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各种布置示意图
矿井巷道布置-2
3) 煤、岩巷垂直布置的优越性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改革后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 除克服了传统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的种种弊端外,还显 现出以下优越性: (1) 煤岩垂直布置比煤岩平行布置,采区掘进率降低 15~2Om/万t,其中岩巷掘进率降低11~14m/万t。 (2) 由于在采区内回采顺序由跳采改为阶梯式接替,接 替综采工作面铺设胶带输送机的运输顺槽在实体煤一侧 掘进,便于大断面煤顺槽的维护。
③ 采区生产能力提高。采区生产能力基本上是采区内回 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总和。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回采工作 面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3) 巷道布置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扩大采区尺寸,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 采等手段,对采区巷道系统进行合理化、规范化改革后, 采区岩石集中巷布置方式的主要缺陷是: ① 岩巷掘进率太高,采准巷道的岩巷掘进率一般在25m/ 万t左右。 ② 采区上山至工作面平巷需经过两个坡度270的联络巷, 系统复杂、占用设备多,效率低。 ③ 下部的岩石集中巷要受上部3个分层上下相邻采煤工 作面的6次采动影响,岩石集中巷维护条件差。
② 取消与煤层平巷平行重叠布置的采区轨道岩石集中巷 和胶带输送机岩石集中巷。
③ 在采区的上部布置采区的岩石轨道运输巷,与各组中 间上下山相联通;在采区下部边界布置岩石疏水巷;距 切眼60~80m内侧布置边界疏水岩石巷道并联通采区上 部的岩石轨道运输巷和采区下部的岩石疏水巷,构成一 个大回路和几个分组小回路,以使煤流、通风和疏水等 形成系统。解决采区内各岩石巷道的独头通风问题。
山和岩石集中巷布置模式为原型,通过扩大采区尺寸, 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采等手段,对采区进行 合理化、规范化改革。改革后的巷道系统适应初期综采 开采的需要,回采巷道维护良好,安全生产设备完备、 可靠,很快移植到新建井的设计。
第六章采区设计
( 3 ) 煤柱尺寸
两上山间为20m煤柱,上山两侧各20m煤柱,采区边界每边5m,上部边界煤柱 10m,区段间小煤柱4m护巷(生产中可回收)。 (4)采区回采率
C采=
实际采出煤量 工业储量
100%
=(204 15.84) 95%=87.6% 204
20 20 2 10 450 10800 2.41.35 10800 10 4501.81.35 158355(t)
采区服务年限:
T Z C 204 15.8495% 6a
A
30
式中:Z——采区储量,万t; C——工作面回采率; A——采区设计年产量,万t。
三、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
1 、采煤方法选择
常用的采煤方法有走向长壁采煤法、倾斜长壁采煤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优点:便于联合上山布置,可加大采区开采强度,利于两层煤搭配 开采,利于通风管理及提高机械化水平。
缺点:巷道掘进工程量较大,采区投产时间长(相对于倾斜长壁采煤法)。
倾斜长壁采煤法优点:道布置简单,投产快等优点,
但针对本采区地质条件:煤层倾角16°,倾斜长壁开采有困难,而且通风系统管 理 困难及不利于实现机械化。
第四节 采区方案设计实例
一、采区地质特征
该采区位于××矿右翼,东以 落差15m的F20-1断层为界,西以 人为边界与五采区相邻。地面标 高+140m,煤层露头距地表30m 左右(采区上部边界),一水平 位于-15m。采区平均走向长 800m,平均倾斜长450m,面积 360000m2,工业储量204万t,如 图所示。
A (h1 h2 )l 300P CK 1.05
(1.8 2.4)1443001.61.35 0.95 0.951.05 37(万t)
41103采煤工作面切眼五图一表
5-7
1.0
0.6
3
1.5
4.5
0.675
2
周边眼
8-18
1.0
0.45
11
1
11
1.65
3
底眼
19-23
1.0
0.5
5
1
5
0.75
4
合计
23
23
28.5
4.275
说明
以上是按全煤设计,遇地质变化或在全岩巷道时,可适当调整.
