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绥靖政策研究述评
绥靖政策浅析
从和平角度看绥靖政策摘要:纵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政治氛围,尤其是英国社会背景,绥靖政策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的总和。
经过一战后,"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那时坚强而又脆弱的人类,害怕被战争拿起的瞬间又把他们从高空深深的摔下!静静在角落等待着有个懂得珍惜和平的呵护人类紧紧握住不放手!!关键词:绥靖政策历史背景反战思维一、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1、经济衰败的后作用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持续多年的经济衰败,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是战胜国的英国,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同时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
1921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以每年120万人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
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23%,外贸额缩减了一半以上,失业者达工人总数的5分之1以上。
英国经济已衰败不堪,日落残照,夕阳如血!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政府不得不致力于经济恢复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军备的巩固。
早在1919年,英国战时内阁即规定:“:作为经济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各军事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不列颠帝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大战,不需派出远征军’。
”英国的.这一军工政策直到1932年还在生效,之后虽有修正,但总的宗旨未变。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军费开支降到根本无法履行英国防卫义务的状况。
这就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面前实行一种连续和坚定的政策,相反,英政府拒绝以任何方式认真考虑战争问题。
这无疑对以后希特勒德国的武力威胁只能“息事宁人”、"妥协退让",进而为绥靖埋下了祸根.2、扶德抑法,保持欧洲均势“欧洲均势”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的核心之一,通过欧洲大陆德、法、俄的互相牵制,达到"实力均衡"。
绥靖政策——精选推荐
探究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二战中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为此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本文对绥靖政策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及历史经验教训等做进一步研究,以加深对二战的认识。
关键词:绥靖政策原因、具体表现、教训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为在新兴的帝国主义面前苟安一时,对侵略者没有采取行动给予制裁,将战火及时扑灭,相反采取妥协、退让、姑息的政策。
它以维护既得的利益和霸权为宗旨,以损人利己为原则。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会议及协定助长了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同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巅峰。
绥靖政策的出现,给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它对当今国际社会留下深重的思考。
一、历史原因纵观二十世纪二三时年代国际舞台及政治气氛,绥靖主义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各种因素的总和。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后导致二战的爆发。
1、经济的衰落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就是国家的生命。
衰落的经济无疑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英法等协约国是战胜国,除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导致各国战后重建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 218万余人,损失2 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 285万人,损失1 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
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 863亿余美元。
各国在战争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缓慢。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各国政府不得不把经历集中到战后经济的恢复上。
绥靖政策
浅析绥靖政策姓名:包欣欣班级:2011级专业:旅游管理学号:01160003纵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政治氛围,尤其是英国社会背景,绥靖政策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的总和。
经过一战后,“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那时坚强而又脆弱的人类,害怕被战争拿起的瞬间又把他们从高空深深的摔下!静静在角落等待着有个懂得珍惜和平的呵护人类紧紧握住不放手!一、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1、经济衰败的后作用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持续多年的经济衰败,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是战胜国的英国,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同时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
1921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以每年120万人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
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23%,外贸额缩减了一半以上,失业者达工人总数的5分之1以上。
英国经济已衰败不堪,日落残照,夕阳如血!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政府不得不致力于经济恢复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军备的巩固。
早在1919年,英国战时内阁即规定:“作为经济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各军事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不列颠帝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大战,不需派出远征军’。
”英国的这一军工政策直到1932年还在生效,之后虽有修正,但总的宗旨未变。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军费开支降到根本无法履行英国防卫义务的状况。
这就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面前实行一种连续和坚定的政策,相反,英政府拒绝以任何方式认真考虑战争问题。
这无疑对以后希特勒德国的武力威胁只能“息事宁人”、“妥协退让”,进而为绥靖埋下了祸根。
2、扶德抑法,保持欧洲均势“欧洲均势”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的核心之一,通过欧洲大陆德、法、俄的互相牵制,达到“实力均衡”。
.一战之后,《凡尔赛和约》奠定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改变了这一均衡局面。
