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

合集下载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社会组织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W《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的公共关系》。

揭丑运动:19实际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的“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着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交际型公关: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

CS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协助建立与维持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传播、了解、接受与合作的渠道;参与问题与纠纷的处理,协助管理当局对民意保持灵通及采取反应;解释及强调管理当局为公众利益而服务的责任;协助管理当局顺应并有效地利用变化着的环境,担任早期预警系统的角色,协助预测未来趋势;以研究工作及合乎道德的正确沟通技术为主要工具。

(或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自身形象,通过传播、双向沟通手段和活动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或是社会组织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运用有效的传播、沟通手段,谋求公众对本组织的了解、信任、好感、支持和合作,在公众中树立其良好的组织形象,从而获得共同利益的一种经营管理艺术。

)(或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或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找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管理、形象塑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2、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思想意识。

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们意识到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或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它不仅指导者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3、揭丑运动:揭丑运动表现为大批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利用新闻媒体介对资本家进行强烈的抨击。

他们通过发表揭丑文章,并配有大量的社论和漫画来谴责企业丑行,与工人运动相配合,而给许多大企业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的运动。

4、爱德华•伯尼斯:他是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创作了第一部研究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公共舆论之形成》。

在这本书中,他对公共关系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之形成一整套理论。

他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根本原则,主张一个企业或组织在做出决策之前,就应首先了解公众喜好什么,需要什么,在确定公众的价值取向以后,再有目的地从事宣传工作,以便迎合公众的需要。

公共关系的含义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的含义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的含义名词解释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各种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一种管理实践。

它涉及组织与各个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股东、媒体、政府、社区等)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

公共关系旨在增强组织在社会环境中的声誉和形象,影响公众对组织的态度、观感和行为,并建立可持续的良好关系。

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公共关系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公共关系可以帮助组织改善声誉,增加市场认可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良好的公共关系还可以帮助组织建立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合作效率和公共利益。

此外,公共关系还可以帮助组织解决危机和风险管理,提前预防和应对各种可能的公众关切和负面事件。

公共关系的要素公共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离不开以下几个要素:1. 目标群体: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需要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进行定位和策略制定。

这些目标群体可能包括消费者、员工、投资者、媒体、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

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制定针对性的沟通策略,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2. 传播媒体:公共关系需要借助各种传播媒体进行信息传达。

传播媒体可以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也可以包括新媒体如社交媒体、电子邮件、公司网站等。

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体能够更好地传递组织的信息,与目标群体建立双向沟通。

3. 沟通策略:公共关系的沟通策略需要根据目标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对于不同的目标群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语言风格,以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理解度。

同时,沟通策略也需要考虑到目标群体对组织的态度和观感,提前预判可能的反应和影响。

4. 双向互动:公共关系不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更重要的是建立双向沟通和互动。

组织需要积极听取目标群体的声音和反馈,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和问题。

双向互动可以增加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和共识,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合作基础。

公共关系的策略与实践达成良好的公共关系需要组织制定明确的策略和实施计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关系策略和实践:1. 建立品牌声誉:组织需要塑造积极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贯穿在日常经营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基本的管理立场和价值观它运用传播手段来达到该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目的。

2.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专门总结公共关系实践经验,指导公共关系工作,研究人们怎样达到公共关系目的和系统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科学。

3.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4.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的全部看法和评价。

包括:产品形象、职业道德、财力、服务、传播、研究开发等。

5.实际社会形象是组织通过民意测验等形式的调查,了解社会舆论,了解组织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公众是对一个组织机构的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利害关系或影响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7.公众态度公众对公关主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倾向性。

8.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了解公众并进而使组织被公众了解的过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接受、交流、分享、沟通的过程。

9.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10.组织传播是组织中的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部门与部门、组织与它的成员及所属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

11.群体传播:组织向相对集中的公众群体进行的传播。

12.大众传播是组织请职业的传播者或将经制作、录制的内容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新媒体等,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递给分散的大众。

13.人际传播:即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联络、沟通等14.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考察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搜集必要的资料,综合分析相关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达到以掌握组织的情况、解决组织面临的公共关系方面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实践活动。

