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婚俗文化浅谈

合集下载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述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述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述评关键词: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综述一、布依族恋爱习俗研究恋爱习俗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是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恋爱习俗最早在明清的文献中就有记载,如“仲家孟春跳月,编花球视所欢者掷之,在室奔而不禁,嫁乃绝之。

”再如“卡尤仲家在贵阳、安顺、兴义、平越、都匀等府。

每岁孟春,聚会未婚男女于野外跳月歌舞,彩带结球,抛而接之,谓之‘花球’。

意既洽,彼此互掷,遂私焉。

”布依族盛行“浪哨”习俗,“浪哨”是布依族特有的恋爱习俗,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正常的社交活动。

青年男女通过对唱情歌,表达爱意,建立爱情,许定终身。

“浪哨”为布依语,不同地方汉语称呼不同。

在贵州境内,贵阳、惠水、龙里、贵定一带称为“唱歌”,都匀、镇宁等地称为“赶表”,独山叫做“打老表”(或称“赶老表”),荔波叫“闹门墙”,平塘叫“玩表”,北盘江流域叫“坐表”,汉语则统称为“赶表”。

在云南境内,马关、河口一带也称为“赶表”,罗平和富源一带则称为“浪肖”或“梭泼梭”。

本文同时使用“浪哨”和“赶表”两种说法,不加以区别。

“浪哨”是布依族的恋爱习俗,是布依族青年人的一种社交活动。

通过“浪哨”促进了布依族青年间互相了解,建立友谊,并产生爱情火花。

由于不同民族青年可以参与其中,因此可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浪哨”是布依族青年追求恋爱自由,反抗封建婚姻包办制度的一种形式。

浪哨活动是一种较为高尚的活动,通过参加“浪哨”活动,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培养交际能力,锻炼口才、胆量和交际能力。

但随着时代变化,受现代生活影响,布依族青年人恋爱方式日趋多元化,“浪哨”习俗也随之消失,“浪哨”逐渐成了布依族人民的回忆和挥之不去的乡愁。

因此,有学者对“浪哨”这一文化现象的消失流露出了惋惜之情。

贵州布依族的婚姻习俗

贵州布依族的婚姻习俗

贵州布依族的婚姻习俗作者:聂蒲生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12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贵州布依族的婚姻习俗。

【关键词】贵州;布依族;婚姻习俗在新石器时期,贵州高原已活动有布依族的先民。

布依族是开发贵州高原的最早居民之一。

历史上,布依族在秦汉以前自称“濮越”或“濮夷”;东汉六朝称“僚”,唐宋称“蕃蛮”,元、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称“八蕃”、“仲家”、“侬家”、“布笼”、“笼人”、“土人”、“夷族”等。

1953年,人民政府征求本民族意愿并经国务院批准,统一命名为布依族。

一、布依族婚姻习俗的形成和发展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布依族先民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当时婚恋按辈分划分,《古歌·洪水潮天》叙述远古的洪荒之年,世间只剩下乘坐葫芦漂流的兄妹二人,他们在神仙的规劝下结成夫妻,从而延续了人类。

这说明布依族先民也曾经历过“血缘家庭”阶段。

到春秋时期,布依族进入阶级社会门槛,婚俗开始向一夫一妻制过渡。

宗教祭词中最早的是位名叫万登的首领,布依语称他为“万登王”。

万登与美丽无比、身影映入水中都闪着金光的女神“都豪”相恋成婚。

这大概是父系个体家庭的起点。

到唐宋时期,“婚法,女先以货求男”(《通典·南平蛮典》)。

明代“婚姻、男女自主”(《大明一统志》),“姿色定聘资,多至牛三五十头”(《黔记》),清代“聘资用牛只、或一二只、或三五只,每牛挂角银二两”(清)《独山州志》。

但部分地区如开州(今开阳县)“仲苗婚丧已渐习汉仪”。

《兴义府志》也说:“新妇行年二九差,也通媒妁也行茶。

”这说明,在明、清两代,布依族婚姻是先用牛只为聘礼,后改用银,以后银两越要越多。

民国年间,多要财礼更为盛行,各地都形成了包办婚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布依族青年男女的婚姻也相继解放,革掉了以前的陈规陋俗,婚姻多数是自由的。

但自由恋爱不经媒说成婚;自由恋爱择偶通过媒说成婚;包办择偶媒说成婚这三种形式至今仍然存在。

其中,介后两种形式比较普遍。

布依族婚俗礼仪知识有哪些_布依族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俗礼仪知识有哪些_布依族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俗礼仪知识有哪些_布依族婚俗文化布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布依族社会中,还保留着富有民族特色、积极健康的节日、风俗和习惯。

尤其是布依族的婚姻缔结,更是别具情趣。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布依族婚俗礼仪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布依族结婚习俗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

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

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

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

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

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

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

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

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

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

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布依族婚俗文化浪哨布依族青年男女到了十六、七岁,就已经熟练收拾打扮并学会了初次见面的山歌,学会了吹口哨、吹木叶,开始懂得与异性接触、交谊,他们相识之初,一般都要选择环境幽静的地方,如在大树下、路边、草坪、河边等地方,男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各为一方,相距一定距离互相观察,小伙子一旦中意了某个姑娘,先是吹口哨或吹木叶让对方留住。

这时姑娘们会停走或原地坐下,小伙子当即会唱出山歌来试探女方。

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

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

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
布依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嫁女儿是他们的重要传统礼俗之一。

