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梳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姻习俗
苗族婚姻习俗白苗的自由婚俗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苗族青年男女的相互认识,一般是通过走亲串戚、喜庆节日聚会来实现。
比如:正月初一到十五,苗家在屋外或山上搭棚,然后焼上柴火寨里姑娘们围火儿坐,每人手里都有活干,有的刺绣,有的蜡染,有的等着自己心爱的人到来,小伙子们则成群结队在棚外吹芦笙、吹口琴、唱情歌,想方设法把自己心爱的姑娘引出来,然后相互倾吐爱慕之情。
苗族把正月这项活动称为“串年”。
秋收过后,秋高气爽,苗族小伙子们走在月光下吹奏芦笙、口琴到苗寨路头,姑娘们就会闻声而来,朦胧的月色下就是他(她)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
苗族把正月这项活动称为“串月亮”。
很多青年男女就在“串年”和“串月亮”中自由恋爱了。
相知相爱的男女青年二人大多数就会私下定了终身,男方就会把女方悄悄带回家,这就叫“走月亮路”。
有的也按照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行事的,比如男方父母居心要娶某姓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缘配,事先商议订下来,便请来两位媒人,准备一点酒水,杀一对鸡(公母各一只),饭肉弄好后,就摆上桌子。
边喝酒边看鸡头鸡卦。
鸡头由二位媒人各吃一个,公鸡的两支卦(股骨)由二位媒人各吃一支。
母鸡的两支卦(股骨)由同桌老人和主人吃,吃鸡头鸡卦的人要特别注意的是吃肉保骨,吃完以后,就将鸡头骨和卦露出来判断这门婚姻的吉凶祸福。
鸡头着重看五个方面:1.鸡舌骨筋的三个叉,向内弯曲者谓之百事享通,万事大吉,向外弯曲谓之不吉利,有口角或者多有话讲。
2.眼腔骨里的一对鸳鸯,用一碗清水来漂浮鸳鸯,用筷子搅清水几转,水转停后,看一对鸳鸯停下来是否头对头,头对头的叫鸳鸯相合,即夫妻相配,白头到老,恩爱千秋。
如有一支调头或调尾者,就意味着这一对人情不投意不合或半途相分相离。
雌的代表女性,雄的代表男性。
可以判断是男变心或女变心,是否亏男还是亏女之兆。
3.看鼻中格的镜子是否破损是否光亮,不穿眼洞,光亮干净者为佳。
意味着这一对夫妻前途光明远大,一世安然无恙,子孙发达,富贵荣华。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婚礼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苗族的结婚礼仪“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
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
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需是公开的地点。
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
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
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宠爱之情。
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风俗。
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
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唱“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
小伙则追逐姑娘,边跑边追。
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情愿让小伙抢走,说明有宠爱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
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
背带上绣着的秀丽图案,说明自己未选定对象。
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
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唱、谈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
每年初,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
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
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
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唱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唱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宠爱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看法。
苗族刻道婚俗习性
苗族刻道婚俗习性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婚俗文化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苗族传统婚俗文化中,其婚姻的缔结,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择日,半夜出嫁。
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后,准备举行婚礼,男方家父母就在本寨请个“先生”选定吉日,并事先派一人到女方家通知,征得女方家父母同意后,于某日某夜晚请五至九人到女方家接亲。
当晚,女方家老人设酒席招待,在开席之前,女方家老人及家族便提出条件,即彩礼。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般是要一斗二升新娘糯米,二斗老人糯米,一百二十斤猪肉,一百二十元钱等。
另外,还要专门给新娘准备好“嘎抢八”(即一个猪肚),二三十斤猪肉,一只大公鸡等等。
待男方家代表答应上述条件后,才可开席。
酒席结束后,半夜姑娘就可随提亲的人走了。
