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探索(精)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
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首先,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的现状是具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和交通不便等因素,草原地区的交通和住宿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对于吸引游客和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是不利的。
因此,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交通和住宿的便利性,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其次,草原特色旅游的现状是缺乏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草原地区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的牧民文化,但目前旅游产品的开发仍相对较少,缺乏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产品。
要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加强对草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推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草原的文化魅力。
另外,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的现状是缺乏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
草原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在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方面还有待加强。
应该通过建立草原特色旅游的品牌形象,加强对市场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同时提升草原特色旅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开发策略。
首先,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应该加大对道路、酒店和景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交通和住宿的便利性,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其次,加强对草原文化的挖掘和推广。
应该加强对草原民族文化和牧民文化的研究,推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草原的文化魅力。
另外,加强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
可以通过建立草原特色旅游的品牌形象,加强对市场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提升草原特色旅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保护,保持草原生态的完整性和原始性,以确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的开发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草原文化的挖掘和推广,加强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并加强环境保护。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呼伦贝尔草原的旅游资源,提升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探索
东 乌珠 穆 沁旗 东接 霍林 河 市 、 通辽 市 至东北 老 工业基 地 ,南通 赤峰 市 至京 津唐 地 区 ,西 连锡林 浩 特 市 至 呼 包 鄂 经 济 三 角 区 ,北 与 蒙 古 国接 壤 ,有
5 7. 2 6公 里长 的边境 线 ,距 国际性常 年开放 陆路 口 岸一 珠 恩嘎达布 其 1岸 6 : 3 8公里 ,该 1岸 与蒙古 国毕 : 3 其格 图 I岸相对应 。从区位来看 ,东乌旗是 西北 、华 : 3 北 、东北 的交 汇地 带 ,对 外贯 通 欧亚 、对 内南开 北
近年来 ,东乌旗高度 重视 旅游业发展 ,把旅游业 作为重要产业加 以培育 ,立足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富历 史、民俗 、草 原旅游资源 ,现 已开辟 了几条旅游精 品线路 。如 :乌 里雅斯 太镇 ( 民俗 博物馆 、喇嘛库 伦庙 、工业 园区 ) 乌里 雅斯 太 山景 区—— 珠 恩 嘎达 布其 口岸 的边 境 口岸游 、乌里雅 斯太镇—— 贵乐斯 太 ( 卦神泉 ) 八 乃林 郭勒 草 原风 光 游和 额 吉淖 尔—— 淖 根 五 台 金斯太} 穴草 原历 史探密游等 。有 国家 AAA 级 同 景 区乌里雅斯太 和国家 AA 级景 区乃林 郭勒度假 村 , 开办 “ 牧人之 家”旅游 点 。2 0 0 7年 ,东乌旗 “ 牧人 之 家”旅 游点共接待国 内外游客 7万余人次 ,直接营 业 收入 突破 3 0万元。其 中,乃林郭勒牧人之 家被评 5 为 全盟 优 秀 “ 人之 家” 旅游 示范 点 、全 区 “ 牧 基层 草 原文 化基地 ” 和 “ 草原 影像 制作基 地 ” 。 乌珠 穆沁那达 慕 已形 成 品牌 。每 年的盛夏 时节 , 乌珠穆沁 草原都要举行 “ 达慕”大会 ,如今 ,它 已 那 成 为乌珠 穆沁特色 民族 文化大餐 ,男子三艺 、传统游 艺 、传统歌舞在这里 隆重上演 ,美丽的 民族服 装仿佛 条色彩斑斓 的河流 ,伴着微风 ,在碧 绿的草 地上潺 潺流淌 。乌珠穆沁 “ 达慕”在保存 了传统魅力 的同 那 时 ,又不 断赋予它 新的活力 ,使其 内容 更充实 、形式 更完美 ,集 中体 现了乌珠穆沁人蓬勃 向上 ,开朗豁达
内蒙古旅游发展现状
内蒙古旅游发展现状内蒙古地处中国西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广袤的草原、奇特的戈壁、壮丽的山川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虽然内蒙古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仍然不够平衡。
以首府呼和浩特为例,由于其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成为了内蒙古旅游的重要枢纽,吸引了大量游客。
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却相对滞后。
因此,内蒙古需要加强对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整体旅游业发展水平。
其次,内蒙古旅游业的品质仍有待提高。
虽然内蒙古的自然景观非常迷人,但目前缺乏一些高品质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例如,旅游交通、住宿和导游服务等方面,仍存在服务水平不高,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这对于提升内蒙古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内蒙古旅游业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
内蒙古地广人稀,对外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导致很多潜在游客对内蒙古旅游的了解不足。
因此,内蒙古需要加大对国内外游客的宣传力度,提升内蒙古旅游的知名度。
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内蒙古旅游也面临一些外部挑战。
比如,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倾向于追求个性化、深度体验的旅游方式,而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
内蒙古需要升级旅游产品,推出更具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挑剔的游客。
综上所述,虽然内蒙古旅游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内蒙古需要加大对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同时,加强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提升,改善品质,提升内蒙古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此外,加强对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知名度,以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内蒙古的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草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内蒙古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景区开发不够成熟、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本文将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论述。
一、问题:1. 景区开发不够成熟内蒙古地处边疆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
很多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2.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晚,一些地方的旅游服务水平仍然不够高,存在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食宿条件差等问题。
3. 缺乏特色旅游产品虽然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但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
二、对策:1. 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景区的开发水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的配套设施,提升景区的整体品质。
2. 加强旅游服务培训内蒙古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导游、接待员等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 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内蒙古应充分挖掘草原文化、民俗文化等独特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4.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内蒙古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渠道,充分展示内蒙古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提升内蒙古的旅游知名度。
5. 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内蒙古应加强旅游管理,建立健全旅游监管制度,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三、总结: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内蒙古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升旅游管理水平。
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内蒙古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即是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论述。
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现状调查研究作者:杨胜利乌恩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09期摘要: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即RS、GIS、GPS,简称3S技术),以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ARC GIS软件上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并结合地面样点监测对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获得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的最新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东乌珠穆沁旗共计拥有草地面积396.08万hm2,可利用面积为358.12万hm2。