15.公共关系策划是对组织公共关系形象和公共关系活动方案的构思和设计,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公共关系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24 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25 赌金持有人——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指积极公众。“赌金持有人”是与某一组织联系在一起、与该组织有着相互影响关系的人们。因此,一个赌金持有人可以是能够影响该组织行为、决策、政策、策略或目标的;或受它们影响的任何人或集团。
2、关系:“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3、舆论:“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30 组织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1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名词解释:
①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这是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格鲁尼格教授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根据传播管理说建立的。
② 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③ 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34 统一性——从组织方面来说,就是自我风格方方面面的统一。

公共关系学重点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其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有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5、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6、公众: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7、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8、公关功能:指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了公共关系的角色使命以后,应当产生的管理效益。

9、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10.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11、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12、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1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关三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关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关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和简介绍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和简介绍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指某一社会组织与某公众的联系以及被理解、信任、支持的程度。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现代社会组织与其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原理、原则、方法、技巧以及规律的学科。

它是在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学、人际关系学、广告等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现代交叉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二、简答及其它1. 公共关系公关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媒介2. 公共关系基本属性:①客观性②公众性③相对稳定性(可变性)④相关性⑤间接性⑥互利性3.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①两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商品产生一卖方市场一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消费者有选择一企业争取顾客、讲信誉树立形象一公关产生②两者本质和目的不同③两者活动方式不同④两者的发展前途不同4.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联系:①都是处理关系,都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②公共关系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公共关系中的个人代表组织③遵守一般的共同原则,如真诚相待,与人为善,相互帮助,设立自身形象区别:①主体和出发点不同,公共主体和出发点是社会组织着重处理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人际关系主体是个人主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目的和方式不同③工作范围不同5. 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广告是由确定的广告主通过付费获得可控制形式的非个体传播,以劝说的方式向目标市场推销商品、服务。

联系:都以公众为对象都以传播为手段,都与塑造组织形象有关,都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区别:目的不同、传播原则不同(表现手法真实、广告有艺术性)效果不同,周期不同,工具不同(传播方式)地位不同,传播对象不同。

6. 公共关系职能作用(1)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①塑造形象,是最终目标,也是主要职能②监测环境(信息功能)(收集信息,掌握资料)③决策咨询(参谋功能)(智囊团,思想库)④传播引导⑤沟通协调⑥问题管理(危机处理)⑦教育培训(2)公共关系对个人的作用①公共关系推动个人的观念不断更新: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尊重他人的观念合作的观念②公共关系促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3)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掌握重点)①净化社会风气,调控社会行为②消除心理障碍,优化心理环境③繁华社会经济、增强整体效益④促进民主政治,倡导社会文明第二章一、选择或填空1. 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条件一一人性文化是公关产生发展的精神源泉思想条件一一人类协调合作意识的增强是其产生与发展的思想条件内在机制一一利益互补社会经济条件一一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物质技术条件一一人类传播技术的进步2. 现代公共关系诞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诞生与发展一一四个阶段①菲尼斯•巴纳姆时期a报刊宣传活动b菲尼斯•巴纳姆的悖公共关系思想②艾维•李时期一一现代公共关系之父揭丑运动③爱德华•伯内斯时期1923年世界上第一部公关著作《舆论之凝结》《公众舆论的形成》《舆论明鉴》主张:投公众之所好④柯特利普和森林时期提出: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3.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填空)导入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一一中期)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是大陆第一个把公共关系作为正规的本科1985年,深圳大学传播系创立了大陆第一个专科公关专业1984年9月,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第一个设立公关部的厂家1986年11月6日,中国内地第一个公关协会一一上海公关协会在上海成立1987年5月中国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1986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大陆一家公关公司一一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1991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1994年中山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个本科公关专业的学校二、简答或其他1. 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简答)①公共关系的活动范围全球化②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品牌化③公共关系传播关系的网络化④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合化⑤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2. 现代公共关系特征①公共关系学科规范化标志基本理论已形成②公共关系教育专门化③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④公共关系行业国际化1955年国际公关协会在伦敦成立第三章一、名词社会组织:指人们为了有效的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关系:“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3、舆论:“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4、形象:“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公关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社会舆论。