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工序检查
工序 班次
时间(分)
工序
名称
工序所需时间(分)
重车由迎头→41103运输巷→14上山→-76m运输大巷→主井→地面。
详见附图:运输系统示意图:
避灾路线
若迎头发生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时,施工人员应按如下路线进行撤离并熟悉各避灾路线:
1、若迎头发生水灾时,施工人员应按如下路线进行撤离。
施工迎头→41103运输巷→14上山→-76m运输大巷→主井→地面。
41103采煤工作面切眼平面位置图
巷道支护断面图
装药结构示意图
炮眼布置三视图
爆 破 说 明 表
炮眼
名称
炮眼
编号
眼深(m)
眼距(m)
抵抗(m)
装药量
角度
爆破顺序
爆
破
方
法
备
注
眼数个
每孔装药量块
总装药量
总装重量(Kg)
水平
竖直
左
右
仰
俯
掏槽眼
1-4
1.2
1.2×0.6
4
2
8
1.2
采煤工作面通风
(三)有害成分 1.瓦斯(CH4)
一般的工作面都采用上行通风的工作方式,下行通风采用 的较少,与上行通风相比,下行通风有如下特点: (1)采煤工作面进风流中煤尘浓度较小; (2)采煤工作面的气温可以降低; (3)不易出现瓦斯局部积聚。
但是,下行通风的缺点是:工作面运输平巷中设备处在回 风流中;一旦工作面发生火灾时控制火势比较困难;当发生煤 与瓦斯突出事故时,下行通风极易引起大量的瓦斯逆流而进入 上部进风水平,扩大突出的涉及范围。
采煤工作面一般采用的通风方式有反向通风、同向通风及对拉工作面通风 等三种方式。 (一)反向通风方式
这种通风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巷与回风巷的风流流动方 向相反,平行流动。常见的有U型、H型通风方式。我国的多数长壁采煤面,采 用该通风方式。
其优点是:由于进回风路之间是实体煤,所以采空区漏风小。 其缺点是:工作面上隅角附近,由于风流速度很低容易积聚瓦斯,影响安全 生产。 (二)同向通风方式 这种通风方式的特点是:工作面的进风巷与回风巷中的风流同向平行流动。 常见的有Z型、Y型通风方式。 其优点是:利用采空区漏风,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带到工作面回风巷的风流 中,从而避免采空区瓦斯涌到工作面或在工作面上隅角积存。 其缺点是:采空区漏风较多,容易引起自然发火。 (三)对拉工作面通风方式 对拉工作面是由三条巷道构成的工作面通风系统,根据进回风顺槽的分配 情况,它可分为两进一回或一进两回的两种通风方式。常见的有W型。 这种通风方式与上两种相比,具有通风量大、阻力小和采空区漏风少等优 点。 其缺点是:对拉工作面中总有一面存在下行通风。
第五章 采煤方法
一、单一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区巷道构成:
1、采区上山
2、区段平巷、开切眼
3、采区车场 4、采区石门 5、采区硐室 6、辅助巷道
(二)采区巷道的掘进顺序
(三)采区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运料和排矸系统 3、通风系统 4、供电系统 5、压气和安全用水系统
第四节 盘区与条带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三)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
(1)单架一次顺序式(单架连续式),适用不稳定顶板, 应用比较多。 (2)分组间隔交错式:移架速度快,适用于顶板稳定的 高产综采面。 (3)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适用地质条件好,日产量大 的综采面。
(四)液压支架的支护方式
1、及时支护:割煤—移架——推溜 2、滞后支护方式:割煤—推溜—移架
2、按放煤窗口的位置,分为高位、中位、低位放煤方式
3、单输送机、双输送机。 五、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 (一)工艺过程 采煤机割煤——移架——推移前部溜——移后部溜—— 放顶煤(两采一放,三采一放),顺序放煤或隔架轮放。坚 持“见矸关门”的原则。
(二)放煤步距
两采一放或三采一放,放煤步距与循环进刀量成倍数关
指循环进度和昼夜循环次数的总称。
1、循环进度:采煤机的截深。0.5—0.8m。 2、昼夜循环次数 3、正规循环作业:用循环图表来表示。 4、正规循环率:
(二)作业形式
指一昼夜内采煤班与准备班在时间上的配合方式。
1、两采一准。 2、边采边准 3、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 4、三采一准:
5、四班交叉三采一准
正悬臂
迈步式走向台棚支护;
基本支架加走向台棚支护。
2、采空区处理
(1)全部跨落法
工作面最大控顶距: 工作面最小控顶距: 放顶距: 一般采用“三五”排控顶或“三四”排控顶。
15091作业规程.
