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传统婚俗“烧火歌”的传承与保护

合集下载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人民创作演唱的民族音乐形式,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和表演形式,展示了土家族人民丰富的生活情感和文化传统,被誉为中国民歌宝库。

在湘西土家族社会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些民歌经过世代传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曲调和唱腔。

每当有重要的节日、婚礼、葬礼等庆典之时,土家族人民都会以民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福。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创作和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歌的创作源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

土家族人民生活在湘西山区,劳作繁忙,生活艰辛。

他们的民歌多以劳动、生活、爱情等为主题,以真实、朴实的语言和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景。

民歌的传承依靠口传和师徒传授。

在土家族社区,老一辈的人们会通过口述的方式将民歌传给后人,同时会与年轻人进行有意识的音乐教育和训练,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民歌的旋律和歌词。

民歌的发展得益于各种演出和比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土家族民歌逐渐走出湘西山区,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土家族人民会参加各种歌唱比赛和演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民族文化,同时也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民歌交流,吸收各地的音乐元素,丰富和发展民歌的创作和表演形式。

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政策和资金支持。

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通过制定相关的文化政策和投入资金,鼓励土家族人民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民歌艺术。

他们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培训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使更多的青年人能够接受民歌教育和培训,保护和发展土家族民歌的传统。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政策等方方面面。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保护和发展,才能使土家族民歌在未来得以持续传承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音乐享受和文化体验。

浅谈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作者:唐珊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湘西苗族民歌从音乐的发生开始,通过代系流传至今,成为苗族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我们从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苗族民歌的表演内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并阐述了这一保护工作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湘西;苗族民歌;传承;保护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133-02一、前言湘西苗族民歌是我国东部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歌唱形式。

2008年荣登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籍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带着苗歌的韵味,走出大山,唱遍了中国,唱响了世界。

湘西苗族民歌流传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的秀山县、贵州省的松桃县和铜仁市等四省市边区。

这里地处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区,重峦叠嶂,森林密布,交通及信息较闭塞。

这里苗族人民创造的原生态艺术品种极为鲜活。

2003年,湘西苗族原生态歌手龙仙娥在美国演唱的《失传的古歌》,在华人的苗族同胞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观众流下了激动了泪水。

自上世纪末期以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湘西苗族民歌传唱的濒危状况十分严重。

加之传承人都年岁已高,尤其原生态苗歌传唱者相继去世,一些原始曲调已经流失,传承保护湘西苗族民歌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笔者试从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保护及传承保护的重要价值等问题略表浅见,期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及专家们关注。

二、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只有通过传承主体的口传心授,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永不断流”。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民间艺人。

湘西苗族民歌从音乐的发生开始,通过代系流传至今,民间艺人以演唱的技艺技巧,形成了一条永不断流的历史长河。

传承完整的湘西苗族民歌,其主要传承内容包括传统曲调、演唱方法、演唱形式等。

论述湘西苗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时代价值

论述湘西苗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时代价值

论述湘西苗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时代价值湘西苗歌是湖南省湘西地区苗族人民传承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苗歌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首先,湘西苗歌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

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湘西苗歌作为苗族人民的重要表达形式,通过歌曲内容、曲调、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为后代传承保留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其次,湘西苗歌是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载体。

苗族社会是一个以部落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苗歌作为他们的重要文化表达方式,承载着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功能。

苗族人民通过苗歌的演唱和欣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促进了社会团结和和谐。

第三,湘西苗歌是文化传承和创造力的体现。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歌传承了苗族人民丰富的音乐和舞蹈技艺,代代相传。

在传承的过程中,苗族人民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歌曲和舞蹈形式,还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创造力,创作了新的苗歌作品,丰富了苗族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保持了其活力和时代性。

最后,湘西苗歌对于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湘西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湘西苗歌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这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湘西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动力。

综上所述,湘西苗歌作为湖南省湘西地区苗族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它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是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载体,体现了文化传承和创造力,同时也对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因此,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湘西苗族传统婚俗“烧火歌”的传承与保护

湘西苗族传统婚俗“烧火歌”的传承与保护

湘西苗族传统婚俗“烧火歌”的传承与保护吴桂鸿1,麻正合2(1.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怀化 418008;2.凤凰县第三中学,湖南凤凰 416200 )摘要:作为一种婚俗文化,“烧火歌”以独特的演唱形式展现了湘西苗族的价值观念。

新形势下,“烧火歌”生存面临诸多困境,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

关键词:湘西; 苗族; 烧火歌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39 (2016) 06-0037-04“烧火歌”演唱是湘西苗族的重要婚俗。

苗族结婚很热闹,男方和女方都要请一两位“歌师”来唱苗歌,不仅在迎亲路上和客人回家当天要唱“拦门歌”,而且晚上也要唱歌。

晚宴后,客人稍作休息,主人便在堂屋正中燃起一堆火(俗称“中堂火”),男女双方请来的歌师围坐在火堆旁对歌,村寨男女老少围在旁边观看。

因大家围火而歌,故把这种婚俗叫“烧火歌”。

这种演唱涉及歌颂亲人、农事、神话传说等,内容十分丰富。

演唱时间从傍晚一直延续到次日清晨,少则一个晚上,多则两三个晚上。

“烧火歌”是苗族人千百年来形成的精神家园,蕴涵苗族人重要的精神价值。

然而,当前“烧火歌”演唱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传承和保护。

一、“烧火歌”的文化价值“烧火歌”歌词质朴,含蓄精炼,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

作为湘西苗族“非遗”的一朵“奇葩”,“烧火歌”演唱蕴涵苗族人极高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价值。

