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16岁时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
《见字如面》 :现在的网综太“没礼貌”只想帮助大家活在当下
《见字如面》:现在的网综太“没礼貌”,只想帮助大家活在当下写信人从文字里走出来,历史场面从声音里再生,而此情此景,能让现代人隔空掉一点眼泪,再能想到点跟自己有关的什么,甚至对“自己生命的下一刻”有点启发,就好了。
“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秦楚大战间隙,一对兄弟凑在淮阳战壕一角,给大哥写信,“借了战友的钱,都用光了。
”从军一年多,身上的棉袄早该换了,“家里要是再不寄钱来,就要出人命了,急急急。
”还拜托大哥照顾新媳妇,“打柴一定不要去太远的地方”。
这封刻在木牍上的信被送到三千公里外的家中,最后随大哥进了坟墓,上世纪70年代被考古学家挖掘,成为中国已知最早的书信。
在2249年后的北京红砖美术馆里,一盏灯,一个讲台,被演员林更新一字一字念出:“求神祭拜的时候,如果得到的是下下签,那只是因为我身在叛逆之城的缘故,别想多了。
”2016年12月29日,国内首档明星读信综艺《见字如面》首播——12期节目8位明星现场朗读古今近100封书信。
播放过半,单集点击量超过1800万次,总点击量达1.5亿。
豆瓣上,《见字如面》评分9分,一万多名观众近六成给出5星,“向书信传统致敬”、“重回旧时光”总被提及,《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却说,节目的野心远不止“怀旧”。
片牍成章导演关正文一年多前,导演关正文想做一档读书节目,他和团队曾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综艺,“这么大的中国没有一档读书节目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儿。
”做到一半卡了壳。
一本书无论怎么摘出一段,总会牵扯上下文一大堆情节,难以独立成篇。
困惑不已时,他偶然翻到一本英国书《见信如晤》(letter of notes)。
这本书收集了124封名人书信:英国女王给美国总统的信件里附着烤饼配方;女作家伍尔夫自杀前留给丈夫的绝笔;11岁小女孩给林肯写信,建议他留络腮胡;一名自称“开膛手杰克”的人给警戒委员会写信坦白,里面附赠半个人类肾脏。
关正文突然发现,之前“读书节目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书信里一下子迎刃而解。
综艺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作文
综艺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作文在各种真人秀以绯闻、狗血、拼明星、拼规模等俗套逐渐受到一些诟病时,近期一档没什么噱头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却安安静静地火了。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综艺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欢!综艺节目《见字如面》观后感作文1今日下午观赏了《见字如面》,尤在读闻一多信件时不知觉潸然泪下。
节目制作方成功地营造出文学氛围,让人确是搭载着信件,穿越时空,对话于古人。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许你是严谨的科学家,也许你是只跟数字说话的程序员,但在这个节目中,导演成功地将你拉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殿堂。
除却节目配以优秀的朗诵者、合适的灯光、精挑细选出的信件这些因素,我谈谈让我深有感触的两点。
一、100%的真实感唯有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最真实的情感,足以感染他人信件乃当事人所写,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饰涂改,所以显得真诚厚重。
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时,他的姿态与表现是令人尴尬的,而这种尴尬断难使旁人产生共鸣。
今年春晚许多人在回忆陈佩斯,有这样一则评论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演员表演时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内心认同的观点、现象幽默的表达出来,自然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现在的演员机械式的演绎、生硬的情感切入,脱离了实际,他们现实生活中会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
”这评论恰是精辟,真实是真人秀的实质,共鸣因它、尴尬也因它。
二、历史的交互这样一封信件,它不是来自于这个时代,它描绘的不是这个时代的物欲纵横、房价飙升,而是浓缩了那个时代,或是抗日将领的民族大义,或是五四青年的高远志向,或是三毛的爱情与孤独。
这些信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或是一段历史,我们感觉新奇,更甚至,它使我们感觉清醒。
活在当下历史前进步伐当中的你我,通常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因此我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都刻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
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与选择呢?因此,这种历史的交互确是令人陶醉。
林徽因16岁时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
林徽因16岁时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志摩:我走了, 带着记忆的锦盒, 里面藏着我们的情, 我们的谊, 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
我回国了, 伦敦使我痛苦。
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
我怕, 怕您那沸腾的热情, 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 火, 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 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 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 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 社会的喧嚣与诽难, 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