在布依族社区中,嫁女儿是家族荣誉和面子的象征,也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转移。

因此,嫁女儿的规矩非常严格,涉及到膳食、礼仪、嫁妆、婚姻、习俗等方面。

首先,布依族嫁女儿要遵循严格的膳食规定。

新娘在嫁娶前七天,必须忌食咸味、油腻、生冷、辛辣、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婚礼当天,需要按照传统习俗奉上丰盛的饭菜,例如猪肉、鸡肉、鱼肉等,以示新娘家族的富裕和待客之道。

其次,礼仪也是布依族嫁女儿的关键。

新娘必须穿戴布依族传统服饰,头戴鸟羽、珠串、银饰等装饰品,以显示她的身份和家族的尊贵。

在出嫁时,新娘要背着一个装满家里手工艺品、美食、文物等的大篮子,以示家庭的文化底蕴和财富。

此外,婚礼时的嫁妆也是布依族嫁女儿的重要表现。

新娘家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嫁妆,包括银饰、绸缎、手工艺品、粮食等。

嫁妆的价值通常要相当于新娘家族的家庭财产,以显示新娘的地位和新婚家庭的实力。

最后,婚后的习俗也是布依族嫁女儿的重要部分。

新娘要按照家族的传统习俗,尊重婆家的长辈,服从婆家的安排。

同时,新娘也需要与自己的家族保持联系,定期回家探望,以维系家族的亲情和传统。

总的来说,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是非常严格和重要的。

这些规矩不仅代表了布依族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家族荣誉和面子的象征。


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些规矩或许会有所改变,但是布依族人民对于这些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依然非常重视。

布依族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俗文化

宁南布依族婚俗文化第一部分概述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北距西昌129公里,南临金沙江与云南省隔江相望。

全县面积1666.6平方公里,辖6个镇,19个乡级行政区,总人口18万余人,其中以汉族、彝族和布依族为主。

布依族主要聚集在宁南县新华乡中村村和西瑶乡拉洛村,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

男子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

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

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

在布依族的婚俗文化主要体现在接亲、发亲、拜堂、坐家等四个部分组成的。

“浪哨”即谈情说爱的意思。

布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而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

布依族婚俗中的订亲布依族普遍实现一夫一妻制。

过去,青年男女之间交往比较自由,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外出劳动等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如男方同意,就可以盟誓订下终身。

结婚的双方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为女儿择偶时,尤其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

还流行订“娃娃亲”(亦称“背带亲”)的习俗。

目前,宁南布依族的婚姻多为自由恋爱和媒人说合相结合。

青年男女相恋后,父母也同意,男子家要准备一坛酒及香、纸、糍粑(糍粑必须有12个,以10个送女方父母,2个送媒人)等礼物送到女方家。

女方家以之祭家神,并请来家族长者、亲友一同喝酒,商议亲事,俗称“吃罐酒”,宣告双方正式订婚。

姑娘的头发也要从中间分开编辫,表示已经许配人家。

布依族婚俗中的接亲男方家准备五马三轿,猪肉(一方一肘),糯米粑6挑、米酒6担(表示六六大顺之意)。

大小开合12封,糖果、点心若干。

接亲队伍数十人,在唢呐声声、敲锣打鼓的一片欢声笑语中,在两个押礼先生的带领下,形成浩浩荡荡接亲队伍前往女方家接亲。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共有254.5万多⼈,中国西南部⼀个较⼤的少数民族。

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治县,毕节、遵义、黔东南3个地区(州)。

在云南、四川、⼴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

布依族的婚礼是怎么的呢?下⾯店铺就为⼤家整理了关于布依族的婚俗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居住的⼭区,⼭清⽔秀,风景优美,⾃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很多。

贵阳市南郊17公⾥的“花溪”,是贵州⾼原的⼀颗明珠。

那⾥环境清新,⽔质清甜,空⽓洁净,沿途⼭花烂漫,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区。

布依族的湖潮寨坐落在花溪上游,旁边有⼀个⾦银潭,潭⽔深遂,清泉涌出⼀半浅绿,⼀半⾦黄,传说那是因为仙⼈的⾦钟坠⼊深潭. 布依族的⽂化艺术绚丽多彩。

传统舞蹈有《铜⿎舞》、《织布舞》、《狮⼦舞》、《糖包舞》等。

传统乐器有唢呐、⽉琴、洞箫、⽊叶、笛⼦等。

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喜爱的剧种。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

由农家⾃⼰纺织的布依⼟布久负盛名。

近年来,专门⽣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产品远销东南亚、⽇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

如今布依族⼈还保留着⼀些古代越⼈的风俗习惯,如居住⼲栏式房屋、敲击铜⿎等。

也有⼈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部分布依族⼈⾃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称,统⼀⽤“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地区多河⾕和平坝,⼭清⽔秀,闻名世界、景⾊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聚居的地区。

在布依族地区出⼟的⽂物表明,布依族是⼀个古⽼的种植⽔稻的农业民族。

布依族⼈⼼灵⼿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艺品和收藏品。

布依族--礼仪 布依族⼈好客、热情、⼤⽅、真诚,凡来到⼭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律会以酒相待。

布依族传统婚礼习俗之追打嫁女

布依族传统婚礼习俗之追打嫁女

追打嫁女布依族传统婚礼习俗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婚嫁习俗也异彩纷呈,百年来,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民俗。

大到一场祭祀,小到一个动作,一个过场,都源于一个地方的乡俗传统,它像方言一般各有特色。

布依族也有着自己特别的婚俗习惯!
贵州省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美丽的布依族姑娘名叫阿嫦,很多小伙子都来向她求婚。