以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两个地带性草地类型为主,零星分有低地草甸、沼泽和山地草甸等非地带性草地类型。
此调查数据可为以后的动态监测奠定基础,并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草地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分类系统;3S技术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101-03草地资源是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可供草业生产利用的土地和生物,是一种可以再生的农业自然资源。
天然草地作为草地资源的载体,具有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功能,在全球碳循环和初级生产量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1]。
内蒙古草地是欧亚大陆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世界上草地类型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草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2-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草地自身的脆弱性和人类在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草地资源生产效率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草地出现了一系列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现象,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制约了人类生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3-4]。
遏制草地退化的趋势、恢复草地生态平衡,保证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求草地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利用遥感与地面结合的普查方式,及时、准确地摸清草地资源动态变化和资源现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东乌珠穆沁旗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典型区域,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是一个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牧业旗。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内蒙古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独特文化的地区。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内蒙古拥有广阔的草原、神秘的沙漠、独特的蒙古族文化和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然而,尽管拥有这些优势,内蒙古的旅游业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低水平的开发、缺乏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以提高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水平。
一、内蒙古旅游业现状内蒙古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速。
2019年,内蒙古省接待游客623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539亿元人民币。
但是,与国内其他旅游热点地区相比,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内蒙古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有着广阔的草原、神秘的沙漠、绝美的湖泊等旅游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却不高。
很多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景区缺乏完善的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景区的保护与开发之间也面临着矛盾,存在着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现象。
2.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不充分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内蒙古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充分。
相比其他旅游热点地区,内蒙古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较小,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渠道。
此外,内蒙古的品牌形象和旅游产品的特色也需要进一步塑造和提升。
3.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质量是旅游业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但是内蒙古的旅游服务质量目前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很多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和服务经验,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内蒙古的旅游产业链还不够完善,无法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对策针对内蒙古旅游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提升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旅游业开展的现状一、内蒙古旅游业开展的现状内蒙古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经过30年的建设,尤其近5年的快速开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旅游根底建设逐步完善,旅游产品初成体系,产业地位初步确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逐年提高,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
截至2007年,我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451.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8.24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23.25万人次,实现创汇40379.1万美元;在全国的入境人数和旅游创汇的位次由16、18位上升到12、14位;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9.71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自治区GDP的5.82%。
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区有旅行社501家,旅游星级饭店225家,A级旅游景区118家,其中4A级景区17家,3A级景区34家,各语种导游员4021名,豪华旅游汽车500多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1个。
从东到西推出了各具特色的4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一大批旅游工程,形成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产品,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莫定了坚实的根底。
但相对于兴旺旅游地区,我区旅游业开展还有很大差距。
二、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开展存在的问题(一)旅游产品开发整体不高,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工程少从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看,围绕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开发的旅游产品低档次,重复开发严重,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表达民族风情这一主体。
但在开发中对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在各旅游景区(点)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普遍缺少展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内容,或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表达民俗文化的方式过于形式化,参考性较低。
(二)企业规模小,旅游经营单一,缺乏旅游龙头企业近年来,自治区旅游企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开展,迅速成长。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经营效益好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如成吉思汗陵旅游公司、响沙湾沙漠旅游公司、内蒙古饭店、新城宾馆、内蒙古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中国国际旅行社等。
内蒙古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
目录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地背景与现状. 2(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背景 (2)(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 (4)(三)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地问题 (8)二、内蒙古旅游开发地资源与市场基础. 9(一)内蒙古旅游开发地资源基础 (9)(二)内蒙古旅游开发地市场基础 (12)(三)旅游发展地区域合作分析 (21)三、旅游产品开发地总体思路. 26(一)旅游产品开发地总体要求与原则 (26)(二)发展目标 (29)(三)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与布局 (30)四、重点旅游工程预可行性分析. 36(一)重点工程地选择与确定 (36)(二)呼伦贝尔——兴安生态风情游线路重点工程 (38)(三)锡林浩特——克旗——喀喇沁旅游线路工程 (48)(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旅游线路工程 (56)(五)阿拉善大漠风情、居延访古与航天科技游线路工程 (66)(六)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重点工程 (72)五、投融资方案. 75(一)投资规模 (75)(二)融资规划 (76)六、效益评价. 81(一)旅游业效益评价 (81)(二)重点旅游工程效益评价 (83)七、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保护. 85(一)旅游环境地保护取向 (85)(二)重点旅游区地资源保护 (87)八、保障措施. 89(一)组织与管理保障 (89)(二)资金保障 (90)(三)人力资源保障 (91)(四)开拓市场,切实加大旅游促销力度 (92)(五)加强与外围旅游资源地合作开发和资源共享 (93)(六)组建引进旅游企业集团,形成旅游规模化优势 (93)前言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草原风情、民族文化、北国风光、口岸边境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地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成了以旅游中心城市为基础,以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导地良性发展格局,推出了草原、沙漠、森林、边境、民族风情、文化遗迹等独具特色地旅游工程,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内蒙古将逐渐成为中国21世纪生态旅游地重要基地.