新娘出门,娘家备有一对圆竹篮和衣裙、银饰等物陪嫁,并有本寨或家族中十多个姑娘相送。
出门时,新娘由母亲打伞送给女儿,新娘左脚先起步踏入堂屋门坎,右脚其后,走出自家大门,一路上,新娘走路格外小心,以防跌倒;同时,接亲挑担的人也谨小慎微,生怕折断扁担。
因为无论是新娘跌倒或扁担折断,都是被看作是不吉利的,这意味着新娘新郎中途要分裂,不能白头到老。
送亲的姑娘,如新娘新郎两家相隔较近,就一直送到男方家,在新郎家吃过晚饭就统一回去。
如相隔较远,就一直送到半路。
新娘到了男方家大门口,要让新郎的母亲牵着跨进新郎家堂屋门坎,再由新郎的妹妹或堂妹陪新娘子走进洞房。
新娘因害羞,往往藏在新房的屋角,躲开前来道喜和看热闹的人。
半夜,新郎家父母邀请家族、寨邻等来吃鸡肉(浪利给),表示这家已结了亲事。
大家围坐在长桌两侧,待主人家摆好酒肉后,由家族中年纪较大,儿孙满堂的老人带头,把鸡脑壳举起,口中念念有词,称赞鸡脑壳。
歌词大意往往是这样:“生人养公鸡,养鸡三年整。
三年没有杀,客好才杀吃。
鸡眼象太阳,如月水中出。
主要好福气,太阳东边开。
”然后,其他的老人轮流看鸡眼,最后,将鸡脑壳拿给年纪最长、辈份最高的老人吃。
【历史故事】苗族婚俗简介 苗族人在婚恋过程中有何习俗
【历史故事】苗族婚俗简介苗族人在婚恋过程中有何习俗苗族青年男女认识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苗族青年传统的方式就是通过知情人介绍,找媒人上门提亲,而且第一次女方家找尽各种借口拒绝,在拒绝的同时设法打听对方的家庭情况,人品等。
男方来提亲时,女方是不能当面出现的,只能由叔、伯等上辈同男方请来的媒人闲谈,谈到有切入点的时候才将话题引到提亲。
另外,男方同媒人第一次来时必须带上一壶酒,还有烟。
首先进门坐下就发烟,连发两次。
女方家就知道是来提亲的,就会去叫叔伯到家里面来陪客人。
叔伯就坐,男方媒人就去找酒杯把带来的酒一一倒上,才开始天南地北的聊,当然女方和她的伙伴们会在隔壁偷听。
第一次虽然女方家没有一点同意的意思,但是在男方青年要离开时,还是要找到对方(女方)把准备好带去的信物(一般是头巾等)强行交给女方,而且收也得收,不收也要收。
这样可以给双方都留下余地。
通过几天时间的考虑,男方就要准备第二次去女方家提亲,这次是关键,因为如果去了,女方没有第一时间把第一次去的信物归还男方,就是要等待男方再来,而且这次来男方就要带上一对鸡(一公一母),两瓶酒。
这次的话题就接前次的,直截了当。
鸡带来后,女方家是不帮忙的,要杀要放全屏男方和媒人自己动手,找碗找筷摆桌子就当在自己家一样,当然不是不可以请人帮忙,很简单只要你发只烟给在场的同辈人,请他们帮忙他们也很乐意。
通过这些小事就可以看出男方的聪明才智、为人处事,办事协调能力等等。
在砍鸡肉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千万不要忘记,就是鸡卦(鸡大腿)、鸡头、鸡翅膀、鸡脚、鸡肝都要割好完整,否则这鸡不仅白杀,也暴露男方不懂礼数。
鸡肉摆上桌后,男方媒人就要张罗了,要请女方辈分最高又年长的男人坐上席,叔伯、舅舅等依次入坐,男方媒人只能与女方同等辈分而坐,女人辈分再高也不能入席。
入席后,男方媒人就要分鸡肉了,首先鸡头是要给坐上席的长辈,其次是鸡卦,公鸡卦一只要给女方说话算数的人(女方是哥哥的女儿就是叔叔,女方是弟弟的女儿就是伯伯),苗族有一句话叫:“叔叔的女儿只有大伯有权嫁出去,大伯的女儿叔叔有权嫁出去”。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对于苗族,我们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很多武侠小说里面都出现过,但是又很陌生,因为苗族大多生活在深山之中,但是武侠小说里面苗族姑娘勤劳、热情好客的特点让很多人都想娶一个苗族的姑娘为妻,当然要娶苗族姑娘肯定要先了解她们的婚礼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苗族的婚礼习俗:古代的苗族多是男女双方通过唱歌建立感情,结为良缘,不须经过父母同意。
结婚也是男女双方自主完成,双方家长只临时加赞助或事后认定,可谓自由自主。
如约定地点,于五月端午节由男女将女方接到家中成亲。
结婚生子以后,夫妻关系才算完全确立,始由丈夫陪同妻子带着礼物拜见岳父岳母。
黔东南地区以“游方”为男女交际的主要形式,许多村寨都有“游方坡”、“游方坪”作为固定的男女社交场所。
若离开这个场所去“游方”,就会被人看作是伤风败俗,而受到惩罚。
黔西北未婚男女多在白天“跳花”结识后,晚上再唱歌、密谈,所以又叫“踩月亮”,或叫“跳月”。
通过接触,若双方情投意合,即可定下终身。
随即叫男方家长请媒人到女家撮合,叫做“定亲”。
结婚一般多在十月秋收完毕后举行,也有延至第二年的正、二月间举行的。
即农闲季节,具体日期则择吉而定。
结婚时由男方到女家迎娶,女方母亲和姐妹陪同,亲人护送,新娘打伞步行。
但黔西北一带兴骑马,松桃等地新娘则坐轿。
结婚宴客期间,新娘妆著艳丽,行止端庄,不苟言笑。
而新郎的穿着却极为平常,颇不显眼。
黔东南多数地区苗族结婚时,新郎一般不在前来祝贺的亲友面前露面。
在结婚宴客期间,新娘只与其送亲的姐妹或小姑伴宿,散客时就回娘家去了。
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母权制的遗俗有关。
黄平、施秉、凯里苗族婚礼别具特色:男女双方决定结婚后,男方先找三五个要好的男友到女家去接新娘;新娘也请几位相好的姑娘陪同,一齐来到男家男家父母则杀鸡热情款待,表示欢迎。
寨上青年男女也来庆贺。
三天以后男家才请人到女家报喜。
女方父母如若同意,就以酒肉招待,共商女家宴客所需的肉、米、酒数量,并将绣花衣裙和首饰托来人带给姑娘。
苗族婚俗习惯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其中婚俗习惯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苗族婚俗习惯的相关内容。
一、婚礼准备苗族人认为结婚是一件大事,需要进行精心准备。
在婚礼前,新娘家人要为新娘准备嫁妆,包括头饰、服装、首饰等。
同时,新郎家人也要准备娶妻所需的礼物。
在选定婚期后,双方家庭会派人拜访对方家庭,商定婚礼具体安排。
二、婚礼仪式1. 送妆礼:在苗族婚礼仪式中,婚礼当天的第一个环节是送妆礼。
新郎家人会将嫁妆送到新娘家,新娘会换上全新的嫁妆,然后随同新郎回到自己的家中。
2. 迎亲礼:迎亲礼是苗族婚礼的重要环节,通常在晚上进行。
新娘带着新郎回到新郎家,双方家族的长辈会主持这个仪式。
在仪式中,双方家族成员会进行正式的拜访和交流,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喜悦。
3. 敬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中,敬酒仪式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会带着祝福到新人家中,进入门后先行敬酒,以示祝福和庆贺。
