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与低收入者收入的改善

合集下载

市场化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市场化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方 面 的, 一 方 面 又 有 很 多具 体 的 表 现 及 其 成 因。 于 市 场 每 基 化 的 收 入 分 配 公 平 对 策 必 须 充 分 考 虑 这 两 方 面 的影 响 及 其 具 体 表 现 。 方 面 要 不 断 推 进 市 场化 进 程 , 大 市 场 的分 一 加
配 力 度 , 化 市 场 化 对 收 人 分 配 公 平 的 积 极 影 响 : 一 方 面 强 另
市 化 度 农 居 收 分 差 影 的 证 析 场 程 对 村 民 入 配 距 响 实 分
马 宇
【 摘
要】 选择 我国 18 9 0年 ̄ 0 2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 系数和市场化指数 两个 变量 , 20 运用协整理论的有关
方 法 时农 村居 民收 入 分 配 差距 与 市场 化程 度 之 J 的 关 系进 行 实证 检验 。 实证 结 果显 示 , '  ̄ - I 两个 变量之 间具 有 明 显 的协 整 关 系 . 场化 指数 与农 村 居 民 收入 分 配 差 距之 间存 在 长 期 稳 定 的均 衡 关 系, 市 而且 它们 之 间呈 现 正相 关 关 系。Gr g r因 a e n 果 关 系检 验 的结 果 表 明 . 场化 指 数 变化是 居 民收 入 分 配 差距 拉 大的 原 因, 反之 不成 立 。 市 而
距的关系进行研究 。
场不确 定性 和竞争 激烈 程度 正相关 : 四 , 第 市场 化收入 分
配 差 距 的扩 大 . 个 重 要 的方 面 是 由 于 低 技 能 劳 动 者 或 者 一 说 弱 势 成 员 的 失 业 或 工 资 的 下 降 导 致 的 : 五 , 场 化 收 第 市 入 分 配 差 距 的 程 度 与 导 致 收 入 差 距 扩 大 的 基 础 因 素 的 不 平 衡 程 度 会 互 相 强 化 。杜 旭 宇 (0 7 认 为 市 场 化 对 收入 分 20 )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及对策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及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公布的几组数据显示, 1997年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中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报酬从53.4%降至39.74%;2008年208家企业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从2006年6.72倍扩大至2008年17.95倍;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工资1423元,其中尤以农民工居多。

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一是收入分配持续扩大导致内需不足。

一般情况是最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速度显著快于中低收入者,而高收入者本身收入增长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低,即消费边际倾向低的群体占有了更多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而低收入者收入增长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高,但消费边际倾向高的群体收入增长慢,其结果就会形成 “有钱的人不想消费,想消费的人没钱”的局面,严重制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是收入分配持续扩大会使经济的激励机制失效。

收入分配失衡会使部分低收入者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的激情,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

提高消费水平,扩大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始终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由于消费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由于收入分配失衡,形成“内需不足——依赖出口——低价竞销——利润低下——工资增长缓慢——内需不足” 的发展模式,使低收入劳动者难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稳定、进步。

一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易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部分低收入者长期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支撑,透支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就可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与问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与问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与问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这一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以及相关问题。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1.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持续的经济增长。

改革以来,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9%,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成果的实现主要归因于市场化的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促使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 增加就业机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提供了工作机会,从而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

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深度参与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链,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进一步促进了就业。

3.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使得人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提高了工人的收入。

同时,经济改革也带来了个体户、民营企业等经济实体的迅猛发展,让更多人有机会创业致富。

4. 加快城乡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的城乡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改革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不断壮大,城乡差距减小。

政府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等举措,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二、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1. 收入分配不平衡尽管经济体制改革为人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状况,但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城乡收入差距、地区间收入差距以及行业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 企业竞争不充分市场经济改革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是影响经济效率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有企业具有垄断的地位和资源优势,而民营企业则受到限制和歧视。

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得一些国有企业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