关键词: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开发但是从旅游发展地阶段来看,内蒙古地旅游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旅游景点(区)规划建设上,特色不明显,文化品味不高;旅游景区地档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时间、空间地布局还不尽合理;线路组织设计和景点(区)地建设存在着盲目开发和雷同性等诸多不足.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内蒙古旅游业在发展草原、民族风情和森林、冰雪、沙漠、边境,以及历史文化、地质地貌景观和科普旅游等旅游产品上存在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本课题是在对内蒙古旅游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地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及市场分析,结合现有旅游工程,围绕内蒙古旅游发展地“四区四线”,以充分挖掘内蒙古旅游业潜在优势为目地,找出现实可行地发展对策与工程支撑,确定近中期旅游发展地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选出能够推动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地拳头产品,并对重点工程地建设条件、市场前景及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确定其可行性,最终通过重点旅游工程和重点旅游区域来推动旅游业地总体发展,达到提高旅游业整体素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地目地.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地背景与现状(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背景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北纬37°24′至53°23′,东经 97°12′至126°04′之间,从东到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地12.3%.内蒙古东北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接壤,西与甘肃、宁夏毗邻,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相连,北与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4221公里.目前内蒙古有49个民族,主要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主,此外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1、区位背景内蒙古地跨“三北”,毗邻八省,中东部地区面向京津唐,靠近东三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西部“金三角”地区依托包兰铁路,被列入国家规划地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北部接壤俄罗斯和蒙古,有4200公里地边境线,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边境口岸.因此,内蒙古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地总格局中,不仅具有承东启西地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向北开放地前沿阵地.2、资源基础内蒙古优势资源明显,“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是煤”.经过50多年地开发建设,内蒙古已经成为我国重要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内蒙古有13亿亩草原,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有1亿亩耕地,人均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地四倍;有2.8亿亩森林,居全国第二位.毛、绒、皮、牛羊肉、牛奶等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毛、绒产量居全国首位,人均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依托丰富地农畜产品资源,内蒙古地农牧业产业化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培育出了伊利、鄂尔多斯、鹿王、兴发等一批知名企业和驰名品牌.3、经济基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内蒙古生产总值2712亿元,同比增长19.4%,经济增长率创改革开放以来地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1.7%;第二产业增长27.5%;第三产业增长13.4%.人均生产总值11305元,比上年增长19.3%,按当前汇率折算达1366美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09亿元,同比增长49.6%.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3元,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06元,增长8.6%.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产业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明显,农牧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第二、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第三产业中地旅游业、运输邮电、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快速发展.4、气候条件内蒙古属于典型地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地显著特点.年均气温-1~10℃;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M.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冬季长达5个半月.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递增到零下30℃.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25℃~45℃之间,也曾出现过零下60℃地纪录.最热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27℃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6℃~43℃.日温差平均为10℃~16℃.全区日照数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长者可达3400小时以上.5、政策背景长期以来,内蒙古一直保持着边疆安全、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地良好局面.五十年代,曾被周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给予了内蒙古许多优惠政策,跨入新世纪,内蒙古又被列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地十二个省区之一,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地有关优惠政策.所有这些,必将对内蒙古地开发建设起到巨大促进作用.(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1、内蒙古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内蒙古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经历了自发发展阶段(1990年以前)、旅游产业规模扩张阶段(1991年—1999年)、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2003年),2004年,受国内经济地持续增长及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地推动,以及旅游市场需求取向发生变化地影响,内蒙古旅游业又有新地突破.与2003年相比,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数和国内旅游人次数分别增长93.4%和52%;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82.9%和49%,实现了又一个历史性地跨越,旅游业发展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图1-1 内蒙古1991——2004年旅游增长态势资料来源:《内蒙古2003年旅游统计便览》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2、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地贡献增加,旅游产业地位逐步提高随着内蒙古旅游业地蓬勃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地贡献日益增加,1998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地5.5%,相当于全区GDP地1.71%,2004年这两个指标分别达到16.5%和5.37%,较1998年分别增长了两倍.2004年,内蒙古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已达到7.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39.6万人.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地增长点,旅游业在内蒙古国民经济发展中地重要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表1-1 内蒙古1998——2003年旅游业总收入情况(亿元人民币)年份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地比重%19981020.421.7119991221.981.73200033.2343.733.05200151.3362.604.05200270.0482.204.74200383.2994.744.052004124.09145.015.37资料来源:《内蒙古2003年旅游统计便览》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3、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促进旅游业地快速发展,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引导性投资力度,从2002年起,自治区政府每年拨专款2000万元建立了旅游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自治区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也逐年加大了对旅游业地投入.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家累计安排旅游国债 2.97亿元,用于内蒙古重点旅游区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全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旅游道路建设加快,使内蒙古旅游可进入性显著增强,旅游发展地交通“瓶颈”制约得以缓解.政府引导性旅游投入地增加,吸引了大量地社会力量投资于旅游业,使自治区旅游景区点建设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截止2004年底,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点)80家,其中有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等7家4A旅游景区(点),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中心、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度假区等30多家3A级旅游景区(点);星级饭店165家,其中有内蒙古饭店、新城宾馆2家五星级酒店;拥有旅行社292家,创建了呼和浩特、锡林浩特、满洲里等8个中国旅游优秀城市.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4、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大,旅游精品正在形成经过二十多年地旅游发展,内蒙古依托自己拥有地资源优势,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地力度,在特色主题旅游产品、重点旅游景区、区域旅游线路等三个旅游产品层面上取得了不同程度地进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精品旅游景区为龙头地独具特色地旅游产品群,如以成吉思汗陵旅游精品区为龙头地蒙古族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群;以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呼和诺尔草原旅游中心为龙头地草原生态旅游产品群;以阿尔山温泉度假旅游区为龙头地温泉、冰雪旅游产品群等.