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的多媒体教学

合集下载

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一节教学设计

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一节教学设计

《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一节教学设计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450003 王曦一、总体指导思想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是:生物课作为一门科学课,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使命,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因此(1)通过小组活动,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体会科学的工作方法;(2)利用CAI 课件,直观展示气体交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节约时间,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保障。

另外,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通过小组活动,在培养合作精神的同时,让每位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是设计本节课的出发点。

二、教材分析1、本节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初二年级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第六章呼吸的第二节。

前面已分别讲过人体的循环和消化。

本章第一节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全过程的第一环节。

本节内容是详细介绍呼吸全过程中的第2、4环节。

是对上一节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同时又总结了呼吸的全过程及意义,可使学生对这一部分有更加完整的系统的认识。

呼吸全过程中的第3个环节,涉及到血液一章中的血红蛋白的特性,本节是对这一理论知识的应用,而呼吸的公式和意义都体现了本节与前一章的消化和后一章的排泄着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本节可以说是新陈代谢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核心,是联系前后章节的枢纽。

2、重难点重点: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及呼吸的全过程。

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是位于初中二年级的上期。

知识基础:学生对人体内呼出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已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关于气体的扩散作用,对一些具体事例也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关于肺泡内和组织里气体交换的具体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及公式包括煤气中毒,学生并不十分清楚。

能力基础: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和动手的操作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方面,尤其是整体化、系统化及应用方面,仍需教师做好引导。

心理特征:初二学生年龄较小,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能持久,注意力易被吸引也容易被转移。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气体交换的过程,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 培养学生对人体内气体交换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2. 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 气体交换的意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体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气体交换的过程及意义。

2. 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现象。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气体交换的过程。

3. 进行课堂讨论,增强学生对气体交换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介绍呼吸道、肺的结构和功能。

3. 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分别讲解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 分析气体交换的原理:解释气体交换的驱动力——分压差。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气体交换的意义。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组成和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气体交换原理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气体交换现象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课本。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的动画或图片。

3. 教学模型:如有条件,可以使用人体呼吸系统模型进行讲解。

4. 实验器材:用于进行呼吸实验,如气球、吸管等。

八、教学建议1. 提前准备:确保教学资源齐全,如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人体内气体交换说课教案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人体内气体交换说课教案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人体内气体交换说课教案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掌握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3)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气体交换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1)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2)肺的结构与功能。

2. 人体内气体交换原理(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2. 教学难点:(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2)气体交换模型或图片;(3)实验器材(如呼吸机、肺功能仪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小组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现象;(2)提问: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3. 课堂讲解(1)讲解呼吸道、肺的结构与功能;(2)阐述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4.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气体交换实验;(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3)教师指导并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结果,分析气体交换机制;(2)讨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绘制人体内气体交换流程图;(2)写一篇关于气体交换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

8. 课后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初中生物_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程。

能力目标:通过“验证人体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观察气体扩散作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验证人体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

(2)说出肺泡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气体交换过程是抽象的过程,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还需要思维过程中的推理,联想、分析、判断等的支持。

根据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以及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气体交换的原理。

难以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是:气体交换的原理。

重难点突破方法:利用有香味的空气清新剂做实验使得教室充满香味,向清水中滴加碘液会使整杯水都变色,学生初步体会扩散的现象,教师给出扩散定义。

再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扩散实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以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师先疑问引领学生整体观察,再利用微视频动态讲解方法,学生根据学会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层层递进,从而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特点1、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本课堂,体现自我,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2、问题驱动下的探究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构建知识,注意在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3、充分体现STS教育理念,注重“生物联系生活”、“生活体现理论”、“理论实践生活”,利用所学去解决医学领域的问题,体验生命科学的价值。

4、评价优先于教学,每个环节都有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评价。

5、在课中,引入了兴趣小组微视频及肺泡处气体扩散作用微课,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打造高效课堂。

6、在课堂上设计了实验记录纸和小组合作实验纸。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人体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2. 气体交换的原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3. 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肺通气、肺换气。

4.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实例:潜水、登山、运动时的气体交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2. 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人体在不同情境下的气体交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和模型展示,直观地展示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的过程。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气体交换的现象。

4. 组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第二课时:讲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3. 第三课时: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4. 第四课时:讨论人体在不同情境下的气体交换。

5. 第五课时:总结和复习,进行测验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组成和气体交换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气体交换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习题巩固学生对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

5. 单元测试:全面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人体呼吸系统模型或图解。

2. 气体交换动画或视频资料。

3. 实验器材:如肺功能测定仪、气球等。

4. 教学课件和幻灯片。

5. 相关学术资料和阅读材料。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气体交换的兴趣。

2.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并通过图解演示。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探究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3.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体内的传输和交换。