追求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

5、“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6、“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

7、“清垃圾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那些“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发表了两万多篇揭丑文章,同时还有社论和漫画,这就是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8、“门户开放原则”:1906年,艾维。

李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阐明了他的事务所的宗旨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乐闻的课题,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3.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

(又称“扒粪运动”)4.爱德华·伯尼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爱德华·伯奈斯。

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的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通过“投公众所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5.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

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6.交际型公关: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7.进攻型公关: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磨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8.媒介关系: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管理、形象塑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2)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其利益相关公众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彼此合作的规律及工作方法的一门科学。

(3)公共关系社团:是指社会上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和热爱公共关系事业的团体与个人,自发联合起来组建的非营利性松散的社会群众团体,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俱乐部、联谊会等公共关系机构。

(4)政府关系对象:政府关系指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关系,其对象包括政府的各级官员、行政助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政府关系对象是任何组织的公共关系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5)名流关系对象:指那些对于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社会名人,如政界、工商界的首脑人物,科学、教育、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文化、艺术、影视、歌坛和体育方面的明星,新闻出版界的舆论领袖等。

(6)认知度的内涵:由认知转换过来而为公共关系目标之一的认知度,表述的是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其包含被认识的深度、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

(7)和谐度的内涵:即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是组织从目标公众出发、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获得回报的指标。

(8)公共关系协调:一是指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的状态,如内部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外部享有盛誉,融洽合作等,在这个含义中,协调是形容词,是结果式的静态规范;二是指社会组织为争取公众的支持与合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开展的各种协调公共关系的工作,如在内部为员工办实事,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在这个含义中,协调作动词,是过程式的动态范畴。

(9)公共关系调查:指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和公共关系人员运用科学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考察、了解、分析、研究社会组织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现象,以把握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际状况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1、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

2‎、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

3、“‎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

即报纸从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发行。

由于这种‎报纸售价低,一般‎大众买得起,故称‎“便士报”运动。

‎4、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5、全员‎P R管理: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共‎氛围与公关文化。

‎6、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

7、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对‎象,这类公众是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投入较大的公‎关资源来重点保护‎的对象。

8、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9、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10、‎两级传播:它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模式进行的,这‎种模式的信息传播‎叫两级传播。

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社会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采取传播、沟通手段来争取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2、组织自我期望形象:是指一个组织机构希望在社会公众中具有的对自身的全部看法、评价和标准。

3、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指社会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4、公共关系活动模式:是以一定的公关目标和任务为核心,将若干种公关媒介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具备特定公关功能的工作方法系统。

5、公共关系文书:是在进行公关工作中,为了传递组织信息、了解外部环境信息而使用的各种形式文字材料的统称。

1.知名度:表示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知道和认识的程度,即组织名声的大小。

美誉度:表示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信任和赞誉的程度,即组织名声的好坏。

2、公共关系部:指组织内部针对一定的目标,为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而设立的专业职能机构。

3、组织实际社会形象:指社会公众及社会舆论对一个组织机构的真实看法和评价。

4、公关传播效果:就是传播信息所取得的结果,指信息通过大众媒介在受传者方面产生的影响和反响。

5、公关调查:即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准确的概括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兴趣各异的各类公众的意见和态度,揭示具体的环境中,影响公众认识和态度的某些共同因素。

1.公众: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公司: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组成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受企业委托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实务活动代理和有关公共关系方面问题咨询的服务性商业机构。

3.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具有的价值观念体系及其相应的文化教育活动的总和,其核心是特定的价值观念。

4.公关实施:是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第三步,即将公共关系计划和方案付诸实施,为组织塑造、推销良好的社会形象。

5.大众传播:指的是职业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递给分散的公众的一种传播活动。

公共关系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部分)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在其内部和外部形成双向的信息流通网络,从而不断改善管理与经营,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取得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统一的政策和行动。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状态。

即组织与某公众的联系以及被理解、信任、支持的程度。

3.公共关系活动:指一个组织为提高自身声誉,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有计划开展的各类活动的总称。

4.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组织或团体的意识,是从组织的立场出发,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主动同公众进行沟通、协调和改善各种关系的意识。