分析二战前夕的绥靖政策及对当今的启示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分析二战前夕的绥靖政策及对当今的启示姓名:杨培学号:2012033113院(系、部):法政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2012级接本1班指导教师:高现朝完成时间: 2014年 4 月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至今已近七十年,但其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使人仍历历在目。
其爆发的原因尤其是二战前夕英法美苏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值得我们认识与思考。
正因为该政策的推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快了德意日的扩张步伐,从而加快了二战的爆发。
所以需要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英法美苏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表现和结果,并思考我们当代人及后人应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搞好国际政治外交,如何在意识不同的国家间发展合作,避免战争灾难的发生,推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
关键词:绥靖政策;综合国力;友好政治;灵活外交AbstractFrom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o now has been nearly seventy years old,but it brought to the peo ple of world’s disaster in the mind. The reason of its outbreak was worth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especially Britain France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ok appeasement policy to the fascist countries on the eve World War II. Because these countries adopted appeasement policy promote aggressive momentum of fascist and speed up their pace of expansion, thus accelerated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I. We need to know the reason why those countries carried out appeasement policy, and should know the performances and the results of appeasement policy, in the meantime we must think what lessons should be learned by contemporary and later generations. How we do a good job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diplomacy and how to develop cooperation in the ideology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void war, promote world peace and stability and common development.Keywords:appeasement policy;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friendly political; flexible diplomatic前言 (1)一、绥靖政策 (1)(一) 二战前夕大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二) 二战前夕大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3)(三) 实行绥靖政策的结果 (3)二、绥靖政策对当今的启示 (5)(一) 富国强兵,提高综合国力 (5)(二)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展友好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6)(三) 开展灵活外交,促进世界发展 (6)(四)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应从维护世界和平大局出发加强合作 (7)(五) 联合国要真正担当起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职责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谢辞 (10)二战前夕,英法美苏作为世界上具有绝对话语权又有能力制止侵略的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推动了二战的爆发。
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历史启示
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历史启示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那么你对绥靖政策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绥靖政策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绥靖政策的出现背景英法维权政策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
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
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
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背景。
社会背景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社会思潮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
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对外扩张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
(2)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
(3)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法西斯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
浅析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浅析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面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咄咄逼人攻势,采取了姑息、纵容、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这与英国经济实力的衰退、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传统外交政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靖政策;经济势力;和平主义思潮;均势政策“绥靖”(Appeasement),就其本义来说,有“讲和、调解”、“安抚、平息斗争”以及“用满足要求的办法来息事宁人”。
在外交史中,“绥靖政策”(Appeasement Policy)专指“对侵略者姑息、迁就,用牺牲他国利益以至本国领土、主权等利益,乞求和平的政策”。
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国无论是麦克唐纳政府(1931-1935)、鲍尔温政府(1935-1937),还是张伯伦政府(1937-1940)均采取了绥靖政策。
那么,一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缘何会采取这样姑息、纵容、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经济军事实力、社会心理(和平主义思潮)及传统外交政策”三方面来对英国绥靖政策的出台进行剖析。