收入分配差距与市场化改革

收入分配差距与市场化改革
收 稿 日期 : 2 6 0 - 8 0 — 0 0 7
作 者 简 介 : 陈 端 ( 7 一 ) 男 ,福 建 宁 德人 , 经 济 贸 易 系讲 师 ,研 究 方 向 : 市 场 经 济 、股 份 制 经 济 。 1 0 , 9 ① 国 家统 计 局 的 数 据 为 0 4左 右 , 中 国社 科 院经 济研 究 所 收 入 分 配课 题 组 的 数 据 是 0 4 ,世 界 银 行 的 . . 4 5
扩 大是个 不 争 的事实 。
2 贫 富群 体的 收入差距 。 西方 发达 国家 ,最 富裕 的 2 % 口的财 富一般 是最 贫 困的 2 % . 在 0人 0 人 口的 6 7 ,在美 国 ,这 个 比例为 l - 倍 0倍 。我 国 国家 统 计局 2 0 0 2年 的抽 样 调 查显 示 , 2 % 0 最 高 收入家庭 与 2 % 0 最低 收入 家庭 的差 距是 l 5倍 。城 镇收 入最 高的 2 % 0 家庭 的人 均年 收入 是 收入最 低 2 % 0 家庭 的 5 0 . 8倍 ;收入最 高的 1% 庭 为收入 最低 1 % 0家 0 家庭 的 7 9倍 , 比 1 9 年 . 92 扩 大 了 4 6倍 。…2 0 年 城镇 有 10 . 04 2 0万 的贫 困人 口,人 均 年收人 为 15 元 。农村 按人 均 年 09 纯 收入 6 7 计算 ,有 2 0 万 的贫 困人 口 ( 3元 90 如果 按 国际标准 ,这 个数据 会更 大 ) 。同期 ,我 国产生 了一 个有 16亿人 口的富有群 体 ,月 收入 在 2万元 至 5万元之 间,个 别 首 富者 的私人 .
分 配 : 引入 竞 争 机 制 打 破 垄 断局 面 ; 运 用 经 济 手段 调 整 收 入 分 配 ; 制 定 和 完 善 法律 法 规 ; 完 善 社 会 保 障 制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当前,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但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就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充分显现我国收入差距拉大过程,如果从1985年算起,已经持续20年了,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到目前为止,差距拉得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居民收入情况看,基尼系数已从1995年的0.389上升到2002年的0.43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城乡差距从1985~2003年的18年间快速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

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l,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

尽管去年中央采取了多项重大措施,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300元,但城市人均收入增加900元,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从地区差距看,2003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分别相当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91倍和2.38倍。

公务员的工资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差别也太大。

二、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如一些行业搞垄断性经营,取得了过高收入。

2、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

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差异以及政策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3、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目前的再分配领域中,无论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还是对低收入者的保护都还不完善,致使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较大差距缓解比较慢。