新人要依次敬酒给前来祝贺的亲友。
三、婚宴酒席苗族婚宴酒席通常分为三桌,分别是男方家人、女方家人和新人的近亲好友。
婚宴上,除了各种美食之外还有丰富的文艺表演,如歌舞、击鼓等。
亲友们在宴席上畅饮畅食,共同祝福新人。
四、婚后居住苗族的婚姻是属于家庭主义的婚姻模式,一般情况下,新婚夫妻会住在男方家中。
在苗族家庭中,婆家的地位相对较高,具有更多的家庭权力。
五、婚后习俗苗族有着丰富的婚后习俗,包括“月做”、“登娘山”等传统活动。
月做是指新娘在结婚后的一个月内,要留在家中,接受家人的照顾,以示尊重。
登娘山是在结婚后的一年内,新娘要和新郎一起登山祭祖,向祖先祈求恩赐和祝福。
六、婚俗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苗族婚俗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些年轻人在婚礼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如婚纱、婚车等,使婚礼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苗族的婚俗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苗族的结婚婚俗
苗族的结婚婚俗苗族的结婚婚俗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多彩,以富反抗精神而著称于世的跨国民族。
那么,苗族的结婚婚俗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苗族的结婚婚俗,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苗族的结婚婚俗1抢婚苗族结婚形式除通常所流行的男家迎娶、女家陪送之外,在昭通的“花苗”、马关的“红苗”、麻栗坡的“白苗”、金平的“黑苗”以及楚雄部分地区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抢婚习俗。
抢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男女双方自愿基础上的抢婚;另一种是当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时,不管是否愿意,便强行抢劫。
前一种抢婚是在男女双方恋爱成熟情况下的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抢法是由男方事先选派几个青年好友到女方村寨旁等待姑娘出门,便把姑娘抢走,女方兄长一旦发觉,要作追赶,追至男家,男家便以酒饭款待追赶者,或赠与追赶者若干银钱礼物,便将之打发回家。
姑娘抢至男家后,在预先设置的姑娘住处,用一把纸伞将她象征性的罩住,然后由男子的伯母或其他女性长者用一只活公鸡在姑娘头上绕三圈,此举谓之“捉魂”,经过“捉魂”,姑娘便正式成为男家成员。
约待二三日,男家正式聘请媒人告之女家,并向女家求婚,女方父母要作些形式上的吵驾,事实上也惟有答应男方求婚。
然后议定礼金,择日正式接亲。
正式接亲之前,须将抢来的姑娘送回娘家。
后一种抢婚,通常由男方邀约几个同辈,到女方村旁等候姑娘出村,便强行抢到男家。
苗族宗教习俗认为,被抢到男家的姑娘便丧失了回娘家的权利。
日后,男方也要派媒人到女家说亲,待姑娘和父母同意后,即可举行婚礼。
在金乎"偏苗"中,保有女子婚后"住娘家"习俗,农忙时节到夫家帮忙数日,或逢年节才回夫家佐,但头日到夫家,次日黎明即返娘家。
住娘家期间,男女双方仍可参加"游方"的社交活动。
待生第一个孩子之后,即回夫家长住。
苗族结婚后离婚者不多。
偶有离婚者,手续极其简便。
离婚双方在女家村寨和男家村寨的路途之间"喝酒发誓",以示从此不相来往;或双方各请一"乡老"作证即可。
苗族结婚礼仪
苗族结婚礼仪苗族都实行一夫一妻制。
婚姻比力自由,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跳花”等活动,借以认识,彼此了解,建立感情,进而确定婚姻关系,再由男方托入向女方说亲,履行定婚、结婚仪式。
新婚三晚不同宿旧时,苗族人婚娶,新郎新娘三晚不同宿。
姑娘出嫁之日,四邻姐妹相聚一堂,高唱苗歌,抒发拜别之情。
男方迎亲时,由女方“高亲”(男女各一直系亲属)送姑娘到男方,从侧门进入洞房。
三日内由“女高亲”朝夕相陪,足不出新房,茶食均在房内。
三日后,拜父母姑嫂,新郎新娘双双到娘家,称“回门”。
“回门”返回后,请苗老师安“家先”,并在本“宗表”中写上新媳妇的名字,表示新娘已是本宗族的人了。
当晚,新郎新娘方可同宿。
新婚三晚不同宿的婚俗,在苗族流传的时间相当久远,其原因未见史籍记载,而民间流传的一些斑斓而动听的传说,却可以帮忙我们探索苗族婚俗的渊源。
苗寨白叟石青山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不知哪朝哪代的一天,土家族姑娘覃氏到山上采金银花,突遇一只豹子,吓得滚下岩坎,被一石姓苗族年轻措人所救,后来双方有了爱慕之情。
有一天石家请媒人到覃家提亲,覃家夫妇凹凸不同意,覃母对媒人说:“石家后生救了我女儿性命,恩重如山,要骡要马随便挑,要我女儿做媳妇万万不能。
”这门亲事就搁下来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场大雨落了三天三夜,山洪暴发,覃家房屋倒塌,父亲丧命,粮食被水全部冲走。
正在母女俩为难之时,年轻猎人领着一帮人给覃家送来衣食用品,并对覃母说:“您白叟家不嫌弃我们苗家的话,我愿意接您上山,养老送终。
您白叟家不肯意上山,我们就帮您修—栋新房。
”一席话,说得白叟热泪直滚,但还是不肯上山。
于是,年轻猎人就给母女俩修了一栋—正两厢房的瓦屋。
覃母见年轻猎人勤劳厚道,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了。
女儿出阁那天,母亲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对“高亲”说:“你们把姑娘送去,要陪她三天三夜,如果苗家人真的粗野,就把姑娘给我带回来。
”于是,“高亲”硬是陪姑娘吃住三天三夜,见苗家人确实勤劳忠厚,才启程回家。
苗族婚嫁习俗
3班 王舒暄
苗族的婚嫁有特 定的规矩,主要 有:许婚、拉婚 (抢婚)、认婚、 说婚四种。
一、关于“许婚”
• 串对子:是苗族青年男女双方恋爱谈婚的一种方式,每年 初一至初五,苗族要过“花山节”,苗族青年男女串花山 互相对歌,跳舞,找到对象的叫做串“对子”,花山节的 最后一天,串好的“对子”私自定下终身,各自回家告诉 自己的父母。
订准:如果女方家愿意与男方结亲,按说 亲时商讨的日期,就会由男方家出酒送猪到 女方家,由女方家请客吃饭,完成吃“订 准”,也就是订婚。
给婚:男方家如果要讨媳妇,媒人必须 提前两个月到女方家去商订,女方家要办 酒席来决定给婚的日子。
谢谢 !!