二、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气体交换: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输和交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课堂教学;2.利用PPT进行图文演示;3.结合实物模型、视频资料等进行讲解。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呼吸?”“呼吸与身体的健康有什么关系?”2.老师在白板上绘制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图示,介绍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二步:展开1.讲解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通过PPT演示结合视频资料进行讲解。

2.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加深对气体交换的理解。

3.给学生展示肺活量计,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激发学生对呼吸的意识。

第三步:总结1.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人体为什么需要氧气?”“二氧化碳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人体是如何通过呼吸将氧气和二氧化碳传输到体内的?”2.总结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资源1.PPT2.实物模型:肺泡和毛细血管3.视频资料: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过程六、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2.课堂测试3.实验报告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深入了解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输和交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应更注重实践操作环节和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及意义。

2. 使学生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 培养学生对人体气体交换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2.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3. 气体交换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及意义,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2.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气体交换的意义。

2. 利用动画、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介绍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如扩散作用等。

(3)阐述气体交换的意义,如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等。

3. 课堂互动:(1)提问学生关于气体交换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气体交换的理解。

4.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的简图。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气体交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3. 定期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教材相关章节。

2. 多媒体教具: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的动画、图片等。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人体的气体交换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人体气体交换的部位和过程。

1.2 教学内容气体交换的定义和意义。

人体气体交换的部位:肺泡、肺泡壁、毛细血管。

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吸入、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出。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人体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利用模型或图解,展示人体气体交换的部位和过程。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气体交换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小组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肺的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理解肺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肺的卫生保健知识。

2.2 教学内容肺的结构:肺泡、支气管、肺叶。

肺的功能:气体交换、呼吸作用。

肺的卫生保健:吸烟、空气污染对肺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利用图解或模型,展示肺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例或故事,让学生了解吸烟、空气污染对肺的影响。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肺的建议。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肺的结构和功能。

小组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保护肺的建议。

第三章:血液与气体交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血液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

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废物。

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的关系:心脏、血管、气体交换。

3.3 教学方法利用图解或模型,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实例或故事,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的关系。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血液与气体交换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小组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血液与气体交换的理解。

第四章:呼吸运动的调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及重要性。

2. 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 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及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体交换的概念及意义。

2. 呼吸道的组成与功能。

3.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 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5. 人体气体交换的实验观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道的作用、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2.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气体交换的兴趣。

2. 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3.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实验室,准备人体气体交换实验所需材料。

3. 设计好实验方案,确保实验安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呼吸系统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介绍气体交换的概念及意义,讲解呼吸道的组成与功能,阐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人体气体交换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提高:引导学生总结气体交换的过程及重要性,强调呼吸道的作用和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在其中的关键地位。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人体气体交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及时性。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气体交换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1.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气体交换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图、肺泡与血液交换图。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肺泡模型、血液模型。

3. 教学视频:人体呼吸过程演示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1.2 学生分享对气体交换的了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3.1 教师讲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2 教师通过图片和模型演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3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直观了解人体呼吸过程。

4. 互动讨论4.1 学生分组讨论气体交换的原理。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操作5.1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肺泡模型和血液模型。

5.2 学生模拟气体交换过程,体会气体交换的原理。

6. 课堂小结6.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7.2 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气体交换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8. 教学反思8.1 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

8.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下对人体气体交换的影响,如海拔高度、运动等。

2. 介绍一些与气体交换相关的疾病,如肺炎、肺气肿等。

1. 填空题:人体呼吸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2. 选择题:下列哪个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 肺B. 心脏C. 肝脏D. 肾脏)3.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初中生物试讲气体交换教案

初中生物试讲气体交换教案

初中生物试讲气体交换教案教学内容:气体交换的概念和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人类气体交换的过程。

3.能够区分不同动植物气体交换的方式。

4.了解气体交换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人类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理解不同动植物气体交换的方式及其生物学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人们为什么要呼吸?”,“呼吸与气体交换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探讨气体交换的概念和意义。

二、讲解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气体交换的概念和作用,讲解气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讲解人类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道、肺部和气体交换的实现。

三、探讨动植物的气体交换方式(15分钟)1.介绍不同动植物的气体交换方式:水生生物、陆地生物和气体交换的特点。

2.比较不同动植物气体交换方式的异同点,讨论其生物学意义。

四、气体交换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10分钟)1.讲解气体交换与生物体生存的关系,探讨气体交换对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2.讨论气体交换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小结与讨论(5分钟)1.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与学生讨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和掌握。