(一)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烧火歌”演唱,场面十分壮观、热闹。

活动参与者众多,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男女老少、“正客”、“贺客”,围着燃烧的火堆,唱歌、听歌。

过去,湘西苗族婚庆持续两天两夜,“烧火歌”演唱也持续两个晚上,几乎通宵达旦。

这种演唱场面历时之长、人数之多是中外民族婚礼中鲜有的。

同时,“烧火歌”演唱分男女两个组,每组有四至六个歌手,根据特长担任不同角色。

每个组推举一位主歌手,称“歌师”,苗语叫“巴江沙”。

湖南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特征及历史传承

湖南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特征及历史传承

湖南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特征及历史传承湖南苗族婚嫁歌曲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婚嫁习俗和情感表达方式。

这些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特征和传承流传的历史,成为苗族人民婚嫁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人民重视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传承,婚嫁仪式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婚嫁歌曲作为婚礼仪式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音乐表演,更是社群认同和心灵交流的体现。

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特征独具一格,常见的音乐形式包括山歌、竹马歌、啭傩歌等。

这些歌曲通常由男女合唱,旋律婉转动听,节奏欢快明快。

苗族文化尊崇自然,因此婚嫁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中常常融入山水、花草、禽鸟等自然元素,表达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苗族婚嫁歌曲的歌词以情感表达为主,歌颂爱情和婚姻的美好。

歌曲中表达了对新婚夫妻的祝福,对父母和家族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这些歌词真挚动人,情感深沉,让人们在婚嫁仪式上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温暖和彼此之间的深深的爱意。

湖南苗族婚嫁歌曲的历史传承源远流长,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

它们在苗族婚嫁仪式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苗族人民代代相传。

婚嫁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和传承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口头传承,有的是通过手抄本和书籍传承下来。

无论是怎样的传承方式,这些婚嫁歌曲一直以来都是苗族人民婚嫁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苗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化。

然而,苗族人民对于婚嫁歌曲的传承和保护依然非常重视。

各地的苗族音乐团体和文化组织积极举办苗族婚嫁歌曲的比赛和演出,鼓励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苗族的音乐传统。

同时,政府也加大对苗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苗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湖南苗族婚嫁歌曲是苗族文化中的瑰宝,代表了苗族人民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音乐才华。

它们以独特的音乐特征和历史传承,凝聚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其民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湘西土家族民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特点,其表现手法自然而真实,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因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传承与发展一直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话题。

对于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呢?传承是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基础。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是一个长期的漫长过程。

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这一民族文化(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湘西土家族民歌得以传承下去,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发扬光大。

首先,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需要有持续的专业机构和人才的支持。

文化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来进行研究和保护的,有专业的机构和人才,才能够保证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应该建立专业的湘西土家族民歌机构,有专业、有技能、有责任心的人来保护和推广。

其次,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需要有广泛参与。

除了专业机构和人才,广泛的民间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

应该建立湘西土家族民歌协会,有兴趣、有才华、有爱心的人来参加,以积极的心态完成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最后,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需要注重教育。

教育既可以是学校教育之类的正规教育,也可以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传授。

这样可以使得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更加广泛、全面,更有利于保持传统民间文化,传承资源还可以是在社区、在生活中发掘。

传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在实践中,传承总是和发展并进,因而湘西土家族民歌在传承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发展。

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湘西土家族民歌。

首先,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发展需要注重现代化的元素。

湘西土家族民歌作为民间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限制。

为突破这一限制,湘西土家族民歌需要有现代化在其中渗透,比如音乐的编排、表演形式、舞台装置等等。

这样可以让湘西土家族民歌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也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

其次,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发展需要注重艺术性。

历史与当下:湘西苗族传统婚俗仪式音乐文化的变迁

历史与当下:湘西苗族传统婚俗仪式音乐文化的变迁

历史与当下:湘西苗族传统婚俗仪式音乐文化的变迁●李静杨声军[摘要]湘西苗族婚俗整体上来看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羁縻制度实施以前,苗族男女对歌传情自由成婚习俗时期,其婚俗仪式古老而神秘;第二个阶段是唐宋羁縻制度下汉文化开始进入苗区,但是汉文化到苗族的底层——平民层,没有形成多大影响的一个过渡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改土归流”以来,随着汉文化的不断渗透,其婚俗深受汉族婚俗文化的影响,“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成为了主流,逐步形成了和汉族婚俗“六礼”基本一致的媒聘习俗时期;第四个阶段是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地处偏远的湘西苗族人民在经济与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婚俗仪式音乐文化也经历了一定的变迁,进入了自由恋爱与媒妁之言相结合的成婚习俗时期(主要指本地人联姻),其婚礼仪式音乐被不断的创造。

本文用历时与共时的视角来阐释湘西苗族婚俗仪式音乐文化,把湘西苗族婚俗仪式音乐文化置于全球化、文旅融合、“非遗”语境下进行观照,以此折射出湘西苗族婚俗仪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与市场化重建以及传承传播机制下被不断地“发明”。

[关键词]湘西苗族;婚俗仪式;历史;当下;变迁一、湘西苗族婚俗文化概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西与贵州省交界,西北与重庆市相依,北边与湖北省为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属楚黔中郡①,秦属洞庭郡迁陵县②。