河南煤化焦煤集团古汉山矿1509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施工单位:编制单位:编制人:编制时间:2014年3月4日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周围的采掘情况及其影响1、15091采煤工作面位于一水平、15采区,标高(最高-403m、最低-448m),几何尺寸(走向长度1035m、倾向长度137m、面积141795m2),该工作面位于15采区轨道上山东翼下部,下部为大巷保护煤柱,上部与已开采的15071工作面相临,东部为17采区未采区。
2、地面相对位置:工作面位于吴村镇东北。
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第 - 1 - 页共 146 页第二节煤层情况1、煤层厚度:15091工作面煤层最薄3.9m,最厚5.7m,平均厚度5.0m,变异性系数15%。
2、煤层产状:该工作面煤层最大倾角15°,最小倾角12°,平均倾角13°,煤层角度变化不大。
表2 煤层赋存情况表第三节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分类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第 - 2 - 页共 146 页图1 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第四节地质构造及其对回采的影响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1509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时,揭露1条F1513正断层,回风巷里段800-950m顶板破碎,煤层起伏较大,淋水严重。
断层产状特征如下表:表4 断层产状特征表二、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无。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
无其它因素对回采造成影响。
图2 运输巷、回风巷、切眼素描图第五节水文地质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回风巷里段(800-950m)顶板滴淋水较严重。
根据15091已施工的底板注浆加固钻孔资料,主要含水层是L8灰岩水,L8水压为3.5Mpa,隔水层厚度为28-35m,平均31m,P/M值0.129,第 - 3 - 页共 146 页具有突水危险,并且该地区L8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赋水性强,存在L2灰岩补给L8含水层的现象。
_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采煤工作是煤矿井下生产活动的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煤炭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煤方法也在发展变化。
采煤方法的种类繁多,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因素很多,其选择和运用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矿井的生产安全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合理的采煤方法应能满足采煤工作的安全、高产、高效、煤质好、成本低和煤炭采出率高等基本要求。
采煤方法概述一、采煤方法的概念采煤方法包括采煤工艺和采煤系统两项内容,为正确理解采煤方法的涵义及其生产过程,首先了解有关采煤方法的基本概念。
(1)回采工作——在采煤工作面内,为采取煤炭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称为回采工作。
回采工作可分为基本工序和辅助工序,基本工序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处理。
此外,通常还需要进行移置运输、采煤设备等工序,除了基本工序以外的这些工序,统称为辅助工序。
(2)采煤工艺——由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和采用的机械不同,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
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
(3)采煤系统——在采区(盘区)或条带等开采单元内,准备和采煤巷道的布置以及按其建立运输、通风等生产系统的总称,称为采煤系统。
(4)采煤方法——是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两者相互影响和制约,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可有不同的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相配合,从而构成多种多样的采煤方法。
二、采煤方法的分类按煤炭开采方法的明显特征分,采煤方法可分为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方法。
目前我国煤炭的开采方法是以井工开采为主,关于采煤方法的概念及内容,皆指井工开采而言。
在井工开采中又可分为壁式体系及柱式体系两大类。
(一)壁式体系采煤法一般以长工作面采煤为其主要特征,产量约占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95%以上。
根据煤层厚度及倾角的不同,开采技术和采煤方法也有较大区别。
对于薄及中厚煤层,一般是按煤层全厚一次采出,即整层开采;对于厚煤层可将其划分为若干中等厚度(2~3m)的分层进行开采,即分层开采,也可采用放顶煤整层开采。
关于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规范的意见
