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本质。
2. 生物篇: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分类、植物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3. 物理篇:物体的运动与力、简单机械、光与视觉、声音与听觉。
4. 化学篇: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2. 使学生了解生物、物理、化学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分类、物理运动与力、化学反应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生物、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进行知识传授。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强化知识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知识框架:列出各章节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3. 例题及解答:展示典型例题及解答过程。
4. 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方法的步骤。
(2)列举生物的分类及特点。
(3)解释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4)描述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答案:(1)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结论。
(2)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分类,特点包括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到的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明显。
(4)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范例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2. 生物世界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3. 物质与能量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量的形式与转换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与运动宇宙的探索与认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物质、能量和地球宇宙等领域的认识,拓宽科学视野。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能量转换的原理2. 教学重点:基本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模型、标本、挂图等2. 学具:学习资料(教材、实验手册等)笔记本、文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物质的性质等。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举例说明,解释科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2. 知识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与非生物特征物质性质与变化能量形式与转换地球结构与运动宇宙探索与认识3. 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
布置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 答案: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答案,帮助学生自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及其探究方法,第2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第3节科学探究中的安全与健康。
2. 第二章《生物与生命》: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生物的特征,第3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3. 第三章《人体的奥秘》:第1节人体的结构层次,第2节人体的运动系统,第3节人体的消化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探究方法和安全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生物与生命的基本特征,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3. 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认识运动、消化等系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特征、人体结构层次及运动、消化系统。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人体各系统的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重点知识点、思维导图。
2. 板书布局:清晰、简洁,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列举生物的五大特征。
(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及运动、消化系统。
2. 答案:(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
(2)生物的五大特征: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适应环境。
(3)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运动、消化系统:骨骼、肌肉、消化腺、消化道等。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及其探究方法,第2节科学观察与实验,第3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第2节生物的分类,第3节生物的进化。
3. 第三章《生物圈》:第1节生物圈的概念与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类型,第3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4. 第四章《物质与元素》:第1节物质的概念与分类,第2节元素与原子,第3节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圈的概念与结构,了解物质与元素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结构,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2. 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2)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3)解释物质与元素的关系。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科学入门科学与科学方法科学探究2.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地球概述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生物地球上的气候与季节3.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与守恒4.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物与环境生物学现象5.第五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科学入门第1课:科学与科学方法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2.介绍科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
4.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2课:科学探究教学过程:1.回顾上节课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巩固。
2.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如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
3.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第1课:地球概述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大小、形状、结构等。
2.讲解地球的地理分布,如陆地、海洋、山脉等。
3.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4.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对地球的认识。
第2课:地球上的水教学过程:1.介绍地球上水的分布,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等。
2.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如蒸发、降水、径流等。
3.分析水的重要性,如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4.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水资源。
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第1课:物质的组成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2.讲解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3.介绍物质的分类,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4.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彩教案教案一:第一章探索生物的分类第一课时生物的分类与生物分类单位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2.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3.能够运用生物分类知识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生物图片,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生物的分类吗?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
二、新课内容1.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如:界、门、纲、目、科、属、种。
2.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习性等。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三、案例分析1.分析教材中的生物分类案例,让学生尝试运用分类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2.强调生物分类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生物的分类实践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分类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
2.加深学生对生物分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物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2.提问:你们能运用这些知识对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吗?二、新课内容1.讲解生物分类实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布置生物分类实践任务,如: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进行分类。
三、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结果,讨论分类过程中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2.强调生物分类实践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教案二:第二章观察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课时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生物图片,提问:你们知道生物多样性吗?2.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