自唐朝末年实施了羁縻制度、土司制度直到清雍正十年(1732)的改土归流③,湘西少数民族才打破了“蛮不出洞,汉不入境”④的惯例,族群的交流日益得到了加强,也进一步深化了湘西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

土家、苗、白、侗、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相互杂居于此,生活方式上相互借鉴,文化上相互交融,湘西苗族为“五溪蛮、五陵蛮”⑤的后代。

苗族婚俗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对于“他者”更是古老而又神秘。

在黔东南苗族地区,“游方”⑥是苗族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寻找爱情的活动形式,在恋爱形式的“游方”里,青年男女对唱情歌,确立爱情直至缔结婚姻。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湘西城步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婚嫁歌曲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湘西城步苗族的婚礼上,婚嫁歌曲以其特有的音乐风格和动人的旋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展现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

一、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背景及意义湘西城步苗族是中国苗族的一个分支,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苗族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湘西城步苗族的传统婚礼上,婚嫁歌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婚礼中的音乐表演,更是对苗族文化、风俗和传统的真实展现,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是湘西城步苗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习俗息息相关。

在婚礼上,苗族人民会唱起动人的婚嫁歌曲,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和振奋人心的乐曲,迎接新人的到来,祝福他们幸福美满的未来。

婚嫁歌曲也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携带着苗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传承于世代,流传至今。

1. 独特的音乐结构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结构通常是由苗族民间乐器和人声合唱组成。

苗族人民擅长演奏葫芦丝、芦笙、竹琴等乐器,这些乐器在婚嫁歌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歌曲增添了动听的音乐元素。

苗族的合唱艺术也是婚嫁歌曲的一大特色,歌手们凭借着天赋和激情,用心灵的歌声演绎着对生活和爱情的热爱。

2. 动人的旋律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旋律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它融合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婚礼上,人们会沉浸在婚嫁歌曲的音乐旋律中,感受着美好的时刻,为新人献上最真挚的祝福和祝福。

3. 生动的歌词表达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歌词通常是由苗族的传统诗歌和民歌演变而来,它们以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述了苗族人民对爱情和婚姻的向往。

这些歌词富有诗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是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真实表达,也是苗族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

湘西凤凰苗族婚嫁歌的传承发展现状研究

湘西凤凰苗族婚嫁歌的传承发展现状研究

178作者简介:李晓萌(2000— ),女,汉族,河北邯郸人。

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变迁。

课题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EIJ2020110201)。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其中湘西苗族是其一大分支。

苗族人经常即兴创作,借歌谣表现自己当时的情绪或者叙述当下事件。

每当有某种仪式或者集会时,他们常常日夜不休地歌唱,甚至连续数日数夜,久而久之就发展演变成了“苗歌”这一苗族特有的艺术表演形式。

苗歌传唱形式以男女对唱为主,人们即兴创作,大多唱过即完,人们凭借记忆口耳相传。

苗族婚嫁歌即在婚礼上演唱的苗歌,是苗歌分类中的一种。

作为苗族传统婚礼上的婚俗仪式之一苗族婚嫁歌由来已久,据传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长久以来,苗族婚嫁歌有着祭祀、祈福以及表达感恩、祝愿、不舍等情感的作用。

近年来关于各民族婚嫁歌的研究众多,其中不乏对苗族婚嫁歌的关注。

由于婚嫁歌仪式举行的特殊场域及其承载着的丰富情感,研究湘西凤凰县苗族婚嫁歌对于探究苗族传统婚礼民俗、感情表达方式与道德伦理秩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湘西地区苗族婚嫁歌的历史沿革有关湘西苗族婚俗的史料在清朝改土归流之后才开始出现。

在此之前,湘西苗族婚俗及婚嫁歌处于一种自由发展的状态。

改土归流后湘西地区大量汉人流入,土家、苗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此时期统治阶级开始对湘西苗族婚俗进行干预,限制了苗歌传承发展的一系列条件,同时受到门当户对、男女有别、父母之命等汉人社会思想的影响,苗族男女对歌的现象开始减少。

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虽然有大量汉民进入湘西地区,但统治阶级禁止汉民与苗民通婚,违者重罚。

到了乾隆年间,为缓和苗疆边界关系,当地官员纷纷奏请准许苗汉通婚,官方正式准许苗汉通婚。

在大规模苗汉通婚后,苗族婚嫁习俗受到汉人社会更直接的冲击和影响,苗族婚嫁歌也更加岌岌可危。

清末到抗战时期更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婚礼仪式得以正常进行的社会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婚嫁歌也就无从谈起。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是湖南省的一个地区,主要由苗族人口组成。

苗族是中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音乐遗产。

婚嫁歌曲是苗族婚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的婚姻观念、礼仪习俗和生活情感。

1. 程序丰富多样:苗族婚嫁歌曲通常包括婚前准备、迎亲、婚礼仪式、赠礼、告别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歌曲类型。

迎亲时一般会有安静和缓慢的曲调,以表达喜庆和祝福之意;而在赠礼环节中,歌曲多为欢快、热烈,以展示斗志和欣喜之情。

2. 音调婉转柔美: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调婉转柔美,多为中高音和高音,旋律起伏有致,富有表现力。

这种音调能够传达出苗族人民热情、开朗、豪迈的性格特点。

3. 歌词简洁朴实:苗族婚嫁歌曲的歌词内容主要围绕婚姻和家庭生活展开,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期望。

歌词多采用苗族语言和方言,字数简洁,词义深刻,能够面面俱到地概括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意义。