四、关于“说婚”
• 华宁县境内的苗族婚俗,“说婚”较为 普遍,“说婚”比其“拉婚”、“认婚” 较为繁锁复杂,包括提亲、订准、给婚、 结婚四个过程。
提亲:由男家请媒人陪小伙子的叔叔携酒 往女家说亲。如女有有意,当即饮酒表示 “可”,并约来媒人共同商讨礼银、婚期、 嫁妆等,礼银包括身价银、奶水钱、酒、肉 等。
三、关于“认婚”
苗族山寨,哪家生孩 子,全村都知道,生儿子 的父亲或母亲在邻居家生 孩子时跑到人家门外,若 邻居家是“生姑娘”就大 声说“”我家儿子认着 啦!”从此这两个孩子就 等于算认了婚约,小姑娘 在娘家长到三岁,就被男 方接到自家养起来,与男 孩一起长大,直到十八岁, 双方结婚,办喜酒,送 “礼银”认亲。
• 提亲:小伙子将自己找好的对象的事说给 父母后,由男方请媒人在三日或七日后前 往女方家提亲。 • 定婚:媒人提着相应物品做见面礼去女方 家,与女方父母就双方结婚事宜达成一致 后,确定结婚日子,一般不直出半年。
• 结婚:婚期确定后,女方自己准备嫁妆等 待出嫁。
苗族传统习俗与礼仪
苗族传统习俗与礼仪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苗族以其绚丽多彩的传统习俗与礼仪而闻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苗族传统习俗与礼仪的丰富内涵。
一、苗族的传统婚俗苗族婚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苗族的婚姻多数是由父母和长辈们商议决定,双方年龄相仿、相互喜欢才能成婚。
而婚礼的举行有许多流程和规矩,例如有“簸箕试盖头”、“打糕粑”、“给新娘打瓦窗”等习俗。
苗族婚礼上常见的一个环节是“强拆新房”,即新郎要亲自带领众人冲破新娘家的假门,象征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苗族的婚俗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同时也是族人们向外界展示自身风俗的一种方式。
二、苗族的传统节日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年。
苗年是苗族的新年,也称为“芒种节”或“大年”。
苗年通常在农历的六月初六日举行,为期三天。
在苗年期间,人们穿着盛装,戴着花帽,载歌载舞,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火把节也是苗族重要的节日之一,火把节的庆祝活动中,人们手持火把穿梭于山间,点燃大火,跳起欢快的舞蹈。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丰富了苗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三、苗族的服饰文化苗族的服饰文化独特而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苗族妇女的传统服饰被誉为“苗族彩虹”,以其色彩艳丽和精美细腻的绣花而闻名。
苗族妇女通常佩戴银饰,如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等,这些银饰不仅为苗族妇女增添了魅力,也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男性则以头巾为主,头巾的款式、颜色等因地区而异,在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服饰不仅是装扮自己的一种方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守护。
四、苗族的尊老敬老礼仪苗族人民尊老敬老,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后代的繁荣。
在苗族的传统习俗中,尊敬长辈被视为一种美德。
每逢重大节日或家族活动,苗族人民会携家带口回乡,与家人团聚,共同搬回祖先坟墓的土壤,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
儿女们还要给父母等长辈行“过坡礼”,称为“过坡礼”是从老家到父母家必经的一座山坡,同时在习俗的引导下形成了一种敬老行为的习惯。
歪梳苗传统婚俗
歪梳苗传统婚俗◇熊家红歪梳苗(又称黑苗,汉苗),系贵州苗民的一个支系,其古朴的传统婚俗,内容丰富,礼数繁杂,颇具一定的民族特色,如今仍具魅力。
苗族青年男女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后,寨邻及亲友均要彼此相互帮助介绍对象。
男方父母在赶场及走亲串戚中也会打听,某家女会不会“吃麻子”,即会不会绩麻拧线,织布裁衣之类的情况,打听清楚后再设法让双方相会。
男方往往在熟人及亲戚的带领下去见女方。
晚上,在女方住房周围,男方通过“弹舌头”或“吹口琴”等响声向女方传递信息。
女方一般情况下是陪着母亲绩麻拧线等,得到信息后,就找借口或在父母睡着后,出来与男方见面。
如男方人物差或印象不好,女方便说:“你是某地来的哥哥,我父母还没睡着,怕惊扰他们生气,你们还是请回吧!”反之便说:“何方来的大哥哥,你们的口琴吹得真好听嘛,但在这里怕吵着我父母,等一下我约几个小妹妹和你们出去听听。
到了山上,一般以对歌传情达意。
比如女方唱:“春天小草绿油油,情哥今晚来哪头(什么地方),不见大风起波浪,今晚为何到此游。
”男方接唱:“春天小草绿荫荫,小郎无妻来这边,小郎贪花来路远,问妹有心不有心。
”一经搭上后,情歌意思会层层加深,有时唱得难舍难分。
如男唱:“三个小坡摞小坡,风吹木叶对对唆,今晚隔妹一张纸,明晚离妹九层坡。
”女唱:“三个小梁接小梁,风吹木叶对对弹,今晚隔哥一张纸,明晚离哥九层梁。
”双方有意,就交换信物,叫“丢把凭”。
一般情况男方会给女方一条花腰带,女方会给男方一块花围腰。
下一步是说媒,男女双方丢过“把凭”后,定下时间,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提亲要三次才会成功,请的媒人要能说会道、有一定威信,精通苗风之礼。
第一次提亲。
媒人去到女家,女方父母故意不打狗,打开房门接待媒人时,还装着冷淡生气的样子,连饭也不陪媒人吃。
饭后,媒人从包里取出两瓶酒道:“听说你们家祖辈勤劳,品德良好。