二、新课内容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案例分析1.分析教材中的生物多样性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与技术2. 生物基础知识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物理基础知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力与运动4. 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物理、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力与运动的关系2. 教学重点: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等教学模型:细胞模型、地球仪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2. 学具:学习资料:教材、练习册等实验器材:放大镜、尺子等画图工具:铅笔、橡皮、直尺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学习: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生物、物理、地理基础知识。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与技术2. 生物基础知识: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物理基础知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力与运动4. 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科学入门: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
生物基础知识:描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物理基础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个力学现象。
地理基础知识:绘制一张家乡的地图,并介绍其主要地理特点。
2. 答案:科学实验报告:实验过程详细,结果清晰。
细胞结构与功能描述:准确描述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力学现象分析:分析合理,结合实际案例。
地图绘制与介绍:地图准确,地理特点介绍清楚。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使学生掌握自然界的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科学探究2.物质的组成3.物质的变化4.环境与资源5.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物质组成、物质变化、生态系统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物质变化的规律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科学探究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了解每种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课时:物质的组成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思考。
2.讲解物质的组成介绍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原子等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物质的组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第三课时:物质的变化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
2.讲解物质的变化介绍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物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第四课时:环境与资源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环境问题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环境与资源的关注。
2.讲解环境与资源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环境问题的危害等,让学生了解环境与资源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环境调查,了解当地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第五课时: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态系统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平衡等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生态系统的观察和调查,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的状况。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要素设计实验与数据分析2. 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微观结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与星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
3.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 增进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认识,激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设计与数据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显微镜等),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参观动植物园、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变化等。
2. 教学新课:(1)科学探究方法:讲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要素,举例说明实验设计方法。
(2)生物多样性:介绍生物的分类与特征,讨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讲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4)地球与宇宙: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展示宇宙的探索与星系。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流程图、实验设计要点。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图、生态系统平衡图。
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微观结构图、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对比表。
4. 地球与宇宙:地球自转与公转图、宇宙星系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设计一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实验。
(2)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例。
2024年浙江省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24年浙江省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江省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二章第1节《走进科学》,内容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思维与创新。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二章第1节至第3节,详细内容为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思维的特点以及科学创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的概念、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思维与创新。
难点:科学探究的实施步骤,科学思维与创新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教学挂图。
学具:科学实验手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科学创新成果,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科学探究为例,讲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思维。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探究实验。
4.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思维的特点以及科学创新的意义。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究实验设计,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7. 课堂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概念2. 科学探究方法3. 科学思维与创新4. 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关于光学的科学探究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
2. 答案: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原理: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如玻璃砖、激光笔等;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科学的概念、科学探究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验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探究方法:观察、实验、调查、资料分析等。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 生命科学与健康生物的特征与分类人体结构与功能健康生活方式3. 物质科学与技术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掌握生物的特征、分类,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以及健康生活方式。
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与结构,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生物的特征、分类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与结构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命科学与健康知识的掌握。
物质科学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酒精灯、试管等。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3.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15分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 内容:科学探究方法生命科学与健康物质科学与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23道练习题。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2. 生物世界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细胞与组织3. 物质与能量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量的转换与守恒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与运动宇宙的探索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2. 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细胞与组织的基本知识。
3.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认识能量的转换与守恒原理。
4. 了解地球的结构与运动,初步认识宇宙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实践运用细胞与组织的微观结构能量转换与守恒的抽象概念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特征的区分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模型与示教具(细胞模型、地球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实验报告册练习本学习指导书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演示实验或展示模型,增强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逐步解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2. 知识点框架: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包括各章节核心内容。