关于规范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的通知各采掘区队:经会议研究,决定对金鸡滩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进行规范,各工作面现场必须尽快更换新图板,具体要求如下:一、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内容:1.采煤工作面“五图一表”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供电及监测通信系统图,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设备布置图,支护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2.掘进工作面“五图一表”为:A.综掘工作面:巷道平面布置图,避灾路线图,巷道支护平、断面图,通风系统图,断面截割轨迹图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B.炮掘工作面:巷道布置图,施工断面图,炮眼布置三视图,避灾路线图、爆破说明书(表)、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二、采掘工作面现场牌版规定1.现场牌版尺寸规定为:每张图板长×宽= 1500×1000 mm。
2.必须保证图文清晰,内容齐全、正确,便于观看。
3.牌版材质不锈钢框架,铝(塑)板底板,外贴防水反光贴纸。
4.更换工作面时,只更换防水反光贴纸。
5.工作面开门200m以内可用临时牌版,三、现场牌版内容规范1.采煤工作面区队简介、工作面简介继续沿用现有样式,采煤工作面共4张牌版,内容如下:第一张:内容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
顺槽单巷长度超过3000米时,从中间断开分两段上下布置。
第二张:内容为供电及监测通信系统图。
移动变电站供电系统图(A2)和固定变电站供电系统图(A2)在上,监测通信系统图在下布置。
第三张:内容为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巷道中间可打断。
通风系统图在上,避灾路线图在下。
第四张:内容为设备布置图,支护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设备布置图在上,支护示意图(A2)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A2)在下。
2.掘进工作面A.综掘工作面区队简介继续沿用现有样式,掘进工作面共3张牌版,内容如下:第一张:内容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和工作面简介。
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在上,工作面简介在下。
第二张:内容为巷道支护平、断面图,断面截割轨迹图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布置课件
21
小结 一、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的布置 二、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的作用
作业 P14
2、3题
22
对于锚链牵引采煤机,在可 弯曲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 尾设有采煤机牵引链固定装 置,而对于无链牵引采煤机, 是在可弯曲刮板输送机采空 区侧槽帮与挡煤板之间设有 齿轨,牵引链和齿轨分别用 于配合锚链牵引采煤机
5
一、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的布置
和无链牵引采煤机的运行; 在刮板输送机采空区侧设有 挡煤板,挡煤板的上端有电 缆槽,用于采煤机链式电缆 夹板的拖移运行;为防止可 弯曲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 翻撬和下滑,在机头和机尾 上还设有锚固装置。
19
二、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的作用
9.喷雾泵站 喷雾泵站(如图2-2中12 所示)是供给采煤机内外喷雾 降尘及各运煤转载点喷雾降尘 压力水的动力设备。
20
二、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的作用
除以上设备外, 上顺槽中还设有承担运送设备和材料辅助运输 任务的搬运绞车或单轨吊车, 以及在倾斜角度较大时防止采煤机下 滑的液压安全绞车;下顺槽中设有供电移动变电站和配电点 , 以及 刮板输送机和转载机的监视、控制、通讯照明的集中控制台。
14
二、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的作用
4.端头支架 端头支架(如图2-2 中4、5所示)用于加强工 作面端部 ( 上下出口 ) 顶板支护的液压支架。
15
二、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的作用
5.排头支架( 或称过 渡支架 )
排头支架( 或称过渡 支架)是用于可弯曲刮板 输送机机头、机尾放置电 动机、减速箱和液力偶合 器之处支护顶板的液压支 架。它比工作面基本液压 支架滞后一个步距,顶梁长 于基本液压支架一个步距。
电子课件-《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第二版)》-A10-3488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53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21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二、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的选型
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的程序和方法
22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1. 采煤机选型 (1) 采煤机选型原则 (2) 采煤机选型主要影响因素及内容 (3) 采煤机选型方案
23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2. 液压支架选型 (1) 液压支架选型原则 (2) 液压支架选型主要影响因素及内容 (3) 液压支架选型方案 3. 刮板输送机选型 4. 桥式转载机选型 5. 破碎机选型
26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3. 综采设备几何尺寸配套 (1) 综采工作面设备纵向配套尺寸
采煤机几何尺寸 A—采煤机机面高度 C—采煤机机身厚度 D—采煤机滚筒直径 E—采煤机过煤高度 S—采煤机机槽高度 L—采煤机摇臂长度 U—采煤机底托架高度 x—采煤机下切量
αm 、βm —采煤机摇臂向上及向下的最大摆角 Mm —采煤机最大采高