4、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

由于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给非法收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差异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差异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针对 中国经济 体制 改革 进程 的市场 化创 新度 量指 标 体 系 , 以此 工 具实 证 考 察 了各 地 区市 场 并 化进 程差 异与 收入 分配失 衡 的相关 特征 。 目前 关于 市场化 进程 对我 国地 区收入 的作用 主要有 以下两种 代表 性观 点 。 1 .市场 化与 总体 收入 提高 市场 化可 以通过 促进 经济 发展 , 加速 地 区财 富积 累和 居 民 收入 总体 水 平 的提高 。这 种 效 应 主要通 过转换 政府 职能 、 发展 非 国有经 济 、 提高要 素配 置 效率 、 全 社会 保 障制 度等 0 7年 1 O月
上 海 财 经 大 学 学报 J un l f h n h i ies yo iac dE o o c o ra o a g a Un ri f n nea cn mi S v t F n s
产 出而加速 经济 发展 和财 富积累 。 2 市 场化与 地 区收入差异 .
各地 区市场 化进程 不 同步 , 加大地 区 之 间的 收入 分 配差 异 。这 种效 应 主要 通 过 工业 化 会 和城 市化 、 品 与要素 流动 、 有制 结构 转变 和制度 转换 成本 等渠道 产生 。 产 所 Kunt( 95基 于对美 、 、 等 国的 实证 分 析首 先 提 出 了一 个著 名 的倒 U 形 曲线 假 zes15) 英 德 说, 即随着 经济发 展 , 这些 国家 的收入分 配不 平等 状 况经 历 了首 先 扩 大而 后 逐渐 缩 小 的过 程 。 这意 味着 这些 国家 的收入差距 和 经济发展 水 平 ( 常 以人 均 G 通 DP水 平量 化 ) 间存 在着 倒 U 之 形 曲线关 系 , 为“ 称 库兹 涅茨 曲线 ” 。 Y n (99 、 o和 Z ag 20 ) 意 到 随着 中国市 场 化 深 入 , 动 力和 要 素 的跨 区域 a g 19)Ya hn (0 1 注 劳 流动 加大 了地 区之 间收入 的差异 。王小 鲁 和樊纲 (0 4发现 : 20 ) 在一 定条 件下 , 工业 化和城 市化 导致 的农业人 口向非农 业部 门和城 市迁 移 , 能首 先扩 大收入 差距 , 可 但在 更长 期会缩 小 收入差 距 。倪青 山 (0 5 以劳动力跨 部 门流动模 型证 明 , 劳 动力 流 动性 不 断增 强 的市场 化 改革 过 2 0) 在 程中, 早期 收入分 配 的不 均等 程度 可能会 上升 , 一定 时期 后收 入差距 会 逐步缩 小 。这些都 暗示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综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1。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

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

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

4%下降到39。

7%(见表1)。

2。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8年达到0。

47.其中,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

34,农村居民为0。

38,分别比2000年提高0。

02和0.03(见表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000年的2.79:1扩大到2008年的3.31:1,绝对差距已经超过1.1万元.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00~2008年,在城镇职工中,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职工实际工资分别增长1.75倍、1.48倍和1.18倍;行业门类间的工资差距由2000年的2。