3. 关键概念:用不同颜色和字体标出,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填空题: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区分。
选择题:物质性质与变化的概念理解。
计算题:能量转换与守恒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包括解题步骤和最终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科学相关书籍和网站,拓展学生知识面。
2024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3节)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科学观察和实验科学数据记录和处理2. 第二章:生物(第47节)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挂图、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2. 知识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科学探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生物分类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参加科学竞赛,提高科学素养。
组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本教学设计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认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尽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应着重讲解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2. 生物与环境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3. 生命的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4. 地球宇宙环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恒星与行星的基本知识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2.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 了解生命的构成,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
4. 认识地球宇宙环境,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掌握恒星与行星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掌握2. 教学重点: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地球宇宙环境的基本知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望远镜等)模型与挂图(细胞模型、生态系统模型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手册、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参观学校附近的生态系统,观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提问: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介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3. 例题讲解:解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结合显微镜观察细胞切片。
讲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生态系统的结构图,分析其功能。
让学生制作细胞模型,描述其结构与功能。
拓展延伸:讨论地球宇宙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2. 生物与环境: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3. 生命的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4. 地球宇宙环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恒星与行星的基本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生态系统的结构图,分析其功能。
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
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第二节“物质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常见物质变化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区别。
2. 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
教学重点:物质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冰块、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等)。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冰块融化、水沸腾等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2)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但物质本身并未发生变化。
(3)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了新的物质。
3. 例题讲解(10分钟)(2)解释生活实例:为什么湿衣服晾干后,衣服上的水分消失了?4. 随堂练习(10分钟)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习题。
5. 实验演示(15分钟)(1)通过实验演示物质的三态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
(2)演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并分享讨论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2.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但物质本身并未发生变化。
3. 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了新的物质。
4.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5个生活中的物理变化现象。
(2)列举5个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
(3)解释为什么湿衣服晾干后,衣服上的水分消失了?2. 答案:(1)如:冰块融化、水沸腾、酒精挥发等。
(2)如:铁生锈、木柴燃烧、菜刀生锈等。
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
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学习使用科学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科学探究2.物质科学3.生命科学4.地球与宇宙5.科学、技术与社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物质、生命、地球与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教学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与推理。
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微观解释。
地球与宇宙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科学探究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观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3.科学探究的方法介绍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方法。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
第二课时:物质科学1.物质的基本性质讲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2.物质的变化讲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物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课时:生命科学1.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讲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2.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生态瓶制作,观察生态系统的变化。
第四课时: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结构与演化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2.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讲解宇宙的起源、恒星与星系的形成。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太阳系模型的制作,观察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课时:科学、技术与社会1.科学技术的发展讲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如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探究方法的学习与运用科学思维的培养2. 生命的奥秘生物的基本特征神奇的生物世界3. 地球的秘密地球的构成地球上的自然现象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基本性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 了解生命的奥秘,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激发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3. 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培养环保意识。
4. 了解物质的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与运用,物质性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地球的构成与自然现象,物质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各章节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实践活动:安排实验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将包括各章节的关键词、重要知识点和思维导图,以直观、简洁的方式呈现,方便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意义。
描述地球的构成和一种自然现象,分析其成因。
分类物质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开展科学小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与互动性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材章节,结合学情,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入门2. 生物圈3. 生态系统4. 生物的多样性5.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6. 物质的性质7. 物质的变化8.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方法、生物圈的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微观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 认识生物圈的构成,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3.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微观结构,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多样性、物质的结构与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新闻、故事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圈、生态系统、物质性质等方面的现象。
b.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2. 新课内容:a. 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b.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c.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知识框架:列出各章节主题,标注重点、难点。