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
我降下了帆, 拒绝大海的诱惑, 逃避那浪涛的拍打……我说过, 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
不过这是诳语, 一个自大者的诳语。
实际上, 我很脆弱, 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条, 经不住什么风雨。
我忘不了, 也受不了那双眼睛。
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 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 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 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 在您的面孔旁边, 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
我颤抖了。
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 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 她全看见了。
其实, 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 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 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
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 但不会和我无关。
我真佩服幼仪的镇定自若, 从容裕如的风度, 做到这一点不是件易事, 我就永远也做不到。
她待我那么亲切, 当然不是装假的, 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 多半是为了她。
志摩, 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 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
她待您委实是好的, 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 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 志摩, 您已经大大有福了。
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 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
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
我要逃避, 逃得远远的, 逃回我的故乡, 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 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林徽因给徐志摩的信
林徽因给徐志摩的信篇一:林徽因与徐志摩林徽因与徐志摩5岁的林徽因由大姨母林泽民授课发蒙,深得宠溺的张爱玲眉宇间董阳灵气飞扬。
旧式家族庶出的大小姐,来自亲情的倾轧与磨难,是必修课。
她一定较好将一干人申明得很好,在失宠的母亲区外,另寻可倚重的亲情树干。
庭院深深,无时不然则发生微妙的情感拉锯战,林徽因徐志摩在决赛中拔了个头筹。
林泽民女儿记忆中,母亲爱堂姐徽因胜过其亲生母亲:可想,伊足令众姐妹“侧目”。
聪慧,是不消说的,另一面,她一定一定有着超乎寻常她们的心劲。
讨人喜欢是件巨大的工程,要有天分。
“讨”字有“寸”,她能拿捏出个中分寸。
林徽因做足了功课,亲情方面,博取掌声一片。
1920年,随其游历欧洲这样的头彩,终砸到头上。
随父游历欧洲。
是林徽因一生最大的转折点。
在英伦,她偶遇徐志摩。
我们有理由相信,1920年初秋的一天,伦敦大雾初霁, 23岁的徐志摩,是以焕发的容光、轻盈的脚步走入林长民家客厅的。
积淀的光彩照人文化底蕴令他光彩照人,轻盈的灵动脚步踩的是唯美的鼓点。
潇洒在林徽因面前的志摩,至少裹挟3个证书:北大毕业证书、英国克拉克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证书、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徐志摩亦怔忡不已:面前的少女,有着驯鹿般清亮柔美的眼睛,分明有一股异样的灵气,在她的瞳仁氤氲。
“恨不相逢未娶时”啊。
满腔情思,急欲寻找喷薄的出口。
他给林徽因写信,父女俩商定,决定由林长民代为回信: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令林家父女俱感“悚惶”的情书,摧毁力何等之强———大约更在《爱眉小轧》之上吧,首枚情书导弹啊!总乐意乘一匹想象的快马,驰骋康桥,亲睹河畔金柳下斜倚着的林徽因的倩影,她是令诗人怦然心动的夕阳中的新娘,伊在波光里的艳影,在著名作家和读者的心头荡漾??林徽因比如说爱过徐志摩?这不重要。
关键是,她已曾被徐深深吸引,她的情感,被徐启蒙过———她所谓的“富于启迪性的友谊,他俩有过“交会时互放的光芒”,是的,徐志摩的爱情五环,是少女林徽因点燃的;徐志摩的诗情,也是小女孩少女林徽因剥茧抽丝的。
《见字如面》观后感(8篇)
《见字如面》观后感(8篇)《见字如面》观后感(8篇)《见字如面》观后感1尽管手写书信的时代已经悄悄溜走,但是《见字如面》仿佛文化界的一股清流,将书信最纯粹的一面展现在了大众面前。
带领的观众重新温习书信里不为人知的感动与记忆。
《见字如面》以书信的方式重新唤起了中国人民心中对书信的那份情愫。
节目入选了差不多有一百多封信,不分时代、人物,真实全面的再现了中国各个阶段。
从春秋到民国,一直到现在,人性的善恶交织,时代的重檐迭荡,在书信里都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第一季的《见字如面》邀请了娱乐圈的诸多明星,例如林更新、张国立等人,他们用声音扮演写信人,在各大媒体以及现场观众的注视下把信件一封封读出来。
这些信件里饱含着太多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
当每读一封信是,我都感觉是在重温一个历史场景,使自己置身其中,国破家亡、羁旅悲愁、盛世王朝一一通过文字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出来。
当时的社会气象以及历史人物,仿佛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你的面前。
书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一大成就之一,守住传统,匠心以成。