有个英俊的布依族小伙子名叫卜韦,弹得一手好月琴,唱得一口好山歌。

有一天,卜韦来到阿嫦的窗下,弹着月琴唱起歌:
夜风轻轻把竹窗敲,
夜风轻轻把树影摇,
哥在树下等阿妹约,
情意绵绵把竹楼绕。

阿嫦听了,停下手中的纺车.走到窗前也唱起歌来:
新月弯弯像镰刀,
皎皎新月照树梢。

抹下竹楼会阿哥约
白云铺路搭鹊桥。

就这样阿嫦和卜韦定下了终身。

不料第二天,一队官兵拥着一乘花轿来到阿嫦家。

有位年轻的将军挑来金银,要买阿嫦为妻。

阿嫦的父亲见了这么多金银,答应了将军的要求。

阿妈很可怜女儿,偷偷派人给卜韦报信。

卜韦赶来接走阿嫦。

阿嫦的父亲知道了,急忙喊寨上的人去追,而寨上人追追打打,却将阿嫦和卜韦送走了。

这只是民间传说。

但在布依族民间确实存在着追打嫁女的习俗。

在扁担山布依族地区.举行婚礼前,男方家派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亲。

当新娘走出寨子时.寨上的人都呼喊着前来追打,佯装要抢回新娘,实际上只是一种仪式罢了。

布依族“不落夫家”婚俗探析

布依族“不落夫家”婚俗探析
关键词 : 布依 族 ; 落夫 家; 俗 不 婚 文章编 号 :0 9 0 7 (0 8 0 一 O 3 — 0 中 图分类 号 : 2 “ 6 ” 10 n 6 3 2 0 )4 0 3 3 G1 2 2 8 文 献标识 码 : A
布依 族是 生活 在南 、 北盘 江流 域及其 红 水河 以北 和黔 中大地 的原 著 居 民 , 历史 悠 久 , 文化灿 烂 , 社 会 形态 发展 到 了一定 阶段 , 在有 三百 多万人 口 , 现 是我 国近 二 十个 人 口逾 百万 的少数 民族之一 。布依 族

仍然不能住夫家 , 比较固定地住在亲戚家 , 直到“ 坐家” 为止 。帮忙过后返回娘家 , 待数年后 自愿或有身 孕 后才 到夫 家 “ 坐家 ” 不落夫 家 ” “ 家 ” 。“ 到 坐 的时 间可短 可长 , 则一 两年 , 到七八 年 。从 布依族 婚姻 短 长
缔 结 的特殊 程序 以及各 个程 序 中的环 节看 , 当认 为 “ 落夫 家 ” 布依族 婚 俗 的一 个 重要特 征 , 应 不 是 曾经 对 布依族 婚姻 的构 成 、 家庭 的最终 建立 产生 重要影 响 , 当 时社会 背景 下 , 在 不完 全是 一种 落后 习俗 , 具 有人 们没 有认 识到 的积极 意义 。就其 原 因或 目的而 言 , 当与 弥补 普遍早 婚 的缺 陷有关 。换 言之 , 就 应 也 是 培育 、 造就 成熟 的布 依族 女性 , 确保 婚姻 家庭 稳定 及家业 兴 旺 的需要 。因此又 可 以认为 ,不 落夫 家 ” “
是布依族培养 、 造就一代代理想女性的重要手段。这一手段, 对于建立完美家庭 , 促进 民族 的繁荣等起 到 了积极 的作 用 。因而 ,不落夫 家 ”有 其必然 性 。 “ ,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是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深厚,颇具特色。

以下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按照列表划分详细阐述。

一、布依族的婚俗
1. 婚姻的选择
布依族的婚姻自由,存在包括自由恋爱、亲密性亲婚等多种方式。

2. 纳彩礼
布依族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纳彩礼,礼品包括猪肉、蜜糖、米酒等物品。

3. 结婚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在早上举行,全村男女老少搬出门,到新人家中庆贺。

二、布依族的祭祀活动
1. 布依族祖祭
每年的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布依族会进行为祖先所举行的祭祀活动,
还会进行占卜仪式等。

2. 水神节
水神节是布依族传统的重要祭祀活动,多在每年的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三、布依族的葬礼习俗
1.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表现了对死者的哀思和敬重,会有乐队前行,女性
会哭泣搭桥等。

2. 做坟堆
在布依族的葬礼上,家属和父老村民会共同建造坟堆,坟堆上会摆放牛、羊等动物的牙或者骨头。

四、布依族的节日习俗
1. 龙船节
龙船节是布依族的重要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
表达对水源的敬畏之情。

2. 芦笙节
芦笙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份举行,是为了感谢丰收和传承民族文化。

以上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布依族人民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民间传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布依族婚礼习俗:浪哨对歌和丢花包

布依族婚礼习俗:浪哨对歌和丢花包

布依族婚礼习俗:浪哨对歌和丢花包丢花包是布依族青年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特殊的活动。

通过丢花包,他们可以各自选择自己满意的对象来浪哨(谈情说爱)。

在浪哨中如果双方情深意切,便可结成终身伴侣。

每年新春佳节,从正月初一到三十的一个月里,各寨的后生们都要走村串寨,寻找姑娘丢花包。

花包都是方形,大小不一,四只角上有四根小彩带。

花包上绣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和花纹,中间有一根大飘带,供手拿着丢接使用。

花包内装的是谷种和棉花种,有时也用糠壳代替。

丢花包的规矩,一般都是丢着玩,属于试探阶段。

在试探中,如果男女双方相互看中了,两人越丢越热烈,感情越深厚。

这时要丢接准确,如果失手,对方就要唱歌来索取礼物。

但是不管是接或者送礼物,都感到是很大的快乐幸福。

因此有的小伙子姑娘故意将花包扔得高高的,让对方接不到,或者故意接不住,以便索取礼物或送礼物给对方。

如果双方都觉得情投意合,就离开大家,另寻地方去对歌谈心。

滇南的布依族青年交往一般采取“唱花歌”的形式,“唱花歌”白天在街头巷尾或山坡上进行,夜晚则在村中。

除此之外,还有固定的歌山。

歌山的场面十分壮观,青年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各自物色对象,找第三者做通话人。