市场化程度、经济增长与行业间收入差距

市场化程度、经济增长与行业间收入差距
近年来 , 收入差距 E t 益扩大 , 成为 了社会 生活 中一大矛盾 。 它相一致 的结论 。 P e r o t i i ( 1 9 9 6 ) 嘲 采用 6 7个 国家 的截面数据 , 实 国 内 收入 差 距 正 在 全 方 位 扩 大 , 同时表 现在城 乡 、 地 区 和 行 业 证发现经济增长与 收入差距有 负向关 系。 B a r r o ( 2 0 0 0 ) t n 发现 , 将 三个维度 。由于金融 、 房地产等行业收入增长过快 , 行业 间收入 落后 国家 和发达 国家数据混 在一起时 ,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 配不
国 内有关行业 收入 差距 的文献 , 大部分都是研究 行业垄 断 与行业 间收入 差距 的关系 ( 罗 楚亮 、 李实 , 2 0 0 7 ; 傅娟 , 2 0 0 8 ; 王 天夫 、 崔晓雄 , 2 0 1 0 ; 武鹏 , 2 0 1 1 ) B o - 1 3 1 , 较少 引入市场化和经济增 相 关文 献综 述 长因素 。 而市场化与经济增长对行业 问收入差距 肯定是有重要 ( 一) 市 场 化 程 度 对 收 入 差 距 的影 响 影响 的。一方 面, 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增 长直接对行业 间收入差 市场化进 程对 收入差 距 的影 响是复 杂 的 : 一 方面 , 市 场化 距产 生影 响 , 比如 , 李实( 2 0 1 0 ) 认为, 垄 断行业 保 持高 收入水 进 程会加 深初始财 富不公 产生 的收入不 平等 ; 另 一方 面 , 市场 平 , 不过是 市场化 改革在部 门之间的不均衡造成的 。 另一方面 , 化 可 以纠正 不公 平竞 争 ( 腐败 、 市场 分 割等 ) 带来 的 收入差 距 市场化进程 与经济增长会影 响人 力资本获得报酬 的能力 , 从而 ( 刘江会 、 唐东波 , 2 0 1 0 ) L n 。 部分学者认为 , 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 很有必要对市场化程度 、 经济发展 助推 了收 入差距 的扩大 ( 张义博 、 付 明卫 , 2 0 1 1 ) [ 3 j , 且 这种 差距 引起行业间收入差距 。因此 , 水 平 与 行 业 收 入 差 距 之 间 的长 期 关 系 进 行 探 究 。 行 业 收入 差 距 表 现出两极化趋势 ( 徐 现祥 、 王海 港 , 2 0 0 8 ) 。更多 的学 者从我 很少使用 省际数 据 , 这样 的 国市场机制不完善人手 , 来 解释收入差距扩大 。 李实( 2 0 1 0 ) [ 5 1 认 的 已有研究 多采用 全 国平 均数据 , 而忽 略地 区间的异质性 。鉴 于 为, 在市场扭 曲环境下 , 少数人 占有暴 利机会 , 从而造成贫 富悬 实证结果 只有 时间轴上 的比较 , 本文选择 省际收 入数据 , 并 且将样本 分为 东 中西 三部分 以 殊 的结果 。以往 的研究 , 大多从我 国市场化 改革过程或某 个方 此 , 面出发 , 探究 市场化 与收入差 距 的关 系 , 很少 研究市 场化整 体 突 出 区 域 间 差 异 。 水平对 收入差距 的影 响 。本文从市场 化整体水平 出发 , 探究 各 二、 数据 与模 型 省份 市场化 程度对行业间收入差距 的影 响。 ( 一) 主 要 变 量 ( 二) 经 济增 长 对 收 入 差 距 的 影 响 1 . 市场化程 度的测度。本 文采用樊纲等 2 0 1 0年 《 中国市场 K u z n e t s 的倒 u理 论认为 , 在低收入水平 阶段 , 收入差距伴 化指数——各 地区市 场化进 程报告 》 中的市场 化指数 , 作 为各 随着 经济增长 不断扩 大 , 而高 收入水平 阶段 , 经济增 长有助 于 省级单位 的市场化 指标 。[ , 4 1 2 0 1 0年及 2 0 1 1 年市场化 指数根据 降低收入 差距 。但该理论 缺乏实证支 持 , 其后研 究并未得 出与 往 年数据推测 而知 。市场化指数是相 对值 , 反 映各省份相对基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毕业论文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是城市与农村差距的主要反映指标。

经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比较,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一些因素有一定的关系,除经济因素外,政府投资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是重要原因之一。

分析城乡差距方面的调研报告,U的是提高国家对缩小城乡差别的意识,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日实现。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今年“两会”上最热门话题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甚至悬殊,成为困扰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大社会难题,并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如果说贫富差距扩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的话,那么有效遏制不合理贫富差距,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提高社会保障,达到共同富裕,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则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共同富裕城乡收入目录1前言 (1)2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 (1)2. 1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 (1)2. 2农村经济的现状 (1)2. 3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4 2020年小康生活展望 (3)3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所存在的问题 (3)3. 1 “三农”问题 (3)3. 2城镇与农村的分配制度 (4)3. 3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 (4)3. 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4)3. 5农民购买力低,消费不振 (5)4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策建议 (5)4. 1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5)4. 2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5)4. 3降低减少税收负担 (5)4. 4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 (6)4. 5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6)4. 6提高就业水平 (7)4. 7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7)5结论 (7)致谢 (8)参考文献 (9)1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城乡就业居民收入差距分析论文

城乡就业居民收入差距分析论文

城乡就业居民收入差距分析论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也日益加速差距拉大。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便是城乡居民就业与收入差距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与收入平衡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城乡就业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一、城乡就业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国家,这种差距表现得尤为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6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76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6倍。

由此可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城市居民的收入领先农村居民。

二、城乡就业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1.体制原因在过去,由于农村经济环境限制和各种门槛限制,农村劳动力往往很难进入城市,通过合法手段获得城市户口。