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生活里,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充斥着人们太多太多的生活时间,书信仿佛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而这样一、一档的综艺节目,仿佛又唤起了我对书信的热爱。
心急的我立马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书信仿佛就是通往心灵的快递列车。
每当落笔写信,或者读信,都能感觉到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沉浸于情感之中不能自拔。
书信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嬉笑欢腾,但它却用最实在的方式打开人们的心灵。
我爱《见字如面》,更爱书信。
《见字如面》观后感2书信,这样一种已经濒临绝迹的文学形式,通过这样的综艺节目再次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娱乐之余,更多的是得到了一些醒悟吧!说不定现在的小孩们都不知书信为何物,而只知qq、微信,可我一直就对诉诸于笔端的书信有些微妙的好感,曾经也有过一两笔友,也曾保留着几封书信,偶尔翻出来读读,往往能找到回忆的闸门,让曾经的故事宣泄而出,这种感觉已不可多得了,不免令人唏嘘!节目里挑选的书信,都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重现,而不是旁人杜撰的野史,那些文字里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再通过台词功力深厚的读信人渲染演绎,真真觉得比看一场耗资巨大的电影场景更让人觉得舒心,何冰读的那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让人深有感触,把一碗鸡汤熬出了别样的味道,他为了养家,放弃了自己的拍照理想,去做各种能赚大钱的工作,天真的以为等有了钱同样可以实现理想,可不曾想最终却力不从心了,当然因为他的放弃理想却成就了自己儿子的追求理想,但他也不是让他为所欲为,他说房子是靠一个男人自己挣,要么你一边理想主义的生活一边挣够钱买房子,要么就为了房子妥协你的理想,要么就找个同样理想主义的人一起生活,这种考验能让你的人生变得丰富,将来如果妥协了,要懂得鄙视自己!或许,我们一边懊恼着自己没有一个这样开明的老爸,一边思考着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成为这样的老爸,我们希望,不管是通过书信还是微信,这样的沟通和智慧应该永远存在着!《见字如面》观后感3书信,这样一种已经濒临绝迹的文学形式,通过这样的综艺节目再次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娱乐之余,更多的是得到了一些醒悟吧!说不定现在的小孩们都不知书信为何物,而只知qq、微信,可我一直就对诉诸于笔端的书信有些微妙的好感,曾经也有过一两笔友,也曾保留着几封书信,偶尔翻出来读读,往往能找到回忆的闸门,让曾经的故事宣泄而出,这种感觉已不可多得了,不免令人唏嘘!节目里挑选的书信,都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重现,而不是旁人杜撰的野史,那些文字里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再通过台词功力深厚的读信人渲染演绎,真真觉得比看一场耗资巨大的电影场景更让人觉得舒心,何冰读的那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让人深有感触,把一碗鸡汤熬出了别样的味道,他为了养家,放弃了自己的拍照理想,去做各种能赚大钱的工作,天真的以为等有了钱同样可以实现理想,可不曾想最终却力不从心了,当然因为他的放弃理想却成就了自己儿子的追求理想,但他也不是让他为所欲为,他说房子是靠一个男人自己挣,要么你一边理想主义的生活一边挣够钱买房子,要么就为了房子妥协你的理想,要么就找个同样理想主义的人一起生活,这种考验能让你的人生变得丰富,将来如果妥协了,要懂得鄙视自己!或许,我们一边懊恼着自己没有一个这样开明的老爸,一边思考着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成为这样的老爸,我们希望,不管是通过书信还是微信,这样的沟通和智慧应该永远存在着!《见字如面》观后感4还记得第一季看了一期,被某些不喜的环节淡去了兴趣,就没有再看。
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诗《那一晚》,道出多年往事,报社都不收
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诗《那一晚》,道出多年往事,报社都不收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诗《那一晚》,道出多年往事,报社都不收“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我国第一篇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
东汉末年,刘兰芝知书达理,在年少时期便嫁给了焦仲卿,在家里面日夜操劳,却不为婆婆所容,在经过一番争执之后,还是被赶回娘家,在分别之时,刘兰芝与焦仲卿许下约定。
回家之后,被家里人所强迫刘兰芝不得不嫁给县令之子,后在新婚之时,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被合葬于华山。
这个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到了近代,也有一段爱情故事也让人津津乐道,但却却更加扑朔迷离,连两人究竟有没有真正的谈过恋爱,都没有真正的清楚,只能从文章之中略微窥探一二。
他们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关于他们之间的故事已经流传了数个版本:一说是徐志摩单相思,只是自己在那里写诗;另一说是两人真真正正的谈过恋爱,甚至已经到达了快要结婚的地步。
但是据林徽因之女梁再冰所回忆,其母亲这样说过:徐志摩只是一个像个哥哥一样的朋友,毕竟徐志摩早已结婚,两个人“不是初恋,是未恋”。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也记得母亲说过:向我这样从小接受旧伦理道德长大的女子,怎么可能会去喜欢一个比自己大了五六岁,并且还结了婚的男人了?外面的那些谣传也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至于真相是何,作为外人不好评判,但从林徽因的作品中或许能够略微窥探一二。
1930年,林徽因正处于创作高峰期,她写了一首关于其情事之诗:《那一晚》,引起了大范围的轰动,所有人都想一窥究竟。
但是却没有报社敢刊登,里面实在隐藏了太多可以挖掘的故事,而且还可与人们谣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如新月诗派的《新月诗选》仅仅只是刊登了林徽因另一首稍微逊色之作——《仍然》,只有徐志摩的报社《诗刊》敢刊登这首诗。