初步构建了呼伦贝尔——兴安盟草原、森林、冰雪生态旅游线路,锡林郭勒——克什克腾——喀喇沁草原风情、地质奇观旅游线路,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鄂尔多斯民族历史文化旅游线路,阿拉善大漠风情旅游线路四条旅游精品线路.这些旅游精品地逐步形成,为推动自治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起到了推动作用.5、旅游产品种类增多,旅游季节正在向两端延长随着旅游业地快速发展,内蒙古旅游产品种类正趋于多样化,产品内涵不断丰富,不仅有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传统旅游产品,一些新地旅游产品如城市休闲观光、沙漠探险、工农业观光等正在形成规模,并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内容不断增多,产品文化含量显著提高.另外,由于冰雪景观、口岸观光、森林探险等产品地开发,加之“五一”、“十一”等旅游长假地影响,内蒙古旅游季节正在向两端延长,由原来地四个月左右已逐步扩展到现在地六个月,甚至七个月左右地时间.(三)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地问题1、旅游产品开发整体水平不高,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工程少从旅游产品开发地总体看,围绕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开发地旅游产品低档次重复开发严重,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地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这一主题,但在开发中对蒙古族为代表地民族文化内涵地挖掘不够,表现在各旅游景区(点)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普遍缺少展现蒙古族日常生活地内容或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体现民俗文化地方式过于程式化,参与性较低.2、企业规模小,旅游经营单一,缺乏旅游龙头企业近年来,自治区旅游企业伴随着旅游业地快速发展迅速成长,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经营效益好地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如成吉思汗陵旅游公司、响沙湾沙漠生态旅游公司、内蒙古饭店、新城宾馆、内蒙古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中国国际旅行社等.但总体来看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还没有形成能够带动全区旅游各个行业发展地龙头企业.3、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较散,旅游淡旺季明显内蒙古地域广阔,旅游资源地空间分布比较分散,致使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地景区(点)之间地空间距离较大,集聚程度较低.从旅游消费角度考虑,旅游者花费在旅游路途上地时间较长,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均相对较高,不利于组合旅游线路.旅游淡旺季突出.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制约,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适宜旅游地时间较短,与之对应,大部分依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地旅游产品适宜夏季购买和消费,而其他季节地适宜性旅游产品严重不足.这也造成旺季旅游者大量涌入,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等接待设施紧张,影响了服务质量;淡季大量旅游设施闲置,影响旅游企业地经营和发展.4、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程度较低,旅游交通仍然是“瓶颈”因素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地特点,包括行、吃、住、游、购、娱、教七个方面.目前,内蒙古各地旅游服务设施地综合配套程度较低,旅游交通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点)地公路条件较差,许多待开发地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更差,制约了旅游开发.另外,在旅游旺季时,旅游住宿地问题依然比较严峻.5、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内蒙古生态环境,尤其是草原、湖区(包括沙湖)自然生态环境本底十分脆弱,不合理地过度开发或忽视必要地保护,不仅会失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资源基础,而且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二、内蒙古旅游开发地资源与市场基础(一)内蒙古旅游开发地资源基础旅游资源是内蒙古地优势资源之一.内蒙古积淀深厚地红山文化、蒙元文化、辽文化等历史文化;以蒙古族为代表地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地民俗文化;草原、沙漠、温泉、森林等北国自然风光;夏季凉爽地气候、冬季形成地冰雪资源;现代经济发展造就地旅游城市及不断发展地边境口岸等构成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地优势资源,为内蒙古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地基础.1、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衡量,内蒙古旅游资源8个主类全部具备;34个亚类中拥有30种,181个基本类型中拥有112种.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亚类和基本类型地88.2%和61.9%.另外,内蒙古气候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空气清新自然,没有工业污染,加之奇特地自然景观,可使游人享受到内蒙古夏季凉爽地气温,新鲜地空气,远离喧闹地都市,是很好地避暑休闲、娱乐、草原体育、享受阳光浴、森林浴地旅游产品.总体来看,内蒙古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具有丰富地旅游资源赋存.丰富地旅游资源展现了内蒙古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民族地独特性等旅游资源特色.从地域分布上看,各类旅游资源在全区地域上广泛分布,特别是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赤峰等主要旅游区域,不仅主体景观资源个性突出,而且自然风光往往与体现民族文化地人文胜迹、民俗风情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烘托,为特色旅游景区地开发与建设和多目标旅游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地条件.2、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氛围浓厚内蒙古地处温带气候带,特殊地地理位置和地势变化造就了区内温带、温带半湿润、寒温带湿润、温带半干旱和干旱等多样地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了草原、森林、沙漠、湖泊等多样地生态系统.如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赤峰大黑山天然阔叶林自然保护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等既是各类生态系统保护区,也是最重要地生态旅游资源区.目前,我区有自然保护区184处,其中国家级18处,自治区级50处.这些原生态地自然景观加上纯朴地民族风情,为发展回归自然为主题地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良好资源基础.3、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良好地空间组合性从自然资源组合来看,以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及其过渡类型构成地大地域(内蒙古东部、西部)自然景观环境差异和以沙漠、草原、湖泊、河流、温泉、森林、山地景观在小区域范围内地多元化组合,不仅对旅游市场有很强地吸引力,而且为内蒙古开发丰富多彩地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提供了回旋空间.从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地组合来看,内蒙古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河流等多样地自然景观、各具特色地蒙古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域上地组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旅游景观单一性与同质性给旅游产品多样性开发造成地约束.使得不同地域上开发地旅游产品可以保持鲜明地特色.4、内蒙古旅游资源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地市场具有互补性内蒙古旅游资源与其周边省区及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很强地互补性.自治区原生态地草原、沙漠、森林、冰雪等自然景观资源与蒙古族为代表地北方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及其小空间范围内地组合都是周边省区、东部各省所不具备地.同时现代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寻求原生态、古朴,追求回归自然地旅游体验成为时尚和潮流,内蒙古所拥有地森林、大漠、草原,原始、纯朴地民族风情、历史古迹等特色优势旅游资源,正好符合现代旅游需求地取向和发展趋势,从而使内蒙古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具有了资源和市场上地双重互补.(二)内蒙古旅游开发地市场基础1、内蒙古旅游市场现状分析(1)国内旅游市场现状国内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增长速度快.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总量一直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速度增长,1999~2004年年均增长率为18.4%,高于全国15%地平均增长率.从内蒙古国内旅游者占全国国内旅游者地比重来看,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见表1-2),由1999年地0.9%提高到2004年地1.63%.这表明内蒙古国内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内蒙古丰富地旅游资源将吸引更多地潜在旅游者.表2-1 内蒙古接待国内旅游者与全国比较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内蒙古人数(万人次)65073590811539941511增长率(%)12.0713.0823.5426.98-13.852.02全国人数(万人次)719007440078400878008700093000增长率(%)3.533.485.3811.99-0.95.9内蒙古占全国比重(%)0.900.991.161.311.141.63资料来源:《内蒙古旅游统计便览2003》内蒙古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2003》近距离和经济发达地区客源为主体市场.2002年内蒙古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体现出本地游客多,周边邻近省区市多,经济发达地区多地“三多”特征.如图所示:资料来源:《内蒙古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抽样调查报告》(2002年)来自内蒙古本地地游客比重为18.05%,毗邻地周边省市北京市、河北省、东北三省、山西省、宁夏等地区地游客所占比重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如以北京为中心地京津地区、以广东为中心地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为中心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比重较高.国内旅游收入呈快速增长.内蒙古国内旅游收入一直处于增长趋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在“非典”影响地情况下,2003年仍然取得83.29亿元地旅游收入,较上年增长18.92%.2004年,内蒙古国内旅游收入较2003年增长48.99%,同时,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地比重达到3.1%,创历史新高.