一、经济军事因素:英国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其力量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削弱:战争中,英国军费开支逾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1/3,商船损失70%,出口贸易减少了一半;战后国内债务近80亿英镑,由战前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欠美国47亿美元,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美国纽约。
战后英国经济增长缓慢,而1929-1933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又使尚未恢复的英国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英国的经济下降到最低点。
农业生产缩减,英国成了世界各国倾销剩余粮食的市场;本已严重的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失业人数成倍增长;对外贸易进一步萎缩,贸易入超逐年增加,国际收支恶化;社会危机加深。
经济实力的衰退,导致了军费的严重不足。
1933-1938年,英国军费开支为12亿英镑,同期德国为28.6亿英镑,苏联为28.08亿英镑,日本为12.6亿英镑。
浅析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开题报告
浅析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开题报告系别法政历史系专业历史学年级 09历史本科姓名张雪峰导师高现朝一、目的和意义20世纪30年代,欧洲风起云涌,纳粹德国崛起,大规模重整军备,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大战的危险与日俱进。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为了避免战争的爆发,进而推行绥靖政策,使得欧洲大陆的局势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导致了慕尼黑阴谋的发生,最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在战争初期,英国依然奉行绥靖政策,导致法国速败,上演了敦刻尔克的惨痛一目。
自丘吉尔上台之后,摒弃了妥协退让,妄图利用外交手段解决危机的绥靖主义,采用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才使得二战局势稍有变化。
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
一战之后,英国的经济实力遭受重创,再加之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以及领导人的错误判断,各阶级内部不统一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对欧洲局势的绥靖态度。
研究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其目的一是应系里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要求;二是本人对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就其意义而言,使笔者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同时锻炼了写作论文的能力。
充分的了解英国绥靖政策,可以掌握二战爆发的原因,对当今世界各国局势也可以用绥靖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在上世纪是各国学者十分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在各国学者中,西方学者的著作最多,涉及的方面也最广,他们从传统的外交史扩展到英法内政、经济、军备等问题研究。
如罗宾斯《绥靖》(Keith Robbins,Appeasement),牛津,1988年版;斯莫尔与范斯坦合编《绥靖法西斯主义》(Melxin Small and Otto Feinstein,Appeasing Fascism)伦敦,1991年版;还有纵观欧洲大陆关于绥靖政策的专著,如拉廷斯基编《重新评价慕尼黑协定:大陆的看法》(MayaLatynski,Reappraising the Manich Pact:Continontal Perspective),巴尔的摩,1992年版。
评析英国绥靖政策
评析英国绥靖政策王宇博【作者】王宇博,1960年生,历史学硕士,现为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绥靖政策是本世纪20~30年代英国针对欧洲推行的外交政策。
它对欧洲局势的演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重大影响。
通过对这一政策的研究和探讨,可从一个侧面看出英国由强大走向衰落的轨迹。
一绥靖政策是英国政府在两次大战之间的20年中,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作出的外交抉择。
导致英国作出这种抉择的因素是英国的具体国情和国际地位。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属于“满意的国家”,然而,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英国走向衰落的起点。
它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尤其是进入30年代后。
当英国呼吁为恢复国联的威信,建议筹建一支“具有充分力量的国际警察部队”时,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无不幽默地说:“麻烦的是现在强盗比警察多。
”可见,英国优势的丧失已成定局。
因此,“已经得到一切——甚至比一切更多”的英国打算通过避战求和,维持现有的国际秩序,以维护英国的既得利益。
在它看来,如果“发生任何战争,不管我们胜败与否,都将是意味着我们所有一切的结束”[①]。
这种思想表明在国际间,英国已处战略守势。
这对英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自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和社会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国内,使国家政策带有明显的“内向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内事务纷繁棘手,“除了外交事务中那些冲击着总的经济问题的方面,如赔偿问题以外,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国内问题上面去了”[②]。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更加深了这种倾向。
当时的财政大臣尼维尔·张伯伦惊呼:“危机一个接一个地向我们袭来。
”[③]在对外事务中,英国与自治领的关系占重要地位。
英国对自治领的依赖除丰厚的经济利益外,还表现为在国际政治中,各自治领的支持成为英国的后盾。
然而,在20~30年代,在各自治领中,印度出现了大规模反英运动;加拿大的离心倾向明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日本在亚太的扩张所困扰;南非受困于内部纷争。
分析二战前夕的绥靖政策及对当今的启示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分析二战前夕的绥靖政策及对当今的启示姓名:杨培学号:2012033113院(系、部):法政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2012级接本1班指导教师:高现朝完成时间: 2014年 4 月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至今已近七十年,但其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使人仍历历在目。
其爆发的原因尤其是二战前夕英法美苏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值得我们认识与思考。
正因为该政策的推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快了德意日的扩张步伐,从而加快了二战的爆发。
所以需要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英法美苏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表现和结果,并思考我们当代人及后人应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如何搞好国际政治外交,如何在意识不同的国家间发展合作,避免战争灾难的发生,推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