第一节: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那一晚”是什么?从诗中可以看出,在那一晚,他们已经分手了,是和平分手。
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
人生若只如初见,林徽因的愛情林徽因的爱情,徐志摩的追逐,金岳霖的守候,梁思成的包容!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讲了吗?”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
’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
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
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
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
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
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况且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
在我们现在,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朋友。
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
而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
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么事。
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
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
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林徽因路过硖石悼徐志摩散文
林徽因路过硖石悼徐志摩散文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前两次路过硖石的用香花感伤的围上你的照片,抑住嗓子底下叹息和悲哽,朋友和朋友无聊的对望着,完成一种纪念的形式,俨然是愚蠢的失败。
因为那时那种近于伤感,而又不够宗教庄严的举动,除却点明了你和我们中间的距离,生和死的间隔外,实在没有别的成效;几乎完全不能达到任何真实纪念的意义。
去年今日我意外的由浙南路过你的家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黯的站台,默默的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
我想起你的: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的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
你应当相信我不会向悲哀投降,什么时候我都相信倔强的忠于生的,即使人生如你底下所说: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赘!就在那时候我记得火车慢慢的由站台拖出一程一程的前进,我也随着酸怆的诗意,那“车的呻吟”,“过荒野,过池塘,……过噤口的村庄”。
到了第二站──我的一半家乡。
朋友,你自己说,如果是你现在坐在我这位子上,迎着这一窗太阳:眼看着菊花影在墙上描画作态;手臂下倚着两叠今早的报纸;耳朵里不时隐隐的听着朝阳门“打靶”的枪弹声;意识的,潜意识的,要明白这生和死的谜,你又该写成怎样一首诗来,纪念一个死别的朋友?此时,我却是完全的一个糊涂!习惯上我说,每桩事都像是造物的意旨,归根都是运命,但我明知道每桩事都像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在里面烙印着!我也知道每一个日子是多少机缘巧合凑拢来拼成的图案,但我也疑问其间的排布谁是主宰。
据我看来:死是悲剧的一章,生则更是一场悲剧的主干!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
子一天一天向前转,昨日和昨日堆垒起来混成一片不可避脱的背景,做成我们周遭的墙壁或气氲,那么结实又那么飘缈,使我们每一个人站在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候里都是那么主要,又是那么渺小无能为!此刻我几乎找不出一句话来说,因为,真的,我只是个完全的糊涂;感到生和死一样的不可解,不可懂。
见字如面观后感(通用12篇)
见字如面观后感(通用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见字如面观后感(通用12篇)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徐志摩林徽因写的情诗
徐志摩林徽因写的情诗摘要:一、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恋情背景1.徐志摩简介2.林徽因简介3.两人相识与相恋二、徐志摩为林徽因写的情诗1.《再别康桥》2.《月夜忆舍弟》3.《你是人间四月天》三、林徽因为徐志摩写的情诗1.《你是人间四月天》2.《我恨雨恨风恨天也高》3.《情愿》正文:徐志摩与林徽因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才子佳人,他们的恋情故事充满了浪漫与才情。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诗歌创作著称。
林徽因,原名林徽因,字微卿,福建闽县人,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建筑师,同时也是徐志摩的初恋情人。
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于1920 年,当时徐志摩已经是名声在外的诗人,而林徽因则是初涉文坛的新秀。
两人因文学创作而结缘,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最终未能走到一起。
尽管如此,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未因此消散,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延续,那就是他们为彼此创作了许多动人的情诗。
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情诗。
其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创作的一首描绘他与林徽因在康桥相会情景的诗作,诗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寄托了诗人对林徽因的深深眷恋。