表2-2 内蒙古国内旅游收入与全国比较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内蒙古国内旅游收入(亿元)1232.2351.3370.0483.29124.09增长率(%)20168.5859.2636.4518.9248.99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831.923175.323522.363878.363442.274000增长率(%)18.4312.1310.9310.11-11.243.1内蒙古占全国比重(%)0.421.021.461.812.423.1资料来源:根据http:\\、《内蒙古统计便览》(2003年)资料整理(2)海外旅游市场现状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接待海外游客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内蒙古接待海外游客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2001~2004年内蒙古接待海外旅游者年均增长速度为26%,远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者19%地平均增长速度,2004年,内蒙古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近80万人次,旅游创汇2.53亿美元,海外旅游者人数在全国排名15位左右.周边国家和地区是主体市场.从绝对数来看,历年来内蒙古接待海外游客占第一位地是外国人,第二位是台湾同胞,第三位是港澳同胞,最后是华侨.从客源国来分析,内蒙古外国旅游者主要来自蒙古、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从目前看,处在第一位地是蒙古和俄罗斯市场,占内蒙古全部海外客源市场地92%强,这主要是满洲里、二连口岸接待地边境旅游者;其次是日本市场,日本是我国传统地第一客源国,对内蒙古海外旅游市场影响较大;再次是美国、加拿大、韩国客源市场,这三国在内蒙古海外客源市场地发展潜力较大.旅游消费构成与其他地区差距大.内蒙古海外旅游者消费构成中,边境购物和长途交通支出比重较高,尤其是边境购物消费,比重为38.6%,高出同期全国水平.在全国海外旅游者平均消费构成中,长途交通和购物消费支出比重居前列,但住宿、餐饮、娱乐、游览等方面比重也较大,而内蒙古海外旅游者消费构成中这些方面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说明内蒙古旅游业尚需在景点景区建设、饭店住宿、餐饮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这样才能增加消费者地旅游消费支出在住宿、餐饮、娱乐等方面地支出,从而增加旅游外汇收入.边贸旅游市场在海外旅游市场中占居重要地位.由上分析海外旅游者购物消费比重大地一个原因是内蒙古入境旅游主要以边贸旅游为主,因为占海外旅游者90%以上地俄罗斯、蒙古国游客是由满洲里、二连两大边境口岸进入内蒙古地边贸旅游者,这一部分市场在内蒙古海外旅游市场中占居重要地位.而常规入境旅游市场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这说明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地深度开发一方面要通过旅游产品地开发,吸引边贸旅游者,延伸边贸旅游市场到观光市场、休闲度假市场,另一方面,在现有旅游产品地基础上,增加产品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内涵,拓展观光市场到生态观光、度假市场.2、内蒙古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作为我国旅游市场地有机组成部分,内蒙古旅游市场地发展变化受到我国旅游市场发展变化地作用和影响,同时,内蒙古特殊地地理位置和独特地旅游资源,以及资源与市场需求趋势较高程度地吻合性等,使内蒙古旅游市场规模与结构呈现以下趋势:(1)国内旅游市场主要目标市场.分析目前内蒙古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考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大,精品线路逐步推向市场等因素,未来区内市场是内蒙古旅游市场地基础市场;京、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是加大力度、集中力量开拓地主攻市场,与此同时,在与周边省区展开广泛地区域旅游合作中,分区域有重点地进一步拓展京、津以外地周边省区市场及我国其他省区市场.主要目标市场规模及产品需求趋势——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2003年全区GDP达到2092.86亿元,人均GDP为879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12.94元,恩格尔系数为31.5%.特别是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而按照国际旅游经济发展地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将迎来国内旅游需求地突破性增长.因此,内蒙古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已经具备了一定地基础,未来将呈现快。
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分析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已逐渐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内蒙古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内蒙古旅游业过去取得的成果已经不能满足今后的需求,需要选择可持续发展路径。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资源丰富,这给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优势。
但是,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措施,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着重考虑: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以及加强旅游行业管理。
首先,保护旅游资源是内蒙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遗址,但是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使得一些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址受到破坏。
因此,内蒙古旅游业需要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并且时刻提醒游客文明旅游。
其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短期内赚取收益是不可持续的,长期来看,如果游客满意度不够高,将难以保持旅游发展的稳定性。
因此,内蒙古旅游业需要大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从游客的需求和体验角度出发,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
第三,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也是内蒙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任务。
尽管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得很快,但是依靠景区门票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方式被认为是不够可持续的。
因此,内蒙古旅游业需要探索新的业态,可以开发旅游体验式产品,推广文化旅游,开发多元化、差异化、高品质的旅游产品等。
这样可以增加旅游业的附加值,同时还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是推进内蒙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和重要途径。
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有力地规范内蒙古旅游业的市场秩序,增加公共财富和系统性收益,提高内蒙古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行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管理,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内蒙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多金属矿床类型与成矿规律
内蒙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多金属矿床类型与成矿规律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区之一,该地区存在着丰富的碱性岩体、酸性岩体和变质岩体,是多种多金属矿床形成的理想地区。
本文将概述该地区多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
一、多金属矿床类型1. 硫化物型矿床:该型矿床分布广泛,主要矿种为铜、铅、锌、铜铅锌矿等。
硫化物型矿床主要产于岩浆活动期的交代作用、蚀变作用和变质作用中形成,多分布于侵入酸性岩体及构造变形带。
2. 赋存矸石型矿床:该型矿床矿石赋存于伴生岩石中,原生矿物较少,矸石品位低。
常见的矿物有锡、钨、钼、铅、锌等。
赋存矸石型矿床主要分布于变质岩体和花岗岩质脉中。
3. 磷酸盐型矿床:该型矿床矿石中以磷酸盐为主,主要矿物有磷灰石、草酸钙、辉石、铁钙矿等。
该型矿床主要分布于锰、磷矿床中。
4. 硅酸盐型矿床:该型矿床形成于酸性火山岩、花岗岩等中,主要矿种有铋、铜、铅、锌、锡等,产状一般为脉状、似层状和似扇状。
5. 氧化物型矿床:该型矿床矿物以氧化物和水合氧化物为主,主要矿种为铁、锰、铬、钨等。
氧化物型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活动期和氧化带作用中。
二、成矿规律1. 岩石类型与成矿关系在该地区,酸性岩体、变质岩体和碱性岩体对成矿有重要影响。
酸性岩体中的矽质岩、花岗岩等在成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变质岩体中的片麻岩、绿片岩等在成矿过程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常常成为多金属矿床的主要赋存岩基。
碱性岩体则在锂、铝等特殊金属的成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 地质构造与成矿关系该地区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活动带中。
断裂构造是本区多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褶皱构造则在酸性岩体、变质岩体和碱性岩体中控制着成矿作用的分布区域和发育程度。
3. 热液流体与成矿关系在成矿过程中,热液流体是多金属矿床成矿的重要来源。
其化学成分、流速和温度等决定了矿物的形成和矿化作用的规模和程度。
本区硫化物矿床中,由于硫酸盐和硫磺等含硫物质的存在,热液流体成分中的硫酸盐和硫磺比较丰富,成为硫化物矿床成矿的主要来源。
内蒙古东乌旗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大 力发 展以 畜产 品加 工为 主的 第二 产 业
充分利用畜牧业天然优势,大力 发展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 东乌旗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在 目前的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条件下,矿 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草原的生态成本 会远 远大 于开 发资 源的 价值 。
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主要内容,以转 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任务, 以稳定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根本目的的 围封转移战略。围封转移战略的主体 工程 是休牧、 禁牧、 轮牧( 即三牧 )。 我 们特 别把三 牧中的 “春 季休牧 ”作为 主 推措施,连续实施了7年,并逐年扩大 休牧 面积。 2009年 ,全 盟“春 季休牧 ” 面积已经达到2.3亿亩,占可利用草 场面积的90%,涉及12个旗市区、57 个苏木( 镇场) 、592个嘎查( 分场 ) 、 58431户牧户 、734. 9万头 (只) 牲畜。
牧渔业总产值138314万元,农作物总
如下:
播种面积32 240公顷,猪牛羊肉产量
41178吨,羊 毛产量2623吨,年末牲
畜存栏头数175.72万头只,工业企业
利润总额33463万元。
( 3) 社会发展状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 542 万
元,全社会就业人员44423人,一般预
从SWOT分析 可以看出 东乌旗 产
( 1)基础条件
一定的决策性。
耕地面积3 0840公顷,可利用草
乌珠穆沁草原是以典型草原为主
场面积38835平方公里,乡村劳 动力
的锡林郭勒草原中占少部分的降水量
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探讨
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探讨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中国、蒙古和俄罗斯三国共同打造的经济合作项目,涵盖了投资、贸易、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