4. 伴奏乐器丰富多彩:苗族的乐器器乐传统久远,广泛应用于婚嫁歌曲的伴奏中。

最常见的有芦笙、木管、葫芦丝、板胡等。

这些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能够为歌曲增添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既能反映出苗族人民的婚姻观念和礼仪习俗,又能表达他们对幸福婚姻和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歌曲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还是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是中国湖南省湘西地区城步县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发展,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湘西城步县地处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苗族聚居地。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音乐传统和文化习俗。

婚嫁歌曲作为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

这些歌曲多以悠扬动听的旋律和朴实真挚的歌词为特点,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爱情、家庭和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也将探讨影响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因素,评述其传承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魅力所在,促进湘西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独特之处和传承现状。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湘西城步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揭示其独具的民俗特色;2. 解读湘西城步婚嫁歌曲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探讨其历史渊源和民族特色;3. 探讨湘西城步婚嫁歌曲音乐风格受到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域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4. 对湘西城步婚嫁歌曲的传承现状进行评述,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促进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正文2.1 湘西城步婚嫁歌曲概述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源远流长,是城步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这些歌曲既承载着婚礼的喜庆和祝福,也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婚礼过程中,婚嫁歌曲扮演着引领气氛、凝聚情感的重要角色,让整个婚礼更加热闹和隆重。

城步婚嫁歌曲的曲调优美动听,歌词富有感情,多以赞美新人、祝福新人为主题。

这些歌曲通常由苗族长者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并融入了古老的苗族传统音乐元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湘西城步苗族是中国著名的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在苗族传统婚礼中,歌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婚嫁歌曲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歌曲的风格与当地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息息相关。

苗族婚嫁歌曲以其特有的节奏、音调、音色、歌词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从演唱形式上看,苗族婚嫁歌曲有互唱、对唱、三唱等多种形式。

这些不同的演唱形式既表现了苗族婚嫁的喜庆气氛,也可以让搭档或团体更加默契,更加和谐。

苗族婚嫁歌曲的节奏强烈而有力,常常由一段热烈明快的序曲开始,然后逐渐加重,情感更加激烈。

因为苗族婚嫁歌曲多数在庆典、婚礼等场合演唱,所以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和喜悦,这也是其音乐风格之一。

苗族婚嫁歌曲的音色变化丰富多彩。

苗族婚嫁歌曲中常用的乐器有高胡、竹笛、马铃、扳诰、芦头鼓等。

这些乐器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苗族音乐特有的民族风味。

同时,苗族婚嫁歌曲也充分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如漓江流域的歌曲有着清新秀丽的风格,浏阳河流域的歌曲则以豪放热烈为主,充分表现了苗族人民的豪迈精神和舒畅激情。

苗族婚嫁歌曲的歌词具有深刻的含义。

其中大量的歌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色彩,词意多以喜庆、祝福为主。

歌词中大量运用了苗族语言,增强了歌曲与俗语和谐融合的感觉。

此外,苗族婚嫁歌曲中还有许多颇具象征性的成语和谚语,代表着苗族文化的权威和魅力。

总的来说,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

通过音乐、歌词和舞蹈等形式传递着苗族人民的美好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了长期以来苗族人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家庭的重视,是中国大地上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湘西城步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婚嫁歌曲在当地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

在婚礼上,婚嫁歌曲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不仅给新人和嘉宾带来了欢乐和活力,更蕴含了苗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

对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和音乐艺术的精髓。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受到苗族民歌的影响。

苗族民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婚庆歌曲为主要体裁,歌唱着苗族人民对生活、对爱情、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在婚嫁歌曲中,通常表现出充满激情和感情的唱腔,歌词内容多为对新人祝福和美好未来的祈愿。

这种音乐风格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给人以深刻而真挚的感受。

受到苗族传统音乐的熏陶,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也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

在乐器的运用上,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通常会使用一些传统乐器,比如芦笙、芦箐、芦锣等,在音乐中融入了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突显出浓厚的苗族风情。

而在歌曲的编曲和编排上,也会注重突出苗族传统音乐的特色,比如采用特定的旋律和节奏,使得婚嫁歌曲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还受到当地山水环境的影响。

湘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山清水秀、风光绮丽,这种自然环境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和情感,也为他们的音乐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中常常可以听到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歌颂,歌词中很多励志向往的内容也来源于此。

这种音乐特色在柔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情感表达中得到了生动展现。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还受到苗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苗族人民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这种信仰和风俗渗透在他们的婚嫁歌曲中,使得音乐风格更加具有神秘感和仪式感。

在演唱和演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祭祀仪式上的元素,让歌曲充满了神圣的氛围。

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符号和意象也被融入到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中,使得这些歌曲更加充满了文化和艺术的内涵。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研究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是苗族人民在婚嫁仪式上表达祝福和欢庆的一种音乐形式,它承载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和精神内涵。

本文旨在研究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古雅。

在婚嫁仪式中,人们会演唱一些古老的传统歌曲,这些歌曲的旋律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这些歌曲常常采用简单的旋律和悠扬的节奏,伴奏乐器多为古琴、古筝等古代乐器。

这些音乐传承了苗族民间音乐的传统风格,体现了苗族文化的历史底蕴。

在婚嫁时演唱古雅的歌曲,也表达了对长辈和祖先的敬意和尊重。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悠扬。

悠扬的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享受和抚慰。

在湘西城步苗族的婚礼上,人们会用悠扬的歌声祈福,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祝愿。

这些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快流畅,给人们带来欢快的情绪和愉悦的感受。

这些悠扬的歌曲也能够拉近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加深人们的情感交流,形成一种欢聚一堂的氛围。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欢快。