段回风平巷 22—联络巷 23—上区段回风平巷 24—开切巷 25—采煤工作面
第一节
6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一、采区的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1. 采区的巷道布置 (1) 该采区巷道的布置及掘进顺序 1) 从采区运输石门 1 接近煤层处→开掘采区下部车场 3→ 轨道上山 4、运输上山 5 至上部边界→采区上部车场 6→采区 回风石门 2→形成通风系统。
47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2) 利用刮板输送机运送。 3) 利用绞车运送 ①沿煤层底板拖入。 ②沿轨道运送。 ③用导向滑板拖运。
48 第一章 综采工作面生产准备
液压支架沿轨道运送 1—临时轨道 2—平板车 3—液压支架 4—小绞车 5—刮板输送机 6—乳化液泵站 7—桥式转载机
关于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规范的意见20170924
关于规范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的通知各采掘区队:经会议研究,决定对金鸡滩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进行规范,各工作面现场必须尽快更换新图板,具体要求如下:一、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内容:1.采煤工作面“五图一表”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供电及监测通信系统图,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设备布置图,支护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2.掘进工作面“五图一表”为:A.综掘工作面:巷道平面布置图,避灾路线图,巷道支护平、断面图,通风系统图,断面截割轨迹图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B.炮掘工作面:巷道布置图,施工断面图,炮眼布置三视图,避灾路线图、爆破说明书(表)、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二、采掘工作面现场牌版规定1.现场牌版尺寸规定为:每张图板长×宽= 1500×1000 mm。
2.必须保证图文清晰,内容齐全、正确,便于观看。
3.牌版材质不锈钢框架,铝(塑)板底板,外贴防水反光贴纸。
4.更换工作面时,只更换防水反光贴纸。
5.工作面开门200m以内可用临时牌版,三、现场牌版内容规范1.采煤工作面区队简介、工作面简介继续沿用现有样式,采煤工作面共4张牌版,内容如下:第一张:内容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
顺槽单巷长度超过3000米时,从中间断开分两段上下布置。
第二张:内容为供电及监测通信系统图。
移动变电站供电系统图(A2)和固定变电站供电系统图(A2)在上,监测通信系统图在下布置。
第三张:内容为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巷道中间可打断。
通风系统图在上,避灾路线图在下。
第四张:内容为设备布置图,支护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设备布置图在上,支护示意图(A2)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A2)在下。
2.掘进工作面A.综掘工作面区队简介继续沿用现有样式,掘进工作面共3张牌版,内容如下:第一张:内容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和工作面简介。
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在上,工作面简介在下。
第二张:内容为巷道支护平、断面图,断面截割轨迹图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任务三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一、概念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也称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图或采煤方法图。
它是综合反应采煤工作面采、装、运、支、回及设备布置的设计图件。
在煤矿生产中,采煤工作面布置图是最基本的图件,它是采煤工作面验收和技术管理的主要依据。
因此,在采煤工艺设计和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时,必须绘制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常用比例为1:50、1:100、1:200。
某综采工作面布置图如图5-8所示。
图5-8 某采煤工作面布置图
二、采煤工作面布置图的图示内容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主要反映以下内容:
(1)煤层的产状要素及厚度。
(2
)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循环进度、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端面距、。
采煤工艺
大
放顶煤:在煤层底部布置
综采放顶煤采煤 工作面设备布置 实景
放顶煤采煤法的特点:
优点:
1、工作面高产高效; 2、巷道掘进率低,减少了搬家 倒面次数; 3、对煤层厚度变化及地质构造 适应性强;
放顶煤采煤法的特点:
缺点:
1、煤炭损失多; 2、煤层易自燃; 3、煤尘大; 4、瓦斯易积聚
总 结
重点: 1、采煤工艺的主要五道工序 2、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与炮采工 艺之间的区别? 3、综采工作面有哪些主要设备? 4、了解综采放顶煤工艺的实质。
1、生产能力较炮采工艺有了大 幅度提高 2、有效的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3、安全性低、工人支护及回柱 放顶工作量加大
三、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破、装、运、支、处 五道工序全部实现机械化
掩护梁
顶梁
立柱
底座
四连杆机构
综合机械化采煤 工作面布置