而有了城市户口,这就是进入城市公有部门工作渠道的必备先决条件。

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外资本的引入,国内企业逐渐采取市场化的模式,这使得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的难度又陡然加大,政府部门所开出的稳定合法的公有岗位数量也日益减少,城市公有岗位竞争异常激烈,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只好选择在城市的非官方经济部门尤其是低端消费部门中谋生,急需雇主对劳动力享有高度控制而且即便付给农民工不足于养家糊口,这样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被剥夺了进入城市从事公有部门工作的机会,从更高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现实显示出国内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加强。

2.教育水平的差异与技能水平的不足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不同不会影响人们在就业市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但在中国,由于教育资源和知识技能离散的现实,很多农民工阶层进入城市后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水的工作,劳动力得到的低薪水根本无法满足生活需求。

而这一现象的根源,则是来自于农村儿童教育和培训的匮乏。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分析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一、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一)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从收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

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

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

企业储蓄率1992年为13.3%,近年超过20%。

对于居民来说一定程度上不是消费相对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了。

从国际比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盈余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近年一般介于50%到57%之间,比我国2007年39.7%的水平高10~17个百分点。

而这些国家的企业营业盈余介于20%~25%之间,比我国31.3%的水平低6~11个百分点。

(二)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倍,2007年时达到3.33倍的高位。

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依然反映的是城乡差距问题。

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除了行业特征和技术密集等合理因素外,当前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导致的。

当前的分配制度下,个人收入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当前的分配制度下,个人收入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分配制度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收入分配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了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低于0。

3属于收入分配过分均等,在0。

3-0.4之间属于收入分配正常差异状态,高于0。

4属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超过0。

45则反映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

据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的0。

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进两年实际已超过0.5。

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已严重趋于两极化。

[1]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发展工业上。

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发展建设上,从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生存在农村的人口,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次要地位,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不够重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农村生存环境恶劣,市场信息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再有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务工,使农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在城镇打工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户籍优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远低于城镇人口.调查表明,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

5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

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

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

新时期税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及政策建议

新时期税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及政策建议
资约为 6 ,0 元的起征点约为工资的 1.倍 ; 2 0 0元 8 0 3 3 而 09年全 国城镇职 工月均工 资为 22 7 8元 ,00元的起征 点 已降 为工资 20 的 07 , . 3倍 且近 年来四类收入 占比结构也发生 了重大变化 ( 见 表 1, )显然工资性收入不再是收入 的绝对主体 , 经营性、 财产性
理, 因其不仅扣 除了法定性减 免额 , 而且能 充分考虑 到宏观经
原有个税 税率结构 存在的主 要问题 是 : 其一 , 构设计 繁 结 琐复 杂 , 既不便于纳税 人理 解掌 握 , 不利于税务机关征 管 , 也 同
时还在一 定程 度上刺激了转移分解所 得数额 、 变换所得形式 以
套用低税率的动机 。其二 , 边际税率有高有低 , 对劳务报酬类设 定 的边际税 率普遍 偏高(0 或 4%)而对 于资本资 产类收 入 4% 5 , 规定 普遍偏低 (0 , 2%)明显不利 于调动劳 动者勤劳致 富的积极 性, 同时增加了高收入 者进行偷税漏税的几率 。 其三 , 级次效应 若有 若无 , 我们 以此 次税改一 审免征额 30 元为例 ( 表 2 , 00 见 ) 当 9 结构密度不变 、 级 免征额小幅 提高 10 元时 , 00 各档级收入 纳税人 的税负降低幅度基本趋同 , 税负在不 同级 次的调整效应 并不 明显 。这是由于 在级 次设计较 密时 , 点、 起征 扣除额等单纯 的小幅调整并 不能改变适用的税率 等级 从而大幅降低税 负 , 调
税制 , 也就 未从根本上解决分类制的不合理 陛 : 第一 , 征收内容
展水平和社会生活现状 , 明显滞 后于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的变 化, 更没有充分考虑到经济转 型期个人保障性支 出 日 趋沉重 的
现实 。近年来 , 国内生产总值 与物价指数均有百倍甚至千倍 的