婚嫁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一大盛事,人们都希望在婚礼上能够奔放地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幸福。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普遍较为欢快。

这些歌曲的旋律明快,节奏热烈,常常伴随着欢呼和舞蹈,彰显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这些欢快的歌曲也能够抚慰人们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使婚礼更加热闹和有趣。

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的音乐风格主要包括古雅、悠扬和欢快三种。

这些音乐风格既反映了苗族文化的独特特点,又彰显了苗族人民传统的民俗情感和生活方式。

通过对湘西城步苗族婚嫁歌曲音乐风格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湘西城步苗族的民俗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湘西苗歌的传承困境与创新方法探究

湘西苗歌的传承困境与创新方法探究
苗歌的另外一个功能是求偶,苗族青 年男女通过唱苗歌相识、相恋:在苗歌的 对唱过程中,可以反映出青年男子的胆 量、学识和机敏,苗歌唱得好的青年男子 更容易受到姑娘们的青睐。随着手机和网 络等通信工具的普及以及交通的便利,当 地青年男女恋爱有更多便捷的途径。同 时,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改变,年轻 女子不再以唱苗歌来挑选另一半,而是以 财富的多少来选择配偶。因此.唱苗歌作 为恋爱的功能已基本丧失。
达,增强歌曲的舞台表现力。同时,还需 要为苗歌配上丰富的伴奏,改变苗歌清唱 的模式。这类成功的例子较多,如刘麟作 词、王志信编曲的洋花福 縊姜女》, 王原平改编的土家族民歌在高山打一 望h胡廷江改编的倒依拉变奏曲》等, 这些改编的歌曲已经成为音乐会上常见的 表演曲目。
(-)采用汉语歌词或双语歌词 苗歌的旋律虽然优美,由于采用苗语 演唱,增加了人们学唱的难度,从而影响 了苗歌在非苗语区的传播。对于使用方言 的民歌,如果填上汉语歌词,将有利于扩 大歌曲的传唱范围.提高歌曲的影响力。 0匕京的金山上}原是藏族的一首酒 歌.经过作曲家马倬填上汉语歌词后,成 为传遍中国的一首经典歌曲。1994年,黎 明用粤语演唱了一首戲亲爱的还是彳处, 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轰动。2005年,这首歌 曲被重新填入汉语歌词,并改名为籍你 孤单你会想起衢,由新加坡的张栋梁演 唱而迅速传遍全国。此外,大量的外来歌 曲,由于填上中文歌词而获得国内群众的 广泛传唱,例如薛范译配的大量苏联歌 曲。对于苗歌来说,同样可以填入汉语 歌词。 对于苗歌歌词的改进,还可以采用苗 语和汉语双语形式。采用双语演唱的成功 例子有腾格尔演唱的獴古人)以及2006
湘西苗歌的传承困境,外在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主要有娱乐多样化的冲击,苗 歌实用功能被替代以及青少年传承主体离 开苗区等。
(-)苗歌的娱乐和求偶功能被替代

湘西泸溪苗族哭嫁歌在当地教育传承的现状

湘西泸溪苗族哭嫁歌在当地教育传承的现状

湘西泸溪苗族哭嫁歌在当地教育传承的现状作者:李水方来源:《丝路艺术》2017年第03期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至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达37项,其中55个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例如2005年《新疆木卡姆艺术》和《蒙古长调》,2009年《侗族大哥》和《呼麦》等都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这说明了少数民族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诸如此类湘西泸溪《苗族哭嫁歌》这些是少数民族民间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们所传递和表达是本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以及所崇尚的信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苗族哭嫁歌;教育;民族文化一哭嫁歌特征哭嫁主要是女青年这个群体。

在封建思想浓烈的苗族,女性生来就受到家族不平等的对待,尤其在婚姻方面,由于长期被压迫又不能追求自由恋爱,所以只能用哭诉的方式表达她们内的愤愤不平。

1哭嫁的内容哭嫁的内容一般是以歌曲的形式叙述新娘本人的身世背景,以及对父母和兄弟姐妹们的不舍之情,在新娘即将出嫁的前一天晚上,由新娘哭诉,姐妹们安慰,劝诉,告知的方式,新娘主要哭诉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嫂多年来的照顾之情、哭昔日的姐妹情深。

其曲调优美,带有委婉的忧愁,旋律柔和,音调低沉给人一种特别悲哀的感觉,使人听了了催人泪下,久久不能平息。

2哭嫁的意义对于现在泸溪苗族哭歌,虽不多见,但却是能够反映苗族人民婚姻习俗的特点。

苗族民族歌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说法,作为新娘子,出嫁时哭嫁哭得越厉害,那么在今后过的日子就会越红火,越幸福。

所以每位新娘再出嫁时,都会哭得声嘶力竭,以渴求婚嫁后日子过得幸福无忧。

同时也就从侧面揭露苗族人的婚姻制度是带有封建思想的婚姻制度,深刻的反应了苗族女性想反抗但又必得须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选择自己婚姻的悲惨的社会地位。

二针对泸溪哭嫁歌在当地学校艺术教育中所面临的困境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和政府加快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

浅析苗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剑河县温泉村为例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苗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剑河县温泉村为例本科毕业论文