男的通话人只能是女的,女的通话人只能是男的。

等对方同意,就甩动毛巾来约定地点,以歌代话。

唱花歌必须遵循规矩,请人唱花歌,自己先要唱三首表敬意;在自己家里不能唱;父母亲戚在不能唱;在布依族聚居的贵州镇宁扁担山,青年喜爱在“浪哨”中寻觅伴侣。

“浪哨”一般安排在赶场的日子,这一天清晨,小伙子们就急忙上路到黄果树瀑布下的“浪哨”场地。

姑娘小伙子分为两边,当小伙子物色到中意的姑娘后,就求别的姑娘帮他试探。

如果姑娘说:“我们是亲戚。

”,就代表她不同意。

如果姑娘有意,就请人传话“可以唱支歌,地点由你选。

”。

通过对歌,两人进一步了解,增进感情。

在贵州紫云一带的布依族,有结婚仪式上“打接亲人”的习俗。

当男方请的接亲人进寨子时,女方寨子里的青年人,将事先准备好的粘枣子放在手中,向他们打去,其意思是:你们来接我们寨子中的姑娘,就要给你们添点麻烦。

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

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

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
布依族是中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婚姻观念。

布依族男人在婚姻中通常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家庭责任:布依族男人认为婚姻是一种家庭责任,他们注重对妻子和家庭的照顾和支持。

他们努力工作,以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和满足家人的需求。

2. 尊重传统价值观:布依族男人通常尊重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包括尊重父母和长辈的意愿、遵守婚姻的承诺和责任等。

他们认为婚姻应该是一种长久的伴侣关系,注重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3. 重视配偶的意见和需要:布依族男人在婚姻中尊重妻子的意见和需要。

他们倾听妻子的想法,尊重她的决策,并积极参与家庭事务。

4. 重视子女教育:布依族男人注重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努力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机会。

他们认为家庭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夫妻之间的关系,还与子女的教育有关。

总的来说,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以家庭责任、传统价值观、尊重和关爱为核心。

他们努力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并致力于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机会给予家人。

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婚俗————————————————————————————————作者:————————————————————————————————日期:浅谈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

据史学家考证,它“是贵州的土著民族,秦汉以前称为‘越’,东汉六朝称‘僚’,唐、宋、元称‘番蛮’,明、清至解放前称‘仲家’”。

[1]我国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等地也有布依族居住。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

“传统农民的个体家庭,存在于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网络中,亲属网络将个体家庭联系起来,使个人从属于共同体,而婚姻礼俗是形成和体现这种亲属关系的主要仪礼之一。

”[2]今年寒假,我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在我的家乡长顺县多个村寨进行了实地调查。

现对布依族婚俗及这一习俗的现状进行一些粗浅的介绍。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从前,在布依族聚居地区,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就连外出打工回来的布依族青年也要与本族人通婚。

但在布依族与汉、苗族杂居地区也有与外族通婚的,只不过通常多见布依族小伙子娶外族姑娘,鲜有布依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布依族人的婚恋观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当他们接受先进文化和思想后,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布依族与汉族、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过去增多。

布依族婚俗很讲究,从恋爱到结婚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等环节。

他们恋爱方式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

多半是男方的姊妹去说媒,称为“银雀”。

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先对一首歌。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第一篇: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布依族家庭是父系家长制。

家长有支配家中经济和指挥成员的权力,如家长去世,由长子继承。

男长辈皆受尊敬,为人正直者更有威望。

族中纠纷,可自合理调解,无须上诉官府。

妇女的地位低于男子,寡妇可以继承财产,如果再嫁就不能享受。

家庭结构有小家庭,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一般情况下,人口较多的人家到儿子长大成婚后就分开居住。

解放前有的地区分家时,家中的财产必须先留父母的“养老田”和未嫁姑娘的“姑娘田”,其余田地、房产按子均分。

若遇绝嗣人家,财产则由亲属继承。

分家后,父母大多同满子(幼子)居住,以便帮助照料家务,有的也乐意和喜爱的儿子居住。

父母对儿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儿子对父母有赡养、安葬的职责。

解放前,青少年缔结婚姻几乎全由父母包办,很少有婚姻自由。

由于包办婚姻导致早婚习俗,往往订婚较早,有些在幼儿时就已订了婚约,俗称“背带亲”。

结婚年龄多在十三四岁至十七八岁,也有在十一二岁就结婚的。

因年龄太小,一般由族中伴娘相陪到舅家拜祖后,住两三天即返娘家。

婚期由伴娘陪着同吃同住。

婚后回门一去数年,直到十七八岁,在农忙季节或丈夫家族中的婚丧喜事时,才由夫家姐妹接回来帮忙,以此往返,直到怀孕或其他原因才长住夫家,俗称“坐家”。

婚姻的缔结,分为“开口亲”、“杀鸡”、“订亲”、“结婚”四个层次。

先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获得同意后,男方就带一些礼物去“合八字”,此为“开口亲”;第二次由男方带鸡、酒、糖等礼物送到女家,女方请来亲友庆贺。