关键词:绥靖政策;综合国力;友好政治;灵活外交AbstractFrom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o now has been nearly seventy years old,but it brought to the peo ple of world’s disaster in the mind. The reason of its outbreak was worth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especially Britain France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ok appeasement policy to the fascist countries on the eve World War II. Because these countries adopted appeasement policy promote aggressive momentum of fascist and speed up their pace of expansion, thus accelerated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I. We need to know the reason why those countries carried out appeasement policy, and should know the performances and the results of appeasement policy, in the meantime we must think what lessons should be learned by contemporary and later generations. How we do a good job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diplomacy and how to develop cooperation in the ideology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void war, promote world peace and stability and common development.Keywords:appeasement policy;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friendly political; flexible diplomatic前言 (1)一、绥靖政策 (1)(一) 二战前夕大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二) 二战前夕大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3)(三) 实行绥靖政策的结果 (3)二、绥靖政策对当今的启示 (5)(一) 富国强兵,提高综合国力 (5)(二)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展友好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6)(三) 开展灵活外交,促进世界发展 (6)(四)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应从维护世界和平大局出发加强合作 (7)(五) 联合国要真正担当起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职责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谢辞 (10)二战前夕,英法美苏作为世界上具有绝对话语权又有能力制止侵略的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推动了二战的爆发。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内容摘要绥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德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而普遍推行的外交政策。
本文就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出台的这一政策的深刻原因进行了分析,尤其从社会厌战思潮的推动、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外交策略的需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国绥靖政策原因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Britain carried out appeasement policy during the 1930sAbstractPolicy of appeasement was carried out ,against the invasion of Fascist states by most western countries ,before The World War (Ⅱ) broke out. The Britain was carried out this policy during the 1930s, so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profound reasons why the Britain took this policy during the 1930s, especially from 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of War-weariness, pressure of economic crisis, result of national political struggle, and requirement of diplomacy strategy.【Key Words】Britain policy of appeasement reasons目录一、社会厌战思潮的推动 (4)二、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 (5)三、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 (6)四、外交策略的需要 (7)五、小结 (8)参考文献 (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绥靖政策的历史研究
关于绥靖政策的历史研究绥靖政策,主要是指二战前,英法统治集团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以牺牲弱小民族利益换取大国之间的和平,避免武力冲突和对抗的一种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法、美等国。
本文从绥靖政策产生的国内外背景和社会根源以及具体实施过程等方面展开论述,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梳理,并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绥靖政策;产生背景;实施过程一、概述“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
”其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绥靖”作为一种政策,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绥靖政策,主要是指二战前,英法统治集团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以牺牲弱小民族利益换取大国之间的和平,避免武力冲突和对抗的一种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法、美等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张伯伦、达拉第为代表的英、法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奉行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
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
二、绥靖政策有极其复杂的国内外背景和社会根源(一)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主战场在欧洲,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是战胜国的英国,虽然表面仍维持着日不落帝国的风光,但实际上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造成大量人员的丧生,劳动力的丧失,英国在一战中直接参战600万人,伤亡244万,战争双方开支达18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各国财政一片萧条。
“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1921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以每年120万人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
1936年,英国和平主义组织进行了民意测验,90%的人拒绝参战,反战求和思想深入人心。
诅咒战争,诋毁军备,使人们混淆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解除了人们对战争的警觉。
探析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对日本的绥靖政策