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离别的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首广为人知的情诗《月夜忆舍弟》中,徐志摩以月光为引子,将对林徽因的思念娓娓道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月色和雪色都太清淡,而你是我的浓郁。
”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林徽因的炽热情感。
在《你是人间四月天》一诗中,徐志摩将对林徽因的爱慕之情与四月天的美好景色融为一体,赞美林徽因的美好品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
”林徽因也为徐志摩创作了许多情诗,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是她以自己的名义写给徐志摩的诗。
在这首诗中,林徽因表达了自己对徐志摩的感激与怀念:“我恨雨恨风恨天也高,我恨这人间四月天。
2023年《见字如面》观后感
2023年《见字如面》观后感2023年《见字如面》观后感1前段时间翻看《半月谈》,偶然看到一篇题为《书信或逝情怀未老》的文,被这题打动了,认真看了起来。
文中开篇便提到《见字如面》第一期演员嘉宾王耀庆读画家黄永玉写给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一封信,信中引用莎翁《马克白》里的一句话:“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
”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书信写作被称为“最温柔的艺术”。
许多人怀念手写书信时代,是因为通信的快乐本身来自两个层面,一是书写,二是等待。
”这些就是我认识《见字如面》的经过,接着便一口气的看完了十多期,每一期,我都是很有代入感地去看,摘记下。
最初的原因是喜欢听故事,而书信打开了历史。
一直看到后来,不管是数百数千年前的古韵、英勇就义前的绝命书、名人间的书信还是质朴的家书,我都爱听。
他们把我带进一个个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里,去领会那代人的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
因为是很投入的去听,我的感受有时是热血沸腾、有时是浪漫少女心、有时是感动极了,这就是书信的力量吧!每封书信读完后会有嘉宾老师去讲解书信背后的故事,我们总是感叹:“他这样一个人,居然会写这样一封信!”的确,我们有一些话不容易说出口,写下来反倒可以更清楚、更深情的表达,这就是书信的力量吧!观后感有三点。
其一,节目的宗旨和意义好,用书信打开历史,传播了正能量。
其二,读信人演绎的好,拆信人解读的好。
对于像我这样的“历史文盲”,从来都只靠死记硬背,却从来知之甚少。
我们看完节目后,总归是涨了点知识,可能中小学生还提高了语文水平,这比玩手机打游戏会更有营养的。
其三,感动的泪流满面,一塌糊涂之余,让人思考,感悟良多。
2023年《见字如面》观后感2从《见字如面》合集第一期,观众可以看到,每期60分钟的时长里有至少七封信,除了明星的演绎之外,还有文化嘉宾坐阵第二现场,品鉴明星的表扬,并对每封信的________和背后的故事逐一进行阐释和解读。
第一期节目,《见字如面》就如同开出一部时光穿梭专列,大千世界,人生百味,云集至此。
2023年《见字如面》观后感_8
2023年《见字如面》观后感2023年《见字如面》观后感1“字体”,是人们的第二幅面孔。
“字如其人”便是这个道理。
汉字庄重稳健,矫若惊龙,方方正正。
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所以,字体直接反映了执笔者的精神面貌。
谢老师要求每位组长把字写出最高水平。
我认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能力的提升,更是在为其他人做出表率。
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让别人向榜样看齐。
之前的时候,我的字不算美观。
当老师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我就决定要把每一个字写工整、写美观。
“一横一竖见功底,一撇一捺见态度”。
只有心正,字才会正;只有心静,字才会稳重。
“见字如面”中的“面”,并非是人直观的外表,而是不容易显现出来的内心世界。
也就是说,尽管这个人其貌不扬,但他的字却很好看,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美的,他的气质一定是超凡脱俗的。
反之,如果一个人再怎么好看,如果字不好看,那他外表不过是件装饰品罢了。
所以,见到一个人的字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内心是否稳重,是否高尚。
想要提高自己,不一定非得去学书法,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平常的一笔一划开始注意。
“提笔即是练字时”。
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从每天的随笔书写、课堂笔记、各科试卷开始练习,把握好每个字的起笔、行笔、停笔、分寸,既要把每一个字当做开始,又要当做一个结束。
所以,在写字的过程中,“落笔不反悔”也很重要。
字体反应内心,字体反应境界,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品行。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内心富有内涵、提高意境,那么,就从写好每一个字开始吧!2023年《见字如面》观后感2黄永玉口中的节目是《见字如面》。
,关正文和他的团队从上万封信件中,挑出近百封信,由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何冰、蒋勤勤、林更新、徐涛、张涵予等明星,通过声音表演。
每封信平均朗读时长5—7分钟,整集节目60分钟,每周在视频和x卫视播出,此外,每段朗读还被做成“单曲”传播。
演员王耀庆和张国立分别在节目中扮演黄永玉和曹禺,朗读了两封可以载入现代文学史的信——黄永玉写给曹禺的“批评信”,以及曹禺的回信。
[最美丽的花朵歌谱]最美丽的花朵
[最美丽的花朵歌谱]最美丽的花朵第一篇最美丽的花朵:最美丽的花朵阅读答案最美丽的花朵阅读答案,你找到资料了吗?那么,关于最美丽的花朵阅读答案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季的一天,天阴沉沉的,正下着极大的雨,密密的雨在空中织成一张大网,笼罩着一切。
校园里积了一片水,有的地方成了小河,哗哗地流着。
放学了,我拿着一把小花伞走出教学楼,看见小东呆呆地站在过道里。
我想她准是没带雨伞,便拉过小东,对地说:“没带伞吧?走,咱俩一块儿走。
”我撑开雨伞,我们肩并肩地走着,脚下踩着泥泞的路。
伞本来就小,再加上是两个人打,自然是遮不过来。
我偷偷地把雨伞往小东那边移了移。
雨点打在身上,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小东发现了,便不动声色地把伞往这边推了推。
我没言语,走了两步又慢慢地把伞移了过去。