因礼物以鸡为主(全为双数),故称“杀鸡礼”;第三次由男子带酒若干壶、公鸡若干只、猪腿肉一只、猪肉一桌(或整猪一头)、鞭炮、红烛二对、聘金若干元等去女方家,请来亲友庆贺,此称“订亲”;结婚日期,男家指定两名男青年前往女家接亲,届时女方村中孩童云集村外,用苦栋子、稀泥、水枪等投掷接亲者,名曰“打报古”。

“报古”乃男性接亲者的布依族语称呼。

“报古”任务是抢回女家备好的两个大糯米粑粑带回男家供祖,接亲即告完成。

各族婚俗——布依族习俗与婚俗

各族婚俗——布依族习俗与婚俗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个较⼤的少数民族。

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

过去没有本民族⽂字,⼀直使⽤汉⽂,1956年中国政府为布依族创制了拉丁字母拼⾳⽂字。

布依族的⽂化艺术绚丽多彩。

传统舞蹈有《铜⿎舞》、织布舞》、狮⼦舞》、《糖包舞》等。

传统乐器有唢呐、⽉琴、洞箫、⽊叶、笛⼦等。

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喜爱的剧种。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

由农家⾃已纺织的布依⼟布久负盛名。

近年来,专门⽣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产品远销东南亚、⽇本和欧美等地。

男⼦喜穿对襟短⾐、长裤、包头⼱,妇⼥穿右衽⼤襟⾐,着长裤或褶⼦裙,戴银质⼿镯、⽿环、项圈等⾸饰。

布依族喜欢依⼭傍⽔聚族⽽居,⼀般是⼗⼏户或⼏⼗户为⼀寨,也有上百户⾄⼏百户的。

住房有"⼲栏"式楼房、平房和⽯板房,特⾊的是⽯板房。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三"(或三⽉⼗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枫⾹叶等各种植物⾊素把糯⽶染成五颜六⾊,做花糯⽶饭招待客⼈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布依族很多未婚男⼥青年通过吹⽊叶、对歌订终⾝,然后男⽅便托媒⼈到⼥⽅家说亲。

⼀经定亲后,⼥⽅家要请亲朋好友吃定亲酒。

婚前两、三天要由男⽅家送半边猪⾁,⼀只公鸡和鸭,⼀壶⽔等给⼥⽅家,⼥⽅家也须杀猪办"嫁⼥酒"待接亲客⼈。

过去新娘在结婚后需在娘家住⼀、⼆年后才住夫家。

“浪哨”和甩“糠包”"浪哨"即谈情说爱的意思。

布依族青年男⼥谈情说爱的主要⽅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

在布依族青年男⼥中,凡是不会唱浪哨歌的,就很难找到对象。

他们兴⾼采烈浪哨时唱的歌,有初识、试探、赞美、热恋、盟誓、相恋、送郎、苦情、逃婚等九种。

"浪哨"活动,⼀般是在过节赶集的⽇⼦⾥进⾏,平时是各⾃在家从事农活或其他事务。

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婚俗文化(这些婚俗一定要注意)

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婚俗文化(这些婚俗一定要注意)

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婚俗文化(这些婚俗一定要注意)荔波是中国最大的布依族聚居地之一,布依族总人口12万,占全县17万人的70%,占全国布依族人口300万的4%全县17个乡镇有16个乡镇均有布依族居住。

要说马上过年了,很多的人就开始开头头疼了:压岁钱、红色炸弹那是少不了的,既然少不了,那我们就了解一下这布依族婚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吧。

布依族是一个含蓄而浪漫的民族,是奔流在春天山野的一泓溪水,是绽开在高原幽谷的一朵荷香。

绮丽的山川给了他们以激情,也给了他们柔婉与温馨。

他们的婚恋像他们的情歌一样充满情趣,精彩迷人。

跳花坡:每年的六月六,荔波的布依族都要举行跳花坡(又叫“六月桥”或“赶花坡”)。

这天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宽裤脚,春风满面来到花坡寻找心上人。

姑娘们也打扮得象花儿一样,希望在歌会上找到自己的所爱。

跳花坡多选在碧绿如茵的草坪上进行,少男少女们谈情对歌,在山坡上撒下爱情的种子。

节日结束后的第一天,荔波、独山一带的布依族还要举行一种叫“牵羊”的活动,意思是订婚约。

小伙子把姑娘带回家中,让姑娘看看自己的家境,以决定彼此的终身大事。

可是,害羞的布依姑娘怎会踏进男家的门槛?大多选择在远处的林木或花丛中偷偷看一眼,就带着幸福的微笑离开了。

布依婚礼:婚礼是布依族最为隆重的庆典仪式。

荔波布依族婚礼源远流长,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仪式——舅舅(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背着盖头帕的新娘出门前,新娘要背对堂屋反手扔一把筷子在地,寓意快快乐乐出嫁。

随后舅舅背着新娘,跃过摆在大门坎前的马鞍,寓意祝福新娘平安。

背到房檐下,新娘拿起预先放置在檐下的竹竿,往屋檐口戳三下,寓意对父母的依恋。

最后舅舅背着新娘,在伴娘的红纸伞下,踏着唢呐和长号的音乐,朝着新郎的村寨走去。

讨“八字”:荔波、独山一带接亲要讨“八字”,这天接亲的队伍在押礼先生的引领下,挑着红纸包扎的猪腿肉,几罐米酒、一只公鸡新衣新被和四个用红颜料写着“鱼水合欢”的大糯米粑,一路吹吹打打来到新娘家。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都有哪些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都有哪些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都有哪些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和云南省。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是布依族人民传承了几千年的生活智慧和文化积淀。