2.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动植物的气体交换方式和生物学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气体交换的概念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不同动植物气体交换方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巩固学生对气体交换的掌握,并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气体交换在生物界中的意义和作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教学设计
1.提问: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吗?呼吸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思考。
2.生活实例: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后为什么会呼吸急促、在高原地区为什么会感到不适等,让学生认识到呼吸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视频播放:播放一段关于呼吸系统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对呼吸系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填空题:设计5道填空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气体交换过程、氧气运输等知识的理解。
3.简答题:设计2-3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以及血红蛋白在氧气运输中的作用。
4.实践探究:布置一道实践探究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运动前后的呼吸变化,分析原因,并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撰写一篇小报告。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肺泡结构,识别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关系。
3.掌握氧气的运输过程,了解血红蛋白的特性,以及如何影响氧气在体内的运输。
3.实践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肺泡结构,让学生亲身体验气体交换过程。
4.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氧气在体内的运输过程,解释相关现象。
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呼吸系统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2.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

3.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2.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体内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利用模型或图示,直观演示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关于呼吸系统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体内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2.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展示多媒体课件。

3. 演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解释其原理。

4. 演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解释其原理。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6. 总结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强调其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呼吸系统示意图,并简要描述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2.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体内气体交换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医生或呼吸生理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体内气体交换的深入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医院呼吸科或实验室,观察呼吸生理实验过程。

3. 开展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呼吸生理的科普书籍或文章。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和气体交换过程。

2. 模型或图示:直观演示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制造之路。

下面是为您推举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学重点: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二、教学设计:〔一〕引入:人体汲取的空气是怎样在体内进行交换呢?〔二〕学习新课:探究试验: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改变学生4人一组,设计试验探究,最终全班沟通试验结果,互相评价各小组探究打算中的创新之处商量: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什么会发生改变?生:商量,沟通师:氧气被吸入肺泡内以后接着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生:经气体交换进入肺泡外的毛细血管里。

师:〔启发思索〕氧气为什么会由肺泡交换到血液中?交换的方式怎样?〔教师拿出一瓶空气清爽剂喷洒了几下〕大家闻到香气了吗?教室后排的同学呢?生:点点头。

师:这就是气体的扩大作用,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大,或者说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大。

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气体扩大现象?师:肺的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大作用来实现的。

小组商量气体交换的方向和结果。

生:观看课本图107,分组商量。

沟通:新颖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大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大到肺泡里。

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结果,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师:氧气进入血液后,是怎样被血液运输的吗?生:与血红蛋白相结合。

师:对,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板书:氧合血红蛋白〕;大部分二氧化碳则在血浆中运输。