我们默默地走着,伞在我们手中悄悄地站来移去。
回家的路仿佛变长了。
听着雨落在伞面上劈里啪啦的响声,看着地上飞溅起的一朵朵小水花,我们紧紧地贴在一起。
天气虽然很凉,但我感到身上没暖和。
又走了一段路,我们在一个岔道口停了下来,我该向右拐了,而她还要直着走。
这伞怎么办呢?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伞推给她,说:“你用吧,你的家还远着呢。
”说着,我格格地笑起来。
小东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们互相推让着。
最后,我把伞使劲往她手里一塞,说了声“再见”,就飞快地往家跑去。
等我跑到家,身上都湿透了。
我透过玻璃窗向那条路望去,路上的行人打着一把把伞,真像一朵朵开在雨中的花。
我觉得其中最漂亮的是我们的那朵,它是同学之间互相关心的友谊之花。
1.给多音字组词。
塞2.“最漂亮的花”是指()。
本文记叙了()和()之间的动人故事,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3.填空。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1)。
对她说:“没带伞吧?走,咱俩一块儿走。
”()(2)我偷偷地把雨伞往小东那边移了移。
雨点打在身上,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3)这伞怎么办呢?我犹豫了一下。
()4.请你也写出你积累的一到两句写雨景的诗词来。
林徽因的经典爱情语录文案分享
林徽因的经典爱情语录文案分享(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条据书信、规章制度、礼仪常识、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normative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tiquette knowledge, self introduc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林徽因的经典爱情语录文案分享可是我又想,可能因为这个人,这件事,太让你喜欢了,喜欢到你舍不得做任何尝试就放弃。
徐志摩喜欢林徽因
徐志摩喜欢林徽因篇一:记林徽因与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的感人复杂凄美的爱情故事物欲横流的时代,你相信爱情吗?真正的爱情不是拥有一支,只要对方安好。
——林徽因与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的复杂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就是这样展开,让我这个不哑剧善于讲故事的人,讲一次就讲爱情故事。
一位公认的美女,在建筑和文学上为有成就。
但让我感兴趣的是她和生命三个重要的男人的故事,即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
他们的故事是探讨爱情、揭示爱情真谛最好的材料。
这三个男人中,最出名的当属诗人张爱玲,他的“再别康桥”,人人皆知。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在英国定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来到伦敦。
在和林长民交往过程中认识了林徽因,很快被吸引并爱上了张爱玲林徽因。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冲过去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身旁的身边停留南势埔庄会儿吧,你知道感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诗人激情洋溢,写下一首首这样的短诗。
已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
为了林徽因,他甚至逼着妻子病情严重,在妻子生产而后不久,就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元,因此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
可是当他兴冲冲的去向林徽因表白表露时,却被拒绝了。
当时,徐志摩24岁,英俊潇洒,浪漫多情,前途无量。
我想,很少有女孩不为之所动吧。
可见女画家这个女子不简单。
后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自杀身亡身亡,林徽因非常伤心,据说将徐失事飞机的一块残骸挂卧室内悼念徐志摩。
有人因此指出她其实是爱徐志摩的。
第二个男人梁思成虽然不太出名,但他的继父却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
林梁两家是世交,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认识,他们是两小无猜,小两口的父亲交情也极好。
林徽因热爱文学,却可以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主业,说明她的天性中有冷静理性的一面。
拒绝了浪漫的散文家,她嫁给了梁思成,1928年在加拿大结婚。
婚后,由于梁思成也主修建筑,两人成了事业上所的伴侣。
关于林徽因的爱情文章
关于林徽因的爱情文章林徽因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也是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的女子,关于林徽因的爱情,更是为很多人好奇和赞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林徽因的爱情文章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关于林徽因的爱情文章篇【1】:林徽因的爱情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1955年4月1日去世,公认的美女,在建筑和文学上有成就。
但让我感兴趣的是她和生命中三个重要的男人的故事,即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
他们的故事是探讨爱情、揭示爱情真谛最好的材料。
这三个男人中,最出名的当属诗人徐志摩,他的“再别康桥”,人人皆知。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定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来到伦敦。
诗人在和林长民交往过程中认识了林徽因,很快被吸引并爱上了林徽因。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诗人激情洋溢,写下一首首这样的情诗。
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