ANSHUN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论文THESIS OF BACHELOR(2011~2015年)题目:浅析苗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剑河县温泉村为例院别: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 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XXXX 学号: XXXXXX指导教师: XXXXXXX 职称: XXXXX 起讫日期: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浅析苗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剑河县温泉村为例专业: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摘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保护是一个民能够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

苗族,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长期迁徙的路途中创造和积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和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优秀的苗族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甚至有些已濒临灭绝,特别是歌舞文化。

在很多苗族村寨都出现了因无人继承而导致优秀文化随老一辈传承人的离世而消逝的现状,这对于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来说,无不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传承与保护苗族歌舞文化无不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苗族歌舞文化消亡传承保护Analysis of the Hmong song and dance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Jianhe County Hot SpringsVillageABSTRACTNational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ation can be for any one nation, ethnic culture to heritage protection is the source of strength for a people capable of family standing in the family of nations. Miao, an ancientnation, in theirlong migratory journey to create and accumulation of heavy national culture, However, with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pace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many Hmong culture has been a serious impact and destruction, and even some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especially dance culture. The outstanding culture disappeared with the death of the inheritors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the status quo no successor in many Miao villages, for a nation and a country, no doubt this is not a huge los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Miao dance culture is certainly not an urgent task.Keywords:The Hmong song and dance culture, die out, heritage, protection目录摘要IABSTRACTI前言1一、苗族歌舞文化概述1二、传承与保护苗族歌舞文化的意义2三、苗族歌舞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3(一)苗族歌舞文化依托的民族语言和节日濒临消亡3(二)苗族歌舞文化传承人出现老龄化趋势4(三)苗族歌舞文化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4(四)传承与保护苗族歌舞文化所依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逐渐消失4(五)苗族地区学校相关教育容的缺失5(六)政府对苗族歌舞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力度不够5四、传承与保护苗族歌舞文化的建议与对策6(一)保护民族语言、弘扬民族节日6(二)加强歌舞文化传承人队伍建设6(三)保护好苗族歌舞文化赖以存在的自热与社会环境7(四)加大苗族地区学校教育容改革7(五)政府应进一步加大传承与保护的扶持力度8(六)依据现代科技手段做好调查、挖掘、记录工作8结语9参考文献10致11前言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各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都缔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它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可是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湘西土家族民歌这一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遭遇巨大挑战。

因此,本文探讨了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一种简单易于传唱、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艺术形式,它通常描写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感生活、社会经历和历史传说等,因而具有深刻的生活感、时代感与文化底蕴。

这种民歌旋律婉转、优美,歌词朴实、质朴,表达出土家族人民的真情实感和生命力。

民歌的形式各异,有行板、连板、双板、三板等多种,歌唱时一般由一人带领其他人群唱或调唱。

歌曲讲究整体和个体的和谐配合,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

1、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心灵相通的方式,孩子从儿时起就在家庭中听到歌声,成年后加入歌唱集体,习得歌曲。

而歌曲中的内容大多与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有直接联系,知识的传承也是贯穿其中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也都会在民歌中有所体现。

2、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湘西土家族民歌在1997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文化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前来研究、保护和传承。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应共同参与,加强监管和保护,之后,合理地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直播、影视展示、舞台演出等形式,传达湘西土家族民歌的精髓,让广大群众分享到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传统的皆大欢喜的群唱形式,到现代的个唱和配乐创新,湘西土家族民歌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中保持着独特性和丰富性。

在目前社会的多元化、开放化和交流化中,民歌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演唱内容也不限于枯燥无味的表演,而是更多地弘扬先进文化,借助新时代的新媒体,将民歌的魅力、文化价值以及音乐性质传递给更多人。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与情感表达。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湘西地区历史上一直处于边陲和闭塞状态,这也导致了湘西土家族民歌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这篇论文将从传承与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湘西土家族民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一、传承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传说中的土家族歌女李香君就是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以洪崖山峨眉山和武当山三大古刹为舞台,演唱民间歌曲,被誉为“歌中仙子”。

李香君的传说启示了民间歌曲的传唱方式,即口耳相承,从长辈到晚辈的传统习俗。

因此,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一种以口头表达和口头传承为主要方式的民族音乐形式。

在传承方面,湘西土家族民歌有着对声音和节奏的高度要求。

湘西的山区环境和生活条件,经常让人们面临自然灾害和非常态的社会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湘西土家族民歌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

民歌歌手通过歌唱来表达人们的感情和生命体验,来宣传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其中,技巧的娴熟和感情的真切是民歌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

南方民歌的唱腔多以拗音、化音、颤音、边唱边哭、呻吟交杂为特点,晨昏相伴,日日歌唱,口耳相传,这样的传唱方式使得湘西土家族民歌有了很高的稳定性和鲜活性。

二、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湘西土家族民歌也在不断拓展它的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

在音乐形式上,民歌经常与舞蹈、戏剧等文艺形式结合,形成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集体艺术形式。

在音乐风格上,民歌不仅保留了传统南方民歌的特点,也吸收了中原音乐的元素,产生了新的音乐风格。

例如,有些歌曲中加入了二胡、琵琶、竹笛等乐器,不仅丰富了民歌音乐的层次,也使得湘西土家族民歌更加具有民族特色。

湘西土家族民歌作为湘西地区独特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建立了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心,对湘西土家族民歌进行了集中收录、编纂和宣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苗族传统婚俗“烧火歌”的传承与保护吴桂鸿1,麻正合2(1.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怀化 418008;2.凤凰县第三中学,湖南凤凰 416200 )摘要:作为一种婚俗文化,“烧火歌”以独特的演唱形式展现了湘西苗族的价值观念。