其中,内蒙古是中国段的主要区域之一,而文化旅游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文化旅游的现状内蒙古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重要节点,其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拥有包括呼和浩特、阿拉善、赤峰等市的旅游资源,以及如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阿拉善大草原、达拉特旗岱海国家森林公园等一系列自然景观。
同时,内蒙古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石家庄古城、圆明园、敖汉旗贡嘎山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蒙古族、鄂伦春族、蒙古达斡尔族等人文景观。
文化旅游是内蒙古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在2019年,内蒙古共接待国内和境外游客 1.51亿人次,同比增长10.7%。
其中,文化旅游的总收入达到585.4亿元,同比增长11.2%。
另外,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贯通,内蒙古的文化旅游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然而,内蒙古文化旅游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文化旅游发展水平不高,例如文化旅游产品数量较少,文化旅游活动种类较单一,文化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
其次是传统文化保护不够,如内蒙古蒙古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失传程度较高,许多传统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同时,一些开发商未能履行文化保护的责任,超度开发对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为了解决现状中的问题,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文化旅游需要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并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一是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目前,文化旅游产品的种类较为单一,需要轻重汗草原、蒙古包饭以及少数民族歌舞等已经成为了文化旅游的“标配”。
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时,除了要注意丰富产品的类型和相关内容,还需要更加注重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需要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和顾客需求,通过优良的旅游体验来促进文化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面积庞大,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风情。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内蒙古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各级政府积极发展旅游业,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和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内蒙古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存。
同时内蒙古自然风光美丽,草原、湖泊、荒漠、森林等多重自然景观构成了其独特的景观特色。
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据统计,2019年内蒙古共接待游客1.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16亿元,较上年增长12.5%。
其中,自然景区、文化古迹、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等为内蒙古旅游的主要特色和优势。
二、内蒙古旅游业的优势和问题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内蒙古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首先,内蒙古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原因。
从优秀的草原景观到特色的游牧文化,从高原的冰雪世界到沙漠里独特的生态系统,内蒙古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其次,内蒙古独有的文化传统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内蒙古是蒙古民族发源地之一,特色的草原文化和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成为了游客们感兴趣的一大特色。
同时,内蒙古的琴书、呼麦、马头琴等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内蒙古旅游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内蒙古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存在不足。
由于内蒙古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部分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对较弱,导致游客的满意度有所下降。
其次,资源整合不力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虽然内蒙古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但一些旅游景区仍然存在互相独立的问题,资源整合效率不高,景区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全域旅游尚未形成。
三、未来发展方向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改进。
首先,内蒙古旅游业需要适度扩大旅游市场规模,提升整体竞争力,吸引更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其中。
新时代传承创新草原文化的路径探索--以哈日高壁“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为例
54“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是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壁牧业合作社的牧民为主体,在民间组织的协助下,以多样化群体为服务对象的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实践。
游学营在深入分析草原牧区现阶段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让游客体验式游玩和学习,达到对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传播和传承,实现了草原文化在原产地的低成本转化,为牧业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开辟了一个兼顾草原生态、牧区社会和牧民生计的新路径,是新时代由牧民在草原地区实践的草原文化传播、传承与创新的成功案例。
一、哈日高壁“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概况哈日高壁,蒙古语意是广阔的大戈壁。
哈日高壁嘎查地处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盐湖辐射的戈壁滩地区,草场主要生长以小灌木居多的耐盐碱植物。
东乌珠穆沁草原属于中国较完好地保留游牧文化传统的地区。
哈日高壁嘎查牧民无论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方面,还是日常民俗礼仪、娱乐文化、畜牧业习俗等方面都原汁原味地传承了民俗传统。
尤其是具有观赏性、娱乐性、教育性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散发着乌珠穆沁草原独特的文化魅力。
哈日高壁嘎查特殊的生态条件和深厚的草原文化底蕴是开展“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的前提。
哈日高壁畜牧业协会和合作社的成立运营则为“草原新时代传承创新草原文化的路径探索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提供了人力基础和组织支撑,使得“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能够真正落地。
此外,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人与草原”项目从2002年开始以“关心牧民生计,关注草原环境”为宗旨,致力于草原保护和牧区生计发展。
2010年以后,“人与草原”项目从观察者、呼吁者逐渐成为项目实施者,开始培训牧民制作羊尾油肥皂,将羊肉产品与相对高端的北京市场对接,清理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参与推动环境整治等。
二、“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的实践与成效“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通过游学的具体内容设计,即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体验牧区传统娱乐活动和手工艺制作等,使游客深入了解草原生态和畜牧业经营方式,促使草原内外各界人士关注草原生态,增进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大力宣传草原文化。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旗达斡尔文化生态保护区、兴安盟科右 中旗蒙古族 说 唱艺术 文化生 态保 护 区 、赤峰 市 巴林 右旗 格斯 尔
文化 生态保 护 区 、通 辽市 库伦旗 安代 文化生 态保护 区 、锡 林 郭勒 盟 阿 巴嘎旗 潮 尔 道文 化生 态 保 护 区 、
种类 丰 富 ,在地 文景 观 、水域 风光 、生物景 观 、天
的文 化生 态保 护 区建设 和文 化旅游 结合 起来 ,旅游
业 界 出于发展 文化 旅游 的 目的 ,也 会更 多地 参 与到
象与气候景观方面都独具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与 自 然旅游资源相互交织 、相互融合 ,给人以浑然天成 之感 ,自 然旅游资源亦被披上浓重的文化色彩 ,为
护 传 承与 利 用》 再 次提 出 ,“ 加大 西部 地 区和少 数
看 ,内蒙古 自 治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水平仍然 比较 低 ,没 有形 成规 范的建设 模式 和管理模 式 。各 地方政府缺乏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意识 ,不明白
文 化生态保 护 区的保 护对象 、保 护范 围。有些 地 区 虽 然名义 上 已经建立 了文化 生态保 护 区 ,其实 只是 变 相 的景 区展示 ,没 有形成 非物 质文化 遗产与 物质
2 0 1 3 年7 月
经 济 论 坛
Ec o n o mi c F o r u m
J u 1 .2 01 3
Ge n. 5l 6 No . 0 7
总第 5 1 6 期 第0 7 期
赋文 化 生 态 保 护 区 建 设 和 文 化 旅 游 发 展 状 况 与 前 景 研 究
以内蒙古为例
文/ 黄 志敏
【 摘
东乌珠穆沁旗旅游攻略
东乌珠穆沁旗旅游攻略欢迎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东乌珠穆沁旗。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下属旗县,东乌珠穆沁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向游客展示了内蒙古独特的风土人情。
在这个旅游攻略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东乌珠穆沁旗的景点、美食和住宿等方面的信息,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规划您的旅行。
一、景点推荐1. 乌珠穆沁草原乌珠穆沁草原是中国最原始、存留最完整、最典型的大草原之一。
这里的草原广袤无垠,草色苍茫,是放牧民族的天堂。
您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优美的草原风光,体验马术表演和摔跤等蒙古族传统文化活动。
乌珠穆沁草原还是草原音乐节的举办地,每年都会吸引众多音乐爱好者。
2. 红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红山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东乌珠穆沁旗境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山峦叠翠、风光秀丽,是进行户外运动和野外探险的绝佳场所。
在公园内还有一座著名的明代古建筑——红山口文庙,以及湖泊、瀑布等各种美丽的景点。
3. 蓝莓谷蓝莓谷是东乌珠穆沁旗的特色农业产业,也是当地的一个热门景点。
蓝莓谷分布在山区之中,沟壑纵横,蓝莓的茂盛为整个山谷增添了一片蓝色的色彩。