当今我国阶层分化的趋势

当今我国阶层分化的趋势

当今我国阶层分化的趋势
1. 收入差距拉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的推进,社会财富的聚集程度增加,导致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2. 教育机会不平等: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城市、师资力量不均衡等原因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

3. 人口流动性强:城市吸纳农民工等低收入人群增加,但他们的社会地位仍未得到提高,加剧了城乡阶层分化。

4. 资本积累的不平等:资本积累是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少数人掌握的资本不断积累,导致资本巨头与普通大众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大。

5. 职业身份不平等:职业身份是阶层分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据统计,一些高级职业的收入高,享有更多的权力和资源,而一些低级职业的人群则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

6. 文化认同的差异: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文化认同的差异也成为一种明显的阶层分化,某些特定群体无法融入主流文化,难以获得社会认同与发展机会。

阐述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阐述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阐述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的运作与发展,是现代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基础。

市场化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市场化与经济增长、市场化对产业经济的推动、市场化对财政的贡献等几个方面,对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阐述。

一、市场化与经济增长市场化是一种经济体系、一种社会制度,具有富有活力的特点,可以激发和调动各种资源和能量,并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市场化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市场化通过调动各种资源,推动经济效率的提高。

市场机制的实施,可以使制造商按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从而向市场生产更多的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其次,市场化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促进创新。

由于市场化有了更广泛的竞争,制造商可以在制造过程中不断地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使产品价格下降,从而促进了产品创新和经济发展。

最后,市场化可以促进私人资本投资,提高社会资本。

市场所需产品制造商增加了,市场参与者过多时,资本家的投资行为也会受到影响,使得更多有效的投资资本进入市场,提高了社会资本,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市场化对产业经济的推动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产业经济方面。

在市场化的经济体系中,产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

市场需求的增加会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推动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市场化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市场的竞争性和市场上的供求变化,企业必须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使整个行业产业加速发展,升级产业结构,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市场化可以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市场的竞争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博弈,使企业不断优胜劣汰,那些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生产企业得到了发展,从而促进了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最后,市场化可以促进科技创新。

随着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化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有助于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进而推动产业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收入分配差距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收入分配差距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收入分配差距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公平和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收入分配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以及影响因素则是探讨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收入分配差距演变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宏观层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首先,总体来看,我国的收入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人口转移就业,城镇农民工队伍不断扩大,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开始集体走向城市,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

这一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但从实施市场化改革后的20多年来,城乡收入差距又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微观层面:在个体层面,人口基数大,且收入差距多年排名前十的地区深具代表性。

研究表明,和职业身份(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和专业人员)相关的职业群体有着较高的收入,诸如公司经理、行政和经济科学教授等具备本科和硕士以上学位的职业群体同样有着较高的收入。

而受教育水平的限制,以及职业群体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导致农民、家政服务工、服务业劳动者上述职业的收入普遍偏低。

二、收入分配差距影响因素分析收入差距的产生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政策层面,税制、公共财政利用、社会保障等等方面都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加快,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影响。

1、职业资格和技能水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各种技能人才的需求和社会的投资需求增长。

高技能人才纷纷成为市场中紧缺的资源,他们的收入也随之提高。

2、教育水平。

教育是提高社会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培养各种人才的桥梁。

教育水平的提高与收入的增长密切相关。

高教育程度的人群(员工、学者、顾问等)通常有较高的收入,而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和服务人员则往往拥有低收入。

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市场化与社会化问题

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市场化与社会化问题

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市场化与社会化问题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经济在城市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市场化和社会化已成为当今城市公共管理中的两大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市场化和社会化两个方面讨论城市公共管理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市场化问题1、市场机制的优势市场机制是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由市场自身力量来保障公共服务的一种机制。

相对于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方式,市场化提供了一种更加多元化、灵活化和高效化的途径。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在经过竞争后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能促进公共服务价格的合理定价。

除此之外,市场化的方式还能有效地调节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2、市场化的挑战市场机制的应用虽然能够带来许多好处,但也给城市公共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

例如,市场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共服务只针对有钱人群体,与此同时一些中低收入人群可能无法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