以下将详细介绍布依族的礼仪文化。

布依族的婚礼文化是其重要的礼仪文化之一、在婚礼前,布依族人家要派人去提亲,男方要送一些贵重的礼物表示诚意,女方要用布依族传统的各种织物来覆盖婚车和婚床,以示接受男方的求亲。

在婚礼当天,男方要带上植物表示他们的决心和坚贞不渝。

在结婚仪式中,男方要扛着女方进入新房,然后女方要拔男方身上的云南细布,象征两人决心永不分离。

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妇要回到女方的家中,由女方的父亲亲自接受新娘,还要进行盖糕仪式。

布依族的生日文化也非常重要。

布依族人认为生日是一个人一年一度的庆典,因此对生日的庆祝非常重视。

在布依族的传统生日庆祝仪式中,家人和朋友会聚集在一起,共同祝贺寿星。

在庆祝过程中,人们会为寿星表演传统舞蹈,唱布依族歌曲,还有祝语、赞歌等等。

同时,还会准备丰盛的宴席,以示尊重和祝福。

除了婚礼和生日,布依族的葬礼文化也非常重要。

布依族人对死者的葬礼非常庄重,认为只有进行得很好的葬礼,才能使死者的灵魂安息。

在布依族的葬礼仪式中,家人和朋友会齐聚一堂,传承由古至今的葬礼仪式。

葬礼当天,亲朋好友会为逝者送行,并为逝者祈福。

随后,家人会养活一头牛,然后在一年后再把牛杀掉,以示对逝者的追念和纪念。

此外,布依族的节日文化也是他们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长花节”、“龙船节”、“慰僧会”等。

在节日期间,布依族人会进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比如在“长花节”上,人们会在田地里举行传统的唱歌、跳舞、击鼓等表演,以及品尝布依族传统的美食。

而在“龙船节”上,人们会举行龙船竞赛和龙舞表演,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和丰收。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是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代表了这个少数民族的智慧、情感和信仰。

通过研究和传承布依族的礼仪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这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布依族的婚姻习惯

布依族的婚姻习惯

布依族的婚姻习惯布依族是祖国大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以后各代有“西南蛮”、“蕃”、“仲家蛮”、“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

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

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有人还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日布依族可能有渊源关系。

布依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布依族的婚姻习惯更是与众不同。

布依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宗同姓之间不通婚。

解放前,有钱人家有娶妾习俗。

婚姻缔结,先由男方请媒人向女家说亲,女家同意后,男家就请人带鸡、酒、糖等礼物去女家合生辰八字,叫“开口亲”或“定亲”。

定亲后,在结婚前向女方送聘礼金时,男家除送百元左右(须是双数)的彩礼外,还须带鞭炮一串,喜烛一对,酒两壶,糖若干封,猪大腿一只(约30斤左右),猪肉一方,鸡一对,由男家长辈四人或六人送去。

女方家请寨上亲友庆贺,席间酒碗常满,边喝边斟,但不可喝醉,称吃聘金酒,女家将嫁女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送给男家来客带去,以便男家择日迎娶。

客去时,席上一切暂不收拾,意为桌不收,酒不干,以示吉庆有余。

布依族婚姻过去多由父母包办,几岁、十几岁就结婚,订亲时有的才一、两岁,故结婚只是一个形式,新郎、新娘不同居。

男家决定婚期后,要请两个福寿双全的老妇人,带一只鸡,两斤酒,两斤糖去女家“送日子”,女家请族中老人吃酒商议,同意后女家准备糯米打粑粑。

赶制结婚衣裙。

接亲当天,男家请村中聪明能干的小伙子(称“报古”)和一位姑娘(称“雅古”)到女方家接亲。

浅谈布依族婚俗

浅谈布依族婚俗

浅谈布依族婚俗第一篇:浅谈布依族婚俗浅谈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

据史学家考证,它“是贵州的土著民族,秦汉以前称为‘越’,东汉六朝称‘僚’,唐、宋、元称‘番蛮’,明、清至解放前称‘仲家’”。

[1]我国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等地也有布依族居住。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

“传统农民的个体家庭,存在于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网络中,亲属网络将个体家庭联系起来,使个人从属于共同体,而婚姻礼俗是形成和体现这种亲属关系的主要仪礼之一。

”[2]今年寒假,我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在我的家乡长顺县多个村寨进行了实地调查。

现对布依族婚俗及这一习俗的现状进行一些粗浅的介绍。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从前,在布依族聚居地区,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就连外出打工回来的布依族青年也要与本族人通婚。

但在布依族与汉、苗族杂居地区也有与外族通婚的,只不过通常多见布依族小伙子娶外族姑娘,鲜有布依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布依族人的婚恋观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当他们接受先进文化和思想后,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布依族与汉族、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过去增多。

布依族婚俗很讲究,从恋爱到结婚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等环节。

他们恋爱方式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

多半是男方的姊妹去说媒,称为“银雀”。

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先对一首歌。

姑娘不同意则回歌谢绝;如若称心则走出人群,与男子去附近山上对歌。

这一活动布依语称为“浪哨”。

“‘浪哨’翻译成汉语就是谈情说爱的意思,它是布依族青年男女交朋友、谈恋爱的一种特有的社交形式。

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

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

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布依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包括婚姻观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布依族群体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为文化在不同地理和社会环境中有所演变。

一般来说,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重视:布依族一般注重家庭观念,婚姻被看作是家庭和社会的一种重要纽带。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联姻,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姻。

2.亲密与尊重:布依族男人通常注重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尊重。

传统观念中,夫妻之间应该相互扶持,共同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3.父权制:在一些传统的布依族社群中,存在一定的父权制度,即家庭中男性的地位相对较高。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现代观念的渗透,一些家庭也开始更加注重男女平等。