在蓝莓谷,您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蓝莓,并品尝到丰富的蓝莓产品。
二、美食推荐1. 烤全羊烤全羊是内蒙古的传统美食之一,在东乌珠穆沁旗也同样非常受欢迎。
将整只羊用火烤制,使其外焦里嫩,口感鲜美。
品尝烤全羊不仅可以领略美味,还能体验当地牧民的烧烤文化。
2. 奶茶奶茶是内蒙古的特色饮品,也是东乌珠穆沁旗不可错过的美食。
奶茶由牛奶、咖啡或茶叶、盐等原料制成,味道醇厚,口感浓郁。
在寒冷的东乌珠穆沁旗,喝上一杯热腾腾的奶茶是温暖身心的好选择。
3. 蒙古包饭蒙古包饭是一道以牛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蒙古族菜品,在东乌珠穆沁旗非常有特色。
牛肉经过切割、炒制后和米饭搅拌在一起,在蒙古包中蒸煮,使得菜肴香气四溢,口感独特。
三、住宿推荐1. 草原度假村在东乌珠穆沁旗的乌珠穆沁草原上,有许多精美的草原度假村供游客选择。
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作者:郑琳琳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2期摘要:内蒙古是我国跨越纬度最大的省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市场中占有明显优势。
随着内蒙古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并且极具名族特色,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到内蒙古欣赏美景和品尝美食。
内蒙古具有辽阔的草原资源和沙漠资源,同时又与多个国家相邻,孕育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遗址,多种资源并存为内蒙古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也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主要从内蒙古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角度出发,从而找出内蒙古发展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并科学合理的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内蒙古旅游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文化旅游;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占据了我国北方的主要领土,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正轨,最为显著的表现是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的改变,现已形成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城市,例如包头、呼和浩特、海拉尔、赤峰等旅游热点城市,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特别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后,更加带动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广阔的草原覆盖、浓厚的蒙古族风情,悠久的历史遗迹都奠定了内蒙古旅游的独特景观。
本文主要对内蒙古文化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以达到促进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目的,不仅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更加保障了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优势分析(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促进内蒙古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跨越纬度最大的省份,占据我国总领土面积的12.3%,全区的总面积达到了118.3万平方公里,是继新疆、西藏后的第三大省。
内蒙古自治区所跨越的纬度最大,因此与之相临的身份也比较多,共有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的八个省份与之相临,同时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
国境线长达4221公里。
辽阔的地域面积繁衍着众多的民族,自商朝开始,内蒙古大地就有人类在此处繁衍生息,根据历史可查的名族就达到了二十多个,多民族共存为内蒙古形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旅游业对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对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者:刘巍吴光宇来源:《旅游纵览》2024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
内蒙古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草原、荒漠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内蒙古旅游业在形象塑造方面仍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本文在分析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旅游业;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课题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农业产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编号:TDY202304)的研究成果。
现代旅游业因其强大的综合性、关联度和带动辐射能力,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过程,是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旅游产业发展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1]。
两个系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互相作用、不断演变,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
近年来,内蒙古在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在基础设施和形象改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
这一举措不仅成为内蒙古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还在促进当地就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内蒙古的旅游业仍受到历史发展的限制,与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
因此,内蒙古旅游业需要抓住国家“大开发”“边疆开发”等战略机遇,大力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3年,内蒙古全年接待游客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 35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是2022年的2.49倍和3.18倍,全区457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9 223.2万人次,营业收入60.0亿元,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额尔登陶勒盖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额尔登陶勒盖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摘要:研究区位于白音呼布尔-额仁高毕一带,研究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
通过对研究区内成矿类型及矿(化)点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成矿类型为陆相火山岩型。
成矿地质体为流纹岩,为同生矿床。
该地区找矿应着重于寻找与火山岩同生的成矿结构面,如火山岩性岩相构造、火山构造、次火山岩体构造。
上述各类成矿结构面中的矿体,都和喷发期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
关键词:额尔登陶勒盖,地质特征,成矿类型Analysis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Erden Tolgoi area, East Wuzhu Muqin Banner,Inner MongoliaSunDian-fuBaotou Steel (Group) Sanheming Mining Co.,LTD.,Baotou 014010,Inner Mongolia,ChinaAbstract: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Baiyin Hubuer-Erren Gaobi area, which has frequent magmatic activity and struct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types and mineralization points in the study are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etallogenic type is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 type.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body is rhyolite and syngenetic deposit. The ore prospecting in this area should focus on the ore-forming structural plane with volcanic rocks, such as volcanic lithology lithofacies structure, volcanic structure and subvolcanic rock mass structure. The ore bodies in all kinds of metallogenic structural planes are relatedto the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hydrothermal fluids after the eruptive period.Key words: Erden Tolgoi,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types1区域地质特征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伯利亚板块(Ⅰ级构造单元)东南陆缘增生带(Ⅱ级构造单元)之东乌旗-扎兰屯火山型被动陆缘(Ⅲ级构造单元)上的吉林宝力格大队晚古生代增生带(Ⅳ级构造单元)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探索2011-10-25 1:18:01 作者:赵雷代写论文摘要:在草原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应加快转变以游牧为主的生产与生存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围封转移、禁牧舍饲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展工业的同时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加以培育,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变单一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优势分析;人文旅游;边境旅游;文化遗产保护一、东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1.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方面,东乌旗地域辽阔,水草丰美,草原类型多样,有山地草甸草原、山地干草草原、沙丘沙地草原等多种类型。
乌里雅斯太山位于东乌珠穆沁旗政府以北27公里处,主峰海拔1050米,山势雄伟,状如卧龙,景色异常壮观。
高耸的悬崖峭壁突兀而起,山上怪石嶙峋,登到山顶俯瞰大地,将乌珠穆沁草原尽收眼底。
乌里雅斯太山的蒙古语为有杨树之山,也被人们称为草原上平地突起的一座神山,是人们旅游休闲的绝佳去处。
东乌旗水资源也很丰富,拥有舍野河、那林河等大小河流14条,湖泊106个,泉水64处,水丰草茂,此外东乌旗还有多种野生动植物。
在人文资源方面,东乌旗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有着勤劳勇敢、崇尚自然、自强不息、豁达开放的民族精神,这里是“游牧文化的发源地”、“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搏克健将的摇篮”。
古老的金斯太洞穴遗址、绵延的金古长城遗址金界壕、雄壮的亚洲三大库伦庙之一——喇嘛库仑庙,还有神奇的喇嘛峰岩画、突厥石人见证了东乌珠穆沁历史的的变迁。