探析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对日本的绥靖政策【摘要】澳大利亚在20世纪30年代对日本的绥靖政策备受争议。
尽管澳大利亚对日本崛起表示担忧,但却忽视了日本的侵略行为。
绥靖政策的原因包括经济考量、地缘政治因素和对日本军事实力的低估。
这种绥靖政策最终导致了对日本崛起的不利影响,甚至最终失败。
对于这一政策的反思表明,绥靖并非长久之计,澳大利亚应当更加警惕和果断地应对潜在的军事威胁。
如今,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应当以坚定和积极的立场来维护国家利益,并对历史教训有所启示。
通过审慎分析和有效行动,澳大利亚可以更好地应对来自周边国家的挑战,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关键词】澳大利亚,20世纪30年代,日本,绥靖政策,担忧,侵略行为,原因,影响,失败,反思,外交政策。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澳大利亚是一个拥有庞大领土但人口稀少的国家,对于邻近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在亚洲地区不断扩张势力,澳大利亚开始意识到日本可能成为一个威胁。
由于澳大利亚本身的军事力量有限,其对日本的担忧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澳大利亚开始采取绥靖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缓解与日本的紧张关系。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探讨澳大利亚对日本的担忧、对日本侵略行为的忽视、绥靖政策的原因、绥靖政策对日本崛起的影响以及绥靖政策的失败,并在结论中对绥靖政策进行反思,并探讨澳大利亚今日外交政策的启示。
2. 正文2.1 澳大利亚对日本崛起的担忧澳大利亚对日本崛起的担忧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
当时,日本开始迅速崛起并扩张其影响力和势力范围,这引起了澳大利亚政府和民众的担忧。
日本的军事力量迅速壮大,成为澳大利亚的一个潜在威胁。
日本政府采取了侵略性的外交政策,不断扩张其领土并进行对周边国家的侵略行为,这使澳大利亚担心日本可能会对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地区构成威胁。
日本的崛起给澳大利亚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挑战。
日本的军国主义政府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澳大利亚对日本市场的出口,并加强了对澳大利亚的经济竞争。
历史趣谈绥靖政策带来什么危害 绥靖政策真正实质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绥靖政策带来什么危害绥靖政策真正实质是什么
导语:绥靖政策主要带来什么危害绥靖政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在面对着德意日的侵略行为的时候所采取的姑息纵容政
绥靖政策主要带来什么危害
绥靖政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在面对着德意日的侵略行为的时候所采取的姑息纵容政策,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以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对德意日侵略者让步,妄图可以避免战争的出现,妄图从中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事实上绥靖政策的推行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下面说一下绥靖政策带来什么危害。
绥靖政策带来什么危害?首先绥靖政策给弱小的国家带来了莫大的伤害,造成了这些弱小的民族在德意日侵略者的铁蹄下沦亡。
在英法美绥靖政策之下,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侵占了莱茵区,意大利侵占了埃塞俄比亚,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后来更是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绥靖政策之下,弱小国家的利益被出卖,在英法美的纵容姑息之下,德意日侵略者的气焰更加的旺盛,导致了这些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在战火中饱受战乱之苦和亡国之痛。
再者对英法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是想要通过绥靖政策从中渔利,但是实际上最终绥靖政策破产,英法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也受到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夺,最终英法美也没有免除战争的苦痛,不得不对德意日宣战。
最后,绥靖政策助长了德意日等侵略者的气焰,使得这些国家对于侵略扩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最终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绥靖政策的真正实质是什么
绥靖政策就是面对侵略者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委曲求全,对侵
生活常识分享。
探析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对日本的绥靖政策
探析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对日本的绥靖政策
陈成琳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29)002
【摘要】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大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的侵华活动不断引起了澳大利亚的担忧,事实证明,日本后来也将澳大利亚列入了“待征服地区”的名单.但由于澳大利亚一向追随英国的外交政策,再加上此时其与日本存在着密切的经贸往来等诸多原因,因而,当时的澳大利亚基本上采取的是对日绥靖政策.澳大利亚对日本的绥靖政策产生了严重后果,也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总页数】6页(P68-73)
【作者】陈成琳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611.53
【相关文献】
1.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的多维原因解析 [J], 欧阳杰
2.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探析 [J], 王敏;
3.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的多维原因解析 [J], 欧阳杰
4.21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绥靖政策研究的新进展 [J], 王
锦
5.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绥靖政策 [J], 李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绥靖政策研究述评
国外绥靖政策研究述评作者:徐蓝《光明日报》(2015年07月18日11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没有一个严肃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会质疑这一基本事实。
但是,20世纪3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实行的绥靖政策,也是促使二战提前爆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同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如此,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研究中,绥靖政策便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至今不衰。
国际学术界对绥靖政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绥靖政策实行情况的考察。
可以说,凡重大的绥靖行为,学术界的研究都有所涉及。