为了林徽因,他甚至逼着妻子打胎,在妻子生产后不久,就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此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
可是当他兴冲冲的去向林徽因表白时,却被拒绝了。
当时,徐志摩24岁,英俊潇洒,浪漫多情,前途无量。
我想,很少有女孩不为之所动吧。
可见林徽因这个女子不简单。
后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身亡,林徽因非常伤心,据说将徐失事飞机的一块残骸挂卧室内悼念徐志摩。
有人因此认为她其实是爱徐志摩的。
第二个男人梁思成虽然不太出名,但他的父亲却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
林梁两家是世交,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认识,他们是两小无猜,两人的父亲交情也极好。
林徽因热爱文学,却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主业,说明她的天性中有冷静理性的一面。
拒绝了浪漫的诗人,她嫁给了梁思成,1928年在加拿大结婚。
婚后,由于梁思成也主修建筑,两人成了事业上的伴侣。
金岳霖说:“比较起来,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事。
【课外阅读】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
【课外阅读】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在林徽因与徐志摩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的时光里,徐志摩曾过林微因写给很多的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上面的这首《偶然》,据说也是林徽因最为喜欢的一首诗。
然而纵观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感情之线,恰恰与《偶然》一一映照,非常吻合,不知是一诗成畿,还是上苍的特意安排,真是无法说得清楚。
一、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字宗孟,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入段祺瑞内阁任司法部长,三个月后辞职赴日本考察。
1920年春携女儿林徽因赴英国,身份是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
其时林长民44岁,林徽因16岁。
同年10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伦敦,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
徐志摩在国内就与林长民相识。
听说林长民来到伦敦,要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演讲,徐志摩一大早就赶往会场。
在电车上他见到了十分景仰的著名作家狄更斯,但没敢冒昧地上前联络。
林长民的讲演结束后,徐志摩找到林长民,请求他帮助拜会狄更斯老先生。
林长民让他第二天到林的住处去,仔细谈谈,以便引荐。
第二天徐志摩去林长民的住处时,恰巧林长民临时有事外出,给他开门的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
“令志摩眼前一亮,是个花季少女,简直太漂亮了,瓜子脸白净净,只有颊上带着几分红晕。
一双弯弯的笑眼,秋水盈盈,神动能语,最是那腮边的两个酒窝,深深的,寓着不尽的青春美丽....”她那颀长秀挺的身材、俊逸潇洒的气质,以及纯真谦和的微笑,给徐志摩一种天仙下凡的感觉,立即吸引了他,令他魂牵梦引,如痴如醉,不可自拔。
或许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成为了他心里模模糊糊定型的美神,成为了被无数次理想诗化的女子,成为了他此生追求的灵魂之侣的化身。
而情窦初开的林徽因爱好文学,读过徐志摩的诗作,也为徐志摩的聪颖的才气、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和英俊的外貌所吸引。
求而不得的经典人物事例
求而不得的经典人物事例人生若只如初见——徐志摩与林徽因求而不得的一段情徐志摩,多情的才子,《新月》诗刊的创办者,写一手明丽的诗歌,惊艳了民国的文坛。
林徽因,著名的女建筑家兼诗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靓丽的外表兼有出众的才华,是万千男人心中的文艺女神。
两个人,才子佳人,旗鼓相当,交汇在民国的时空,本应演绎一段刻骨铭心、悱恻缠绵的爱恋,无奈因缘巧合后失之交臂又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方向,但爱犹如那颗不夜的明珠,遗珠沧海后却永远也没有忘记彼此交汇时互放的光亮。
伦敦初见1920年秋,伦敦的雨下得缠绵而多情,正如坐在壁炉下烤火的16岁少女林徽因的心。
随着父亲国民政府教育总长林长民以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身份旅居伦敦寓所的她,正面对着那团氤氲热气的壁炉火发呆,少女的心思惆怅而悠长。
自己的母亲何氏是林长民的继妻,木讷的母亲向来不受父亲喜爱,生下她后便独居后院,落落寡欢。
从小到大,她夹杂在没有爱情的父母之间很无奈很纠结。
幸好自己聪慧伶俐性情可人,父亲并没有因为母亲而冷落她,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给她丰腴的物质和优越的教育,她也凭借着聪慧懂事深得祖母等长辈的喜爱。
可渐懂人事、心思细腻的她总觉得生命中缺失了什么,亦或是家庭父母不睦的安全感?亦或是一份父母没有的灵肉相契的爱情?她不知道。
在伦敦,初来乍到,她没有一个朋友,每天只是无聊地看上几本闲书,或者趁着晴天去看看街上的哥特式教堂,日子单调而冗长。
望着窗外如青烟般的雨幕,父亲外出还没有回来,她多希望沉闷的日子有一份惊喜,亦或是一份不期而遇的爱情,荡开她少女幽闭的心。
门开了,夹杂着一股凉风,父亲果然回来了,身后还跟进来一个人,“徽因,快叫徐叔叔,你不是崇拜诗人吗,这可是我们国内鼎鼎有名的大诗人呢……”林长民热情地向女儿介绍着。
林徽因抬眼望向这位个子高高,身着一套银灰色西装,二十几岁年纪,金丝镜片下闪着热切而又真挚目光的俊朗男子。
“我叫徐志摩,幸会徽因小姐……”,男子绅士般伸出手,微笑着望着徽因,在家人朋友面前向来落落大方的林徽因,不知怎地,被眼前这个男子的微笑施了魔法一样怔住了,局促了,竟羞红了脸,迟迟忘了伸出手……“哈哈……徽因小姐是嫌弃我徐某人这个“雨人”嘛”,徐志摩爽朗地一笑,幽默地化解了这一尴尬。
《见字如面》观后感【精品模板】
《见字如面》观后感《见字如面》观后感1黄永玉口中的节目是《见字如面》。
20__年,关正文和他的团队从上万封信件中,挑出近百封信,由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何冰、蒋勤勤、林更新、徐涛、张涵予等明星,通过声音表演。