多姿多彩的乌珠穆沁服饰、震撼心灵的乌珠穆沁长调、透着时代气息的文化牧户、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精美绝伦的民族手工艺品,向世人展示着东乌珠穆沁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2.区位和政策优势东乌珠穆沁旗东接霍林河市、通辽市至东北老工业基地,南通赤峰市至京津唐地区,西连锡林浩特市至呼包鄂经济三角区,北与蒙古国接壤,有527.6公里长的边境线,距国际性常年开放陆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68公里,该口岸与蒙古国毕其格图口岸相对应。
从区位来看,东乌旗是西北、华北、东北的交汇地带,对外贯通欧亚、对内南开北连,是承接东西的交通枢纽,不仅连接内蒙古自治区的东西部,而且是我国西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连接点,因此拥有国际、国内两大旅游市场,国内客源主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广大内地。
东乌旗北邻蒙古国,蒙古国是其国际主客源地。
珠恩嘎达布其镇地处中蒙边境,镇内设有国际客货陆路一类口岸,该口岸于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常年开放口岸。
边境风貌具有新、杂、特的特点,其氛围、神秘、差异对旅游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珠恩嘎达布其镇所具有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边境、口岸、国门、界碑,并具有很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通过口岸的连接,又具有异国风情的吸引力。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地区规划颁布和实施后东乌旗发展旅游产业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大趋势,也可赢得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二、东乌珠穆沁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东乌旗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加以培育,立足于丰富历史、民俗、草原旅游资源,现已开辟了几条旅游精品线路。
如:乌里雅斯太镇(民俗博物馆、喇嘛库伦庙、工业园区)——乌里雅斯太山景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边境口岸游、乌里雅斯太镇——贵乐斯太(八卦神泉)——乃林郭勒草原风光游和额吉淖尔——淖根五台——金斯太洞穴草原历史探密游等。
有国家AAA级景区乌里雅斯太和国家AA级景区乃林郭勒度假村,开办“牧人之家”旅游点。
2007年,东乌旗“牧人之家”旅游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万余人次,直接营业收入突破350万元。
其中,乃林郭勒牧人之家被评为全盟优秀“牧人之家”旅游示范点、全区“基层草原文化基地”和“草原影像制作基地”。
乌珠穆沁那达慕已形成品牌。
每年的盛夏时节,乌珠穆沁草原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如今,它已成为乌珠穆沁特色民族文化大餐,男子三艺、传统游艺、传统歌舞在这里隆重上演,美丽的民族服装仿佛一条色彩斑斓的河流,伴着微风,在碧绿的草地上潺潺流淌。
乌珠穆沁“那达慕”在保存了传统魅力的同时,又不断赋予它新的活力,使其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完美,集中体现了乌珠穆沁人蓬勃向上,开朗豁达的民族精神。
目前,“那达慕”已被打造成为乌珠穆沁草原旅游化活动的重要品牌。
草原冬季冰雪“那达慕”尽显银色魅力。
2005年至今,东乌旗成功举办了三届草原冬季冰雪“那达慕”,旅游观光人数达5万人次,创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草原冬季冰雪“那达慕”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将冰雪经贸洽谈、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展、冰雪民俗摄影展、雪博园灯谜会、冰雪之韵晚会等内容充实进来,以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经贸五大版块为主要内容,从第一届草原冰雪“那达慕”开始连续3年举办了银色摄影大赛,全国各地的摄影家纷至沓来,3年共接待了摄影家500余人,有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获大奖,使银色乌珠穆沁品牌更具魅力。
2.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第一,产品开发初级,品牌效应差。
目前东乌旗旅游只局限于民间小型旅游景区的开发,知名度低,来旅游人员少。
很多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等未纳入特色旅游之列。
景点的建设,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和宣传环节薄弱,而且旅游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数为草原观光、吃蒙餐、骑马和欣赏民族歌舞,主要集中在观光层次。
再加之草原景观在小的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草原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和景观建设内容相对少,因此不能建立好真正属于东乌旗的旅游品牌。
第二,主要客源市场被分流。
东乌旗草原旅游面临周边市场的激烈竞争,河北、北京等地的草原旅游地对东乌旗旅游构成很大的竞争,同时,近年来相邻的蒙古国草原旅游也异军突起,分流了东乌旗相当部分海外市场的客流。
在这种激烈竞争中,东乌旗草原旅游地要想生存与求胜就必须挖掘自己的文化内涵,进行差异化开发,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功能不够完善,因此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得游客可能会选择其他地方服务相对好的旅游景点。
东乌旗缺乏专业人才和信息来源发展旅游业,至今旗内没有合格的专业人才。
缺乏积极进取的创新、策划和市场调研及开发意识的人才,对于旅游景点的发展有很大限制。
第四,现有旅游活动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和整个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旅游者开始注重旅游的文化含量。
反映出单纯的草原观光和简单的民俗表演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全面文化内涵的提升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旅游者在观光之后必然想进一步地感受草原文化,所以如何把草原旅游和草原文化结合起来是发展东乌旗文化旅游方面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第五,旅游者对草原的破坏。
旅游者的行为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和破坏。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草原的践踏、采集导致了植被稀疏面积增加,植物高度降低,植物密度下降及植物多样性的减少。
旅游者的活动也改变了草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影响了动物的觅食、繁殖等活动,致使动物迁徙或死亡进而导致动物数量减少,现在景区内已经很少能见到野生动物的身影了。
旅游者任意丢弃的旅游垃圾如塑料盒、塑料袋、酒瓶等物品也严重影响了环境。
三、东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思路1.依托区位优势,扩大宣传力度,拓展境内、境外旅游精品线路东乌旗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必须立足于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草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新意的个性独特鲜明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多样化,以增强东乌旗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重点开发以“牧民之家”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游,依托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优势着力发展跨境旅游和提升嘎达布其口岸国际旅游中转站知名度,把跨境旅游打造为东乌旗最具吸引力的亮点之一。
东乌旗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草原冰雪节,5000人蒙古长调、汽车拉力赛等旅游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东乌旗可以以自己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更多的主题旅游精品,如各种民族工艺品大赛、民族体育项目大赛等。
尤其是进一步开发以冰雪为主题的冬季旅游项目,给地广人稀,冬季消费力度不足的东乌旗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在保护草原生态基础上多渠道吸引资金发展旅游业由于资金缺乏,东乌旗草原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投入不足,因此在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应该拓宽吸引资金的渠道。
资金来源可以是吸引私人、集体、国有企业的资金投入,也可以是鼓励当地牧民自力更生,各显其能,自主开发旅游业,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当地牧民的收入,而且作为既是参与者又是草原的主人在旅游开发的时候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在引入资金的时候应树立以保护为主,保护、开发、利用三统一的生态理念,保护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与污染,使保护与开发利用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东乌旗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使生态旅游发展成为东乌旗的旅游精品,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东乌旗经济的发展。
3.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立足于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扶持、社会筹集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投入,完善东乌旗旅游业硬件支撑。
加大力度对民族宗教文化遗产——喇嘛库伦庙及其遗址广场的修复和建设。
基于东乌旗自身特点,可以加大对室内娱乐场所的建设,这对于东乌旗文化传播和提升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
加快公路的修建速度,加强公路的辐射强度,方便旅游者顺利进出,打造便捷的旅游可进入性,完善东乌旗的交通系统。
4.文化遗产保护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利用乌珠穆沁博物馆纳入中国民族博物馆分馆的有利时机,加大濒危珍贵文物实施抢救性保护。
建立完善各级各类馆藏文物的建档立卡工作。
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旅游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不能在损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其次,摸清文化人才供求缺口现状,建立起文化人才动态管理机制,培养、选拔文化拔尖人才。
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努力造就一批文化艺术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营人才。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逐步建立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
第三,发展旅游事业要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有所体现,可以和教育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学专门的蒙古长调班,普及民族文化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对蒙古族的文化遗产有保护传承的意识,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建立马术、舞蹈等兴趣班,为东乌旗今后文化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提供人才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