1、采煤机 2、刮板输送机 3、液压支架 4、下端头支架 5、上端头支架 6、桥式转载机 7、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8、配电箱 9、移动变电站 10、设备列车 11、泵站 12、喷雾泵站 13、绞车 14、集中控制台
作业形式:是指采煤工作面在一 昼夜内生产班与准备班的相互配合关 系。 作业制度:“三八制”“四六制”
(1)“两采一准” (2)“三班采煤、边采边准” (3)“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 (4)“四班作业、三采一准”
四、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
一个高度为2~3米的综采工作面,用 常规方法进行回采,利用矿山压力的 作用或辅以人工松动的方法,使支架 上方的顶煤破碎成散体后,从支架后 方的放煤口放出的一种采煤方法。
我国常用的采煤工艺有:
一、爆破采煤工艺(炮采) 二、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普采) 三、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综采) 四、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放顶煤)
煤矿制图标准
煤矿制图标准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新版煤矿制图标准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标准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规定”或“应按……执行”。
制订说明《煤炭矿井制图标准》(GB50593-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7月15日以第677号公告标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本标准,《煤炭矿井制图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读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录1 总则为规范煤矿矿井采矿专业工程制图规则,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适应煤矿矿井建设需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矿井各阶段采矿专业工程制图。
煤矿矿井采矿专业工程制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图纸幅面表图纸基本幅面尺寸图图纸幅面注:1、粗实线所示为基本幅面;2、细实线、细虚线所示为加长幅面图框格式(a) X型(b) Y型(图中1应为5)图图框格式1—纸边界线;2—图框线;3—周边;4—会签栏;5--标题栏表基本幅面图框尺寸加长幅面的图框尺寸,宜按所选用的基本幅面大一号的图框尺寸确定。
标题栏1更改区宜由更改标记、数量、修改和批准者签名和日期等组成。
2签字区宜由设计、审核、审定签名和年月等组成。
采煤工艺设计与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采煤工艺设计与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12目录绪论 (2)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5)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5)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7)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9)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4)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4)第二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9)设计总结 (20)参考文献 (22)附表3绪论一、设计目的(一) 初步应用<煤矿开采学>课程所学的知识,经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煤矿开采学>课程的理解。
(二) 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三) 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一) 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区、盘区或者带区自上而下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煤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区、盘区或带区走向长度2100米,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埋深较浅,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K2和K3煤层属中硬煤层,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
4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板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二) 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8°,阶段倾斜长度1200m。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阶段倾斜长度1000m。
三、课程设计内容(一) 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二) 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
四、进行方式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煤矿开采学>所学的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