市场化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共服务被虚假或低质量的服务打败,影响公众对市场机制的信心。

3、解决方法为解决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及竞争中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城市公共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市场监管,减少违规操作。

同时,在实施市场化改革时,需要重点关注中低收入人群的权益,并落实相应的倾斜政策,使得公共服务供给的覆盖面更加广泛。

三、社会化问题1、社会化的优势社会化是一种新近兴起的城市公共服务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政府或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社会化提供了一种更加拓展的公共服务途径。

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社会的优势,实现公共服务的普及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2、社会化的挑战社会化服务的供应方往往是以非盈利方式为主,其经济实力十分有限,这使得社会化服务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其局限性。

此外,社会化的供应方在公共服务提供的监管机制上也存在缺陷,可能会出现服务的质量下降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运用市场原则,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运用市场原则,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向: 经济政策与经济制度 ; 李金珊 【92 , 16 一) 浙江温州市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公共经济系教授 。
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的 经济增 长率一赢位 居世 界
前列 ,验 证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效 率功 能 。 O世纪 8 2 O
年代 , 在减 少贫困和纠正收入不公平方面 ,中国曾经取 得 了不菲的成绩 。 但是 ,2 O世纪 9 O年代后期 以来 ,收
产权 ,收入 分配 的结果肯 定是 不公平 的。 中国,财产 分配不公平 的主要 原 因是 国企产权 交易、土地 使用权 在
转让和资本市场的运作违反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造成暴富者不劳而获。 我们不但反对鼓吹贫富差距合理论的 观 点,也反对 以贫 富差距拉 大为借 口否定中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 。贫富差距拉 大是 没有 落实市场 交易原则造成 的 ; 运 用市场机制的公平 交易原 则,不但能够纠正收入 分配不平等,也 能够纠正财产 分配不平等。 要把经济
配 问题 。
位很知名的大学教授却说 :“ 中国的 贫富差距 大
吗?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 ,只有拉大差距 ,社会才
能进步 ,和谐社会才能有 希望 。 中国穷人为什么穷 ,因 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 。 我要为富人说话 ,不是为了讨好 富人 。 今天有些人骂富人 ,好像是给穷人出气 ,其实他
经验 来看 , 第三次分配在照顾孤寡老人 、 帮助残障人群 、
的人或企业 ,其收 入自然要高一些 。 我们认可生产的高
效 率带来的高收入的合理性 。 之也一样 。 反 由此 ,实行
按劳分配原则就有了客观基础 。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律 , 也应该承认高效率 带来的经济增长具有纠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 。 美国 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总结 了这一规律 : 在人均收入 水 平很低时 ,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很高 。 一直到人均收入

收入下降整改方案

收入下降整改方案

收入下降整改方案收入下降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恢复和提高收入。

下面是一个关于收入下降整改方案的示例,供参考:一、制定详细的分析报告:对企业收入下降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竞争状况、产品销售情况、客户需求变化、供应链问题等。

通过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手段,找出问题的根源。

二、优化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可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以增加市场份额和产品竞争力。

三、加强市场营销活动:增加市场推广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曝光度。

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市场调研等手段,了解客户需求和偏好,并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四、拓展新市场:积极寻找新市场机会,开拓新客户群体。

可以考虑进军国外市场、开展跨行业合作等方式,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

五、提高销售人员素质:加强销售团队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和配送的顺畅和及时性。

通过优化采购、生产和物流等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增加收入。

七、降低经营成本:对企业的各项费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优化,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可以考虑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人力成本、节约能源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八、加强财务管理:加强对财务状况的监控和控制,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和资金配置,优化资金利用效率,提升收入水平。

九、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与现有客户建立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积极发展新客户,扩大客户群体。

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制定明确的收入目标和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和任务。

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监控,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确保整改方案的有效执行和落地。

以上是针对收入下降的整改方案的一个示例,具体的整改方案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来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化进程与低收入者收入的改善
摘要:文章在运用中国各省的市场化指数和5项分指标的基础上,估计了市场化进程对穷人收入变化的影响。