新形势下,“烧火歌”生存面临诸多困境,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

关键词:湘西; 苗族; 烧火歌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39 (2016) 06-0037-04“烧火歌”演唱是湘西苗族的重要婚俗。

苗族结婚很热闹,男方和女方都要请一两位“歌师”来唱苗歌,不仅在迎亲路上和客人回家当天要唱“拦门歌”,而且晚上也要唱歌。

晚宴后,客人稍作休息,主人便在堂屋正中燃起一堆火(俗称“中堂火”),男女双方请来的歌师围坐在火堆旁对歌,村寨男女老少围在旁边观看。

因大家围火而歌,故把这种婚俗叫“烧火歌”。

这种演唱涉及歌颂亲人、农事、神话传说等,内容十分丰富。

演唱时间从傍晚一直延续到次日清晨,少则一个晚上,多则两三个晚上。

“烧火歌”是苗族人千百年来形成的精神家园,蕴涵苗族人重要的精神价值。

然而,当前“烧火歌”演唱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传承和保护。

一、“烧火歌”的文化价值“烧火歌”歌词质朴,含蓄精炼,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

作为湘西苗族“非遗”的一朵“奇葩”,“烧火歌”演唱蕴涵苗族人极高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价值。

(一)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烧火歌”演唱,场面十分壮观、热闹。

活动参与者众多,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男女老少、“正客”、“贺客”,围着燃烧的火堆,唱歌、听歌。

过去,湘西苗族婚庆持续两天两夜,“烧火歌”演唱也持续两个晚上,几乎通宵达旦。

这种演唱场面历时之长、人数之多是中外民族婚礼中鲜有的。

同时,“烧火歌”演唱分男女两个组,每组有四至六个歌手,根据特长担任不同角色。

每个组推举一位主歌手,称“歌师”,苗语叫“巴江沙”。

演唱顺序,通常是女方歌手“放歌”,男方歌手“回歌”,以示对女方的尊重。

演唱时要及时接上对方的歌,队友间须相互配合,团结一致。

此外,演唱中有一项专门劝新郎新娘的歌,如“劳动赶场做一路,夫妻和好同影随”等[1]28。

这集中展现了苗族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品质,是构建和谐苗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元素。

(二)感恩戴德,爱众亲仁“颂亲人”是“烧火歌”演唱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简短的“开场歌”之后,马上进入“颂亲人”环节。

男方要感谢的亲人很多,按照顺序依次是媒人、择吉日的先生、岳父母、引亲娘、背亲哥、送亲女、贺客、新娘等。

唱媒人时,先道出媒人牵线搭桥付出的艰辛,如“草鞋穿烂知多少,农忙季节误阳春。

”第18卷第6期铜仁学院学报V ol. 18 , No.6 2016年11 月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Nov. 2016收稿日期:2016-02-27基金项目:怀化学院科研项目“湘西苗族‘烧火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HHUY2013-17)。

作者简介:吴桂鸿(1976-),男,苗族,湖南凤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1]24然后对媒人道感恩,如“媒人恩情比山重,千年百岁不忘恩”[1]24。

唱岳父母时,也是先道老人养女付出的辛劳,如“不插秧田不知酸腰杆”,“好吃好喝让儿先来尝”[2]152,然后感谢岳父母,发誓今后善待老人,如“郎是岳父半边崽,二老高枕把心放”[2]154。

唱给新娘时,注重教育“新人”,如“侍候公侍候婆要耐心”,[3]281教育新娘要孝敬老人。

“颂亲人”环节,男方按长幼顺序,不分男女老少,对该感谢的每个人都颂歌一曲,体现苗族知恩图报、孝老爱亲,爱众亲仁的价值追求。

(三)勤劳为荣,恶劳为耻苗族爱劳动,勤治家,体现在“农事歌”。

“农事歌”,顾名思义,就是唱有关农业知识方面的歌,由长辈唱给晚辈,主要包括“散花歌”、“播种歌”、“打谷歌”、“纺纱织布歌”等。

“四月散花插早秧,芒种关里忙儿郎”[2]161是“散花歌”的两句,通过对一年中十二个月重要节日及农活的概述,教育年轻一代要辛勤劳动,和睦相处。

“播种歌”主要传授选种、播种、育秧、施肥、除草等技术,如“插秧不要忙,只要行对行”[2]162形象地道出了插秧的技巧。

“打谷歌”是向晚辈一代传授如何收割、晒谷。

“纺纱织布歌”则传授纺纱织布、染布、绣花带等技能,如“纺车嗡嗡团团转,手握棉棒牵棉线”[2]164、“夫唱妻和百业兴,人勤劳来地不懒”[2]165,既在理论上传授了生存技能,又在思想上灌输勤劳治家的优良家风。

通过演唱“农事歌”的寓教于乐,使在场观众,尤其是“新人”深刻领会勤劳、安居、恩爱、和睦等传统美德对于构建和谐婚姻家庭的价值。

二、“烧火歌”传承困境及其原因“烧火歌”演唱是湘西苗族“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苗族人民特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当前,在民族文化融合日益加强的大背景下,“烧火歌”演唱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笔者到凤凰、吉首、花垣等县市的乡镇苗寨调查,发现“烧火歌”演唱主要面临以下困境:演唱日趋减少,一些苗寨甚至已经绝迹;演唱主角以中老年为主,年轻人不热衷;演唱规模缩小,已经很难见到当年的那种热闹场面;大多数年轻人不爱学唱苗歌,歌手面临断代危机。