3. 关键词:用不同颜色、字体突出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择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b. 填空题:巩固基本概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c. 简答题: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答案:详细解答,方便学生自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七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浙江省湖州市)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2)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三要素,2、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合作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绘制平面图的过程中,加强集体的协作,感受集体合作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祖国的辽阔和富饶。
2、绘制校园平面图,知道学校的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表示方法,大小比例尺与地图内容祥略的关系。
教学难点:大小比例尺与地图内容祥略的关系三、教学准备:地图制作原理的展示工具(会亮的灯、经纬网地球仪和白纸屏),学校平面图四、教学过程预设:(一、引入)练习:1、两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北极表示地球的、南极表示地球的。
2、纬线是与经线。
3、经线也称线,是连接南、北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的线,呈形状。
4、什么是本初子午线?5、东西半球分界线纵贯------洋,洋、洋和大陆。
(二、新课教学)问:通过地球仪可以寻找地理事物,还可以确定地理位置,但它也有缺点,你知道吗?所以人们经常使用的另一种替代用具是什么?引出地图。
1、地图的概念: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问:请说出你知道的地图种类展示各种不同的地图:旅游图、政区图气候图、交通图、人口图、历史地图等学生观察地图问:你知道这些地图有什么,用途如何使用它们?阅读课本:说出地图的三要素。
学生阅读,说出地图三要素。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讨论:利用中国政区图求出浙江与北京的实际直线距离。
你们遇到什么问题?试着自己去解决。
讲解: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的地理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
用公式表示就是: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怎样表示的呢?例如,两地之间实地距离为100千米,图上的距离仅为1厘米,这个缩小的比例,如果用文字写出来是“一千万分之一”,或直接写作“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用数字写出来是“1/10000000”,或是1:1000000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按照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具体内容如下:1. 生物科学- 认识生物: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 探索生物的奥秘:遗传与进化- 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物种与群落2. 物质科学- 认识物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探索物质的组成:元素与化合物- 物质的常见变化:溶解、沉淀、燃烧等3. 力学科学- 认识力学:力、质量、运动- 探索力的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与力学定律:牛顿三定律4. 光学科学- 认识光学:光的传播与折射- 探索光的反射与成像:平面镜与球面镜- 光的色散与光的利用:透镜与光的分光5. 地球科学- 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气候与天气:气候带与气象要素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教学计划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六、教学安排本教学计划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安排,每周安排2-3节课进行科学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生物科学第一单元- 第二周:生物科学第二单元- 第三周:物质科学第一单元- 第四周:物质科学第二单元- 第五周:力学科学第一单元- 第六周:力学科学第二单元- 第七周:光学科学第一单元- 第八周:光学科学第二单元- 第九周:地球科学第一单元- 第十周:地球科学第二单元七、教学效果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效果:1. 学生对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学计划
科目:科学
姓名:许文心
老师:秦老师
方法篇
一、首先要整理好学习资料并形成习惯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学习资料难免凌乱,如果不加以整理就会出现复习抓不住重点,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的现象,不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当然面对如此众多的参考书和卷子,应该如何取舍呢?应
优先整理重点章节,例如浮力、压强、大气压的计算,以及电学的所有知识,这些都是考试重点,在考
试中会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且分值丢很高
二、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侧重点
因为每一章的重点不一样,而且具体到每一节的重难点也不同,因此复习时,可以先从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章节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比如对“浮力和压强”的掌握不佳。
那就要把这些章节中自
己做错的题,或者老师重点讲解的题目边看边在脑海中再现解题思路,还要把自己做错的原因找到(建议同学们每次用红笔纠正错误,并同时保留原先的错误答案),定期回顾这些错题,要不看答案的情况
下动笔重做一遍,加深印象,实在做不出来可以看一下答案提示一下继续做,切不可死记答案,否则难
以应付考题中的变化。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要在简单题和做过的题上丢分,这也是取得满意成绩的保障。
三、对于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策略
现在的考试无非是考查三方面:第一考概念;第二考过程;第三考方法。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设计
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猜想是否正确。
这要求学生们首先要清楚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如果不熟
悉要加以弥补,弥补的时候侧重于理解而不是记忆。
四、要科学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一般来说,复习理科侧重于理解和辨析,宜安排在较靠前的时间复习,这样可以使大脑逐渐运转灵活;
文科偏重于记忆,宜放在这门课临考前复习,这不是因为突击,是因这样可以使记忆的知识在很短时间
内就再次得到巩固,以后再复习同样的内容可以容易一些。
从心理学角度讲,有很好的延时记忆效果。
也可以文理科交叉复习,使枯燥乏味的复习过程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大脑也不至于过于疲劳。
心态篇
调整好心态,这样才能把平时学到的知识都发挥出来,如果心态调整不好,可能会导致考试时失常发挥,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一、制定好作息时间计划
把每天的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与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防止复习忙忙乱乱,按计划行事,使
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增强。
二、抓住最佳记忆时间
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记忆效果最好。
建议在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
小时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三、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
学习过程中可以劳役结合,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制,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同时体
育也是中考的一项科目。
平时学习累了时,可以通过运动调节一下。
四、调整睡眠
偶尔有时作业多,晚上可以加一下班,但是不要总“开夜车”,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晚间睡眠调整到十点或十一点,这样可以跟中考的作息时间相平行。
五、心平气和,防止烦躁
不想考试后的事,心平气和地对待考前的一些事情。
考前有些紧张担心在所难免,考前有些轻度焦虑有助于发掘你的智力潜力。
把自己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太重,这才是影响考试的负面心态。
六、增强信心
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心理压力,这样会造成发挥失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学习,不要去想如果考不好会怎样,如果考不好会对不起爸妈、老师,这样负面问题不要想太多,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
限的,你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好了。
也要相信自己,只要把潜力都发挥出来,肯定是可以考好
的
计划篇
七年级上重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科学入门
章节内容难度分析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对初中科学的初步认识,及方法上的指导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介绍了初中科学里一般实验方法的应用
第三节科学观察★★★学会观察现象
第四节科学测量★★★★长度、体积、温度的测量,难度较大,特别是长度的测量方法第五节科学探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第二节细胞★★★★细胞的特点及细胞的结构,细胞的观察,不同的组织
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同的组织及作用,植物的不同组织,动物的不同组织
第四节常见的动物★★动物的分类及特点要重点记忆,不同类别动物的典型代表要掌握第五节常见的植物★★植物的分类及每类植物的特点,每类植物的代表植物
第六节物种的多样性★★不同生物的适应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对地球大小和形状,地球是球体的证实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仪上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划分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地壳的组成,岩石的分类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形成,地壳运动
第五节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与危害,防治办法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地球表面由哪些板块形成
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如何识别地形,地形图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理解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新增知识点,相对较难,主要是对物质密度的求解
第四节物质的比热★★★新增内容,对比热的理解,能量转化的理解
第五节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现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第六节汽化和液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沸腾吸热;理解沸点.
第七节升华与凝华★★★★人工降雨的原理,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第八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