研究发现制度的质量是与穷人的收入是负相关的,在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最低20%收入阶层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了。

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这为贫穷的减少提供了前提,但要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穷人,则需要相应的机制来加以促进和引导。

关键词:制度;贫穷;市场化指数
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是中国政府、学术界和老百姓都热切关注的问题。

2007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在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群众最关注的十大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社会公平及缩小收入差距。

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学界已经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究其实质就是如何能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低收入者,即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其中,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诺斯(1997)认为除了标准的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外,制度可能充分的决定了增长路径与发展结果。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恰恰是减少贫穷的必要条件。

(Kakwani 等,2000;Dollar等,2002;Klasen,2008)。

但同时,制度也影响经济增长收益在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和政治群体间的分配(Chong等,2000,2007)。

本文就各省市场化进程的差异估计制度质量对于贫穷的影响。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首次利用中国各省市场化指数检验制度与贫穷之间的联系。

1 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
1.1 模型设定
为了更好验证制度对贫穷的影响,本文采用Tebaldi and Mohan(2008)建立的模型,他们通过建立模型检验了发展中国家制度对贫穷的影响,而他们的研究是在Hall、Jones和Acemoglu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

Hall and Jones (1999)和Acemoglu等(2001)建立了贫穷与制度之间的关系的模型:
1.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01-2005年,城镇居民按收入分组数据来自各省历年统计年鉴,由于重庆、甘肃与西藏的城镇居民的收入完全没有按照收入水平分组,所以将其舍去,这样考察的对象就为除以上两省的28个省份和地区。

各省市场化指数来自樊纲等主编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6)》。

各个省份1978年在校学生数和各省面积来自《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

各省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采用的是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来自2004年《中国民族工作年鉴》。

2 实证结果
我们采用的方法为面版数据最小二乘法,利用计量方程,结果见表1。

表1的结果指出最初的人力资本水平、地理、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对于当前制度水平很重要,可以解释各个衡量制度水平的变量在70%左右。

更确切的说,在所有的回归中,当控制了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与地理变量,1978年的人力资本密度正向显著影响除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所有的制度变量。

这意味着在1978年有着相对较多的人力资本的省份会创造出当前较好的制度质量。

另外,正象预期的那样,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对制度质量存在显著消极影响,包括总的市场化外指数、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发展和产品市场发育程度。

而对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制环境影响不显著。

而地理变量对各个制度变量都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表明即使是在最初人力资本和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相同的情况下,处于东部的省份还是比处于中西部的省份制度质量要好些。

3 结语
本文对市场化与贫穷之间的联系作了实证研究。

在运用衡量各省制度质量的市场化指数和5项分指标基础上,我们估计了各个省的市场化进程对穷人收入变化的影响。

我们证明了制度的质量是与穷人的收入负相关的,市场化进程的深化使低收入群体相对变得更穷了。

研究结论表明了市场化的各个方面是影响穷人(城镇)收入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更确切的说,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这些市场化各个方面发展比较好的的省份取得的经济成果并没有更多的惠及穷人,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实现和谐发展。

减少贫穷、缩小收入差距是中国政府、学术界和老百姓都热切关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立足于减少贫穷的政策应该首先考虑提高制度的质量,具体的说,我国各个省份要减贫就要加快自身的市场化进程,使经济获得高速增长。

但是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并不必然减少贫穷,必须有相应的机制来制衡或引导将社会经济收益更多的惠及穷人。

社会发展到任何时候都会有贫富之分,都会有穷人,只是社会经济的增长是否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这才是我们应该一直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陈宗胜,吴浙,谢思全,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顾海兵.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最新估计与预测[J].管理世界,1997,(2).
[3] 李实,古斯塔夫森.八十年代末中国贫困规模和程度的估计[J].中国社会科学,1996,(6).
[4] 魏众,古斯塔夫森.中国转型时期的贫困变动分析[J].经济研究,1998,(11).
[5] 江晓薇,宋红旭.中国市场经济度的探索[J].管理世界,199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