这些氧气最终会被运到哪里去呢?4.组织气体交换生:组织细胞。

因为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够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含量 以蓝色闪烁 , 氧气含量 以红色闪 烁, 这样对性强, 这是利用A o ow r中 ut r a h e
解说 词。为了使学 生看得更清楚 , 整个 过程, 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和空间。
过程可根据需要随时重复、 暂停 、 终止。 否则将适得其反。
的判定图标来制作的。 后显示问题 : 吸人 演示 中动态过程表 现得 一 目了然 , 淋漓 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 有什 尽致 , 直观形象 的演示结果促进学生对 么不 同? 为什么? 进而导人新课 , 学生在 体内气体交换的理解感知, 掌握了重点。
亡l E课2@8m T x0 1 d整 8 j0 m 程合 y8
生物课 “ 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 的多媒体教学
董光华 孙 健 山东省昌邑市石埠初级中学
用 计算 机 多媒 体 辅 助生 物教 学 ,
力。 在体 内气 体的交换 中肺 泡内气体 和
的思维。再通过恰 当的层层 质疑 , 诱发
样方法也制作6 粒标有C : O字样的蓝色球
将 我们 在执 教 “ 内气 体交 换 和运 体代表二氧化碳。 准备好的图都引入 性 , 也不能排斥传统媒体在教学中的 体 但 输” 一课 时, A 课件首先呈现出本课 的 A oh r ae cI utow r中进行 制作 , 由于肺泡 内气 运用, 我们在 “ 内气体交换和运输” 体 的 主题 , 背景是以气体 小球不断涌出为 体交 换和组 织里气 体交 换过 程刚好 相 教学 过程 中, 意生物学科特 点, 其 注 尽可 背景, 主题 “ 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 通过 反, 所以下 面主要介 绍肺 泡内气体交换 能让学生做实 验, 验证呼 出的气体 中含 字体, 颜色 , 字号设定 , 再通过wo 中的 r d 的过程制作 : 利用A t ra 中的移动图 有较 多的二 氧化碳 。 uo r hwe 利用香水 , 蚊香等 艺术字进 行处理 。 象美观 , 形 以渐 出的 标制作氧气从肺泡进入肺部 毛细血管 , 实物来说明气体扩散原理, 使教学效果 形式 出现, 突出主题 。 之后 , 出现一个动 二氧化碳 由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的动画过 更加直观, 真实 , 课件突出教学重点, 难 画过程 : 一个人在 呼吸 同时显示每一次 程 , 同时毛细血管内的血液 由暗红逐渐 点, 容量应适度 , 不能一味追求高密度, 呼入和呼出气 体的含量图, 图中二 氧化 变成鲜红色。 这交 换期 间还配上一段 大容量 , 在 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 化
视听感觉, 从而让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 感性知识 , 基于此, 我对肺泡内气体交换
的气体就会 出现什么现象 , 肺部毛细血 管中的血 液有 什么变化 , 肺泡 内气体交 换是指什 么与什么这间的气体交 换, 组
o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鲜活的生物及其复杂的生活情 境, 靠传统教学 中任何丰富的语 言和形体动 作是难 以全 面展现 的, 利用C I A 声情 并
趣的火花 , 教师在学生渴望知道问题结
● 做好 , 选好课件
目 , 前 我们可通过Pw ro tFah oePi 、 l 、 n s
A o ow r、 u t r ae 课件大师等来制作一些 简 h
愉悦 的氛 围中展 开讨论 , 燃起了学 习兴 C I 不同角度尽可能地 为学 生提 供可 单 课件 ; A从 还可 以从互 联网上下载 , 然后 全并或链接成一个适合自己的, 可 感知的形象材料 , 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 取舍 , 果的氛围中, 适时展开教学, 便可收到水 既丰富了学生 的感性知识 , 又降低了学 执行的C I 因为下载的课件往往比我们 A。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到渠成, 事半功倍 的效果。 习的难度 , 为学生提供 了获取知识信 息 自己做的更漂亮 , ● 直观形象, 丰童感知 的最优化的通道。 提高课堂4 分钟的利用率 。 5 当然 我们强
出 规律 , 形成正确的概念, 转为学习的动
6 l 信息技术教育 21 0 6 中田 00 4 /
中学生的认识 活动也是以感知为基
◇ 层层置疑, 激发思维
调C I A并不是要取舍其他的教学方法 , 而
础的, 生动 、 直观 、 形象的感性材料最容
灵 特别是 本学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进思维的积极 是要求搭 配 , 活地 运用 , 趣, 丰富感知的同时,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
教学。
易被学生接受 , 能使 其从事物现象 中找 活动 。 生物 学教学 中运用C I 激发兴 科是建立在 实验之上的更不能忽视实验 A在
学生由浅 入深地思 维。为此 , 我们在课
它集文字 、 图片、 图像 、 声效 、 动画于一 组织里气体交换是教学重点, 教师仅用 体, 能够 同时传播 多种 具有很强真实感 语言讲述往往会显得抽象冗长 , 令人费 和表现力的信息。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 解, 辅以板画、 挂图, 模型无法显示其动
和组织里气体交换都作了动画处理。
制作肺 泡 内的气 体 交换 和组 织里 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有
的气体交换 的动画主要 方法是 : 用扫描 什么不同等 。 学生通过观察不断得出结 学生主体 主动积极深刻的思维活动 , 实
茂, 视听结合 , 动静相宜 , 感染力强等特 仪 将事 先画好 的肺泡 内气体 交换 和组 论。变学生 听、 教师 总结 的灌 注教 学为 点, 创设 与教材密切相关 的情境 , 一 织里气体交换示意 图进行扫描, 能 然后在
下子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 , 发其学习兴 激
“ 画图” 程序中进行相应染色。 再制作6 现了诱导学生思维的目的。
趣 和求知欲 , 发挥 其主体作 用, 从而达 粒标有0 字样的红 色球 体代表氧气 , : 同
● 合理运用 , 优化 组合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无可置疑的优越
到寓教于乐, 寓获于乐的目 的。
件中通过吸入 , 呼出气体 的交 换图引出 为什 么呼出气体 中二氧化碳多 入 活泼 态过程 。 运用C I A 可以化静为动 , 化抽象 了 在肺袍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气体交 有趣。 下面以 “ 内气体交换和运输” 体 一 为具体 , 化微 观为宏观 。 使生命现 象变 换 的动态演示 中也不断提 出问题 : 静脉 节教学为例, 谈谈我们在制作生物学c I 得生动形象 、 A 新颖有趣, 给学生以全新的 血流经肺泡 的毛细血管时, 这两个部位 课件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