某家(求婚人)住某处,父母为人忠厚,但年纪大了,听说你家有一个姑娘很乖巧,特地请我传话,想要娶你家姑娘去做儿媳,服侍老人,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女方父母答:“我家闺女老实笨拙,不懂针线、农活,怕将来服侍不好他家老人,你们还是先考虑考虑在说吧!”不是女方父母不答应,而是不了解男方家的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打听查实,大家都知道其中奥秘,不挑明罢了,尽管如此,双方还是在你言我语中定下了第二次提亲时间。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苗族婚礼习俗苗族(越南文:Mèo)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那么苗族的婚礼习俗都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苗族婚礼习俗正大光明去“游方”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互诉衷情。
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贵州黔东南称为"游方"。
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
游方的地点除在每个村寨所设的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
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矩,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
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赠信物或立下山盟海誓,私下订婚。
私下订婚的男女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
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
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
如女方同意,便收下礼物,宴请媒人。
随后,女方备一份与男方相等或稍多的礼物回赠男方。
男方得知女方赞成这门亲事,便设宴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
新婚后不落夫家过去,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在新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
新娘结婚不久便回娘家居住。
属于父母包办婚姻的新娘,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当天或次日,即回娘家居住。
住娘家的时间,未成年的早婚妇女一般是六七年,成年妇女一般为三四年。
在此期间,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或遇到夫家丧事时才可暂回夫家居住。
苗族介绍史料载,为蚩尤部族后,蚩尤者,炎帝属也,于炎黄一统后背而南下,入百越进入今天的湖南、广西、云南一带居住。
苗族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在苗族婚礼中还有高唱酒歌的习俗。
婚事喜庆里,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
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苗族婚礼习俗的文章,更多文章尽在。
讲链讲规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结交男朋友苗语称“讲链讲规”或“溜比溜苟”,直接翻译就是“放鹰放鹞”和“采果摘籽”。
小伙子结交姑娘叫“帮链帮规”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译就是“打鹰打鹞”和“攀花摘卉”。
草标湘西苗族青年幽会也有暗号和密码,这就是“草标”。
双方只要看到草标,就知道各自的行踪。
初相会时,女方如先到达约会地点,必先在约会地点的路口留下一个草标。
这个草标的含义只有赴约会的情人知道,有如密码一般的神奇功力。
不过,也有一般人都能看懂的草标。
一把草上结个疙瘩,疙瘩结在草尖上,草根朝幽会的方向,则暗示一方先到,示意对方快来。
后者看到这个草标,必须留下一个草标,疙瘩结在草的中部。
这后面一个草标暗示过路者,山中有情人幽会,请走大路。
行人见了这样的草标,一般都会避开,以免撞见别人的幽会。
打毽活动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种打毽活动,十分有趣。
毽子就是中国民间都用来踢的那种,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
男女青年在打毽活动中,输的一方要让赢的一方“揉耳朵”,不许反抗,但可以跑。
如果输赢双方的男女没有情意,纯属比赛,那赢者会使劲揉对方的耳朵,直到对方耳朵发烫为止。
如果对打的男女相互有爱慕之意,输者会主动让赢者揉耳朵,而赢者是不会使劲揉的,而是红着脸轻轻摸一下对方的耳朵。
也有一输就跑,赢者假装追赶,两人一直跑到无人的场所,倾诉衷肠。
踩花山节在传统的踩花山节期间,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场上,好心的主人早已为青年们准备好了几套“土电话”,它是用竹筒蒙上油纸、将线从中穿过而成的。
男女在“土电话”上,用对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询问对方的情况。
唱到兴起,小伙子会将“话筒”交给一边的伙伴应付,自己跑去偷看姑娘的模样。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婚礼风俗。
苗族婚
礼以宗教仪式和家庭活动为主,其风俗丰富多彩,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看看苗族婚礼风俗吧。
一、宗教仪式
苗族婚礼的宗教仪式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婚礼开始前,新人会先举行宗教仪式,由新人
的父母和长辈出面祝福,并给新人准备一些礼物,这些礼物是祝福新人新婚快乐,百年好
合的象征。
二、表演节目
苗族的婚礼也会有各种表演节目,比如舞狮、鼓乐、歌舞等,这里的表演节目不仅可以让
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婚礼,更能够为新人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让他们这一天更加难忘。