经调查分析,“烧火歌”演唱的生存危机,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价值认识缺位,传承保护意识淡薄文化是人的精神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团结、和睦、感恩、爱仁、勤劳,是“烧火歌”演唱婚俗所蕴涵的苗族群众的优良品质。

这些优秀的文化对于提升村民道德素质,构建和谐苗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笔者调研发现,从县、乡镇、村委三级干部到广大村民,整体上缺乏对“烧火歌”文化的价值认识。

目前,凤凰县公布了六批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还没有“烧火歌”演唱这一项目。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只是在开展乡村旅游的苗寨,如凤凰的老洞村、老家寨,花垣县的蚩尤村等进行有针对性地保护苗族这一文化,而对众多苗寨“烧火歌”文化的生存状况,则极少关注。

此外,通过调研得知,或许是文化所限,大多数村干部及村民认为,“烧火歌”的价值就是增强婚庆活动的热闹气氛,认识肤浅,传承保护意识十分淡薄。

(二)苗区从封闭走向开放,演唱传承面临巨大挑战改革开放前,湘西苗区,尤其是交通闭塞的纯苗族地区,因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较小,苗族文化保存较好。

然而,改革开放之后,苗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互动日益频繁。

本世纪以来,湘西苗区旅游快速发展,电视、手机、电脑、互联网等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苗族不会说苗语。

目前,在湘西苗族聚居区的县市中,古丈、泸溪、保靖等地许多苗寨的年轻人都说汉话,小孩子则用普通话交流。

苗话交流能力的下降或丧失,从而“无法拿捏住苗歌的调,唱不出苗歌的韵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苗歌传承的语言性障碍。

”[4]146现在苗族办婚庆,举行“烧火歌”演唱的已经不多,既使举行,几乎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听不懂,也不愿意听。

此外,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有的人举行婚礼,到临近的城镇请婚庆专业演唱团队,昔日婚庆必不可少的苗族“烧火歌”演唱已经被取代。

(三)外出务工增多,演唱氛围趋冷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由于苗族地区的贫困与落后,致使苗寨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寻找就业机会。

据笔者调研,低则百分之六七十,高则达百分之八九十的青壮年均外出中部及沿海城市务工。

劳务输出,增加了苗族群众的收入,改善了人38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们的生活及居住条件。

但与此同时,也严重冲击了“烧火歌”演唱的生存环境。

年轻人外出,婚庆活动人气减少,中老年演唱精力有限,加之年轻人长期脱离苗寨环境,已经丧失了传承文化的兴趣,“烧火歌”演唱传承面临断代危机。

(四)住房结构发生变化,演唱场所受到影响为不耽误农时,以前苗族结婚多在冬天举行。

为此,苗族以前在建木结构房子时,都要空出一间较大的房间,在中间挖个很大的火坑,多则能容纳几十人。

寨子有婚事,大家围火而坐,共赏“烧火歌”。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苗寨群众的住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建的都是两层的小洋房,砖混结构,地面铺上地板砖。

同时,因计划生育实施从而带来生育观念的变化,养育子女减少,因此房间面积变小;加上用电取暖的普及,以前堂屋的火坑也没有了。

因此,住房规划过多考虑时尚性、舒适性,致使房间面积,尤其是堂屋面积缩小,客观上给“烧火歌”演唱带来了一定困难,甚至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演唱的进行。

三、“烧火歌”传承和保护措施“烧火歌”是湘西苗族的文化瑰宝,是苗族群众的精神家园。

针对民族文化的生存窘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烧火歌”演唱在农村文化与和谐苗区建设中的作用。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文化认同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首先要在价值上有所认同,人们才能自觉地去保护和传承。

因此,针对“烧火歌”文化精神价值认同缺乏的状况,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笔者以为,肩负这一任务的主体是乡镇及村干部。

为此,乡镇及村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烧火歌”文化对提高苗族同胞素养的重要作用,提高认识这一文化在和谐家庭与和谐苗区构建中的价值,积极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尤其是乡镇文化站的文化专干,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实际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湘西旅游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已经逐渐提高了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

近些年来,一些苗寨也掀起广场舞、打苗鼓等文娱活动,在结婚等节庆日自行组织文艺演出。

因此,广大乡镇与村干部,应该通过走村进户,尤其是抓住秋冬这一结婚的重要节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同时,村里的年长者,尤其是擅长唱“烧火歌”的中老年人,须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培养,使年轻人认可、接受并主动学习。

广大基层干部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扩大宣传,让外界了解“烧火歌”的魅力,增强苗族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加大财政投入,为传承与保护提供保障面对“非遗”濒临灭绝的严峻形势,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应投入更多资金,培养传承人。

2000年之后,湘西旅游迅速发展,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逐渐加强,目前共有一千多“非遗”项目被各级政府批准为传承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多达上千人。

2010年“湘西苗族民歌”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苗族民歌涵盖范围很广,而对“烧火歌”的传承和保护有限,须加强“烧火歌”的保护,将其列为传承项目,努力培养传承人。

据笔者调研,湘西苗区目前有几个优势有利于传承。

一是几乎每个村仍有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爱好苗歌,会唱歌;二是现在虽然婚庆由过去两天两夜变为一天一夜,但一些婚庆仍然唱“烧火歌”,甚至还通宵达旦的唱;三是湘西与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受松桃“烧火歌”的影响,湘西不少人家也请苗歌手,而且新郎会给每位歌手120元左右的演唱报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