如: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而英法等西方国家却姑息迁就;1934年,英国“政治绥靖”日本政策的提出;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并在英、法、美的实际纵容下最终得手;1936—1937年,英国和日本关于英国是否承认伪满洲国的谈判;1936年,英、法以“不干涉”政策为名而最终使德、意法西斯支持的西班牙佛朗哥独裁政权上台执政;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法、美等国拒绝援助中国和制裁日本;1938年,英、法对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默认,英国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海关利益的非法协定,英法两国进一步助纣为虐,与德、意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的《慕尼黑协定》;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最终被肢解而英法无所作为,英日两国签订的英国实际承认日本侵华具有合法性的《有田—克莱琪协定》;1939年希特勒进攻波兰后出现的“奇怪的战争”,以及1940年英国与日本达成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的协定等,学者们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个案探讨。
从中我们不仅依次看到了英、法(有时也包括美国)等国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妥协退让甚至出卖其他国家领土主权利益来对付侵略者的窘相,更看到贯穿其中的绥靖主义外交路线的萌芽、形成、发展、演变及至达到顶峰的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并行,终于使大战提前爆发。
论英国绥靖政策的根源与教训
论英国绥靖政策的根源与教训【内容摘要】“九一八”事变后,英国的对华政策是绥靖政策的滥觞。
而欧洲绥靖政策不过是对日绥靖政策的延续。
一战后,英国海军力量的不足抽掉了其在远东实行强硬政策的基础。
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转向帝国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是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
英美外交合作的失败,致使国联在制止日本侵略上无能为力。
英国对日绥靖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德国和意大利的侵略野心,导致不得不采取欧洲绥靖政策。
二战后,美国采取的“战争边沿政策”就是对英国“绥靖政策”的矫枉过正,但长期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全球霸权。
【关键词】对日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欧洲绥靖政策妥协战争边沿政策长期以来,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欧洲外交政策被西方学者称为“绥靖政策”。
前苏联学者认为,“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英美法等西方列强为了“祸水东引”,纵容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以达到毁灭社会主义前苏联的罪恶目的,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多数中国学者囿于这种观点,而内维尔·张伯伦首相被视为绥靖政策的代名词。
实际上,“九一八事变”后拉姆齐·麦克唐纳的对华政策才是绥靖政策的滥觞。
英国企图牺牲在华局部利益和中国的主权来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维护其在长江流域的核心权益的同时,希冀日本不再扩大侵略利益。
而欧洲绥靖政策不过是对日绥靖政策的延续。
英国人所称的“满洲事变”爆发后,任期非常短暂的外交大臣茹福斯·D·伊萨克召见日本大使时以谅解的口吻说,“英国始终没有忘记保持日本的尊严”;“英国可能在某个时刻也会碰到日本现在面临的问题”。
接任的约翰·西蒙经常用“邪恶的”和“愚蠢的”词汇描绘中国。
指责中国否认日在满洲利益刺激了日本入侵,表示“英国政府不愿采取任何制裁日本的行动”。
西蒙不喜欢“以战止战”的观点。
时任国联副主席洛德·格雷说:“我不喜欢诉诸战争来防止战争的观点┅┅这与为了防止小火而点燃大火太相似。
”麦克唐纳身体状况不佳,长时间不能视事,伊萨克在危机期间卸任,而新任外交大臣约翰·西蒙爵士又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常务次长罗伯特·汪斯塔特是制定远东政策的最重要成员之一,被西蒙所倚重。
对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绥靖政策研究的新进展
对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绥靖政策研究的新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 世纪30 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经济危机肆意蔓延,和平主义思潮高涨。
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日益猖獗,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推行以绥靖为表、维持霸权为实的外交策略;美国以国内外形势为基,国家利益为本,对远东和欧洲这两大战略要地推行了不同于政治和外交策略上打出的孤立主义旗号的绥靖政策,为美国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等利益提供了重要条件。
如果说绥靖政策在历史上因二战的爆发而遗臭万年,但美国却因二战的胜利而名垂世界。
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对美国绥靖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整体分析21 世纪以来国内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对美国经济绥靖的表现以及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和本质的探讨等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更多地专注于英法对德日等国绥靖举措的分析和论证。
21 世纪以来,一些学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美国绥靖的表现及其原因等方面的研究有了新进展。
一、对美国经济绥靖的表现研究对绥靖政策表现的研究主要体现于对日德两国在贷款、战略原料、先进武器装备和技术等经济绥靖方面。
其中还涉及美国垄断资本家与德日政府及其大财阀和垄断集团间的经济往来。
尤其在帮助德日建立现代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对日本的经济绥靖。
80 年代一些学者从英法美三国大范围内在30 年代对德意日政策的角度来整体分析绥靖政策的表现及影响,专门探讨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绥靖则较少。
90 年代,邓从先则从日本强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方面指出经济上美对日的经济绥靖的表现。
[1]进入21 世纪,蔡玉民则着重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美对日的绥靖政策。
他提出,美日经济关系在美国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日本大量从美国进口战略物质,美在日有大量的直接投资并对日进行大量的战略物质出口,加之美国处于经济危机,这使得美国把日本看做是在亚洲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四处扩张, 面对这一情况,英国首相张伯伦抛出一项重大的外交政策, 就是绥靖政策。
西方史学家认为, “一个继承了西方基督教传统的伟大的西方人民, 怎么会被希特勒及其同犯所迷惑, 从而成为他们罪恶企图的工具。
这个问题不仅很难解释, 而且也是不可思议的。
”①笔者认为:绥靖政策固然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酿成了严重后果,但不能简单地把绥靖政策界定为不道德、不正义的失败的政策,其实这是、妥协安抚政策的误用,并且英国抛出绥靖政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国际关系的两个分析层次即国际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分析这一政策的成因。
一、绥靖政策的概念对于绥靖政策,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总得来说,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定义, 一些学者指出绥靖就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所采取的纵容妥协政策。