三、宴席
苗族婚礼上也有丰盛的宴席,桌上安排的菜品也是由新人的家人准备的,新人也会亲自上
前布置桌位,虽然宴席的菜品不是很豪华,但是新婚夫妇会把最深沉的心意送给所有来宾,每一位就餐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新人的用心。
四、其他活动
在苗族婚礼中还会有一些其他活动,比如喜烟、赠礼、献礼物等,这些活动都是为新人祝福,也是为了让来宾有所收获。
新人也会把自己最好的衣物送给来宾,表达他们对祝福的
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苗族婚礼的风俗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它不仅能够给新人带来快乐,也能够让来
宾们有所收获,它的出现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织金歪梳苗族的婚俗现状调查与分析
织金歪梳苗族的婚俗现状调查与分析作者:周会吴俊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7期摘要:织金歪梳苗族散居于织金三十二个乡镇,在婚姻缔结上实行一夫一妻制,以跳花坡、踩月亮等形式相互结识,婚礼程序独有特色,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织金歪梳苗族的婚俗现状调查与分析有利于促进织金旅游业的发展和为多彩贵州注入新鲜的元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婚俗在保存着古老民族韵味的同时也丧失了本省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对织金歪梳苗族婚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已成紧迫之势,让更好发挥出本身应有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织金;歪梳苗族;现状调查与分析一、织金歪梳苗族的基本情况织金县地处北纬26°20′——26°57′,东经105°00′——106°10′,在贵州省中部,六冲河、三岔河之间,有汉、苗、彝、布依、回、仡佬、侗等民族。
地处贵州高原中部,属乌蒙山系,地势西高东低。
织金现有苗族人口约有118980人,占全县总人口959097的百分之十二点四,是全县少数民族最多的民族。
由于历史原因,织金苗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全县32个乡镇都有分布。
二、织金歪梳苗族的婚俗现状织金歪梳苗族历来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之间平等,男尊女卑观念较轻。
织金歪梳苗族男女婚恋自由,男女双方先通过自由恋爱,在对方相互了解,认为对方都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伴侣时,可告知父母,让双方高堂为其举办接下来的婚事。
织金歪梳苗族通常通过村寨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红白事,苗族同胞的特别节日跳花坡,踩月亮,烤火堂以及过年时的走亲窜戚相互结识。
织金县歪梳苗族青年男女认识后,平常经常相聚对唱情歌,加深了解;或女儿未嫁人家腊月酿制米酒,新年正月初四至十四轮流邀约寨内各户来走亲戚的男青到家中来做客吃酒,相互结识,叙谈对歌,倾述爱慕之心,自由恋爱,成为“窜月亮”或“坐花房”。
双方有意,男方便告诉父母,请媒说合。
婚礼程序有:“说亲”、“定礼”、“过礼”、“接亲”。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据说苗族是离婚率最低的民族)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据说苗族是离婚率最低的民族)苗族年轻男女在恋爱一系列过程是自由的,父母一般不轻易去干涉和阻挠。
但是,双方有意踏入婚姻的殿堂时,结婚就是自由恋爱的分界点了。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婚姻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苗族也不例外。
情投意合的男女都有意向结婚后,会征求长辈的意见,而父母做出决定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点,要看看对方的家中是不是有“蛊”或“鬼”。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苗族“养蛊”、“养鬼”的说法,小万偷偷告诉您,在略为原始的苗族部落中,的确是有人养蛊的哦!不过这类人算是部落中的少数,同村甚至外人都对养蛊人避之不及,会害怕自己中招,也害怕会招来厄运,更别提与这样的人家结为亲家了。
第二点,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苗族里“门当户对”虽然没有汉族那样不可撼动,只要在双方名望、地位、财富等家庭因素差距不是很大,父母不会因此而反对婚事。
苗家女不裸婚苗家的父母从自家女儿出生起,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来为女儿打造银饰。
一般家中有兄弟姐妹时,父母会把田地留给儿子,把银饰留给女儿。
在农村即便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苗家的女儿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嫁妆,一套差不多就价值10万到20万了。
在黔东南地区,女儿出嫁时,娘家还会送她一份“姑娘田”,这块田产会由她自由分配,夫家是无权过问的,这会使她在夫家保持经济上的独立。
苗族逢年过节都注重仪式感,在婚礼是非常隆重的。
婚礼的过程与汉族婚礼步骤无差,古时有三书六礼,三媒六聘。
八起迎亲,十里红妆,凤冠霞披,明媒正娶。
如今在新时代的呼吁下,这些繁文缛节也一切从简了,但结亲的过程中会保留有许多旧事婚礼的习惯,还有属于苗族独特的婚礼风格。
例如在迎亲时,娶亲者在女方村寨会被女方的接亲者用竹竿拦住去路,然后开始对歌,喝拦路酒,散礼等,新郎能不能成功见到新娘就需要伴郎们的表现了,通常接亲队要经过重重“突围”才能如愿以偿到达新娘家,而送亲队伍到新郎家时也要喝了拦门酒才能进家门。