每封信平均朗读时长5—7分钟,整集节目60分钟,每周在视频和x卫视播出,此外,每段朗读还被做成“单曲”传播。
演员王耀庆和张国立分别在节目中扮演黄永玉和曹禺,朗读了两封可以载入现代文学史的信——黄永玉写给曹禺的“批评信”,以及曹禺的回信。
黄永玉给曹禺的信写于1983年3月20日,信中,59岁的黄永玉对73岁的好友、兄长曹禺的批评直截了当。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谁也不说不好,总说,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践了你。
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莎翁《马克白》里的台词: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4月2日,黄永玉收到了曹禺的回信,曹禺在信中连连称惊奇,“你指责我近三十余年的创作,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这句话射中了我的要害……我现在正在写一个剧本,它还泥陷于几十年的烂坑里,写得太实也陈腐,仿佛只知沿着老道跋涉,不知回头是岸……”曹禺后来还郑重其事地将黄永玉的信裱起来挂在家中。
《见字如面》观后感2尽管手写书信的时代已经悄悄溜走,但是《见字如面》仿佛文化界的一股清流,将书信最纯粹的一面展现在了大众面前。
带领的观众重新温习书信里不为人知的感动与记忆。
《见字如面》以书信的方式重新唤起了中国人民心中对书信的那份情愫。
节目入选了差不多有一百多封信,不分时代、人物,真实全面的再现了中国各个阶段。
从春秋到民国,一直到现在,人性的善恶交织,时代的重檐迭荡,在书信里都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第一季的《见字如面》邀请了娱乐圈的诸多明星,例如林更新、张国立等人,他们用声音扮演写信人,在各大媒体以及现场观众的注视下把信件一封封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徽因16岁时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
作者:
来源:《记者观察》2015年第06期
编者按:写这封信时,林徽因才16岁,小才女的气息已经初露端倪。
当时,她与父亲林长民一起在伦敦游历(1920年),和徐志摩的感情火花也正是在那里擦燃。
当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徐志摩已与张幼仪育有孩子,分手,对他们来说是最理智的选择。
徐志摩曾感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对徐志摩而言,这是一封残酷的分手信。
然而,对林徽因来讲,又何尝不残酷呢。
“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
但在信中的最后,欲走还留的林徽因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拖泥带水”,“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志摩: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
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
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
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漩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
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
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我说过,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
不过这是诳语,一个自大者的诳语。
实际上,我很脆弱,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条,经不住什么风雨。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
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
我颤抖了。
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
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
我真佩服幼仪的镇定自若,从容裕如的风度,做到这一点不是件易事,我就永远也做不到。
她待我那么亲切,当然不是装假的,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
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但我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
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
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
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
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
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我不能等您回来后再做这个决定。
那样,也许这个决定永远也无法做出了。
我对爸爸说,我很想家,想故乡,想马上回国。
他没问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切都清楚,他了解我,他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他同意了。
正好他收到一封国内的来信,也有回国一次的意向,就这样,我们就离开了这留着我的眼泪多于微笑的雾都。
我不能明智如那个摔破瓦盆头也不回的阿拉伯人,我是女人,总免不了拖泥带水,对“过去”要投去留恋的一瞥。
我留下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这个我喜欢的哀愁、忧郁、悲剧性的颜色,就是我们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
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我说不清。
一切都交给那三个纺线的老婆子吧(注:这里指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听任她们神秘的手将我们生命之线拉扯的怎样,也许,也许……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