5.社会组织: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按照一定形式建立起来,并具有独立地位的社会机构。

6.公众:是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

特指对组织有现实或潜在利益关系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7.首要公众:指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

8.顺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持赞成和积极的态度,推动组织积极发展的公众。

9.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持否定态度,甚至持敌对态度的公众。

10.边缘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态度不明确,持中间态度的公众。

11.非公众: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

12.潜在公众:指未与组织发生直接利益关系但组织已经对其产生影响的公众。

13.知晓公众:指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已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的公众。

14.行动公众:指那些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且准备或正在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解决的公众。

15.公共关系过程:指社会组织为了与公众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树立本组织的良好形象而进行的活动的一般规范和步骤。

16.公共关系调查:指认识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的一种实践活动。

17.传播: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分享,是人们人们制作、传递、储存信息的过程。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关系:“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片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3 、舆论:“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4 、形象:“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良好的确良公关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社会舆论。

追求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

5 、“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6 、“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能人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

7 、“清垃圾运动”:10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那些“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发表了两万多篇揭丑文章,同时还有社论和漫画,这就是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8 、“门户开放原则”:1906年,艾维。

李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阐明了他的事务所的宗旨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乐闻的课题,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关系:“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3、舆论:“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4、形象:“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公关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社会舆论。

追求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

5、“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6、“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

7、“清垃圾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那些“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发表了两万多篇揭丑文章,同时还有社论和漫画,这就是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8、“门户开放原则”:1906年,艾维。

李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阐明了他的事务所的宗旨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乐闻的课题,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指一个社会组织,通过传播媒介,与公众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2、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指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按系统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与公众发生密切关系的社会机构。

3、公众: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并对其生存和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4、公共关系人员:专门从事组织机构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人员。

5、公共关系组织机构:指由专职公关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部门或机构。

6、公共关系部:社会组织内部自行设立的专门负责处理公共关系事务的部门或机构。

7、员工关系:指组织内各部门及其员工相互间的关系,包括组织内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部门、科室、班组之间的关系,员工个人之间的关系。

8、股份关系:指社会组织与投资者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股东关系是股份公司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某些非营利性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内容。

9、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社会组织邀请有关媒体记者参加宣布有关本组织的重要信息,并回答记者提问的一种公众传播形式。

10、公共关系危机:指社会组织由于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的出现,导致其面临强大的公众舆论压力和危机四伏的社会关系环境,使组织形象严重受损,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危机状态。

考点整理:1.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1)信息的收集和传播职能;(2)协调沟通职能;(3)形象管理职能;(4)危机处理职能。

2.公共关系的原则:(1)诚信务实原则(根本原则,是组织的立身之本);(2)互惠互利原则;(3)双向沟通原则;(4)开拓创新原则;(5)全面公关原则;(6)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3.人际传播的特点:(1)传播方式随意;(2)信息反馈迅速;(3)传播符号多样;(4)情感沟通方便;(5)主观制约性强。

4.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主体职业化;(2)传播对象大众化;(3)传播内容通俗化;(4)传播手段技术化;(5)传播活动高效化;(6)信息反馈弱化。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关关系的工作。

2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关系舆论状况,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4形象观念:表现为主体在策划和行动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自觉地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将信誉和形象视作组织的无形资产、无形财富,把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5协调观念:表现为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各种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懂得‘统筹’、‘兼顾’、‘缓冲’、‘折衷’、‘调节’、‘妥协’的意义和价值,努力在矛盾中求和谐,在动态中求平衡。

6公众观念:表现为领导者和经营者高度重视公众者的利益,将公众的意愿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将符合与满足公众的要求作为组织的价值追求,并以此作为制定组织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政策的重要原则。

7传播观念:表现为经营者和管理者强烈的传播意识和沟通欲望,自觉地利用一切传播的机会和传播媒介去影响公众、引导公众和争取公众,并善于运用双向沟通的方法去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好感。

8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队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队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9制造新闻:是指在组织公共关系工作中人为地制造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以求做好公共关系工作,扩大组织的影响。

10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11交际型公关:主要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为组织创造“人和”的社会环境。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运用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同公众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和支持的依存关系。

