100≈277(米).
答:建筑物A,B之间的距离约为277米.
素养·思维赋能
【模型】若∠A,∠B,∠C均为小于直角的角,且∠A>∠B>∠C,则sinA>sinB>sinC,cosA<cosB
<cosC.
【模型构建】
如图,分别过点B1,B2,B3画B1C1⊥AC1,B2C2⊥AC2,B3C3⊥AC3,在图中,令AB1=AB2=AB3,B1C1⊥AC
度,某数学兴趣小组在该塔楼附近一建筑物楼顶D处测得塔楼顶部A处的仰角为
45°,塔楼底部B处的俯角为18.5°.已知建筑物的高CD约为60米,请计算塔楼的高
AB的值.(结果精确到1米)
11
【自主解答】如图所示,过点D作DE∥BC交AB于E,
由题意得,AB⊥BC,CD⊥BC,
∴CD⊥DE,
∴四边形BCDE是矩形,
3
三角函数的计算
基础· 主干落实
重点· 典例研析
素养· 思维赋能
基础·主干落实
1.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1)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要用到 sin cos 和 tan 键,如求 sin 72°38'25″的按键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3 三角函数的计算
[解析] (1)作CH⊥AB于点H.在Rt△ACH中,根据三角函数求得 CH,AH;在Rt△BCH中,根据三角函数求得BH.再根据AB=AH +BH即可求解. (2)在Rt△BCH中,根据三角函数求得BC,再根据AC+BC-AB
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解:(1)作 CH⊥AB 于点 H. 在 Rt△ACH 中, CH=AC·sin∠CAB=AC·sin25°≈10×0.42=4.2(千米), AH=AC·cos∠CAB=AC·cos25°≈10×0.91=9.1(千米). 在 Rt△BCH 中,BH=tanC∠HCBA=ta4n.327°≈04..725=5.6(千米),
知识点三 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仰角: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 称为仰角. 俯角: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 称为俯角.
[反思]
已知 tanα=6.866,用计算器求锐角 α 时要先按哪个 键?按键顺序是什么?
要先按 SHIFT 键,按键顺序是 SHIFT tan 6 ·8 6 6 = .
显示结果:tan27.35°≈0.5172.
。,,, 。,,, 。,,,
(3)按键顺序: sin 3 9
57
6
=,
显示结果:sin39°57′6″≈0.6421.
[归纳总结] 尽量掌握手中计算器的常用功能及按键顺序.
目标二 利用计算器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例2 [教材习题1.4第3题变式题]根据下列条件求∠A的度数.
。,,,
。,,,
次
键,再按分单位上的数字,再按一次
.
如:求 sin18°27′.
按键顺序: sin 1 8 。,,, 2 7 。,,, = ,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锐角三角函数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余切等于邻边比对边正割等于斜边比邻边二、三角函数的计算幂级数c0+c1x+c2x2+...+cnxn+...=∑cnxn(n=0..∞)c0+c1(x-a)+c2(x-a)2+...+cn(x-a)n+...=∑cn(x-a)n(n=0..∞)它们的各项都是正整数幂的幂函数,其中c0,c1,c2,...及a都是常数,这种级数称为幂级数.泰勒展开式(幂级数展开法)f(x)=f(a)+f'(a)/1!.(x-a)+f''(a)/2!.(x-a)2+...f(n)(a)/n!.(x-a)n+...三、解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点在一个顶点上。
3.勾股定理: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四、利用三角函数测高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很多有关测量问.如:测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测河宽等,关键在于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和测量边的长度,计算出所要求的物体的高度或长度.(2)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过程是:①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②根据题目已知特点选用适当锐角三角函数或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再转化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初三数学学习方法概念课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习题课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
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3《三角函数的计算》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3《三角函数的计算》教案1一. 教材分析《三角函数的计算》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认识较为模糊,对其计算方法和使用范围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函数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难点:三角函数计算规律的探索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三角函数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角函数计算的相关课件,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2.实例材料:收集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入和巩固知识点。
3.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高度、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进而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学设计3三角函数的计算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6.教学评价多元化,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果。
-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练习、小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利用动态软件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直观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使用图示、表格、公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梯度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特别是在特殊角度下的三角函数值。
3.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解题步骤的逻辑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作风。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三角函数这一较为抽象的数学工具,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求解,但对于将三角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可能还缺乏足够的经验。此外,学生在数学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因难度增加而感到畏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利用动态软件或实物模型展示直角三角形中角度变化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三角函数的计算课件
不同的计算器操作步 骤可能有所不同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知识点1 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1.如图,在△ABC中,∠ACB=90°,∠ABC=26°,BC=5.若用科学计算器 求边AC的长,则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D )
•例1 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万分位) • (1)sin 26°≈ 0.4384 ; • (2) sin82°48′15″≈_0_.9_9_2_1___. 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按照正确的按键顺序按键, 将屏幕显示的结果按要求取近似值即可. (1)依次按sin 2 6 =键,得到数据再精确到万分位即可; (2)依次按sin 8 2 °’ ” 48°’ ”15°’ ”=键,得到数据再精确 到万分位即可.