4.婚礼仪式:布依族的婚礼通常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包括丰富的婚礼仪式和习俗。

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结合的仪式,也是家族团结的象征。

5.婚姻责任:布依族男人一般会对婚姻负有责任感,包括对家庭的经济责任和对妻子及子女的关爱。

需要强调的是,个体的婚姻观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域、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

因此,在讨论特定族群的婚姻观念时,要考虑到多样性和复杂性。

布依族结婚风俗

布依族结婚风俗

布依族结婚风俗布依族的结婚风俗是中国婚俗文化中的珍贵一景,蕴含着布依族传统生活的记忆。

布依族结婚习俗,有其独特的规则和习惯,与其他民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布依族的结婚流程通常由三个步骤组成:求婚、订婚和结婚。

求婚是由男方已进贤族的家庭派人给女方的家庭接话,表明男方的家庭有意结婚,接话人往返奔波不断,耗时至少一个月,在此期间,双方家庭要进行沟通,确定双方的婚礼日期、婚宴方案、新娘的聘礼等。

订婚的时候,男方要带上聘礼,去到女方家给女方父母献上,表示男方家庭的诚意,以彰显未来男方给女方和家庭的责任和承诺。

结婚后,新人要随礼物、传统祭祀、宴请及歌舞等典礼来表达由衷的热情和祝福,并且举行一场热闹非凡的宴会,新郎新娘表演“正面”仪式,宣布结婚的消息,接着就开始了婚礼的酒席,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热闹非凡,更有祝福新郎新娘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的话语。

布依族的婚礼仪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些习俗和仪式在年代久远的今天也保留下来。

例如,在布依族的婚礼上,通常要有一个鼓手,他的职责是使婚礼更加热闹,在婚礼期间,他要不断弹奏鼓,让婚礼更加活跃,他也会用仪式的歌曲和舞蹈来表达对新郎新娘的祝福,以此来共庆新人的喜结良缘。

此外,还有一些聚会的仪式,新人要在聚会期间,向宾客敬酒,表达对客人的礼节,这是一种表达友谊的方式,也是布依族婚礼上离不开的组成部分。

布依族结婚风俗以民族特色为设计,让婚礼更加丰富多彩,营造出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氛围。

在布依族婚礼上,新郎新娘还会穿上传统的布依服装,现场被洋溢着热情和欢乐的气氛包围,新婚夫妇也会唱歌跳舞,以此表达他们的热情和喜悦。

婚礼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两个家庭结合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一种社会仪式和一种宗教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风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婚夫妇也得到了家人朋友的祝福,而新婚夫妇也将守护这份真挚的爱情,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以此为了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

布依族对婚俗的重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婚礼象征的美好和隆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族婚俗文化浅谈(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 2005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张波【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文化力量的冲击。

各民族传统文化正日渐消亡,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迫切的任务。

婚姻习俗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而布依族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但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在惠水县好花红乡的实地调查,对布依族婚俗的过程,表现形式,以及这一习俗的当代现状等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布依族婚俗文化Culture Customs BouyeiGuizhou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of China National Culture Institute2005 Minority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Zhang bo【Summary】China is a long history and many ethnic country. With modern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cultural impact strength。

Various ethnic groups is becoming the demis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s outstanding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Marriage custom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Bouyei as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China and a large minority, in the unique customs and culture,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of the more obvious problemsT。

his artic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a good bonus Huishui County Rural Bouyei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process of customs Bouyei, manifestations, and A contemporary practices such as the status quo of shallow。

【Key words】Buyi Cultural Wedding Customs一、布依族总体情况布依族是云贵高原南部土著居民,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密切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我国的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等地也有布依族居住。

布依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尤其喜欢食糯食。

副食喜欢酸菜、酸鱼等,布依族人民非常好客,重情义,讲信用。

在布依族人家做客备受优待。

布依族大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很少出现单家独户。

布依人喜欢住楼房,房子一般分为三层:底楼饲养牲畜,放农具和储存杂物;二楼住人;三楼堆放粮食。

布依族同胞居住干栏式的房子,也有一些地区用石块筑墙,石板当瓦,修建石头房。

①二、贵州布依族婚俗情况在布依族聚居地区,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就连外出打工回来的布依族青年也要与本族人通婚,但在布依族与汉、苗族杂居地区也有与外族通婚的,只不过通常多见布依族小伙子娶外族姑娘,鲜有布依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

而当布依族姑娘接受先进文化和思想后,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布依族与汉族通婚的现象较过去增多,在汉族接受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逐渐了解汉族文化习俗的条件下,双方走到一起是可能的,她们的婚恋观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建国前,婚姻的缔结几乎全由父母包办,很少有婚姻自由。

由于包办婚姻导致早婚习俗,往往订婚较早,有些在幼儿时就订下婚约,俗称“背带亲”。

大多在十三四至十七八岁,也有十一二岁就举行结婚礼仪。

因年龄太小,会由伴娘相陪到男家拜祖后,住两三天即返回娘家。

酒期由伴娘陪着同吃同住。

婚后回门一去数年,直到长至十七八岁,在农忙季节或婚丧喜事,才由夫家姐妹接来帮忙,夫妻开始同居,如此往返,居住时间越来越长,最后长期住在夫家。

各地的婚俗,有骑马坐轿的,有步行的。

无论哪种形式,一般都有族中姊妹陪送,称之为“伴娘”。

路上打伞步行,新娘当天不直接进男家,先于附近亲友家住下,次日清晨选取吉时登门拜祖。

布依族同宗同姓不能通婚,异姓亲戚中不是相同辈份也不能通婚。

有些地区几个姓氏之间不能通婚,如镇宁扁担山的马、卢二姓。

据说很早以前是同宗同姓,所以不能结亲。

布依族恋爱方式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

多半是男方的姊妹去说媒,称为“银雀”。

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先对一首歌。

姑娘不同意则回歌谢绝;如若称心则走出人群,与男子去附近山上对歌。

布依语称为“浪哨”。

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结过婚的也可以参加。

这与布依族古老的婚姻制度有关,因为早婚和“‘不落夫家’”实际上只是订婚。

②所以参加“浪哨”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已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