要点:1、社会组织。

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导作用。

2、公众。

客体,有组织公众、群体公众和个体公众。

3、传播媒介与沟通手段。

4、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依存关系。

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或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叫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管理功能的科学。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它的特点有:1、分内、外部公众。

2、公众的形成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3、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4、除了显公众外,还存在潜公众,会出现新公众。

5、数量上和成员上都是变动的。

公共关系的职能有:1、传播组织形象。

2、协调组织环境。

3、参与组织决策。

4、加强组织团结。

5、增进组织效益。

第二节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

它产生的客观条件是:1、商品经济发展是经济基础。

生产结构变动引起社会关系复杂化,社会化生产需要协调各方面关系。

商品交换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社会公众力量是社会基础。

卖方转变为买方,企业需要争取公众的支持,工人运动显示大众的强大力量,经济危机从反面证明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3、传播业为公共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传播为它的发展提供科学手段,先进的传播使舆论更有力量,传播媒介确立了公共关系的地位。

4、现代管理理论为公共关系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代管理思想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社会学、行为学为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状况1903年美艾维.李在纽约创立“宣传顾问事务所”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标志,它的核心是“说真话”。

《原则真言》他的贡献是使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一门职业。

爱德华.伯纳斯1923年第一部《舆论之凝结》,1952年的《公共关系学》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投公众所好”是它的重要思想。

当代西方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1、在各国广泛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
1、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公共关系
的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

2、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

3、“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

即报纸从低廉
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发行。

由于这种报纸售价低,一般大众买得起,故称“便士报”运动。

4、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
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5、全员PR管理: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意识,提高
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共氛围与公关文化。

6、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
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

7、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对象,这类公众是组织必须高
度重视,必须投入较大的公关资源来重点保护的对象。

8、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
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9、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
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10、两级传播:它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模式进行的,这种模式的信息传播叫两级传播。

11、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
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12、公共关系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

13、公关广告:实质上是一种带有某些广告特征的,但不限于商业活动的,不以赢为目的的传播行为。

14、CI:是指企业通过传播媒介,以增进社会认同的符号传达,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
营哲学向社会大众进行有效传达的过程。

15、企业文化:是企业以价值观念和经营管理哲学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6、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从动态上看,它是指政府机构与社
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静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式发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
种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的行为与状态;从管理学角度看,是一种组织职能,政府公共关系
与管理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

17、巴纳姆时期:19世纪中叶在美国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被认为是现代公共关系业的“前身”。

当时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叫巴纳姆,故将公共关系发展史的这一段时期称为巴纳姆时期。

18、名流公众:即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

19、维系型公关:适用于组织机构的稳定、顺利的发展时期。

为了维系组织已享有的声誉,
稳定已建立的良好关系,采取的一种持续不断、较低姿态的传播方式,
20、观念广告:是通过提倡或灌输某种观念和意见,试图引导或转变公众的看法,影响公众
的姿态和行为的一种公关广告。

21、公共关系活动: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
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等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22、危机处理: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利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
方法来处理危机,前者是危机事件的一种特殊形态,后者指处理危机的一种方法。

23、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
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24、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这种认识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
和美誉度。

25、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却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

26、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27、组织的人员形象:即公众对组织人员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

28、公共关系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

29、交际型公关:即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化解
冲突,为组织创造“人和”的社会环境。

30、议题设置: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公众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
的正比关系。

或者说,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这便是“议题设置”。

31、公关礼仪:指公关人员在公关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要求。

32、理念识别系统:是指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与原动力,属于思想文化的意识层面,经营理念是由内向外扩散,经由这种内蕴动力的贯彻,最后达成认知识别的目的,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

33、人际关系: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相互影响。

34、公共组织机构:指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关工作的专业智
能机构。

35、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36、公关传播:是指组织在公关策划的基础上,为塑造和推销良好的社会形象,正确选用传播媒介和相应公关活动方式,以影响公众舆论,优化组织环境的过程。

37、公共关系状态:指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38: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39:舆论对象:指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家共同兴趣,需要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

40:政府形象:是政府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政府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

41、论题处理:又称“问题处理”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
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对策和措施。

42、逆意公众:指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

43、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
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44、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
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