婚后“不落夫家”苗家早些还有新娘不落夫家的习俗,即新婚后十多天后要回娘家,待到农耕时节或者民间节假日时,夫家在接新娘回去小住,直到新娘有了身孕,才真正算是夫家的人。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婚礼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婚礼习俗独特而多样,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苗族婚礼习俗。
1. 婚姻介绍在苗族社区中,婚姻是由两个家庭共同商定和安排的。
当一家孩子成年后,父母通常会找一位媒人(大多是相亲过来的人)前往对方家庭,提供相亲的建议。
如果双方家庭都同意,将组织一个相亲活动,让未来的新人相见。
2. 婚礼筹备一旦两家决定联姻,双方家庭将展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准备婚礼。
这包括购买婚嫁物品,如衣服、旗帜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婚礼的主要场地。
这个场地通常是一个宽敞的广场,装饰着鲜花、丝绸和灯笼,以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3. 婚礼仪式苗族婚礼通常会在早晨举行。
新娘会穿上一袭精美的苗族传统服装,包括彩色的上衣、长裙和头饰。
新郎也会穿着传统的服饰,通常是一件黑色的上衣和灰色长裤。
在集市上的集会点,亲朋好友们将会见证婚礼的进行。
4. 糖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上,糖酒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环节中,新婚夫妻将面对面,互相举起酒杯,以示对彼此的祝福。
他们还将交换红糖块,象征着他们新生活中的甜蜜与温馨。
5. 装门仪式苗族的装门仪式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象征着新娘与新郎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个仪式上,新娘需要穿越一连串的门,每个门都有特定的钮扣,新娘必须一一解开。
这个仪式象征着新娘对新家庭的尊重与融入。
6. 转圈舞在苗族婚礼的晚宴上,新郎和新娘会带领亲朋好友们一起跳舞。
这种舞蹈通常是转圈舞,大家手拉手围绕着新人欢快地跳着。
这个环节非常欢乐,也代表着新婚夫妻在婚姻中的团结和幸福。
7. 花山游玩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妻和亲朋好友们将一起前往当地的花山游玩。
花山是苗族特有的山地景观,以花岗岩地貌和奇特的植被而著名。
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美景,体验苗族传统文化,并享受着亲朋好友们的陪伴。
总结:苗族婚礼习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苗族的婚丧
苗族的婚丧篇一:8.苗族婚丧习俗苗族的婚丧习俗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招郎”,以湖南省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
大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门”。
“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爹。
苗族的丧葬仪式由该民族的巫师主持。
老人寿终,苗族视其为“最大的悲恸”,全寨都来帮忙,亲戚朋友都来吊唁,坟地选择请巫师或堪舆家选择定向。
苗族送葬不用铜锣开道,而是吹芦笙开道。
丧葬习俗中以为老人“砍牛”最为隆重。
老人死后,要杀牛祭奠。
在巫师做法事后,还要指定一头“鬼牛”,于几年后再杀以祭奠。
篇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苗族禁忌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1、苗家人最忌外人以“苗子”相称,认为是对苗族人的最大侮辱,他们喜自称“蒙”。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2、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会引为知己。
若客人不胜酒力,也要象征性品咂一下。
3、苗家人杀鸡待客时,总将鸡头、鸡肝、鸡脯奉予老人或最尊贵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小孩,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
织金歪梳苗族婚俗
织金歪梳苗族婚俗
何礼全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聚居在贵州织金县境内的苗族,是该县古老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苗族中有歪梳苗、花苗、白苗等支系,这里着重介绍歪梳苗的婚俗。
歪梳苗族的妇女一律把发辫梳歪盘于脑后,并在发盘上别上自己使用的特色木梳,故名"歪梳"。
歪梳苗族也使用他们独特的语言,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有所不同,特别是他们的婚俗是独具特色,而且是十分有趣的。
歪梳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大多是很自由的,恋爱活动一般在以晒月亮、跳花坡和赶场的集聚时间进行。
晒月亮就男青年每到天气晴朗、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何礼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22
【相关文献】
1.贵州省织金县穿青人婚俗文化的对比研究和保护发展 [J], 毛海琳;陈懿然;魏雪娇;向军;李振强
2.贵州省织金县歪梳苗蜡染工艺 [J], 刘一萍;吴晓丽;吴大洋
3.贵州省织金县歪梳苗蜡染的文化探究 [J], 吴晓丽;刘一萍
4.苗族婚俗中的\"摆礼\"仪式探析\r——以黔江苗族地区为例 [J], 向青松