②①阿诺德·托因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之《大战前夕1939年》[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71.②参见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第289 页; 袁明主编《: 国际关系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194 页。
第二种定义, 认为妥协、安抚等政策是正当的, 而绥靖是上述政策的误用,其代表是汉斯·摩根索。
他认为:传统外交手段妥协政策是高尚而可取的,前提是对方为“现状国家”(即对方的诉求有限) 。
而绥靖是妥协政策的误用,其错误在于把对手的“帝国主义政策”(即对方的诉求是无限的) 误认为现状政策,把妥协政策挪用到了不适宜的环境下。
③第三种定义, 认为绥靖政策等同于安抚、妥协, 其代表包括罗伯特·吉尔平、约翰·米尔斯海默、杰弗里·芮考、丹尼尔·特里斯曼等。
上述学者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看法各有不同,对绥靖政策能否成功也持不同意见,但都认同绥靖政策的本质就是一国对另一国的妥协让步。
评二三十年代的西方绥靖主义
评二三十年代的西方绥靖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德国帝国主义重新侵略扩张的威胁下,西方政界中的绥靖主义者,幻想用让步妥协的办法,来 缓和 与德国争霸世界的矛盾㊂他们在经济上提供援助,在政治上予以合作,在军备上纵容扩张,不断牺牲本国人民的利益和出卖他国人民,去满足德国垄断资本的侵略扩张欲望,以求把祸水引向东方的社会主义苏联㊂西方的外交家们曾经大肆鼓噪,把这种绥靖主义的政策说成是 维护西方和平的手段 确保欧洲和平㊁安全的法宝 ㊂但是绥靖主义带给西方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㊂德国法西斯的战车,首先碾碎了西欧国家的国土㊂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经过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始了总危机的阶段㊂帝国主义的战略家们惶恐不安,力图把德国变成反对社会主义的堡垒和先锋队㊂他们在掠夺德国, 削弱敌方,摧毁敌方的霸权 的同时,对满怀 复仇 情绪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实行保存实力的政策㊂在1919年1月召开的 巴黎和会 上,一些西方国家就把绥靖何耀华文集·第四编咨政建言研究主义作为缔结对德和约的指导方针,竭力在不妨碍西方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存德国的侵略势力,使它成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工具㊂‘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在西线莱茵河以东五十公里的地区设防,不准驻扎军队,工事全部拆除,建立莱茵非军事区,莱茵河以西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十五年㊂而东线却相反,德国不但可以驻兵㊁设防和保留工事,还责成德军留驻在列宁领导的苏联领土上㊂ 和约 规定德国不得拥有空军,但允许保留一支三十六艘小型主力舰(不包括潜水艇)组成的海军舰队㊂因为德国拥有空军,将对西方构成威胁而拥有这样一支对西方来说不算大但有一定作战能力的海军,却能严重威胁当时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㊂ 和约 限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不得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得生产及输入装甲车㊁坦克㊁大炮等重型武器,但却没有规定任何足以限制的保证措施㊂这使狡猾的德国扩张主义者,能够把德军参谋部这个发动侵略战争的中心,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把生产武器的康采恩以及鲁尔区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柱石也保留下来;并把十万军人训练成十万军官,作为将来发动侵略战争的骨干,由于西方国家在军事上的绥靖,早在1921年,德国就开始了扩军备战㊂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创始者赛克特,在这一年完成了重建一支完备的德国陆军的设计㊂他指挥好几千名穿便衣的参谋部军官,以建设部㊁研究部㊁文化部人员的名义,为德国东山再起进行深入的准备㊂①1924年,德国陆军突破 和约 规定不得超过十万人的限制,并于第二年初告建成㊂赛克特被比作沙恩霍斯特㊂②空军㊁海军也在同时秘密建立和发展㊂对于德国违约重新武装的一系列活动,西方的绥靖主义者不但置若罔闻,而且还以过分 抑制 德国违反了 和约 为由,在1927年1月,将协约国管制委员会从德国撤出来㊂①②[英]温斯顿㊃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1卷(英文本),第41㊁25㊁77㊁83页㊂格哈德㊃约翰㊃大卫㊃沙恩霍斯特(1755 1813年),德国军事改革家,在法国于耶拿之役后占领德国的时期内,秘密组织普鲁士新军反击拿破仑㊂评二三十年代的西方绥靖主义当时,也有一些西方国家的政界人士,看到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潜在危险,主张坚决解除德国军备㊂但是,西方各国的绥靖主义执政者以 除非战胜国自己解除武装,否则在道义上便无解除战败国武装的理由 为借口而加以拒绝㊂西方如此对德 缓和 ,谋取 和平 ,不正是为下一次新战争扫清了道路吗?与德国垄断资本搞 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 ,是20世纪20年代西方推行绥靖主义的又一重要表现㊂从1918年对德国提供粮食开始,美国就不断与德国垄断资本携手 合作 ,共同 发展经济 ,开发德国资源㊂美国在德国建立众多的银行和企业,并实行德㊁美企业合营㊂1924年召开的伦敦会议上,西方国家进一步抛出‘道威斯计划“①,美英等国(主要是美国)答应给德国8亿金马克的国际信用贷款②,给大肆扩军备战的德国垄断资本输血㊂斯大林当时就尖锐地指出:‘道威斯计划“ 是为绥靖德国而制定的 ③,由于西方的 经济绥靖 ,1924年至1929年间,西方对德国的投资达210亿马克到300亿马克㊂④其中绝大部分被用来复活德国的军备工业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过十年光景,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就使德国工业出现了 开花 时期,一跃而居世界第二位㊂1929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战前的1913年;不久,钢铁产量又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㊂新兴的德国工业,能够生产世界上大量头等的军备,它新建的远洋轮船,获得了当时 横渡大西洋最快客轮 的荣誉称号㊂在政治上,绥靖主义者鼓吹与德国霸权主义结盟,企图转移祸水,消弭它对西方的侵略㊂1920年,英国有人发表声明:对英国来①②③④查理㊃格㊃道威斯,美芝加哥摩根银行经理,1924年8月伦敦国际会议通过以他为首的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报告,称为‘道威斯计划“㊂[德]维纳㊃洛赫:‘德国史“,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431㊁458页㊂‘斯大林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26㊁227㊁225页㊂根据维纳㊃洛赫的材料,1924年至1930年间,光美国就投入德国630亿马克,见维纳㊃洛赫‘德国史“,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433页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绥靖政策研究述评
作者:徐蓝《光明日报》(2015年07月18日11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没有一个严肃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会质疑这一基本事实。
但是,20世纪3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实行的绥靖政策,也是促使二战提前爆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同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如此,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研究中,绥靖政策便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至今不衰。
国际学术界对绥靖政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绥靖政策实行情况的考察。
可以说,凡重大的绥靖行为,学术界的研究都有所涉及。