sin 7 2 25
38 =
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与功能不同,请按照相应的说明书使用.
在Rt△ABC中,∠ACB=90°,BC=ABsin 16°=200sin 16°. 你知道sin 16°是多少吗?
我们可以借助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怎样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呢?
用科学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要用到以下按键:
【跟踪训练】 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 56°. (2) sin 15°49′. (3)cos 20°. (4)tan 29°. (5)tan 44°59′59″. (6)sin 15°+cos 61°+tan 76°.
【解析】 (1)0.829 0. (2)0.272 6. (3)0.939 7. (4)0.554 3. (5)1.000 0. (6)4.754 4.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函数的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学课件
新课讲解
当缆车继续从点B到达点D时,它又 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 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420,由 此你还能计算什么?
新课讲解
为了方便行人推车过天桥,某市政府要在10 m高的天桥两端修建40m长 的斜道。请问这条斜道的倾斜角是多少?(如下图所示)
∠A是多少度呢?
可以借助于科学计算器.
cosA=0.8607 tanA=0.1890
cos-10.8607=30.60473007 tan-10.1890=10.70265749
上表的显示结果是以“度”为单位的,再按 为单位的结果。
,即键可显示以“度、分、秒”
新课讲解
按键顺序为
,显示结果为:sin-10.25=14.47751219°,
例3:如图,从A地到B地的公路需经过C地,图中AC=10千米, ∠CAB=25°,∠CBA=45°.因城市规划的需要,将在A、B 两地之间修建一条笔直的公路.
(1)求改直后的公路AB的长; (2)问公路改直后该段路程比原来缩短了多少千米(精确到0.1)?
讲授新课
(1)求改直后的公路AB的长; 解:(1)过点C作CD⊥AB于点D, ∵AC=10千米,∠CAB=25°, ∴CD=sin∠CAB·AC=sin25°×10≈0.42×10=4.2(千米), AD=cos∠CAB·AC=cos25°×10≈0.91×10=9.1(千米). ∵∠CBA=45°,∴BD=CD=4.2(千米), ∴AB=AD+BD=9.1+4.2=13.3(千米). 所以,改直后的公路AB的长约为13.3千米;
中考链接
C
中考链接
2. (2017•威海)为了方便行人推车过某天桥,市政府在10m高的天桥一侧修建了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课件《三角函数的计算》
tan∠BAD′等于
2 2
.
16
15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1)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整度数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 (3)非整度数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 (4)用计算器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锐
角大小的方法.
14
16
1.用科学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ssinin26°2= 6 =
;
tatnan 353528305''' =28 0 ' '' 35;0 ' '' =
coscos19°1= 9 =
.
2.用科学计算器求角度
SsHinIAF=T0.98s1in6,0∠A·= 9 8 1; 6 = 0 ' ''
ScHosIBF=T0.86c0o7s,0∠B·= 8 6 0; 7 = 0 ' ''
C 30 °
E
BC EF 128.0
sin30
DE DC
DE 100
0.5
A
40°
B
F
DE 50
∴DF=DE+EF≈50+128.0=178.0 (m)
14
12
练习:如图,为测量一棵与地面垂直的树
OA的高度,在距离树的底端30米的B处,
测得树顶A的仰角∠ABO为α,则树OA的
高度为
()
A.tan3030 米 B.30sinα米
则腰长为( 2 )
2.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600,AC=4,则
BD长为( 2 3
)
3.如图,在矩形ABCD中,DE⊥AC,垂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