布依族的婚姻从恋爱到结婚过程很讲究,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他必须找第三者做中介,有的则由自己家姐或嫂子介绍。

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感,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找媒人去女方家,并送酒、粑粑、肉一类的礼品。

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校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布依族大部分地区已经革除这一风俗。

布依族从恋爱到结婚具体经历以下几个过程:1、“浪哨”“‘浪哨’翻译成汉语就是谈情说爱的意思,它是布依族青年男女交朋友、谈恋爱的一种社交形式。

”③布依族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是对歌,通过活动来认识、了解对方,增进双方的友谊和感情,为找到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打好基础。

总之,过去凡是唱不来浪哨歌的青年男女就很难找到对象。

浪哨一般是在赶场天、节日期间或走亲访友的时候进行。

不过最热闹的是在赶场天,男女青年相遇时相互对唱情歌试探对方是否有配偶,如果一方已有的话,那只是炫耀一下歌才活跃一下气氛而已。

如果对方没有配偶,便可以谈感情。

姑娘如果看不上对方,便以歌词婉言谢绝。

若一见钟情便相邀在田间地头继续唱歌。

贵州各地的浪哨歌内容包括“问姓歌”、“盘问歌”、“爱慕歌”、“思念歌”等等。

④2、“问亲”浪哨认识的男女青年,由男方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如果八字符合,就可以请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因为男女有约在先,所以女方很快就会同意。

3、“认亲”一切事宜办妥后,男方家就会选一个好日子去女方家认亲。

去的人数多是妇女。

礼物有糖、酒、烟之类,带去的数量多少要视女方家的人口而定,女方家则对来认亲的人热情招待,双方认识后,开始改称亲家,并唱“亲家歌”。

4、“报日子”定亲后,男方家会根据男子的生辰八字,请来族中有威望的人来选良辰吉日,再通过媒人转告女方家。

女方家同意后,男方家又再请几个长辈去“报日子”,女方家也会请一位德高望众的老人作陪。

吃完饭,男方请去的老人会说“过几天是个好日子,你们过来吃一顿。

”报日子一般会提前几个月,意思是叫女方家做准备。

5、“接亲”俗称“办酒”。

它是布依族婚俗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在接亲的头一天,女方家会把嫁妆放在房间里让亲戚朋友观看。

男方家会请两个聪明伶俐的漂亮小姑娘跟着去迎娶新娘,并带去粑粑、肉等食品。

程序和汉族的基本相似。

在新娘家吃完酒席后,就可以把新娘接回新郎家。

三、贵州布依族各地婚俗情况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婚俗情况虽然大同小异,但每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地区: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荔波县的“猜八字”在荔波,布依族青年男女的婚姻,特别讲究生辰八字的搭配。

虽然接亲前,男女两家都核对过“八字”,但在接亲时,男方家还得再次取走女方的生辰八字。

根据当地风俗,新郎迎娶得新娘,又取得新娘的生辰八字,这样的婚姻才和谐美满。

为了增强婚礼气氛,男方家去迎娶新娘时,女方家便在自家门口摆张大桌子,桌上面摆八个大碗,每个碗都装满自家酿造的米酒,而八碗酒的碗底只有一只藏有新娘的“八字”。

男方请来的接亲人开始猜“八字”时,如果猜不到藏有“八字”的那只碗,就必须把碗里的酒喝完,直到猜到为止。

所以男方家在选接亲人的时候特别慎重,此人不光要口才好,还有酒量大,更关键的是要会调节气氛,他会在“猜八字”阶段扮演起“小丑”的角色,装出种种滑稽样,引起大家的欢笑,使婚礼达到高潮。

(2)惠水县的“坐家”在惠水的一些布依族聚居地区,布依人结婚后,男女双方并不同居。

新娘嫁入男方家后,就开始帮忙操持男方家务,白天种田务农,晚上织麻纺纱,就算到深更半夜也从不主动进洞房,若男方家有姐妹就和她们睡,没有的就挤着婆婆睡。

这时,婆婆便想各种办法把新娘送进洞房。

不管新郎满意不满意,都这样做。

三、五天后新娘回去娘家。

这种生活,直到新娘身怀有孕才算结束。

怀孕后,新娘才在男方家定居,称为“坐家”。

2、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南北盘江地区的“丢糠包”位于南、北盘江沿岸的布依族村寨的男女青年在各种社交活动中都有“丢糠包”的习俗。

“糠包”顾名思义就是把谷糠放在一个颜色鲜艳的袋子里缝合而成的荷包。

在浪哨活动中,几个女青年拿着各种颜色的糠包站成一排,丢向对面站着的自己中意的小伙子。

哪个小伙子得到糠包,就可以和丢糠包的这个女子结为朋友。

那些早就情投意合的男女青年们,由于平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不敢光明正大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这样的社交方式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

(2)兴仁一带的“赶表”“赶表”是布依族男女谈情说爱最流行的一种社交方式,以对歌为主要形式。

通过唱歌来认识、了解对方,增进感情,而选择自己的伴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