如: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而英法等西方国家却姑息迁就;1934年,英国“政治绥靖”日本政策的提出;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并在英、法、美的实际纵容下最终得手;1936—1937年,英国和日本关于英国是否承认伪满洲国的谈判;1936年,英、法以“不干涉”政策为名而最终使德、意法西斯支持的西班牙佛朗哥独裁政权上台执政;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法、美等国拒绝援助中国和制裁日本;1938年,英、法对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默认,英国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海关利益的非法协定,英法两国进一步助纣为虐,与德、意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的《慕尼黑协定》;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最终被肢解而英法无所作为,英日两国签订的英国实际承认日本侵华具有合法性的《有田—克莱琪协定》;1939年希特勒进攻波兰后出现的“奇怪的战争”,以及1940年英国与日本达成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的协定等,学者们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个案探讨。
从中我们不仅依次看到了英、法(有时也包括美国)等国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妥协退让甚至出卖其他国家领土主权利益来对付侵略者的窘相,更看到贯穿其中的绥靖主义外交路线的萌芽、形成、发展、演变及至达到顶峰的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并行,终于使大战提前爆发。
其二是对绥靖政策形成原因的探讨。
在有关英国对纳粹德国实行的绥靖政策方面,西方学者大致形成了两个学派:“正统派”和“修正派”。
“正统派”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但直到当代,一直有新的成果问世。
该派认为,绥靖外交是英国政治家基于一种对凡尔赛条约的道义上的“罪恶感”而产生的;张伯伦的绥靖政策是一种“错觉外交”,其致命的“错觉”就在于他认为希特勒追求的目标仅仅限于修正凡尔赛条约;张伯伦要不惜任何代价保住和平,而他又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当时的防御战略不能保卫英国免遭空中进攻),因此实行了故意把小国牺牲给希特勒的绥靖政策。
“修正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的英国政府陆续解密了30年代的档案,因此大多数修正派学者避免通过道义来评判张伯伦,而是在档案文献的基础上,广泛讨论了张伯伦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军事、战略、意识形态、舆论等情况,以说明绥靖政策形成的原因。
他们的看法主要包括:(1)基于复杂的国内、国际、军事和经济的因素,张伯伦和他的内阁成员认为实行抵抗独裁者的政策是不切实际的,如当时的陆海军参谋长们就不断警告英国并没有准备好同时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敌人作战,并建议政府实行绥靖政策。
(2)从国际视野来观察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外交政策,应该强调欧洲存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互对抗的意识形态,还有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对英国形成绥靖外交的影响。
(3)决策者被社会和公众舆论所束缚,公众舆论持续反对急速地重整军备,坚持和平与反战,同时也不赞成对独裁者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立场。
另外,还有一些修正派学者认为,张伯伦作为现实主义政治家,认识到英国和法国不能维持欧洲的秩序,他希望保持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并相信在另一场大规模战争中,英国将失去这种地位。
所以张伯伦希望通过高水平的谈判,能够在不诉诸武力的情况下消解希特勒的怨气。
但是,这条路径要靠不断增加国防开支来达到目的(但英国政府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因此,
他们认为,绥靖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的合乎逻辑的现实主义政策,而不再是一种基于投降的可耻政策。
显然,这是一种更同情、更宽容地对待张伯伦和绥靖政策的倾向。
西方学者关于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日本的政策研究,是从40年代开始的,当时档案还没有解密,史料运用受到限制。
而大量的研究成果则产生于60年代以后,并在70—80年代形成了规模。
这时的研究成果运用大量档案资料,对英国对日政策进行深入的个案探讨,主要形成了两种基本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英国对日本侵略中国,有绥靖日本的一些行动,但是没有绥靖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绥靖行动是1938年英国和日本关于中国海关的非法协定和1939年的《有田—克莱琪协定》。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整个日本侵华过程中,英国不仅有对日本的绥靖行动,而且有绥靖政策,但是这种绥靖政策并没有达到像《慕尼黑协定》那样的程度,因此没有“远东慕尼黑协定”。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绥靖政策的内涵和外延有着不同的看法。
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只有对法西斯国家割让领土的行为才算是绥靖政策,而英国对日本在中国作出的那些让步,并没有把中国的某一块土地割让给日本,英国没有正式承认“满洲国”,因此不是绥靖政策,只是绥靖行动,更何况英国还对中国提供了一些援助。
无论是研究英国对德国和意大利实行绥靖政策的“正统派”观点和“修正派”观点,还是研究英国对日本实行的是“绥靖行动”或“绥靖政策”的看法,抑或人们对绥靖政策形成的原因进行怎样深入的探讨与分析,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特别是英法)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挑战,实行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法西斯妥协,从而保住自己既得利益的外交政策。
所谓牺牲其他国家,是指这种牺牲可以从经济利益到领土利益;所谓保住既得利益,包括经济、政治利益,如消弭国内革命危机、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等等。
历史已经证明,绥靖政策并不是维护和平之举,而是纵容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二战提前爆发的错误政策。
在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中,正统派的看法值得重视。
例如,研究这一政策的“正统派”代表人物、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在其1948年出版的《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一书中认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是为了维护和平,绥靖主义者是“以和平的名义、绥靖的名义宽恕德国的不义和侵略”,但是他也承认《慕尼黑协定》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奇耻大辱”,“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代正统派学者对绥靖政策的批评也很中肯。
如英国牛津大学R.A.C.帕克在其1993年出版的《张伯伦与绥靖:英国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一书中就认为,张伯伦像相信宗教一样相信绥靖,以至于尽管有多种选择,包括对法国承担明确的义务,进一步加强与国联的协调,以及与苏联结成联盟等等,但都被张伯伦拒绝;张伯伦依靠其高超的政治技巧和策略能力,使每个人确信,绥靖政策是唯一合乎逻辑的行动方针,并因此而破坏了对许多可选择的行动路线的支持;如果不是张伯伦如此固执地相信绥靖德国的好处,将会更早地建立起阻止希特勒扩张主义的屏障;正因如此,当战争爆发时,英国和法国没有成熟的同盟,并处于一种虚弱的军事地位。
英国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在其2012年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也指出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在《慕尼黑协定》签订时,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都没有准备与德国打仗。
实际上这也成为欧战爆发后仅仅10个月,纳粹德国就横扫欧洲大陆,法国仅仅抵抗了六个星期就迅速败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