5.云贵两地布依族的婚俗仪式音乐比较研究——以云南省罗平县浪歪村及贵州省紫云县黑石头村为例 [J], 王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歪梳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一个能歌善舞并以精致银饰闻名的民族,一个有着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民族,如此的古老的一个民族,在婚嫁方面又有哪写风俗习惯呢?苗族支系繁多,而且语言、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大多数苗族支系的命名,基本上是根据头饰、服饰来命名。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贵州织金的歪梳苗族的婚礼习俗。
歪梳苗崇拜月亮,而插在头上的木梳正是半月形,寓意团团圆圆。
歪梳苗就是因妇女头上一侧戴有一把长梳子而歪在头部右侧而得名。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歪梳苗崇拜月亮,因为月亮代表团圆。
歪梳苗的像征标志是结婚妇女头戴一把木梳。
歪梳苗的女子,即使再穷再贫寒,也有一把半月型的木梳,清晨起来,绾起头发,对着镜子,灵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别看她们很容易就梳好了头饰,其实这个头饰要梳好梳美观可
不简单,首先要把头发梳顺,至上而下,然后从左边耳上5厘米左右的距离处分出一条线,将头发全部往右梳理,梳理过来的头发要平整地贴在顶额上,然后慢慢地将头发绾成髻鬃,再将髻鬃从耳后绕过头部回到右边,留有一段发尾,用木梳固定,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绾成的髻鬃,如果松了,头发就会散落,如果太紧,就会不舒服。
以前歪梳苗的女子个个都是长发,梳出来的头饰美丽而大方,而更为独特的是,有许多上了年纪的妇女,头发不是很多,但是梳出来的头饰看上去很饱满,插上木梳也不会松散,原来是她们在绾成髻鬃的时候加入了头发,许多人不知道,认为她们用的是假发,或者是其他的替代品,其实不然,她们用的是自己的头发,是她们年轻时剪下的头发,经过自己收集整理,在老了以后备用。
由此可以看出,苗族女子十分讲究美容,于是这种独特的头饰没有消失,而是在文明传承过程中,继续繁荣发展与传承下去。
苗族家庭是一夫一妻制,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表现本支系民族文化现象的婚礼习俗,至今仍完整的继承下来。
苗族青年男女婚姻比较自由,缔结婚姻大至
经历恋爱、提亲、定婚、结婚四个阶段。
歪梳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大多是以晒月亮、跳花坡和赶场的集聚时间进行。
通过认识,相互了解,建立感情,进而确定婚姻关系,再由男方托入向女方说亲,履行定婚、结婚仪式。
如晒月亮就男青年每到天气晴朗、月亮明的夜晚,相约到邻寨以拉二胡、吹竹笛、芦笙、木叶等乐器吸引女青年。
姑娘们听到优美动听的乐器声或山歌声.就邀约姑娘伙伴迎接小伙子们的到来,互相介绍认识后,接着就到寨邻的树荫下或草坪上三个一群五个一堆的,以吹乐器或唱情歌互相摸底,互相以叙情怀、理想、志愿来寻求志同道合的情侣。
互相选择好如意伴侣后,就互述衷肠和表爱心,有相见恨晚之感。
这样经过多次的活动了解以后,姑娘就将小伙子领到家中介绍给家人相识,就算定下恋爱了。
这种恋爱方式不仅男女方父母及家人不干涉,反而说他们有出息。
提亲,也叫说亲。
提亲时间宜选在正、二月间或秋收后。
苗家婚事一般忌雷雨,谈婚论嫁遇雷雨不吉利,古历二月前和秋收后没有雷雨或者少有。
提亲时男方请熟悉对方且夫妻双全有威信的人做媒。
提亲要三次才能
成功,但成功已否,第二次基本有底;订婚。
又称“吃鸡酒”,订婚是男女青年双方正式确定未婚关系所举行的一种仪式,程序并不复杂。
男方家择好吉日,请两个熟悉订婚礼规的长者携未婚女婿和一名小伙子带上12斤酒,12斤糖,12斤葵花及彩礼钱一同前往女方家,一般情况下媒人也跟着去。
媒人提前十天左右告知女方家,女方家简单作些准备,男方客人到后,女方家把舅家、叔伯、弟兄、姨妈、姊妹、寨邻长老请来作陪。
设宴招待,次日返程。
结婚。
一般是经下列几道程序:
送婚期:男方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冬腊月择个良辰吉日,或是把“国庆”“元旦”佳节作为结婚日子,开成期单,或由媒人口头提前一两个月前往女方家送日子。
接亲:接亲那天媒人和新郎、伴郎和其他几个帮忙的年轻人,共八至十人,带上一对杀好的鸡(公母各一个),称“避邪鸡”,带在路上能镇住一切邪魔,到女方家就作招待客人。
发亲、送亲:发亲时,女方家选一对老一点儿女齐全(命好)的夫妇作为长辈,代表父母,也是送亲客主
事人,及一位姑娘作伴娘,还有本家族、寨邻、亲戚、朋友五六十甚至上百人,跟新郎、伴郎和媒人一行人于凌晨走。
这些送亲者中已婚者要夫妻双全,未离婚,避寡妇、孕妇。
出门时,不能让孕妇看见。
新娘要打一把红伞、胸前背后分别挂一块镜子以避邪。
来到家门口时,男方家一年长者提着一只大公鸡在新娘头上绕三圈,口中念着护吉去凶词,然后进门。
送亲的人进出三天。
男方家也要杀一对“避邪鸡”给送亲客带走。
当送亲客回转上路时,新娘会很伤心地边送边哭,说是要哭才能吉祥。
再说从今以后新娘离开了父母生活,挂劝落泪,这也是情理之事。
这时,送亲客中的哥嫂们手头方便,每人至少给新娘十块钱以上,以堵眼泪,劝其止步。
回门。
新婚第三天。
新郎约一伴郎一起送新娘回娘家住三天,称为回门。
回门时,新郎要打一两斗糯米粑,压成块,每块有筛子大,主要送给岳父母、叔伯及哥嫂。
进家,新郎和伴郎要给岳父母跪拜三叩头。
这时如果有嫂子和姐妹们在场,叩头完就要起快点,不然会被她们上前压住嗑地取笑。
在娘家的三天,叔伯哥嫂们都要备
好吃的招待姑娘和女婿,转回时每家都打发新郎伴郎钱。
多的100把元,少的50来元,以示对新女婿的关爱。
到此新郎新娘的婚事圆满结束,两人下步的事情则是打算如何苦创家业了。
两人生活在一起后,有了新的生命诞生,孩子的爸爸必须在第一时间到女方父母家报喜,并告知生男生女。
当孩子满一个月,男方家就要举办满月酒,满月酒的举办在当地非常传统和隆重,女子们都将穿着美丽的盛装出席酒宴,热闹的程度往往和结婚差不多。
满月酒的酒席上鸡、鸭、鱼肉等一应俱全,美酒更是不能少,全寨的人都会去庆祝,而女方的父母家更是重视,首先要准备很多孩子的用品,如衣服、奶瓶等等,然后要准备孩子母亲坐月子用的东西,包括被子、枕头、鸡蛋、补品等。
女方父母家要邀约自己家的亲戚一同前往,当来到男方家时,男方家会热情款待,孩子的爸爸会敬答谢酒,感谢大家的关心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